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是如何走上對某些專業勸退的道路的?

知乎上勸退生物/化學/材料/環境/石油/地質/建築等專業早就成為政治正確了。

那這些勸退者是如何走向勸退的道路的呢?


好吧,說起來當年我是被保送到清華環境工程系的,這都拜那年奇葩的保送生分配所賜。我印象里,彷彿那年保送生都讓環境和生物瓜分了。以至於當時大一的時候,我們寢室有三個數學省一,隔壁有數學銀和倆省一(物理和數學)。

記得那時候大一上課時,老師曾說環境是朝陽產業,也曾讓我們興奮不已,結果後來輔導員告訴我們說,這個老師在清華上學的時候,他的老師也是這麼跟他說的。那一瞬間,我突然頓悟:什麼21世紀的科學,什麼人類的未來,都是因為沒人去不得已才想出來的宣傳口號。要是這個行業火熱的不行,還需要用這些虛的東西招攬學生嗎?

在這種情況下,大家不約而同的互相鼓勵勸退就是很自然的事情了,大二大家紛紛轉去了不同院系,現在看來應該沒有後悔的。

再多說兩句:一個人,要考慮歷史的進程,年輕時候可能sometimes naive,之後就會對代碼感興趣,這是正常的生理現象不要抗拒。試著寫一寫代碼,你就會上癮。多賺點錢,沒什麼不好的。


謝邀。

我現在不勸退,我只勸所有人在做出選擇的時候要明白,自己做出的這個選擇的動機是什麼,並且要有勇氣承擔未來可能的一切結果,對自己負責。

我是轉專業了,我在決定轉專業的前後有一段時間極度反感自己的專業,逢人便說勸退甚至詆毀,但是當我真正轉出來,冷靜後,決定其實也沒有那麼嚴重。

時至今日,我依舊認為,本科專業沒有那麼重要,最重要的是職業規劃,人生規劃。也就是你要明白,你想要什麼,而這正是我們大多數人所欠缺也無法嘗試的。

比如我自己,我的理想就是在一所還不錯的大學工作當教授,做點有意義的事兒,保證一定水準的物質生活,有一定的私人空間,家庭幸福,這就是我這輩子所有的追求。我在上大學報專業的時候,其實可選面非常寬,從外語到建築,從EE到CS,從數學到生物,想讀什麼讀什麼。但是我的職業和人生規劃是當教授,有時間讀閑書,再研究點感興趣的問題(我興趣面很寬)所以當時我天真的認為選基礎科學最容易也最正確,並且我有化學的競賽基礎,於是進了深坑...我第一次遲疑的申請那年自身出了點狀況,本來所有的指標都夠送我進top,然而由於一點意外我只進了一個水平平平的學校(~top20)這時候我開始懷疑自己的學術生涯是不是死了,有點自暴自棄,同時也開始懷疑自己堅持下去的意義,也接觸了大量博士生求職時候的樣本,我明白即使我很拼,在目前的軌道上大概率我還是達不到預期的規劃,所以我做出一個艱難的決定,換專業。

我為什麼說本科專業沒有那麼重要,因為本科真的學不了多少東西,如果僅僅為了求職,我相信曾經那些一頭扎進科研里的都是聰明人,我相信用一年兩年的時間刷個代碼,學個金融精算什麼的絕對能找到不錯的工作。對這些人而言其實最難的是邁出第一步。因為曾經的規劃和準備都指向科研和學術,很多人壓根就不知道除此之外的工作,社會,世界是什麼樣子的。其實只要想清楚自己想幹什麼,需要什麼。工作,職業規劃,甚至人生選擇和態度真的沒有那麼多高下之分,真正重要的是勸後輩想明白自己到底想幹什麼!不想干學術的人或者干學術給你帶不來快感的人趁早走人,對於本科就出來就業的人學什麼專業當真重要嗎?本科期間想清楚後該實習實習,該參加社工參加社工,該混社團混社團,該學CS就去。專業課成績過得去就好了,你又不做學術跟我一樣全刷A你腦子有病嗎?不要在乎其他同學,老師看你的目光,你要為自己負責!

我終於是換了專業,跟本科專業八竿子打不著的學科。你問我後悔當初的決定嗎?讀了6年的專業,熬了無數的夜,讀了無數論文刷了無數專著,實驗室里幹了四年多,甚至還錯過感情,現在突然永遠告別了,我後悔嗎?

我不後悔。

我感謝這麼多年學習自然科學讓我明白一點,說什麼都要有證據,要麼基於公理後的演繹推理,要麼就是直接的實驗數據。我在知乎上看到過一個人有過類似的感受,他寫的是「It is NEVER PROVED. It is strongly suggested and supported by the data.」 大概就是這個意思。

這讓我告別了年輕時候無腦噴的情緒宣洩階段,可以成熟獨立的看待很多問題,也能理解很多現象。我現在進入了社科領域,我覺得這種思維更加重要。


為了能吃麻辣燙多加幾個魚丸,

為了能吃碗面加個滷蛋。

化學研究生畢業,在帝都拿著稅前5600。

和五個人擠住隔斷間。

為了省兩塊錢的公交錢,每天走路半個小時去地鐵站。

從來不敢打車。

生了病,不敢去醫院,自己百度買葯。

不敢逛商場,在一排排櫥窗前心裡沒一點底氣。

淘寶每次都是先按價格排序。

周末都是家裡蹲,圖書館,不敢約朋友玩。

每天飯錢計算著不超過二十塊錢。

從來不敢下館子。

最奢侈的是吃碗面或麻辣燙,還不敢多加魚丸和滷蛋。

為了能吃麻辣燙多加幾個魚丸,

為了能吃碗面多加個滷蛋。

後來我轉行了,

現在頓頓麻辣燙,

餐餐滷蛋烤腸面。

……………………………分割線…………………………

姑姑家小我一歲的表弟,考上了一個不知名的二本學校,計算機專業。

當初考上重點一本大學化學專業的我,成了親戚朋友口中有出息的孩子。

Too simple too naive

本科畢業後,

表弟各個互聯網公司offer接到手軟,

月薪小10000起步。

我只收到寥寥幾個化工廠offer,

都是去燒鍋爐吸毒氣,月薪3500。

於是我傻逼繼續跳坑讀研了。

研究生畢業後,

我收到的offer ,不外乎還是吸毒氣,搞反應,只不過月薪比本科高了1500。

在互聯網行業工作兩年的表弟,

跳到一家創業公司當項目經理了,年薪稅後30萬,還不算年終獎。


其實我從來不認為自己算是個勸退黨。畢竟我從來不會逮著一個人就跟他說哎呀別讀了趕緊轉金融cs去吧之類的話。

原因也沒啥,我就是覺得作為一個成年人了,應該懂得為自己做過的決定承擔後果,這也算是個人成長的必經之路。別人愛讀啥讀啥關我X事,我又不是誰的爹。

知乎上大多數勸退的人無非兩種。一種是在校期間受到過變態導師的壓迫。這一點我確實也不能夠感同身受。本科的時候我也就是看著導師做的方向有意思就過去聽組會了。不得不說我本科導師人算是極好,從不見她push學生出什麼結果,不會制定什麼早上幾點必須來實驗室晚上幾點才能走之類的要求,組會愛去不去,也不曾聽到她罵人,人身攻擊更不會有,在給學生的待遇上也是盡她所能給到最好,和院里的某些老師相比確實是好得過頭了。另外她本人確實水平很高,橫跨數學物理化學生物計算機無壓,一天到晚精力充沛地讀文獻,算是真的對科研很有熱情的那種人。

