什麼是真正的心理學?

http://www.zhihu.com/question/29423856

關於心理學的科普有哪些難以推及的地方

看到這個問題有感,我是一個普通人,經常在生活中遇到一些 人際交往以及情感方面的困惑。想要去學習一些心理學知識,但是我學歷和經歷有限,看不了厚厚的專業書籍以及搞懂晦澀的名詞。就想看一下樂嘉的性格色彩。

那個問題中提到了樂嘉的性格色彩,雖然樂嘉本人說是脫胎於希波克拉底的四液學說,但是看到一位心理專業的同學說,四液學說不能被證偽,不算科學,更不是心理學。

因此我不禁產生了疑問,心理分析學說也不可被證偽,是不是說明心理分析也是偽科學?

我外行不懂,還請心理學大牛賜教。

~~~~~~~~~~~~~~~~~~~~~~~~~~~~~~~~~~~

好多人攻擊的點怎麼都轉到光頭樂嘉身上來了,他夠聰明,早就把心理諮詢的事交給浙大心理系的團隊成員做了。並且他也有國家心理諮詢師證書。我們單純攻擊他做諮詢有問題,那豈不是說國家頒發的證書有問題,或者說浙大心理系的同僚有問題,有點偏了。

他做的推廣的工作還是有目共睹的,私認為,在談及推廣的時候,一味地糾結是否名正言順,反而不妥。

本人在國外定居多年,和樂嘉毫無利益關係。

兩天了,這個問題下題主真的是受益匪淺,見到了知乎上好多心理學的大牛,真的是醍醐灌頂。你們的建議和觀點我都悉心接受。因為我本身也熱愛心理學,對心理學感興趣,否則就不會問出佛洛依德精神分析不可證偽這樣的問題了。

Andy Lee和某個匿名用戶的回答真是讓人醍醐灌頂,更加堅定了我去深入了解心理學的信念。因為我本身也在工作之餘在大學裡繼續充電,已經修了一年基礎心理學,準備繼續修犯罪心理學(不要吐槽,這個在我做銷售的時候不是一般的管用)

我只是接受不了一些仍在讀書的心理系學生,一邊反對樂嘉給人貼標籤的方式,一邊給我貼標籤,說我伸手黨不該提問,應該趕快去讀一本佛洛依德,學一學心理學...

因此我贊同答案里萬年的觀點,如果學心理的朋友自己都搞不清楚概念,怎麼談給別人普及。如果自己的情緒都控制不了,怎麼去幫別人調整情緒。

總之心理學普及的道路還很長,願一起行在道上。


看到這個問題,就特別想把以前自己寫的文章發上來。因為當我還沒有學習心理學的時候,我對心理學充滿疑惑,甚至存在很多誤解,直到現在儘管也不能說對心理學有很好很全面的理解,但是漸漸發現心理學不是我初見之貌,而是更富魅力更充滿潛在無限活力的心理學。

以下是我個人學習心理學的一些感想,有不對還懇請指教。

——————————————————————————

談起心理學,想必每個人都會產生一個印象:十二星座的性格,樂嘉的性格色彩,弗洛伊德的夢的解析抑或者是坐在對面的傾聽你的諮詢師……似乎心理學相比物理、生物和化學要更五彩斑斕,更加貼近我們的日常生活。然而我們卻對心理學既熟悉又陌生:心理學是不是科學?我們所熟知的「常識」是否正確?倘若被問起,許多人就會一臉茫然。

要回答「心理學是否為科學」這個問題,我們首先要知道什麼是科學。科學應該有兩個關鍵詞:實證以及可證偽

1. 實證

在古代人類思想萌發時期,心理學、物理學、化學和生物都還處於哲學的孕育之中,隨後則分化出物理學、生物、化學,心理學則是最後從哲學的襁褓中脫離出來,她相對來說還是一門年輕的學科。

我們都可以肯定物化生是一門科學,卻對心理學有些遲疑。因為我們會有一種根深蒂固的偏見:化學就是試劑之間發生的一系列化學反應,物理則是經典的牛頓三大定律或者愛因斯坦的相對論,生物則是顯微鏡下的細胞……這些學科都有共同特徵——實證。那麼心理學呢?提起心理學實驗人們卻無法想像。

有些人會有當過心理學有償被試的經歷,可能戴過腦電帽,可能被領進小黑屋對著電腦按鍵,也可能就和一群不認識的小夥伴一起做一件事情……不同的心理學實驗有不同的目的,但心理學實驗中比較經典而且占很大一部分的是行為實驗,而行為實驗中通常都遵照S-O-R基本研究範式。

心理學在剛開始起步發展的時候,很多人質疑精神分析學派這種紙上談兵的做法,從而出現了行為主義,講求實證。主要思想簡言之就是,人們的心理機制(Organism)就像一個黑箱,我們給予一個刺激(Stimuli),得到一個結果——行為反應(Response),我們可以從行為反應中間接推出這個黑箱的構造,即S-O-R。這種推理十分完美,因為這也符合我們對未知事物的探索的基本方式和規律,因此這種行為實驗的範式經久不衰,直到現在還在大量應用。

以上就是心理學實驗一窺,更加詳細的內容如有興趣請移步心理學專業書籍(如《實驗心理學》)。

實證可謂是科學中非常重要的部分,然而很多人卻並沒有真正意識到這一點。睡眠佔用了我們人生的三分之一時間,我們對這一神秘過程充滿好奇。我們知道睡眠中我們的大腦並不是完全不工作了,我們做或瑰麗或可怕或離奇的夢。原始的好奇心驅動我們探索夢的含義,並賦予其很多神秘的符號。弗洛伊德的《夢的解析》就滿足了人們的這種慾望,從而成為經典。但是如果從實證的角度來看,弗洛伊德儘管是不可多得的天才,夢的解析卻不能稱之為科學,因為這本著作是根據他的接診積累的經驗以及加上其智慧的產物,缺乏實證,而且實證也十分困難。

2. 可證偽

可證偽即存在能夠被證明不正確的可能性。我們說太陽是從東邊升起,那麼它的可證偽就是我們可以觀察,如果哪一天太陽從西邊升起那麼它就是錯誤的理論。所以科學是要能夠被質疑的,是可以證偽的。宗教不能成為科學是因為神創論我們無法質疑,我們只能接受,我們也無法證明神不存在。明確這一分界線後我們分別來說明心理學為何是科學,是如何體現其科學性的。

前面說到十二星座性格(其實我指的是對人群的人格分類)也屬於心理學研究範疇,我們常常會在網上看到流傳十二星座的不同性格的說法,那麼本著懷疑者的科學態度我們就需要問:星座時間真的會影響我們的性格嗎?心理學家很早就對這一點進行了研究,研究者收集被試的出生時間以及大規模收集性格問卷,最終發現性格在出生日期上是一種隨機分布,即沒有顯著的相關關係,沒有一個星座的群體具有一個突出特點。

