蔣介石在台灣進行的戒嚴是保障憲政順利實行的必要舉措嗎,如何評價戒嚴?
有人說這是赤裸裸的恐怖主義,有人說這是捍衛憲政、防止過於強大的對手進行赤色滲透的被迫舉措。
推薦《蔣介石在台灣》第一部(陳冠任著)。有網友總結出蔣介石在台灣台灣那些年十五件挺有意思的事情,每一條都讓我想起了蘇聯政治笑話。
- 左拉所有作品被禁,因為他姓左。
- 《天龍八部》有一段,兩人打架,王語嫣插了一句:這個是蔣家名招「過往雲煙」。於是《天龍八部》被禁了。
- 《射鵰英雄傳》因接近主席詩詞「只識彎弓射大雕」被禁。後改名《大漠英雄傳》在台出版,但又因為黃老邪住在島上,自稱島主被禁。
- 某老頭在街上講:「共產黨在長江上建立長江大橋」被人聽到,屬於為匪宣傳,關了起來,後來查出他二十年前加入過中共的青年團,兩罪並罰,斃了。
- 陳映真被抄家,抄出馬克吐溫全集一套,審官曰:馬克吐溫乃是馬克思的弟弟,這個明顯是通匪有據。判了12年。
- 柏楊翻譯《大力水手》父子二人跑到荒島上競選總統那段時,把」fellows「譯為」全國軍民同胞們」。結果激怒當局:這句話只有蔣總統能使用,這是在「「大力水手」漫畫挑撥政府與人民之間的感情,打擊最高領導中心,且在精密計划下,安排在元月二日刊出....用心毒辣。判12年。
- 某人在報紙上發表反共的文章時,引用了馬克思,韋伯的話,被關了9年。
- 羅家論出書提倡簡體字,立刻被指為「與共產黨隔海唱和」,他慌忙掏出蔣總統的一句話作為書名:「這樣的文字,非簡化不可」才避免被捕。
- 國立政治大學學生代聯會主席許席圖,舉辦一個」統一社「由於社名犯禁,不是」反攻社「被捕。在獄中折磨致瘋。
- 常凱申每年都要大辦生日,每年都下命令說不要操辦。某雜誌把他每年生日的祝壽文件和他下的不要慶賀的命令集結起來,是為「祝壽專號」事件。
- 台灣老師教育小孩:切楊桃要豎著切,不能切片,蓋橫著會切成星型,反動透頂。
- 台灣糖業公司人事室股長林美海母親在大陸,他托他女兒的一位南非同學,帶美金五百元給他的母親。該黑人把錢帶到了,而且和他母親拍了一張合照,加上收據,從南非寄給林美海,被人告發,結論:通匪資匪,證據確鑿,斃了。
- 蔣經國看了一個講述拿破崙的電影,裡面有一段,拿破被關到島上,一個女人給他送衣服,蔣經國看了大怒,下令禁演:這個明顯是諷刺戰爭失敗,流落荒島只有女人送衣服。有人指出:這是在國共內戰之前拍的,不可能是諷刺彎彎,結果被判了7年。
- 一個流氓打架鬥毆,被關進局子,局子裡面的人對他大肆毆打,他被打得受不了,聽說隔壁關的都是左派的讀書人,於是心生一計,早上大喊:中國共產黨萬歲!毛主席萬歲!遂被拉到關押左派地方,關的都是文人,於是變成他欺負別人。但結果恰逢tg發動金門炮戰,常公大怒,殺掉很多犯人,這廝發表反動言論證據確鑿,斃了。
《蔣介石在台灣(套裝1~4冊)》(陳冠任)【摘要 書評 試讀】- 京東圖書蔣介石在台灣那些年也挺有意思的
- 很長一段時間,台灣沒有八路公交車。
"有人說這是赤裸裸的恐怖主義,有人說這是捍衛憲政、防止過於強大的對手進行赤色滲透的被迫舉措。"
現在應該有答案了吧?
只是一群土鱉+文盲的拙劣表演。
很多人印象中共黨是土的,國民黨是洋的,其實剛好相反。
1953年,時任「立法院長」的張道藩召集中國文藝協會小說組學員茶敘,他以改編的一首明朝人寫的歌謠給與會者作為「反共文學」的樣板:
老天爺你年紀大,耳又聾來眼又瞎,看不見人聽不見話,殺人的共匪為何不垮……羅家倫聽了後馬上說,明朝那首民歌原先是咒罵崇禎皇帝的,無形中同情李自成造反,天下後世已經把「老天爺」和「皇帝」合二為一,希望張道藩不要讓讀者誤解他的好心,為此得罪蔣介石。
張道藩不聽勸告,請劉韻章作曲,「中國廣播公司·台灣台」於1953年12月1日播出。
屬於軍方的警備總司令部發現後,下令查禁這首歌詞,理由是「老天爺」是「老總統」的同義語。
更離奇的是第一個喊出「反共文學」口號的原東北作家孫陵所寫的歌詞《保衛大台灣》。
裡面充斥「打倒蘇聯強盜!消滅共匪漢奸」歇斯底里的叫喊,卻因為歌詞名與「包圍打台灣」同音而遭查禁。
國民黨把共產黨員作家誣為「共匪作家」,把留在大陸的文人稱為「附匪作家」。
對這兩頂帽子,曾在上海解放初滯留過的張愛玲也分到了後一頂。
這位一度「附匪」的文人,其遭遇及在這時期發表的作品均引起國民黨政權的不快。
如張愛玲在1949年後寫的《十八春》中傳達了「左」傾文藝信息,《小艾》則用「蔣匪幫」來詛咒國民黨。
對這類按中共調子寫出的作品,在50年代最多只能「內部借閱,嚴禁外傳」。
至於《秧歌》和《赤地之戀》,許多人認為是反共小說,可官方認為「書中有很多地方為共匪宣傳」,因而在50年代將其列為禁書。
就是後來開放時,《赤地之戀》仍要經過刪改才能出版。
在20世紀40年代,孫陵的代表作《大風雪》因用借古諷今的手法罵了不少投機政客和文人,被政治部部長張治中查禁。
在台灣出第二版後,於1957年11月被省保安司令部通令全省警察局查扣,其理由是該書反對政府各種措施,刻畫政府官吏貪污低能,挑撥人民對政府之不滿。其實,該書寫的並不是國民政府,而是充任日寇鷹犬的張景惠漢奸政府。
另一理由是《大風雪》所使用的辭彙,「大部分均系共匪所用」。
孫陵申辯該書並不親共,它不僅反滿、反日,而且對夏衍等左翼文人多有抨擊之處。
保安司令部人員毫無判斷能力,致使孫陵遭刑訊逼供長達10個月之久。
中間經過國民黨中央總動員會議文化組、「總統府國家安全局」徹底調查,此錯案得到糾正,使《大風雪》未曾改動一字,又由台灣省保安司令部解禁。
