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們總說中國的應試教育阻礙了中國人的創造力,但日本同樣是應試教育,為什麼日本的科研水平那麼發達?
中國的基礎教育有問題,但問題很小。至少在我看來被稱為「應試教育」的基礎教育非常成功,尤其在中國這種體制下。
真正扼殺創造力的和基礎教育一點關係都沒有,甚至可以說沒有基礎教育中國的創新能力應該更差。有直接關係的是中國沒有在創新和創造上的榮辱觀。簡單來說,就是對創新沒有應有的獎勵,對反創新沒有應有的懲罰。
獎勵的缺乏體現在了中國的科研經費匱乏,科研人員的待遇低下,並且社會文化並不以創新作為評價學者的標杆。讓一些搞學術的人都流失到了海外。懲罰的缺乏體現在了中國在學術腐敗的過度縱容,對論文發表數量等表象數據過於重視,而不是認真思考其中價值。讓一些學術騙子獲得了渾水摸魚的機會。
我覺得真的解決這個問題倒也不難。只要從學生起嚴懲學術腐敗,嚴厲到一次抄襲可能終生抬不起頭;只要增加科研投入把環境放寬鬆,讓真的學者能夠自由自在的發揮就好。
不要自己考試成績不好就怨體制,畢竟社會上的成功人士都是這套體制下培養出來的。
首先,這個問題要從教育和考試兩方面來說。日本的高中教育即便是應試教育,其方法較中國來說也靈活得多。數學科目內沒有高等數學基本內容(不同資料說法不一,無法確定),相較中國來說簡單不少。但是文科教授的內容卻難很多,在歷史文化等方面,中國的教育可以說是完完全全失敗的,教育帶有明顯的意識形態,內容膚淺,而普通的日本學生對世界歷史、宗教、哲學、神話都有著不錯的了解。
而考試方面,差得就更多了。日本的高校入學考試分兩種,一種是中心考試。 它是文部科學省(原文部省)下屬機構「大學入學考試中心」組織的,出題學科包括國語、地理歷史、公民、數學、理科、外國語等6學科。因每個學科包含若干個科目(如數學學科包含數學i、數學ii、工業數理、簿記等7個科目),所以出題科目多達31個科目。中心考試出題的科目雖多,但參加多少學科、多少科目的中心考試,是讓所有考生都參加還是限定部分學部(系)、部分專業的志願者參加,中心考試和自校考試各科目成績在總分中的比重等在於各大學的判斷和決定。你沒看錯,參加科目和所佔比重是由高校自行決定的。也就是說,你報考某高校歷史系,可能不需要你參加過數學考試,或者某一法律係數學與英語只佔10%。這種應試與中國的高考應試是完完全全不同的。此外,日本高校也可以採取個別考試製度,而個別考試主要包括個別學力檢查、小論文測驗和面試、職業高中,綜合學科畢業生選拔,特別選拔等幾種。而很多學校是同時採用兩種考試,進行兩輪篩選,但考查內容十分的靈活。舉例如果你去報考經濟學,在一般考試中的數學科目可能就不需要考立體幾何了,化學可能不用去考,而通過一般考試後到想去的大學可能要經歷面試,然後寫一篇關於經濟危機的看法的小論文。現在你們還覺得日本應試教育和中國一樣嗎?最後,還有一些不得忽視的地方。日本學校雖然教學方面也有僵化的部分,但校園生活卻十分豐富。一般學校下午兩三點就放學了,放學後可以參加各種社團活動或者打工或者在校外和朋友一起玩(再想想中國高中幾點放學)。而家政課,手工課都是實實在在的,中國卻缺少這方面教育。另外還有校園祭與修學旅行等活動,這些方面都是中國學校無法達成的,卻是培養學生實踐能力與靈活性的重要方面。中國教育確切來說不是應試教育,而是愚民教育。並非要選拔出人才,而是要選拔出工具。當然,中國式的教育也有其優勢,就是在建國初期知識水平普遍低下的情況下、與十年動亂後知識水平遭到破壞的情況下,對掃盲與科普有著相當的作用。但時至今日,基礎知識教育已經不再是教育的重點,如何更高提升全社會普遍知識與如何正確選拔人才進行專項高等教育才是重點。而中國的教育雖然屢次喊出改革的口號,核心內容卻幾乎沒有改變,以數十年前形成的教育體系,真的難以適合於今日的教育需求了。在此,我還要反對一下以@賀仙 為首的諸多回答。知乎作為一個知識社群,應當是一個講理性講邏輯的地方。並非說簡單粗暴的東西就是錯誤的,但在知乎,正確的東西應當講出道理,簡單粗暴是不可取的。任何一個國家的制度都是不完善的,但任何一個國家的制度也都在實踐中不斷改進。如果我們在面對一個有缺失的制度時不去正視制度的問題,一味去貶低不適合此種制度的人,其一這對被制度扼殺的人才是不公平的,其二這也扼殺了制度本身改良的可能性。
