盡信書不如無書,那讀書應該怎樣培養思考的習慣?


1. 書本身不會教你如何運用它,沒有象新產品那樣配使用說明書。你是紙上談兵的的趙括還是運用之妙存乎一心的岳飛,這取決於你能不能批判性思維能力-即活學活用。簡言之,熟讀深思子自知。

2. 好文章不厭百回讀。第一遍解決不認識的字詞,第二遍分析長難句,第三遍看寫作技巧,第n遍品味作者的寫作風格,寫作目的和褒貶態度,如皰丁解牛一樣去剖析這文章的精妙之處。從布局謀篇,從遣詞造句,從同義表達替換,從搭配銜接,即從各種角度去解讀――你就會常讀常新,功力在不斷提升。

3. 讀一本書有三個階段,第一個階段是你如粉絲般崇拜大師的著作,高山仰止。若干年後,隨著你功力閱歷增長,你可以能平視作者的文章,常讀常新。也許要很多年後,你能帶著批判性的眼光來看這本書,甚至能找出某些錯誤或瑕疵。那麼恭喜你,你已經一覽眾山小了。

4. 讀書應包括輸入和輸出兩個過程,才能形成一個電路迴路。只讀書不思考和寫作輸出就如只吃不拉,這表明未消化吸收。也可稱為拆分和重組2個過程,先將內容從語言載體中提煉出來,再用自己的話重組複述出來。

5. when
reading books, start from the easy to the difficult, and then from the
redundant to the concise.我的譯文如下-讀書要循序漸進,由易到難,由淺入深。讀書更要博觀約取,從厚到薄,再從薄到厚。

6. 閱讀最高境界是一目十行和過目不忘。一目十行即抓大意,過目不忘指能複述出來。閱讀能力即解碼能力,指從語言載體上快速提取信息的能力。有3個過程即預測-閱讀印證-反思。閱讀能力的培養應該從2個方面從手,一是對語言載體和寫作邏輯關係的熟練掌握程度,二是相關知識模塊的存儲和提取。

7. 好文章值得你背誦和複述,把它化為自己的財富和功力。真正的掌握一篇文章,要經過翻譯-背誦-默寫-複述-改寫等階段,只有當你能脫口而出和信手拈來時,你才真正消化吸收了,它才真正地變成了你的功力。檢驗標準是你能隨時隨地複述。

8. To
read a novel is a difficult and complex art. you must be capable not only of
great finesse of perception, but of great boldness of imagination.讀小說是一門艱難複雜的藝術。你不僅要有高明的洞察秋毫的本事,你還要敢於大膽的想像。我的譯文,讀小說是一門要動/費腦子的藝術,不象看電視劇。你不僅需要敏銳的洞察力,而且還需要有大膽的想像力。

9. 讀書得間和不求甚解是兩種讀書方法,但又是矛盾的統一體。讀書得間就是要領領悟書的言外之意。不求甚解就是了解個大概即可。我個人理解是精讀和泛讀的關係,或博大和精深的關係。不同的讀書方法會造就不同的人才。不求甚解者能宏觀把握全局,有判斷決策力。讀書有間者可成就學術人才。不管哪種讀書方法,只要能把書本上的東東吸收並內化為自己的功力,都是好方法。就如華山派的劍宗和氣宗之爭,但條條大道通羅馬。

目前中國的英語學習方法多如牛毛且有眾多的門派之爭,但實際效果其實並不理想。重溫大師林語堂的經驗之談,對指導我們的英語學習很有好處。為什麼中國人學習英語這麼辛苦且效果極差?也許就是教與學不得法。

何時中國才能再出幾個林語堂?

林語堂名篇《英文學習法》

林語堂大師的啟示:我們怎樣學英文? - 令狐沖學英語的煩惱 - 知乎專欄

林語堂大師的啟示:我們怎樣學英文? - 令狐沖學英語的煩惱 - 知乎專欄

商業轉載請聯繫作者獲得授權,非商業轉載請註明出處。

作者:richard zou

來源:知乎

作者:richard zou

鏈接:為什麼我背了十幾篇新概念四卻感覺英語沒有任何提高,求評價我的英語學習方法? - richard zou 的回答

來源:知乎

著作權歸作者所有,轉載請聯繫作者獲得授權。


我覺得人是無法在最初的時候,就能分辨書傳導的觀點的好壞,

人們總是喜歡先入為主的去認同一些知識。

有些東西,就是那麼正常,你每天遇到,不會感到有什麼不對勁。

好比人民幣上的毛澤東,

天天花錢,

但沒有人去想這個東西為什麼是這個樣子的,有任何一個國家的貨幣是只有一個人的嗎?

