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為手機拍照作品做後期?
以這張圖為例。今天隨手拍的,沒做任何處理,對照片的理解感受不同,一千個人就能修出一千種後期,所以想看看大家做的後期圖,最好簡述一下修圖的過程以及自己的一些想法。
順便求噴取景和構圖。
近期會多答一些手機攝影的問題,大家可以在這些問題上多邀請我。
@韋思嘉 挖了一個坑。
下面一大票的人求更新:
既然她還沒填坑,我就來填了吧。
只需要三步。
打開圖片:
去霧,調到80:
加一個線性漸變濾鏡,提高曝光值,對比度:
然後提高自然飽和度:
當然,這是最簡略的手段(PS:我覺得這種後期口味略重)。
如果想要精細,推薦使用高/低光法。
具體可以看這個回答:
為什麼手機拍照天空總是一片白? - 葉明的回答
效果如圖:
再比如 @方方在路上 的回答:
其他風格:
如果大家想看一下修圖過程,我可以更新。
至於題主給出的圖:
個人覺得不必費心去做後期了,就這樣挺好。
其實,這麼多回答。
我覺得@周傑森 的回答是最好的,用最少的後期步驟,做出了最驚艷的效果。
所以說,我覺得手機圖片的後期,方向比技巧更重要。
畢竟,手機做出來的食材不如單反做出來的食材好啊。
食材不好的時候,有些技巧啊,就是屠龍之技。
想要閱讀更多後期技巧,可以訪問:
潑辣熊樂園如果大家有需要,我們可以開闢一個欄目,專門講手機的後期修圖。- ====7.17,更新====
歷時一周,謝謝大家的支持和欣賞,我簡單整理了一下,也把結論提前了。大量乾貨,請注意流量監控&>&<
作為一個業餘攝影人,我比較樂於捕捉髮現生活中的美和細節,當然也很喜歡處理各種前期因為條件限制而沒法達到預期的照片。邀請者@多多多多多還是比較懂我的,化腐朽為神奇罒▽罒*
總之,除了一開始就要有的洞察、構圖和(運氣好時)合適的光線之外,能熟悉運用各種軟體,能會玩,願意花時間去處理也是很重要的。當然這些都是我個人經驗+扯淡,畢竟我也還是「在路上」,要找到自己的風格也是不容易!Have fun就好!沒事拿去驚艷一下(機智的)朋友們也很有趣啊~
本文由
1.[熱身帖] 2.[軟體具體操作(P人或雜物、濾鏡選擇、拼圖新玩法、局部變色、疊圖、快手軟體)] 3.[軟體匯總(常用修圖、疊加效果、快手軟體)]組成,大家可以自行根據自己的需要查看。軟體都是基於iOS平台的,其他設備我也會慢慢搗鼓,之後會回答一些問題來共同進步!
歡迎攝友們關注、交流:
個站:http://JINxFantasy.weebly.com/Instagram: veryjinjing(https://instagram.com/veryjinjing/)微博:方豆豆龍(http://weibo.com/jacynthiafjj)Flickr:Jinjing FangFacebook:Jinjing Fang(https://www.facebook.com/joanna.fangjj)- ====7.9,熱身帖====
大家的都比較專業,也很忠於原圖,我來提供一個新的思路。我(機智的)朋友每次看了我發給她的圖都會(機智的)問我「原圖呢?」
流量高能預警!流量高能預警!流量高能預警!重要的事說三遍
先給大家熱熱身:
1. Waiting
(攝于波士頓)
原圖如下:
2. Sailing Back Home
(攝於邁阿密)
原圖如下:
3. Hangzhou, Living Poetry
(攝於杭州)
原圖如下:
這裡主要的軟體就是SnapSeed和VscoCam了,用於光線、構圖和細節上的再加工。
但是,你們以為這就完了嗎?我朋友就因為這樣才每次問我要原圖嗎?圖森破圖拿衣服啊!
