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評價今年國家青年千人計划出現的兩名90後學神?

2015年12月30日,千人計劃網根據《青年海外高層次人才引進工作細則》的規定,經形式審查、通信評審、面試評審,從2325位候選人中評審出565名第十二批國家「千人計劃」 青年人才進行公示。

從年齡分布的統計數據來看,1980-1984年齡段成為青年千人計劃的絕對主力軍,佔據了66.37%的比例,而85後的佔比僅為11.15%,而兩位90後在其中只是佔到了0.35%的比例。由此可見90後入選青年千人計劃有多麼難!


這個問題輕答一下。內行看門道,外行看熱鬧。關於年齡分布統計,大多是為了滿足外行人的好奇心。從國內學生的學術生涯路徑來看,中國人一般18周歲大學,22周歲畢業,直博(含碩轉博)生正常5年(27周歲),碩士+博士6-8年不等(28-30周歲)。然後海外博士後至少3年。一般人達到青千申報條件也要到30周歲-33周歲的時候。從2015年計算的話,剛好是1982-1985出生。處於統計的主流區間內。那為什麼會出現90後的情況吶?首先青年千人申請是允許海外博士學位獲得者海外工作經歷破格的。也就是說博士一畢業就可以申請青千,這兩位的CV我就不專門去找了,一般都是這個情況。另外就是早上大學一年(17周歲),海外博士早畢業一兩年(24-25周歲)。這樣推算你會發現,在2015年90後申請併入選青千也不是很奇怪了。這就是機緣巧合趕上了!

這事吧本來也不是什麼大事,人家運氣好早進入國家隊對於職業發展肯定是非常有利的。但就是被媒體這麼已關注就討厭了,媒體最喜歡用這種「別人家的孩子」的報道姿態鞭策群眾,吸引眼球。但其實青千們都不希望有過多的關注,有一種慢性毒藥叫「捧殺」。會給青千帶來很多額外的壓力,讓更多不了解情況的眼睛來關注,工作壓力、輿論壓力可想而知。是否還有人記得中國科大1978級少年班的寧鉑。所以,讓青千們盡量少地被這種現象級的報道干擾就是對他們最大的支持


。。。。。多少名垂青史的科學家,不都是20幾歲就開始嶄露頭角,不挺正常的嗎?沒有,才不正常,好嗎


90後最大也就26歲,

大多數應該在是到處折騰,

學習增長技能點的路上,

這種榮譽沒有一點牛痹資歷和逆天的能力,

不可能夠得上!!

而你我大多都只是普通人而已,

瞎操心個啥啊,別人牛逼又不是你。

羨慕嫉妒恨又能咋樣,

想想自己的實驗和錢包,

老實學習去!


注意到,其中一位是在英國拿的學位,碩士只需要一年,學制比較短


世界是70後的,也是80後的,但歸根結底還是90後的。


高中學姐,orz,永遠被別人家孩子吊打。


推薦閱讀:

如何看待 90 後都在瘋狂買房?
90後如何崛起?
如何評價銳波科技創始人孫宇晨?
二十九歲開賓士GLC如何?
現在的90後都覺得自己老了?

TAG:90後 | 教授 | 學霸 | 千人計劃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