科學工作者要求擁有敢於質疑的精神。儘管有研究證據支持這個心理學理論,儘管按照我們的常識推理這個理論似乎十分合理,儘管這個理論是多麼的經典,科學的態度並不是全盤接收而是帶著懷疑的態度審視一切。類似於上面這個星座的例子在心理學研究中數不勝數,例如對注意模型的發展就可以窺見心理學研究的日臻成熟。這些理論一旦被證明不正確,就不能稱之為科學。

很多人可能會有這樣的疑問:很多心理學研究的結果似乎就是常識,有何意義?一個建築不能沒有地基,一門科學必須有堅實的基礎,才能蓬勃發展。真正的實證心理學發展在1879年馮特正式建立心理學實驗室才開始的。所以必須就要站穩腳跟才能一步步推進,從最基本的開始,從所謂「常識」開始驗證,我們的常識沒有得到驗證我們又如何說這是對的呢?抑或許我們所認為的常識其實完全錯誤呢?敢於質疑,勇於驗證這就是科學。

無論是心理學還是其他科學,我們都可以看見理論被不斷地推翻和提出,而這一切則是建立在實證的基礎之上。但是我們並不能完全依賴實證,即使有實驗有數據證明一個理論的正確性,我們也不能完全接受,我們需要懷疑,也許它只能解釋一部分情況卻不能成為普遍的機制,這時候就需要更新理論或者建立新的理論來解釋。

因此,心理學是正在蓬勃發展的科學,它是人類必須攻克的一塊科學領地,這將需要我們用科學的態度、實證研究來匍匐前進。然而,心理學還一棵生機勃勃的小樹,有太多的分支和樹杈,需要有一個完整且系統的統一體系將其修剪,才能長成一棵參天大樹。


上面好多心理學同行 @Andy Lee@萬年@曹舟力@漢回一家 很好地回答了心理學是什麼的問題。我想借用團隊在13年製作的信息圖,從更直觀的角度來描述一下:心理學被誤解的幾個地方。拋磚引玉,以作補充:)

http://weixin.qq.com/r/2HX85BPEFE5rrVeH9yDK (二維碼自動識別)

thx to @KingThor


謝邀。 @楊逍

什麼是真正的心理學?

這個問題,很容易就淪落「什麼是真正的蘇格蘭人」,而熟悉這個梗的人會知道。沒有真正的蘇格蘭人。那是否意味著,沒有真正的心理學呢?

確實可以這麼說。你沒法找到一個標準的定義,說X是心理學,當且僅當X滿足條件A。這個A是不存在的。

但這並沒有關係。日常生活中有許多概念都是如此,它沒有一個本質定義。比如什麼是椅子?什麼是水果?你總能找到介於椅子與非椅子之間的模糊地帶的東西,也能找到水果和非水果之間的灰色地帶。

同樣的,你也能找到心理學與非心理學的灰色地帶。

但這不妨礙我們知道,有哪些東西肯定是心理學,有哪些東西肯定不是心理學。

什麼東西肯定是心理學呢?那在大學、研究所里,那些自認為是在從事心理學研究,並且也被學術圈公認為是在從事心理學研究的人,這些人所進行的學術活動就是心理學。

什麼東西肯定不是心理學呢?那太多太多了,比如數學和物理學就不是心理學,打籃球和踢足球也不是心理學。但這並不是我們關心的,我們最為關心的,是一個自稱是心理學的東西是否真的是心理學。

樂嘉的性格色彩理論,便自稱是心理學。精神分析學說倒是不急著自稱是心理學。因為前者要借科學的牌子來賺錢,而後者的價值已經受到廣泛的認可,不需要靠偽裝成硬科學來賺錢。

正如所有的科學理論一樣,心理學研究所得出的理論,不一定是正確的。而且從數量上看,你可以說它們大部分都是錯誤的,只是錯誤的那些paper沒有人再去讀而已。但之所以我們依然尊重科學,尊重心理學,是因為心理學採用的方法是科學的。

什麼樣的方法?實驗法、准實驗法、觀察法等等。有嚴格的實驗程序,保證得到儘可能有效的數據。有數學工具參與分析,從數據中歸納出理論模型。這個理論模型還會不斷完善和修改。數據的產出越來越依賴於儀器而非人。比如功能性核磁共振、腦電圖、經顱磁刺激等腦探測儀器。也有以毫秒為單位記錄反應時的儀器。哪怕是做行為的分析,也要經過標準化的心理測量,通過大樣本得出數據,並進行統計分析。

可以說,科學不一定是正確的,只是最不容易錯而已。

嚴肅的心理學研究,都是需要一個人經過多年的學術訓練,與另一些經過多年學術訓練的人一起,再加上大量的研究經費,才能完成。

而市面上充斥著大量的江湖騙子,他們利用普通人對科學的盲目崇拜,創造了大量偽科學理論或概念。他們本人沒有經過嚴肅的學術訓練,但忽悠技術卻很強,說好聽點就是有很高的應用修辭學水平。他們創造的大量內容,非常易於理解,又恰好迎合了科學素養較低的普羅大眾。其內容也並不是完全扯淡,否則也就不會有人相信了。

而嚴肅的科學家同時也會寫科普書,這些科普書再怎麼通俗,也達不到偽科學的程度。

說回到真正的心理學。什麼是真正的心理學呢?普通人有什麼快速的判斷標準?

真正的心理學,就是那群真正的心理學家所從事的學術活動。真正的心理學家,就是那群經過數年學術訓練,現在在高校或研究所工作的人。他們多有博士學位,通過嚴格的實驗研究,以論文的形式展示自己的研究成果,參與科學共同體的活動,比如學術會議、高等教育的教學等。

普通人如何確定某個人是否是真正的心理學家?

很簡單,上網搜索這個人的名字,一般都能找到這個人就職的機構,通常還能找到這個人的簡歷,在哪拿到的學位,發過哪些論文等。

如果學歷或經歷有限,看不懂也不想去看懂專業名詞。那可以留意一些科普書籍和網站,那裡有通俗易懂的科學內容。

如果想了解樂嘉的性格色彩,也未嘗不可。只是要知道,那不是心理學。但那個東西一樣有價值,可以消磨時間,增加談資等等。


證偽僅限於自然科學的【理論】部分,社會科學和思維科學是不涉及的,也不包括科學實踐部分。

另外吐個槽,這個回答下面看到好幾個「我不知道什麼是心理學只知道什麼不是心理學」這種回復,同學們你們的判斷過程就是科學的定義啊,只不過你們沒有把它理論化系統化。可是如果我們自己都迷迷糊糊那還科普個毛線啊(╯°□°)╯︵ ┻━┻大家真的需要好好回顧基礎的部分了,打鐵還需自身硬啊諸位!