在這裡我要聲明一點的就是皮大化院這邊真心變態的老師還是不那麼多的,大部分老師其實還是挺正常的,很多也是真正有情懷的,忽悠人做科研的嘛反正我到現在是沒見過。再者皮大的學生(尤其是本科生)受不得委屈算是出了名的,但凡受點什麼委屈回宿舍立刻上未名BBS開噴,上十大是分分鐘的事,有關部門也會立刻出面調停。這種大環境下面還不合理地push學生的老師我覺得就是自找死路。像前不久某個以push學生出名的老師就跑到復旦去了,據說他在走之前兩年都沒招到一個博士生。最後對於那些真的遇上變態老闆的學生……我也只能說句求仁得仁吧,既然你如此看重人家的title和生產paper的能力,既不敢轉組又不敢上BBS捍衛自己的權利的話,被push一下作為代價也算是應該的吧?

另一種勸退的人則是到就業市場上發現找不到合適工作的人。這一點我一個目前在校的學生確實也是毫無體驗。從小被窮養的我也確實不是個在金錢和物質上有極高要求的人,平日的消費就是不浪費但也不至於苛待自己的程度,電子產品能用就行也不看重什麼品牌。平時確實也沒什麼開銷,1020能住一年,食堂吃飯有補貼,像現在讀博一個月獎學金五千我都已經覺得多到不知道怎麼花了。家境不富裕但也不至於窮的揭不開鍋,以後也不至於沒有住的地方就是了。

所以說像我這種人會被別人認為是勸退黨,以至於不時有化院的學弟跑來問我該不該轉行該怎麼轉行這種事情,我是覺得蠻不可思議的。我也確實不敢像知乎上的勸退黨一樣張口閉口CS金融啥的,再怎麼說也是現實中認識的人,萬一人家以後轉行不順或者不滿意這個方面的工作要怪到我頭上來咋辦,我哪擔得起這種鍋。

嗯,好像扯了一大堆沒用的東西。所以回到正題,我這種人到底是怎麼走上對某些專業勸退的道路的。

也不知道是為什麼從小到大遇見過的理科老師都會覺得我是那種適合很做科研的人,像高中保送生報志願的時候我們年段長會勸說化學省隊的同學說不要報清華的材料,對我報皮大化院這事卻不加置喙。不過說真的我剛進高中的時候倒還真的沒想過什麼競賽加分保送皮大這種事情,我一個鄉下來的孩子那個時候哪裡懂得這些,選擇讀競賽其實就是覺得很有趣罷了。記得初三剛學化學的時候就覺得它特有意思,花了半學期時間把初三兩本化學書看完了,然後初中化學競賽就拿了國一。升高中前的暑假又把高中所有化學課本看了一遍,進高中後就按著競賽的路子走,開始刷題啊啃有機無機各種書啊什麼的。值得一提的是那個時候我對數學也一直很感興趣,從小到大數學反正一直學的是我們那鄉下地方最好的,只不過初中競賽沒發揮好沒拿到獎。進了高中以後也著實在數學和化學之間猶豫徘徊了很久,最後還是選擇化學,一是因為自認為那個時候化學學得比較多,繼續啃下來勝算大些,二來也是因為我們學校的化競成績一直不錯,但數競成績就不算太好。

高中那個時候看的書還真是不少,基有無機這些就不說了,各種人名反應啊,格林伍德啊,凱里啊科頓啊,結基啊高無結啊,甚至無叢的前十本都看過一遍。也並不怎麼意外地高二拿到省一,至於後面高三比賽的時候怎麼被隔壁學校陰出省隊了又是怎麼保送生考試這些事情就不多說了,總之就是來了皮大化院這邊。

來了以後一開始也就是跟個正常的化院學生一樣,上課啊做作業啊實驗課啊實驗報告啊啥的。如果說有什麼不順的話,首先沒進省隊這件事情始終如鯁在喉。一方面吧我也確實是一直按著競賽生的路子在走,到了這邊以後競賽生怎麼選課我也跟著怎麼選課,高考生也都拿我當競賽生看。但另一方面吧競賽生是不把我當競賽生看的,畢竟人家是經過冬令營集訓隊的選秀一起挑進來的,情誼匪淺,我這種走野路子上位算是怎麼回事呢。再有的一個不順就是實驗課的事情。也不知道是不是真的就是沒進過省隊接受實驗訓練的緣故,酸鹼之外的滴定是怎麼滴也滴不好,我就始終不明白碘跟澱粉的紫色淺到什麼程度算是接近終點了,怎麼搖著搖著就過了呢。實驗報告這玩意也是不知道怎麼寫才能好。不過後來也算看明白了,畢竟那些競賽名校出來的人大多有一大堆的學長學姐,手握代代傳承精鍊的實驗報告,自然能寫得好,我這種鄉間小戶出來的人上哪獲取這樣的資源呢。有些人沒有這種資源也沒關係,人家是女生,平時跟助教套套近乎,沒事約個自習約個飯什麼的,分自然也就高上去了。

就這樣大一GPA血崩之後對自己的人生感到十分迷茫。那個時候周圍有些同學已經進組開始搬磚了,不過我沒想過要這麼做,主要是我覺得本科低年級的時候還是該多學些東西,太早進組做實驗哪還有時間學東西呢。那個時候也正恰逢報名輔修雙學位的時候。當時也沒想過說要轉行,或者對科研一定要有幫助什麼的,只是因為當年對數學的興趣一直存在心底,所以就報了個數雙。那個時候數雙的先修課要求是高數和線代,不過化院大一是不開線性代數的,大二才開,而且不是必修。我去問教務,教務說先修課不是一定要修過,而是只要會就行了,也就是說可以自學。我就趁著大一暑假軍訓完,距離大二開學那半個月的時間看完了丘維聲的線代。

這一看就看出事了。如果現在讓我評價自己的話,我覺得自己是那種擅長代數思維而不擅長分析思維的人,對分析裡面那些εδ,各種收斂的東西毫不敏感,後來學實變的時候看那些幾乎處處收斂依測度收斂的東西也是極其痛苦。但是我特別喜歡代數結構,什麼線性運算元啊,群環體域模格啊,還有集合啊圖論啊組合啊這些東西。所以大一學高數的時候我學得很痛苦,但看線代的東西看得飛快,感受就是,一扇新世界的大門在我面前打開了。

事後回想起來,大一時期的迷茫主要是缺乏新鮮感和成就感造成的,理論課上講的東西大多是競賽時期就已經學過了的,大二上學的無機也讓我覺得沒什麼意思,一個軟硬酸鹼理論吃遍天下,而實驗課的重複操作,把一個東西加到另一個東西裡面,注意手鬆手緊加快加慢這種事情也讓我覺得很沒意思。而線性代數,還有數雙的課程算是重新激活了我對於學習的熱情。那個時候自己的興趣點算是已經發生了一定的偏離了,不過還未曾意識到這會對我的將來造成什麼樣的影響。

