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什麼中國的糖尿病 發病率短時間內就追上並超過了美國?
美醫學雜誌:中國糖尿病患者已達1.14億 約佔全球1/3-中新網
發病人數更是遙遙領先。如下哪些主要因素造成了這個結果?1)日均熱量攝入過剩?看資料,平均下來,中國人均熱量攝入比美國略高一點,但是美國的肥胖率比中國高多了。2)飲食習慣? 有一種說法,中國日常以精大米或者精麵粉為主要食物來源,這類高血糖生成指數,對血糖的調控機制形成壓力.3)遺傳?運動?
東亞體質特徵的寒帶起源 - 6:為什麼中國人容易得糖尿病?(來自:龍玉崇拜的起源與華夏北來說 - 知乎專欄)
糖尿病分為兩個類型:I-型和II-型。II-型糖尿病佔了90%以上,病因一般認為是生活和飲食習慣導致的胰島素抵抗(即身體對胰島素喪失了敏感性),病人一般較胖。但這是在歐美觀察到的情況。
醫生們發現東亞的患者似乎與西方有所不同。在西方,糖尿病集中於肥胖人群,瘦人很少得這種病。而在東亞,瘦人也不能免於糖尿病的威脅。實際上,在中國有一半的II-型糖尿病人體重完全正常[1]。這使人們意識到也許還有其他的病因。
果然,在對日本患者的口服葡萄糖試驗中,發現胰島素分泌量較低,而胰島素抵抗只是次要因素[2]。 另一個在中國的測試則更有針對性,在經過挑選的體型偏瘦的中國II-型糖尿病患者身上測到了較低的C-肽(C-peptide)水平,顯示胰島素分泌不足[1]。這個測試的結論顯示:對中國的II-型患者而言,較瘦者的主要病因是胰島素分泌能力不足,而較胖者的病因則兼有胰島素抵抗。
2004年,美國新澤西醫學院的醫生們對三個不同族裔的婦女在胰臟β-細胞功能做了穩態模型估測(homeostasis model assessments),胰臟β-細胞的主要功能是分泌胰島素。結果發現非洲裔婦女的胰島素分泌能力強於歐洲裔,而歐洲裔婦女則強於東亞裔[3]。這個測試揭示了非洲和東亞兩個人群的胰島素分泌能力存在較大差異,前者發生糖尿病的病因主要是胰島素抵抗,病因是不良飲食習慣。而後者主要是胰島素分泌量不足。2003年在日本進行的對50歲以上男性的測試中,得出了相似的結論[4]。東亞人相對較低的胰島素分泌功能可以找到基因上的原因,已有數個影響該功能的等位基因(allele)被發現。編號TCF7L2和編號KCNQ1是其中兩個出現頻率較高的等位基因。前者在東亞人和歐洲人中的出現頻率分別是0.03和0.27,而後者是0.28-0.41 和0.05-0.07 [5]。從兩個基因的疊加頻率來看,東亞人中的降低胰島功能的基因變異頻率要高於歐洲人。這與胰臟β-細胞功能測試結果是一致的。更多東亞人的耐寒體質特徵剖析 ( 包括五官特徵、肢體比例、性成熟期、體毛和汗腺,皮下脂肪分布,皮膚和膚色,酒精和血糖代謝特點等等 ) ,請移步:龍玉崇拜的起源與華夏北來說 - 知乎專欄
[1] W. B. Chan, P. C. Y. Tong, C. C. Chow, et al. The associations of body mass index, c-peptide and metabolic status in Chinese type-2 diabetic patients. Diabetic Medicine, 21(4):349-353, 2004.
[2] M. Fukushima, M. Usami, M. Ikeda, et al. Insulin secretion and insulin sensitivity at different stages of glucose tolerance: a cross-sectional study of Japanese type-2 diabetes. Metabolism, 53(7):831-835, 2004.