————————睡不著分割線———————

知友下面回復中推薦的《對偽心理學說不》是本好書,同推。

然後今天多說說這個所謂證偽吧。證偽全名叫做「可證偽原則」,指的是一個

自然科學命題

自然科學命題

自然科學命題

需要具有Flasifiability即「可證偽性」。

這個可證偽性是說:從一個理論推導出來的結論(解釋、預見)在邏輯上或原則上有可能與一個或一組觀察陳述發生衝突或抵觸(邏輯上的反例存在)。說人話就是一個自然科學命題是可以被檢驗或者推翻的。這裡的可以被推翻不是必須被推翻,而是在可以被推翻的情況下驗證多個假設最後依然沒有被推翻,這樣才顯示出命題為真。比如我說「所有處女座都是潔癖」。這是一個命題,並且命題有被推翻的可能(發現一個非潔癖的處女座)。但是如果我說「一些處女座是潔癖」,那麼這是無法推翻的命題,因為這不是一個「全稱判斷」,這裡我們就涉及到了波普所說證偽主義兩個優點中的第一個:科學理論的表達一般為全稱判斷,而經驗的對象是個別的。所以,經驗如果用來證實理論,那麼它將是無法窮盡一般的理論的。一萬個處女座潔癖也不能證明「所有處女座都是潔癖」,但是一個沒有潔癖的處女座(沒錯就是答主我)就能證明「所有處女座都是潔癖」的說法是錯誤的,這就是經驗在證偽科學理論中的作用。證偽主義第二個優點是相對於實證主義談的,即證偽主義可以避免對錯誤理論的辯護和教條。如果堅持實證主義,那麼一旦出現與理論相悖的經驗,人們便會做出特殊的設定或限制以使得理論能滿足經驗。但實際上這樣的設定往往是極不科學的。此處我要引出一個傳說中的我的車庫裡有一條噴火龍假設。這個應該是豆瓣還是果殼曾經發表過相關文章,大家搜索一下就好,因為太長我就不複製粘貼了,爪機也不能放鏈接,如果大家有耐心可以自行搜索了解。

另外本文涉及到一點點最基礎的邏輯學知識,我也是半桶水,有錯誤歡迎指正打臉。

另外看到@cielo夏落 的回復被踩那麼低有點不明白為什麼,不過還是手動支持一個。

FBI warning: 部分內容出自百科詞條或者課本網路,不一一標註,但是絕對是自己整理的,大家看個熱鬧吧。


應邀!

補充講點別的答主沒講的,我第一個反應是參考人類學,然後加上心理學研究人(和動物、植物等——萬一有什麼沒說到,有沒有研究外星人心理?!)的心理,嘗試以相對科學全面的角度理解和描述人類心理的方方面面的一門學科。有外顯的行為,和可以覺察的意識與潛意識…… 人體的建構和發展……

@萬年 說的「證偽僅限於自然科學的【理論】部分,社會科學和思維科學是不涉及的,也不包括科學實踐部分。」

而心理分析學,我理解是經典精神分析和新精神分析等結合,到目前來說是對人類心理(內心部分,不是行為外顯的,而是內心內在的)最為精細的直觀(而不只是象徵化)描述的一門學科

心理學是個交叉學科,會在很多信息上共享,以後很多研究會越來越細緻和具體,但是在應用和理解上應該更寬泛。

學科研究什麼傾向從事情本身的真相,真實,真理角度來研究和理解。

然後我覺得大眾考慮心理更從應用,特別是為我所用,為我所解的角度,這就會有很大差異。

比如這個新電影: 黃金福將 還有 催眠大師 等,從抓住人們獵奇好奇等心態…… 帶有情感上的消費和誘導……

但是就心理學本身,好像是個孩子探索中間有各種無聊和新奇…… 並沒有那麼多商業或者說功利意味在裡面…… 也構成了區別。

如果過於商業和功利而偏離事情的本質,是用事情本質來獲取…… 那麼心理學希望從各個角度來理解為什麼,是什麼,在心裡有什麼。


心理學

研究人與動物心理與行為的規律。

比如說,心理學告訴你,要讓別人對你有好的印象,第一印象很重要,最後一面很重要(首因效應,近因效應)

可能有人說,生活中,我不知道這兩個效應,但我也知道第一印象很重要啊,社交中之所以會有迎來送往,朋友來了會接風,走時送行。不就是這兩個效應的生動體現嗎。

關鍵是,心理學會用可量化可重複的實驗去證明這個效應確實存在。(大家可以去搜索一下前攝抑制與後攝抑制的實驗。)

也就是說同樣是某個現象的解釋。普通人通過現象去總結,是一種感覺。心理學會通過實驗去證明。有數據支持,可以被重複,被檢驗。

這麼說吧。一個有經驗的農民會觀天象,知道月暈而雨,但是氣象學預報天氣,是通過雲團與氣流的運行。

一般人眼裡的心理學文章

正規心理學文章

不過如果只是想讓心理學幫助自己更好的生活,沒有必要去追究這個問題。給你推薦一些書吧。希望對你有幫助。


問題在於樂嘉的那些東西並不是「心理學的通俗版」,而是跟心理學無關的他自己的理論。你可以相信這個理論,但你得知道,這也就代表你不信幾十萬心理學工作者一百多年來積累出來的知識,而相信一個沒有受過高等教育的非心理學專業的人的理論。這個理論的可信程度,跟你七大姑八大姨天天跟你白扯的「心理學」其實並沒有多大差別。甚至你七大姑八大姨的理論還更可信一些,因為她們多吃了幾年鹽。而你之所以覺得他們的理論總是對的,正是因為這些理論的不可證偽,也就是「總能解釋的通」。也許這麼說你還看不出「不可證偽」有什麼不好,但如果不可證偽的理論能夠相信,那麼第一,會有無數種理論存在無法排除,你相信哪種?第二,哪一種理論都沒有預測的能力,只能放馬後炮。

我很看不慣某些人對心理學專業的鄙視和曲解,以及用「實用」這個詞來包裝自己的反智和反科學。科學不是賣情懷,科學是一套用來確證的方法,用理性來消除「盲信」的本能。你要是覺得樂嘉的色彩xxx實用,就去拿這個做人力資源,去做組織管理試試


其實簡單而言,題主把心理學當做一門普通的科學去看待就好了,就像別的專業領域有很多分支一樣,心理學也有很多呀 然後的工作就是一個一個去學習去研究,之後就發現原來心理學只不過是一門和人有關的科學啦。

至於心理學嘛,真心很廣很廣的,希望題主先把大體的結構框架整清楚後,再具體看待心理學這門學科。


謝邀。

描述,解釋,預測,控制。四大關鍵

………分割線………

稍後答,先填個坑。

正式答,之前填的是導論課的答案。

就我而言,心理學有四點:

1.描述,心理學有很多某某現象和什麼效應等講出來大家都知道,似乎只是給了一個專業名詞,這也是大眾知道的有的沒的一點。比如:從眾現象,沒學過心理學的可能說是隨大流等其他辭彙,但描述的是同一個現象。只有專業名詞的話,那還不是心理學…