如果說數雙是在我面前打開了一扇新世界的大門的話,那麼真正把我打入這個新世界裡並且萬劫不復的,是一門叫生物數學建模的課。這裡也要解釋一下,我對生物的興趣也是一直都有的,雖然之前沒怎麼學過,不過對材料和純有機無機確實沒多大興趣,一開始的打算就是讀化生方向。不過那個時候隱隱感覺化生和自己想像中的不一樣,就是在蛋白質啦糖啦上面接各種各樣的化學基團來做什麼反應好像不是那麼吸引我。大二寒假的時候,我在人人網上看到有人轉載關於這門課的介紹,當即就決定下學期非要上這門課不可。儘管那個時候我連什麼是MATLAB都不知道。

由於化院的大二下學分仍然不少,為了騰出學分和精力上這門課,就決定把儀器分析和儀器分析實驗這兩門課往後挪,這在當時還是個挺冒險的舉動,不過事實證明挺值得的。從線性模型到非線性模型,什麼分岔啊吸引子啊,HMM啦ODE啦PDE啦,還有Hudgkin Huxley模型。老師本人是從哈佛物理系畢業的,做神經方向,講的課也是生動有趣。順帶一提這門課在coursera上可以找到。學完這門課之後,我也堅定了要做計算生物的方向。

後來我又上了很多很多課,除了數雙這邊的課,還去數院,物院和生科學了很多課,當然相應地,我又把很多化院的課往後推了。這裡還是要感謝一下裴堅老師的支持的,那個時候16級培養方案改革,把很多課砍成了選修,我就跟他說,裴老師要不您讓我也按16級的培養方案來唄,他說行啊,我就用平統量子和隨機過程把我沒選的那些化學課都抵掉了……

說了這麼多東西,回顧了一遍自己的本科生涯,我好像還是沒講我為什麼走上勸退的道路。其實我真正想說的是,如果當初,我沒有修數雙,又和那些大一就進組搬磚的同學一樣沒有選線性代數的話,這扇大門將永遠不會對我敞開,我的人生中將永遠不會存在這樣一種可能性。我可能會選擇一個化生的實驗室,與柱子和培養基為伍,不知道什麼叫MATLAB,R,Python,也不知道什麼叫生物信息,看著票圈中關於阿法狗的報導只會覺得不明覺厲。然後在某個夜深人靜的夜晚,在實驗室里看著一滴滴液體從柱子中流下,回想起自己曾經有多喜歡學數學,回想起很多有趣的定理,然後回到現實,換一管接著裝。可能會和我很多本科同學一樣,迷迷糊糊地畢了業,不知道自己本科到底學了些什麼,幹了些什麼。

我認為,化院真正坑人的地方,不在於說錢途有多差,生活有多累這種事情上,而在於化院這種墨守成規的培養模式對人的思維的束縛和限制,它讓人的路越走越窄,越來越不了解其他學科是怎麼樣的。此外更重要的一點是,競爭的殘酷使得大多數人把精力花在內部鬥爭上,去粉飾一些面子上的東西,比如說跟學長學姐套近乎搞到實驗報告,比如說親近助教師兄以圖高分,甚至搶先進課題組開始搬磚蹭二作,更噁心的還有實驗課偷產物和偽造數據的,當時在人人網和bbs上鬧得沸沸揚揚,讓本來形象就不好的化院更加聲名狼藉了。然而真正能提升個人的能力,改變個人思想的事情,比如學一門偏數學物理一點的課,或者聽一些跨學科的學術報告什麼的,卻因為可能影響GPA不利於申請,耽誤搬磚而怕老闆生氣,怕文章發得晚了這種事情而讓人不敢去做。

說個我覺得很好笑的事情,大三的時候,院里有幾個同學跑去物院選量子力學。量子這玩意在化學圈這邊一直都算是一種高逼格的存在,彷彿可以解釋盡所有現象,但真正願意去學它的沒有幾個。這幾位同學算是勇氣可嘉,但最後沒撐下來中期退課了。原因也不難理解,畢竟我們在學線性代數的時候,他們在實驗室里做實驗呢。

很多人可能會覺得我太驕矜,不就多上了幾門課嗎就好像自己很了不起的樣子。其實我覺得,重要的不是學沒學過什麼課,而在於知不知道什麼課是應該要學的,知不知道自然科學整個體系是怎麼樣的。學個線性代數有什麼的,關鍵在於得明白如果要學量子力學是必須要學線性代數的。在生科那邊隨便一問,大多數人好歹還明白生物信息學是幹啥的。在化院這邊抓個人問你聽過化學信息學嗎?幾乎所有人都會說沒聽說過。在這邊化學信息的含義類似於上網站上下篇文獻,或者上Reaxy上查個反應。更不用說連我都是不久前才知道的「化學統計學」這種名詞了。

前天,有個學弟跑來問我本科課題組的情況,說想轉CS,知道我本科組裡做很多計算的工作,想看看能不能來做畢設。我想了想也覺得挺為難的。要說我當初即便仗著在數雙學過點東西吧,也是大三學完概統,又在數院學過回歸分析之後才對統計學的概念有了一定的了解,又擼了一本機器學習的書以後才開始接觸的課題。而學弟沒學過概統,沒有輔雙,計算機就是化院開的計概和數算的程度,之前一直都在有機組過柱子,要用一個半學期的時間上手並且完成一個能達到化院畢業要求的深度學習的課題,總覺得不那麼容易。

我問他為什麼想轉,他說他覺得做有機沒意思,感覺即使讀完博士也和現在沒什麼區別。

我跟他說,你之所以會這樣覺得,是因為這種所謂的科研,本質上是重複性的勞動,一旦進入,就相當於停止了學習,個人也就不會再進步。這之後過一百根柱子也好,過一萬根柱子也好,思想上其實不會有什麼進展了。如果想擺脫這種狀態呢,就先學習。不一定非要選課,拿本概統書機器學習書或者程序設計的教材什麼都好,先看看,或者上coursera上學習,看看學完以後,會不會覺得自己的思想和以前相比發生了變化。

至於我本人,在讀博的期間也不打算停止學習。這學期學了貝葉斯,演算法設計和最優化,下學期準備啃下測度論,之後還有高概高統。如果有機會的話,再去學點拓撲啊微分幾何之類的課玩一玩。

可能很多人會覺得我還是挺蠢的,要轉也不轉徹底,應該離生物越遠越好,亦或者有人覺得所謂生物信息不就是拿軟體比對一下序列啥的嗎,跟計算機啊數據科學啊比起來還是low多了。我覺得一來,我對生物問題仍然抱有興趣,生物確實也很有用,我想還沒有哪個勸退黨真的敢指天誓日地說生物對人類一點用也沒有。二來,我並不覺得生物信息是個算算BLAST就完了的學科,就像我也不認為計算化學就是跑個高斯,至少在北大這邊不是。能不能真正運用上數學知識,還是得看個人能力和課題組本身的氛圍。退一萬步說,至少我心不虛,我知道自己本科沒白過,我確實學了很多真正的知識。