前方高能預警!前方高能預警!前方高能預警!重要的事說三遍
1. 首先,我擅長徒手P人
Title: Long Time No See
(攝於杭州)
原圖如下:
左邊的阿姨們和右邊的阿姨叔叔小朋友,真是對不起了!(&>人&<)
Title:Spring
(攝於哈佛大學,沒錯我也是去過哈佛這種高等學府的人!)
原圖如下:
當時作為單身狗的我就是這麼帶仇恨把旁邊兩對Couple給P沒了呢
2. 除了P掉各種不合本宮心意的人之外,還有對稱唯美的玩法:
(攝于波士頓,年度大雪,簡直下的沒人性,但是景很美!)
原圖如下:
我處理了一下光線,然後創意了一下,成為至今最滿意的作品之一!
3. 還有化繁為簡的:
Description:
Where you row a boat,
Where you count stars;
When you dream big,
When you aim high.
原圖如下:
具體方法就是放大+修正+調色+一個業餘攝影人的自我修養(不好意思抬高了一下自己,但是全文就應該有高潮不是嗎?)
====分割一下====
關於題主的要求:
簡單處理了一下,三個版本,比較進階。(順帶吐槽一下渣畫質Orz)第一個:
軟體:SnapSeed
增加了brightness(亮度),ambiance(翻譯成氛圍真的好嗎?)和saturation(飽和度)。第二個:
軟體:Mix
在第二個基礎上處理了天空,看起來更fancy一點。第三個:
軟體:Union
把第二個和第三個疊加後的效果。但是對第一張圖進行了水平和垂直翻轉,這樣倆圖疊加才有效果。blend mode用的也是difference。- ====7.10,軟體P人====
首先是人氣最高的P人軟體。我用的是Filterstorm,用戶界面雖然不是很fancy但是功能非常強大。
長這樣:
非常樸實。
那麼問題來了,怎麼徒手P人呢?條件大概就是耐心+手機有電。
我先隨便找張圖,如下:
(版權問題,我就找自己的照片了)
可以看到,後面有很多人,顯得有些雜,那讓媽媽桑來手把手教乃們把他們移除掉。
1. 打開圖片(load photo-photo library)(或者直接複製粘貼,大家隨意)
2. 選擇filters(左起第三個太陽狀的圖標)
這裡有很多好玩的可以探索,這裡就先用「Clone」(克隆)(倒數第二個)讓大家爽一爽。
3. 選擇完畢,然後開始。
這裡有三個圖標:
第一個是拉動圖片用的;第二個是畫筆;第三個是橡皮擦。注意右邊的圓圈是你想copy的內容。比如我現在選在天花板(其實是橋的底部木板),那我在左邊水平畫一下讓大家感受一下它的作用。它就把圈圈裡的內容不斷重複覆蓋在我左邊惡俗的橫線畫筆下。但是這樣是不可取的,太明顯了。所以我如果要覆蓋左邊那位朋友Adam(我們還真是朋友,sorry啊),我應該觀察他周邊的圖像。
3.1 觀察
Adam周圍有三個大色塊區,地(褐色)、天花板陰影(深灰)和雪(偏藍)。那我們就讓他融入這個環境當中。
3.2 覆蓋
要注意,覆蓋分水平覆蓋和垂直覆蓋。很簡單,柱子採用垂直覆蓋(上下畫),欄杆採用水平覆蓋(左右畫)。比如Adam後面的雪那一塊,就用水平。那我先來覆蓋一下上面的區塊,如下:
值得注意,頭髮那邊有垂直覆蓋的內容,所以不能用雪一而蓋之,要藉助後面垂直的欄杆,垂直畫。如下:
然後不自然的部分自由發揮一下,頭就差不多沒了。
4. 重複
基本上就是不斷重複3.1-3.2部分,注意覆蓋的紋理一致,色調統一,然後有耐心,熟練運用這幾個工具,就能完成了。給大家看一下半成品吧:
One Down. Three more to go...?_?