2-解釋,幾乎所有自然學科都是從現象入手,來探查它的本質或是原因是什麼?比如蘋果掉在地上,這是現象,然後牛頓發現了萬有引力。萬有引力就是對蘋果為什麼掉在地上的解釋。那為什麼會從眾呢?心理學上有著名的阿希從眾實驗來研究這個的。具體內容是什麼,手機打字就不細展開了,可以自行百度,也不是今天的重點。「總之,百度一下你上不了當吃不了虧」。阿希從眾實驗大概解釋了此現象。可解釋了現象有什麼用了,難道就為了在妹子們面前裝個逼嘛?那麼問題來了,在姑娘們面前裝逼這個現象是個什麼原因呢?你們來做個實驗思考下

3-預測 知道了萬有引力後,我特么就知道我把排球打得再高,它還是得掉下來,除非打到隔壁樓上去了 心理學也一樣,知道了現象也知道了為什麼以後,我特么就知道了為什麼我主動幫助過得妹子我都愛得深沉,最後去讓一個我經常讓她幫我寫東西的姑娘愛上了我。 這特么就是認知失調呀!好心塞,從此以後愛誰,我就沒事找誰幫我點小忙,等等,為毛收到了這麼多好人卡, 讓我蹲牆角哭一會。。。。跑偏了,說到預測,其實是一種基於解釋和數據的統計推斷,通常對群體有效,對個體而言,由於隨機性,誤差普遍較大。但並不是毫無意義,你也可以觀察個體的多次行為數據,還是可以作出比較準的預測的。比如我連續七個周末都去了圖書館,推測我這周去圖書館的概率有多大?是不是比較大。哈哈,不是,因為這是獨立事件哈哈,剛睡醒

這種預測大概可以理解成,內向的人可能不太會去參加周末晚上的社交舞活動,就這。

4-控制。說到控制,這個其實就是克制,我知道超市裡的東西為什麼標價9.9,我就格外警惕我的預算,生怕自己超支。我知道承諾升級以後,我就堅決不接受某爾街英語以贈書為誘惑讓我坐下來聊聊的請求。萬一聊完了,你說可以申請獎學金學習英語,像我這樣的學霸,可能一下就申請下來了,只要三百塊就能保留這個名額,還可以多考慮一會呢,想想多可怕,一步一步就把錢交出去了呢……

不懂心理學就會放肆,懂了自然會克制。

以上,作為一個雙學位心理學,在華師度過了那麼多個周末和暑假的時光,轉眼都畢業一年啦,心理學我繼續學習噠,也會應用在生活的點點滴滴的。

好懷念九號樓。。。

………分割線………

正常答案:心理學是一門研究人和動物心理現象發生、發展和活動規律的科學。

心理學既研究動物的心理(研究動物心理主要是為了深層次地了解、預測人的心理的發生、發展的規律)也研究人的心理,而以人的心理現象為主要研究對象。因此總而言之,言而總之,心理學是研究心理現象和心理規律的一門科學。


心理學分很多流派,彼此之間因為理念不同會有互相攻擊的點。民間對於心理學有不少誤解,對於了樂嘉的那個,我們老師,也是中國心理協會會長大人在課堂上明確說了那個是偽科學,只是樂嘉自己一家之言,沒有科學依據。


謝邀 @楊逍 。

前一問題匿名回答了,這次就匿名到底,說些穿馬甲不好意思說出來的話。可能有些偏題,因為我想回答的是:普通人需要什麼樣的心理學。

前段時間和某位投資人面談,席間他談到了潛能開發。回去之後,我和合伙人說起這個問題,憂心忡忡的說到,他可能經歷過八十年代的氣功潮。事實上我並不擔心這個問題,尤其是在我決心將我所學習到、理解到和實踐到的觀點應用到商業中後,已經節操盡毀了。或者說,在實驗室我還能保持良好的學術素養,在過往的工作中就無所謂是不是心理學了,在知乎上介乎兩者之間。

從身邊的人也能發現,在畢業的時候我們都有顆赤誠的科學之心,然而真正進入到相關行業的工作中,再堅定而忠誠的人都會被現實磨掉那顆野心。至少在你有話語權之前,你所謂的科學心理學都毫無用武之地。或者這樣說,如果普通人需要的是心理學,那麼我們接受的知識和教育都是心理科學的,這兩者之間有巨大的鴻溝,我們需要巨大的代價才能夠彌補,而且大部分時候得不償失。

學習過心理學的都知道,心理學有長久的過去,但只有短暫的歷史。甚至悲觀的預期,心理學作為獨立科學的歷史可能只有這樣的長度了,但是未來還很遠。科學心理學從研究對象和方法論的角度可能被神經科學所取代,然而普通人的心理學卻永遠不會消逝。普通人只管享用科學心理學的成果,卻只需要了解樂嘉這樣就足夠滿足,從古至今一直如此。人們對於「偽」心理學並不是迷信,只是一種念想,並不一定是相信這些的真實性,只是覺得沒了這些生活就少了些許色彩。

昨天,女朋友讓我分析她的沙盤,我才不上當呢。我和她說,技術完全不重要,重要的是你怎麼切入和導出。是色彩性格還是大五人格,是戀母情結還是歸因偏差,在行為和心理的解釋上,都是為了目標服務的。我們都具有實用精神,我們只關注目標的達成。就像那些資深的諮詢師,他們的心理學科學素養的高峰在他們畢業的時候(如果他們是心理學專業畢業),而他們的能力的低谷也恰恰在那個時候。

什麼是真正的心理學?這需要考慮語境。如果對於心理學研究者,那麼答案應該是在科學框架內的心理學,為了真理,為了更好的服務於普通人;如果對於心理學應用者,那麼答案應該是以目標為指向的有用的心理學,為了達成目標;如果對於心理學愛好者,那麼答案應該是所有感覺有趣的心理學和「偽」心理學內容,趁著這門學科還能稱之為心理學的時候;如果對於普通人,這個問題似乎也沒那麼重要了,享用心理學帶來的成果並且保持沉默,就足夠了。


小時候無意閱讀了點恐怖小說,那是第一次有了對「鬼神」和「死亡」的認知。夜不能寐,要鎖上家裡所有門窗,白天也魂不守舍,一段時間才慢慢恢復,家裡人甚至去寺廟求了符水。

這其中有些東西比較奇妙,一些東西時不時從潛意識中出來,對死亡的認知,對自我意識的思考,各種幻象。我十分好奇,我究竟什麼時候開始認識了「自我」?為什麼我們天生會對死亡、黑暗和未知的事情感到恐懼?為什麼會有各種各樣的「恐懼症」?為什麼一些圖片甚至文字能攝人心魄,讓人產生各種情感?情緒究竟是如何影響我們的行為?為什麼有的情緒提供力量,有的情緒又將身體抽空?為什麼愛情,遊戲,甜食會讓人上癮、失去它們又似乎讓人毀滅?我們因何產生各種情感,激素是如何對身體產生影響,大腦又如何創造出各種感知?什麼是情感的真實流露,外部環境如何異化我們的情感表達?我們又如何運用心理學進行自我心理建設、自我激勵,讓自己更有幸福感?如何面對各種負面情緒?

