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什麼《麥田的守望者》沒有拍成電影?


樓上諸位已經說得很清楚了,還補充一點:塞林格當時和著名電影演員卓別林同時喜歡一個女孩子,最後那女孩子投入卓別林的懷抱。塞林格感性孤僻,對此耿耿於懷,從此對電影圈沒有什麼好感。加之後來一部小說被好萊塢改編的一踏糊塗,這更加重了他的成見,於是其後拒絕自己的作品被改編為電影。


沒拍電影挺可惜的。我看小說的時候,總是不由自主地把主角的形象腦補成《四百擊》里的主角。


很簡單,因為霍爾頓討厭電影。


現在還記得看塞林格的這本小冊子(請允許我這麼形容它)的時候激動的心情。

鴨舌帽、威士忌加蘇打水,香煙還有去他媽的凱迪拉克成為我內心不可磨滅的記憶。

我覺得這部小說沒有拍攝成電影可能有以下原因:

1、不敢駕馭,霍爾頓心理活動太多,小說情節不是那種理性邏輯,在我看來是意識流的寫意手法很多時候小說比電影風格多變,轉承自然。

2、「有那麼一群小孩子在一大塊麥田裡做遊戲。幾千幾萬個小孩子,附近沒有一個人——沒有一個大人,我是說——除了我。我呢,就在那混帳的懸崖邊。我的職務是在那兒守望,要是有哪個孩子往懸崖邊奔來,我就把他捉住——我是說孩子們都在狂奔,也不知道自己是在往哪兒跑。我得從什麼地方出來,把他們捉住。我整天就干這樣的事。我只想當個麥田裡的守望者。」這個畫面哪個導演覺得自己有實力拍得出來比文字更打動人心?一千個哈姆萊特,起碼有一半會說,擦,這你妹的什麼東西,然後掏出襠下憤怒的西瓜刀要砍死導演,這個鏡頭拍得好是應該的,拍砸了就必須死。

3、當下似乎沒有一個年輕男演員有霍爾頓這麼矛盾的性格:頹廢而善良,迷茫而有理想,冷漠而熱情,粗俗而不甘墮落。這完全是用生命在演戲啊,說不定沒演到霍爾頓進療養院,男主就精神分裂進療養院了。

4、最後,可能是我最不想說的,可能米國人覺得沒什麼這部小說沒什麼市場吧。


自從塞林格在目睹《威格利大叔在康涅狄格州》被排成電影之後的電影之後,他發誓在活著的時候不讓自己的任何作品被拍成電影


半夜怒答,就算是醒來發現室友在放棒國歌曲。

作為影響我最大的一本書,我來說說吧

這個小說中很多東西沒辦法拍出來,比如說,

箱子,他室友想讓別人以為主人公的箱子是他的

打字機,那個被賤賣的打字機

唱片,比如說,在大衣中弄碎了

小說的前後聯繫啊,比如說作者的成熟

對待女孩子的態度,比如一起溜冰的哪一位,還有就是和ls那位說的一樣

矛盾的人生,矛盾的性格,更多的時候是體現對當時社會的嘲諷

這種近乎於誇張的東西不是現實中容易出現的

如果是導演找不到人,去中國的富二代群體中找找,我覺得肯定有很多合適的演員(不算一些人蹩腳的英語)

然後帶點自己的感受

其實看到少年派被拍成電影就在想守望者什麼時候可以拍成電影

書本上一頁頁的情感微小的變化

對老教授家裡氛圍的描寫,和老教授摳鼻子的描寫

等等

包括那麼多髒字,其實很難去完全屏蔽掉,那麼怎麼設定級別

文中很多的衝突,如何合理的架設

還有伏筆的架設

才是問題的關鍵


不管怎樣,期待未來能齣電影版吧。


這不是誰都敢拍的,如果導演和演員搞砸了,麥田的腦殘粉可不是鬧著玩的,想想約翰·列儂是怎麼死的吧!


推薦閱讀:

韓寒究竟是公民意見領袖還是只是個社會轉型期的憤青投機者?
如果你醒來發現自己正處於5000米高空,30秒後就要落下,你會怎麼做?
有哪些【高雅污】的文學或藝術作品?
如何評價《我當方士那些年》?
怎樣評價村上春樹《且聽風吟》這本書?

TAG:電影 | 小說 | 劇本創作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