1957年,台灣時報出版社出版了金庸的《書劍恩仇錄》《碧血劍》《射鵰英雄傳》3部武俠小說。
差不多與此同時,台灣省保安司令部以《台灣地區戒嚴時期出版物管制辦法》第二條及第三條「為共匪宣傳者」,對上述3本書予以沒收。
查禁的理由是毛澤東詩詞中有「只識彎弓射大雕」之句。另外,台灣歷來認為李自成屬「流寇」,而金庸小說卻按照中共觀點,將李自成描寫為農民起義英雄,但有些出版社不顧這個禁令,還是以金庸的本名出版他的作品。
於是,台灣警備總司令部於1959年底,實施「暴風項目」,一口氣查禁武俠小說計404種。1965年,金庸小說披著「司馬翎」的外衣在地下流傳。
1966年2月中旬,「警總」再接再厲在全省各地取締所謂共匪武俠小說,僅一天就查禁12萬多冊,造成租書店幾乎「架上無存書」。1973年4月,金庸訪問台灣,受到蔣經國的接見,這傳達出解禁的信息。直到1979年8月,遠景出版社才正式出版《金庸作品集》。
艾玫即倪明華負責的《中華日報》家庭版有一個翻譯美國漫畫《大力水手》專欄。
1968年1月3日該專欄刊出一幅組畫,內容是父親老白和兒子小娃,一起購買了一個小島,並在島上建國,兩人還競選總統,競選時的第一句話是「全國軍民同胞們」。這個專欄由柏楊負責翻譯,當局發現後責問他:發表漫畫之日即是「蔣總統」發表文告之後,這顯然是影射蔣氏父子,「侮辱元首」,先是審訊柏楊的前妻倪明華,釋放她後於同年3月4日以「通匪」罪名將柏楊逮捕,最後判10年徒刑。
1966年4月5日,《新文藝》出版《恭祝總統當選連任特輯》,小說欄頭條刊出蔡文甫的作品《豬狗同盟》:
郭明輝所養的母豬生了18隻小豬,只有12個奶頭,無法供全部小豬吸吮,鄰家母狗自動餵養小豬。
在每月均由「警總」公布禁書目錄的年代,李姓保防官檢舉蔡文甫時稱:
文中主角「郭明輝」系指「國民大會」,母豬生了18隻小豬,是在影射「蔣總統」連任18年。此案由「警總」查辦,治安人員紛紛出動,在蔡文甫服務單位調查其言行,個別軍中好友向其暗示「案情嚴重」,後經總政治部第二處副處長田原說情,「國防部總政治部」執行官王升勉強同意「存查」時仍表示該文污辱領袖不可饒恕。
1968年創辦的《大學雜誌》,鄭樹森加人該刊後有時候將題目橫排,這引起「警總」的注意,因為在當時橫排是與「共匪隔海唱和」行為。
1971年5月出版的《保釣專號》,國民黨如臨大敵,他們生怕保釣運動會發展成40年代後期反政府的學生運動,因而成立了「寧靜小組」專門負責熄火。
知乎上橫著寫字的台灣同胞,都已經犯了通共罪。
《台灣當年是怎樣查禁文學書刊的》
中南財經政法大學
古遠清
- 看見評論里有人說老蔣在台灣戒嚴是為了防止赤化,這理由也真是讓人醉了!台灣的國策顧問雷震因為在《自由中國》上宣傳憲政民主,結果也被老蔣抓進了大牢,連那位敢在蔣公面前蹺二郎腿的胡適去求情都沒有用。更可笑的是還想給人家安上一個赤色分子的頭銜,可誰都知道雷震是一向反共的,說他是赤色分子根本沒人信,於是便說他包庇赤色分子。連台獨頭子廖文毅都成了日本間諜和共黨間諜,台灣老百姓看報紙時都感到疑惑:一個人怎麼可能既是日本間諜又是匪諜呢?這和咱大陸的蘇修美帝雙料特務真是如出一轍。
- 1987年老蔣的衣缽傳人李光耀以「危險的馬克思主義者」之名,逮捕了22名天主教神父,時任新加坡律師公會主席蕭添壽去探訪委託人時,也被以內安法一併逮捕。你要問神父和律師咋都成了赤色分子了呢?根據內安法,只要是宣傳自由民主,反對社會秩序的就都是赤色分子,給赤色分子辯護的律師當然也是赤色分子!對了,四一二時辨識赤色分子的標準也是平日里喜歡談論自由民主的知識分子和青年學生。所以聽明白了把,所謂的赤色分子就是一個坑,只要你敢跟當局作對,你就成了赤色分子!
- 你以為只要你不參與政治,與世無爭你就安全了?錯,舉報赤色分子最高可得到20萬元獎金,而當時台灣老百姓的平均月收入只有兩百元,為了獲得重獎,同事、鄰居、同學之間互相揭發成風,無數冤案因此而起。一位漁民因為說:今天颳得是東風,揚帆一天就能到大陸,結果被船主揭發要叛逃大陸。被判了三年徒刑。一位教師因為私看魯迅的書被同事揭發,當時台灣的學校和電影《朋友》里的韓國一樣是在學校派駐軍代表的,結果那個目不識丁的大兵一聽說他叫馬克華,便說:他一定是赤匪頭子馬克思的兄弟!司法機構不敢得罪兵爺,於是也判了他四年徒刑。推薦大家去看看台灣電影《淚王子》,裡邊電影中一出現蔣公鏡頭,就得全場起立唱國歌的場面和文革又有什麼區別?那位喜歡在海邊寫生的美術老師被以給赤匪繪製登陸地圖的罪名槍斃的場景是否讓你毛骨悚然?
- 1977年桃園縣長選舉,因國民黨選務人員舞弊做票,招致上萬市民憤而包圍桃園縣警察局中壢分局,將其縱火焚毀。而台灣文宣系統藉助其將喪事當喜事辦的本領大肆宣揚「台北縣中和鄉28歲青年張龍昌冒險沖入火場搶救一面青天白日國旗,這位僅受過國小教育的青年說:國旗代表國家,神聖無比,絕不能被焚。當火舌接近國旗,他滿腔熱血沸騰,才顧不得烈火去搶救它。」看了台灣教科書中的這段內容,你是否覺得大陸知青沖入火場搶救毛主席像也不那麼荒唐的離譜?
- 正所謂距離產生美,因為在這邊受了苦,便對對岸產生不切實際的幻想。台灣作家陳映真在坐了國民黨的監獄後便覺得對岸什麼都好,甚至連老百姓吃不飽飯,也有助於培養純粹的精神境界。李敖蹲了國民黨的監獄後便大肆吹捧小胡,柏楊蹲了國民黨的監獄後便大肆吹捧阿扁。過去我一直不理解這種此黑必定彼白,反此必定擁彼的奇怪邏輯。但看了如今網上這麼多國粉後,我才意識到:兩岸真是一家人!
