怎樣評價村上春樹《且聽風吟》這本書?

這是我看的村上的第二本書……由於很短,很快就看完了,但是感覺怪怪的,不太明白這本書到底想要表達什麼,和看完了王小波的《白銀時代》之後的感覺差不多,能不能具體的幫我解讀一下這本書呢?


幾乎看過村上的所有長短篇小說,及部分雜文,而《且聽風吟》是我最情有獨鐘的一本。

先從書名說起,書名出自杜魯門卡波特的短篇小說《關上最後一扇門》,裡面寫到「think of nothing things,think of wind.」村上自己說:每當遇到艱辛和悲哀,我總是自然地想起這段文章。(《無比蕪雜的心緒》p257)所以,所謂且聽風吟,其實就是作者在遇到「艱辛和悲哀」,所聆聽到的nothing things。

第一章是理解整本書的核心,是是村上的文學宣言。

1、它揭露了作者寫作的動機,是因為「八年時間裡,我總是懷著這樣一種無奈的苦悶」,「不知多少次被人重創,遭人欺騙,給人誤解,同時也經歷了許多莫可言喻的體驗」,所以「我準備一吐為快」,「寫文章是自我療養的一種小小嘗試」。

其實整本書都是作者在自述是如何「被人重創,遭人欺騙,給人誤解,經歷了許多莫可言喻的體驗」。

2、借哈特菲爾德之口,表明了作者寫作的方法「首先要確認自己同周遭事物之間的距離,所需要的不是感性,而是尺度」。但是尺度也會有遇到局限,「我們要努力認識的對象和實際認識的對象之間,總是橫陳著一道深淵,無論用怎麼樣長的尺都無法完全測出其深度」,最終導致「直率的語言遁入黑暗的深處」。

這幾段話說明了,作者試圖客觀地描寫事物,但愈加發現自己和事物之間的距離,導致自己根本無法準確認識事物,這是一種與世界溝通上的障礙,感覺自己疏離於世界之外。

自我的疏離感還體現在作者的迷茫,想要明白自己存在的理由,以至於「我」想通過數值來記錄生活(數字是最客觀的,這就是作者的尺度),直到女友自殺,發現自己無論如何都不能通過尺度理解女友的死。

關於女友的死因,雖然沒有寫明,但可以推測的應該和「全共斗」有關,作者由女友之死聯想到這段話,「由於我的正義撒播太甚,以致日前被捕的十六人不待別人下手,便自縊而亡」。直子自縊而亡是因為「正義撒播太甚」,這顯然是在影射「全共斗」。(p75)

3、我理解作品有兩個主題(也是村上絕大多數作品的主題),一是前文所述的自我的疏離感,另一個是人生的徒勞。第一章中出現的兩個叔叔的死,祖母的死,哈特菲爾德的死;正文中,「我」和「鼠」聊的第一個話題就是「人到頭來都是一死」;全文的主要情節,法文專業女友的死,與四指女孩萍水相逢直到最後消失在人的洪流和時間的長河中,無一不是體現了人生的徒勞虛無。小說末尾,「我」再次感慨「所謂理想到頭來也就這麼回事」。

體現人生徒勞最重要的意象,就是那坨從牛胃裡取出的草,「牛何苦好多遍地反覆咀嚼這麼難吃又難看的東西呢」,人何苦好多遍地反覆去回想那些痛苦而又無奈的經歷呢?這也是「我」搬家的時候唯一帶走的東西,而所謂的且聽風吟,所謂的nothing things,無非就是這坨難吃又難看的草。

4、關於全文多次出現肯尼迪的用意,第6章中,鼠喜歡引用肯尼迪的名言,第9章中,四指女孩在醉酒之後也說了肯尼迪的名言。我個人理解,這是作者在暗示四指女孩的男友就是鼠。


第零章:寫在開頭

2013/09/30 且聽風吟中的三個」我「

2016/09/04更新 打不開的壞懷錶和忘不了的心

因為很喜歡村上春樹,而且又特別偏愛這本我就來答下吧

談不上解讀,說說我的讀後感

情緒性寫作,行文略顯啰嗦矯情,各位見諒

這篇小說在我看來是29歲的村上寫給8年前也就是21歲時候的自己的慚悔錄

充滿著任何青年人都有的對於青春逝去的感傷

小說的主人公「我」是村上回憶的21歲的自己

整天泡在傑酒吧的「鼠」則是那個一直迷茫的自己

「我」和「鼠」互為表裡

在29歲的村上的自我開導下

「我」借著「鼠」的名義,慢慢地說出了「我」隱藏的內心故事

小說共有40小節,我分別分成幾個篇幅來寫

第一章 《且聽風吟》中的三個「我」

01-07節 三個「我」

第二章 打不開的壞懷錶和忘不了的心

08-09節 誤會性的相遇

10-14節 「我」其人;」我「的回憶

15節 再遇,誤會的展開

16-17節 贈別,尋不見,傷感的低谷

18節 她的道歉

19節 我睡過的三個女人

20節 再見,以心見心

21節 三人目的死

22節 約會,理解,成不了第四個她

23節 我之於她的價值,我的存在

第三章 夢中的黑羽大鳥與破碎的心

……待續

第一章:《且聽風吟》中的三個「我」

(2013/09/30)

01-07節 三個「我」

日文標題是這樣的,風の歌を聴け。

1970年夏、あの日の風は、ものうく、ほろ苦く通り過ぎていった。僕たちの夢は、もう戻りはしない。

翻開書籤上的這段話,我立刻就被吸引住了。(1970年夏,那時的風是,萎靡而苦樂參半地吹拂過。我們的夢,再也不會重來了。)看到這裡,我就明白我為什麼不喜歡【且聽風吟】這個翻譯了,聽起來相當美,相當文藝,但是「且 」字用的很不好,憂傷的感覺少了,多了許多洒脫。

文章開頭的第一句話就是這樣的:

 1「完璧な文章なといったものは存在しない。完璧な絶望が存在しないようりね。」

(不存在完美無缺的文章,就好比不存在完美無缺的絕望一般)

這是小說開頭很重要的一句,緊接著村上就講起自己如何痛苦地掙扎了八年,才明白了這句話真正的含義。這裡就體現出白話文的無力了,總覺得找不到一個合適的語氣詞翻譯出這個糾結無奈的[ね」。這些無法具體言說的沉默的情感,是日本人性格使然,也是日語文學的獨特魅力。

29歲的村上在即將跨入30歲時,回頭去看自己20歲以來走過的路。充滿了被欺騙,背叛,各種打擊以及誤解,以及各種各樣的人在自己身邊來來去去。即使沒到29歲的我,不也有這般類似的感受么;離開學校步入社會,同學各奔東西,又會遇見另一批批人,從小到大甚至到老,不都如此嗎。能在你身邊陪伴你的人總是少數,人說到底是孤獨的個體,不管和多少人之間發生了故事,最後仍然只是故事而已。對於自己來說,則不能被這陣風裹挾走,而沒有自己的信念。而21歲的村上,卻沒能從那陣風中倖免。

29歲的村上在小說的開頭用了相當大的篇幅寫了他對於」寫作「的認識,也許對於一本這樣的短篇小說來說這樣的做法未免有些不明智,十幾頁過去了,仍然沒有進入真正的故事。然而村上就是有這樣的魔力,他用一種傾訴的口吻向你慢慢訴說著他的內心極其隱秘的私人感受。他的這種真誠的態度,才是我真正喜歡他文字的原因。

小說第一節寫的是29歲的村上,其中有三個十分有趣的地方。第一個是村上說這些年他正如一架引擎壞掉的飛機一樣,不停地拋棄不必要的物品,終於連空乘人員也拋下去了。這個比喻很精彩,好比在說壞掉的他決定自己拋棄掉自己不要的東西,甚至最後連回憶也準備拋棄了;

第二個是她祖母說的

【內心灰暗的人只能作內心灰暗的夢,內心更加灰暗的人甚至連夢也做不了了】

這讓我想到了村上在小說後面自己做了一個黑色大鳥的夢,和那個飛機的比喻是一個意思;

第三個是村上說自己在筆記本上畫上一根線,一邊寫上好的事情,一邊是壞的事情,至於這麼做的原因,自然和許多人一樣,希望好事慢慢可以多過壞事,然而現實當然不盡如人意的。只有理解了這三個地方,我們才能真正進入後面的小說世界——也就是村上的內心世界了。

以上,就是【且聽風吟】中的第一個我——29歲的村上春樹。

2「この話は1970年の8月8日に始まり、18日後、つまり同じ年の8月26日に終わる。」

  之後,從第三節開始,就進入了傳統意義上故事的正片了。所不同的是,村上用了一種交替敘述的手法,一下子敘述「鼠」的故事,又一下子講講「我」,讓人有一種類似看【搏擊俱樂部】的感覺。

  「有錢人都像屎一樣」,開篇出現的「鼠」是一個在酒吧喝著悶酒,不停罵罵咧咧的憤青。說話很毒舌,有些無厘頭,甚至沒啥邏輯可言。但是仔細一聽,「鼠」對有錢人的評價確實一針見血。

  「我」問「鼠」為什麼那麼討厭有錢人呢?「鼠」回答:「因為有錢人什麼都不用考慮,不管是電燈壞了要換,還是自己屁眼癢了要撓。」。。。「這些傢伙任何重要的事情都不用考慮,你知道為什麼嗎?因為不需要,就像人造衛星不需要汽油一樣」