我要上班去了,先更新到這裡,等我有空了再來更這張的成品和別的軟體..._(:з」∠)_Enjoy!
====教完書後繼續填====
(人家也是有正經工作的人&>&<)感謝同事的充電器!粗略的完成了一下,如下:
細節可以再處理,不過大體上就是這麼個流程~
Again, enjoy! ヾ(*′?`*)
- ====7.10,VscoCam,玩濾鏡====
因為怕被颱風颳走(其實是要睡覺了),我就簡單介紹一個軟體,VscoCam。這個就是小清新+濾鏡功能強大的app,想必很多人都知道。濾鏡種類繁多可以滿足(基本上任何)需求,我忍不住就買了...
讓我們來看看小清新的效果!
這是我去墨西哥玩的時候抓拍到的萌妹子
(?????)?(畫質較渣,請諒解)然後我進行了簡單的處理,如下:
如下:
這樣看起來色彩更飽滿一些,小眼神更勾魂一點。不過每個人有自己的處理方法,這個軟體的好處就是濾鏡隨你選,總有一種你想要的!要是免費的找不到,就去買買買!╮(╯▽╰)╭
當然要是我手賤了,可以順帶把背景的人們都p掉...不過當時就是在排隊進博物館,這一「眼」也很難得,我還是想保留這個場景
???( ˙ ? ˙ )???- ====7.11,拼圖新玩法====
這次更的是一款拼拼拼的軟體:Moldiv
長這樣:
它的拼圖功能已經非常強大了,但這裡簡單介紹一下做鏡像/反轉的用法。比如我處理的那張帶樹的雪景,就用的這個,但今天我想再處理一下!
1. 首先我們有一張雪景圖:
2. 用VscoCam稍微處理一下,如下:
3. 然後使用Moldiv,選擇兩張圖的
(我之前做的是上下,這次我想做左右)
選擇照片(哎媽之前題主的圖我還存著.......&>&<):
這裡我兩個都選一樣的
4. 然後選擇Rotate
(左邊做90度轉體)
(右邊做90+翻轉)
初步形成:
5. 然後把邊框調整(Frame Adjust)為「0」
6. 最後樣品大概就是這個樣子:
當然這只是一種玩法,有很多鏡像的app也可以做到,但是這個拼圖軟體也是很有意思的,大家可以探索探索!
***也可以做不同色調的拼圖,如下:
它本身自帶的濾鏡也很強大!
Have fun!!(?????)
- ====7.11,局部變色====
這回安利一個我個人很喜歡的app,叫Color Splash,長這樣:
神奇的地方就在於,多小的細節都能在這裡處理了!我這種細節控就特別into這種耗時耗電耗眼力的處理_(:з」∠)_
言歸正傳,我這個(機智的)(邀請者)朋友@多多多多多很喜歡拍美食,特別走心(胃)。有天她給我發了一盆飯,我看到馬上靈感爆發(思如尿奔)用這款app處理了。
簡單處理了之後是這樣有食慾的:
然後我看到那幾顆小芝麻覺得實在太萌,就對它們下手了:
1.導入圖片
2.塗出你想要表現出來的部分
3.細節再處理
(一般就是放大,然後慢慢描。Gray那個就是有點像橡皮擦,恢復到黑白的部分而已,所以我一般大膽的把自己想要的部分塗好,再一點點把不想彩色的部分灰回去)
這就是成品了,大家看小芝麻是不是很萌!
4.再試調
這個app本身也有參數的功能,如果成品覺得不夠滿意,可以選擇紅人旁邊的那個調整飽和度,亮度之類的,這裡就不加贅述。值得一提那個小紅人,我經常用那個,它是把畫筆的部分顯示為紅色,而不是圖片本身,這樣可以追蹤畫筆筆跡,處理起來更方便。不過也因人而異啦,開心就好~
當然我這麼會玩的人怎麼會放過這張圖呢!於是結合上一個app(Moldiv),我有了下面這個作品:
逼格瞬間高大上了有木有!