- 若您覺得喜歡,敬請關注衍水青雲的微博
這大概是郝伯村之流及大陸一些果粉的觀點。這些人眼中最重要的是保住青天白日旗,憲不憲政並不重要,90年代當政男和民進黨合作搞宗痛直選時,郝等人提出委任選舉,類似議會內閣制,當然被否了,雖然事後看這方法可能對台灣好一點,不過也不是提出者的本意。
這個問題之前有人邀請了,沒想答,今天看 @陳天常回答了,覺得思路很對,再看其他答案,有幾個是通篇胡扯,果粉在這個點上發揮是明智的,因為了解的人少,不過明白人總是有的,像我們台灣的陳先生。
1.有人把二二八作為起點,並且誇大其中台灣暴民的惡,是徒勞的。且不說認為國民黨沒罪沒錯的人是如何評論阿共仔面對相同事件的行動,就是說的理由,也太牽強了。我一直認為不能因為二二八成了民進黨的人血饅頭,大陸就不紀念它,把他從教科書里刪去,須知雖然綠營是把它往族群矛盾與國民黨的鎮壓里引,但是事情本身是清楚的,這是國共內戰的組成部分,是台灣人民反抗國民黨統治的自發行為。也的確,存在皇民與前皇軍興風作浪,趁機搗亂,事情起與台北,爆發在高雄。時任高雄軍事主官彭孟緝下令,對示威群眾無預警開槍,這對於歷屆國民政府來說稀鬆平常。日據時代,台灣的不合作力量有兩股,一股是以蔣渭水、林獻堂為代表的士紳階層,另一股就是台共為代表的中下層左翼勢力,從事後的白色恐怖來看,這兩股勢力都遭到打擊,二二八的源頭就是國民黨粗暴接收,加之內戰爆發,加重稅賦。既然是內戰的一部分,謝雪紅等人組織義軍,攻打國軍據點,理所當然,最後白崇禧率大軍入台,把事情平息下來。而可笑的是現在號稱台獨大佬的白毛男辜寬敏70年代曾經受彭屠夫指揮,去日本抓捕他的台獨戰友,而最後彭孟緝活到1997年,無疾而終,也沒人找他或者聲稱要「為台灣人報仇」。
2.所謂不戒嚴台灣就丟了,是太看得起當時老共的實力了,也忘了那時已經是國際參與的事了。台灣保住了是美國人的功勞,如果沒有外來勢力的保護,真有推翻國民黨在台灣的任何勢力,有二二八及白色恐怖在台灣人內心積累的足夠的怨氣,即使把台灣的紅色勢力清理乾淨,蔣介石在菲律賓購置的房產也會用得上。因為只要有人明確是推翻國民黨的,自然一呼百應,老百姓懂什麼共產主義,三民主義?國軍軍費一度佔台灣總開支的八成,即使這樣,海軍及空軍主力還是美國提供的,所有到底是誰救了蔣家的命,這點不要搞錯了,就像現在一些台灣人認為自己能決定自己的地位一樣。這些人也預設了一個前提,就是台灣一定不能落在阿共仔手裡,國民黨卻可以。即國民黨替台灣人保住了台灣,然後開啟或是配合民主化,如果被TG控制,一定萬劫不復。當然,經過幾十年的反共教育,這已經成了絕大多數台灣人自己都察覺不到的公理。但根據當時情況判斷,阿共如果控制台灣,至少日據時期的非皇民本土精英一定會得到較好的安置,也會不存在一個特定的特權階級和大量的唐山仔湧入,更不用說清理皇民化遺毒了。台灣人幾十年努力通過選舉當官很大的動力是正如2000年宋的選舉口號「台灣人要出頭了」,而並非空洞的「為民主」。
3.沒有任何證據證明在一定範圍內,所謂高壓自由,民主專制與經濟發展,人民生活水平有直接關係。台灣是如何發展起來的?可以查閱一下資料,看看蔣介石死的時候台灣的經濟數據,Low的很。你也可以發現,從72年到75年,台灣的工業相關建設有了突然的大發展。實際上就是朱高正先生所分析的,正是中美關係改善,台灣有了較好的外部環境,包括猶太資本在內的外國資本進入,台灣的經濟數據開始攀升,巧的是蔣經國實際接班(擔任行政院長)的時間也是1972年,至他死為止,台灣成為首屈一指的亞洲四小龍。所謂不戒嚴台灣就能早發展這種論調比1949年中國就改革開放還要荒謬,無非就是制度論者的弱智囈語。
4.如果三發子到台灣放棄反攻大陸,安心獨台,會怎麼樣?首先就是不存在「中國人不打中國人」了,並且最嚴重的是,外省人的心態可能會崩盤,我們很難想像,50年代,絕大多數外省人都相信「我們很快就會回到大陸去」的,《自由中國》點破了這點,還遭到了民間的撻伐,雷震找胡適訴苦,徽州人也只是抖了個機靈消遣一下老朋友。
5.「中華民國」當然不是外來政權,那是日本戰敗後國民政府接受台灣,順理成章,然而,帶著200萬軍民進入台灣的那個「中華民國」,或者叫「蔣氏政權」,對台灣人來說,就是徹頭徹尾的外來政權,從來沒有一個現政府,帶著相當於該地方三分之一的人口來統治,並且只統治這一區域的。綠營炒作「外來政權」只是要證明台灣不是中國的一部分,45年國民政府接受台灣無效,但反對這點不代表非黑即白。
----------------------------------------------------------------------------------------------------------------------------------
蔣 公一輩子干過很多工作,早年做過日本軍官的弼馬溫,證券交易員,當然以刺客身份進入歷史舞台,也曾經很革命,和蘇俄鐵了幾十年,但後半生對反共的執著超過了一切。這也是我經過否定之否定後的看法(類似管惟炎),國民黨本質上是一個近代的組織,蔣介石是一個想學希特勒和斯大林不成的梟雄,他玩不出阿共仔那麼多花樣,什麼改造、統戰、發動群眾。所以,戒嚴和二二八鎮壓一樣,都是過去封建時代官府的作為。把戒嚴和後來大陸搞的相關政治運動直接類比,是非常無知的表現。就像對示威群眾突然開火,將犯人刑求致死一樣,再封建時代稀鬆平常,黨國亦然,有特意針對台灣人嗎,我覺得沒有。不過知識分子是非常熟悉這種環境的,大陸人卻玩得太高級,自然是慘絕人寰的動亂了。
戒嚴的影響是很深遠的,對於這樣一個小島來說。難道各位不清楚嗎,蔣介石一面對親信講「中華民國」亡了,一面公開說要在台灣重建中華民國,那就是台獨的開始,荒謬的是,一些人一方面認為老蔣是中國人,又把他反對台獨作為一個功績而非分內義務大家讚賞。順便說一個,其實1971年老蔣是接受「兩個中國」的,他比一般人想像的要有彈性多了。只不過有群外省狗比如錢復,90年代到處替李登輝宣傳「政治改革」成果,等到岩里政男原形畢露,又開始給逝去的二蔣塗脂抹粉,描述「蔣總統想得很遠,我們也是竭盡全力」、「我國代表在表決前昂首憤然離場」。呆在台灣的外省特權階級,就是這幅嘴臉。不過他們這麼騙台灣人,我挺生氣的。
1.戒嚴是一個暫時的過程,是反攻大陸的預備,主旨就是反共,50年代初,二二八的犯人如柯文哲爺爺,吳敦義爸爸基本都放出來了,白色恐怖就到來了。舉個例子,參加「二七部隊」的陳明忠,就躲過了二二八的監牢,原因是他的學弟林淵源(前高雄縣長,王金平的從政領路人)全力保他,可白色恐怖事情陳先生就被按共黨抓起來了,第一次關了10年,他妻子的哥哥也被政府槍斃了,到後來他經商發家,又因為參加黨外運動被判死刑,最終關了二十多年。而在社會教育上,全力推行極端的仇共教育,見如何看待「國民黨不倒,台灣不會好」的思想? - 羅闍尼耶的回答,最終使台灣形成了仇中親美媚日的氛圍。待到和中人士上台,卻發現很多事推不動了,而以外省台獨者為智囊的新一代年輕台獨運動者把幾十年前的國民黨宣傳語言保留內核替換外皮,反共與反中完成無縫對接。據金一南內部講座稱,90年代末期面對台獨勢力的興起,以王作榮為代表的外省退休高官曾經和陸方表達極大的憂慮,不曉得陸方官員如果那這個反問,王老先生不知如何作答。