[3] Javier I. Torrens, Joan Skurnick, Amy L. Davidow, et al. Ethnic differences in insulin sensitivity and Beta-cell function in premenopausal or early perimenopausal women without diabetes: The Study of Women』s Health Across the Nation (SWAN). Diabetes Care, 27(2):354-361, January 2004.
[4] Akira Kuroe, Mitsuo Fukushima, Masaru Usami, et al. Impaired Beta-cell function and insulin sensitivity in Japanese subjects with normal glucose tolerance. Diabetes Research and Clinical Practice, 59(1):71-77, 2003.
[5] Kazuki Yasuda, Kazuaki Miyake, Yukio Horikawa, et al. Variants in KCNQ1 are associated with susceptibility to type 2 diabetes mellitus. Nature Genetics, 40(9):1092-1097, September 2008.
基因問題。北美土著印第安人有部分部落一夜之間進入現代文明,幾十年後2型糖尿病發病率高達90%以上。。。
我國糖尿病流行的可能原因
在短期內我國糖尿病患病率急劇增加可能有多種原因,例如:
1、城市化: 隨著經濟的發展,中國的城市化進程明顯加快。中國城鎮人口佔全國人口比例已從2000年的 34%上升到2006年的 43% 。
2、 老齡化:中 國 60歲以上老年人的比例逐年增加,2000年為10%,到2006年增加到13%。 2007至2008年調查中60歲以上的老年人糖尿病患病率在20% 以上, 比 20~30 歲人群患病率高10倍。在調整其他因素後,年齡每增加10歲糖尿病的患病率提高68%。
3、生活方式改變: 城市化導致人們生活方式發生巨大改變。人們出行方式已經發生很大改變,我國城市中主要交通工具進入了汽車時代。人們每天的體力活動明顯減少,但熱量的攝入並沒有減少,脂肪攝入在總的能量攝入中所佔比例明顯增加。在農村,隨著農業現代化, 人們的勞動強度已大幅降低。同時,生活節奏的加快也使得人們長期處於應激環境,這些改變可能與糖尿病的發生密切相關。
4、肥胖和超重的比例增加:生活方式的改變伴隨超重和肥胖的比例明顯增加。按WHO診斷標準,在2007至2008年的被調查者中,超重者佔25.1% ,肥胖者佔5.0% ,與1992年及 2002年相比均有大幅度增加。
5、篩查方法:2007 至2008年的調查使用一步法OGTT的篩查方法,結果顯示,在新診斷的糖尿病患者中46.6%的是空腹血糖<7.0mmol/ L,但OGTT 後 2hPG≥11.1mmol/L,
糖尿病前期的人群中70%是孤立的IGT。
6、易感性:當肥胖程度相同時,亞裔人糖尿病風險增加。與白人相比較,在調整性別、年齡和BMI後,亞裔人糖尿病的風險比為1.6。發達國家和地區的華人糖尿病的患病率和發病率高於白種人,也支持中國人是糖尿病易感人群。在20世紀90年代前半期的流行病學調查顯示,與大陸地區華人生活習慣相近而經濟相對發達的國家(如新加坡)和地區(如中國的香港、台灣地區),其年齡標化的糖尿病患病率為7.7% ~ 11.0% 。與此對應的是,在1987、 1992和 1998年3次流行病學調查中,模里西斯 25~75歲的華人糖尿病患病率均超過了11%。
7、糖尿病患者生存期增加:隨著對糖尿病各種併發症危險因素控制水平的改善以及對併發症治療水平的提高,糖尿病患者死於併發症的風險明顯下降。中國糖尿病嚴峻的流行現狀、未診斷人群比例高、大量的糖尿病高危人群都提示在糖尿病的預防中,我們還有更多的工作要做。毫無疑問的,快餐食品、可樂和糖的普及是一大因素,將傳統的動物脂肪換成精鍊植物油也是一大問題。但其他的一些因素也慢慢浮出水面。
I.有研究表明,空氣污染會增加糖尿病的發病風險。
[Air Pollution Linked to Risk of Diabetes][http://www.ncbi.nlm.nih.gov/pubmed/23780947]城市中的大氣污染,阻礙了紫外線b到達裡面的水平,因此,人們合成維生素D3的量就更容易減少。
低維生素D3的水平和高尿酸相關聯。血清尿酸的升高和血清胰島素的身高呈正相關,並且可以用來預測糖尿病。II.鎂的缺乏和II型糖尿病相關。
Magnesium Intake and Risk of Type 2 Diabetes中國越來越西化的飲食方式可能會導致食物中鎂的缺乏。鎂的攝入會直接影響到維生素D的水平,同時鎂也會影響你身體使用維生素D的能力。鎂缺乏,和維生素D缺乏有一樣的原理,是糖尿病的前兆。III.輪班倒的工作的增加。程序員,電商客服,計程車司機……(向你們致敬,工作很辛苦,但身體也很重要)[http://www.ncbi.nlm.nih.gov/pmc/articles/PMC3745433/]