最後再講個事情吧。前不久聽學弟說,化院院長在會上提出要必修線代,開設概統,被大多數老師反對,遂作罷。當時我的感受,既有些欣慰說自己主張了這麼久的事情總算遇到能夠理解的老師了,也為這冥頑不靈的培養方案而感到絕望。堂堂一個自然科學,竟然不希望自己的學生學習更多的知識,剛讀本科就來上手科研,這算是好事嗎?這真的是在做科研嗎?我覺得這隻能說明部分老師心虛以及學科底蘊淺薄。如果說主張讓學生多學幾門課就算是在勸退的話,那我就算是勸退黨好了。

需要大量勞動力參與,是目前這個金字塔體系的科研結構所導致的。它使得本科生進組越來越早地進組,搬磚時間越來越多,而學習時間越來越少。然而作為個人,總有機會選擇不讓時代的悲哀成為個人的悲哀。


以前我一直堅定地活躍在勸退界第一線,但是最近我剛剛發現我搞錯了一件事情——對於很多高中生和本科生來說,問題的關鍵根本不在「專業」,而在於「心態」。我不知道某位THU本科生是什麼情況,但我可以確定的是,國內教育體制下,有大量的選擇基礎學科的高中生,壓根就不是喜歡這些學科,喜歡科學探索,而是根本就是「因為我高中學XX學得好,所以大學就報XX吧」這樣的心態。

歸根結底,很多人的所謂「熱愛」,其實都是虛幻的,他們只是在逃避而已——逃避接觸社會,逃避離開學校,逃避未知的東西……而基礎學科,以及「獻身科研」,只是他們用來逃避的避風港而已。隨著時間的推移,殘酷的現實終究會讓他們自吞苦果,到那個時候,後悔已經來不及了。

為什麼「化小將」以本科生居多(並且基本上沒有真正接觸過科研一線,沒有真正做過一點東西出來)?因為之前的「勸退」無意間戳中了他們真正的G點,也就是這種逃避的心態——於是他們就像被踩了尾巴的貓一樣跳起來了。他們熱愛的根本就不是科學,而是名正言順地繼續躲在(他們臆想中的)象牙塔里的「安逸」(同樣也是他們臆想中的)而已。

科研事業確實需要炮灰,但是在戰場上,只有死在衝鋒道路上的戰士才有資格當炮灰(或者說,烈士)。而在戰場上當了逃兵的,連當炮灰都沒有資格——他們給科研事業的貢獻是負的——人工物料之類的資源顯然不是從天上掉下來的,在經濟下行的大環境下,用寶貴的人工物料去做一堆明擺著灌水的,既不前沿也不實用的Paper,看起來像是自己做了很大犧牲,但是對科研事業的貢獻其實是負的,基本上是「給科學探索添亂」

所以說,其實我們應該做的根本就不是「勸退」,而是幫助高中生和剛入學的本科生,克服逃避的心態——在克服了這種心態之後,能在充分地覺悟下,做出「獻身科研」的選擇的人,才是真正被人類的科學探索事業需要的人。這些人哪怕最後成了炮灰,也依然做出了有意義的犧牲,也依然值得尊敬。

知乎專欄


你大學辛苦四年,得到一個結論:專業不重要。

那還學個屁啊?

現實點,上學就是為了找個好工作,某些理工科的起薪低到令人髮指,工作環境惡劣至極,關鍵升職加薪又慢的一匹,還不如仗著學校名頭轉行,你說這專業有什麼用?知乎上多的是天滅偽化生,強調一下工科七大坑:機械,土木,材料,採礦,化工,冶金,石油。

可能會有遺漏,比如環境也很坑,什麼叫坑比專業,就是學歷比專業值錢,嫌待遇差去考研,結果研究生就業依然待遇太差不能進本行的那種,請對號入座。除非你家庭經濟狀況允許,自己又有工業夢想,二者少一條,轉行。

當然話不能說絕,生物堅持坑人不動搖,而工科有些行業卻是看行情的,十年前石油學子躺在宿舍都有大把offer,現在就是一把辛酸淚。

我是工業黨,有工業夢的鹹魚,卵巢彩票買的尚可,能在本專業繼續科ken研lao。然而很多同學是農家子弟,家裡還等著他工作反哺呢,高考完爬著專業排名稀里糊塗進來,嘲笑人家找工作難,在「就業率高」的夢裡進了工廠,然後有家底的轉去銀行金融,沒背景也沒時間的只能去耍嘴皮子干銷售或者憑藉高中那點老底做教育——工科能考的公務員崗位很少,你說,我怎能讓學弟重蹈覆轍呢?


之前,我只覺得生化是毀人前程的專業,浪費智商,至於前途多窄待遇多差知乎上例子無數,就不贅述了。不過我個人還是有點喜歡化學的,也就是不推薦別人進坑。直到某年暑假,旅遊途中遇到一隊某211師範大學化學系的研究生。聽說是同專業就閑聊起來,聊天中一人透露他有一次不小心喝了口氯仿。我很驚訝,這年頭居然有大量用氯仿還不注意的。然後他們嘲笑我無知,說文獻上都用氯仿,你們居然不敢用,太垃圾,而且氯仿甜甜的,好聞好用,他們不止用氯仿過柱子還用四氯化碳洗柱子……我在他們的笑聲中愣了一會,感覺他們應該是溶劑上癮了,被實驗做了。說到氯仿,去年實驗室來了一個生物專業博士,發現實驗室沒有氯仿,用二氯甲烷都要通風廚完成,就告訴我她之前提DNA隨便用,化學專業的怎麼反而怕了……這種例子很多,再加上國內廠家大部分不標危險標識,共同告訴我們——這些廉價勞動力的健康和生命太不重要了。

不注意實驗安全只是部分國內磚工學科的行為上陋習,更可怕的思想上的問題。一般好的學校,向國外看齊的學校,化學要學到量子力學,材料上至少要講到固體物理。而大部分學校的生化專業給同學上實變/複變函數(原本寫的是實分析,後來想想這要求略高)的都不多,量子計算提一提基本思想就過了。被生化洗腦差不多的同學直接會說我能做實驗就行了,學這些有什麼用。一邊說生化體系複雜,需要更多人的努力,要容忍,要體諒;一邊拒絕接受理論引導。這真的可怕,沒有現代科學素養的人,做著做著就反智了,我聽過好多老博士告訴我科學就是玄學。大家可以去找關於韓春雨實驗重複性問題的回答,某個 「我們實驗室發現世界上只有xx反應釜能重複xx現象 」的洗地評論居然很多人支持,都21世紀了還不追究原因只拘泥於觀察到的現象,真要都是這樣想的話,生/化應該永遠是末流學科了。

國內生/化類實驗專業不光手把手將學生訓練成了搬磚工,還把他們的青春消耗在簡單的重複勞動上;很多地方還不注意防護問題,導師以學生的健康為代價換來一篇篇文章,大部分還是來灌水或充數的。