2.老蔣小蔣到死為止,都沒有完成國會全面改選,這當然主要因為反攻大業未成,而在地方上,是次次選舉的,但選舉一直是國民黨操縱的,二二八事件打擊了傳統知識階層,皇民政客反而有些矇混過關,面對70%的本省人,國民黨選擇和地方結合,即所謂地方派系,無形中保留並壯大了閩南客家等民系固有的地方主義,或曰「本土」「鄉土」,這點對台灣的影響從李登輝黑金政治開始以來,已越發顯現。
3.台灣人的悲情 有人說台灣只有一個二二八,國民黨在大陸,天天二二八,以台灣相對大陸的體量,大概差不多。台灣沒有烈士,相反的,日本佔領台灣初期,有10%的人抗敵而死。我們可以說,國民黨來台灣這幾十年,殘暴遠不及日本,但對比解嚴後和日據後期,日本時代並沒有太多悲情的種子在裡面,同樣,我們也沒有從為革命死了幾十位親戚的賀龍元帥,徐海東大將,千萬烈士家庭里發現些許悲情,有的只是長期的緬懷和向前看的勇敢。可以說,悲情只是那些收了些委屈卻不是真正的犧牲者的表演工具,是民粹的溫床。成了萬能的助選器,國民也事實上在選舉中|無辜的「吃虧。
4.戒嚴確實壓制住了台灣的左翼力量,左翼承擔了大部分的犧牲了,而待到戒嚴後,過去各色彩的黨外運動開始結合,那些左翼(統獨都有)被深受仇共教育的律師和國民黨的抓把子再次壓制,喪失了話語權,台灣兩大政黨就都是偏右(中國語境)的,不同的是,民進黨以威權反抗者自居,善於結合所謂社運,學運勢力,成為其打手,塑造自己假的為底層發聲的樣子。而太陽花開始崛起的新一代反財團反公權力的偏左力量,並沒有在一開始得到正確引導,在反中的教育指導下,也把反對的精力指向阿共仔而不是真正的敵人,而僅僅根據百年內的歷史就可知,這種勢力也必將在一次次分裂分化中瓦解,隨儂顧性命。只是遙遠的另幾邊,大家有的抽著雪茄,有喝著清酒,面對此情,一齊笑而不語。這個問題就好像問"為了維護社會穩定,是不是可以無視憲政法治"一樣,進一步說,就好像問」為了防止反華勢力煽動不明真相的群眾,是不是可以採取暴力鎮壓「一樣。(是不是太露骨了啊我是新人不知道知乎有G點嗎==)
首先,38年的戒嚴期又稱為白色恐怖時期,且在台灣談及這段歷史,「白色恐怖」一詞更為常用,可見幾乎沒有人對其持正面態度。
戒嚴的初衷確實是為了防止共產黨在台灣進行地下活動、煽動叛亂,當時國民黨退居海島、偏安一隅,可謂不堪一擊,極容易被一鼓作氣的解放軍給徹底統一了,何況在大陸時中共的地下工作就極為出色,上層下層一起策反,因此國民黨的失敗除軍事上的錯誤判斷之外,很大程度上也是輸在意識形態上。如今只剩這最後一塊容身之地,一時間風聲鶴唳草木皆兵,這種心態可以理解。
台灣當時有沒有真正的中共匪諜?肯定是有的,特別是五十年代的諸多工會事件,背後不能說沒有共產主義信徒的推動。但這能不能成為白色恐怖的理由?絕對不能。
白色恐怖時期,台灣相關的政治案件達六七萬件,受害者多於十萬。僅在白色恐怖最嚴重的五十年代,因被判定為「匪諜」而遭殺害的本省與外省人就有五六千人,更有同等數目的人被判入獄,動輒刑期十年以上乃至無期,直到1984年還有入獄超過30年的受害者。而當海峽形勢因朝鮮戰爭爆發而一度緩和之後,國民黨並未儘快調整政策,而是任由情報特務機關繼續妄為。當時受迫害者並不僅僅是被懷疑通共的左派,也包括試圖指出國民黨反攻大陸之不切實際、追求台灣人獨立自治的獨派,還有不堪不公平待遇原住民和不滿高壓政策的知識分子。要說這些人有赤色滲透的嫌疑,那未免也太過疑神疑鬼了。發展到這時,妖魔化的敵人成為維持獨裁、排除異己的借口。(《1984》也體現了類似的邏輯。)
白色恐怖時期的台灣毫無言論自由,國家暴力機關滲透生活的方方面面,逮捕和審判嫌疑人的過程也毫無正當程序可言。蔣介石更以戒嚴為借口,無視憲法規定而強行連任總統,並神化自己、大搞個人崇拜;為維持可笑的代表性,隨蔣渡海的各省國會代表也就無限期連任下來,成為「萬年國會"。這樣的國家有何憲政可言?以徹底破壞憲政的方式去維護憲政,這不是太可笑了嗎?台灣真正的憲政化和民主化,當然是在解嚴之後才開始的。
獨裁就是獨裁,不要相信獨裁者的借口。白色恐怖給台灣人留下了至今未能癒合的傷痛,沒有人能接受為當局開脫責任的說法。更何況,當時台灣的情形,絕不是肅清匪諜就能保護自身這麼簡單的;很大程度上台灣的安危決定於美國的態度和共黨的策略。就算一個匪諜也沒有,若美國不插手、共產黨硬要打,當時的台灣擋得住么?如果蔣介石當初能認清現實,放棄不切實際的「反攻」夢,真正開始實行憲政改革,台灣的發展還能再早上十幾二十年。-
台灣的憲法、民法、刑法,整體來說是很齊備的,而且在意識型態光環上,是中間偏左。
因為上面有一本「三民主義」作指導綱要。
孫文是個有自由主義傾向「共和制度 + 自由選舉」概念的堅定信仰者。
而且呢,又因為成長背景,非常英美范兒。
也是因此,台灣的法律是向人民傾斜的,有那種「限制政府權力」的姿態在。
(簡單地說,就是「防官如賊」。)
如此這般的法律,對於台灣的太上皇執政團伙國民黨來說,那可太不爽了。
所以,台灣實施戒嚴,表面上是對了對抗大陸,是為了「動員戡亂」,
但一實施數十年,而且那麼久不願放棄(1949 -1987,整整38年,成了世界紀錄)。
明明反攻大陸都無望了,大陸自己也鬧得慌(文革),沒空著實你。
可戒嚴為何不止?要說原因呢,也就是國民黨政府的「掩耳盜鈴」。
真心就一個目的:「為了執政更爽」。
眾所周知的,不能組黨,不能遊行示威,不能進行中央政府的改選……等等。
但對於老百姓而言,最切身的感受是,國民黨成了真正的皇族。
想咋整老百姓,就咋整,只要有戒嚴,就能避開所有現代的,成文的法律。
在戒嚴體制下,只要國民黨決定了,老百姓犯事,就能用「軍法」審判。
「軍法」呀,那是什麼鬼玩意兒?
有無數的理由可以關你,不用走程序,直接把你關到綠島去唱小夜曲。
火大起來,有戒嚴二字的大名份,有無數理由可以槍斃你,想過沒有?……
(也就是所謂的「防民如賊」)
這,也就是李敖說的,國民黨「治國三循環」:
政治的事,用法律解決。(比如實施戒嚴。)
法律的事,用經濟解決。(打官司要行賄,比如檢察官和法官貪腐。)
經濟的事,用政治解決。(比如種種「潛規則」。)
其實,不止國民黨,廣泛到全世界所有的政府,歷來皆如是。
只要不依法,弄個旁門左道來辦事,不管名義多高調,內里絕對有著骯髒的目的。
回來說題目。
你以為它是保障憲法?
