對歷史基本處於一無所知的人,應該從何學起?

半年前開始對歷史非常感感興趣,本以為是三分鐘熱情就沒太在乎,但是久久不能抑制對歷史的好奇與探索,但自己實在不知道從何學起。是該從什麼朝代到國民還是從解放前到解放後?實在無知,見笑。

對於各位推薦的學習材料,希望能有順序的學習,從最遠到最近的,這樣也比較連貫,比較利於記錄。

不知各位高人是有書推薦,還是有片,有網站,求教!


其實重要的不是學什麼,而是怎麼學。

其實歷史學的治學方式才是比較重要的東西,也是對人幫助最大的。因此歷史專業的人,與非專業的相比,重點並不是了解的史實更多,而是把握和分析的能力更強。

缺乏嚴謹的學術思維,常常會產生「以論帶史」的弊端,這一點在教科書和知乎上都屢見不鮮——為了證明一個結論而去列舉史實。這是錯誤的,因為「存在(史實)可以證明(結論)是真的」,並不能替代「對於一切(史實)都有(結論)」。

學習歷史,應該先樹立正確的觀念,而不要拘泥於讀哪些書這樣的問題。這裡我想引述Herodotus在其有關希臘民族與波斯民族戰爭的《History》中的引言:「這本書是Herodotus所作的研究。他出版這本書是希望提醒人們,前人所做的事情,以免希臘人與異邦人偉大的事迹失去了應得的光榮,此外還記錄下他們在這些夙怨中的領土狀態。

這段非常精彩的引言啟發我們,學習歷史應該:

  • 尊重前人,尊重歷史上的每一個人
  • 尊重史實
  • 啟發今人

某人功過三七開、某人賣國這樣說法,都屬於政治權謀,並不是史學的結論。有節操的歷史學家是不會進行這樣的量化分析或性質的判斷的,我們只能就事論事——這件事是在何種背景下、是怎樣被觸發的、它有誰參與/領導、它影響/波及到哪些人、它對XX、XX、XX分別產生了怎樣的影響、它的性質是什麼、它的出現有無歷史必然性......

用不太嚴謹但又挺貼切的話說就是:歷史是科學的

當你能做到時刻提醒自己要保持嚴謹的治史觀念之後,我們就可以開始正式地學習了。

(以中國史為例)歷史學習的範圍大致包含了:

  • 通史
  • 文學/美術/軍事/科技史等
  • 中國學術源流/思想史/哲學史(名字雖然不同,但本質上都是思想史)
  • 工具類(古漢語,包括字形、音韻、訓詁;外語,例如英語、日語、韓語;其他,例如統計學、社會學、心理學等的相關知識)
  • 某一特定主題(比方說葛劍雄教授的《統一與分裂》,是單從統、合的角度來考察中國歷史的;錢穆先生的《中國歷代政治得失》,是從政治制度角度來考察的)
  • 其他

工具類的學習是非常重要的。對於合格的歷史系學生來說,古漢語水平要不輸於中文系、英語水平要優於英文系、韓語日語最好會一門,社會學的東西不能不懂......扯一句,我有個同學還蹭高數拿數學模型來考察歷史,人才啊......

接下來又到了愉快的列書單的時候了~(≧▽≦)/~啦啦啦~

古漢語:

王力或郭錫良版的《古代漢語》

中華書局《左傳》

通史:

錢穆《國史大綱》

費正清等《劍橋中國史》

L S Stavrianos《全球通史》

呂思勉《中國通史》

范文瀾《中國通史》

思想史:

馮友蘭《中國哲學簡史》

胡適《中國哲學史大綱》

賴蘊慧《劍橋中國哲學導論》

特定主題:

葛劍雄《統一與分裂(修訂版)》

其他:

黃仁宇《萬曆十五年》

*《左傳》無論從歷史還是文學的角度看都是上佳之作,本身也是一部內涵豐富的史料,一定要下苦功研讀。基本讀完《左傳》,古漢語的就算入門了。

以上這些材料大概用一兩年來搞定,花在古漢語和通史上的時間一定要大于思想史和其他作品。看完之後,大致上就算是入門了。讀的正經的歷史著作多了之後,相信題主的學術思維能力一定會有明顯提升,和看《明朝那些事兒》長大的小夥伴們一定會有明顯差距。在這個過程中,題主一定能真正感受到歷史的魅力。


先從歷史典故看起,接著看演義,然後看白話的正史,最後《二十四史》,在相關論壇、貼吧、微博等媒介中跟人討論,多發表自己的看法,慢慢培養興趣,慢慢喜歡歷史的精彩。推薦騰訊歷史頻道。


偶然路過你這個題目,看了幾個回答,不是很同意,故也給你個建議,僅供參考吧。

...........................分割一下.................................................................................

首先,你這個題目確實挺大的,尤其在不了解你的情況下,不是特別容易對症下藥,只能結合自己學習的歷程,給你建議了。

其次,中國史和外國史學習很不一樣,尤其外國史,沒法說了,想想都會吐,說不完。幸好從你的問題看來,似乎你主要是對國史有興趣,這樣就好辦一些。

接下來就是學習方法問題了,這個也沒法回答,太多,除了學習的共性問題,還有學習歷史的一些針對性的思路,經過一番糾結,千言萬語我只能總結一句話:凡事沒有捷徑。

最後就是具體的手段問題,其實基本就是書目,歷史是個相對容易的科目,跟數學不一樣,不需要很高天分就可以自學,就像我這樣,只要有耐心多讀一些,也能裝裝專家了。

........................這裡開始才是正文.............................................................................

那麼到底讀哪些書呢?前面看到有人提到不少書確實是不錯的,但是沒有給出次序和特點,這就讓入門的人會有困惑。

先說通史類吧,有好幾個人(或者是編寫組)出過影響力比較大的版本。但是我個人首推范文瀾的《中國通史》,且不說范老的學術地位(隨著你學的多了,自然會知道範老的各種軼事),只說這部《中國通史》,最早是延安時期就開始編纂的,對象是延安的革命群眾,也就是說,這是以普及為目的的版本。後來這個版本幾經改版,形成了現在的樣子。我拿最早的版本和最新的版本做過對照,改動是不小的,很多觀念和論據都是更趨合理。

不過這部通史只有前四冊是范老編纂的(全書共10冊),後來范老離世,就是編寫組寫的,但是整體的寫作風格還是跟范老比較靠近。後面的優點是,由於編寫組人多,寫作時間也較晚,所以資料更加豐富,水平也是不低的。

錢穆是我最喜愛的大家之一,但入門不推薦《中國史綱》,這個史綱有點總結的性質,不宜早讀,等你對中國史有了一定認識以後再讀不遲。

費正清的劍橋中國史系列就更不推薦作為入門讀物了,費正清是個美國人,不要被他的中文名字騙了(上百度一查就能看到他老人家的照片),基本被認為是中國史的第一代西方專家(倪德衛和夏含夷一般被認為是第二和第三代),他所主編的劍橋史系列是個大部頭,你去書店看看那個書的尺寸和厚度就知道了,絕對讓你崩潰。這還是直觀感受,內容而言,也不合適初學,完全是另一個歷史觀,適合提高班用。簡單來說,書是好書,等功力夠了再說吧。

這三部中國通史是我認為最好的三個版本,但適合入門的只有范老的。

............................插播讀書方法.....................................................................

中間插一個關於怎麼讀的問題(主要是針對范老的《中國通史》):

第一,不必全都讀完,我認為基本讀到宋朝(天下大亂的時期都在此以前)就足夠你對中國歷史有概念了,這個時候你就可以開始選擇你對哪一段歷史有更多的興趣,或者可以開始讀錢穆的《中國史綱》。

第二,讀一遍是不夠的,即使你能過目成誦,也至少讀三遍吧,而且應當是讀到第四冊以後再重讀第一冊,不是一本書反覆讀幾遍之後再讀下一本。

............................這裡可以進階了...................................................................