  開始「我」回憶「我」第一次與「鼠」見面,是三年前的春天,「我」剛進大學的時候。這裡值得注意的一點就是,這個「三年」。在整個【且聽風吟】中一直出現並回憶的就是「我」這三年來的大學生活,甚至貫穿到了後面的作品「1973年的彈子球」

  「鼠」是個基本上不讀書的人,而且基本上不讀「活著」的作者寫的書。因為「死的人大抵都是可以原諒的」。言外之意是活著的人,大抵是不能原諒的么?也不盡然。

  「我」一步步地和「鼠」對話,一步步地深入進「鼠」的內心世界。而「鼠」則一直用一些比喻來迴避。「鼠」的問題,不是憤青,不是仇富,不是對理想不滿,簡單得講,是女人的問題。「鼠」在說了許多相關不相關的話,實際上都是在說得他的大學女朋友,也就是「我」的第三個女朋友,那個可憐的弔死在樹林里的,那個說「我」的penis是「我」唯一存在價值的,那個讓「我」抽了一千多根煙直到聽說她的死訊的那個女人。

簡言之,就是那個女人的死,讓29歲的村上春樹分裂出了「我」和「鼠」這兩個人,而29歲的「我」,則一步步在內心中自我對話,自我療傷,試圖治癒那個一直受傷在「jay酒吧」不停地喝悶酒的「鼠」。

  而「鼠」是這麼開始說起那個女人的:

  「之前,讀最後一本書是去年夏天的時候。標題啊,作者啊都忘記了,為什麼讀也忘了,總之,是女人寫的小說。主人公是30歲左右的時尚設計師,覺得自己得了不治之症什麼的,然後這個女人就到一個海邊度假地從頭至尾地不停地自慰,浴室里啊,樹林里啊,床上啊,海裡面啊,反正就是各種地方。」。。。「就是這種小說,讓人作嘔」。。。「如果是我的話,就會寫一個全然不同的小說」

   這一段的描寫非常有趣,這裡的女主人公簡直就是後來《挪威的森林》中的直子一樣。其實認真看得話就會發現,這裡「鼠」說得就是後來會提到的那個自殺的女朋友。而「鼠」這裡說如果是我的話,會寫一個全然不同的小說,言外之意是:他理想中的愛情到底是怎麼樣的

   「我乘坐的船在太平洋正中沉沒了,那裡就我一個人在連星星都沒有的夜裡漂浮著 。是靜靜地,美麗的夜。就這樣,在正前方,一個漂亮的年輕女人遊了過來。。。然後我們兩個一起漂浮在海上談天說地。興趣愛好啊,睡過的女孩人數啊,電視劇啊,昨天晚上做的夢啊,就這樣聊啊聊,然後兩個人一起喝著啤酒。。。然後天漸漸亮了。。。

【現在該怎麼辦呢?】女的問我,

【我準備朝可能是海島的方向游去】。。。

【但是也許沒有什麼海島啊,就這樣在海中飄著一邊喝著啤酒一邊喝著啤酒的話,一定會有救援飛機飛過來的】。

然而女人卻一個人遊走了。。。。然後過了許多年後,兩人再會,又一起喝啤酒。

  【我做錯了么?】女人問道。

  【不,總之,大家都錯了】

  【我使勁甩著手,拚命用力地朝島邊游啊游,累得我都覺得自己快死掉了。於是呢,我幾次都忍不住這樣想;我這麼做到底是錯了,還是對了呢。我在這裡這麼痛苦,為什麼你可以在海中什麼都不做就那麼飄著呢。】

  【你是希望我死了才好?】

  【有一點。】

  【真的只有一點嗎?】

   。。。。。。

這一段,「鼠」同樣是用比喻慢慢地說出了自己內心中的故事

「我乘坐的船在太平洋正中沉沒了」這個比喻實在精彩。我們每個人在人生中都會有這樣,遇到挫折,人生的船沉沒在一片汪洋中,而迷失人生的方向。這時候假如能夠遇到一個人游過來,在這個安靜地、美麗的夜裡,兩個人一起談天說地,敞開心扉地聊天,沉沒也變成一件如此浪漫的事情。然而,女孩卻遊走了,追尋她心中的小島去了。「鼠」和女孩同樣迷惘,不同的是,鼠放棄了尋找自己理想的岸邊,而女孩拼盡全力追尋結果失敗了。最終再相遇,「鼠」獲救了,女孩也獲救了,但是誰也沒有到達理想的岸邊。不同的是,「鼠」渾渾噩噩地度過了自己的青春,女孩拚命努力地熬過了自己的青春。結果再相遇,正如「鼠」說的;

  【說到底,大家都錯了】

  【人從生下來就是不平等的】「鼠」說道。

  【這是誰說的?】

  【喬治?肯尼迪】

到此,「鼠」的故事告一段落。從第七節開始,開始進入「我」的內心世界。

我」這麼回憶道,小時候的自己是一個十分無口的少年,父母於是把「我」送到熟人精神醫生那裡治療。醫生說了一個有趣的比喻;「從前有個小山羊,他有一塊漂亮的懷錶,他非常喜歡,無論走到那裡,一直戴在脖子下面。一天,小兔子問他:【山羊先生,你的懷錶已經壞了,為什麼你還要把那麼重又不能用的懷錶掛在身上呢?】

  醫生笑著告訴「我」,小兔子就是醫生,「我」就是那隻山羊,而那塊壞掉的懷錶就是「我」的心。而「我」就這樣治療了一年之後,開始像洪水開閘一樣不停地說起話來,然後突然發了高燒,醒來之後就變成了既不無口,也不奇特,平凡的少年。

  這一節的作用,是提示讀者,村上現在也在用同樣的方式,通過不停地對話治療著「鼠」——那個心中21歲的迷惘的自己。

從第八節開始,才真正進入了小說的世界。

「我」和「鼠」的內心世界裡,屬於「我」和「鼠」的「jay酒吧」里,闖進了一個不速之客——醉倒在衛生間被「我」送回家,只有九個指頭,乳房下有個肉色胎記的女人。這個女人,似乎是真實存在的,和那個多年之後與「我」再次相遇,說出「我」死了可能更好的女人是同一個人。但更多的,似乎是村上想像中的,村上心中的那個「她」在心中的沉澱與再現。

  所不同的是,這次的「我」似乎是29歲的村上。似乎是29歲的村上,回溯至自己內心之中,再次與21歲自己心中所愛的人相遇而「假設」發生的故事。這個故事,在29歲的村上看來,既真實又虛妄,充滿了悲傷的味道。

(2016/9/3 時隔三年,又重讀一遍;接著三年前寫不下去的地方,繼續試著往下寫吧)

第二章.打不開的壞懷錶和忘不了的心

08-09節 誤會性的相遇

僕は裸のままベッドの背にもたれ、煙草に火を點けてから隣りに寢ている女を眺めた。

第八節一上來就設置了一個容易令人想入非非的場景:孤男寡女共處一室,女人一絲不掛意識不醒,而"我「醒來記憶混亂,甚至回想不起來女人的名字,幾句話就一下子將「我」置入了一個」容易令人產生誤會「的境地;「我」打量她的裸體,看到了她起伏的形狀好看的胸,又看了看如同洪水沖刷過一樣的陰毛;接下來,」我「開始用手指丈量了女人的身高,估摸了她的年紀,提煉了特徵(乳房下的圓形胎記以及四指的左手)。這樣的描寫既不色情,更毫無情感,彷彿並不是在欣賞一個活生生的生命,反而在欣賞某種裸露在路邊草叢裡不起眼的一塊石頭一樣。

這裡頭沒有對異性的渴望與情愛,有得是一種巨大的距離感和深深的冷漠。

第八節就這樣以如此暴力的開頭,瞬間戛然而止,空留下了一堆不解與懸念。

第九節當女人醒來之後,兩人自然而然便進入了一種誤會與被誤會;不理解與不信任的死循環里……既不出人意料,卻讓人費解不已。

女人誤會」我「趁她酒醉睡了她是毫不出人意料的,而」我「一種局外人的坦蕩感,讓女人費解不已,傷心甚至更多的是憤怒。她眼中看到的當然不是一個溫柔體貼的翩翩君子,只會是一個抓住女人把柄後,得寸進尺更厚顏無恥的混蛋。

那麼,到底」我「是不是一個混蛋呢?而同時女人再三詢問」我喝醉時到底說了什麼「,她到底有什麼隱藏的心事讓她自己那麼在意呢?

