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輛車是怎樣製造出來的?
如何將圖上的車量產?製造過程是怎樣的?涉及的範圍有多廣?
————————————————————————————————————————————汽車製造分四步
一衝壓
二焊接
三塗裝
四總裝
經過塗裝的車身在內飾部門組裝內飾 比如儀錶,玻璃,坐椅,線路等.底盤部門將發動機 變速器 驅動橋 輪胎等裝在底盤上.把裝好的車身安裝在裝好的底盤上再經過調試,試驗就OK了再稍具體點說明以下幾個重點工藝:
1.鑄造
鑄造是將熔化的金屬澆灌入鑄型空腔中,冷卻凝固後而獲得產品的生產方法。在汽車製造過程中,採用鑄鐵製成毛坯的零件很多,約佔全車重量10%左右,如氣缸體、變速器箱體、轉向器殼體、後橋殼體、制動鼓、各種支架等。製造鑄鐵件通常採用砂型。砂型的原料以砂子為主,並與粘結劑、水等混合而成。砂型材料必須具有一定的粘合強度,以便被塑成所需的形狀並能抵禦高溫鐵水的沖刷而不會崩塌。為了在砂型內塑成與鑄件形狀相符的空腔,必須先用木材製成模型,稱為木模。熾熱的鐵水冷卻後體積會縮小,因此,木模的尺寸需要在鑄件原尺寸的基礎上按收縮率加大,需要切削加工的表面相應加厚。空心的鑄件需要製成砂芯子和相應的芯子木模(芯盒)。有了木模,就可以翻制空腔砂型(鑄造也稱為「翻砂」)。在製造砂型時,要考慮上下砂箱怎樣分開才能把木模取出,還要考慮鐵水從什麼地方流入,怎樣灌滿空腔以便得到優質的鑄件。砂型製成後,就可以澆注,也就是將鐵水灌入砂型的空腔中。澆注時,鐵水溫度在1250—1350度,熔煉時溫度更高。
2.鍛造
在汽車製造過程中,廣泛地採用鍛造的加工方法。鍛造分為自由鍛造和模型鍛造。自由鍛造是將金屬坯料放在鐵砧上承受衝擊或壓力而成形的加工方法(坊間稱「打鐵」)。汽車的齒輪和軸等的毛坯就是用自由鍛造的方法加工。模型鍛造是將金屬坯料放在鍛模的模膛內,承受衝擊或壓力而成形的加工方法。模型鍛造有點像麵糰在模子內被壓成餅乾形狀的過程。與自由鍛相比,模鍛所製造的工件形狀更複雜,尺寸更精確。汽車的模鍛件的典型例子是:發動機連桿和曲軸、汽車前軸、轉向節等。
3.冷衝壓冷衝壓或板料衝壓是使金屬板料在沖模中承受壓力而被切離或成形的加工方法。日常生活用品,女口鋁鍋、飯盒、臉盆等就是採用冷衝壓的加工方法製成。例如製造飯盒,首先需要切出長方形並帶有4個圓角的坯料(行家稱為「落料」),然後用凸模將這塊坯料壓入凹模而成形(行家稱為「拉深」)。在拉深工序,平面的板料變為盒狀,其4邊向上垂直彎曲,4個拐角的材料產生堆聚並可看到皺褶。採用冷衝壓加工的汽車零件有:發動機油底殼,制動器底板,汽車車架以及大多數車身零件。這些零件一般都經過落料、沖孔、拉深、彎曲、翻邊、修整等工序而成形。為了製造冷衝壓零件,必須製備沖模。沖模通常分為2塊,其中一塊安裝在壓床上方並可上下滑動,另一塊安裝在壓床下方並固定不動。生產時,坯料放在2塊沖模之間,當上下模合攏時,衝壓工序就完成了。衝壓加工的生產率很高,並可製造形狀複雜而且精度較高的零件.
