患者對醫生的工作都存在哪些誤解?如果醫院推出私人醫生等新的模式,是否可以改善?


加號是醫生的額外工作而非義務,借用甄嬛的話說:加給你,是情分,不加給你,是本分。

早上在電梯里遇到幾個病人在罵醫生鐵石心腸,大老遠過來說不給加號就不給加,醫者父母心都是狗屁blabla。

真是呵呵~不知道這些人把醫院和醫生當什麼了,24小時便利店嗎?

醫生是要救治傷患沒錯,但是醫生也是人,每個人都是大老遠來的,每個人都要加號的話那醫生每天工作24小時都不夠。

什麼事情都有先來後到,你知道那些能掛到號的人是從前一天晚上就開始在醫院門口打地鋪早上五六點就起來排隊的嗎?教授從來都是按病情加號而不是按照離醫院的距離。不會早起不想白跑一趟就先預約了再來看病好嘛~

以上


看起來大家對樓主的問題都理解的不準確,我理解的是現在醫患關係非常緊張,這是因為雙方都不信任,或者說醫生通過降低風險增加檢查成本,而病人總認為醫生是為了多掙錢所以開藥。這樣,樓主提出了一個問題,能夠建立一個1對1的醫生的方法(暫且稱為私人醫生),這樣醫生和患者是有一定長期的服務關係,這樣降低了不信任。

我認為這個想法是很好的,首先我們要對私人醫生或者說家庭醫生的理解要準確,首長的保健醫生是私人醫生,有錢人的醫療專家也是私人醫生,老百姓的一個固定的醫生朋友也可以做私人醫生。

這個方面是可以積極去做探討的,比如現在社區醫院的醫生,一般離老百姓家很近,主要負責小病慢性病,國家也在提倡家庭醫生這個理念。


1.我不就是個肚子痛/頭痛/發燒嘛,你至於開這麼多檢查單嗎,你一定是騙錢!!——人體真的很複雜,牽一髮而動全身。。

2.你們醫生不就是全靠檢查嘛,上面都寫明結論了,我也會看!——有一個這樣的小故事,大概的意思是說某廠機器出了故障,自己修不了,請來外國技術人員,結果那技術人員圍著機器轉了幾圈,在故障的地方划了一條線.問題解決了,付酬勞時,技術人員說要1000美元,,那家工廠的人都覺不合理,只不過一條線,,怎麼值1000美元呢.技術人員的解釋是,劃一條線只值一美元就夠了,但知道在哪裡劃線卻值999美元。

3.我付了錢,醫生一定能給我看好,否則你就是騙子。——佛法無邊,但是還是只渡有緣之人。現代醫學剛起步幾百年,有的時候真的是心有餘力不足啊。。

4.醫生都是有錢人——也許吧,但年輕醫生不是。


對醫生的感覺呢,不能說好也不能說不好,其實也很能理解他們,我們一看一個醫生,他們一天看無數病人,態度上肯定有所打折。現在也有私立醫院啊,收費多厲害啊,醫保部分也少,對於我們普通百姓根本不現實


歪一下樓,我覺得我們醫生對患者有一個很大的誤解是:我們總是覺得醫鬧的病人及家屬是誤解了醫生,所以我們常花很多的時間來跟他們解釋前因後果,以為講明白了就好了。其實有很大一部分的醫鬧們並不是不理解,他們只是治病花光了錢,不管三七二十一先鬧一鬧,敲醫院一筆補貼家用而已。所以他們即使懂了也會裝糊塗:醫療的東西我不懂,但人不好了肯定就是你們醫生的錯!賠錢!


覺得醫生都很賺錢,住院的費用都給管床醫生拿走了,覺得醫生不出門診不在病房就是沒在工作。


醫生:怎麼了?

患者:不舒服

醫生:哪兒不舒服?

患者:胸口疼

醫生:怎麼疼啊

患者:刺疼,一陣陣兒的

醫生:先去做個心電圖吧

患者排隊交費,排隊做心電圖

半個小時後,回來了

醫生:心電圖上沒事兒,拍個胸片吧

患者排隊交費,排隊做胸片,等待胸片結果

一小時後

醫生:胸片上也沒看出問題來,去驗個血吧

患者排隊交費,排隊抽血,化驗,等待化驗結果

一小時後

醫生:沒事兒啊,估計是消化的問題,你去掛個消化的號吧

患者排隊挂號,去了消化科

醫生:怎麼了?

患者:不舒服。。。

。。。。

醫生:做個胃鏡吧

患者:什麼時候

醫生:這個得預約,分為無痛的和普通的

患者:無痛的要多久?

醫生:哎呦,那得兩周以後了

患者:那普通的呢?