心情好就可以玩四格的不同色,這裡就不展示了~~
好了,颱風天還要上班的我要去工作了,今天2個也如約更完,大家玩的開心!?( ?? ? ? ?)?
- ====7.14,疊加圖片====
方老師回來了!因為身兼三職,加上颱風吹吹更健康,我稍微休整了一下。這次更的軟體是把兩張圖合理疊加的app,我回答題主的簡單處理用的就是這貨,不過這次最後有彩蛋!
Union,長這樣:
軟體內置就有圖片處理project,很贊。我這次就簡單演示一下,把圖片弄的有趣一些。
1. 選圖,一張背景(Background),一張前景(Foreground)。
(背景,我家邊上的小花花)
(選擇完畢)
(前景,小侄子壯壯)
(選擇完畢)
2. 選擇Mask
這個選項就簡單理解成面具吧,就是你想呈現什麼輪廓出來。
比如現在我的想法是把寶寶躺在花上,那我就要把不是寶寶的東西清理掉。
選擇Erase選項
我用了那個眼睛,這樣自己塗掉了什麼就比較清晰了。
3. 細節處理。
這次選前景的輪廓細節不是很多,所以處理起來比較方便。一般我是兩個刷子換著用,一個是Hard brush,這個刷子邊是沒有漸變功能的,另外一個是Soft brush,從中向外虛化,所以根據所要塗掉部分的大小和難易,可以選擇不同的刷子。
4.試調。
大概處理完畢之後記得回到最左邊,選擇前景對前景圖片進行試調(比如亮度、飽和度等),不然就還是停留在Mask界面啦。
(當然這裡有很多模式可以選擇,大家可以根據自己的需要來選擇前景呈現的方式,我這裡就是最普通的啦。)
成品如下:
我記得沒錯的話,這歌軟體是要付費的...所以為了讓大家能用上這類的軟體,我還順便安利一下另外兩款我覺得比較喜聞樂見的app!
第一個:Fused,長這樣:
第二個:TwoPics FX,長這樣:
它們的操作方式都差不多,所以有興趣的朋友們可以去下來玩啦!
今天就醬,我繼續工作去啦~~
玩得開心!( ′▽` )
- ====7.16,快手軟體====
謝謝大家的支持!昨天有個朋友表示我之前的教程ta木有看懂,可能是太難了?(其實很費眼睛_(′?`」 ∠)_)或者有些夥伴們不想花太多時間(和眼神?_?)在修圖上,那我就來推一款特別喜聞樂見的app:MIX,長這樣:
這個軟體簡直是神器!因為它有各種濾鏡和效果,還能在filter plaza看到別人做的濾鏡成果(就是參數都設置好)一鍵下載,一鍵應用。不滿意還可以再編輯。
那麼我來演示一下這個神器吧!
1.打開圖片
這裡我選用了題主的圖片(用SnapSeed微調過天空)
2.選擇濾鏡
點擊最左邊的三個圓圈的圖標就可以進入濾鏡廣場
這就是傳說中的濾鏡廣場了!會有很多現成的作品,點進去可以看到具體的變化。
3.調整濾鏡
我選擇了Wondering這個濾鏡,但是覺得不是我預期的效果,那我就需要微調一下,直到滿意。
3.1 點擊Mix>
進去之後就是一片新天地了
3.2 玩起來!
Filter --- 是系統自帶的濾鏡,一般成品都是在這個基礎上編輯出來的,比如在這裡,這張照片用了Sky這個filter,使得原本藍色的天空有了特效;Adjust --- 可以各種調參數,反正能想到可以調的基本都有,就看你需要什麼效果啦!比如此處,我想做的更夢幻一些,就把Skin最大化,Center Light(中心光線?)值數調大了;Aperture --- 調整光圈(虛化程度),這裡和Ins的功能差不多,不多加複述;Texture --- 改變紋理,比如可以有漏光的效果;Colors --- 調整不同色段的色度、飽和度等,根據自己需要自行瞎比劃即可;Tint --- 著色,請自行體會!然後我就調整成了這個樣子
(然後因為刷了iOS 9,軟體兼容性還是有小問題,它閃!退!了!然後怎麼也存不了圖..._(′?`」 ∠)_)所以懶人也有福利啦!即使不調整,如果覺得OK,也可以隨便po啦~我也只是簡單介紹一下裡面各種板塊的用法~
去碎了~之後會把整個文章整理一下,大家enjoy啦!