4。焊接焊接是將兩片金屬局部加熱或同時加熱、加壓而接合在一起的加工方法。我們常見工人一手拿著面罩,另一手拿著與電線相連的焊鉗和焊條的焊接方法稱為手工電弧焊,這是利用電弧放電產生的高溫熔化焊條和焊件,使之接合。手工電弧焊在汽車製造中應用得不多。在汽車車身製造中應用最廣的是點焊。點焊適於焊接薄鋼板,操作時,2個電極向2塊鋼板加壓力使之貼合併同時使貼合點(直徑為5—6甽的圓形)通電流加熱熔化從而牢固接合。2塊車身零件焊接時,其邊緣每隔50—100甽焊接一個點,使2零件形成不連續的多點連接。焊好整個轎車車身,通常需要上千個焊點。焊點的強度要求很高,每個焊點可承受5kN的拉力,甚至將鋼板撕裂,仍不能將焊點部位分離。在修理車間常見的氣焊,是用乙炔燃燒並用氧氣助燃而產生高溫火焰,使焊條和焊件熔化並接合的方法。還可以採用這種高溫火焰將金屬割開,稱為氣割。氣焊和氣割應用較靈活,但氣焊的熱影響區較大,使焊件產生變形和金相組織變化,性能下降。因此,氣焊在汽車製造中應用極少。
1)車削:車削是在車床上用車刀加工工件的工藝過程。車床適於切削各種旋轉表面,如內、外圓柱或圓錐面,還可以車削端面。汽車的許多軸類零件以及齒輪毛坯都是在車床上加工的。
2)刨削:刨削是在刨床用刨刀加工工件的工藝過程。刨床適於加工水平面、垂直面、斜面和溝槽等。汽車上的氣缸體和氣缸蓋韻乎面、變速器箱體和蓋的配合平面等都是用刨床加工的。
3)銑削:銑削是在銑床上用銑刀加工工件的工藝過程。銑床可以加工斜面、溝槽,甚至可加工齒輪和曲面等舊銑削廣泛地應用於加工各種汽車零件。汽車車身冷衝壓的模具都是用銑削加工的。計算機操縱的數控銑床可以加工形狀很複雜的工件,是現代化機械加工的主要機床。
4)鑽削及鏜削:鑽削和鏜削是加工孔的主要切削方法。
5)磨削:磨削是在磨床上用砂輪加工工件的工藝過程。磨削是一種精加工方法,可以獲得高精度和粗糙度的工件,而且可以磨削硬度很高的工件。一些經過熱處理後的汽車零件,均用磨床進行精加工。
熱處理是將固態的鋼重新加熱、保溫或冷卻而改變其組織結構,以滿足零件的使用要求或工藝要求的方法。加熱溫度的高低、保溫時間的長短、冷卻速度的快慢,可使鋼產生不同的組織變化。鐵匠將加熱的鋼件浸入水中快速冷卻(行家稱為淬火),可提高鋼件的硬度,這是熱處理的實例。熱處理工藝包括退火、正火、淬火和回火等。退火是將鋼件加熱,保溫一定時間,隨後連同爐子—起緩慢冷卻,以獲得較細而均勻的組織,降低硬度,以利於切削加工。正火是將鋼件加熱,保溫後從爐中取出,隨後在空氣中冷卻,適於對低碳鋼進行細化處理。淬火是將鋼件加熱,保溫後在水中或在油中快速冷卻,以提高硬度。回火通常是淬火的後續工序,將淬火後的鋼件重新加熱,保溫後冷卻,使組織穩定,消除脆性。有不少汽車零件,既要保留心部的韌性,又要改變表面的組織以提高硬度,就需要採用表面高頻淬火或滲碳、氰化等熱處理工藝。
7.裝配裝配是按一定的要求,用聯接零件(螺栓、螺母、銷或卡扣等)把各種零件相互聯接和組合成部件,再把各種部件相互聯接和組合成整車。無論是把零件組合成部件,或是把部件組合成整車,都必須滿足設計圖紙規定的相互配合關係,以使部件或整車達到預定的性能。例如,將變速器裝配到離合器殼上時,必須使變速器輸入軸的中心線與發動機曲軸的中心線對準。這種對中心的方式不是在裝配時由裝配工人(鉗工)來調節,而是由設計和加工製造來保證。如果你到汽車製造廠參觀,最引人人勝的是汽車總裝配線。在這條總裝配線上,每隔幾分鐘就駛下一輛汽車。以我國一汽的解放牌貨車總裝配線為例。