斗戰勝佛比美猴王好嗎?
悟空取經後成為了斗戰勝佛,可是斗戰神佛於他而言真的比花果山的美猴王好嗎?
不用經歷磨礪卻可以一直守在家鄉,逍遙自在。斗戰神佛真的是悟空想要的?是悟空適合的?還是最初才是適合的?
當你不去大鬧天空 也不會無端多出這麼多是非來。
斗戰勝佛於孫悟空而言,比花果山的美猴王不知道好了多少,因為這就是孫悟空的理想,是他的初心。
西遊記第一回:
猴王道:「今日雖不歸人王法律,不懼禽獸威服,將來年老血衰,暗中有閻王老子管著,一旦身亡,可不枉生世界之中,不得久住天人之內?」眾猴聞此言,一個個掩面悲啼,俱以無常為慮。只見那班部中,忽跳出一個通背猿猴,厲聲高叫道:「大王若是這般遠慮,真所謂道心開發也!如今五蟲之內,惟有三等名色,不伏閻王老子所管。」
猴王道:「你知那三等人?」猿猴道:「乃是佛與仙與神聖三者,躲過輪迴,不生不滅,與天地山川齊壽。」
猴王道:「此三者居於何所?」猿猴道:「他只在閻浮世界之中,古洞仙山之內。」
猴王聞之,滿心歡喜,道:「我明日就辭汝等下山,雲遊海角,遠涉天涯,務必訪此三者,學一個不老長生,常躲過閻君之難。」
-------------------------------------------------------
喜劇和悲劇的區別,就是這個人最後得到的,是不是他想要的。從這個角度來看,《西遊記》的結局於孫悟空而言,算是圓滿。眾所周知的馬斯洛理論把需求分成生理需求(Physiological needs)、安全需求(Safety needs)、愛和歸屬感(Love and belonging)、尊重(Esteem)和自我實現(Self-actualization)五類。在實現前一個需求之後,下一個階段的需求才會成為主要需求。
花果山福地,水簾洞洞天,猴王實現了生理需求。
海外求仙道,地府強銷籍,實現安全需求——不受三災,不墮輪迴。天庭受仙籙,官封弼馬溫,實現社會需求——天庭求職,找到歸屬。這個時候他已經不太屑於和猴子猴孫玩耍了。上天並無具體事務,他寧願和天上的星官及眾仙展開社交活動也不回花果山,因為他感覺自己邁入了上流社會。發現「弼馬溫」的真相之後,悟空感到「尊重需求」未得到滿足而深感羞憤,便以反天宮尋求尊重。獲得齊天大聖名號後,這個需求被短暫滿足,然而在蟠桃會上,悟空再次受辱,於是又造反,慘遭鎮壓。
解脫之後,安全得到保證,悟空又開始尋找新的社會定位。被騙戴上緊箍之後,悟空一度想要離職,但龍王用張良拾履的故事點撥了他,他悟出自己一旦離開就失去了社會屬性。所以,當打了白骨精被放逐之後,八戒去請他,他說自己「身在水簾洞,心系取經僧」。在取經過程中,悟空一直很重視榮譽,經常害怕「壞了名頭」,同時也常在言語上占妖精的小便宜(朱紫國的外公),更是喜歡胡吹(雷公是我孫子),這都是小小的虛榮心作祟——也就是求尊重的意思。最後的需求就是自我實現。悟空輔佐唐僧取得真經完成救贖,基本是他唯一自我實現的機會。相比之下,豬八戒基本一直都還在生理和安全需求這個階段。。。所以他經常要求散夥,對「正果」不屑一顧是合情的。 從他自己而言,成為斗戰勝佛是一個三觀正的猴的合理選擇。曾有人說孫悟空是反封建的鬥士,那「官封弼馬心何足,名注齊天意未寧」是什麼意思?「皇帝輪流做、明天到我家」又是什麼意思?這一點可貴的反抗精神,實際上還是從"我要做皇帝」的思路出發的,畢竟就是他,為了當頭,拼著命跳進了水簾洞。當然好呀,猴子坎坷一生,尋的無非就是個正果。
他學長生,大鬧天宮,都只不過是一種途徑。
孫悟空有求道之心,也有凡世的慾望,可是在六耳獼猴那一節,他的慾望就被佛祖殺了。
從此只有一心向佛。
但不完整的我還究竟是不是我呢?