因為中國學習好的大部分都在美國做科研。。
研發經費不跟上,你搞個毛的創新!最近十年,中國研發經費暴漲十倍多,各類發明和專利開始井噴!現在只是技術存量不足,技術層次也偏低,十年後會有個大變樣的!...中國高質量科學論文數居世界第三2015國際物理學十大突破 中國量子科研成果居首,國內有兩項工作上榜12月11日,歐洲物理學會(Institute of Physics)新聞網站《物理世界》(Physics World)公布了2015年度國際物理學領域的十項重大突破。此次國內有兩項工作上榜
工業生物技術中國發明專利數量全球領先--科技--人民網
http://www.sipo.gov.cn/wqyz/gwdt/201510/t20151029_1195463.html英媒:全球石墨烯專利申請量1/3來自中國可否拿華為與阿里巴巴進行比較,你怎麼看? - dax eursir 的回答.2014年全球企業研發投資排行榜,華為居第26位。http://news.xincheping.com/65465-1.html世界各國非軍工企業研發經費50強,華為在2013年度的研發經費是35億歐元,307億¥,當時相當於51億美元。各國在50強排行榜單中上位的企業家數分別是:美國19家,日本9家,德國8家,法國2家,瑞士2家,英國2家,瑞典2家。
韓國2家,中國1家,荷蘭1家,義大利1家,芬蘭1家。..2014年,華為研發經費400億,相當於65億美元;2015年,華為研發經費預計500億,相當於80億美元;以投入研發經費計,華為在日本,僅次於豐田,排第二;遠超索尼的50億美元。華為在德國,僅次於大眾,排第二;遠超西門子的55億美元。華為在法國,超過賽諾菲,排第一;華為在英國,超過葛蘭素史克,排第一;預計,2015年,華為將進入世界各國非軍工企業研發經費前10強。
.華為成為全球2014年PCT國際專利申請最多的公司,提交了3400多個國際PCT專利申請,花費研發資金400億,華為有7萬研發人員,1萬名博士,幾十名俄羅斯數學家平均每個PCT專利申請的成本是20個研發人員+3個博士+1年時間+1200萬人民幣.....如果說對中國人發明創造沒信心,我們最近200年太弱了,情有可原那麼我們看看蘇聯人。蘇聯人在當超級大國的時候,發明創造一點都不少,諾貝爾獎拿了幾十個,軍事科技跟美國分庭抗禮。
可是,蘇聯解體了之後,最近20年,民主自由的俄羅斯有多少發明創造可言 ?在獨聯體國家的本土上,諾貝爾一個沒拿,國際PCT專利申請遠遠落在中國後面,在國際三大頂級科技雜誌發表高質量論文遠遠落在中國後面。俄羅斯基本在吃蘇聯留下來的老本,烏克蘭,白俄羅斯,哈薩克,都是一樣在吃老本,難道俄羅斯民主自由了之後,智商降低了 ?說白了,蘇聯解體了,獨聯體國家都變窮了,頂尖的科學家被歐美國家的高薪挖走了;差點的科學家還有不少到中國來了,剩下的科學家,面對可憐巴巴的研發經費,巧婦難為無米之炊.2015年全球149個研究前沿發布 中國在化學和材料領域貢獻度超美國
糜緒洋:莫斯科百年圖書館毀於大火,俄羅斯精神能幾經雨打風吹去?應試教育和素質教育根本不對立,相反,他們是子集和合集的關係
很多教育從業人員,盲目的把應試教育和素質教育對應起來,創造出了這麼個不存在的矛盾,然後花大力氣來論證和解決,最後發現,其實是在做無用功,根本原因就是,這兩者根本沒有對立,準確的說,應試能力是一個人綜合素質中的一種,應試教育不是素質教育的死對頭,而是素質教育下的一種分類而已,連簡單的應試教育都搞不定就去談素質教育,這是一種荒謬的行為
回到題目,創造力是什麼?