這條裝配線是一條165m長的傳送鏈,汽車隨著傳送鏈移動至各個工位並逐步裝成,四周還有輸送懸鏈把發動機總成、駕駛室總成、車輪總成等源源不斷地從各個車間輸送到總裝配線上的相應工位。在傳送鏈的起始位置首先放上車架(底朝天),然後將後橋總成(包括鋼板彈簧和輪轂)和前橋總成(包括鋼板彈簧、轉向節和輪轂)安裝到車架上,繼而將車架翻過來以便安裝轉向器、貯氣筒和制動管路、油箱及油管、電線以及車輪等,最後安裝發動機總成(包括離合器、變速器和中央制動器),接上傳動軸,再安裝駕駛室和車前板製件等。至此,汽車就可以駛下裝配線。 三、汽車試驗 由於汽車的使用條件複雜,汽車工業所涉及的技術領域極為廣泛,致使許多理論問題研究得還不夠充分,因此汽車工業特別重視試驗研究。汽車的設計、製造過程始終離不開試驗,無論是設計思想和理論計算、初步設計、技術設計、汽車定型還是在生產過程,都要進行大量的試驗。最後,在客戶購買了汽車並使用的過程中,車輛交通管理部門還要定期對車況進行測試,以確保行車安全。 除了某些研究性試驗外,汽車產品試驗均應遵循一定的標準和規範、對試驗條件、試驗方法、測
試儀器及其精度、結果評價等進行限定,以確保試驗結果的再現性和可對比性。不同國家甚至不同廠家的試驗規範可能不同,因此在查看某種產品的試驗數據時,必須弄清他們試驗所依據的規程或標準。————————————————————————————————————————————然後找到了一個BMW的德國生產線的流程視頻……
【ZALRA】BMW/寶馬 德國生產線 體驗汽車組裝的魅力以及一級方程式如何製造的…………F1賽車是怎麼造出來的?————————————————————————————————————————————汽車製造確實是一個太大的話題,這個過程涉及到的問題有很多,試著答一下,不懂的地方就少說一點,請見諒。
先拋出我的理解:我認為一輛車的製造是需要大量的人力物力的,它發生在真正的「製造」之前,並一直延續到車輛出廠。
我覺得汽車製造不能僅僅將四大車間與全局割裂開。例如:四大車間是手段,但質量管理是使這個手段朝著正確的方向順利地進行的保證,事實上質量管理確實是伴隨著整個汽車製造過程的,甚至是先於正式的汽車生產的。
一輛新車從構思設計到成批生產耗資是十分巨大的,車身設計開發的費用和時間大約佔到整輛汽車開發費用和時間的70%左右。
所以先來說說車身開發問題。
車身開發過程主要分為以下過程:
1)車身邊界及總布置方案。
車身邊界是指車身的基本技術數據及主要部件安裝坐標位置的設定。整車總布置提供了汽車的長、寬、高、軸距等控制尺寸,軸荷分布範圍以及散熱器、動力總成、前後橋、傳動軸與車輪等輪廓尺寸和位置。要注意滿足相關的性能以及法規要求,並以設計理念出發,平衡各項性能。在汽車內部設計上面現在人機工程學的應用也越來越多,重視力度也越來越大。
2)基型開發
找到車身外型、總布置設計方案及空氣動力學特性這三者間的最佳關係。
3)批量開發
下圖是車身開發設計的示意圖。
當然了基於成本、時間、風格的考慮,並不是每個部分都需要從新開發的,以SGM某年某款車型為例,下圖為部分開發思路。
這也是同平台生產的特點之一。要說四大車間問題,我覺得先要了解質量管理體系問題。
質量管理體系在在各個車企都有所不同,大方向來說有:德國的VDA6.1、美國的QS9000、法國的EAQF、義大利的ASQV、日本的精益生產。
這些都是基於ISO/TS 16949建立起來的(舉例來說ISO/TS 16949:2002是有美國AIAG、德國VDA-QMC、法國CCFA/FIEV、義大利ANFIA、英國SMMT、日本JAMA、ISO/TC176聯合編製的)。