這個基礎有了以後,你會發現空間大了很多,這個時候有幾個人的作品適合初學,先給你推薦三個半吧:

第一還是錢老,他是個大牛人,作品很多,有《錢穆文集》,不必全買,你可以到書店翻翻,看看哪本適合你讀,因為文集中不同作品所面向的對象很不一樣,有的很學術(比如《中國三百年學術史》、《諸子世系考》),但有的就很入門(比如《孔子傳》、《黃帝》),所以必須得翻看才能確定哪個適合你。當然了,如果你跟我一樣有收集癖,那就全買下來,收藏也是值得的,但是你要選個好版本。美女可以留下聯繫方式,我陪你去逛書店哈[色]。

第二是我最喜愛(沒有之一)的個性大家顧頡剛先生,顧老我就不介紹了,故事太多,感興趣的話可以上網查,有專門關於顧老往事的書,比如《顧頡剛和他的弟子們》。順便說一下,顧老是錢穆的伯樂,是顧老看到錢穆反對他的文章所以才發現了錢穆這個奇才,並推薦錢穆到大學教書的,之前錢穆只是一名中學教員。顧老從年輕的時候就有點兒非主流,但絕對不是瞎講。適合有一點基礎(或者根本就沒基礎的人)讀的有《上古》,以及他弟子童書業寫的《春秋》,其他的再你了解顧頡剛以後自己就會知道了。

第三就是呂思勉了,呂算是錢穆的老師(千萬不要因為我說的這兩個都比錢老輩分高就降低了錢老在你心中的地位,錢老那是幾百年才出一個的大才,故事也多了去了),在知乎其它問題里看到過有對比呂思勉和其它幾個大家(包括錢穆)的評論,認為呂思勉水平不如其他幾個,我對此表示很不認同,因為,我覺得那是他們關注的不同,而且,我感覺,似乎呂先生更注重如何把複雜的歷史問題說得更通俗,讓更多人了解我們的文化,雖然顧老也有這個理念,但似乎呂思勉更接地氣(最不接地氣的就是大才子章太炎了,最開始不建議讀,容易走火入魔。)呂老的書容易選,基本上,只要你看書名你能接受,那內容基本你就能讀。

最後這半個是李學勤先生,這老先生還在世呢,他的研究著述較多,都是很專業的。但是偶然發現他還有個小冊子叫做《三皇五帝》,這原本是他給大學歷史科的講義,雖然他也跟我家顧頡剛(《三皇考》)的意見有不小的出入,但這個書很值得一讀的,尤其適合入門。也不要因為李學勤是在世學者,就當他是等閑之輩,他是中國斷代史工程(其中包括確定了武王伐紂具體是哪一天)的首席專家,有人說他是老油條,我不太認同,凡是人還活著的,總會有反對的人說壞話,顧頡剛活著的時候,乃至剛剛過世的時候,說壞話的人也是很多的。而且,這裡把李先生算半個並無絲毫貶義,是因為他的著作一般都太學術,不適合入門,所以作為入門推薦的話,只能算半個。

............................多餘的話......................................................................

除此以外,商務印書館出版了一套國學經典叢書,裡面都是大家的作品,有空的話可以去逛逛,應該會有你感興趣的內容,如果你是個收集癖的話(怎麼覺得這句話我好像說過一次),這套書可以整套買了收藏。


三字經


文明之光系列 很適合沒有什麼基礎的人了解全球文明發展的過程,而歷史則是在文明的發展中產生的. 了解了這條線索,很多歷史的內容自然就理解了.