上述研究表明了輪班倒工作對睡眠質量、高血壓以及糖尿病可能有負面的影響。一、同意人種基因問題;二、不同意穀物攝取問題。
各種數據不支持(近年亞洲米飯消費是下降的,肉蛋奶消費是上升的):
同時,實驗表明,在混合穀物和肉食,對胰島素需求其實是更大。
所以單一餐桌上的原因似乎是——肉蛋奶的增加;總熱量的增加;穀物混合肉食後此飲食模式對胰島素的需求激增。
資料如下:
The rise in
these diseases of affluence in China over the last half century has been blamed
in part on the tripling of the consumption of animal source foods. The upsurge
in diabetes has been most dramatic, and it』s mostly just happened over the last
decade. That crazy 9.7% diabetes prevalence figure that rivals ours is new—they
appeared to have one of the lowest diabetes rates in the world
in the year 2000.
在富裕的中國,在過去半個世紀中,這些疾病的崛起部分原因歸咎於對動物源食品的消費的幾何增加。糖尿病的熱潮一直最引人注目,而且它只是發生在過去的十年。那個瘋狂的9.7%的糖尿病患病率的數字是前所未見的——因為在上個千年,他們卻顯示出最低的糖尿病比例(2.6%)。
各線條從上到下依次為中國總動物製品消耗量、紅肉、家禽、魚、蛋、奶(1952-1991)。
So what happened
to their diets in the last 20 years or so? Oil consumption went up 20%, pork
consumption alone went up 40%, and rice consumption dropped about 30%. As
diabetes rates were skyrocketing, while rice consumption was going down, so
maybe it』s the animal products and junk food that are the problem. Yes,
brown rice is better than white rice, but to stop the mounting Asian epidemic,
maybe we should focus on removing the cause—the toxic Western diet. That would
be consistent with data showing animal protein and fat consumption associated
with increased diabetes risk. But that doesn』t explain this.
所以,在過去20年時間,他們的飲食發生了什麼問題?油消費量上升了20%,豬肉消費量上升了40%,而大米消費下降了30%左右。糖尿病率暴漲,而大米消費量不斷下降,所以也許動物產品和垃圾食品的問題。是的,糙米比白米好,但要歇止亞洲這個趨勢,也許我們應該著眼於去除病因——有害西式飲食,顯示出糖尿病風險與動物蛋白和脂肪的消耗是一致的。但是,這並不能說明一切。
If the rise in
meat consumption is to blame, then why do the biggest recent studies in Japan
and China associate white rice intake with diabetes? One possibility is that
animal protein is making the rice worse. If you feed people mashed white
potatoes, a high glycemic food like white rice, this is how much insulin your
pancreas has to pump out to keep your blood sugars in check. But what if you
added some tuna fish? Tuna』s got no carbs, no sugar, no starch. Shouldn』t make
a difference, right? Or maybe it would even lower the mashed potato spike, by
lowering the glycemic load of the whole meal, but instead you get this. Twice
the insulin spike. Same with white flour spaghetti, and flour spaghetti with
meat. The addition of animal protein makes the pancreas work twice as heard.