這些都是心理學所涉及的問題,心理學也能幫助我們從某些角度去回答。比如「鼻點測驗」告訴我們,兒童大約在18個月時獲得「客觀自我」,使自己能夠成為意識分析的客體;從「進化論」的觀點來說,對未知的恐懼使得我們更好地規避危險,所以這樣的本能在進化中保存了下來等等。

人的知覺,情緒,行為,從自然科學跨越到人文科學,心理學似乎包羅萬象。心理學與生物學、醫學、社會學等交叉滲透,在發展中也逐漸建立起了科學的實驗和研究方法。從實驗設計,被試的選擇、變數的測量和控制,數據與分析都試圖遵循科學的理念,這使得我們能夠有辦法去相信、懷疑或者推翻一個實驗結論,使得整個體系在不斷過濾後變得完善。

再說宗教,大多理工科的同學是不信「江湖心理學」和一些玄學的,但我們又經常思索,為什麼有人會相信占星、算命、星座、血型、各種測試、轉發好運、宗教、邪教……而這些東西有時又像醫學上的安慰劑一般,似乎真的在精神和肉體同時起到了某些引導作用?如果說星座,體液學說能讓一些人自覺變得更符合所屬星座、血型的性格和行為,我們是否應該用新的角度審視它們呢?

許多人相信這樣的偽科學,大概是因為憑藉它們可以「省事」地去解釋和指導我們的生活。轉發錦鯉,也許就能完美地通過考試;算命或者看看黃曆,就可以確定良辰吉日讓事情辦的穩妥;諸事不順,不過是「水逆」的影響。這樣生活是多麼的簡單。也許是過去的經驗和認知影響了人們對事物的體驗與理解,記憶和認知也會出現偏差,所以每個人還都能找到許許多多的東西佐證自己持有的觀點和信仰。相比之下,心理學卻不能斷言擁有某個名字和生辰八字的人會不會是你的終身伴侶,不能保佑你通過考試,只能告訴你某些行為也許能夠提升異性好感度,認清現實努力複習有概率得分更高,這確實讓人略感失望。

但邏輯不自洽的體系和不可證偽的推斷是無法讓秉持理性的人滿足的,說億萬光年外的星星或者是卡牌的排列組合能預測一個人的行為聽來就有些荒謬。我們知道,許多問題很難找到答案,不僅是單一個體的問題,還有群體、社會中的問題。科學也暫時無法完美的解釋這個世界,但它能讓我們保持理性,不迷信權威、不盲從他人。在我看來,有很多謎團我們需要去探尋,而心理學是一條通向答案的路,心理學也正在追尋真理的路上,它會讓我們的世界變得更美好。


個人之見,權作參考。

心理學被納入科學範疇也就是@非魚所說的馮特建立實驗室開始,關於心理學有一句評價,心理學有一個長久的過去,但只有一段短暫的歷史。心理學作為一門獨立的科學踏入歷史舞台其實不久,但事實上在此之前就真的沒有心理學這回事嗎?答案肯定不是,無論西方還是東方。

目前,在我國佔據主流地位的心理學應該是實證類心理學,也就是依託實驗和數據分析為主的心理學,而一些傳統的儒道佛等思想,這一類曾經在我國扮演著心理學的某些作用的內容反而或多或少遭遺忘,因為不可證。不要問我要什麼數據,我沒有,但是各位學習心理學專業的朋友多少都有體會。當然,我的意思不是否定實證類,而是說一下國內的現狀。

題主問的是什麼是真正的心理學,抱歉,我的知識範疇和語言體系能夠給你的答案肯定是書面專業辭彙的羅列,我想這個也許對你意義不大。作為一個中國人,或者說作為一個基本的人,你有自己獨立的思想,我認為這個命題的答案不重要,更為關鍵的是心理學可以為你帶來哪些好處,你可以從中如何獲益,這才是心理學對於你的價值所在,換言之,這才是於你個人意義上的真正的心理學。這也是我第二段內容的目標,不必要過多去解讀一些專業的辭彙內容,即使是一些根深蒂固,被現代人認為是封建思想的內容,其中照樣有著適合你,適合國人的心理學安慰劑作用。當然,對於現在很多的人學習心理學這個現象,我覺得蠻好的,至少證明自己當初的選擇還是有一點用的。

另外,推薦一句我的老師當年說過的一句話,感覺這句話應用面很廣,她所展露的情懷我一直由衷的佩服。心理治療,你學到的所有技術,都是先用在自己身上,然後把自己的表現力和感知力提上來,用一個融通的人,去跟你的來訪者互動,從而提升他的表現力和感知力。所以,所有的技術,都是讓治療師先在自己身上用起來的。而真正的工作,其實不用技術,只用你的人就夠了。這個才是心理治療的本質。

希望每個人都可以作自己的諮詢師,每天都生活愉快,沒有煩惱。


這學期修了毛毛的「心理學概論」,第一次作業便是寫一篇文章講講「你覺得心理學是什麼」,為此特地關注了這個問題。一個特別的驚喜是助教大人 @蔣雨蒙 還寫了一份回答,聯想起第一節課毛毛神(tu)采(mo)飛(heng)揚(fei)的講授,真是帶入感極強 笑

剛剛抽空隨性寫就了第一次作業,也就在這道題下留個回答,權當紀念一下這門心目中北大最好的一門課之一~

以上。

應試教育有一個遺毒:每每拿到一份題目,總會下意識的揣摩起出題人的意圖來。在開學之初寫一份「你覺得心理學是什麼」的文章,感覺似乎毛毛會期待同學們多講講,在對心理學的方方面面有一個科學而嚴謹的認識之前,對「心理學」這三個字,最直觀的認知是什麼。待一個學期下來,再回過頭看一看半年前的文字,興許會自嘲一聲「naive」,想想也是十分有趣的呢。

心概課的課本叫「心理學與生活」,深藍色封皮的 16 版甚是好看。與第一堂課後紛紛在朋友圈和樹洞借書的大部分人不同,這本厚的可以用來墊顯示屏的大部頭,我早早的便有了——在我初中三年級時。

在我的印象中,從小學時起我便跟爺爺奶奶開始住了。母親那時候決定去香港讀博,一年也難見上一次,父親則要一人擔負起一家人的開銷,整日奔波,於是我便被劃歸至了爺爺的管轄區。爺爺是中科院的植物學教授,特別典型的科研工作者——我小學三年級時他就帶著我用金邊天竺葵做光合作用的定量實驗了。在這樣的成長環境下,雖說我幸運的從小就得到了豐富的科研訓練,形成了良好的邏輯思維和實踐精神,但也多多少少的有了些埋頭做實驗的搬磚狗們的「缺點」:獨來獨往,不善交流。

後來呢,就像所有的俗套故事中都會有的情節一樣,我遇到了一個令我深深著迷的姑娘,她是那麼美麗和優雅,舉手投足一顰一笑間都牽動著少年的心。唉,美好的青春時光吶。

可這個時候我便發現了一個嚴峻的問題:每每見到心愛的姑娘我就不由得緊張起來,等到人家跟前還沒開口說話呢,就羞紅了臉不知所措了。這樣下去可是不行的,我心說。可不能拱手把妹子們都讓給那些成天不學無術只會鑽研如何撩妹的老司機手裡。話說那時,一道靈感在我頭腦中如閃電般划過:我不會開車,但我有最強大的武器——科學啊!撩妹最重要的,不就是揣摩妹子的心理么,既然如此把人家心理學專業的教科書拿來好好研讀研讀,我豈不是就能一撩一個準了?