具體的實施手段有很多,比如「2mm」工程、「5S管理理」、PDCA、PCA、GCA、Apk/Cpk、FMEA、JIS、TPM、PCR、GCA、DRL等等,這個話題太大就不展開了。但是需要說明的是正是建立了質量管理體系才使得產品質量得到保證、產品生產得以順利進行。
下面再來說說四大車間。
四大車間即:衝壓、車身、油漆、總裝。
衝壓:
衝壓車間顧名思義就是製備車身的衝壓件。現在由於車企綜合考慮的結果(成產成本、質量要求、時間、員工成本等),大部分覆蓋件都進行外包生產了,一些大型的比較重要的例如四門兩蓋之類的可能還是在整車廠生產。所以衝壓車間相對來說是比較注重與供應商聯繫的車間之一。
汽車衝壓件品種繁多,如汽車減震器衝壓件彈簧托盤、彈簧座、彈簧托架、端蓋、封蓋、壓縮閥蓋、壓縮閥套、油封座、防塵蓋、葉輪、油筒、支架等都屬於汽車衝壓件。在汽車衝壓件中,一部分經衝壓後直接成為汽車零部件,另一部分經衝壓後還需經過焊接、機械加工、油漆等工藝加工後才能成為汽車零部件。
一般衝壓件的基本工藝流程為:
拉深——切邊(沖孔)——翻邊
下圖為比較常見的衝壓模具。
通過衝壓後我們可以得到大大小小的很多衝壓件。
比如這樣的
或者這樣的當然了,汽車上並不是只有衝壓件的,鑄造件也佔有一定比重。一般來說缸蓋、缸體、變速箱殼、曲軸、活塞、制動鼓等都是鑄造件。
下圖就是某款汽車空調前蓋的鑄造件,是採用鋁合金重力鑄造方式。焊接:白車身焊接即是將各種衝壓件通過焊接的方式裝配成合格的白車身總成。這個過程涉及到的焊接方法有很多,比如:電阻點焊、螺柱焊、鉚接、激光焊/激光釺焊、CO2氣體保護焊、MIG/TIG焊、Plasma焊等等。
先來了解一下一般白車身焊接的工藝流程,以某一款車型為例:上面這個圖我覺得表達比較清楚了。
需要補充的是:焊接並不是簡單地將各部件焊接到一起這麼簡單,焊接的準確性、合理性和合法性都是需要被嚴格監控的。
這就引出了白車身質量監控問題了。
主要分為為五大類:
1)焊接質量監控
主要針對的是焊點的檢測以及參數的控制,包括非破壞性檢驗和破壞性檢驗兩大類;
2)車身功能尺寸監控
功能尺寸主要是指單件或總成的性質、大小和位置的尺寸公差,包括單個零件間的間隙、平度、面差以及和整車功能有關的尺寸。包括在線監控和線下監控;
3)扭矩質量監控
要求100%檢測,通常採用扭矩扳手對緊固件打緊;
4)表面質量監控
一般針對錶面有無凹陷、凸起、錯位、飛濺、毛刺等缺陷,採用目檢、AUDIT評審等方法;
5)塗膠質量監控
主要是針對膠量和塗膠位置兩個方面進行控制。
油漆:
車身塗裝是一個很複雜的工藝,在進行車身塗裝的過程中,不同的階段使用不同的塗料,不同的塗料形成不同的漆層。車的漆面在傳統塗裝工藝中被分為四層,共同對車身起著保護和美觀的功能;對於一般的傳統工藝來說,主要分為電泳層、中塗層、色漆層、清漆層。
車漆的大概處理工藝如下圖(不同車企還是會有所不同的)總裝:
總裝車間主要是完成各種總成及合件的分裝、發送、車身內外飾及底盤的裝配和檢測、補漆和返工等工作。下圖為總裝工藝流程圖。
上面的一次內飾主要指的是:車門上附件、空調蒸發器、儀錶板、前圍隔熱墊、地毯、頂棚、A/B柱護板、整車車身線束、前後風擋玻璃、雨刮器等。
上面的二次內飾主要指的是:前後保險杠、前大燈、四門護板、外後視鏡、車輪、制動液、空調液、動力轉向液、防凍液、清洗液的加註、四門兩蓋的調整、發動機預熱調整、底盤件複查等。
舉例:
汽車整車生產涉及到很多部分,以車身外覆蓋件配合為例。