?( ?????ω????? )?
====7.17,軟體匯總====
親愛的朋友們,如果你們從頭到尾看完了,我非常感謝大家的支持!但是如果覺得想自己研究一下的,我這裡有基本軟體的匯總,大家可以看了自行下載(基於iOS平台)
【本文僅在知乎、知乎日報和知乎官方微博賬號流通,禁止其餘任何轉載,包括但不限於微博和微信各類公眾號。】
我一般的處理步驟:
1. Snapseed調整基本參數等,得到一張曝光正確、細節豐富的照片。2. VSCOcam:根據照片的色彩使用濾鏡,並進一步調整照片參數。3. SKRWT:處理照片的透視和畸變。一、分區調整曝光(Snapseed)
手機相比於單反很大的一個差距在於寬容度不夠,所以時常有暗處過黑,亮處過白而缺失細節的現象。解決這個問題,思路就是分區調整:對照片某處的曝光進行調整而不影響其他部分的亮度。在Snapseed中,可以:
1.增加環境——增加暗處的亮度,減少亮出的亮度(同時附帶會讓色彩變得更加鮮艷);2.增加陰影——增加暗處的亮度;3.減少高光——降低亮處的亮度。案例1:
(註:怎麼看直方圖?左邊是暗部,右邊是亮部。哪個地方的峰值高,說明照片位於這個亮度的部分就越多。這裡列出照片的直方圖,只是幫助讀者理解照片各部分明暗變化的關係,後期時直方圖不可替代人自己的感覺和照片本身的特點。)
案例2:
案例3:
不正確的後期示範——環境+100,陰影+100,高光-100。(以及大家在網路上常見的各種重口味HDR後期)。畫面左上方的雲彩顯得很灰很臟;右邊的建築和一朵紅雲,周圍有白色的光暈;建築下方和上方的亮度不一致,明顯下方更亮——這些小細節都會造成整個畫面的不協調感。
分區調整不一定要全部往增加細節的方向調整。比如要追求極簡效果,則需要減少畫面中冗餘部分的細節,所以需要朝相反的方向調整。方法有:增加或降低亮度(減少畫面整體的細節,突出主體)、減少陰影或增加高光(分別減少畫面暗部、亮部的細節)、增加對比度(減暗陰影,提亮高光)。
案例4:
案例5:
案例6
用Snapseed調整後,得到一張曝光正常、細節豐富的片子,接下來,就可以導入VSCOcam中處理色彩了。
VSCOcam的參數調整:
1.VSCOcam的陰影與高光只能朝一個方向調整(陰影只能變亮、高光只能減暗)。且VSCOcam調整陰影高光,同時也會減少對比度,減少局部細節,形成一種白蒙蒙的效果。這種效果在很多情況下是不需要的,所以建議大家用Snapseed而不是VSCOcam來調整這兩個參數。但在某些情況下,VSCOcam這個陰影和高光的效果又能柔和畫面的色彩,所以根據不同場景的需要也可以使用。2.VSCOcam可以用色溫和偏色(Tint)分別調整藍色——黃色、綠色——洋紅色這兩個維度。3.在高光和陰影部分,VSCOcam還可以添加不同的顏色。VSCOcam的濾鏡,能給照片帶來不同的色彩。我在這個回答中 哪些圖片應用的濾鏡比 Instagram 的更好? 也有寫到一些。
關於這個APP的具體使用,這裡不展開,如果有進一步需求再更新。
三、畸變與透視(SKRWT)
最後,照片中存在畸變或者透視變形,則可使用SKWRT來處理,將照片的線條調整得盡量橫平豎直,增強照片的形式感和幾何感。(Snapseed中也可以處理形變,但會自動填補被裁剪掉的內容,所以盡量不用)案例7
攝影話題下我的其他回答——