10-14節 「我」其人;」我「的回憶

第十節開始給我們展現了平時生活中在傑酒吧的」我「的日常。

在充滿著汗臭味以及香煙下水等濕熱潮濕的空氣里,喝喝啤酒,看看棒球,發發牢騷,罵罵髒話……既有討厭的味道,卻又是無所事事時最好的消遣,這裡就是一個逃避現實的避難所,對」我「來說,這裡有」鼠「,有傑,可以讓自己從繁雜的社會關係中解脫出來。

在「我」等「鼠」的時間裡,進來一個不停往返於打電話,衛生間的三十歲左右大胸連衣裙的女人;

うんざりするくらい長い電話をかけ、それが終わるとハンドバッグを抱えて便所に入った。結局40分ばかりの間にをれが3回続いた。ギムレットを一口、長い電話、ハンドバッグ、便所だ。

連衣裙女人過來找我換打電話的零錢,「我」的反應很有意思。不僅把口袋裡的零錢全部拿出來給了女人,還體貼地說,」不用謝,拖你的福,口袋變輕了「這樣的話。」我「是要博得女人的好感么?」我「的與人為善,可能僅僅是出於自己的習慣和價值觀。

連衣裙女人開始主動找」我「搭話。

「待ち人來たらず、ね。あなたは?」

「らしいですね。」

「相手は女の子?」

「男です。」

「じゃあ私って幾つに見える?」

「28.」

「26.」

女は笑った。

「でも悪い気はしないわよ。獨身に見える?それとも亭主持ちに見える?」

女人的話充滿暗示。

【我等的人沒來?你呢?】女人問道。

【好像也沒來啊】」我「老實地回答了。

【等的人是女的?】

【男的。】

後一句就非常精彩了,女人在確認到」我「等的不是女人之後的這句話中的這個」じゃあ」真的太妙了。

じゃあ私って幾つに見える?」

話題馬上變成女人問「我」,你看我多大年紀?

「我」回答,28。女人進來時,「我」當時打量她約30歲,所以這裡「我」又是故意「體貼「地往年輕說。女人撒嬌地說,別騙人,」我「又馬上說」26「。

處處替人著想,體貼別人,甚至幾乎成為了討好;特別是對於女人,也許已經成為了「我」的一種改不掉的習慣,然而在這種情況下,對話漸漸越來越往危險的方向走去。

女人非常直接,接下來就問,「你覺得我單身還是結婚了?」

同樣這裡暗示性很強,如果「我」是真的接受女人的挑逗和暗示,這裡肯定會違心地說女人是單身,然後兩人就可以光明正大地去「約炮」了。

然而「我」很乾脆的說,「你結婚了」;近乎一口回絕了女人。

因此女人有些失望

ん……半分は當たってるわけね。先月離婚したのよ。」

這裡女人停頓了一下「ん……」,既是失望,也是略一遲疑地思考對策。女人退了一步,說自己上個月剛離婚了。又重新拋給了「我」這個問題,「約,還是不約,小夥子?」

「我」趕緊岔開了話題,說了句毫無邊際的話,「我沒和結婚的女人聊過,但是遇到過有神經痛的牛」

「不約,大媽,我們不約」,「我」又回絕了。

女人於是又去打電話,也許是繼續去」約「某個男人去了;也許是為了報復離婚的丈夫決定自己也出來找男人,也許她根本在撒謊,她根本沒離婚就是水性楊花呢?具體如何無從猜測,也根本不重要。女人一出去打電話,」我「也趕緊抽身逃離酒吧。

這一段就是在回答那個上一節留下的疑問?

「我」是不是一個玩弄女人的混蛋?

答案是否定的。

不僅如此,我們還能看出,」我「是一個很懂得女人心,很體貼女人,卻又和女人刻意保持著距離的一個人。這不禁讓人猜測,」我「的心中到底埋藏著什麼秘密或傷痛,讓」我「封閉了自己的內心,拒絕了其他女人的靠近。

60年ごろね。良い時代よ。」

女人最後的一句話勾起了我的回憶,我突然哼起了米老鼠的旋律,然後似乎回憶起了什麼。

確かに良い時代だったのかもしれない。」

「我」到底想到了什麼?想到了誰?為什麼會突然想起這首曲子呢?

一首曲子就是一個故事,一個人,一段美好的回憶;記憶能夠被美化或淡忘,或者不堪回首;但當熟悉的旋律再次奏起,自己也就無法自已地回到那天那地那景;以及那情那話那人。

第十節就在這傷感的氛圍里靜悄悄的結束了。

第十節與十一節之間的過渡,就彷彿是電影里用音樂來入畫,來巧妙銜接起了兩個不同場景;(讓我想到了電影《天堂電影院》的開頭),在音樂的流動里,過去和現在緊密相連,在自己的內心刻下了永恆的超越時空的坐標;所以這兩個小節之間的過度個人是極為欣賞的。

米老鼠的旋律帶著我的思緒飄飛到了60年代早期,也同時進入了小說的十一節;

這一節分為兩部分,一部分是一檔點播音樂的電台節目;另一部分是某個人喝醉了說得胡話;兩部分互相交叉敘述,已經從這裡看出村上春樹日後這種敘事手法的雛形了;

這一節的這兩個部分,作為小說的一個過渡章節非常巧妙;一方面,通過這個電台的節目,引出了」我「與高中女同學之間的往事,為此我如何要去再買一張曾經弄丟的CD,進而為與她的再次相遇做好了鋪墊;而另一部分的胡話,則回答了第九節埋下的女孩醉酒時到底說了什麼的伏筆。

而此時」我「卻突然收到電台的電話,高中時代的某個女生替」我「點了一首曲子,我如果能在節目中根據曲子猜出她是誰,就能夠獲得一件紀念襯衣的獎勵

這一部分,」我「和電台主持之間的對話,完全可以看成前面小時候的」我「與心理醫生對話的翻版。自然而然地就令」我「產生不好地聯想,」我「對於這種高高在上地控制感相當排斥,這裡有一段對話特別有意思。

「素敵な年だ。學生?」

「はい。」

……

「何を専攻してる?」

「生物學です。」

「ほう……動物は好き?」

「ええ。」

「どんなところが?」

「……笑わないところかな。」

……

我對於主持人的提問開始時就已經時消極的不主動配合,主持人問一句,絕不答兩句。可是主持人沒能理會他的消極意思,反而繼續一遍遍追問下去;終於,再被問道」我「選生物學是否是因為喜歡動物,為什麼會喜歡動物時;」我「通過說,動物們基本不笑這句話,暗示主持人笑得過於誇張與虛偽;

然後為了給點歌的女生道謝,我前往了唱片店,並再次與九指的女孩相遇了。

15節 再遇,誤會的展開

十五節,」我「無意中走進了女孩打工的唱片店;再買了三張CD的同時,和女孩又說上了話,」我「順勢約女孩吃飯;但是站在女孩的角度,「我」可能是一個為了女人不擇手段,同時又臉皮很厚,滿嘴謊話連篇的混蛋。

前にも言ったと思うけど、あなたって最低よ。」

【我想我之前就說過,你這種人人品最差勁了……】

女人的對「我」的誤會令我無從辯解,更無心辯解;但是卻毫無疑問讓「我」陷入了深深的失落之中; 比起具體的誤會,那超越在上的心與心之間的不理解才更是讓人絕望,不是嗎?

16-17節 贈別,尋不見,傷感的低谷

十六節,「我」送鼠下個月的生日禮物,提前開始說著告別的話;

十七節,「我」去找尋那個替我點歌的迷之少女,但是發現線索一條條斷絕,註定是天各一方,各位一場幻影虛夢而已;其實,女孩假如想找到「我」是比「我」找到她容易的,畢竟她能通過電台聯繫到「我」(也許她也經歷了一段漫長的尋找也未可知,這也許就是後來《1Q84》青豆與天吾故事的原點吧);但是「她」並沒有主動現身,也許比起再見,將當年的美好永遠留存在記憶里會更好吧……

18節 她的道歉

十八節正是「我」心灰意冷的時候,知己別離的傷感,青春錯過的苦澀,愛意誤會的心痛……這時女人恰好打來了道歉的電話,並主動地約「我」去傑酒吧談談。

「あなたの電話番號捜すのに隨分苦労したわ。」

……

「みんな寂しがってたわ。一週間も來ないのは體の具合が悪いんじゃないかってね。」

……

女孩問「我」生她氣么?可「我」僅僅說「怎麼會?不用在意我的事情。」

女孩嘆了口氣,反省「無關你,我自己不該用那種口氣說話。」

某種程度上說,「我」和女孩很像,都是屬於嚴於律己,寬以待人的人;

面對孤獨,學會堅強,對抗著自己的軟弱。

最重要的,堅持地游向你心中救贖之地吧

所謂的緣,就是人和人一次次地相逢與重聚,直到情斷緣盡天涯勿見;

所謂的分,就是心同心一次次地靠近與疏遠,直到心灰意冷歲月失痕;

19節 「我」睡過的三個女人

從18節到23節,交替講述「我」和九指女孩的約會以及「我」回憶曾經的三個女孩的兩條故事線;

隨著現實中」我「與女孩走得越來越近,」我「對於記憶里那個忘不了的她的回憶也越來越深;

三個女孩,分別是十七歲時候純潔的初戀;學生運動時期路上「撿」回家的無家可歸的16歲少女;第三個就是「我」念念不忘的大學時認識的自殺掉的女孩。

在村上春樹後來的作品裡也反覆地出現這三個女孩的形象:

單純無邪的少女,和誰都睡的少女以及自殺而永生於「我」心中的她。

20節 再見,以心見心

」我「出身家庭富足,每天夜裡開車去酒吧喝閑酒;她生來窮苦,父親早逝,家裡債台高築,母女三人天各一方;因此年紀輕輕,獨自一人外出闖蕩。

兩人起點就完全不同,成長環境就完全不同,對人對物心態自然也不同;

而即便如此,同樣沉溺在人生的太平洋的兩人,能夠一邊喝著啤酒,一邊仰望那同一片星空;沉沒何嘗不也是一種浪漫與美好呢?

