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什麼德川家康不在三河開幕?
你說一個三河武士怎麼就到江戶當大將軍了呢。即便已經在江戶修建城池開荒置業,但月是故鄉圓,三河畢竟是生他養他的地方。再者,作內府的時候經常居住地不是伏見嗎,奪取天下之後即便不把幕府設在關西,設在江戶也頗令人匪夷所思吧。
為何將江戶作為江戶幕府的本城,我們不妨從如下幾個角度來看:1、正如題主所說,北條氏滅亡後,德川家康被轉封關東,入江戶城。至江戶幕府開幕時已有十餘年,一直在不斷完善江戶周邊。在豐臣、德川政權尚未倒掛之時,江戶城就已作為豐臣氏手下第一大名的德川家康的居城得到長足發展。2、開幕的話,也並沒有出身於哪兒就在哪兒開幕的要求吧。從後來家康讓位後,也都沒有回到三河,而在駿府繼續執政來看,即便退了將軍位實施大御所政治,家康也沒有要回到故鄉三河,這似與中國的衣錦還鄉不同。3、江戶城的位置從後世來看,也是四通八達,十分優越。是關東平原和東海道的要衝,面向東京灣,很適合商業、物流、海運的發展,同時扼農業較為發達的關東平原。
4、即便到了開幕之後,家康名義上仍是豐臣氏的手下。根據近些年學者的研究,追溯到秀吉時代,似乎就委以家康關東的事務,甚至對於家康在關東就任將軍有所默許。在秀吉的文書中也明確將東國事務交給家康,西國事務交給毛利輝元和小早川隆景的說法。因此家康在東國開幕,有著秀吉命令之大義名分。
5、題主提到的伏見城先不說在關原合戰中遭受戰火,眾所周知伏見城是豐臣政權的政廳。以前家康作為豐臣政權的首席大老無可厚非,但開幕後且要培植自身權力甚至心中暗中想要取代豐臣政權的話,家康如再回到伏見城的話,成何體統呢,又如何遠離豐臣政權的影響力而培植勢力呢。6、相對畿內和西國,豐臣政權對於東國的控制相對弱一些,何況之前家康就被名正言順的委以東國事務。因此家康怎可能不選擇在東國開幕?7、雖然似無明確史料說家康為何一定要選擇在江戶開幕,但當年研究德川家康的學者第一人曾簡單提到,家康開幕的諸多事項與地方大名的配置必與重臣反覆商討。所以我們最好不要將自己代入,去武斷推測古人的想法。謝 @北國柱石劉元海 邀
「三河畢竟是生他養他的地方」
誰給你說的?家康自幼就在外做人質,先是在尾張清洲,然後在駿河今川館(駿府)——特別是後者,家康從八歲開始就住在駿府,一直到桶狹間那年為止,前後住了快十年,元服、娶妻、初陣都是在那弄的——我們且不討論義元的目的是啥,好歹家康是在駿河今川家養大的,沒有功勞也有苦勞——而且從家康後來對今川家的態度、以及退二線之後回到駿府養老來看,家康當年做人質的十幾年經歷,並沒有我們想像的那麼不堪回首,想必家康還是比較懷念年輕時在駿府的日子
另一方面
自桶狹間(1560年)後回到三河岡崎,到1570年移居遠江濱松為止,家康在三河也就呆了十年左右,此後終生很少再到三河長住——由此可見,家康雖然是三河人,但對三河老家並不留戀另一方面,家康的爺爺老爸都是被三河國人陰死的,家康回老家沒幾年三河人就搞了個大新聞(三河一向一揆),最後家康的大兒子也是死在三河——可見三河並無多少吸引家康之處,反倒像是松平/德川家的凶地,難怪家康不愛待在這裡(滑稽)==========
最後
關東本來就是武家棟樑·河內源氏的起家之地當年源賴信–源賴義–源義家祖孫三代都是在這裡建功立業的而武家開幕關東,也是武家祖師爺源賴朝開的先例
——有源義家源賴朝這幾個大神的加持,關東對武家而言就有神聖、正統的一面;後來室町幕府因南北朝的關係而被迫開幕關西,但仍在關東開設「派出機構」鎌倉公方,以宣示正統