如何提高手機攝影水平? - lithium42的回答iPhone 拍照有哪些技巧? - lithium42的回答哪些圖片應用的濾鏡比 Instagram 的更好? - lithium42的回答出門旅遊,在不購置單反而周圍沒有單反借的情況下,如何拍出好照片? - lithium42的回答學攝影,是不是一定得學 Photoshop 一類的後期工具? - lithium42的回答新聞攝影強調紀實性,為什麼還要使用濾鏡? - lithium42的回答全球有哪些優秀的建築攝影作品? - lithium42的回答作者:Instagram:lithium42Lofter:lithium42微博:一郎Lithium吶、如果有人喜歡的話,我就更新教程。其實超級簡單…一個snapseed一分鐘全搞定~
http://weixin.qq.com/r/tkj64obER9s4rcKB9x2k (二維碼自動識別)
【多圖高能】
作為手機攝影愛好者,剛好又在凌晨3點過敷面膜-3- 於是來回答一發。個人手機修圖分為三個階段,instagram --- vscocam --- vscocam + snapseed其他修圖軟體也有用,主要因為手機內存不夠,而且覺得VSCO和snapsseed足夠用,所以基本就使用這兩個。先上圖。
【1】instagram階段:基本就用預設。調節的東西不多。當然即使是手機攝影也有前期後期之分。所以一般後期是基於前期拍攝想要表現的東西,比如是光影、色彩、情緒等等。後期的時候就是通過各種方法(包括預設)來實現甚至強調這些想要表達的東西。 同時,前期要麼拍攝的時候就注重構圖,要麼給後期剪裁留足夠的空間。尤其是用instagram的時候最後都是方圖,所以這個剪裁的空間是拍攝的時候就會考慮好的。其實自己在用instagram後期那個階段也用手機拍了不少照片,現在回過頭來看,當時有點過度依賴色彩預設給自己帶來的驚喜感,而instagram本身給使用者留的色彩調節空間就不多,所以整體看來很多拍攝都偏隨意了一點。
【2】vscocam 階段
最開始被安利VSCO的時候,安利者@彭渤 還跑去給我下載了大量的預設,而VSCO與INSTAGRAM不同的膠片感,以及INSTAGRAM使用的不方便性,讓我開始更多的使用VSCO。應用熟悉階段,還是多多少少依賴預設,但是因為預設使用過後還有很多可以自定義調節的項目(除了曝光對比剪裁飽和度等等還有高光陰影色溫色階等等),所以慢慢琢磨,發現通過使用這些功能可以更好地實現前期拍攝要表達的東西。而照片也不僅僅局限於方圖。接下來應該是成都難得的有太陽的一段時間,喜歡用黑白來表現光影??
總之SNAPSEED我比較喜歡的就是可以局部調節,然後可以調節氛圍、矯正畸變等等。顏色上我更喜歡VSCO,所以往往就會結合使用,各取所需。
-----------------------------------------------------------------------------------------------------------再之後就是混著用了,VSCO也會嘗試一些最初覺得不敢嘗試的色調,並且會自定義地進行修改。所以很多人問窩是哪個預設,真的很難講,每次都是根據照片的感覺摳腦袋調出來的。無論是手機上調色還是PS調色,我一直覺得沒有捷徑只有思路。下面就放一些再後來至今拍的皂片嚕。------------結束分割線---------------------
總而言之,即使是手機拍照,前期也是很重要的。
尤其是構圖。從感性點的層面來說,可能因為喜歡用手機拍照,才讓我看到了生活中更多更美好的細節。然後至於後期,取決於你要表達的內容(主體)
這些app都是在突出和強化這些主體而已(比如美顏相機就超級強化了自拍美=3=)或許對於我而言,色彩、層次、光影、情緒都會用不同的方式去表達,當然其他人可能也有他們自己的方式。拍攝本來也是一種表達嘛=3=最後我想說,即便??發了這麼多圖,我看了看手機,裡面拍的最多的還是自拍和貓+_+||||
後期的奧義就在於——看心情!