根本上來說,就是我們在解決問題時所擁有的開拓能力,也就是說,創造力的培養,本來就需要在一個「問題重重」的世界裡進行,而非給你一個無菌真空的安樂土地,大家坐而論道的培養什麼創造力
那個只叫空想力
簡單點說,考試只是一種考核,而應試是一種能力,你看到的那些被考試折磨的人,換到別的領域,也未必能有多大的成果,這世界本來就是少數創造力的天才和多數按部就班的普通人構成
這也是為什麼考試中獲勝的精英,大部分也成為了各行各業解決問題創造趨勢的牛人的原因
應試教育給很多學生造成了巨大的痛苦,原因並不在考試本身,而是我們這個社會「只有考試和升學才能提昇平台」這個氛圍所造成的
有空抨擊應試教育,不如好好想想怎麼提高職業教育,以及如何提升普通技工的社會地位吧
影響創造力的有很多方面:
1,教育制度,你只需要關注考試重點,根據考試分數看英雄的情況下,創新是一個費力而且得不償失的事情;
2,國家對科研的投入,代表了國家層面對科研的支持力度;
3,科研人員的福利,這個是一個很大的問題,牽扯到國家對科研的投入,社會對科研人員的認可程度,以及國家的科研考核制度等;
4,整個社會的福利情況,如果大家都為了自己的衣食住行操勞的話,真的很少人會放自己的精力在科研上,不要以為科研的責任在於那幾個科學家,真正的發明創新是在崗位上那些精益求精,追求卓越的人創造的;因此國家改善民生很重要!
5,國家的調控,教育和創新是一個有「外部性」的事,對於有些關係到社會長遠發展,大投入、長投資期、收益期遠、風險大的科研項目,國家應該給予支持。
但對於中國目前狀況來說,關係到社會經濟的創新,正因為中國經濟的快速發展,和中國龐大的經濟基礎,科技創新,工業創新,技術創新這些根本不會差其他歐美髮達國家太遠,不少甚至領先世界。
但是在理論創新中,中國與發達國家還是有較大差距的。記得有一次家長會,先聲明是小學,天氣有點冷,一小孩就去把窗戶關上了,結果老師狠狠的批評了那小孩,連小孩家長也一併說了,也不知道這件事在那小孩心裡會留下什麼,會怎麼影響他的心理發展。從小學到中學,學生們一切除學習以外的活動或想法會遭到極力打壓和反對,只能背地裡偷偷的進行,教育實行圈養式管理,強制灌輸,最後進行考核,當進入所謂的高等教育時,突然沒人管了,圈養變成了散養,他們開始變得無所適從,不知道自己該做些什麼了,別人做什麼自己也跟著隨大流,,談何創造力。教育變成這樣,這只是極小一部分原因,反正不是一兩句話能說清的,各中理由紛繁複雜。筆者對中國教育不褒不揚,只是有些地方真的需要改進
應試教育不會阻礙創造力。事實上,基本功不紮實水平不可能高,水平不高也做不出高質量創新
國民心態,和我不一樣的就不接受,這才是阻力。
創造力要想表現出來跟很多因素有關:
- 人力物力基礎:中國基礎確實薄弱,科學又是西方產物,中國的整個科學體系還不紮實;
- 資金投入:成功的創造來源於大量失敗的試驗,這得要大量的投入;
- 教育體制:美國的教育體制好嗎?他們只是給了普通人最普通的教育,比如普通人日常的口算都不教,會用計算器就行;而給了精英最精英的教育和最好的資源,好多世界級的發明創造來源於西方人就是明證;
- 科研體制:說到教育體制,我更覺得科研體制不夠健全,盲目、浮躁...弊病也不少。好多中國培養的人才到了國外能做出成就,這就是中國科研體制不夠好的證明;
- 成果轉化:對於市場化的經濟和產品,這個比前述都重要。在美國,只要有好創意,不怕沒人投資;在中國,不能立馬換到錢,誰會理你,抄個成熟的產品和創意照樣掙大錢,這個例子太多了。
所以說,教育體制只是創造力不行的其中一個方面,還不算是最重要的那個。
是中國學術態度不端正,一天到晚抄來抄去。看到太多畢業論文連reference都寫不好好寫的,何談創造力。路都不好好走就想跑