先要說明的是在在開始PPV階段的造車以前,車身外覆蓋件配合工作,應該首先需完成以下五個方面的準備工作:
1) 質量標準:主要為車身外覆蓋件配合標準和整車外覆蓋件配合標準;
2) 安裝工具:外覆蓋件安裝工具的設計製造和初步調試,消除安全和人機工程問題;
3) 裝配工藝:完成外覆蓋件裝備的初版工藝;
4) 分總成尺寸狀態:外覆蓋件分總成和白車身工裝設備安裝調試;
5) 集成狀態:外覆蓋件配合的狀態和問題清單。
完成以上的準備工作以後,再開始工廠造車階段階段。
SGM工廠造車階段分為3個步驟:
1)PPV(產品和工藝過程驗證)造車
PPV造車一般在SORP 前38周開始,23周結束。主要是確認設定的工藝以及設備能否生產出達到性能要求的產品,並驗證其合理性;
2)NS(非可售車)造車
NS造車一般在SORP前23周開始,13周結束。主要是驗證製造系統能否滿足節拍要求,保證生產過程以及產品質量的一致性;
3)S(可售車)造車PPV 造車
S造車一般在SORP前13周開始,SORP結束。主要是確認NS階段造車結果,判定現有系統能否滿足設計要求,連續穩定地生產合格產品。
以上介紹還是存在很多不足之處的,部分知識的介紹不一定準確,歡迎大家指正。
來人,給題主上《超級工廠》
可以看下神車是怎麼造出來的YYP帶你探秘一汽-大眾佛山工廠—在線播放—優酷網,視頻高清在線觀看視頻我只是搬運工,沒有收任何廣告費,要是給我廣告費我也不會拒絕的(逃。。。
怎麼說呢,小到外購的螺栓螺母墊片密封圈等標準件,大到車身平台(即底盤)、發動機、變速器三大件,都屬於製造一輛汽車的環節,有些車企例如東風(二汽)的曲軸連桿凸輪軸都是自己生產,有些車企發動機是買的別人產的發動機。總之,這是一個結合了設計研發(或許沒有或許是逆向或許是正向)、製造、裝配、噴塗等步驟的綜合過程。期間的質量管控、營銷策略、資源分配就不贅述了,那些和製造相關關聯度並不是很大。
題主你這提問有個問題啊,「圖」是「圖片」還是「圖紙」?這可差十萬八千里了。上面的回答都是基於「圖紙」的基礎回答的。
知乎上應該很多同行,但沒有看到合適的回答,我來獻個丑。並沒有看到題主的圖,不知道是不是一張汽車的照片。另外,題主的問題是有些大的,不算是個好問題,不太能得到令人滿意的答案。其實業內同行應該都知道,有一張表可以清晰的呈現整個開發流程:《XX車型開發大日程》。但很遺憾,不會有任何主機廠允許這樣的東西流出。所以我盡量闡述一下這個其實十分複雜的日程表,將大概的脈絡理出來。首先要明確題主所說的「圖」並不是一款新車的開始。最開始是概念的提出。主機廠的企劃部門會根據市場導向/客戶需求等提出新車概念,通過公司提案後會根據benchmark和市場調研確定大概的配置和成本。這中間有很多工作,也會反覆,不再贅述。我們假定一切毫無問題,可以進入下個階段。這個階段就是題主所說並且很多人應該都聽說過的:效果圖階段。很多熱賣車型在上市前都會公開效果圖,提高曝光率。這個階段大家都知道的賓法、italdesign(國內有IAT、同捷等)之類的設計公司根據主機廠需求做方案,主機廠挑出幾個(一般是兩個)風格不同的。效果圖階段會開始一項汽車設計中很重要的工作:SE(同步工程)。RD及生產會進行SEG(可行性分析),反饋效果圖是否能夠實現,期間也會有各種反覆,直至效果圖凍結,這是一個重要節點。效果圖凍結後,設計公司會製作1:1的油泥模型,以便主機廠能直觀的感受產品。同時會展開CAS面製作,這個階段的SEG會比較深入,從出模角度、滾邊/壓邊角度、衝壓深度等方面全方位審核油泥/CAS面可行性,同時尺寸工程也會介入,確定DTS(間隙、面差、圓角)表,經過多輪反覆,問題全部關閉之後,油泥模型/CAS面凍結,轉入A面階段。