假如是肉消費惹禍,那為什麼最近大型中日研究顯示高風險在於白米飯?一個可能就是動物蛋白令米飯變得更糟。假如你讓一個人吃下一份土豆泥,類似於白米飯的高血糖食物,這是他的需要付出的胰島素來平衡血糖。但當你在米飯中增加一些吞拿魚(吞拿魚沒有什麼糖,也沒有澱粉),本不應該令胰島分泌有差異,是嗎?或者還可能因為魚肉的低升糖值,降低白土豆泥對血糖的影響。但出乎你的預計:這激發了兩倍的胰島素需求量,用白小麥意粉和肉一起進食,也得到相同的結果。動物蛋白的參與導致了胰腺的加倍工作。
實線(下面的曲線)是土豆泥的胰島素分泌量, 虛線(上的曲線)是土豆+蛋白(吞拿魚)的胰島素分泌量
You can do it
with straight sugar water. If you do like a glucose challenge test to test for
diabetes, where you drink a certain amount of sugar. This is the kind of spike
in insulin you get, but if you take in the exact same amount of sugar, but with
some meat added, you get this. And the more meat you add, the worse it gets.
Just adding a little meat to carbs doesn』t seem to do much, but once you get up
to like a third of a chicken breast』s worth, you can elicit a significantly
increased surge of insulin. This may help explain why those eating vegan have
such low diabetes rates, because animal protein can markedly potentiate the
insulin secretion triggered by carbohydrate ingestion.
直接糖水做測試,像葡萄糖負荷試驗那樣:喝了一定量的糖,令胰島素跳升。但如果你把一些份量的糖換成一些肉摻進,你得到這個;而添加更多的肉,愈糟糕。只添加一點點肉和碳水化合物混合似乎並沒有太多影響,但一旦添加到雞胸肉的三分之一的熱量值,就可以引發胰島素的顯著上升激增。這可能有助於解釋為什麼那些素食主義者有這樣低的糖尿病比例,因為動物蛋白能令胰腺消化碳水化合物的負荷顯著增大。
上表中 上線是葡萄糖+蛋白質需要的胰島素分泌量,下線是葡萄糖需要的胰島素量(兩者熱量相同情況下測試)。
上表顯示了在相同熱量條件下,把部分葡萄糖置換不同比例的蛋白質混合後激發的胰島素需求量也很能說明這一點。
10月14日新增內容
亞洲人群飲食與糖尿病發,我檢閱到一個台灣的大型研究,對比了素食者與雜食者中植物性飲食和動物性飲食的影響,遺憾的是——這個結論並不支持」穀物是糖尿病不良因子,肉食是糖尿病良型因子,亞洲人更適合肉食與脂肪」的觀點。
PLOS ONE: Taiwanese Vegetarians and Omnivores: Dietary Composition, Prevalence of Diabetes and IFG
Introduction
Vegetarian diets have been shown to improve glucose metabolism and reduce risk for diabetes in Westerners but whether Chinese vegetarian diets have the same benefits is unknown.
在西方,素食飲食顯示出很好的降低糖尿病風險關係,但在中國飲食中這種關係尚未知道。
- Methods
- We evaluated the association between diet and diabetes/impaired fasting glucose (IFG) among 4384 Taiwanese Buddhist volunteers and identified diabetes/IFG cases from a comprehensive review of medical history and fasting plasma glucose.
- Results
- Vegetarians had higher intakes of carbohydrates, fiber, calcium, magnesium, total and non-heme iron, folate, vitamin A, and lower intakes of saturated fat, cholesterol, and vitamin B12. Besides avoiding meat and fish, vegetarians had higher intakes of soy products, vegetables, whole grains, but similar intakes of dairy and fruits, compared with omnivores. The crude prevalence of diabetes in vegetarians versus omnivores is 0.6% versus 2.3% in pre-menopausal women, 2.8% versus 10% in menopausal women, and 4.3% versus 8.1% in men. Polytomous logistic regression adjusting for age, body mass index, family history of diabetes, education, leisure time physical activity, smoking and alcohol, showed that this vegetarian diet was negatively associated with diabetes and IFG in men (OR for diabetes: 0.49, 95% CI: 0.28–0.89; OR for IFG: 0.66, 95% CI: 0.46–0.95); in pre-menopausal women (OR for diabetes: 0.26, 95% CI: 0.06–1.21; OR for IFG: 0.60, 95% CI: 0.35–1.04); and in menopausal women (OR for diabetes: 0.25, 95% CI: 0.15–0.42; OR for IFG: 0.73, 95% CI: 0.56–0.95).