不用管你拍的是個什麼鬼,你想讓它成為什麼,它就是什麼!什麼是現代藝術?
前期太尼瑪重要了
感謝@方方在路上分享了這麼多App,用了好多
3前方海量圖片高能,選取自我的vscocam文件夾
無論是單反攝影還是手機攝影,最終要解決的問題都是你的影像要傳達什麼信息?
為什麼發現這個場景?
為什麼拿起手機拍下來?為什麼要這麼構圖?希望通過構圖和後期給觀看者傳達什麼信息?上面這些問題是打開修圖app之前要思考的問題,它可以告訴我們,在看到一幅場景時如何去創作?影像最終要去到哪裡的答案!
對於久經歷練的高手而言,因為眼睛和大腦經過無數次的練習和沉澱,什麼這些問題可以在瞬間提煉,俗稱感覺。
而對於新手而言,缺乏的正是這一類的思考練習,外在世界紛繁複雜,而攝影卻是要通過些許的元素以及他們之間產生的聯繫來表達基本信息,甚至是象外之象。新手舉起相機,通過取景器那麼小的方框,用一種全新的觀察方式來體驗這個世界,卻忽然間難以從原來用眼睛觀察這個世界的思維方式中轉變過來。他們希望鏡頭可以夠廣,廣到容納到眼睛的視角,把所有畫面全部囊括在照片中,然後發到網上去,寄希望於朋友們通過他的照片發現和他一樣的感動。然而現實卻並非如此:
每個人對事物的感受來源非常複雜,旅行中的人們對於美景的感受是夾雜著很多其他的原因的,並非單純來源於景色。而朋友們通過照片產生的感受卻只能通過照片本身和自己的經歷產生。這兩種感受是完全不對等的。上面這段描述其實只是要論證一個觀點:
攝影創作的目的是通過藝術,技術等各種手法獲取畫面來表達作者期望表達的主題,並能讓觀看者產生共鳴,產生新奇的感受,甚至產生更豐富的聯想。通俗點講,你的作品一定從視覺語言上要最直接滴表達你想要表達的主題,且減少不必要內容的干擾。
就題主這張照片而言,能看得出來題主應該在網路上看過類似下面這樣的攝影作品:
因此拍攝時的構思方嚮應該和上圖如出一轍,典型的匯聚線條構圖,一致的元素,方向一致的線條,視覺終點落在匯聚點上。
題主的圖在前期構思環節的技法部分出現點問題,這樣的圖,為了表現樹林的茂密和高聳,會用非常低角度,超廣鏡頭用仰拍來實現。並非拿著28mm廣角的手機,站在樹林底下隨手捏一張就能捏出來的,此為其一。
其二,在選景上要考慮的更細緻一些,每一根匯聚的樹木如果旁枝錯節很多,本來匯聚的視線時常別引導到其他地方,給人的感受就是雜亂無章。可以選擇枝幹更直的杉樹來拍攝。
其三,如果實在要拍,時間不對,地點不對,就只能通過後期技巧來彌補,至少讓畫面看起來有些許的美感,怎麼辦?這就是題主第一個問題:
後期技法可以因人而異,但方向是明確的,就是要看起來好看些,品質高一些,格調也高一點。
所以思路也很明確,不要讓你的作品看起來像我們常見的霧霾天一樣;不要太寫實,至少夢幻一點都唯美一點;影調關係可以突破一些,不必遵從現實;色彩如果拿捏不好,或者沒什麼看點,不妨黑白走起;
至於用什麼手機app,很多朋友推薦vsco,snapseed,這些我都用過,感覺效率不高,效果也不是特別出眾。推薦一款國產的修圖app:mix濾鏡大師。這塊軟體的設計思路是手機版的cameraraw和預設社交,操作體驗非常好,尤其適合初學者。@葉明老師的潑辣修圖效果也很不錯,只是交互過於複雜,適合進階者。還有就是ios上新出pixelmator,強大到堪比ps了,不僅支持圖層,還有修復畫筆,加深減淡,文字,畫筆筆刷,液化扭曲等,售價39,目前一塊錢,好像支付完又把一塊錢退回來了,不知道是何原因。