這便是我手中這本「心理學與生活」的由來。事到如今,當時我究竟從知識的海洋中汲取到了什麼,早已記不真切了,只記得中二的我在連續幾周翹掉補習班泡在圖書館進行了深入的研究和總結之後,我和妹子聊起天來果然不緊張了,時不時的講個笑話把妹子逗得咯咯笑,好不快活。

後來考到高中之後見到了分開三年的小學同班的女孩子,幾年未見,幾句話下來,姑娘特別認真的跟我講:「我覺得你現在變化好大啊,變得…特別會哄女生開心」我微微一笑,深藏功與名——我可是有科學理論在背後加持的,哼。

很長一段時間裡,我都特別感謝「心理學」這個我的情感啟蒙導師,認為是它的理論幫助這個懵懂的少年擁有了許多甜蜜的青春回憶。不過後來來北大之後,大一滿是空閑,又把「心理學與生活」好好讀了讀,突然覺得好似裡面也沒講什麼有助於撩妹的理論。反而倒是「社會心理學」能擔當一部分「情感導師」的角色來。認真想一想,自己撩妹水平的突飛猛進也許跟什麼具體的理論知識無關,大概率吧,可能是個「安慰劑效應」,哈哈。

之後心理學的小知識在生活中也的確是於我有了些幫助的。在別人問起我色盲是什麼樣的體驗,是不是分不清紅綠燈時,我不用再一味的自嘲「我可以看位置啊!」,而是一本正經的介紹起視錐細胞和色盲的關係來,雖然也不一定對吧;看過了智力測評的發展歷史和科學定義之後,終於知道了自己小時候一直洋洋得意的 IQ138 指的是智商高於平均水平約兩個標準差,以及,這個數值很可能測的也並不靠譜(笑);讀了讀社心之後,也便能真正的在與他人相處、以及撩妹中,做到科學而得體。

總歸,對於一個非科班生的心理學愛好者而言,所能接觸的也只能是心理學這龐大體系中的冰山一角了。不過作為一個嚴肅的理科專業大學生,與頻頻被毒雞湯灌暈的大爺大媽們相比最大的區別應該就是:對心理學,這門科學,抱有敬意。並用科學的眼光,去理解、去看待,有關心理學,和我們身邊形形色色的人和他們的故事。


正如一千個讀者眼中有一千個哈姆雷特一樣,一千個人心中也有一千種對心理學的定義。我從大學本科開始到現在的五年間,我遇到了很多的人。當他們問起我的專業,發現我是學心理學的時候,他們會問出這樣的問題:

「我有一個朋友有抑鬱症,你是不是可以幫忙看一下?」

「我昨天夢到XXXXX,能不能告訴我這有什麼含義呀?」

「那你畢業了幹什麼?去做心理醫生嗎?挺好的,現在我們中國人心理問題好多。」

「我是XX座的,我這個月運勢怎麼樣?」

「你是不是會讀心術?你猜猜看,我現在在想什麼?」

……

我在大學學習了一段時間心理學之後,我一點也不意外會被問到這些問題。因為這就是他們對心理學的定義啊。在很多人的理解中,心理學就是看精神病,就是算命,就是星座,就是解夢,就是讀心術。每次我都會跟他們說我學的心理學是什麼,其實蠻辛苦的。後來我就索性說:「治療抑鬱症是臨床心理學做的事情,那個是心理學的一個分支。我是學認知心理學的,研究我們如何感知世界,有點神經科學的意思。」然後他們就不問了。畢竟其實不是每個人都真的是想知道你學的是什麼的。

那麼既然遇到了這個問題,我就來說說我學的心理學是啥。


心理學歸根結底,是研究科學。這句話有兩個重點,第一是研究的對象——人,第二是研究的方法——科學。

心理學的研究對象是人,這不難理解。我是誰?我為什麼是我?我和其他人有什麼不一樣?我和其他的動物又有什麼區別?昨天的我和今天的我到底是不是同一個我?這些問題從很久以前開始就困擾著我們的先哲們。有的人陽光開朗,有的人孤僻內向;有的人能過目不忘,有的人卻什麼也記不住;有的人平易近人,有的人暴躁易怒;有的人無私奉獻,有的人自私自利;這到底是為什麼?桌上有一個蘋果,我為什麼可以看見它?是因為有光反射到我的眼睛裡,還是因為我的眼睛發射出了一種東西反射回來讓我看到它?為什麼你看得清楚,我卻看不清楚?為什麼我的父母會衰老?衰老的過程中會發生什麼變化?這些問題都圍繞著我們自己。人類一直以來都沒有停止過對了解自己的渴望。

人是一根會思考的蘆葦。那究竟是什麼讓我們會思考?在很長的一段時間裡,人們都認為我們的精神和思想都來源於心臟,因為心臟一旦停止跳動,人就死了,不會再思考了。18世紀的時候,有一些研究者來到了斷頭台下找到了即將處決的犯人,讓他們為人類再做一些貢獻。他們跟犯人們說:「等你們的頭被砍下來以後,請不要閉上眼睛,我會給你看一個單詞。如果它是形容詞,請眨一下眼睛;如果它是名詞,請眨兩下眼睛。」實驗結束後的統計發現,犯人們的正確率接近80%,直接證明了思考的過程並不發生在心臟,而在大腦。後來著名的化學家拉瓦錫被斬首時,也設計了生命中最後一個實驗:他將在被砍頭後努力眨眼,來證明大腦控制著人的行為。他的助手在斷頭台上,數到了拉瓦錫生命中最後的11次眨眼。

所以我們研究的對象就更細化了,從個體的人變成了人的大腦。我們知道了大腦是人類心理過程的發生地,當然要去研究大腦是什麼樣的,大腦如何操控著我們的身體,如何產生我們日常的行為,如何認知這個世界。這就是現在我們所研究的認知心理學

如果從個體的人上升到群體的人呢?當一群人在一起討論的時候,為什麼很難得到最優的決策?在其他人都堅持一個答案的時候,為什麼持不同意見的你會傾向於附議他們的答案?在人頭攢動的大街上出現盜賊時,是什麼讓你停下了上前幫助的腳步?為什麼誕生了貝多芬、馬克思、愛因斯坦、康德這些巨人的日耳曼民族,會傾舉國之力跟隨一個人的命令對另一個民族大開殺戒?這些對於群體的思考,誕生了社會心理學

人的身體會生病,那大腦會不會生病?答案當然是肯定的。於是就有了異常心理學(也叫變態心理學,不過沒有那麼好聽)。隔壁衚衕里的老奶奶為什麼會對前任國家領導人情有獨鍾?樓下那個阿姨為什麼手都被洗得發白了?網上那麼多自稱強迫症的朋友們,有多少真正明白強迫行為障礙到底有多嚴重?出現異常的大腦,究竟會產生怎樣的後果?應該怎樣來治癒這些異常的大腦?我們如何判斷一個人是否發生了異常、發生了什麼異常?