亂講的哈:其一,發明與創造的土壤之一,甚至是最關鍵的決定因素,似乎是知識產權保護的法制體系與執行力度。假冒與山寨必殺死原創與創新。其二,中國科研主體的高校系與科研院所系,幾乎都是國有,不似國外,有很多私立大學與科研機構。但中國近些年,大民營企業的科研投入很多,應用層面的科技效果顯著,典型如華為。其三,與歐美、日本一二百年的科學、科技底子相比,中國畢竟才安心做科學、科技二三十年的光景,而且,是以後發的學習、追趕為主其四,中國特色的應試教育完全歸因於高考的錄取方式。所以,不是應試不對,而是教育中除了應試之外的其它重要的教育部分,全都被應試弄死了。即應試本是教育的一個組成部分,佔比也許百分之五六十,但中國的教育把應試變成了百分之一百五而已。
經濟基礎決定上層建築,請記住這句話。有時候不是人種問題,不是體制問題,不是......而是發展問題。話說,我一直覺得中國人太聰明了,聰明反被聰明誤。
錯不在應試,而在社會風氣
答案就是應試教育並不是扼殺創造力的主要原因。所謂高分低能就是文革時留下來的歧視知識那一套,要應付考試,必須要有極強的歸納總結推導能力,這本來就是創造力的基礎,創造力不是一個蘋果砸頭上就想出來萬有引力那麼簡單的!中國人喜歡把很多東西歸咎於各種體 制,然後就是別人的原因了,然後自己就釋然了,----日常生活中也是如此,就算自己錯了也要怪到別人。就像電影一樣,當年有SB導演說給他那麼多錢也能拍出好萊塢那樣的大片---結果呢?現在一說起來就是審 查 制度束縛了創作---那伊朗呢?看看伊朗電影的成就怎麼說?那個有300多同意卻被被摺疊了的答案,不過是觸到很多人的痛處了。其實不止日本,幾乎所有國家都是「應試教育」。外國孩子童年都很輕鬆---是這樣的嗎?這是一位移民瑞士的朋友微博:「孩子的學校的選修課,就有中文課,我發現很有意思的現象,這個中文班上有不少北歐的孩子,在家和父母說瑞典語丹麥語,學校是英法雙語教育,三年級以後學德語,還選修中文,一共五門語言。誰說國外的孩子成天玩,也許工人家庭的孩子是這樣,你瞧人家精英階層的孩子,那也是要脫層皮的。。。」
至於扼殺創造力的有很多方面,包括知識產權的保護---這點就還真是體制問題了,但是這個和長期形成的國民性有關,包括現在都還有罵下載音樂收費的---一說到這裡,理直氣壯用了多年盜版的某些人又要狂點「沒有幫助」了,人家辛辛苦苦創作的音樂、電影、軟體包括衣服,連成本都收不回來我還創造什麼?我表弟做傢具生意,他就非要覺得全實木、木頭越好的越值錢,設計無所謂,因為設計可以抄襲,一個市場裡面哪個款賣得好下個月每個店都擺上了,只有材質是真的你假不了---在這樣的背景下,我有錢不去買房子買土地買木頭這些「假不了」的東西,我不編故事去股市上圈錢,吃多了投入到「創造」上去,這還不如直接做慈善我還免稅得名,我開發的東西你們免費仿了用了還理直氣壯。在整個國家都是這種氛圍的情況下,從資本到人力都不願投入,你哪來的創造?看看答案最多那位@韋嵥 列出的科研投入佔GDP比例,在市場主導的經 濟 體 制下,創造不能帶來巨大效益卻有極大的不確定性,誰去投?上面說了那麼多了,可是我覺得我朝相比而言最最差勁的是家庭教育。不解釋。
在一個槍打出頭鳥的社會,你還能要求啥創造力出來?
中國的自由放養式的本科教育嚴重阻礙了中國青年的創造力
我覺得和父母有關吧,不知道日本人逼不逼孩子讀書,反正我覺得被逼的事情都做不好,小的時候壓力太大,以後都不會喜歡。
總說中國教育扼殺創造力的是中國的媒體,你真以為是「人們」?
因為相當多的媒體人當年成績爛的一塌糊塗,他們靠無法衡量的所謂創造力獲得虛幻的安慰。推薦閱讀:
※如何看待台灣全自製AESA雷達?
※有哪些山寨失敗的武器和裝備?
※如果爆發戰爭,你能幹什麼?
※論BMPT火力有多全面且殘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