最後,貼幾張手機拍的作品,全部6p拍攝,mix修圖。我很喜歡拍天空 人稱「濾鏡小王子」
我後期一般是調色 結構 飽和度 對比度 陰影 光影這些~都是好幾個軟體加起來用 照片幾乎攝於北京很多大神都答了 Instagram+Snapseed步驟我是先ins再snap 一張圖片拿給不同的人修 調出的樣子感覺肯定不一樣所以把握的感覺真的得靠自己 一步一步摸索有時候一張照片我一個人都會修出幾個版本 然後再對比看哪一個更好先奉上題主的那張
ins選用mayfair濾鏡 大約60%然後編輯 亮度大概-15 對比度+25 結構35左右 因為這大概是秋冬季的樣子 所以暖色調-40 飽和度+5 天空變得比較藍 高亮-12 ins部分就完成了好久不答題,試著回答一下。
這道題以及很多類似的關於攝影的問題下面的回答,都只是把自己的作品直接放在那裡,完全不提及過程和思路,把知乎當作Lofter和圖蟲使是不好的,@葉明 老師簡直是這類回答中的良心,步驟展示的非常清晰。
以葉明老師為榜樣,我們講下去:
在如何提高手機攝影水平? - 薛冬毅的回答這一回答中我介紹了很多關於手機攝影色彩方面的理念和技巧,基本都是關於後期的,技術方面的可以參考這一答案,這次我講講作為一個水平不高的愛好者,我在使用手機攝影時的workflow,以近期在廣州的照片作為示例:
軟體:
和大多數人一樣,我在99%的場景下使用snapseed和vsco cam的組合進行後期,這兩個軟體其實都可以獨立完成照片的後期,然而snapseed缺少豐富優秀的濾鏡(filter),vsco cam的工具(tools)調整的功能、範圍都非常有限,兩者結合就很容易在各種方面滿足我的需求,所以,我的後期流程如下:原片-snapseed調整,得到一張曝光正確,細節豐富的照片-做好調整之後確定思路,視情況有:直接保存結束/在snapseed中直接套濾鏡調整,保存結束/保存後進入vsco進行顏色上的調整。snapseed部分: 基本上選好要進行後期的照片都會經過這一步,雖然我們說現在手機攝像頭素質越來愈高, 但是想要直接得到理想的成效的概率還是很小。首先來看snapseed的菜單:tools(工具)部分
這張圖挺適合做日曆的,簡單美化了一下,被我改成了日曆風格。。。
處理工具:毀圖秀秀手機版+手機自帶編輯器
特效:背景虛化模糊+移軸+漂除銀影+字體顏色漸變(應用「春」字紅白漸變)+字體描邊(應用「乙未 羊年」)
字體:隨便找的毛筆字體(應用「春、3月」),楷體(應用「乙未 羊年」),手機默認字體(應用「你來的那天春天剛好來到,風景剛好」)
最後,日曆是剪切的手機上今天的日期拼接成的 →_→自己想咋弄就咋弄~
推薦閱讀:
※安卓除了三星S6和note5,樂金G4,還有哪些拍照不錯的手機?
※你拍的最得意的一張車站照片?
※怎麼用iphone拍星空?蘋果手機拍星應用推薦
※你手机里最有故事的一张照片?
※Lumia 1020 和三星s7拍照哪個更強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