——結果導致了嚴重的隱患:將軍和公方整天懟,最後乾脆翻臉(永享之亂、享德之亂)並間接引發了戰國時代由此可見,開幕關西那是邪道異端,開幕關東那才是人心所向——而家康又陰差陽錯獲得了關東八國領地此天賜良機,不在這裡開幕,還想搬到哪裡去???信長是尾張人,天下布武時他的居城在美濃岐阜城,後來又搬至近江安土城;
秀吉是尾張人,但他的政權核心在攝津國大阪、山城國伏見;
源賴朝生於尾張,幕府建在鎌倉;
足利尊氏生於關東,但幕府建在京都。
所以題主,不把故鄉作為統治中心並不匪夷所思,富貴必歸鄉才是歷史中不常見的做法。沒什麼匪夷所思的,項羽當年說「富貴不歸故鄉,如衣錦夜行,誰知之者!」那麼,項羽後來什麼下場?定都這種事是不能情懷用事的。
關東平原當年相對於京畿屬於鄉下,開發有限,但畢竟是日本最大的平原地帶,比第二位的石狩平原高2倍還多不少。日本多山而平原少,關東平原物以稀為貴,這在農業文明時代有著很大的後發優勢。要說缺點,那就是強敵環視,離京都太遠,上洛困難,這也就是為什麼後北條氏無奪天下之志。
江戶城隸屬於武藏國,該國的石高是三河國的兩倍多,更富饒。日本三大幕府的鎌倉幕府、室町幕府,都是發跡於關東的。源賴朝在三面環山一面臨海的鎌倉開幕,而足利尊氏的基本盤之一就是武藏國。
室町幕府之所以特殊,開幕於京都,是因為當時大覺寺統和持明院統爭奪皇統,盤根錯節,比如大覺寺統也有派系,並非鐵板一塊。大覺寺統雖然失去了京都,大部分時候在野,但鼎盛時也曾幾度收復京城,連尊氏的兒子——二代將軍足利義詮都倉皇逃出京城,而天皇在誰手裡是關係到政權合法性的。足利尊氏雖然也有出於權宜之計而倒向大覺寺統的時候,但絕大部分時間是支持持明院統的,為了把天皇牢牢捏在手裡,就必須確保京都不能落於他人之手,所以雙方圍繞京都展開了激烈的爭奪。
大覺寺統和持明院統之爭,基本要到足利尊氏的孫子——三代將軍足利義滿才基本解決,然而常年圍繞這一紛爭引發的戰亂,也極大消耗了室町幕府的實力乃至氣數,這也就是為什麼三大幕府中,室町幕府對於地方的控制是最弱的,更像是一個名義上認足利氏為老大的集合體式政權。
從軍事上說,京都是一座平城,地處平原,基本上無險可守,如果不是迫不得已,足利尊氏也不會在京都開幕。事實上,足利尊氏也極為重視關東,因為自源義家源義光兄弟開始,關東歷經歷代源氏經營,尤其是源賴朝開創了武士的幕府政權,遂成為一種武家聖地式的象徵。這種意義大致等同於中國古代王朝,天然地認為就應該建都於長安或者洛陽,這是正統的象徵。
所以足利尊氏讓次子足利基氏到關東,當關東將軍,這雖然在當時起到了幕府掌控關東的目的,但也逐漸形成了關東將軍勢力自我膨脹,尾大不掉,乃至後來跟中央鬥法的局面。
室町幕府是乾脆開幕於京都,而鎌倉幕府當年立足關東,一是為了遠離京都的紛爭,因為那個時候天皇還有不少實力,在那裡待著免不了要和皇族、公卿爭權,太費心力,而且公家的文化頹廢而文弱,浸染久了就是平家的下場。所以,鎌倉方面的對策是遙控京都,設立一個六波羅探題,駐軍在京都,監視公家。而家康後來學的也是這招,他那個時候沒有皇統之爭了,所以就在京都設立了京都所司代,負責監視。
至於伏見城,這是豐臣秀吉修築的,當內府在那裡辦公是因為太閣遺詔,而且事實上家康後來違背了這一條,趁著前田利家去世,利用豐臣家的內耗,急吼吼入駐大阪了。如果開幕了,還在伏見,這種感覺相當於本朝太祖定都南京,在總統府上班,你覺得當事人會是什麼感覺?所以,伏見在1625年乾脆被廢棄了,因為已經有京都所司代了,沒必要用它。
由此可見,武士政權在關東開幕是最正常不過的了。如果跑到東海道的三河地區,不是直接控制京都,又遠離武家發跡之地,既不符合傳統,也不符合現實利益,兩頭不討好。因為三河古鎮在安徽
按樓主的想法,那家康是不是不該搬進濱松城,一輩子守著岡崎城呢?