A面(Class A surface)是結構設計之前的最終階段。A面要求曲率光順,間隙面差符合DTS定義,各主要部件均符合製造可行性需求。一切問題關閉之後,A面凍結,轉入工程設計。工程設計階段需要根據各系統的checklist及設計手冊進行設計和檢查,同樣需要大量的反覆工作。這個階段同步工程需要考慮具體的生產問題,模/檢/夾具的設計,開閉件與白車身的配合,門內隙的定義等。一切問題關閉後,NC數據凍結並發布,開始進入開發階段。開發階段可能非行業人士也有所了解,即VC-LOT,ET,PT,SOP。整個開發階段需要完成產品開發、認證、試驗、標定、碰撞等工作,一切完備後,進入SOS階段,車輛上市開賣。這個總結其實也是很粗略的。整個開發過程持續2~3年,十分漫長。汽車是一個對價值鏈整合要求非常高的行業,投入高,周期長,所以資本從來不青睞汽車。
汽車生產四大步驟:衝壓、焊接、塗裝、總裝,也是所有汽車生產廠都有的車間。衝壓:寶鋼、鞍鋼等鋼鐵廠按照廠家要求生產出來的鋼板在衝壓車間衝壓成零件的外觀形狀,進入下一道工序。如發動機蓋板、前翼子板、後翼子板、車門、底盤、地板等,即車輛框架的組成部分。鋼板在運到生產車間的時候是一卷一卷的,所以在真正衝壓前需要有一個展平的過程。展平之後,有專門的步驟和機器,洗掉鋼板表面塗布的保護劑,如防鏽黃油等。衝壓所用機器叫做衝壓機,實際上就是類似於「萬噸水壓機」這樣的機器。不同的零件有不同的模具,一套模具非常貴,得好幾十萬到上百萬人民幣。衝壓一定次數之後,需要對模具進行修正和調整。衝壓完成進入下一道工序前,要有質量檢驗的步驟,即根據設定的質量標準,進行抽檢,不合格者廢棄或修理。焊接:將所有已經衝壓完成的零件利用各種焊接技術,如電焊、電焊、壓焊等焊接在一起,形成整個的車身框架,即車輛的骨架,我們可以理解為一輛車的骨骼。所有汽車零件,如發動機、底盤、方向盤、輪胎等等,都是安裝在這個框架上的。現在的焊接工作都是由機器人完成的。和人工焊接相比,機器人焊接不知疲倦,焊接質量穩定,焊點大小會比較一致。當然,把已衝壓零件放到焊台上這樣的步驟,還是由人工完成的。塗裝:焊接工序形成的產品即車身框架是整車最大的一個零件,我們可以把它叫做白車身。它是沒有任何顏色的,只有金屬本身的顏色;也沒有任何的保護,容易生鏽。所以在塗裝這一步,要給車身框架上保護漆和顏色。我們所看到的車身顏色,比如珠光白、瑪瑙紅等等,都是在這一步完成的。在上顏色漆之前,要先上保護漆。有些車型是用噴漆的形式,由全副武裝的人工或專門的機器人噴漆,有些車型是把整個白車身浸入一個池子中以浸泡的形式上漆。不管哪種,都要在一個非常潔凈的車間內完成。因為如果不潔凈,即有灰塵或者說pm2.5值很高,那麼有可能空氣中漂浮的灰塵有可能被油漆包裹在車身表面,形成微小的突起,造成視覺上的瑕疵。塗裝完成後,也要進行質量檢驗,在專門的燈光下檢測塗布的質量。總裝:這一步非常簡單,在已經上漆的車身框架上,安裝其餘所有零件,像看得見的方向盤等,還有看不見的各種線束,車門、玻璃、內飾等等。完成之後,同樣是檢測,沒問題後加一點油,就可以出場了。以上就是車型的整個生產流程。
作為一個製造汽車行業,我想我是有資格回答這個問題的
本人是知名製造汽車的一名小小工作人員。下面根據某一車型進行回答
1.研發,這是對整輛車的大約設計走向和大體構造的一步,決定每個車型的配置、內飾。這個部門大多屬於下發文件,讓新車試做順利展開作鋪墊的,因為並沒有參與這方面的過程,所以並不是太了解,如果有認識相關方面知識的人可以幫忙補充一下