醫生:這周就能做了

患者:那做一個吧

醫生:這是單子,明天空腹來做個血液生化,然後去預約胃鏡,拿著,下一個。。。

患者:瑪麗隔壁的,就這水平,老子也能做醫生~


中國的醫生資源本來就很短缺,面對眾多的患者,你也不能要求人家的態度能好到哪去吧?

基於同樣的道理,推出私人醫生這種業務,是將本來就稀缺的醫療資源進一步壟斷,只會讓我們這樣的平頭老百姓更加看不起病,而不會解決現有的醫患紛爭的。

所以我覺得想推出私人醫生這樣服務的人,您是資產階級派來消滅我們無產階級的吧?

但如果是想做基於個人醫療監護的手機應用或電腦應用什麼的,比如說可以監測個人健康狀況的手機應用,同醫院聯合推出的簡訊通知病患服務等等,那我舉雙手贊成。


患者可能請了一天假期去醫院看病,排了50分鐘隊掛上號,又排了2個小時見到醫生,醫生用120秒的時間就結束一個患者的問診,然後患者又排隊交費,排隊各種化驗,然後一上午的時間就在各種排隊中度過,那麼,就有幾種結果,按邏輯推理,1、查出病因,對症下藥。皆大歡喜。2、未查出病因,繼續查找,患者本身就生病了,然後又轉科挂號。各種折騰後,傷心總是難免的。3、按邏輯各種推理,此處省略1萬字。

那麼作為醫生,有可能早早起床,不到6點就要去車站乘車,或者開車,7點就上班了,有的空著肚子,看到11點才看了100多號病人,抬頭一看,還有100多號等著,黑壓壓一片,連口水都沒來得及喝,那麼是不是會蘿蔔快了不洗泥呢

醫生繁重的工作,那麼是什麼導致的呢

我們深深考慮一下這個問題,1,醫學是一門專業性比較強的,動不動就要人命的專業,學醫的都是頂了尖的人才,這些人才經歷了5+3+3後,才能去執業,也
可能我說的不對,但是按我現有的認識,基本這樣了。總結一下,就是人才稀缺。2,病人多,中國人口大家知道的,就按百分比計算,1個百分點生病了,會是什
么樣子,這就導致了需求量大,基數大。3,資源配置,這個可是個高深學問,按病所需,配置資源,還是按貧富配置資源?

基於第三點,我們討論一下,市場供需問題,醫療市場化,是時代的產物,擋不住的,私人醫院,私人醫生,會隨著市場需求營運而生,那麼為什麼現在私家醫院和私人醫生在國內得不到普及呢?

有兩方面原因,一,市場並未按市場規則走,也就是行政干預發展。二,國內患者心理會認為公家醫院,三級甲等就是厲害高明,蜂擁而至。

有些醫界高手,經歷重重修鍊,終於可以華山論劍了,無奈醫德所限,囊中羞澀,不拿回扣,家人要吃要住,拿了回扣,內心受到醫德譴責,所以,就應該給高手提供賺錢的市場機遇。

有些患者,不在乎錢,他們上山下海,經歷重重磨難,終於功成名就,但是疾病纏身,他們渴望得到最好的醫療環境,最好的醫生,最好的服務,那麼在國內現有的醫療環境,他們只能走且只有走後門。

還有各種各樣的例子,充分可以表明,私人醫生,私人醫院是有強大的市場孕生能力的,那麼私人醫生體制方向就成為我們前行的導航啟示,怎麼定製,什麼人來定製,通過什麼方式定製,就成為一個關鍵,有時候國內的思維,的確是存在誤區,國外就沒有誤區嗎?都有,就看我們如何克服,如何因勢利導,所謂四兩撥千斤。


人人都希望有私人醫生,所以看病托關係找熟人越來越普遍。但是現代醫學越分越細,能解決問題恐怕需要私人醫療團隊了吧?目前醫患矛盾嚴重的一大因素就是感覺好醫生少,然後醫療環境惡劣導致願意從事醫學的人更少,陷入死循環了。私人醫生制度肯定不是好辦法。


中醫。。。這話題就很大了

醫生么其實也是其中的一環,最大的問題還是這個醫療體制,壟斷始終是導致罪惡


印象很不好!不過也有好的,我在社區醫院就碰到一個老中醫挺不錯的。


大的醫院體質使得醫生的水平只能是依靠儀器來提現了,在一些小地方,很多中醫的醫生有著超凡的致病能力的,我所在的家鄉,在十多歲的時候我們這裡就有一名老中醫,看病真的很好。現在人老了,每天門診只能是短暫的幾個小時了,希望他能夠長命百歲 造福人類啊。


推薦閱讀:

在醫患關係中醫生和病人誰才是處於弱勢的一方?
遇見的奇葩病人都有哪些?
如何評價東方衛視真人秀《急診室故事》?
醫生是怎麼看待醫療劇的?
醫生到底該不該工作時間在醫院打盹呢?

TAG:醫生 | 醫患關係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