保障個屁。
-
台灣「戒嚴」期間有挺多魔幻現實主義的例子,以下這篇文章是我今年在做《民謠往事》專欄的時候一篇參考文章,從「凈化歌曲」運動的角度,系統地聊到了台灣戒嚴對音樂屆的影響。從這篇文章中,你就可以看出,其實國民黨上綱上線的本事,和某某相比也挺有點惺惺相惜的意思。原文為繁體,為方便大部分用戶,已轉碼為簡體。
撰文:李坤城
出處:『再見!禁忌的年代』(高雄市政府新聞處,2007年11月)
自1949年5月20日起,國民黨政府宣布台灣實施戰爭戒嚴,直到1987年7月15日解除戒嚴為止,為期長達三十八年多之久。創下全世界國家中,實施戰爭戒嚴法最長的世界記錄。
戒嚴時期政府對人民的禁錮無所不在,連寫歌聽歌都被管控。當年在戒嚴時期,歌曲被禁的理由不一而足。像是有意境誨淫、文詞輕佻、妨害社會善良風俗,或是為匪宣傳、藴含政治暗示、挑撥政府和人民的感情等。歌曲只要被冠上任何一個原因,就難以再見天日。
解嚴後的今天,台灣人總算有寫歌聽歌的自由空間。但是當我們回頭再去看那些史料時,總是會讓人感覺既荒繆又好笑。當時違反規定者,輕微的被處以禁唱、禁播、禁出版和扣押沒收出版品。嚴重的詞曲作者可能會被抓去關,而演唱者也會受牽連。
戒嚴期間,政府先後以戒嚴法、動員戡亂時期懲治叛亂條例、檢肅匪諜條例、推行國語運動、出版法和後期的廣播電視法,來嚴厲管控並打壓方言流行歌曲錄 音出版、公開播送和演出空間。早期先由台灣警備總司令部負責查禁,1973年11月以後移交給行政院新聞局繼續實施,但是後期警備總部還是有在負責抓人和
扣押出版品的任務。那是一個充滿白色恐怖的時代,人們都在隱憂中過活,誰都可能隨時被調查、被加罪、被判刑。音樂工作者也不例外,甚至在1979年起所有歌曲在出版前,更需要先送新聞局審核,查核通過後方能公開出版。
回顧過去禁歌的歷史,這些錯誤是不應該被遺忘。首先,讓我們從日本殖民統治因為戰敗而結束的1945年來說起。
戰後初期混亂的台灣社會
翻開歷史文獻,日治時期禁歌的紀錄並不多,最早是在1910年代曾經禁唱過台灣民謠。後來在1930年代台灣唱片文化普遍流行時,也只有十幾張台灣 曲盤因「風俗因素」或「安寧秩序」為由遭禁並扣押解說書而已。只有在後期1937年起,日本開始實施戰時體制,在皇民化的高壓政策下,台灣流行歌才開始處 處受限。
1930年代初期才出現的台灣流行歌,剛開始發展過程就具有許多開創性,開啟了許多種新的創作風氣和潮流,戰後本應邁向更新的里程,結果流行歌曲在戰爭結束後,卻開始又遭遇新政權的諸多限制和打壓。
日本投降戰爭終結後,國民政府的『台灣省警備總司令部』成立於1945年9月1日。這單位產生的原因是:「為確保台澎光復區之治安與主權,並處理軍 事受降與接收、遣俘等事宜。」但是後來卻變成國民黨的特務機關。其沿革非常複雜,充滿神秘和不可理解的色彩。1992年8月1日因應動員戡亂時期終止,才
正式裁撤掉。集黨政軍情特於一身的『台灣省警備總司令部』,是白色恐怖時期國民政府威權統治的主要打手。戰後國民政府來到台灣以後,首先沒收和禁播的是日本軍國主義歌曲的唱片,而第二波遭禁的是早期上海流行的時代曲。1947年3月間,國民政府的行政院頒髮禁用唱片表一份,交由上海市警察局布告,並轉令各電台禁止播送及唱片廠停止灌制。
這份唱片表共列有八十九首上海流行歌曲,包括有許多周璇、姚莉、白光、王人美、李麗華、白虹等歌星的成名曲。當時國共正在進行內戰,國民政府害怕這 些靡靡之音的情歌會腐化軍心。所以「天涯歌女」、「心心相印」、「桃李爭春」、「桃花江」、「千里送京娘」、「想情郎」等歌聲都被要求消音禁播。
後來這一波禁令,因為國民政府戰敗,大陸淪陷後,遷到台灣,高壓監控流行歌曲的政策,也開始跟著延燒到台灣來!
國府宣布實施戒嚴(民國三十八年五月)
1947年的二二八事件,使得「現代化」的台灣慘遭空前浩劫,眾多社會菁英被槍殺,台灣社會民心動蕩不安,經濟也倒退回貧窮狀態。
1949年5月19日,台灣省警備總司令部宣布自5月20日零時起,宣告台灣全省戒嚴。戒嚴期間所施行的「戒嚴法」、「動員戡亂時期懲治叛亂條
例」、「檢肅匪諜條例」等法規,國民政府將國家安全無限上綱,常以匪諜無所不在為由來羅織罪名,造成不少冤獄和民怨,這就是所謂「白色恐怖」的開始。當時 台灣人民都知道,其實是國民黨的「特務」無所不在。9月1日『台灣省警備總司令部』改名為『台灣省保安司令部』,表面上說是負責警備治安和動員管理,其實還是什麼事都在進行恐怖監控,包括流行歌曲的禁播。這時期的歌曲,最常被以「思想左傾」或「挑撥政府與人民的感情」為由而遭禁。
1949年國民政府撤退來台後,來年三月蔣介石總統復職,更加深蔣政權對台灣的主宰地位。他在演講時指出:「一年準備,二年反攻,三年掃蕩,五年成功。」遷徙流離的國民政府,反共更恐共,在這樣的社會基調之下,台灣流行音樂發展開始受到更大的限制。
1951年台灣開始出現幾家小型家庭式的唱片工廠,來年許石主持的中國唱片公司,在三重設立唱片製造工廠。台灣唱片公司開始陸續成立,但以翻版日本唱片和香港歌星白光、李香蘭、李麗華等所唱的國語時代曲唱片為主。而此時台語流行歌的留聲機唱片也開始重新錄製。
1954年夏天,嘉義革新話劇團的成員,拿了一首寫好的歌詞給作曲家楊三郎,希望楊三郎幫忙譜曲,以作為該團在全省公演的舞台劇「戰火燒馬來」的主
題曲。楊三郎念在同是演藝界的份上,很快便將這首歌曲譜好,歌名也叫做「戰火燒馬來」。但是這首歌的作詞者卻在此時因思想問題而被槍斃,楊三郎聽到消息害 怕被牽連,趕緊央請好友周添旺重新填詞,並改歌名叫「思念故鄉」。後來這首歌還是被唱紅了起來,這件事可以讓人體會出當時創作歌曲時的顧忌和恐懼。最早禁唱禁播台語歌曲的法源,是1955年頒布的「動員戡亂時期無線電廣播管制辦法」。五十年代政府是先從電台下手,當局認為唱片需要電台播放才能暢銷,電台不能播放禁歌,唱片就賣不出去,當然就可以達成監控的效果。
電台無法播放的查禁歌曲,經常都要被做廢掉,但是一張唱片有許多首歌曲,所以通常都會在唱片上貼膠片,或是故意用刀片割壞劃掉。但是許多歌曲卻是愈禁愈紅,成為另一種反抗威權政府的精神歌曲。
頒訂出版法加強管制(民國四十七年)
1950年代,國民政府稱台灣為『自由中國』。「反共抗俄,拯救大陸苦難同胞。」訂為基本國策。所以國民政府在台灣自製的首張唱片是『台灣省保安司