"我「對她說了嚴厲的父親,她對」我「講了病去的父親,分崩離析的家庭;還給「我」展示了她的斷指,慢慢將心裡的那扇窗打開給「我」看;可是對話在「我」這邊仍然毫無進展,「我」仍然如同與電台主持一樣機械地回答著別人的提問。

因為「我」對於別人能夠真正理解自己是十分不信任的;

「何を勉強してるの?」

「生物學、動物が好きなんだ。」

「私も好きよ。」

……

「その豹を含めて8年間に125匹の豹と虎を撃ち殺した。それども動物が好き?」

【學的什麼?】

【生物,因為喜歡動物。】

【我也喜歡啊】女人回答道。】

……

【包括那隻在內8年間共125隻虎和豹被殺掉了。即使如此你還是喜歡動物么?】

喜歡這種話是無法輕易說出口的,在輕易說出喜歡一個人的時候,你能發現並願意接受那些看起來不太美好的一面么?除卻那些所有的優點,當TA的缺陷殘酷地擺在你面前地時候,還能坦然地接受,即使如此,仍然能夠說出」喜歡「么?

這就是」我「在這裡想要真正傳達給女人的東西;因為這是死去的那個三人目女友教會給」我「的東西,正如後來《挪威的森林》里直子反覆向渡邊傾訴」井「的故事;又因為渡邊讓自己鬆掉心中緊繃的弦而憤怒不已;因為無法理解對方,所以你無法了解自己所說這句話真正的分量;因為沒有那種經歷,所以你永遠無法將心比心地替TA體味與分擔。

真正的愛與理解,這是」我「與直子這樣的人真正追求的,理想中的愛情;

而在這個人與人之間無法真正理解的世界裡,每個人都住在自己孤獨的星球上,照顧著自己心中那朵嬌艷的玫瑰,與心中不時滋長的猴麵包樹般的孤獨做著戰鬥,然後自欺欺人般反覆品味著心中美好的夕陽……

有多少人又能夠做一個勇敢的小王子,溫柔對待願意被自己馴服的小狐狸;

甚至被毒蛇的謊言欺騙與傷害,仍然保留著自己心中那一片美好的玫瑰園;

21節 三人目的死

初看村上春樹小說時,對於渡邊對於直子的執著感到無法理解;

是當初多麼的美好,讓一個已婚的男人在一二十年後飛往德國的航班上,僅僅因為聽到當初的旋律,而數次控制不住自己;其實,比起寫出那盛開的美好,不如就這般呈現出毀滅之絢爛吧

僅僅看看身邊她在煙花盛開之後,臉上的笑顏,自然能夠想像出那一瞬間那一片花火

三人目のガールフレンドが死んだ半月後、僕はミシュレの「魔女」を読んでいた。優れた本だ。そこにこんな一節があった。

「ロレーヌ地方の優れた裁判官レミーは八百の魔女を焼いたが、この「恐怖政治」について勝ち誇っている。彼は言う、「わたしの正義はあまりにあまねきため、先日捕まえられた十六名はひとが手を下すのを待たず、まず自らくびれてしまったほどである。」

……

私の正義はあまりにあまねきため、というとおろがなんともいえず良い。

這一節回答了三人目的她為什麼會死?

之前」我「聽說她死的時候,是十分想不通她為什麼會自殺,周圍人也都想不通;可是這裡描寫卻變了,」我「在她死後半個月,為什麼特意去讀了一本叫做《魔女》的書呢?

特意指出書中的這一節,裁判官在燒死八百個魔女後,還洋洋得意於」前幾天被捕的十六個都不用動手,自行了斷了「;

」我的正義行得太深入人心「,這裡」我"重複書中的這句話,實際上是隱藏著關於她的死,」我「對於她身邊人的諷刺與憤怒。

從魔女,恐怖政治,法官,行使所謂正義……

都可以看出三人目的她生活在一個高壓而且被周圍人不理解與排斥的環境里強加給她這個魔女的,便是那自以為是的」正義「,這些所謂的裁判官們,更對於將她逼迫到自行了斷而洋洋得意

自己的所謂正義,太臭名昭著了!

這種恐怖的邪惡的不可抗拒的力量,就是來自於人與人之間的不理解

這種不理解與不願理解帶來的深淵,就是埋藏這些」魔女「的地獄

這也就是為什麼,直子只能逃離山上去養病,因為她也是世人無法接受的」魔女「

這也就是為什麼,直子會反覆念叨那口井,因為那是會埋藏她的深淵

渡邊君那時候沒能理解,也做不到,因此」魔女「還是被送上了火刑架

」我「也沒能看到三人目女友心中的井,更不要說拯救她,只剩得她孤零零地弔死在秋風裡,兩月無人知曉……

22節 約會,理解,成不了第四個她

傑酒吧談話之後,她又一次約」我「,這次是去她家吃她做的晚餐;

"你不來的話,我一個星期都吃不完」

」一小時不來的話,我就全部丟垃圾箱了「

「我不喜歡等,就這樣了」

然後馬上掛了電話。

這一小段對話,展現了她作為女孩的嬌羞與可愛;

這一次不是工作店裡的對話,也不是傑酒吧的道歉,這是一束玫瑰花香的邀請函

「こんなに暑くなるとは思わなかったわ。まるで地獄ね。」

「地獄はもっと暑い。」

「見てきたみたいんね。」

「人に聞いたんだ。あんまり暑いんで気が狂いそうになるともう少し涼しいところにやられるんだ。そしてそこで少し持ち直すと、またもとの場所に戻される。」

因為做牛排,女孩說了句:「真熱啊,簡直像地獄一樣。」

"我"回答:「地獄會更熱。「

」好像你見過一樣。」

「聽別人說過……」

上一節(21節)回憶三人目女友的死,而這時候即使在和九指的女孩約會,「我」仍然念念不忘的是以身在不知地獄還是天國的死去的女友

「我」說著地獄裡受苦的「她」,然後有時呢精神失常的會被送到天國

在天國里「她」將天國的牆壁都刷得白白得,不留下一點污痕

天國の壁はいつも真白てなくちゃならないんだ。シミ一つあっちゃ困るのさ。イメージが悪くなるからね。そんなわけで毎日朝から晩までペンキ塗りばかりしてるんで大抵の奴は気管が悪くする。

讀到這一段,真是為「我」的痴情感慨不已;三人目的女友,在家庭在社會裡就好比在地獄中一樣,在人與人之間,時熱時冷的關係中刺疼地傷痕纍纍;之後送到所謂天國地療養院里,卻不得不 一遍遍反覆用非人道地手段治療自己地內心,一遍遍地刷白著自己心中地牆壁。

這哪裡是天國呢?

只是從一個地獄到了另一個地獄去了。可是除了「我」,又有誰去心疼和理解三人目地女友呢?

「大概因為每天早晚刷油漆地原因,那傢伙喉嚨壞了」

讀到「気管が悪くする」的時候,真是難以抑制的悲從心來……

彼女はそれ以上何も質問しなかった。僕は瓶の中に落ちたコレクの屑を注意深くとりだってから、グラスに二つ分注いだ。

「冷たいワインと溫かい心。」

沒有左小指的女孩沒有繼續問下去,只說了句

「冰冷的酒和一顆溫暖的心。」

她是在說「我」與人交往時一副冰冷的樣子,但是實際上原來內心裡有著如此一顆溫暖的心。

女孩是能夠某種程度上理解「我」的,所以她突然問道」科學直感力「;雖然她不知道」我「以前具體的經歷,但是不需要」A我們相遇B我們相識C等於我們相愛「這樣的推導呀,擁有」科學直感力「的話,她和」我「也許是可以完成A等於C的過程的啊。可是」我"的回答是否定的。

「そういった能力を科學的直感力って呼んでいたの。あなたにはある?」

「殆ど無いな。」

」我「給女孩講大學上的生物課,還給她看自己學生運動時被打斷的牙齒。

她笑,她穿著一身薄衣,她的眼神充滿愛意……

何故いつも肝心なことだけ言わないの?

「さあね、癖なんだよ。いつも肝心なことだけ言い忘れる。」

「忠告していいかしら?」

「どうぞ。」

「なおさないと損するわよ。」

她繼續問,為什麼」我「老是將最重要的部分隱而不談呢?

給你個忠告,「なおさないと損するわよ。」

不從過去的陰影走出來會受傷的啊!

可是有多少人明知道有生的爬梯卻偏偏寧願陷入自我的迷宮中呢?