2.新車試做,這是每個車間都需要通過測試運行的一步。車間分別有部品車間,衝壓車間,焊裝車間,塗裝車間,樹脂車間,總裝車間,整車車間。
(1)部門車間:通過研發中心發出的訂貨單郵件,進行管理到貨零件,對各個零件進行排查,因為每個零件都是有3D數模的,每個零件都會經過嚴格的排查,發現異常是必須反饋出來,進行更換處理,並會對該供應商進行嚴格要求,如無改進,甚至更換供應商(2)衝壓車間:這個車間有點扯,因為這是一個節約成本和控制外觀問題的車間,車上的零件大概有1200到1800個零件,並不是所有的零件都是外面供應商來供應的,畢竟有些零件是必須要求一級外觀面不允許有凹凸變形的情況出現,比如側圍,頂蓋,前翼子板,發動機蓋外板等等(3)焊裝車間:這是一個充滿著激情的車間,整個車間火花四射,所以嚴格規定必須穿好勞保,保護好自己才是這個車間的準則。好了,不扯遠,談談這個車間,它是整個工廠最要求細節的車間,是生產出車唯一的標準,我們有自己每個崗位的標準作業書,必須嚴格要求按照標準作業書上所做的動作去作業,因為這個車間涉及了面差和間隙的問題,在別的車間是無法解決的大問題,不過,很多朋友是不知道自己的愛車是存在著面差和間隙的。(4)塗裝車間:這個車間是為了給車體上色而存在的,主要存在色差,外觀顆粒,打磨痕,水密等問題,色差會影響耐看的程度;外觀顆粒會影響外觀表面,不注意可能還會劃傷表面油漆;打磨痕是對焊裝車間一些外觀問題進行修補做的對策;水密是這個車間的主題,比如天窗漏水,底盤進水,四門兩蓋進水。(5)樹脂車間:這個車間很小,一般人估計都不知道有這個車間,車的前保格柵和後保格柵就是這個車間製造的。(6)總裝車間:每個車型,每個配置,每個內飾進行組裝的一個車間,每個員工會根據研發部門下發的文件,進行每個零件的安裝,是個繁瑣又必須細緻的車間,這個車間唯一的不好就是尾氣太大了,對人身體不好(7)整車車間:到達這個部門,整輛車已經組裝完成了,是時候鑒定這台車的安全問題和外觀問題了,相應有,淋雨線,路試,VES評價(外觀和間隙面差的問題),只有通過確認後才能入庫,到此整輛車才能流出市場 (????????)??????第一次作答,文筆有限,忘大家海涵,謝謝大家樓主問的問題好大呀,仔細看了各個答案沒有滿意的,我先挖個坑,慢慢來回復給樓主。
圖片均來自網路。=====================================================這個問題分為兩部分1、一個已經完成設計的車是怎麼從什麼都沒有到產品車的。2、一個車怎麼從設計到實現的。=====================================================1、一個已經完成設計的車是怎麼從什麼都沒有到產品車的。前面最高票答案提到 @蓋濕夫。汽車四大工藝:衝壓、焊接、塗裝、總裝需要注意的是:汽車的發動機獨立於四大工藝之外,單獨裝配,然後送到總裝車間進行總裝。其他很多答案往往提到的是總裝工藝。其實對於汽車廠來說,總裝是最沒技術含量的工藝。如果你去汽車廠參觀。他會帶著你去參觀車間,往往都只去總裝車間。一來安全。二來不涉及技術保密。各大汽車廠的總裝車間大同小異。
四大工藝的流程關係:衝壓:製造外表鈑金件焊接:將衝壓好的零件和供應商供貨過來的零件焊接完畢,形成白車身。塗裝:白車身上色總裝:供應過來的零件總體裝配衝壓:
源自百度百科:衝壓是靠壓力機和模具對板材、帶材、管材和型材等施加外力,使之產生塑性變形或分離,從而獲得所需形狀和尺寸的工件(衝壓件)的成形加工方法。