令部』示範樂隊演奏的「國歌」、「國旗歌」。接著又陸續灌錄了許多以反攻大陸為主題的愛國歌曲,這些唱片都只有送給電台、學校和軍中使用。而大陸來的軍人和眷屬從顛沛流離到建立眷村,思鄉愁緒依舊很濃厚。1955年起,台灣製造的上海或香港時代曲的翻版唱片大量上市。很受眷村歡迎的國
語歌手紫薇等人,也開始在電台節目中演唱這些上海老歌。雖然國民政府推出許多熱血沸騰的反共歌曲,但是外省人還是喜歡哼唱著家鄉熟悉的老歌。例如:「魂縈 舊夢」、「何日君再來」、「蘇州河邊」、「天涯歌女」、「不變的心」、「等著你回來」、「岷江夜曲」、「西子姑娘」等歌。然而,這些歌曲當年國民政府也以作者滯留匪區,不得附匪而歌,或是以詞句頹喪,影響軍心士氣等理由而被禁。其中最有名的上海老歌「何日君再來」更被說成是有期待共產黨的八路軍再來的意思而遭禁。
同時期的台灣人民生活,也是普遍貧窮艱苦。有一位音樂家張邱東松將他所觀察到的小人物生活寫成歌曲,像是『賣肉粽』、『收酒矸』等。因為歌詞描述寫實感人,音樂曲調優美動聽,發表後馬上就傳遍大街小巷,非常流行。
但是,不久被『台灣省保安司令部』發現後,馬上就發文通令禁唱。禁唱的理由是:「這些歌暗示政府無能,導致人民生活困苦。」
1956年台灣研究成功細微音溝33又1/3轉的長時間黑膠唱片,此時期的創作歌曲幾乎都是台語流行歌的天下。慎芝開始將台語流行歌曲填上國語歌詞。而台語歌壇也流行以台語詞填日本歌的風氣。
1957年文夏推出台灣流行歌壇第一張長時間唱片,其中灌錄有八首新歌,包括「夏威夷之夜」、「男性的復仇」等歌,都造成全省轟動流行。走紅後的文夏開始密集製作新專輯,但是卻經常被以東洋味過重,或詞意不雅等理由被禁止在電台播送和演唱。
1958年5月16日『台灣省保安司令部』和『台灣省軍管區司令部』等單位合併之後改名為『台灣警備總司令部』,負責警備、民防和和戒嚴任務。同年夏天,國民政府頒訂出版法,加強禁歌管制政策。
這時期有首由英文歌改編的流行歌『給我一個吻』,這歌有國語版也有台語版,每一種版本在各地華人小區都很流行。但是全世界只有在台灣被禁唱,因為接吻妨害善良風俗不能被鼓勵。
警總查禁達到高潮(民國五十年代)
1960年『台灣省唱片工業同業公會』成立,塑料黑膠唱片開始興盛流行。雷震的『自由中國』雜誌因發表反共無望論而被停刊,次年『公論報』也被迫停刊,而在此時警總查禁流行歌曲也達到最高潮,唱片業開始要向警總辦理註冊登記。
當時查禁的理由可真是五花八門,毫無規則可言。文夏的「媽媽我也真勇健」、「黃昏的故鄉」、「媽媽請妳也保重」等歌都被禁唱。理由是歌詞不健康、日本東洋曲調和在軍中想念媽媽會懷憂喪志等。
台灣早期因為是移民社會,人民個性非常樂觀,因此也就特別喜歡聽搞怪自嘲的娛樂歌曲。而這種搞怪歌最早被禁唱的藝人是呂金守老師,他當年有一首歌 「無頭路」,歌詞是描寫旋來旋去台灣頭旋到台灣尾,攏找無頭路,很搞笑也很可愛的歌。但是發表後不久,就被警總叫去罵了一頓,罵說台灣這麼好住怎麼可以唱
「無頭路」。而且還被警總的人用皮鞭打屁股,讓他心生恐懼感。後來他寫了一首「你爽我嘛爽」,警總的人罵他:「嚇死人!」他想了一下,知道他們都是外省人,就將歌名改為「你舒服我也舒服」,結果還是被罵:「恐 怖!」後來他只好將作品收回來,內心想著:「是你恐怖我才不恐怖!」有一次他又寫了一首歌「台東人」給劉福助先生唱,又被警總調去問。這句「一千二千拿去
用,叫她散步喊無閑。是什麼意思?」警總要他寫下切結書,警告他以後再亂寫就要讓呂金守消失在人間。這次他真的被嚇到了,就停筆不敢繼續再寫稿怪歌,但是他不寫了也有事。有一天警總又打電話來,開門見山就大聲對他說「呂金守你完蛋了!這首可憐落魄 人是不是你寫的!」「還說什麼你可以啊玩玩我,也可以啊戲弄我~」。呂金守老師趕緊說:「大人啊~這首確定不是我寫的!」原來搞怪也有傳人,這首歌是由另
一位台東卑南族青年高子洋所創作的原住民流行歌曲。解嚴二十年後,呂金守他不再害怕了,但是卻也開始感嘆人已經老了,要搞怪也沒點子了。其實,當年台語流行歌被禁唱的故事,可是多到一牛車都說不完!
1960年代也是台灣國語歌曲創作的第一個黃金時代,紫薇以「回想曲」和「綠島小夜曲」風靡全國後,成為台灣首位國語歌曲唱片紅歌星。1962年初,合眾唱片發行美黛所演唱的「意難忘」銷路超過百萬張,美黛也因此而一舉成名。
同年台視開播,關華石與慎芝夫婦兩人在台視開闢『群星會』電視歌唱節目,歌壇進入電視歌星時代。1964年以後國語歌星人數漸多,一些在電台演唱受歡迎的歌星,或是在電台歌唱比賽脫穎而出的人才,都開始投入電視綜藝節目行列。
1966年起在國民政府大力推行國語的政策之下,國語歌星逐漸形成氣候。但是國語歌曲也是逃不過禁歌的監控命運,其中國語歌曲被查禁最多的是有『盈
淚歌后』之稱的姚蘇蓉。她所演唱的歌有三分之一左右都被禁唱,包括「今天不回家」、「負心的人」。還有謝雷的「苦酒滿杯」,歐陽菲菲的「熱情的沙漠」、 「愛我在今宵」,包娜娜的「愛你愛在心坎里」、「向日葵」也都遭禁。1969年姚蘇蓉因為在高雄金都樂府歌廳,應歌迷要求演唱了禁歌「負心的人」後被告密,結果歌唱演員證被沒收,最後她只好轉往海外去發展,消失在國
內歌壇。有『性感之神』之稱的歐陽菲菲父親雖然是軍人,卻也是禁歌的常客。歐陽菲菲演唱的「熱情的沙漠」,被禁唱的理由竟然是歌曲中的「啊!」太淫穢,容 易讓人產生性幻想。最後歐陽菲菲也是到日本歌壇去發展後就不回來了。內政部編印查禁手冊(民國六十年)
戒嚴時期除了禁歌,國民政府對於演藝工作人員採取證照限制。負責管制演員證和歌唱證的主管單位當時說:「過去政府為加強民族精神教育,遏制不良歌曲 的蔓延滋長,曾查禁部份歌曲,現由警備總部和國防部總政治作戰部印製,發給各歌星每人一冊愛國歌曲,旨在鼓勵歌星們演唱愛國歌曲,以鼓舞民心士氣。」
當時不配合演唱愛國歌曲的歌星,政府就不發給證照,也就無法從事公開演出。這個政策迫使許多台語歌星失去表演舞台。當時國民政府要求藝人唱愛國歌 曲,文夏率先反抗政策拒絕演唱,因此他失去台灣演出和宣傳的舞台,最後只得前往國外發展。其他資深歌星例如洪一峰、郭大誠等人,也是逼不得已只能轉往國外
巡迴演出。1965年起美國全面介入越戰,台灣成為駐越美軍的渡假中心,酒吧與色情行業大量興起,西洋歌曲也跟隨著而來地流行起來。因為西洋歌曲不會被警總禁