- Conclusion
- We found a strong protective association between Taiwanese vegetarian diet and diabetes/IFG, after controlling for various potential confounders and risk factors.
我國糖尿病流行的可能原因
在短期內我國糖尿病患病率急劇增加可能有多種原因,例如:
1、城市化: 隨著經濟的發展,中國的城市化進程明顯加快。中國城鎮人口佔全國人口比例已從2000年的 34%上升到2006年的 43% 。
2、 老齡化:中 國 60歲以上老年人的比例逐年增加,2000年為10%,到2006年增加到13%。 2007至2008年調查中60歲以上的老年人糖尿病患病率在20% 以上, 比 20~30 歲人群患病率高10倍。在調整其他因素後,年齡每增加10歲糖尿病的患病率提高68%。
3、生活方式改變: 城市化導致人們生活方式發生巨大改變。人們出行方式已經發生很大改變,我國城市中主要交通工具進入了汽車時代。人們每天的體力活動明顯減少,但熱量的攝入並沒有減少,脂肪攝入在總的能量攝入中所佔比例明顯增加。在農村,隨著農業現代化, 人們的勞動強度已大幅降低。同時,生活節奏的加快也使得人們長期處於應激環境,這些改變可能與糖尿病的發生密切相關。
4、肥胖和超重的比例增加:生活方式的改變伴隨超重和肥胖的比例明顯增加。按WHO診斷標準,在2007至2008年的被調查者中,超重者佔25.1% ,肥胖者佔5.0% ,與1992年及 2002年相比均有大幅度增加。
5、篩查方法:2007 至2008年的調查使用一步法OGTT的篩查方法,結果顯示,在新診斷的糖尿病患者中46.6%的是空腹血糖<7.0mmol/ L,但OGTT 後 2hPG≥11.1mmol/L,
糖尿病前期的人群中70%是孤立的IGT。
6、易感性:當肥胖程度相同時,亞裔人糖尿病風險增加。與白人相比較,在調整性別、年齡和BMI後,亞裔人糖尿病的風險比為1.6。發達國家和地區的華人糖尿病的患病率和發病率高於白種人,也支持中國人是糖尿病易感人群。在20世紀90年代前半期的流行病學調查顯示,與大陸地區華人生活習慣相近而經濟相對發達的國家(如新加坡)和地區(如中國的香港、台灣地區),其年齡標化的糖尿病患病率為7.7% ~ 11.0% 。與此對應的是,在1987、 1992和 1998年3次流行病學調查中,模里西斯 25~75歲的華人糖尿病患病率均超過了11%。
7、糖尿病患者生存期增加:隨著對糖尿病各種併發症危險因素控制水平的改善以及對併發症治療水平的提高,糖尿病患者死於併發症的風險明顯下降。中國糖尿病嚴峻的流行現狀、未診斷人群比例高、大量的糖尿病高危人群都提示在糖尿病的預防中,我們還有更多的工作要做。
來源:中國2型糖尿病防治指南(2013版)
想知道為什麼?我來告訴你,我們科室經常收治一些小朋友的糖尿病患者,而且又不是家族遺傳,問了飲食習慣才知道,每天喝飲料啊,兩瓶這樣,現在很多家長比較寵孩子,孩子要什麼就給什麼,就是這些吃的喝的影響的,