與這些並列的還有發展心理學,研究人從受精卵到出生、成長、青春期、更年期、衰老的過程中發生的變化及原因,讓你可以做更好的子女、做更好的父母、做更好的自己;生理心理學,用偏生理的角度去重新認識大腦,用生物學的方法來尋找大腦可能的運作原理;組織管理心理學,研究怎麼樣讓一個群體發揮出更強的生產力,如何對一群人進行有效的管理。

所以,心理學的研究都是圍繞人展開的。它向上承接社會學,向下結合生物學,研究人的行為和大腦。它的根本目的,是描述、解釋、預測和控制人的行為。


接下來我們說研究的方法。經常背單詞的朋友應該很熟悉一個名字,叫艾賓浩斯。艾賓浩斯是一個非常著名的研究記憶的心理學家,他曾經說過這樣一句話:

心理學有著漫長的過去,卻只有短暫的歷史。

Psychology has a long past, but a short history.

這句話非常好地點明了心理學發展的歷程。人類對人自己的思考可以追溯到古希臘時期,而人們用科學的方法來研究心理學,卻只不過100多年。現在我們所說的心理學指的其實是現代科學心理學。它的誕生標誌,是1897年威廉·馮特在德國萊比錫大學創立第一個科學心理學實驗室。大家可能不太熟悉馮特這個名字。不過他有一個中國學生,大家應該耳熟能詳,叫蔡元培。

心理學脫胎於哲學。我們知道,哲學是科學的科學。科學心理學需要用科學的方法去研究。那麼什麼是科學的呢?

科學的核心在於邏輯與實踐。大家可能都聽說過歐幾里得的《幾何原本》。歐幾里得在書中用5個不證自明的公理,推導出了468個幾何命題。而黎曼將第五公理(平行公理,過已知直線外一點有且僅有一條直線與已知直線平行)稍加改動,便有了黎曼幾何——一個完全不同於歐氏幾何的新世界。一個邏輯體系的構成,需要的就是一些不需要也不能被證明的公理,和普適的推導邏輯。所以無論歐氏幾何和黎曼幾何有多少的不同,都不妨礙它們各自的正確性。任何打算用歐氏幾何去推翻黎曼幾何的想法都是徒勞的,因為兩者根本就處在不同的邏輯體系中。這好比你永遠無法說服一個基督教徒這個世界上沒有上帝,因為這個世界上有一個上帝就是他們的的公理啊。同時,科學也不僅僅是邏輯推導紙上談兵,更重視實踐。只有經過實踐驗證過的結論,我們才願意相信它是正確的。

所以我說,科學是我們的信仰。這是千百年來人類智慧的結晶,是我們認知世界的方法,是古往今來大家所認為的最容易得到正確結論的方法。

如果你希望來學習和研究心理學,那麼你必須要接受下面這些「公理」:

  1. 進化論:基因決定大腦;
  2. 唯物論:大腦決定思想;
  3. 唯心論:思想創造現實;
  4. 實踐論:真理源於實踐;

如果你們並不認同以上這些,那麼最好避免和學習研究心理學的人去爭論一些觀點,因為你們的邏輯體系都不一樣,就別費勁了。

最典型的不科學的心理學就是江湖心理學。俗話說,有人的地方就有江湖。心理學是研究人的科學,所以有人的地方就有心理學。綜上,有人的地方就有江湖心理學。

星座、算命、讀心術,這些在網上非常博人眼球的字眼,都是江湖心理學的典型代表。很多人看這些文章看多了,理所當然地認為這就是心理學,其實挺讓人哭笑不得的。不過有一點需要說明,就是江湖心理學並不一定是錯的,但它是不科學的

就拿星座來講,有人說,XX座的人性格怎麼樣,這個月因為什麼星怎麼運動所以運勢會怎麼樣,好多人看了都說准。其實說白了,星座理論就是認為,你出生的時候地球和太陽處在一個特定的位置上,所以你會具有某種性格和特質,在未來的某個時間會有怎樣的運勢……我不會說它不對,我只會說這不科學,我不信。

所以怎樣的方法是科學的呢?答案是實踐。當我們做了一個變數控制非常嚴格的實驗,並且別人可以重複,有理有據有數據,那麼這就是科學的方法。由科學的方法推導出來的結論是科學的。在心理學當中,我們有心理物理學方法、腦成像方法、電生理方法、問卷調查等多種成熟的方法,加上嚴格的實驗設計與數據統計方法,就可以得到可靠的結論。短短100多年,心理學史上出現了大量設計巧妙結果驚人的實驗,大家可以去閱讀《改變心理學的40個研究》來了解。

因此,面對現在市面上良莠不齊的心理學讀物,希望大家能有一個清醒的認識。希望大家能明白,心理學不是算命,不是占星,而是一種科學。所有的心理學研究者和其他自然科學研究者一樣,大膽猜想、小心求證。他們擁有哲學天馬行空的思維,也有自然科學嚴謹的邏輯。


最後給大家推薦一些心理學讀物,希望大家能夠更多地了解心理學。

  1. 《心理學與生活》格里格 津巴多,人民郵電出版社,目前最新是19版;
  2. 《社會心理學》戴維·邁爾斯,人民郵電出版社,目前最新是11版;
  3. 《改變心理學的40項研究》羅傑·霍克,人民郵電出版社,目前最新是第7版;

相信我,看完之後你會認識一個完全不同的心理學。

心理學不止有弗洛伊德,還有馮特、費希納、鐵欽納、班杜拉、華生、斯金納、桑代克、艾賓浩斯、馬斯洛、皮亞傑、艾里克森、維果斯基、榮格、巴甫洛夫、科爾伯格、喬姆斯基、斯騰伯格、羅森塔爾……向他們致敬。


心理學不等於心理諮詢心理學不等於心理諮詢心理學不等於心理諮詢,重要的事情說三遍!!

你們討論的心理學其實是心理諮詢啊!心理諮詢只是心理學的一個小 分 支啊!

至於認知心理學發展心理學什麼的,科普在做啊,做了也很少有人會誤解,可是沒人覺得這是心理學啊!