強行答題~~

我是工科生,以前對歷史的了解已經基本還給中學老師啦,大學期間嘗試讀過一點相關的書,因為出於興趣而不是專業研究,所以沒有系統讀一些專著,只是一些比較淺的。

在這裡羅列一下個人覺得比較好的,但是限於閱歷和能力有限,希望能對題主有幫助吧。

ps:簡介來源於豆瓣,排名不分先後。

柏楊先生:『中國人史綱』

《中國人史綱》是柏楊在九年零二十六天的監獄歲月里「埋頭整理中國歷史」而成的一部皇皇巨著。說它是巨著,一是就篇幅而言,全書近八十萬字,從盤古開天地的神話時代一直講到二十世紀葉滿清王朝末期最不堪的那段屈辱歲月;二是就影響力來說,《史綱》自出版以來,一直是廣大讀者了解中國通史的首選書籍;還有第三,那就是《史綱》的成就代表了作家寫史的一種高度,在將歷史寫得精彩好看又不乏深刻洞察力方面,柏楊做出了傑出的成就。

《中國人史綱》的寫作特點包括洒脫自在、遊刃有餘的表述。對歷史事件和人物持有鮮明的態度。每章最後的「東西方世界」一節,別具匠心和視野。特有的以世紀分章和以問題分節,不以帝王年號而以普遍的公曆演算法來紀年,和將一個世紀分成十個年代來分別表示,等等做法,都使得全書脈絡清晰,重點主題一目了然,大大地方便了閱讀。

黃仁宇先生:『中國大歷史』

中國歷史典籍浩如煙海,常使初學者不得其門而入。作者倡導「大歷史」(macro-history),主張利用歸納法將現有史料高度壓縮,先構成一個簡明而前後連貫的納領,然後在與歐美史比較的基礎上加以研究。本書從技術的角度分析中國歷史的進程,著眼於現代型的經濟體制如何為傳統社會所不容,以及是何契機使其在中國土地上落腳。

為什麼稱為「中國大歷史」?中國過去150年內經過人類歷史上規模最大的一次革命,從一個閉關自守中世紀的國家蛻變而為一個現代國家,影響到10億人口的思想信仰、婚姻教育與衣食住行,其情形不容許我們用尋常尺度衡量。

托馬斯.弗里德曼『世界是平的』

世界變得平坦,是不是迫使我們跑得更快才能擁有一席之地?

在《世界是平的》中,托馬斯·弗里德曼描述了當代世界發生的重大變化。科技和通信領域如閃電般迅速的進步,使全世界的人們可以空前地彼此接近——在印度和中國創造爆炸式增長的財富;挑戰我們中的一些人,比他們更快佔領地盤。3.0版新增兩章,更新了報告和注釋方面的內容,這些內容均采自作者考察世界各地特別是整個美國中心地帶的見聞,在美國本土,世界的平坦化正在劇烈地改變人們的生活方式。

托馬斯·弗里德曼首先展示了「全球化正在滑入扭曲飛行的原因和方式」(羅伯特·萊特),揭開這個世界的神秘面紗,深入淺出地講述複雜的外交政策和經濟問題,為讀者釋疑解惑。作者通過其對複雜外交政策和經濟問題的非凡的解讀能力,解釋了世界的平坦化趨勢是如何在21世紀來臨之時發生的;這個趨勢對於國家、公司、社會和個人而言意味著什麼;政府和組織如何才能接受而且必須接受;為什麼恐怖分子仍然想繼續妄為。由托馬斯·弗里德曼撰寫的《世界是平的》,被認為是全球化的基本讀物。

房龍『寬容』

《寬容》一書出版於1925年,當時作為通俗歷史學家的房龍在美國已是家喻戶曉。他用手中那只有魔力的筆,生動地描繪了在西方文化最顯著的脈絡——基督教文化的發展中,人類是怎樣不斷與「不寬容」做著鬥爭。寬容意味著個性與自由,而發現個性本身就是人類的一種進步。房龍在書中曾感慨地說:「生命本來是一次光榮的冒險,結果卻變成了一場可怕的經歷。之所以如此,就是因為迄今為止,人類的生存完全被恐懼所籠罩。」正因為《寬容》中滿溢著這樣一種追求自由的人文情懷,它的中文版在上世紀80年代首度問世時,立即在中國掀起了熱潮,極大地滿足了整個時代充滿激情的閱讀品味。在極短的時間內,不同的版本接連而出,創造出難以想像的銷售奇蹟。2002年初,紫圖首次推出《寬容》的全彩插圖本,以適合21世紀的閱讀方式,面向當代的眼光,賦予這本經典名著以新的面貌和氣息。紫圖的全彩插圖本獲得了極大的成功,成為深受讀者歡迎的常銷書,並被輸出到韓國、台灣等國家和地區。5年後,紫圖再次推出的這個全彩插圖增修本,經過大量的編輯修訂和增加插圖,使這一版本更雋永、更超值,更適合家庭珍藏和全家共賞。