換居城都是因為統治需要。豐臣時代被轉封到關東,首先大義上就沒有理由搬回三河。關原合戰後,從近江開始一路東海道幾乎全是親家康的勢力,上洛也方便。在關東既能穩住關東局勢,還能監視不安分的伊達,算是最好的選擇了。後期御三家更是封在了大和和尾張,等於半包圍了京都,對朝廷的控制力已經很強,沒有必要再搬到離京都近的地方。咱不說日本,就捋捋中國這些開國皇帝,打秦始皇開始,哪個是定都出生地的?
第一,設在關西,那個時候豐臣家還活蹦亂跳的呢,設在關西不是沒事找事。第二,三河國只不過是家康起事的地方,況且三河中二武士還弄死了家康的父親,所以事實上家康和三河的淵源沒有那麼深。第三,家康真正的生養之地是駿府館,當時的駿府也要發達的多,在今川義元治下號稱小京都,另外值得一提的是今川家的執權太原雪齋還是家康的老師。第四,關東平原乃是武家龍興之地,鎌倉幕府就是在這開幕,關西則是公家的成分更多一點,在關東開幕也算是延續傳統。
第五,關東也是北條德川經營了數十年的所在,田產和水運之類的不比當時的尾張美濃差,從現在東京的都市圈來看,家康還是相當有遠見的。
第六,恐怕也是最重要的,結合一系列轉封改易的手段,德川御三家形成了以關東為中心的體系,向西可以抵禦豐臣大名的威脅,向東可以威懾陸奧,讓二十年之流難以起事。東海道在地緣上可能更適合作為近畿和關東平原之間的戰略緩衝,且缺乏縱深,關東的區位更優越一些。建都在關東還是近畿也就是日本版的關中和洛陽之爭。前者據餚函之固,後者得天下之中;前者的優勢在於易守難攻,出擊的時候總是掌握退守的餘地;後者的優勢在於反應迅速,更接近人口集中,農業發達的地區。二者都不乏成功的先例。信長和秀吉採取的都是在近畿建都的方案,靠近天皇,獲取合法性。信長打爆一切牛鬼蛇神的風格就不說了,秀吉採取的是一種挑扁擔式的平衡術,最強大的大名被安置在離都城最遠的東西兩側,互相猜忌,要取得聯絡必須經過豐臣領地,基本上排除了他們聯合造反的可能性。當然我們知道,天不遂人願,隨著遠征朝鮮破壞了東西兩翼的力量平衡,扁擔最終還是落了地。家康作為當時的親歷者和最大的受益者,一定程度上是在吸取前代失敗教訓和自身成功經驗的基礎上決定在江戶開幕的,他從小就生在東海道的四戰之地,尾張織田強大了,要向東擴張,駿河的今川和甲斐的武田要上洛,第一個踐踏的就是三河。從織田和豐臣的失敗,他看到了平衡的脆弱,他要的是鞏固的實力,要的是高的可靠性和容錯度——其實不止是都城的選擇,他的許多其他決策,都是從這個角度出發的。另外還有其他一些次要的原因:開幕時大阪尚是秀賴居城,伏見毀於戰火,家康本人在二條城敘任之後,很快讓出將軍職位,幕府遷到關東,至少是一種只反石田,不反豐臣的政治姿態。家康本人非常重視不與秀忠同時出現,避免本能寺的悲劇,秀忠居江戶經營天領,家康居駿府監視京阪,是一種有效的戰略安排——他本人也算得上衣錦還鄉。家康政權的合法性來源是源氏的將軍血統,賴朝初設幕府於關東鎌倉,德川氏追隨傳統,以示與豐臣氏的區別。關東八國經營日久,根基深厚,是幕府存在的根基。幕府定都於江戶,配合大名的移封,形成了親藩-譜代-外樣的同心圓結構,有利於政治和經濟上的優勢進一步向幕府集中。