及時止損,多麼正確,然而」我「仍然寧願掛著一個永遠停留在壞掉時候的懷錶

「宛先不明、受取人不明。」

時に、余りにも早く流れる。

時に、余りにも早く流れる。

時に、余りにも早く流れる。

時に、余りにも早く流れる。

時光啊,逝去地未免太快了……

23節 我之於她的價值,我的存在

僕が三番目に寢た女の子は、僕のペニスのことを「あなたのレーゾンデートル」と呼んだ。

……

そんなわけで、彼女の死を知らされた時、僕は6922本の煙草を吸っていた。

待續……


知乎上有過類似問題了,引用一下 @張佳瑋的答案:

謝邀。

哈特菲爾德是個虛構的小說家。把握住了這一點,就多少能明白《且聽風吟》里絕大多數細節的意味。

在這小說理,哈特菲爾德一輩子和空幻戰爭,失敗了,跳樓自殺。《火星的井》,年輕人在井裡穿梭時光,最後一無所得,自殺。井在村上春樹的小說里,是個重要的意象:幽深陰暗,一個人的境況。

四隻手指的姑娘,有這樣的小殘疾,而且整個故事裡暗示,她被某男人甩掉,把孩子做掉了(結尾那次未遂床戲裡說得很明顯)。

第三個女友,在無人知曉的孤獨里自殺了。

鼠,一個非常孤單的、不被父親了解的青年。在《1973年的彈子球》和《尋羊冒險記》里,他也很孤單——當然,最後也很有擔當。

小說里出現的廣播電台,有個癱瘓的孩子寫來信,說他一輩子最大的理想是能走到海港呼吸一口新鮮空氣。

小說結尾,「我」要回東京了,酒吧老闆傑說他想回中國,但沒機會回去。

"我「的幾位死去的長輩,都死得毫無動靜,如夏日之雨,過了就過了。

」我「後來回去海港,再也沒見到四隻手指的姑娘。

意思其實很明白了。

每個人都在和孤單做鬥爭——各種孤單,各種不被理解的痛苦——然後不斷被黑暗的時光吞噬掉。村上春樹大多數小說都會反覆討論」此側「和」彼側「世界,在《且聽風吟》里,彼側世界就是黑暗、遺忘、對他人的傷害和孤單這個巨大的黑漩渦。

關於」風「,小說末尾有一句話說得很清晰:

」一切都一去杳然,無人能將之捕獲。「

過了就是過了,再也無法捕住。時光如此,一切都如此。

就是這個意思。


抱著學習寫作的心態,打開了《且聽風吟》看完整個故事之前一直在想到底是怎樣一種文字能讓一個僅有三十歲的作者可以讓日本文壇為之震動,於是在每一個段落,每一個章節,標記著他的時間與空間的轉換和插敘自然的寫作手法。

直到看完這本書才發現,我終究不適合做一名嚴苛的評論家,寫作手法上固然有憂有劣,故事中帶著一種引誘性,勾引著人們不停的渴望閱讀下去。前後的呼應和故事的敘述,斷然經典,但我終究是不敢評論這本書的優劣,這些還是都交給評論家們說吧。

而且聽風吟給我留下的是一種看破紅塵的體驗,就像鼠一樣,他的小說始終沒有性場面,也沒有一個人死去,《風》娓娓道來,像一個的老人向我們講述了他一生的故事,這裡出現了很多人,鼠、傑、倒在酒吧廁所的「她」、不停地打著電話奇怪的「她」、送給我唱片卻找不到的的「她」、和「我」的三個女友。小說中出現的女性,甚至都沒有留下一個名字,但就這樣從「我」生命的紙張中緩緩划過,留下了一抹越來越模糊的痕迹,然後後會無期。而「我」看似冷漠的直說出隻言片語,似乎與一切保持著自己強調了無數次的距離,「他們在人的河流和時間的長河中消失的無影無蹤」想哭時卻流不出眼淚的「我」其實比起誰都溫柔,也許真如哈德菲爾德所受「同宇宙的複雜性相比,我們這個世界不過如蚯蚓的腦髓而已。「我」似乎看清了這一切的秘密,但「我」不是從帝國大廈上一躍而下的人,更沒有機會穿越火星的井了解宇宙的秘密,「我」只不過是從小不會說話,也不時說謊,甚至我知道現在還是這樣寡言少語的人。然人感到無法逾越的距離,但與「我」來說,這距離便是最大的溫存。

就像傑所問的「說了?」,「說了。」,「那就好。」。如此大多數的生活無法言喻,而我在此刻陪著你,儘管只說出了無關痛癢的話題。這一切,所有的人,都隨著這個夏天消失了,而「我」散發了整個世界的全部熱量。給了出現在「我」生命中的每一個人,即使她只留下一句「討厭的傢伙」。就像酒吧日曆下寫著的「慷慨付出,是常得到的。」。「我」就想一個太陽,對自己發出的溫暖渾然不知,並被人視為冷靜,這大概是「我」看破紅塵的最好證據吧。一切都一去杳然,任何人都無法將其捕獲。我們便是這樣活著,回到現實,我終究是無法如此從容,之後不知道怎樣擺放的,手中的「尺度」

在這樣的人生中,我終究是無能為力正如你才所說「白晝之光,豈知夜色之深」,願四季之風不斷吹過,我便願做那聽風人,也許這風能在耳邊,讓這故事將我輕輕包圍,沉溺,且聽風吟,御情於心。


簡單來說:認識這個世界的過程中每個人都是孤獨的。

每每讀此篇,就有一種孤獨感充斥我身體里的每一個細胞~


我看過這本書,表達的大概就是在這個彼此都孤單的世界裡,其實也沒什麼可以悲嘆的,一個人的世界是一種常態,我們在裡面生活中,平平淡淡,安安靜靜,最後離開這個世界。


多少人事像書中的四指女孩一樣,「在人的洪流與時間的長河中消失得無影無蹤」。


1. 不存在十全十美的文章,如同不存在徹頭徹尾的絕望。

2. 從事寫文章這一作業,首先要確認自己同周遭事物之間的距離,所需要的不是感性,而是尺度。

3.這15年里我的確扔掉了很多很多東西。就像發動機出了故障的飛機為減輕重量而甩掉貨物、甩掉座椅、最後連可憐的男乘務員也甩掉一樣。十五年里我捨棄了一切,身上幾乎一無所有。

4. 死去的祖母常說,「心情抑鬱的人只能做抑鬱的夢,要是更加抑鬱,連夢都不做的。」

5.儘管這樣,寫文章同時又是一種樂趣。因為較之生之維艱,在這上面尋求意味的確是太輕而易舉了。

6.我們的各種努力認識和被認識對象之間,總是橫陳著一道深淵。無論用怎樣長的尺都無法完全測出深度。我這裡所能夠書寫出來的,不過是一覽表而已。既非小說、文學,又不是藝術。只是正中劃有一條直線的一本記事簿。若說教訓,倒也許多少有一點。

7.如果你志在追求藝術追求文學,那麼去讀一讀希臘人寫的東西好了。因為要誕生真正藝術,奴隸制度是必不可少的。

而古希臘人便是這樣:奴隸們耕種、燒飯、划船,而市民們則在地中海的陽光下陶醉於吟詩作賦,埋頭於數學解析。所謂藝術便是這麼一種玩藝。

至於半夜三點在悄無聲息的廚房裡檢查電冰箱的人,只能寫出這等模樣的文章而那就是我。

8. 整個夏天,我和鼠走火入魔般地喝光了足以灌滿25米長的游泳池的巨量啤酒。丟下的花生皮足以按5厘米的厚度鋪滿爵士酒吧的所有地板。否則簡直熬不過這個無聊的夏天。

9. 鼠的小說有兩個優點。一是沒有性場面,二是一個人也沒死。本來人是要死的,也要同女的睡覺,十有八九。

10.我們看了普雷斯列主演的電影。主題歌是這樣的:

我和她吵了一架,

所以寫封信給她:

是我錯了,原諒我吧。

可是信原樣返回: 『姓名不詳地址差』。

時光流得著實太快。

11.第三個同我睡覺的女孩,稱我的陽物為「你存在的理由」。

以前,我曾想以人存在的理由為主題寫一部短篇小說。小說歸終沒有完成,而我在那時間裡由於連續不斷地就人存在的理由進行思考,結果染上了一種怪癖:凡事非換算成數值不可。我在這種衝動的驅使下整整生活了8個月之久。乘電車時先數乘客的人數,數樓梯的級數,一有時間就測量脈搏跳動的次數。據當時的記錄,1969年8月15日至翌年4月3日之間,我聽課358次,性交54次,吸煙6,921支。

那些日子裡,我當真以為這種將一切換算成數值的做法也許能向別人傳達什麼。並且深信只要有什麼東西向別人傳達,我便可以確確實實地存在。然而無須說,任何人都不會對我吸煙的支數、所上樓梯的級數以及陽物的尺寸懷有半點興緻。我感到自己失去了存在的理由,只落得顧盼自憐。

因此,當我得知她的噩耗時,吸了第6,922支煙。

12.曾有過人人都試圖冷靜生活的年代。

高中快畢業時,我決心把內心所想的事頂多說出一半。起因我忘了,總之好幾年時間裡我始終實踐這一念頭。並且有一天我發現自己果真成了僅說一半話的人。

我並不知道這同冷靜有何關係。但如果將一年到頭都得除霜的舊式冰箱稱為冷靜的話,那麼我也是這樣。

13「再也無須前思後想,一切豈非已然過往。」

14.每次寫東西,我都要想起那個夏日午後和樹木蒼鬱的古墳。並且心想,要是能為蟬、蛙、蜘蛛以及夏草和風寫點什麼,該是何等美妙!」

15.「汝等乃地中之鹽。」

「?」

「倘鹽失效,當取別物代之。」鼠如此說道。

16.不過你認真想想看:條件大夥都一樣,就像同坐一架出了故障的飛機。誠然,有的運氣好些有的運氣差些,有的堅強些有些懦弱些,有的有錢有的沒錢。但沒有一個傢伙懷有超平常人的自信,大家一個樣,擁有什麼的傢伙生怕一旦失去,一無所有的傢伙擔心永遠一無所有,大家一個樣。所以,早些覺察到這一點的人應該力爭使自己多少懷有自信,哪怕裝模作樣也好,對吧?什麼自信之人,那樣的人根本沒有,有的不過是能夠裝出自信的人。」