吳曉波『激蕩三十年』

《激蕩三十年》的作者沒有用傳統的教科書或歷史書的方式來寫作這部作品,而是站在民間的角度,以真切而激揚的寫作手法描繪了中國企業在改革開放年代走向市場、走向世界的成長、發展之路。改革開放初期洶湧的商品大潮;國營企業、民營企業、外資企業,這三種力量此消彼長、互相博弈的曲折發展;整個社會的躁動和不安……整部書稿中都體現得極為真切和實在。作者用激揚的文字再現出人們在歷史創造中的激情、喜悅、吶喊、苦惱和悲憤。

斯塔夫里阿諾斯『全球通史』

斯塔夫里阿諾斯的這部潛心力作自1970年初版問世以來,讚譽如潮,被譯成多種語言流傳於世,可謂經典之中的經典。第7版在保留原文精華的基礎上,融入了時新的研究成果,新增了數百幅生動珍貴的圖片和脈絡清晰的地圖,使這部名著在內容和體系上更加完善。

本書初版問世以來,讚譽如潮,被譯成多種語言流傳於世,可謂經典之中的經典。後經作者多次修訂增補,尤其值得一提的是,作者文筆雋永、筆力深厚、才思橫溢,整部著作前後一貫。 近年來,在作全球觀點或包含全於內容重新進行世界史寫的嘗試中,最具有推動作用的那些著作恰恰是由歷史學家個人獨立完成的,其中以斯塔夫里阿諾斯的《全球通史》最為著名。


中國通史(圖畫版)


我覺得如果一點點基礎都沒有的話 可以找找以前的老人教版高中歷史書從頭到尾擼一遍

我覺得大多數人 可能分不清哪個朝代在前哪個朝代在後吧?

我覺得以前的老人教歷史課本

1 捋清了時間線索 專業術語大概叫 編年體?

2 有很多引用和穿插閱讀 例如課本上多次引用《全球通史》等書 我覺得對於像我們這種非專業愛好者來說 看這些也很有意思 (不喜歡上面那個答案說比誰知道的多怎麼樣怎麼樣的 這樣就沒意思了 再牛逼也不可能把所有文獻看完)

我之前看過一個讀書方法說是順著作者引用 順藤摸瓜地從一本書跳到另一本書去 我覺得從高中課本為基石 跳過去挺好的

聽說當年編人教版的學者都是嚴謹治學的那種

祝快樂。

(不推薦新歷史課本是覺得新課本不是按時間編的,會看的比較亂)


縱然是歷史學家也無法做到樣樣精通,當選一二自己所鍾愛的歷史時期深入研究。比如入手容易的三國和隋唐,從演義到史實均可進行鑽研。由點及面,由精到廣往往能觸類旁通,深入淺出。若開始涉獵範圍過廣,則有可能亂花迷眼,弄巧成拙。


推薦閱讀:

襄樊之戰的經過是怎樣的?襄樊之戰與之後孫吳襲取荊州有什麼聯繫嗎?
如果召喚中國的歷史和神話人物來進行一場聖杯戰爭,會有怎樣的展開?
秦始皇應叫趙政還是嬴政?
如何看待武則天立無字碑的行為?
歷史上,武則天的眉毛真的是「倒八字」的嗎?

TAG:歷史 | 歷史觀 | 歷史人物 | 歷史書籍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