這種精神和身體雙重透支,還一進就很難出來的血汗工廠,當然要在門口拉橫幅警告。

P.S.:有看熱鬧的不知道氯仿(Chloroform,三氯甲烷,Chloroform - Wikipedia)是什麼,其實很多老的推理小說和探案片里都有介紹,有麻醉效果,神經毒性和心肝腎毒性,溶劑成癮作用明顯,現在一般用二氯甲烷(Dichloromethane,DCM)代替;四氯化碳(Carbon tetrachloride,Carbon tetrachloride)則和苯一樣屬於實驗室禁用溶劑,現在經常用來建立實驗動物肝損/肝癌模型(氯仿也行)。

剛才被評論里的兩個小可愛弄糊塗了,根據FDA-ICH Q3C的說法(這個是用來限定上市藥物溶劑殘留的量的),四氯化碳是應避免使用的溶劑;氯仿則是應限制使用的溶劑,氯仿和四氯的毒性基本上是實驗員的常識,那位談什麼劑量問題和防護措施的同學還是歇歇吧。

具體毒理學數據wiki上有,氯仿和四氯化碳過去一直作為常規溶劑(四氯化碳因為破壞臭氧層等問題國內已禁用關於嚴格限制四氯化碳生產、購買和使用的公告),硬和氰化物之流比,「毒性」當然小的多,但它倆可是會在體內累積的且作為溶劑使用的化合物,光看數據會產生錯覺,這裡我給個參考——苯Benzene - Wikipedia。至於肝損的原因就直接放圖吧。總之,四氯化碳除必要情況外不應作溶劑使用,氯仿若必須使用也請做好必要防護。

(摘自 E.霍奇森. 現代毒理學[M]. 科學出版社,2011.)

他們用這麼傷身體的試劑卻沒有做好防護(能聞到甜甜的味道),而且量還很大(每幾天就用氯仿/四氯化碳過柱子),這就是我驚訝的原因。當然,這些試劑的毒性不是我回答的重點,讓我對化學改觀也不只有氯仿一件事。

說我講故事、危言聳聽的可以查查新聞,15年底的清華氫氣爆炸,16年的東華大學高錳酸鉀爆炸,華東理工硝酸鈉混硫氰酸鈉爆炸,都是報道出來的血的教訓,結果換來的只是一次次安全檢查,然後就沒有然後了。國內實驗室能提供足夠保護且磚工能注意各個細節的,不多。

至於為什麼那麼不注意安全。試驗科學尤其生化,自以為對毒性很了解,再加上「都學化學了要什麼健康的」「我學化學什麼試劑沒見過,早就百毒不侵了」的想法,自己作死還要拉上別人的有的是,這種犧牲精神還是別要了好。

當然,對那些能堅持工作在科研一線的工作者們我還要衷心地說一句:祝你們在這條道路上越走越遠,加油。


看了好多,心理其實也滿難受的。某種程度上來說勸退只是希望別人不要走錯誤的路,希望別人能不過恣睢的生活。

雖然我還在坑裡,但回想我遇到的勸退黨,我心裡只有感激。

我剛剛工作時候的主管,美國綠卡,薪水蠻高的,聽說我要接著深造,跟我說:有的人越是努力就過的越慘,因為他們在錯誤的路上越走越遠,你這腦子看看金融不比折騰有機好么?難道你想留在高校搞科研?我覺得你不是那種料。

我的一個同學,現在央企金融做投資,一直說:你這腦子不幹金融可惜了,當年沒把你拉進kp太失敗,你要是真讀博去就趁機把cpa過了,畢業拉你來我們這,我們這都是理工背景的。有機這學科光讀博畢業就已經很費勁了,還要過了cpa更是談何容易,我那個碩士玩2年的同學一直低估化學類研究生的工作強度。

同時我也看到身邊走同樣路的一些人,我有個大學同學,南開的化學博士,做:分析本來是1米81的個子,比我高點,幾年前博士畢業來京工作,剛來京的時候找過我,我見到他的時候真的是驚呆了,半夜10點的大街上,根本沒什麼人,即便如此一開始我還是根本沒認出他人,還是他先跟我打的招呼。我:看到的是一個一個駝背彎腰的小老頭的身形,腦門上布滿皺紋,站在一起,他還沒有177的我高了。身上穿個破襯衫,手裡拿的個編織袋,怎麼看都是來京上訪被關起來3月的樣子。他交代過去的幾年裡一直都是8點就進實驗室一直弄到11點回去,在宿舍再干到凌晨,每月都在給導師完成至少一個外面的項目,臨近畢業自己的文章還沒投出去,家裡又鬧婆媳矛盾,又要弄孩子,還問我看上去真的氣色很差么?還說他老師還好,收留了他,他之前那個做有機的老師僅因為他報道前有天帶女友出去玩,老師沒找到人就把他開了。

又想起以前單位好多同事7人合租有的人養不起自己辭職了,有人去做了傳銷,有人去種地,有人做銷售,有人去做了ra,有人深造,有人做家教,有人拚死轉金融,有人去做了拆遷,有人去學it,我打開3年前的一個周報,看著首頁那滿滿的名單,不是leader的人只有1個人還在,其他全都走了。勸退只是不想後來人接著重複這種悲劇。

人活在世界上不是一個人,你喜歡什麼是自己的自由,但是也要為周圍人想想,干一個既忙碌又沒錢的工作,你的家人生活怎麼改善?老婆孩子沒義務陪著受窮。


你,有沒有見過自殺?
那年我大三,紐西蘭大學的第三年也是最後一年。
有個小哥,上了樓梯,見到我還笑了笑,然而就直接走到了玻璃欄杆前,翻身就下去了。
一地血,就死了。
是的,就死了。

從我發現他,到對我笑,到跳下去,到死,就幾分鐘,然後就死了。

我忍著不適,在最短的時間內衝去廁所,吐了。

後來才知道是個本校的博士,成績優秀,長期抑鬱。然後就死了。

曾經讀過博士的就三種人,一種讀完,一種退學,一種死。
我是第二種,我見到的自殺者是第三種。

自從做了退學的決定以後,渾身輕鬆。

讀不下去,要麼退學要麼死。
我這幾年也見過幾例因為抑鬱自殘的悲劇。

父母不解,同學不解,戀人不解,旁人不解,邏輯基本上都是共同的:
你讀書那麼厲害,為什麼不堅持讀完博士?
你還差X年畢業,為什麼不堅持讀完博士?
別人都能讀下來,為什麼不堅持讀完博士?
放棄了好可惜,為什麼不堅持讀完博士?
每個人都有那麼幾天不舒服的,為什麼不堅持讀完博士?
et cetera

因此,行行好,不要勸人無條件的堅持,死人根本不關心你怎麼想,畢竟,死是件容易的事情。 比堅持容易的多。

以上為原答案,下面是吐槽。

不知道哪位大神點了贊,連帶著一天多了幾百贊。

鄭重申明,我沒刪任何人的評論。


我覺得我的勸退是一種悲涼的掙扎的勸退。

我和我的勸退從來沒有考慮過諸如金錢或者出路之類的現實問題,

我是個天真的理想主義者

我和我的勸退,都是真心想學點兒東西,想做點兒事兒。

我喜歡科研,發自真心,至今未變,也不會變。

實驗對於我,就像是一種慢性毒藥,煮青蛙的溫水,還有很強的成癮性。我很沉醉於做實驗的忙碌,欣喜於一個小細節的成果或者組會上上突然冒出的靈感和腦洞。

泡在實驗里,就像是奢靡的溫柔鄉,時間過的很快,欺騙自己說,沒關係的,我沒有浪費時間,我在做科研啊。

然而,

我有多久沒有學到新的技術了

我有多久沒有用過高等數學和物理了

我甚至連實變函數都不會,我的物理基本停留在了19世紀,然後一天天遺忘。

我在實驗中有很多自鳴得意的巫術一樣的小技巧。

我甚至認為有些實驗是玄學

我的工作真的有什麼複雜的思考在裡面嗎?難道不是日復一日的重複嗎?