17.不妨說,說謊與沉默是現代人類社會中流行的兩大罪過。實際上我們又經常說謊,也往往沉默不語。

18. 慷慨付出的,便是經常得到的。

19. 一切都將一去杳然,任何人都無法將其捕獲。 我們便是這樣活著。

20. 按照他的遺囑,其墓碑上引用了尼采這樣一句話:白晝之光,豈知夜色之深。

21.「墓很小,小得像高跟鞋的後跟,注意別看漏。」

22.這部小說便是從這樣的地方開始的,而止於何處我卻不得而知。「同宇宙的複雜性相 比,」哈特費爾德說,「我們這個世界不過如麻雀的腦髓而已。」 但願如此,但願。

摘抄。


也算是一篇讀後感吧。

可能是因為文化上的同源性,日本書翻譯過來後讀起來不像歐美書那樣語句怪怪的,給人的感覺日本人說話平平淡淡但又絮絮叨叨,不過讀起來卻顯得很耐讀和自然,其中譯者的翻譯應該也做了很大的貢獻。

《且聽風吟》是村上春樹的處女作,也是我讀的第一本村上春樹的書,薄薄的一本書。

這是一本關於孤獨的書,孤獨這個詞在中國被用爛了,這主要歸功於那些無病呻吟、顧影自憐的心靈雞湯暢銷書,導致現在很多人看到孤獨就噁心。

日本作家對於「人性」、「美」、「死亡」和「孤獨」這些主題的追逐是狂熱且偏執的,我很有幸讀到了這本書,沒有無病呻吟,只有淡淡地講述。

這是一個清新的故事,「我」在酒吧里喝酒,去衛生間時發現一個少女醉倒在地上,「我」遂將她攙扶起來送她回家,第二天清晨,少女發現自己一絲不掛,便以為「我」侮辱了她使「我」有口難辯,機緣巧合兩個人又見面了,關係又變得親密起來,但最終這個少女又消失在了人海中。很簡單的小故事,在故事的推進中交織著「我」的獨白,回憶,兩個人的對話,輕快而又有共鳴。

第一遍讀完,合上書,有點懵,這本薄薄的書講的到底是什麼?我的第一感覺是孤獨,一種不那麼沉重的孤獨。去豆瓣上看書評,大家也是這麼感覺的,這讓我有了些信心,但是有很多話想說卻不知道該怎麼組織語言,我又讀了第二遍,記下了其中的語句,結合我的理解寫出來。

性和愛

「我」21歲,算上這個少女有過四次愛情。

第一次是在「我」17歲的時候,「我」們彼此相信互相愛著,高中畢業後分道揚鑣,緣由已經忘了——忘了也不以為然的緣由

第二個女孩,她16歲,在「我」的宿舍住了大約一個星期。她每天睡過中午才醒,吃完飯便吸煙,獃獃地看書,看電視,時而同我進行索然無味的性交。最後只留下一張寫著討厭的傢伙的紙條就走了。

第三個女孩是在學圖書館認識的法文專業女生。「稱我的陽物為『你存在的理由』。」

第四個女孩就是這個酒吧里遇到的少女,「我」和前面三個女孩都困過覺,但是和這個女孩卻沒有,然而卻可以看出來「我」是最喜歡她的。

性和愛,代表著人類兩性關係中的兩個維度,性是人類作為地球上的一種生物的生理本能,有了性,人類不斷繁衍,才有了現在的文明,這也是自然選擇的結果。性快感就是經過大自然的選擇留下的,人們為了得到這種快感反饋就會不斷地繁衍生命使種族得到延續,性快感是鼓勵和刺激這種繁衍行為的一種積極反饋,性是沒有感情的,它的本質就是使種族能夠得到延續。而愛情,是人與人之間精神上的契合,產生而又限制於人類特有的道德體系中。愛,是一種極為神秘的現象,我們很難給出確切的定義,也很難觸及它的本質。愛情使兩個人彼此關心愛護,賦予性以感情,或者說升華,愛到最後是可以超越性的,但是每一段愛情在剛開始,無論是有意識還是潛意識中都會有一種性的衝動。

「我」在與前三個女孩交往時,可能僅僅是為了性快感,除此之外再無精神上的交流。當沒有感情的性快感高潮退去,跌入了空虛無底的深淵,這種巨大的落差,使人感到無比的孤獨,這便是那句「時而同我進行索然無味的性交」帶給我的感覺。與前三個女孩不同,「我」與第四個女孩進行了非常多的精神交流,在她消失在茫茫人海中後「我」仍然念念不忘,而自始至終「我」也沒和她有過性。

分別

科技使人與人之間聯繫越來越方便,兩座城市之間的距離越來越近,但是人和人之間的關係卻沒有意料當中的那麼近。交通的便利使我們的同學遍布各地,互聯網讓我們有了隨時隨地工作的條件,但正是這兩個東西,一個從空間上,一個從時間上,阻斷了我們和朋友們的聯繫,不再朝夕相處不再有共同語言,拿起手機點開微信卻不知道怎麼開始這段對話,或許你點開微信能夠有說不完的話,終究面對面交流的溫度和互動是手機無法滿足的。

但是這又是在人類的進步中不可避免的,終究我們要學會一個人生活,如周國平所說,靈魂只能獨行。

有一天「我」接到了電台節目打來的電話,說有人為「我」點了一首歌,讓「我」猜猜是誰,最終我努力想起了那個女孩,我從她那借過一張專輯,弄丟了一直沒還,我記起了,去店裡買了一張新的打算還給她,但是翻遍了高中的通訊錄終究還是沒能找到她,那張唱片,「我」就放在了唱片架的盡頭。

巧合的是,在買專輯的店裡,「我」碰到了那個酒吧里的女孩,從此開始約會。

在「我」回東京前,

「 『我 』和她相擁而眠,『想和我性交? 』 『嗯。』 『原諒我,今天不成。』 我依然抱著她,默默點頭。『剛做過手術。』 『孩子?』 『是的。』 」 「『也真是怪,什麼都不記得了。』『真的?』『我是說那個男的。忘得一乾二淨,連長的模樣都想不起了。』我用手心撫摸她的頭髮。『好像覺得可以喜歡他來著,儘管只是一瞬間……你可喜歡過誰?』『啊。』『記得她的長相?』我試圖回想三個女孩的面龐,但不可思議的是,居然一個都記不清晰。『記不得。』我說。」

等到「我」從東京回來,女孩已經辭去了工作,離開了那裡,在人的洪流與時間的長河中消失得無影無蹤。

「等到夏天回去,我便經常走那條同她一起走過的路,坐在倉庫石階上一個人眼望大海。想哭的時候卻偏偏出不來眼淚,每每如此。《加利福尼亞少女》那張唱片,依然呆在我唱片架的盡頭。每當夏日來臨我都抽出傾聽幾次。」

文中沒有對這個女孩的背景做詳細的介紹,但我們從對話中可以想像到這個女孩經歷過什麼。

這兩個孤獨的人終究沒有走到一起,就如同兩條相交的直線,相交於一點,但相交的部分也僅僅只有那一點。

兩個靈魂究竟怎樣才能走到一起?

生命的意義

村上春樹在書中講了這樣一個故事

「那是一個青年鑽進火星地表無數個無底深井的故事。井估計是幾萬年前由火星人挖掘的。奇特的是這些井全都巧妙地避開水脈。沒有任何人知道他們挖這些東西出於什麼目的。實際上,除了這些井,火星人什麼都未留下。沒有文字沒有住宅沒有餐具沒有鐵沒有墓沒有火箭沒有城鎮沒有自動售貨機,連貝殼也沒有。唯獨有井。至於能否將其稱為文明,作為地球人的學者甚難判斷。」當青年人從井中爬出來卻發現。 「你在井內穿行之間,時光已流逝了約15億年,正如你們的諺語所說,光陰似箭啊。你所穿行的井是沿著時間的斜坡開鑿出來的。也就是說,我們是在時間之中彷惶,從宇宙誕生直到死亡的時間裡。所以我們無所謂生也無所謂死。只是風。」「有句話問一下好么?」「願聞。」「你學得了什麼?」大氣微微搖顫,風綻出笑容,須臾,亘古不滅的沉寂重新籠罩了火星的表面。年輕人從衣袋裡掏出手槍,用槍口頂住太陽穴,輕輕扣動了板機。」

當我們老的時候回頭看,我們度過了一個怎樣的人生?無論是一成不變還是豐富多彩都可以,成功的人生從來都是一個偽命題,有些東西我們能夠選擇,但是無奈的東西更多,這些東西不是我們能夠選擇的,只要你自己覺得過得還可以就可以了,無需過多考慮別人怎麼評價,只是不能因為自己傷害別人。還有一點,千萬不要對自己的選擇感到後悔,埋怨是最失敗的事情。