OK,扯遠了點。

其實我想表達的是,見識淺薄的人是沒有辦法去識別書的好壞的。

所以任何書都要接觸,讀書要盡量雜

觀點是左的右的,是保守的激進的,至少要知道他們分歧在哪裡,才能選擇靠哪邊站。

那麼我想說,讀書沒有什麼方法論,就是死命的去讀,不停的讀,你心中的知識構架會建立起來。

就像建立一個堅固城堡,

到這個時候,你就會懂得哪些知識可以吸收,哪些可以摒棄了


「讀得太少,想得太多」才是問題,觀點衝撞了自然就思考了。


看書不要太強求,有時候隨心,隨性的看看,找尋一下內心的平靜。不同人,不同的思維,自然書中的風景不一樣。文字消化和吸收的過程很複雜,受個人經歷和情感的影響,看書的方法,沒有一個具體的答案。盡信書不如無書,在這裡這個「信」字本來也就是一個很模糊的概念,什麼是信,什麼是不信。。。

--看書的基本方法,首先我覺得,泛泛的去講很難找到普適的答案,因此我把書分為四類:文學、歷史、哲學、專業。其實我覺得書一分類,怎麼讀,不用說,你也應該知道的。

-文學:看文學的目的,是培養自己的文筆,說話的水平(還依賴邏輯),因此,看看,記一記,背一背,ok。

-歷史:看歷史書就跟看電視劇,把握劇情,把握人物的形象、心理,換位去思考,把自己當作歷史人物。看完後,理齣劇情和人物,想想為什麼是這樣?要是我該怎樣?劇情可不可以更「完美」一點?(完美,也是主觀感受,依賴於你的「三觀」,凡是主觀性的東西,我覺得跟人多交流比較好。)我覺得這樣也就可以啦。

-哲學:哲學書我還真不好怎麼說,因為它的分叉的十分厲害,而且思維取向各異,看多了,都吸收的話我覺得會變成神經病。這個還是交給專業人士去解答吧。不過我覺得馬克思的歷史唯物主義和辯證唯物主義對認識客觀世界足夠了。除此之外中國傳統哲學,比如佛學,道家,儒家的那些東西對修身養性也足夠用了。這些書都是用一生去品味的經典,慢慢看,慢慢學,人生不同的階段有不同的體會,閑來沒事,翻翻就好。

-專業:這個就是技能學,安身立命的本事,咋讀,細細扣唄,實事求是,從小老師們就在教我們怎麼讀。(文科累的專業書可以歸類到歷史和哲學裡邊,經濟我覺得屬於理科。)

--大概就是這些了吧,像小說啊什麼的,看看休閑一下,陶冶一下情商就夠了,其它市面上那些什麼「100個成功的方法」什麼的書,就是慢性毒藥,毒害青少年兒童和社會的東西,讓人們變得功利,浮躁,我向來唾棄那些書。我覺得吧,把人比做一個樹的話,哲學(+數學,數學和哲學是一家,思維上的東西。)是根,技能樹榦,歷史葉,文學是書上的小花朵。

寫得很亂,其中或許有一些不成熟的觀點,希望對你有所幫助。


【盡信書不如無書】說的不是書「不可信」,前面有一個程度副詞「盡」。

讀書的時候,不妨接受作者的觀點,相信大多數人讀書,也是為了了解作者有什麼新的想法新的見解。如果一直帶著批判的觀點讀書,不是不好,但是可能會妨礙了你對新的知識的吸收。同時也會讓你的視野很狹隘。

我是一直抱著一種觀念【任何一本書都有它的價值】

別人的想法可能大方向是錯的,但是小的觀點或許值得你去深思的。就算觀點也錯了,也許思考方式值得學習。

所以在讀書的時候,不妨放開自己的固執偏見,嘗試去相信作者。直到你發現存在問題,再去反思,裡面出了什麼問題,哪裡出錯了。如果沒有很強的違和感,那說明,書里的思想,和你目前確立的思想觀念沒有很大的偏差,沒有錯到不可救藥。

當你發覺兩本書裡面的觀點有矛盾,但是分開來看卻又各自有理的時候,就是應該思考選擇的時候,對自己的思想體系作出梳理。

【盡疑書,不如無書】


感覺自己還是喜歡一氣呵成地讀書,然後在心裡蕩氣迴腸。摘抄,用自己的話加以發揮,都是對思想中書的完整性的破壞。


有自己的看法和見解。


Beyond Feelings


書中所說為方法論,結合個人實際情況去實踐總會有差異。正所謂理論聯繫實際,正視個體差異。


八個字:敢於懷疑,仔細求證。


推薦閱讀:

1年來的睡前讀物都是《紅樓夢》卻不想研究,正常嗎?
自學繪畫,有沒有無基礎的初學者適合看的相關書籍?
有哪些好的名人傳記值得推薦?
大家覺得溫瑞安最好看的書是哪本?

TAG:書籍推薦 | 閱讀 | 讀書會 | 讀書方法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