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庸和瓊瑤誰寫愛情寫得更好?

看金庸小說時候,感覺裡邊各種各樣的痴戀、虐戀、絕戀,角色的感情描寫更細膩、更貼近中國人的傳統性格。所以覺得金庸才是言情大師。


1.知友們忽略了一個關鍵問題:從大世界看愛情和從愛情中看大世界,二者給讀者的感受是完全不同的。

這一點上,武俠小說佔有天然優勢,因為武俠的格局遠遠大於言情。

所以有時候並不是金庸的愛情多牛逼,而是因為這段感情放在一個大環境里就會變得複雜,再加上武俠小說背景本身大多是不貼近現代人生活的,霧裡看花,有時候比全裸的美人更吸引人。

2.兩個人的愛情描寫沒有可比性。

3.兩人的愛情描寫都很好。

4.都是意淫,非貶義。

5.如果瓊瑤真的是無病呻吟,那她也寫不出《窗外》,或者是大家最熟悉的《還珠格格3》。

6.最重要的是,兩個人對愛情描寫不同反映出的是他們不同的愛情觀——瓊瑤知世事,但保留著一顆少女心,始終用樂觀積極,近乎天真的態度去看待。

金庸則不然,他有更多複雜、厚重而現實的東西。

然而要注意,對待問題的不同角度,只有異同,沒有高下。

7.二者想要表達的也不同,瓊瑤想傳達的主要是自己的愛情觀,金庸則遠遠不僅僅是愛情觀,甚至它只是最小的一部分——這也會影響大家的觀感。

8.金庸的愛情里有武俠恩怨,這是應該的,不應該算作優點——否則也不是武俠小說了。

優點應該說:愛情和大環境結合得好→_→

因此個人覺得,他倆沒有可比性。就算硬要對比,也要把愛情之外的因素剔除掉,否則對金庸也好,瓊瑤也罷,都太不公平了。

利益相關:他們的書我從小學就開始看了。


個人覺得金庸寫的更好,起碼從書里看,金庸確實了解人間情苦,瓊瑤感覺是活在自己的世界無法自拔

金庸寫情都是簡簡單單幾句話,沒有華而不實的詞藻,卻道盡了人間情苦。

比如程靈素之死那段,"我師傅說此毒無葯可醫,只因他道天下沒有一個大夫肯為了病人不顧自己的性命,但他不知,大哥,我會待你這樣……"每每讀來都心痛不已。

比如喬峰說:"四海列國,千秋萬載,就只一個阿朱"如此深情,哪個讀者不動容。

比如黃蓉重傷時的那句:"活,你背著我,死,你背著我"雖然這句話造成了書里時間上的bug,但是結合當時郭黃二人的心境,很難不感動。

比如小龍女楊過十六年後相會絕情谷底,見面小龍女的第一句話不是斥責,不是愧疚,而是微笑著問:"過兒,什麼事惹得你又不快活了?"相信不少人讀到這時和楊過一樣熱淚盈眶。

瓊瑤寫情喜歡寫排比句,男女講話文藝的讓人膩歪,什麼你無情無義你無理取鬧,還有從看星星月亮到詩詞歌賦……偶爾一兩遍還好,看多了就受不了


我金庸和瓊瑤基本是在一個年齡段讀完的。小學四年級到初中斷斷續續讀完了所有的金庸,初一用了一個學期看完了一套道盜版的瓊瑤全集,代表性的作品基本都在了。然後此後年年幾乎都讀金庸,一直到大學。瓊瑤再也沒看過。

然後,來一段金庸寫愛情的。

突然之間,四下里萬籟無聲。少林寺寺內寺外聚集豪士數千之眾,少室山自山腰以至山腳,正教中人至少也有二三千人,竟不約而同的誰都沒有出聲,便有人想說話的,也為這寂靜的氣氛所懾,話到嘴邊都縮了回去。似乎只聽到雪花落在樹葉和叢草之上,發出輕柔異常的聲音。令狐衝心中忽想:「小師妹這時候不知在幹甚麼?」