至於為什麼我們國家的糖尿病發病率直超西方國家,首先就是我們國家很多人都還沒有認識到飲食這個方面的影響,像我父親,本來是不會得糖尿病的,就大概前幾年的時候,因為家裡賣飲料什麼的,每天喝很多瓶,現在就是得了糖尿病,家裡也沒有什麼家族史,現在後悔的不得行,
幸好我不喝這些飲料,真的,說我從來不喝也不可信,但是,我大概半年喝一瓶,每天喝白開水和礦泉水很多,因為我父親是糖尿病,所以我算是高危人群,所以我要好好控制飲食,
論一個醫務人員的修養啊
願每個生命都被溫柔對待克里威20年法則精米面碳水化合物進入一個國家尤其成為主食20年後糖尿病人群將被增
糖尿病的增加和冰箱的普及有直接關係。
糖尿病其實只是癥狀,在中醫來說,是脾病。(中醫的脾指的是pancreas(胰臟),歷史原因翻譯搞反了)。
79年改革開放後,人民開始有錢。買得起冰箱。冰箱普及。冷飲冷食盛行。
冷傷脾胃,讓身體濕氣增重。脾最怕濕。身體濕氣讓脾運作不順。
如果能找到改革開放後,糖尿病歷年的統計數字圖,和冰箱的統計數字圖比較。最好。
我預測越南是下一個糖尿病增加的地方,幾十年會輪到緬甸有同樣的趨勢。
至於治療,我認為朝著祛除濕氣的方向,讓脾有個好的環境運作。?經歷了一些可笑的事件,忍飢挨餓多年,生活一改善,油脂攝入過多~
導致肥胖?勞動作業減少,新增作業也不以勞動型為主
這導致,你只能在業餘時間運動,簡接降低了活動量~導致肥胖?惡俗的酒文化,導致了不管你愛不愛喝,都會經常出現在酒桌上~
?遺傳,我們還是一個人口大國。。。
?夜生活,我們不再是過著天黑休息,聞雞起床的生活,你可能還在加班,或者你的工作就在晚間,又或者,像我,這個時間還在玩~
?其實在中國當醫生挺累的~跑個題~~~~因為黃種人糖代謝能力較白人和黑人差,僅高於印第安人,在同樣飲食結構的情況下肯定較白人和黑人更容易罹患糖尿病。東亞黃種人幾千年來從事精細農業,攝入食物以穀物和大豆蛋白為主,吸收較為精細,更容易營養過剩患病,但容易抵禦東亞歷史上頻發的饑荒。歐洲社會白人的農業是粗放混合農牧業,攝入食物以動物蛋白為主,吸收較為粗放,不容易因為營養過剩而患病,但更難抵禦饑荒(歷史上西歐封建社會通常食物充足較少饑荒)。印第安人什麼農業都不會,食物有上頓沒下頓,因此吸收最為精細,也最容易患上糖尿病。
2型糖尿病的病因不是十分明確,現一般認為是具有強烈的遺傳或為多基因遺傳異質性疾病,其危險因素包括老齡化、現代社會西方生活方式,如體力活動減少、超級市場高熱量方便食品、可口可樂化以及肥胖等。詳情如下:
1.2型糖尿病家族史:主要指糖尿病患者的一級親屬即父母、兄弟姐妹等。
2.肥胖:肥胖是發生2型糖尿病的一個重要危險因素,糖尿病的發生與肥胖的持續時間和最高肥胖程度密切相關。中心性肥胖或稱腹型肥胖或稱惡性肥胖(男性:腰圍/臀圍≥0.9;女性:腰圍/臀圍>0.85,主要表現為大網膜和腸系膜等內臟脂肪增多)患者發生糖尿病的危險性最高。
3.能量攝入增加和體力活動減少:兩者同時存在常導致肥胖,促進2型糖尿病發生。
4.人口老齡化:糖尿病的發病率隨年齡的增長而增高。不論男女,20歲以下糖尿病患病率極低,40歲以上隨年齡增長而明顯上升,至60~70歲達高峰。年齡每增高10歲,糖尿病患病率約上升1%。由於社會經濟的發展和醫療條件的改善,人均壽命明顯延長,不少國家逐步進入老年社會,這亦是導致2型糖尿病呈流行趨勢的一個重要因素。