你們說的心理學,只是心理諮詢這一分支的應用,其他領域,可應用的領域不多啊!心理學是基礎科學啊!生物這一學科大家了解的夠多了吧,理科生高中都學了三年呢!可是轉基因的科普還都這麼難!心理學高中還沒人學過呢,這個領域是啥,這個領域有啥,基本上是no one care的水平,科普能不難么!題主說自己喜歡心理學,你只是喜歡心理諮詢啊,不要扯虎皮了。

如果你非要說喜歡看個心理諮詢的書就是研究心理學,那喜歡個火燒水水會沸騰就是研究物理學,我也沒辦法……

根本就不是一套話語體系,哪兒能說道一起去呢。


我覺得這個問題很好的反應了,心理學這東西,如果自學,是很容易跑偏的,這件事。

以下個人看法。

從最常見的切入。

日常生活中,你遇到一個姑娘,你有了心動的感覺。

然而你是被她什麼吸引的?

外貌,身材,衣著色彩,衣著款式,頭髮比例,氣味,行為姿勢,語言模式,聲色。

揉一下,是你不經意間暼過,她回眸的一瞬讓你入迷。

你為什麼會入迷?

因為在你不長的成長中,你有一套對世界的認知,並且,你將身體的需要和基因的訴求都與你的認知掛勾。

你是覺得她是屬於,能帶給你舒心,安全,溫暖的一類人。

還是覺得我和她做愛,生出的後代一定不錯。

還是符合成長過程里的遺憾角色。

……

話到這裡,那姑娘已經不在你視線里了。

你選擇的行為沒有接近,沒有長時觀察,沒有主動溝通,沒有迴避。

你又為什麼會這樣?

是因為生活的行為習慣?

是因為自我的信心不足?

還是因為過往經驗?

……

事過一年,那姑娘又以類似的樣子出現在你的視線,你還會心動?

還是,根本就沒再注意到。

那當時的第一次,你為什麼如此深刻。是不是那時近期發生了什麼事,讓你身體和心理的某種需求活躍,而現在已經滿足?

——————完了。

這是普通分析的腦洞,這玩意隨便玩,只要你能力夠,你可以開的無限大 。

我上面說的這些,沒有結論,一直在分析。如果你面對我,我以這樣的方式和你對話,你就會對號入座 。

你知道為什麼么?

如果你不知道,你一定喜歡一些星座學相關的東西。

好了,很像接頭算命哈,只不過我這個直白點,算命的犯子還喜歡埋點包袱。

以上的,我叫做「心理」

我一直把學當做科學對待。

只有涉及到結論定理,我們才得去辯偽。

所以,有些人,拿著「心理」說事,你並不能說他是偽科學。

這也讓不少耍小聰明的人鑽了空。

還是那個姑娘,我們提取兩張照片,和一段視頻。

一張只有面部,背景模糊的。

一張是整體。.

視頻是前後動態和環境音結合。

這裡忽略了當時的氣溫,你之前吃了什麼,身體和心理狀態如何等因素。

這些因素我們可以在抽樣里解決。

於是我們開始第一步「為什麼這個姑娘會讓你心動」

第一步,根據抽樣人群的分布。

先判斷下和大眾審美的差異。

以及尋找,具有哪些相同條件的人會覺得這姑娘讓自己心動。

然後是文化背景,年齡等的大區分。

…………

我略了。

花個很長的時間,我們得出,你由於具備哪些條件,所以,這姑娘讓你心動。

這同時還會產生別的問題。

你的心動感覺是否是那個姑娘直接引起。

等。

這是實驗。

在不斷的驗證,結論,反駁,新問題,再驗證中前進。

為了得到我們最初想要的答案。

我們需要統計,需要神經科學等各個學科的知識。

但是你要知道,這些龐大的知識覆蓋和麻煩的實驗方式。

只是為了,知道為什麼那天,你會對這個姑娘有心動的感覺 。

這是「科學」

————————————————

我所嫌棄的。

誒,那姑娘好漂亮。

哈,你們xxx人就是這樣。

所以,什麼是真正的心理學。

嗯,要我說,就是。

努力以最「自然」的方式,來得出我們生命為何如此的最「自然」結論。


在我看來,所謂真與偽都是相對的,如果說你一定要對「真」心理學做到有一定認知,那你就去學,反正我的話,偽心理學我認為有趣些


心理學——你知道 - 北嬌陽的文章 - 知乎專欄

可以看看我的心路歷程,或許對你有幫助


謝邀,這次是真的,@張小船

和大多數學科一樣,心理學是一個門派。有創始人,有發源地,有繼承人,有祖師級元老,也有後生可畏的天才。門派還有內部爭鬥,有江湖地位,有拉幫結派,有華山論劍,,,

有人的地方就有江湖,當年弗洛伊德開創精神分析,震驚武林。弗洛伊德乘勢而上,一度掌控大權,附庸教徒無數。

榮格身為後起之秀才華橫溢,弗欲將其併入門下。可惜,兩人意見不合,於是榮格退出後自立門戶。

這算是心理學派早期的一些江湖。江山代有人才出,斯金納,華生,塞里格曼等等無數的人才層出不窮,新的武學心法招式如雨後春筍。於是心理學在武林中號召力也越來越大,平民百姓也開始對弗洛伊德這些名字有些耳熟。無數古人用畢生精力打造出來心理學一片天下。

這個時候丁春秋橫空出世,現身江湖號稱星宿老仙法力。雖然武功獨特,命名專屬。但這些武功不是他自己研發,都是前人武學改個一招半式,招些了教徒就妄自尊大。

很多人對樂嘉的質疑在於,他是非科班出生。不過機緣巧遇練了幾本前人秘籍,自己也沒有獨創武學,沒正式加入門派,沒有得到掌教認可,就掛著心理學名號招搖過市。

不過樂嘉最大的貢獻在於普及了這個名詞,在他之前,很多國人不了解這個門派。他把一些武學重新包裝,簡化了很多招式,讓沒有基礎的人都能學上一招半式強。紅黃藍黑,多簡單so easy,媽媽再也不用擔心我的學習。

心理學是個什麼樣的門派呢?我個人的理解是,一門研究人體的生物科學。它研究人類心理原因和行為動機,試圖找到人所有心理和行為的根源,發現潛藏在人類身體內部最深的秘密。 這個目標很偉大,也很艱難,要走的路還很長很長……

紅黃藍黑只是心理學的一些皮毛,用來對付流氓混混的實用小招數。

向那些前輩們致敬,人的探索欲是無窮的,結果很重要,過程也很美。

在一些人眼裡,真理大於一切。


推薦閱讀:

為什麼九年義務教育不增加心理學課程?
銀川這個城市適合年輕人的發展嗎?
每次飛機降落後大量乘客都早早的拿著行李在過道上等很久,為啥不願意坐著等呢?其實站起來也不可能更早下啊
2016 年,哪些社會現象值得心理學學者特別關注?

TAG:心理學 | 心理健康 | 心理學現象 | 心理學專業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