靠這一段,覺得金庸超越瓊瑤。請找一段瓊瑤的來虐我。


沒記錯的話,瓊瑤自己說過金庸才是寫情大師,但是我忘記原文在哪了。


先說結論,金庸。

金庸筆下的人物,除了愛情,還有江湖風雨,歷史榮衰,父母恩仇,以及小人物的悲歡離愁。一本書就是一個江湖,一落筆就是一個人物,無論大小,都是有血有肉的鮮活存在,愛情生髮其間,水到渠成,理所當然。其中,愛情是從屬於人物命運,時代背景之下的。是以,當愛情被天意或者人為捉弄時,讀者在字裡行間都能讀到那種無力,譬如小龍女楊過十六年苦等,阿朱喬峰塞上牛羊。乃至配角的感情都十分動人,著墨不多,卻讓人印象深刻,比如郭襄的風陵渡,程英陸無雙孤獨一生,阿紫的痴情絕對,人物豐滿,栩栩如生,可謂寫盡世間痴情女子情痴象。

陸無雙一怔,道:「他……他終於去了。」發足奔到山巔,四下遙望,程英隨後跟至,兩人極目遠眺,惟見雲山茫茫,那有楊過的人影?陸無雙心中大痛,哽咽道:「你說他……他到那裡去啦?咱們日後……日後還能見到他么?」 程英道:「三妹,你瞧這些白雲聚了又聚,散了又散,人生離合,亦復如斯。你又何必煩惱?」她話雖如此說,卻也忍不住流下淚來。

阿紫抱著蕭峰的屍身,柔聲叫道:「姊夫,咱們再也不欠別人什麼了。以前我用毒針射你,便是要你永遠和我在一起,今日總算如了我的心愿。」說著抱著蕭峰,邁步便行。

群豪見她眼眶中鮮血流出,掠過她雪白的臉龐,人人心下幾怖,見她走來,便都讓開了驚步。只見她筆直向前走去,漸漸走近山邊的深谷。眾人都叫了起來:「停步,停步!前面是深谷!」

段譽飛步追來,叫道:「小妹,你……」

但阿紫向前直奔,突然間足下踏一個空,竟向萬丈深谷中摔了下去。

再說瓊瑤,瓊瑤阿姨是上個世紀的言情鼻祖。她的書,加之衍生的電視劇,影響了不止一代人。說到瓊瑤,便是愛情,卻也止於愛情。

瓊瑤筆下的一切,歷史,人物,情節,設定,邏輯都是為主人公的愛情服務的。大多數角色趨於臉譜化,主角往往美麗柔弱,內心堅強,寬容一切,聖母化嚴重,反面人物便一無是處,好人壞人有一刀切的嫌疑,次要角色沒什麼存在必要的時候就被拉郎配了。

說完設定,再說文筆。金庸下筆,一字一坑,廢話不多,寫到感情更是聊聊幾筆,看似顧左右而言他,細細品味竟是大有深意。

郭襄回頭過來,見張君寶頭上傷口兀自汨汨流血,於是從懷中取出手帕,替他包紮。張君寶好生感激,欲待出言道謝,卻見郭襄眼中淚光瑩瑩,心下大是奇怪,不知她為甚麼傷心,道謝的言辭竟此便說不出口。

卻聽得楊過朗聲說道:「今番良晤,豪興不淺,他日江湖相逢,再當杯酒言歡。咱們就此別過。」說著袍袖一拂,攜著小龍女之手,與神鵰並肩下山。

其時明月在天,清風吹葉,樹巔烏鴉呀啊而鳴,郭襄再也忍耐不住,淚珠奪眶而出。

正是:

「秋風清,秋風明;落葉聚還散,寒鴉棲復驚。相思相見知何日,此時此夜難為情。」

相比之下,瓊瑤在寫愛情是要直白許多,用詞繁複,並且極度夢幻化,理想化,從書名即可看出:

再看描寫,《情深深雨蒙蒙》,何書桓與陸依萍吵架——

嗨!」我直望著他,冷冷的說:

  「你勝了!何書桓,你很得意吧?你打倒了我!現在,你來享受你的勝利,是嗎?」

  「依萍!」他顫抖的叫,握住了我的手。我把手抽了出來,毫不留情的說:「你走吧!何書桓,我不想再見到你!你不必在我面前惺惺作態,回到如萍身邊去吧!」

  他看了我一會兒,然後慢慢的站起身來,他的眼圈發紅,但他沉默而倔強的轉過了身子,向門口走。我望著他的背影,心如刀絞,眼淚湧進了我的眼眶,可是我緊閉著嘴,不願把他叫回來。在門口,他站定了,忽然,他轉回身子,一直衝到我的床邊,他跪在榻榻米上,一把抱住了我的頭,顫聲喊:

  「我們為什麼要這樣?依萍,我們彼此相愛,為什麼一定要彼此折磨?」

可以說,在言情小說史上,瓊瑤阿姨的作品的確具有開創意義,然而同時也有著很大的時代局限性。她的作品廣為流傳,有很大的原因是電視劇改編的好,聲像語言很大程度上緩解了文字表述的的誇張與甜膩。其中的經典人物,往往離不開扮演者的詮釋。

金庸筆下重要的是江湖,愛情本未佔據那麼高的位置,而正是因為心中有溝壑,愛情在人物命運的的背景下才更為打動人心。年少時做著少女夢,幻想著一個英俊瀟洒滿腹經綸的意中人,花前月下,吟詩作對從詩詞歌賦談到人生哲學。而年紀大了,更願意午後在長長的夢中醒來,嗟嘆一句塞上牛羊空許約了。


金庸筆下出渣男,瓊瑤筆下出綠茶。

金庸男角憑藉光環和外掛實力碾壓一眾高富帥練就絕世武功,並獲得諸多女神奮不顧身永生難忘的愛。瓊瑤女角憑藉單純善良的性格和只用於幻想的腦子踹翻機智女配,被各種帥哥愛上但仍「情路坎坷」。

金庸筆下的男角基本都配不上他筆下的女角,瓊瑤筆下的男女角倒是很相配(畢竟倆人都是愛情至上的主兒)。

利益相關:認可瓊瑤才華,但不認可其愛情觀。喜歡金庸小說,但每部都喜歡男二。

輕噴


看金庸,我只看言情,男人寫的言情不啰嗦,但是震撼,哈哈


我覺得,作為通俗小說作家,金庸水準也是遠勝瓊瑤


一種是江湖大氣值得推敲令人震撼,一種是纏綿繾綣從詩詞歌賦談到人生哲學(-.-)

每一種卻都寫成了大家!


嗯,金庸。瓊瑤不及金庸的原因,我認為很大一部分原因是因為她的三觀。看過她的一篇短篇,叫閃三下我愛你,寫的很好。感覺她比馮唐安妮寶貝啥的還是要好點,比金庸是不行。


就跟少女漫畫和少年漫畫比一樣


金庸


其實金庸和瓊瑤兩個人對於人性的理解異曲同工。

讀金庸時發現他的格局很大,雖說是兒女情長的主線,但分寸拿捏的很好,裡面融入的政治思想非常值得推敲。敘事沒有拖泥帶水。

瓊瑤彷彿大部分都在描寫人性,比如一簾幽夢,煙雨蒙蒙。其實瓊瑤劇之所以被人調侃,往往是她的雞皮疙瘩情節和三觀的問題。

雖然這也真真的是人性。

投我以木桃,報之以瓊瑤。

用作筆名感覺真是赤裸裸的諷刺。

金庸在寫作上突出的是他的政治能力。

瓊瑤更像是半個思想家(當然也可能是我戲精附體,想多了吧)。


金庸:語到極出是平常,沒有張狂直白的情話只是平淡而溫柔的敲擊心弦,甚至極少出現「愛」這個字,舉個例子小龍女和楊過在古墓中洞房花燭,說的是:過兒,從此是你憐惜我,我憐惜你。「憐惜」一詞甚是精妙

瓊瑤:誇張的肉麻,咆哮著說愛、激烈的狂吻比比皆是,但是奶奶對景色的描寫真是清新典雅,也會出現一些睿智的短語(我看瓊瑤的時候但凡男女主面碰面的場景我直接跳過,動作和語言描寫真的太誇張,簡直就是舞台劇劇本的表現)


瓊瑤奶奶是以小女人的情懷寫愛戀中男女的糾結悲歡

金庸先生是以男性的高度將愛情放入命運洪流中,於命運的捉弄中悲或喜

二人風格不同,沒有太大可比性。只是金庸先生的愛情悲劇太過於動人,在這裡舉兩個例子而已

「倘若我問心有愧呢」

「風凌師太」

若是看過的人自會明白


當然金庸,退一步說,三觀是正。


推薦閱讀:

游坦之如果成為天龍八部的主角,整部故事會如何?
金庸為何修改《天龍八部》結局?
令狐沖是不是只有匹夫之勇沒有大智慧?
如何評價風清揚?
石破天的武功在金庸的作品中處於怎麼樣的高度?

TAG:瓊瑤作家 | 金庸 | 愛情 | 金庸小說 | 愛情觀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