西遊的世界裡,孫悟空從來都只是一個體制下徒勞掙扎的小角色,他的願望和其他人所有人都一樣,求長生,得正果。
可是我記得今何在的西遊日記里說,那靈山之上無風,因為諸佛心如死水,沒有呼吸。
就是死了。
孫悟空區區一介猴妖,卻心比天高,這種人的下場,無論哪個世代,都只有一個:
死。熊孩子總要長大成人。
現在的主流認為孫悟空是一個正面的、英雄的人物。因為他鬧了天宮,挑戰了所有人都不敢挑戰的權威。叛逆、勇敢、有力量、有作為。雖然結局失敗了,被壓在山下五百年。
好悲壯,好熱血是吧……
其實人家只是像大家小時候在家胡鬧一通後被爹地媽咪暴打加關進小黑屋而已啦。
中二期的猴(孩)兒們,哪個沒被家長老師收拾過?懲罰過後「改邪歸正」當上了班幹部,帶了朵小紅花就成班(如)主(來)任走狗了?
套路不是這麼來的。可能題主會接受不了這樣的回答——扒掉了齊天大聖的黃金甲鳳翎冠。
如果真的來討論佛與妖王誰更好,誰更符合孫悟空的初心,倒不如說這一切都是這隻猴自己的選擇。所謂造化,也叫做成長與命途吧。況且每個人慢慢都會變成和當初不一樣的樣子。題主你說呢?體制就像圍城。有些神仙想出來,有些妖怪想進去。孫悟空是想當斗戰勝佛的,他想被主流認可,造反然後招安,不受重視不是能力不夠,是出身不好資歷太淺,他不明白,所以繼續造反。西天取經是混個文憑,深造一下,過程有了,成績有了,被提拔了。
猴子一開始就想入體制,
否則,太白金星在招安時就已經被撕票了。
斗戰勝佛,斗戰勝佛,斗的是誰?戰的哪個?何人取勝?何人成佛?是美猴王,是孫悟空,是齊天大聖,是孫行者,是六耳獼猴,是斗戰勝佛。沒錯,六耳獼猴與孫悟空就是一回事,第一次如來將齊天大聖壓在了五行山下,第二次如來將六耳獼猴壓在了缽盂之下。孫悟空斬斷了往日之惡,故而如來當即許他正果。西行一路所遇妖魔雖多,然君不聞「心生種種魔生,心滅種種魔滅」?唐僧不識白骨精之變化,隨即被黃袍怪變作猛虎,啞口難言。八戒貪念不滅,就鑽入青牛套里,那能收萬物的金剛圈,是否很像人無邊的貪慾呢?火焰山之火是孫悟空所致,紅孩兒卻又因他皈依佛門,闔家不能團圓,才有借扇之難。這一路所遇妖魔,哪個不是心魔外現?哪個不是與自己戰鬥?一個人不斷的戰勝自己,不斷的改變自己,到頭來卻變成了一條被人馴服,沒了爪牙的狗?到底是以前得了狂犬病,還是如今沒了血性?有些人啊,捫心自問吧。
這個是斗戰勝佛
這個是美猴王
總體來說呢,我還是覺得美猴王要好一點,畢竟猴年限定,物以稀為貴。
【圖片出處見水印】英雄永遠要離開故鄉。無知無識,混混沌沌,花果山是永遠的故鄉,也是永遠的搖籃,無數花果山有無數個美猴王,而只有他,成了齊天大聖,成了斗戰勝佛。
有的鳥太光輝了,籠子關不住。可是那個猴子卻不是這樣的。
解脫輪迴,不戰而勝。不戰而勝,解脫輪迴。——佛說戰爭經.斗戰勝品
怕什麼前路無窮,進一步自有進一步的欣喜。
不管怎麼說,費半天勁終於入編了
自由飛翔的百靈鳥,被抓進了逼仄的鳥籠,經過談判,百靈鳥犧牲歌喉,換到了一個更大的鳥籠。不是更大的鳥籠比天空更好,而是選項只有大鳥籠和小鳥籠,不是籠內和籠外。
推薦閱讀:
※如何給孩子解釋西遊記中的白骨精要打三次,而其他妖怪只打一次?
※孫悟空和甘道夫打誰會贏?
※西遊記為什麼神仙對孫悟空的態度很奇怪?
※西遊記裡面地藏菩薩在地獄裡面是不是可以理解為佛教勢力已經侵入到了地府里?
※西遊記中師徒四人越往西天走,所遇到的妖魔越多,國家越黑暗恐怖,作者如此設定用意何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