於是在一天天煩勞的重複里,在自我滿足里,我發現自己逐漸變成了一個無腦的人。

不會數學建模,也不懂得如何建立物理模型,不會編程也看不懂圖形擬合。

每天的工作就是大量的重複勞動和自己以為睿智的對照設計。

這實驗我做可以 他做也可以,你給我一個高中畢業生,我能在三個月里把他訓練地技巧嫻熟。哪還要我幹什麼?有機器去做不是更好?

做生物研究,就像是作坊里或者流水線上的工人,光榮是光榮,也是好聽。

可是 我想做研究啊,我想思考啊,我希望自己每天都能有所收穫啊。

有志於生命科學研究的孩子們啊,聽學長一句勸,學好數學物理。

有條件啊,最好是物理系出身,別急著進生物實驗室,先搞好理論。

或許21世紀確實是生命科學的世紀,然而你要精通數學物理和計算機。

P.S.想我年輕的時候一門心思做實驗,沒有搞好物理基礎,後悔地很啊。

P.P.S.然而,所有實驗沒有control的,實驗記錄有問題的,拿別人東西的,不收拾實驗台的,全是人品問題(。?ω?。)


對於職業方向的選擇我堅持每個人選擇自己喜歡的,做自己感興趣的事。因為每個人的性格及興趣愛好不同,所以不是所有人都非要勸退化學。

關於勸退這個話題,我只想說說我見到和聽到的、以及我自己經歷的。

我在帝都,學了6年半的化學,周圍同學有很多和我一樣學化學的同學。

先說說我見到的。

2016年找工作,碩士同學中,化學專業畢業的70%都是去了生產製造企業,大家工資基本是稅前工資6000元,同學裡只有一個工資達到7500元的,是轉行做了HR(感覺有點諷刺,學了六年多,最後在本專業工作的入職工資還不如轉行的)。80%同學的工作是:研發,化學實驗,儀器檢測或者跟著生產線做質量把控(這種的會有倒班,工廠機器一刻不停,晚上就必須要有人輪班看著,很辛苦)或者是儀器相關的市場或銷售、葯代(這類工作很多本科畢業就足夠了),整體說來,同一屆繼續做化學的同學,基本都是這麼一個狀態。目前,有同學已經從一個檢測公司跳到了另一個檢測公司,工資漲了1000了,工作內容不變。

前一段時間,我們實驗室聚餐,我們是有著近20年歷史的實驗室。很多師兄師姐都回來了,他們也都基本是在化學領域工作,觀察他們目前的狀態,畢業十幾年,基本還是在原來的崗位,個別做到管理層,但是要想掙大錢,幾乎是不可能,過安穩的日子還是可以的,他們都是在科研院所或者是企業做實驗,實驗就是機械性的操作,熟練之後機械性的做即可,不費腦子。因為他們來北京的時間早,當時帝都的房價都還沒起飛,目前基本都已經在北京買房,養了小孩,生活安穩。

我有個本科同學,本科畢業後出國念化學碩士,去年回國了。和她交流了一下,最初打算出國是想留在國外的,但是最後留不下,即使想隨便找個老外嫁了也很難,拿不到綠卡,最後不得不回國。回國後本打算留在上海,拿上海戶口,找了半年工作也沒有找到有上海戶口專業相關的工作,之後又來了北京,到現在也沒有找到北京戶口的工作。

還有一個同專業海歸同學,在大學時期年級前三,回國後,竟做了半年的中公教育老師,教的數學。現實就是這樣,整個就業環境很嚴峻,尤其是北京,在大量疏散污染企業,化學製造企業中的一些高污染企業都被清理出去,所以找工作困難重重,而且海歸的學習成本要比國內高很多,本身對於工作的預期就高。如果不是自己喜歡的專業,只為了海歸這個學歷,我覺得還是慎重做出選擇,學習成本和畢業後的工作不能成正比,預期越高失望越大。

還有一個中科院的同學,發了好幾篇SCI文章,影響因子都在10以上。但是知道的朋友都知道她是在用生命做實驗,她所做的那個方向很新,但是所用的東西都是有機藥品裡面的劇毒。用她的話說是:導師要求做這個課題,要求出文章,想畢業,你做還是做?有劇毒也必須要去做,做化學實驗,有很多時候是明知道對身體不好,也必須要去做。

那麼我自己經歷了什麼?

學化學專業,本科期間就開始接觸化學實驗了,在實驗裡面,老實說分析、無機實驗都還好,但是每次做有機實驗後,我就得頭疼上兩天,有機的東西揮發性極強,帶上口罩也不會有太大的用處,就像大家關注的甲醛,好像它無處不在,大家避之不及,但是有機實驗的有毒試劑的劑量只會多不會少。

本以為研究生選的導師做的是生物,可以不用再做化學實驗,結果我的課題陰差陽錯變成了有機合成,一來當時沒的選擇,二來時間有限,不做研究生就畢不了業了,最後不得不硬著頭皮做。有機合成期間,氯仿、吡啶、各種烷烴每天都用,真的很擔心自己身體器官會受損,但是當研究生課題選定了,時間又有限的情況下,不得不去做。

之後就是畢業找工作,一年下來我投遞了幾百份簡歷,面試了幾十家公司,化學這個專業的應屆畢業生,起薪基本都是5-6千,之後工資不會有太大漲幅,除非做到管理層,不然基本不會有太大變動。形成鮮明對比的是,在找工作時遇到一個本科學弟,計算機專業,一畢業就是1萬以上的月薪,還有其他各種獎金。

以上就是我說見到,聽到的,還有我所經歷的。

不可否認,化學界有很多技術大牛,對於化學特別感興趣,每天沉浸在實驗的喜悅之中,這樣沒有什麼不好。 所以對於職業方向的選擇我始終堅持每個人選擇自己喜歡的,做自己感興趣的事。

有人喜歡實驗,就不要離開化學領域,繼續做就好了,我只是想說說我見到和聽到的、以及我自己經歷的,大家做個參考。

人生很多時候就像小馬過河,你沒有去試試怎麼知道河水的深淺。好或不好都是相對的,找到適合自己的方向,祝福大家。

本文由微信公眾號原創:謝小小分享社


我只是簡單地介紹了985計算機畢業生的平均工資和材料專業畢業生的平均工資之比大概是2.5:1

以及在公司里打工,工資翻個2.5倍是個啥概念......

還有某些專業現在土博畢業不出國博後,連個好點的211的教職都謀不到。

他們就說我勸退云云。

我只是陳述事實啊.......

難道我談談中美兩國的GDP就是勸人肉身翻牆了??