相比於宇宙而言,人類存在的時間可以說忽略不計,人類是多麼的渺小而孤獨,但是人類又是偉大的,偉大之處就在於我們能夠認識到這一點,我們研究生命的本質和起源,生命無法永恆所以我們就要充分利用這段時間。

「你學得了什麼?」 「祖母辭世的夜晚,我做的第一件事,是伸手把她的眼瞼輕輕合攏。與此同時,她79年來所懷有的夢,便如落在人行道上的夏日陣雨一樣悄然逝去,了無遺痕了。」

孤獨在村上春樹的筆下是那麼的舉重若輕。

這本書中描寫的孤獨不像那些暢銷書,把孤獨說的那麼沉重,那麼驕傲自豪,那麼矯揉造作無病呻吟。

孤獨在村上春樹的筆下,給我的感覺就像是一個為了生活奔波的公司職員穿著西裝穿梭在車水馬龍的都市中,雖然身邊行人車輛來往不絕,但是小職員的孤獨感使他彷彿置身於廣闊的土地上,而他身旁的這些與他毫無關係,就像處在不同的空間,這是一種巨大的孤獨,但又因為孤獨的巨大而顯得無比自由。

他在街頭怒吼一聲,就像寂寞的聲音,在空谷深處長久回蕩,無人應答。而他身邊的這些人也處在各自的維度中,為自己的生活奔波,與身邊的人毫無交集。

書中描寫的故事一幕又一幕的從眼前划過,如同電影一樣。

「一切都一去杳然,無人能將之捕獲。」 「白晝之光,豈知夜色之深。」

孤獨是很平常的一件事,身處這個艱難的社會中,我們有著各種各樣的煩惱和不被理解,一些人在面對孤獨時特別苦大仇深,全副武裝,其實沒有必要,孤獨就像我們的朋友,時不時會來看看我們,我們不必懼怕,打個招呼,然後繼續我們的生活。

使我們崩潰的從來都不是孤獨,而是在面對孤獨時我們所選擇的自暴自棄。

用一首詞作為結尾吧,讀完這本書就想到了這首詞,感覺還是很貼切的,以前沒有覺得這首詞寫的有多好,長大了,理解了,也體會到了。

少年不識愁滋味,愛上層樓。愛上層樓,為賦新詞強說愁。 而今識盡愁滋味,欲說還休。欲說還休,卻道天涼好個秋。

這愁與那孤獨,應該差不了多少吧。


看過張佳瑋的回答,突然忘記了自己也曾經看過這本書,內心涌動的都是痛。


讀完了這本書,就寫一下讀後感。這是我讀村上春樹的第5本書吧。

我好像讀明白了,試著說一下。

他的第一篇作品,無意間透露了他的想法,他的心態,他的孤獨感,無奈感。

他在思考著,小說應該如何寫,應該用盡全力地寫,還是隨心所欲地照著思緒寫?想要寫出一個完美的小說卻有自己知道不可能做得到。

然而,又用了解很多歌曲,來營造他要我們感受的氣氛,再加上很多小故事,來說明天不要期待故事有結局。

哥哥為什麼拋下女朋友去美國?

9隻手指為什麼避而不見?

第三個女朋友為何如此?

為他點歌的女生到底怎樣了?

種種沒有原因,沒有結果的東西,可能比較貼近真實的人生吧。

原來村上的第一部小說已經寫出了他的陰暗面呢,就這一句,深有體會。

「擁有黑暗的心的人,只做黑暗的夢。更黑暗的心連夢都不做。」

看來他也是一直感覺到孤獨,一直想辦法和人探討這個話題吧。


這是村上早期的作品,個人更喜歡這種所謂【稚嫩】的作品,新鮮、直白、純真,有年輕人的味道,年紀大了,尤其是年紀大到一定程度,思維複雜思慮過多,就很難寫出這種趕腳的東西了

說難聽的,童子尿直溜溜完美的弧線不是老頭子尿的出來的,老了不是分叉就是滴漏,拖泥帶水不乾不淨

村上的東西,這是第二能讓我印象深的


不知道為何題主會覺得村上的《且聽風吟》有王小波的《白銀時代》的感覺,王小波的書充斥著他所認為的成年人的道德觀,而村上的書是沒有這些的。個人覺得村上的書讀起來有種行雲流水一氣呵成的感覺,他的一些感覺虛虛實實沒有界限,卻讓你有在清水中漫遊的涼涼的孤獨感,是很乾凈的。而王小波則擅長用一些嬉笑怒罵的情節來表達自己的思想,來說明這個世上沒有一個人的行為是有定式的,有些正確的事情到了另一個地方就變成完全錯誤的了,而能限制住個人行為的是個人的道德觀,但是人與人有時不一樣的,所以道德標準也不一樣,造成一些虛虛實實真真假假的事情無從判斷對錯,真正的感受不過是如人飲水冷暖自知罷了。

說了好多王小波,現在來評價一下村上的《且聽風吟》,這本書我看過不止一遍,每次看完給我的感覺都不一樣,你根本不知道那個鼠是個什麼人,是作者臆想的朋友還是真實存在,看著看著,真的覺得耳邊有風吹過,彷彿自己置身海邊,星星在自己的頭頂沿著軌跡旋轉。

村上的邏輯思維很強,而且是一個宇宙觀很好的人。就像這本書的結尾「這部小說便是從這樣的地方開始的,而止於何處我卻不得而知。"同宇宙的複雜性相比,"哈特費爾德說,"我們這個世界不過是蚯蚓的腦髓而已。"」頓時會讓你覺得這本書到底在說什麼,然而你卻忍不住去想作者想要表達的東西。一些事情看似複雜其實簡單,這個世界很大其實很小,一切的一切不過是自己內心的體驗罷了。


這一篇是2017年的春天寫的,秋天這麼快就到了,放在這裡,算是一個紀念吧。且聽風吟

談春天一般都會說春意盎然,春風化雨,春雨如絲,而朴樹的這一首《且聽風吟》,也是春天裡的低吟淺唱。雖然歌詞里也唱到了「悲傷,匆忙,瘋狂」的字眼,不過我還是覺得沒有什麼可以悲傷的。

下雨之後,情緒總是潮濕的,今天花了幾個小時看了一遍村上春樹的《且聽風吟》這本書,這本書不長,第一次看,還是幾年前,那個時候我還在上大學,大學憂傷的情緒更是氤氳,也許就如少年維特般的煩惱,從這本書里讀出的是憂傷:

而如今再看的話,憂傷自然也有,但是讀出來的更是另外的一些東西。

讓我印象深刻的是,故事中的「我」說:

從來都不讀在世作家的作品,而死去的作家,大概都是可以原諒的。

這就是一種偏見吧,或者故事中的我覺得時間寶貴,一定要讀那些被歷史記住的作品也未可知。當然,就我看來,經典固然重要,但是一些通俗的東西,也還是要讀一讀的,要不然你怎麼知道什麼叫經典,什麼叫爛俗呢?

台灣作家張曉風也曾說:早就不讀中國小說,我想,這又是另一種境界了,以地域之尺來劃分,這麼說也沒有

藝術是一種高雅的東西,而搞藝術的一定是高雅的人嗎?

書上還有一個觀點是這樣的:

如果你志在追求藝術追求文學,那麼去讀一讀希臘人寫的東西好了。因為要誕生真正藝術,奴隸制度是必不可少的。

而古希臘人便是這樣:奴隸們耕種、燒飯、划船,而市民們則在地中海的陽光下陶醉於吟詩作賦,埋頭於數學解析。所謂藝術便是這麼一種玩藝。

至於半夜三點在悄無聲息的廚房裡檢查電冰箱的人,只能寫出這等模樣的文章,而那就是我。

吟詩作賦固然是附庸風雅,但是真正的藝術也不是由一群風雅之徒所創造的,更多的還是一群經歷過真正生活的人所創造的。

當然,我不會一條條反駁,因為這不是議論文,而是小說,是「我」和一個大學室友的對話,既然是對話,就無所謂對錯了。

作為村上春樹第一篇成名小說,情節並不複雜,和後來的作品《世界盡頭與冷酷仙境》相比情節簡化了很多。只圍繞著四個人展開, 其他出現名字的人大概都已經死了。情節有點散,不像是一個有頭有尾的故事,沒有一條完全直白的線牽著你的思緒走。

我在讀的時候,想像著如果置身於一個咖啡館,或者酒吧里讀這種書會更好,一定要悠閑,這種書急不得。

村上春樹一如既往的在這本書里談酒,談爵士樂,談性愛,談他所熟知的一切東西。而這些東西,構成了他的主題,一種經歷過十年政治運動的洗禮之後,與社會格格不入的現象,正式這種矛盾,也反映出小說的主題:

不存在十全十美的文章,就如同不存在徹頭徹尾的絕望。

且聽風吟,明媚花開。


前些天,我和幾個朋友去看另一朋友。

去看望的朋友,男,大我一歲,技校畢業,工作兩年,論及婚嫁。一年前感受到上蒼的旨意,現在正在讀高三,準備高考。

當我在學校門口看到他時,他戴著眼鏡,白T-shirt,牛仔褲,平板鞋,除卻手上那根煙,跟普通高中生無異,至少走在校園裡不會給人老師的感覺。

我看著他以熟悉的動作,微微弓著腰,背手邁著八字腿,緩衝般走一步腳震動一下,微笑慢慢走近。

我大為驚訝,短短一年他從一個大齡單身社會男青年出落得像只鵪鶉。

吃飯的時候,大家談到高考。

「要是考不上,就浪費了一年。」其中一位朋友說道。

我對此表示否定。單從這麼一宗「大齡單身青年老驥伏櫪重返校園」勵志火星事件來看,雖然我們生活在地球,可是我們行走在月球。生活本就坑坑窪窪,不是走進了這個坑,總也會跌進那個坑。哪怕這一年他不是高考,時間也會過去,他也說不準自己下一年會在哪裡。

如今他已臨近高考。

一年的時間就像按下一個琴鍵,隨後輕放,音符旋即消散。

我,則畢業一年。

從我做了第一份工作到現在,大概一年半的時間,我沒有再在私人空間發表過哪怕超過一百字的東西。我把自己關閉起來,渾如被凍得硬邦邦的兔子,有人拿起兔腿如扔鐵餅一般一把扔上貨架,隨後冷凍庫的大門「嘭」的被關上,餘音被凍結。

想要說些什麼的念頭往往不知從哪裡倏地冒出。

就像打地鼠遊戲一樣,我將自己置於屏幕之下,一個念頭冒起,就毫不猶豫地一鎚子敲下去。然後屏氣斂息繃緊神經,等待下一隻地鼠的露頭。

「曾有過人人都試圖冷靜生活的年代。」——村上春樹《且聽風吟》

很長一段時間,我反覆琢磨這本村上的第一本書,就像我一直對《大話西遊》或者《無間道》做的那樣,我翻來覆去地看,如胖貓將毛線團滾在地上不亦樂乎地玩上一天。

村上寫這本書的時候是29歲。他說:

「我或許可以就大象本身寫一點什麼,但對象的馴化卻不知何從寫起。」

冷靜決不容易。

一年多的時間,我像是巡邏工一樣,獨自拿著鎚子,巡梭於眾多地洞上方的獨木橋,耳邊呼呼刮著冷風。

有的時候,真的想把所有的地鼠通通揪出來,大聲下令叫它們按照名字的首字母排成一排,和旁邊的手牽手,立正站好。而我自己,則手拿棒球棍,心滿意足地敲個遍,然後躺在草地上曬太陽。如果它們其中一個頭頂大包走過來問道:「為什麼不可以按照高矮來排隊?」自己卻也沒個答案。

我記得某一夜,我從夢中醒來,窗外已經可以聽到環衛工人的動靜,月光透過黑色的窗欞和白色的窗帘透進來,侵蝕地面。我躺在床上,口渴難耐。

但我沒有動,一動不動地躺在床上,聆聽著周圍一切的動靜,任乾渴與月光蔓延。電腦擺在桌上,床邊放著紙筆,但我不想挪動半步。

慢慢,天花板越來越遠,外界的聲音漸漸退去,最後只聞自己的心跳聲。我感覺自己死了一般,身體僵硬不動,意識正在抽身離去。

到了天亮,我起床臉也不洗地下樓去,一口氣喝光兩瓶水,這才好過一點。

兩件事之間的聯繫,依然沒個答案。

「說謊與沉默是現代人類社會的兩大罪過,而我們經常說謊往往沉默。」——《且聽風吟》

那麼我想,我不想說謊,但人們或許會忽略我的沉默。

若要問我為什麼要這麼做?

真實答案固然來得直接:既然我的文字可以換來工資,那我幹嘛還要浪費在這些無關緊要的事情上面。

一直以來,我都懷著這樣一個執拗而賭氣的想法。

就像所有剛畢業的人一樣,我不過在用自己的方式追求一切。但回過頭來縱觀自身,卻沒有任何我所渴望的東西。愈是尋覓,尋覓之物愈是遁入無從覓處。

歸結到底,我所做的,不過是將所有的地鼠活捉,敲死,剝皮,加工,製成罐頭,貼上標籤,然後送往所需的某個地方。而我自己,帳然若失地送別所有地鼠,然後將我的棒球棍擺進箱子,然後平和地生活下去。

一年多來在我眼前的,只有一團白色迷霧漂浮。

「 以前,我曾想以人存在的理由為主題寫一部短篇小說。小說歸終沒有完成,而我在那時間裡由於連續不斷地就人存在的理由進行思考,結果染上了一種怪癖:凡事非換算成數值不可。我在這種衝動的驅使下整整生活了8個月之久。乘電車時先數乘客的人數,數樓梯的級數,一有時間就測量脈搏跳動的次數。據當時的記錄,1969年8月15日至翌年4月3日之間,我聽課358次,性交54次,吸煙6,921支。

那些日子裡,我當真以為這種將一切換算成數值的做法也許能向別人傳達什麼。並且深信只要有什麼東西向別人傳達,我便可以確確實實地存在。」

——《且聽風吟》

在一年的時間,我聽了6920首,聽得最多的一首歌是《desperado》,聽了97次。我將電影按豆瓣評分自上而下排列逐部觀看,已經看到8.2分。我在網上的購書賬單將近兩千。這便是畢業後的第一年。

距離高考還有7天,那位朋友只需考過某個三位數的數字。

如此這般,我們都確實存在。

地鼠在加工線上損耗,直到我們的二十年代結束。

「到那時,大象將會重返平原,而我將用更為美妙的語言,描述這個世界。」——《且聽風吟》

公眾號:下流島


最喜歡的一本。沒有之一。

大四下的時候看的第一次,正好要畢業了。當時日子過的挺慵懶的,偶然間讀到這本書,一口氣看完了,書裡面肆無忌憚的夏天和啤酒,淡淡海水味的空氣,薄襯衫和清冽的風,壯闊的藍彷彿充滿了用一輩子去好好過的喜悅。

而我想更多的還是羨慕隨意的,放肆的20多歲的我。

往往事情不應該考慮太多,可是再也不是喜歡什麼就去做的年紀啦。

真的看書可以看哭,我信。

我也無比懷念我的過去,無比懷念每一個陪我走過一程的人。


村上的處女座 很見功力

讀村上的作品你會有一種感覺 就是好像這個故事你明白了 到其實故事本身什麼也沒講 只是一個少年的一段往事 其中出現的人物也好 虛構的作家也好 火星的井也好 其實只是在說我們人生亘古不變的道理而已

孤獨


我始終認為對於一本書的理解要靠自己。

如果你還暫時不能讀懂這本書,那麼可能閱歷不夠。人生經歷不夠。

可以暫時把這本書放下,留個心眼,等過個幾年了,再拿出來讀。

看書評只不過是去看別的讀者對於這本書另一個視角的領悟。

但不可以替代自己的領悟。

就像我們畫一幅畫,幻象已經在了,但是不知道如何下筆。如果我們去看到了別人也畫了那麼一個畫了,反而更加不會畫了,畫出來就要變成臨摹了。

對於這本沒有讀懂的書,看過書評,就像被「灌輸」了別人的理解。

再要自己去理解反而變的更難了。

只有自己理解了,再去看看別人的理解,才覺得,是件有意思的事情呢~


你有沒有讀出那種與世界隔離的孤獨感?


今天又回溫了一次這本書,便來談談自己小小的心得吧,文筆有限,思緒比較混亂,想到啥就瞎說啥的就請將就著看啦~

我鄰家的哥哥可是村上春樹的忠實粉絲,村上春樹的書一本不落在書架上整齊擺放著,初三畢業的那個暑假就最先在那哥哥家拿了一本村上的處女作回家看,也就是從那時起接觸到了村上春樹。

可能我初三那會還小,對於青春的逝去,時間的消逝可能不是特別有感覺,可如今大二加上過去這些年經歷的生活上的,感情上的再回看這本書又是另一番滋味啊。

(不存在十全十美的文章,如同不存在徹頭徹尾的絕望。)這是《且聽風吟》里開頭作者用了將近8年的時間去真正理解這句話的含義。我理解這個作品的主要方向是隨著時間的流逝到頭來都是一場空,正如文中提到的牛胃中取出來的那坨草「牛何苦反覆咀嚼著這又難吃又難看的東西的」人也是這樣,反覆回想著那些無奈又痛苦的回憶與經歷...還有前文提到的哈特菲爾德的自殺,法文女友的死,叔叔們的死還有和「鼠」談話中字裡行間透露著人一生到頭來都是死,中間的一切都是徒勞,還有和四個手指的女孩的經歷和故事,到頭來也只能獨自坐在海邊獨自回想這發生過的一切。本文結尾處說的(一切都將一去杳然,任何人都無法將其捕獲,我們便是這樣活著。)是啊,多少的人和事都在時間的長河中慢慢消逝,這也許就是即將三十歲的作者看回二十一歲時的自己最大的感觸吧。

也許這也是21歲的我看回16歲的自己此刻最大的感觸吧....且聽風吟,nothing things。


推薦閱讀:

村上春樹及其作品的被誤讀得最嚴重的是什麼?
如何評價燕壘生的小說《地火明夷》?
有哪些令人感到暖的故事?
《秦時明月》到底有沒有原著?
如何看待鄭爽成為悲傷逆流成河女主?

TAG:小說 | 作家 | 村上春樹 | 日本文學 | 且聽風吟書籍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