5.其他:除上述危險因素之外,臨床研究和流行病學調查顯示:原發性高血壓、高血脂、妊娠糖尿病患者及宮內和出生後生命早期營養不良的人群亦是發生2型糖尿病的高危人群。
如果有數據,可能可以確定高血壓和糖尿病是正相關。
首先是肥胖,中國肥胖率逐年上升,中國的中老年人都是蘋果型形肥胖,歐美國家是梨形肥胖。蘋果型身材的人腰腹部過胖,狀似蘋果,細胳膊細腿大肚子,又稱腹部型肥胖、內臟型肥胖,這種人脂肪主要沉積在腹部的皮下及腹腔內。梨型身材的人臀部及大腿脂肪過多,就是說脂肪主要沉積在臀部及大腿部,上半身不胖下半身胖,狀似梨形。
由於腹部脂肪比其它部位的脂肪新陳代謝更活躍,因此更易進入血液系統,可能導致高血壓、高膽固醇及肥胖病。再有,蘋果型肥胖患者的脂肪包圍在心臟、肝臟、胰臟等重要器官周圍,所以患冠心病、脂肪肝和糖尿病的危險性要比梨型肥胖大得多。有人發現肥胖者患糖尿病的危險性是普通人的3.7倍,而蘋果型肥胖者患糖尿病的機會則高達不胖者的10.3倍。所以中國的糖尿病發病率比國外高。
其次:由於蘋果型肥胖容易患高血壓、冠心病、和血脂異常等慢性病,慢性病容易引起或並發糖尿病。還有中國的老齡化,年齡大於45歲的中老年人糖尿病的患病率增高。
再次:就是運動。隨著生活條件和物質條件越來越好,出開車,坐車,工作壓力大,平時運動又少。嚴重缺乏運動。現在農村城鎮化,種地幹活的人也越來越少,城市化的農村老年人也是糖尿病的高發人群。歐美國家的人比較注重運動和健身。
再次:就是遺傳。還有生活方式的改變,現在人出去應酬喝酒,外面的菜油脂過高,還有上班族吃快餐,油脂過高,食用油質量不達標等原因。經常熬夜,晚睡,吃宵夜等等。
- 糖尿病本身就有遺傳和後天2種
- 美醫學雜誌 ——這句,中國人口基數在那裡!
- 短期內呢,是因為數字統計到現在才漸漸成規模啊!之前也有,但是數據都不準確啊,而且局部啊!
所以,不要想的那麼可怕,在先天上肯定比例是相近的。後天上,人口基數的關係!
近期有用胃流轉術根治糖尿病的有效辦法,此方法的核心作用是食物不經12指腸直接通到小腸。
根據這一事實,我們有理由認:食物不經過12指腸,人就不能有效的吸收脂肪,人對脂肪的吸收減少了,糖尿病就好了。也就是說人對脂肪的攝入量過多是導致糖尿病的主要因素
美國的飲食業、食物加工業、醫藥業、農業等等有錢有勢的集團,有能力僱用專家製造輿論,造成人們在飲食習慣傾向讓這些企業賺大錢的消費方式。中美建交後,這個由飲食業、食物加工業、醫藥業、農業等等有錢有勢的集團,乘虛而入,用征服美國消費者的戰略再次征服了中國消費者。除了糖尿病、還有心腦血管病、癌症、痴呆、健忘等等,等著你們享受。全世界都墮入由「醫生」「營養師」」養生大師「」名老中醫「等等這些讓人尊敬的」專家編織的」醫療衛生「網,起因是企業利潤。
推薦閱讀:
※早餐只吃燕麥減肥嗎?
※周末一個人在家做什麼吃,既簡單方便又營養均衡?
※哪類食物gi值高?
※到底牛奶中有多少鈣存在,真的能補充長高需要的量么?
※如何正確理解《柳葉刀》關於「高脂肪攝入降低死亡風險」的發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