唱,以美軍俱樂部及飯店、夜總會為據點,帶動了西洋樂團的發展,也培養出許多實力派歌手。例如:歐陽菲菲、黃鶯鶯、沈文程、陽光合唱團的主唱吳盛智等人。1971年中華民國退出聯合國之後,這時期更是加強推行凈化廣播和電視節目的新規定,歌曲一定要激勵人心有元氣,要莊敬自強,還要藍天白雲。所以那些浪漫的、漂移不定的、沒有目標流浪的全部都被禁唱了。
但是受過高等教育的年輕人,不再喜歡聽風花雪月的國語流行歌曲,他們聽西洋的熱門音樂。也不喜歡看浪漫無趣的文藝電影,他們的價值觀開始深受美國文化的影響。同時西洋翻版唱片工業更是在台灣興盛起來。這時菁英知識分子則取向聽古典音樂。
這時期的台語流行歌在電視媒體的演出非常受限,綜藝歌唱節目中每天只能安排演唱二首,而且長度都不能超出一分半鐘。1970年黃俊雄的電視布袋戲在
台視推出,活潑的劇情和演技馬上造成轟動,當年的收視率曾高達百分之九十七,創下台灣電視史上的最高收視率紀錄,至今仍然無人可以超越。黃俊雄將許多新歌搭配成木偶出場時的主題曲,剛好出版法和戒嚴法都沒有規定到布袋戲的歌該怎樣發聲,才可以成為台語流行歌作品偷渡的窗口。另一個可以搭配的電視節目是閩南語連續劇主題曲,例如:「為什麼」、「一粒流星」等。
當年在『雲洲大儒俠史艷文』布袋戲中最紅的女主角苦海女神龍出場的時候,都會搭配一首歌「為何命如此」,這首歌后來也有被禁,理由是歌詞妨害善良風俗。相同理由而被禁唱的歌還有一首「粉紅色腰帶」。但是被警總禁唱時,這些歌曲都早已深入人心而成為名曲了。
內政部從1971年7月起,開始編印查禁歌曲手冊給各媒體。還新定了查禁免列日期文號和理由的條款,從此連歌是怎麼被禁的都不清不楚。而且之前可以
查禁歌曲的機關團體非常之多,包括內政部、教育部、交通部、國防部、總政戰部、國立音樂研究所、中華民國音樂學會、台灣省新聞處、台灣省警務處、中國廣播 公司等,當然還有特務機關的龍頭老大『台灣省警備總司令部』。新聞局接手審查(民國六十二年十一月)
審查禁歌政策從民國1973年11月,管制工作移交到行政院新聞局來執行,新聞局成立『行政院新聞局出版品出版小組』,並廣為收集流行歌曲審查,第一次共計約收集八千首左右。
1974年7月,新聞局長在年度施政報告中說,在上半年六個月中,新聞局查禁了五十三萬多件出版作品,數量之多創歷史新高峰。同年新聞局又成立『行
政院新聞局廣播電視歌曲輔導小組』。新聞局開始舉辦優良歌曲徵選,擴大徵求愛國歌曲新創作,並委由國內三大唱片公司海山、麗歌和歌林唱片配合製作出版,唱 片公司的所有簽約歌星都要配合演唱愛國歌曲。這一波由新聞局主導的凈化歌曲運動,特別是針對電視媒體的控管政策,這時三家電視台都已步上軌道,成為民眾娛樂的主要來源。新聞局接著又成立『電視事業改進研究小組』,行文要求三家電視台製作節目時,演唱歌曲需有三分之一為「愛國歌曲」、「藝術歌曲」、「徵選歌曲」。
其實,早在1969年起,新聞局和電視台就已開始號召藝人,組成宣慰僑胞訪問團,赴歐美和東南亞去表演了。因為巡迴演出效果很好,此後成為雙十節前後的常態性愛國活動。
1976年1月8日政府頒布廣播電視法,嚴格來管理廣電媒介的結構與內容,而為配合推行國語政策,亦納入語言限制規定,來打壓方言節目的演出空間。
廣播電視法全文共五十一條,除了明文規定電視台方言節目每天不可超過一小時外,其中和禁歌政策相關的主要有二條。
第十七條:大眾娛樂節目,應以發揚中華文化,闡揚倫理、民主、科學及富有教育意義之內容為準。各類節目內容標準及時間分配,由新聞局定之。
第二十條:電台對國內廣播播音語言應以國語為主,方言應逐年減少,其所應佔比率,由新聞局視實際需要定之。
廣電法的第二十條條款規定,直到1993年8月2日才被刪除。這條不合理限制方言節目的法令,封瑣了方言歌曲在廣播和電視媒體的發展空間,也提供給新聞局長掌控廣播和電視的最大權力,從此台語流行歌曲的創作風格,開始走向悲情和江湖味。
創作歌曲需先送審(民國六十八年起)
在充滿民族主義和愛國熱情的時代,聽美國熱門音樂長大的年輕人,不很愛聽「靡靡之音」的國語流行歌曲,也厭煩著總是精神超亢奮的愛國歌曲時。這時在電視上有一種清新的音樂出現,開始吸引了年輕學生們的目光。
1971年中視推出『金曲獎』音樂節目,主持人洪小喬喊出『創作我們自己的歌、演唱我們自己的歌』。在這風雨飄搖又充滿信心的年代,台灣的流行歌曲創作又將進入另一個階段。
洪小喬頭戴寬邊草帽半遮面,手抱吉他彈唱浪漫的自創曲,一首『愛之旅』可真是唱盡年輕人的心聲。在這個年代,因為外交風暴的打擊,政府正大力推行『凈化歌曲』和『愛國歌曲』運動,演唱清新創作音樂的金曲小姐洪小喬很受年輕朋友的歡迎。
1975年楊弦也在台北市中山堂舉辦『現代民謠創作演唱會』,發表了八首創作作品,正式掀起了民歌運動,使當時的現代詩和流行歌有了首度結合。演唱會後不久,楊弦出版了『中國現代民歌專輯』唱片。
二年後,新格唱片公司主辦『第一屆金韻獎』決賽,並為得獎作品出版合輯唱片。專輯中的歌曲『如果』和『小茉莉』很受學生喜愛,此後校園民歌成為新的流行音樂文化,也在台灣開始影響著年輕人的生活。
這時期有許多歌『風告訴我』、『捉泥鰍』、『龍的傳人』、『橄欖樹』、『蘭花草』、『月琴』等,在校園都很流行。但是在這同時,瓊瑤的電影也很盛 行,電影插曲如『我是一片雲』、『月滿西樓』、『楓葉情』等,也是流行一時。另外,演唱怪歌『姑娘的酒窩』的高凌風和演唱『雨中卽景』的王夢麟也都是經常
被禁唱的音樂怪才。另外,台語流行歌在洪小喬和民歌運動的刺激下,也開始出現了小小亮光。1976年起黃春明、林二、簡上仁等人,開始進行田野調查、撰文出書或創作新歌,用行動來提倡被打壓的台灣歌謠。
林二並且努力將被禁的一些老歌申請解禁。「農村曲」、「補破網」、「望你早歸」、「雨夜花」、「四季謠」(原名四季紅)、「心酸酸」等歌才在更改部分歌詞或重新審查後始予解禁。此時也才能透過電視、電台的傳播介紹後,再度盛行於民間。
1979年2月起,新聞局開始實施歌曲審查制度,規定廣播電台播歌(公開播送)和唱片歌曲出版(出版發行)均需事先送審。電台或唱片公司,必須先將詞曲譜送新聞局廣電處審查。審查未通過的歌曲要修改到合格才可以出版或播送。
審查歌曲每周一次,從1979年到1987年12月,一共審查了三百二十期,受審的歌曲超過二萬首,而沒有通過的歌曲佔了六分之一,並有九百三十餘首歌曲遭禁唱。
