韓愈《馬說》中「一食或盡粟一石」中的「石」究竟讀「shí」還是「dàn」?
01-18
都強答。本來就是shí,dàn是源自人們發現一石基本就是一擔的重量而訓讀了。@王文徽 指正,是容量單位不是重量單位。
先說結論:使用普通話時,此處由於是古文,因此應讀作shí,但在非古文時作為容量單位的「石」應讀作dàn。
《現代漢語詞典》是社科院語言研究所根據國家語委等有關部門制定的普通話規範編撰的普通話詞典,反映了普通話的發音標準。
《現代漢語詞典》第6版(目前最新版)正文第256中有如下詞條:
石 dàn 【量】容量單位,10斗等於1石(在古書中讀shí,如「二千石、萬石」等)。然後我們再詳解一下「石」這個字。
石有四類基本含義:1.石頭,這是石字最原本的含義2.通「碩」,在戰國時代石和碩是同音字,直到廣韻中也是同音字,同為常隻反3.通「?」,同樣地,石與?直到廣韻也是同音字,這是作為容量單位的石字的本字4.通「祏」,該字也與石是同音字,本義是宗廟收藏神主的石匣子,到了《說文》中被解釋為「宗廟主」在《廣韻》和《洪武正韻》中對石字的讀音記載都是惟一且一致的,因此我們有理由相信,在韓愈的時代這個字就是讀shí,而dàn的讀音是很晚纔出現的,因此祇能根據國家標準,在非古文環境下使用。
dàn的來源可能如 @譚樊馬克 所說,但要注意的是,不論古今「石」都是容量單位而非重量單位。——更新——
除普通話以外,根據粵語審音配詞字庫、薪典、萌典、潮州·母語、吳語協會的吳音小詞典等網站顯示,「石」在普通話中應讀dàn時,在粵語、閩南語、客語和吳語中的讀音應為:粵語:daam陰去(廣州話)閩南語:tsioh陽平(廈漳泉,臺灣,潮陽,揭陽,汕頭);tsieh陽平(潮州)客語:sag陽平(梅縣)吳語:tae陰去(上海,衢州);te陰去(蘇州);ta陰去(溫州)註:此處標注的僅為拼音,而非實際音值,具體發音應遵循當地發音和拼音的對應關係。側面證明一下讀「shí」
這個字讀shí,讀dàn、tūo、dùo。在這篇文章中課本上讀作dan,其實有很多的音,但在古代不同時期都有不同的讀法,唐朝時期的白居易等就會讀作shi,例如強項令中有一個「二千石」讀作課本上又是shi。不同的讀法在我自己看來都是一樣的,中國文化畢竟博大精深時間也是很深遠,很多東西實在不好作太『規矩』的定論,只能說用哪一個更好。
在文言文中作容量單位讀shí,作重量單位讀dàn;在白話文中通讀dàn。
可以參考:「石」字作為重量單位時,為何會被普遍讀作 dàn ?
dàn
讀dan,古代一種計量單位
第二個
dan
中國古代重量單位,一石等於十斗。
我小時候,家裡收了莊稼,爺爺他們還說多少石。。dàn
推薦閱讀:
※那些出版社的中國古典文學比較好?
※晉人和宋人重理(理趣)的緣由?
※窮則獨善其身 怎麼理解?
※《詩經·王風·黍離》怎麼解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