汽車廠為了分攤風險,涉及外觀、強度的金屬件一般自己生產。其餘往往會外包給周邊廠家。
百度搜的衝壓廠房,是否汽車未知。衝壓工藝是汽車廠非常重要的一道工藝。衝壓設備的好壞直接決定了汽車的外型。
汽車在造型設計時,很重要一點就是考慮衝壓能否實現,很多新奇,漂亮的造型限於總裝工藝車廠都要做修改(可以見各個車廠的效果圖和實際車的對比)。衝壓好的零件是這樣的。焊裝:就是利用焊接技術,焊接車身源自百度百科:@蓋濕夫答案里的焊裝講到了電弧焊,但是實際上汽車廠里電弧焊用的不多。主要還是用:點焊。===點焊補充===焊裝好的零件是這樣的:焊接:也稱作熔接、鎔接,是一種以加熱、高溫或者高壓的方式接合金屬或其他熱塑性材料如塑料的製造工藝及技術。 焊接通過下列三種途徑達成接合的目的:
1,、熔焊——加熱欲接合之工件使之局部熔化形成熔池,熔池冷卻凝固後便接合,必要時可加入熔填物輔助;2、壓焊——焊接過程必須對焊件施加壓力3、釺焊——採用比母材熔點低的金屬材料做釺料,利用液態釺料潤濕母材,填充間隙,並與母材互相擴散實現鏈接焊件焊接的能量來源有很多種,包括氣體焰、電弧、激光、電子束、摩擦和超聲波等。除了在工廠中使用外,焊接還可以在多種環境下進行,如野外、水下和太空。無論在何處,焊接都可能給操作者帶來危險,所以在進行焊接時必須採取適當的防護措施。焊接給人體可能造成的傷害包括燒傷、觸電、視力損害、吸入有毒氣體、紫外線照射過度等。
塗裝:
===待補充===總裝:
汽車總裝即把各個零件裝配到車輛上。百度了一個圖片,不過我個人看上面這幅圖的裝配方式有點怪。一般塗裝過來的車輛,會把兩個車門給拆卸下來(塗裝只會把車門綁在車上)。然後車門單獨裝配。車身單獨裝配。等待車身裝配好後,再把車門給裝上去。整體裝配好後會進行燈光調試和下線配置(對於很多電器而言,會同意做套最大化軟體,通過下線設備來對功能進行開關。)下線配置好後會做一些標定,四輪定位,360環視標定等等。然後會做一個簡單的跑道測試(1公里左右)和下線檢驗,評估有沒有安裝缺陷。============================第二個問題稍後再說============================是我流水線打螺絲打出來的
為什麼都是衝壓焊接這些工藝,我想知道發動機變速箱這些內部結構是怎麼做出來的
蘭博基尼、法拉利 的《超級工廠》
地盤,四個輪胎,一個強勁的馬達,當然還有兩節給力的五號電池~~~當然還有一句吶喊: 勝利衝鋒龍捲風
僅僅從製造角度考慮,有衝壓、焊裝、塗裝、總裝四大工藝,也可以理解為四個步驟,但這僅僅是汽車在最後的製造廠的過程,像發動機這樣的部件一般是採購的
汽車通過四大工藝,衝壓、焊接、塗裝、總裝。
ppt
簡單來說,主機廠問配件廠買一堆配件回來裝裝就好了。(手動滑稽)
汽車最主要的四個生產工藝,
1. 衝壓 2.焊裝 3.塗裝 4總裝
首先要預研,然後各個系統模塊參與造型,設計,NC.然後進行標定,ET.PT.SOP.
去汽車之家看看 有的帖子有說的,好多車型的生產過程。要麼去找找國家地理那個紀錄片,裡面有像奧迪r8,法拉利,蘭博基尼等超跑的生產過程。
衝壓,焊接,塗裝,總裝,四個工藝流程。西安北方汽修學校為您解答望採納。
推薦閱讀:
※為什麼中國人個子小但歐洲車引入國內都要加長呢?
※德國汽車製造工業是否很強大?
※擁有汽車的生活和沒有汽車有什麼差別?
※為什麼國內很少有三星汽車?
※同為日系車,豐田比日產的車優秀在哪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