不要這麼沒自信啊。

不過

你們能想像到計算機和商科行業的大牛們在責別人談工資談待遇、多看情懷和祖國建設么?

而且某些專業的領導往往在

計算機和軟體學院宣傳畢業生的就業和工資待遇的時候,

讓輔導員們好好展出本院讀研同學的紅榜

這個感覺

就像我們材料學院是高考完的....

他們計算機學院是大學上完的....那樣...

而連續幾屆學生(從事本行業)的平均工資是四五千。

當然,不做本行業的拿到八千上萬的也都有。

不過這跟家庭背景和能力有關,和專業無關

------------------

真正熱愛的有理想有追求的國家棟樑們,是怎麼說都會繼續做下去的。

往往是只求個溫飽的同學們在了解更多信息之後換了個專業。

我當年保送,最想去的那個材料的導師沒要我碩士,只給了博士。

考慮到我科研做不了,就捨棄本行,跳過來學計算機。

我知道自己學識能力不足科研,那考慮溫飽總是合理的吧?

勸退他們的人,不是知乎上的勸退黨,是他們自己。

想換行的人,看培訓班的宣傳廣告都想換行。

------------------

順便.......

轉專業這事吧,大多數人都經歷過。

離開知乎看看身邊,去企業就業的,換個專業換個崗位啥的多正常........

材料畢業的三年後干管理你難道還能給老闆說,老闆,我這是跨專業啊,要不我去讀個管理學碩士?

真沒啥大不了的....有問題知乎上問就行......

有願意幫助零基礎跨行的大牛......

還有他們無償奉獻的寶貴經驗。

別在學校里上著課就覺得轉個專業跟失戀了一樣.....

在社會上換個專業真沒啥,又不是失戀

只是愛錯了人

23333333

--------------------------

順便附送:

檢測自己有沒有愛錯人?

請看:21世紀最有前途的學科 - 收藏夾 - 知乎

發現自己愛錯人了!

請看:材料專業的想轉行,可以有哪些選擇? - 尼澤墨的回答 - 知乎


生物前景好得很,我們還缺幾個跑膠殺老鼠的博士,都快來申請吧!對,自費的,這麼千載難逢的機會你還想著獎學金?心動激動不如馬上行動!

你知道嗎,以後製藥都是生物製藥了。你知道嗎,生物製藥特別賺錢,一個葯能賺幾十億。你知道嗎,做生物科研的都特別有錢,都是去美國申請專利創業生物製藥公司,很快就發大財了


年輕人,讓你們體會一下我國的語言藝術。

招生組老師:你這個分數上不了那個專業啊,不如報這個吧,21世紀是什麼的世紀你知道嗎?

高中老師:沖一衝清華!報個冷門專業。我告訴你,冷門專業學的人少,以後好就業呢!

大學老師:我們這個專業,是出了名的越老越吃香!越老越掙錢。

親戚:我聽說報這個專業以後能進研究所呢!以後我就能跟人吹我家有個侄子去了研究所!

你爸:學什麼計算機?以後人人都會用電腦,你找不到工作的。

你媽:寶寶哎報個離家近點的學校吧。以後考公務員考回來。

你初戀:你去問問招生組,能不能把女朋友帶進去?我就差70分。

你同學:聽我的,學啥興趣最重要!你喜歡什麼就報什麼。我記得你小時候好像生物挺好的呢?

這世界上,有誰是完完全全為你好的?朋友,聽我一句勸。越是假裝關心你的,要決定你未來的路的,你越是要警惕。人人為己,才不管你死活。

長點兒心吧。

你學,或者不學,Java就在那裡,卜苝卜喜。


說來挺有意思,一直以來勸退我的都是非常優秀的人,都是在化學系裡混的非常好的。

第一代勸退的,是我在大一的時候,大四的師兄,四年GPA4.2/4.3,Caltech的offer。

具體怎麼勸的,我已經忘了,但是是對全班想出國的人的AOE勸退。當時班上某個女生頗受感染,大二就轉了CS,現在美國CS PhD畢業了,在一家小公司碼農。

第二代勸退我的,是我在PhD第一年的時候,五年級的師姐,轉了Consulting。

我當時在新生poster session上四處流竄,到處打聽問師兄師姐哪個組最水,最好又水又好找工作。

師姐表示,你這種懶B,在我們系想認真quit轉master也轉不動的,放棄治療吧。不過你要真在化學這條路上賴皮下去,一定頭破血流的。找個你看得見的方向,打起精神干吧。

第三代勸退我的,是我PhD第四年的時候,帶我在藥廠實習的師兄。

師兄其實過的很好,工作穩定,晉陞飛速,老婆孩子房子車子該有的都有。

每次說到未來,都總是笑而不語:「你能寫代碼的,還是寫代碼吧,何必來這。」

我曾經一直都不怎麼理解,為什麼這些在化學系混的很好,堪稱role model的前輩,都要勸退我和各種學生們。

直到我揣著一個不錯的PhD學位和一份非常稀有的實習經歷開始站在化學畢業生在工業界幾乎最有利的地位(只差一個在工業界樹大根深的老頭老闆)求職的時候,我才恍然大悟:

我,以及周圍大多數人,以及大部分前輩,都是芸芸眾生的一份子,不是那被化學之神選中的天選之人,我們也會偷懶,也會想過自己的生活,也會想多賺點錢住個好點的房子買個好點的車給娃上個好點的學校,最關鍵的是,我們沒有天選之人那被化學之神選中的運氣。而在這個社會上,這些芸芸眾生,都是有標價的,因為你學了化學,你過去的這10年,就是比別人賣的賤。沒有為什麼,這就是世界的選擇,社會的定價。當然,還是比生物好那麼一丟丟。

所以,如果你是本著賣身的心態來學,還是免了吧。如果你不惜賣身也要把這個當生命中最重要的部分,想想清楚,你才18歲,你懂個屁的生命。

所以,當我自己家親戚兒子看了我在國外學化學也想學化學的時候,我半夜一點多鐘跟他們家開視頻會議勸退。

所以,每當我情緒不好的時候,我都會來勸退一下,這樣就會覺得自己又做了一些好事,今天真是圓滿的一天呢。比如今天發現Vanguard不讓我開戶買他們的ETF的時候。


來說一下我為什麼勸退。先放結論,就是為了做好事,積德行善。我自認為這個事業非常之偉大。

我的本科專業是個交叉學科,略好於化學、生物、材料,和cs完全沒辦法比,比電子類的也差一些。

交叉學科,萬金油。本科同學裡面,讀研/工作之後幹什麼的都有。

先說讀研,有讀研搞材料的(什麼超級電容器、可穿戴設備、鈣鈦礦太陽能電池、石墨烯,不勝枚舉),也有讀研搞電路的(主要嵌入式、FPGA什麼的),有讀研搞光學的(光學成像、激光什麼的),有讀研搞生物的(天天殺老鼠),有讀研搞半導體的(成天搞那些EBL、ICP的),有讀研搞通信的(DSP、射頻都有),也有讀研搞cs的(圖像演算法、後端、前端都有)。