最後,實際上在駿遠三和近畿地區,當時確實沒有合適的將軍居城(這種地方要想建都,都城本身必須是安土、大阪這樣的超級要塞),名古屋建成以後,德川氏監視京畿的中心,就移到了尾張德川的領內。
日本就倆中心地帶,京都-大阪一線和關東平原一線。東國本來就是武家政權的中心,最早的幕府鎌倉就在關東,離江戶很近。這也是傳統。
其實從中國人的情感是能理解的,但僅僅是能理解,三河是大狸子生長,戰鬥,流血,直到走向輝煌的地方,這裡見證了松平家的坎坷與掙扎,築山殿和長子都死在這裡,沒理由一點感情都沒有。但也許是這份感情太複雜,參雜著太多的不願回憶的東西,所以家康哪怕是成為天下人之後,也不願回三河。
跑馬圈地之後,三河地面皇糧庄頭太多,地方勢力盤根錯節,多虧了彭鵬到任三河, 路遇私訪里江寺,這才引出來 賽毛遂楊香武三盜妖刀村正,黃三太甩頭一子鏢打本多平八
哈哈,摺疊我吧,哈哈哈哈哈
同理也可以這樣斥責織田信長不該進入安土城而是回尾張或岐阜;秀吉更不該在伏見而是回尾張或長濱…這種代入式小農意識是怎麼瀰漫的!
直領的動員能力和經濟能力決定了一個武家政權的存亡。地理距離的遠近直接決定了控制力。根基不在關東就要在繼內,看看歷代幕府和織田豐臣氏的選擇。待在三河這種石高不到30萬,靠著信濃大山的地方幹嘛?
關東歷來是武家的重地,源氏根基。從源氏崛起到鎌倉幕府室町幕府,都是禍亂之源。一把好刀當然要控制在自己手裡。拿破崙為什麼不在科西嘉稱帝?
毛澤東為什麼不在湘潭宣布中國人民站起來了?
豐臣秀吉為什麼不在尾張就任關白?月是故鄉圓,那是指個人感情。要成就大業,還得在有大業基礎的土地上才行。日本最大的平原就是關東平原,鎌倉幕府就是在關東開幕,其體量堪比關西平原及濃尾平原之和,而且經過德川家十幾年如一日來的苦心經營,其石高已經達到400萬石,三河雖然是故鄉,但是只要家康還是合格的政治家就不會考慮回三河開幕。日本列島唯一一個可以勉強稱作平原的地方就是關東平原。在關東已經得到相當程度開發的戰國末期,徹底掌控這裡是建立中央集權的基礎。
然而猴子滅北條後欽點烏龜繼承北條的地盤
江戶是平原,適合建都,並且三河已經分封給其他大名了。並且江戶離鎌倉近,有歷史意義
多爾袞奪天下後為啥把首都定在北京而不是瀋陽??
= =富貴還鄉的中外英豪,我有印象的只有項羽一位。
其他人定都都是考慮政治、經濟因素的。
推薦閱讀:
※街宣右翼為什麼可以使用天皇家的紋章?
※上洛失敗是一種怎樣體驗?
※為何說安倍賭國運?
※日本這麼多的真實劍豪裡面公認最強者是誰?
※元日戰爭中元朝和日本究竟派出了什麼樣的陣容進行對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