再說工作的,也是幹啥的都有,畫板子的、去銀行的、搞半導體工藝的、各種行業銷售的,甚至賣衣服的,我本科室友現在京東賣童裝還賣的風生水起。

本科畢業四五年了,我粗略看了一下,原來本科專業每個班大概30個人,本科出去工作的基本都轉行了。研究生如果還在本專業的,研究生畢業也基本轉行了。現在還在本專業相關領域的,每個班基本上就1-3個人,都是些老博士。我們班上嚴格來說就我一個還在專業裡面了。有個規律是,轉行越早的混的越好。本科出去上班的好幾個都在深圳買房了。

說這麼多,不是為了說明我們專業轉行的人很多,而且這裡面大部分都是找工作的時候被迫轉行。我的意思是我見得多,基本上啥方向都了解一點。看了這麼多之後,多少會有點人生的經驗。這些不僅僅是經驗,更多的我這麼多同學血和淚換來的教訓。那就是cs是以後發展最好最順暢的,其它的勉強也還行,至少能為社會主義建設添磚加瓦。但是,生物、化學、材料,這三個,千萬不要碰!碰了之後,不光是影響你的前途,也有可能影響你的家庭和婚姻。我有同學因為不慎入了生物大坑,畢業不好畢,工作不好找,女朋友還天天和他吵架,就因為他學了生物,頭髮都白的差不多了。

我曾經也差點入了材料的大坑。現在想來真的是後怕。現在這個專業,雖說比不上cs,但也算中等。要是入了材料大坑,怕是要半身不遂了。

所以我現在勸退生物、化學和材料。這三個專業都有嚴重的結構性問題,而且規模極大,影響範圍極大。我本科專業雖然也很坑,但是好歹規模小,影響範圍不大。

綜上,我勸退,只為積德,為了下輩子投個好胎。一個人的力量是渺小的,但是如果每個人都能貢獻一份星星之火,便有可能燎原,這是一個偉大的事業。

馬克思說,「如果我們選擇了最能為人類而工作的職業,那麼,重擔就不能把我們壓倒,因為這是為大家作出的犧牲;那時我們所享受的就不是可憐的、有限的、自私的樂趣,我們的幸福將屬於千百萬人,我們的事業將悄然無聲地存在下去,但是它會永遠發揮作用,而面對我們的骨灰,高尚的人們將灑下熱淚。」

希望後來者,看到無數勸退先輩的骨灰,也能灑下熱淚。希望每一個人,都能選擇一個最能為人類而工作的職業,而不是學生物、化學和材料。


和各位出身名校不同,我本科是在一所很普通的985讀的。

我的高中母校應該算全國知名,競爭壓力非常大,一度讓我懷疑自己的人生和智商。高考失常後,我拿著不高不低的分數,父親研究完各種排名說,你這分不能去名校,就去個普通學校學個全國排名第一的專業吧。於是就填上了機械專業(我後來並不在機械系)。

我在本科的經歷和各位是類似的。無非就是各種叼叼叼,因為普通學校競爭壓力極小。我的本科履歷近乎完美,年級第二,各種獎拿了個遍。除了科研一項只是水水,因為渣校,本科生又多,老師只把你當廉價勞動力,科研基本沒戲。

後來對國內高校科研失望(包括top2的研究生),我就申請出國了。申請結果還算差強人意,我於是到了全美top20的機械博士項目。出國前我就有了轉CS的想法,但是只是想法。於我而言,讀博只是一種無奈的被迫選擇,本科就業太差了,不是在設計所重複的畫圖,就是在工廠搬磚。博士讀什麼都可以,但是:生化物理材料之類我不想碰,因為覺得沒什麼產出(得罪這個行業的哥們了);工作要有趣;出路要不錯。

到了美國之後發現,機械系原來各種做應用物理,化工,生物醫學的老師。我的同學很多也是奔著faculty去的,阿西吧,我是一直想就業(順便提一句,我是一直關注就業的,但是機械就業,咱就呵呵吧),那就試試CS吧。嘗試聯繫了一個CS的老師,老闆收了我。於是我就開始學機器人和視覺,並申請了轉系。

我其實沒勸退多少人,沒那麼閑,只是給好朋友說過自己的觀點。而且知乎上的勸退真的很有用嗎?

我覺得退只發生在兩種情況下:

(1)現在過的並不咋地

都已經成這逼樣了,這個行業並不適合你。還不轉變下思路,轉個行什麼的,等著畢業去工廠搬磚倒班嗎?

(2)有極具說服力的人給你強烈的事實對比

知乎er不會是這種人,都是在網上順手水一水。勸退的觀點千千萬,不退的理由也千千萬。

說不定在坑裡的人覺得,你們就是群學渣,我老師說了,我們專業雖然起薪低,但是越老越吃香。我現在已經有了這麼多年的本專業知識,轉行豈不是自廢武功。人都是慣性動物,當他覺得對現狀滿意,他是很難接受要改變現狀的觀點的,他總是覺得未來還有一線生機。

而且接受勸退觀點的人,本身就要是一個對自己有要求,不容易滿足的人。

現在CS就業這麼好,瞎子也能看到。記得大四上學期,年級官方QQ群發起了一場對本專業的群嘲:無非就是說工資太低,看看CS的,以為自己是去賣白菜。但是等畢業時,真正轉行的,寥寥數人而已。

但為什麼還要發聲?

一是因為,我們覺得自己以前的經歷太tm坑了,幹什麼不好,打打遊戲也至少過的快樂。現在可好,覺得自己什麼都沒學到,以前還過得苦逼兮兮的。如果當年填志願能夠做個好的選擇,如果在本科前兩年能做個好的選擇,我至於現在這樣感覺什麼都不會,什麼都幹不了嗎?

二是多發出一點聲音,勸退成功率雖然低,但是勸退的多了,說不定有些不滿現狀的人看到,能夠思考一下自己糟糕的處境,早作打算。不一定說要轉CS,甚至不一定要轉行,但是按照學校無差別的流水線製造技工的培養目標,如果個人不做點什麼,最後真的很尷尬。

這種不希望後輩重蹈自己覆轍的是種什麼精神?雷鋒精神啊。

往者不諫,來著可追。


我這輩子已經被毀了,就絕不能看著別人踩進我這條河。


如何成為一名擅長人生解惑的大V?其實你根本不需要懂得問題的關鍵在哪裡,只需要知道知乎大部分受眾希望看到什麼樣的答案,就按照那個路數往下編就好了。

以前知乎上是沒有勸退一說的,涉及到專業選擇的問題無非是那幾個名人的故事來回講,稍微用心點的講點學長學姐的故事,再就是「遵從自己內心的選擇」「專業不重要」「大學學的是一種思維一種解決問題的能力」之類的車軲轆話來回講。

我只是看不下去別人瞎扯了而已。


本以為research重點在於search,到頭來卻發現是不斷的re,心態自然就炸了。


推薦閱讀:

既然人生是沒有意義的,那麼,到底是什麼促使我們不去選擇死亡(如若死亡無痛)?
如何看待末日種子庫被淹?
駱駝真的會被最後一根稻草壓死嗎?
如何看待法國科學家在轉基因玉米對於小鼠毒害性的研究結果?
軍用鋁水壺有沒有毒?

TAG:建築 | 生物學 | 建築行業 | 生物勸退 | 材料勸退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