當審查歌曲制度實施的第一年,正逢齊豫的「橄欖樹」在全省各地造成轟動,但是這首風格清新的民歌也遭禁播,更離譜的是,據說新聞局評審委員認為這首 歌內容有「不要問我從那裡來,我的故鄉在遠方。」會讓聽者勾引起思念大陸故鄉之嫌,而且又反覆提及「流浪」一詞,恐怕會引導年輕人離家出走。所以不能通
過,遂無法公開播送。這個規定影響到流行歌的正常發展,可以說是直接挑戰和考驗創作者的志氣,志氣被磨盡後不是妥協就是叛逆,蔡振南就是其中一例,文夏也是。
1982起蔡振南的作品在屢被新聞局退件後,他決定不再送審開始走地下出版模式,也不想要送唱片給電台媒體播歌,他轉往中南部夜市或歌廳宣傳。他的
成名作品「心事誰人知」就是這樣玩出來的。從此蔡振南寫給沈文程和蔡秋鳳二位歌手所演唱的歌,旋律都帶著一種凄美和哀傷的江湖味。台灣戒嚴三十八年間,歌曲被禁最多的藝人是文夏先生。文夏一生唱過二千多首歌,唱紅的經典歌曲如天上繁星般之多,當時行政院新聞局在審查歌曲實施的九年之間,共有九百三十餘首歌遭禁唱,這期間文夏就有九十九首歌被禁。
解嚴前後禁歌演變(民國七十六年)
1980年陽光合唱團的主唱吳盛智和呂金守,推出台灣第一張客家搖滾樂專輯。結果與專輯同名的主打歌「無緣」也是送審不通過,理由是「歌詞充滿灰色思想,人與人不能只說無緣,要有正面陽光!」
1981年滾石唱片公司成立,來年羅大佑的專輯『之乎者也』開始掀起一股黑色旋風的搖滾熱潮,他以一曲「鹿港小鎮」引起轟動,流行歌壇開始出現反省
批判類新風潮。這張專輯的送審過程也是被百般刁難,「之乎者也」這首歌就是羅大佑要送給新聞局的評審大爺們的。這張專輯香港版的「之乎者也」中,多了一段 歌詞「歌曲審查之,通不通過乎,歌曲通過者,翻版盜印也。」可以聽到他默默抗議歌曲審查制度的心聲。解嚴前幾年,這種叛逆的聲音開始大量出現在歌壇。1982年邱晨主持的『丘丘合唱團』出版『就在今夜』專輯,強烈搖滾樂風震撼國語歌壇。同一年,吳楚楚成立飛碟唱片公司,出版蘇芮演唱的『一樣的月光』更是掀起高潮。
1984年薛岳『搖滾舞台』、文章『365里路』、蔡琴『最後一夜』、黃鶯鶯『只有分離』都很流行。1985年王芷蕾以『台北的天空』獲金鼎獎演唱 獎。齊秦『狼的專輯』、紅螞蟻合唱團『愛情釀的酒』、張清芳『激情過後』、薛岳『機場』、張艾嘉『忙與盲』等專輯都很紅。這些歌在出版前也都是要通過新聞
局的審查。這幾年,台灣社會街頭反對運動興起,自力救濟、環保運動、政治運動等街頭活動,開始不停出現在台灣各地的都會街頭。1986年創作型藝人開始流行成
立個人工作室。李宗盛『生命中的精靈』、李壽全『8又二分之一』都很有創作型藝人特色,深受學生族群喜愛。解嚴前創作人文化和本土化已然蔚為風潮。1987年7月15日政府正式宣布解除戒嚴。滾石唱片『快樂天堂』、許景淳『睡吧!我的愛』、蔡藍欽『這個世界』、張洪量『祭文』、王傑『一場遊戲一場夢』都是很受歡迎的專輯。實力派的年輕音樂人,用豐富有料的創作來擁抱自由的時代。
解嚴後國語唱片市場,男性歌手開始佔盡上風。例如:黃舒駿『馬不停蹄的憂傷』、陳升『擁擠的樂園』、伍思凱『愛,要怎麼說』、趙傳『我很醜可是我很 溫柔』、羅大佑『愛人同志』、鄭智化『老么的故事』等。1989年反映都會單身女郎專輯出現,例如:陳淑樺『跟你說聽你說(夢醒時分)』、潘越雲『我是不 是你最疼愛的人』。
解嚴二年後,台灣唱片界全面掀起新台語流行歌的創作運動。悲情不悲情,又全都化成台灣人有感情的表情。首先是黑名單工作室於1989年所推出的『捉
狂歌』專輯,這是解嚴後第一張自由創作的新台語流行歌代表作。但是因為適逢選舉期,這張專輯還是被國民黨所掌控的主流媒體宣布禁止播送。解嚴後文夏回到台灣來魅力仍然不減,這幾年除了開辦自己的演唱會以外,文夏還經常受邀在陳升、五佰、閃靈樂團、董事長樂團等後輩藝人的演唱會中演唱。
禁歌對台灣流行音樂發展的影響
解嚴以後,台灣流行音樂使用的語言才真正開始多元化。創作者有寬廣的寫作和表演空間,形式意念也都不會再受限,今日流行音樂創作已經呈現百家爭鳴、眾聲喧嘩的正常風貌。
回顧威權意識型態影響下的禁歌時代,那些曾經被壓抑真實感受所產生的歌詞,和不夠狂放的柔弱曲風,其實也是一種苦中作樂的甜蜜回憶。但是對台灣流行音樂大環境發展的破壞真的很大,特別是在台語、客語和原住民音樂的發展,有些傳統音樂的沒落或消失是最大的遺憾。
台語歌曲的流行為何會轉變為悲情色彩和江湖風?客語歌曲又要從小眾開始開發到大眾市場?原住民音樂有些是否和郭英男一樣,消失在山谷中?然而,這一切還是頗令人期待的,在自由歌唱、歌唱自由的時代,有許多新世代的音樂人不是也都正在努力開創中?
至少可以肯定的是,解嚴後流行音樂不會再與社會現實脫節,也不會淪為「靡靡之音」或「風花雪月」,也不需要再用抽象化的歌詞來表達內心的不滿和抗議,更可以百無禁忌的自由創作。
就音樂創作上而言,以我們現在寫歌的尺度,如果是處在禁歌時代,可能早就被抓去槍斃了。這是一個幸福的創作時代,你可以用自己的語言,表達自己和對 這片土地的認同感。也可以用自己喜歡的音樂風格,和自己的生活做溝通跟連結。更可以自由表達出一個人,該有的喜怒哀樂,唱出屬於自己的歌。
解嚴後的今天,台灣人總算有寫歌和聽歌的自由空間。
台灣的戒嚴其實是和果脯在大陸的白色恐怖向延續的。228表面上看是本土人和日本殘餘勢力,其實和大陸的各種群體事件一樣,幕後都是共產黨。
所以果脯的戒嚴令說是反滲透是有道理的,但是不僅僅是反共產黨的滲透,還有美日勢力的滲透。如果對比的,那就是蔣在學延安整風運動。前面提到了很多冤假錯案,看起來很可笑對不對?但是這些都是戒嚴之後,大家翻案後的說詞。同理,你可以對比一下文革後的翻案文,裡面同樣呈現了運動的滑稽和可笑。
但是,稍有智商的人都會反過來想一下。發動運動的人腦子壞掉了?支持運動的人智商那麼低?那為什麼那些被關押,被整的人反而被智商低下,腦袋壞掉的人玩弄於鼓掌?
不要聽信這些對冤假錯案的流言和段子,他們往往刻意掩蓋了些重要的信息以使故事變得荒唐。比如柏楊翻譯那個事情,想必大家都是讀過他的書的,他的價值觀和對集權統治的看法我想我在這裡就不用描述了。但是在段子里卻只是用了各位軍民同胞的個案,使得故事現的好像是愚蠢政府神經敏感抓他小問題不放的樣子。
這裡對比幾個大面的數據,用比較的方法來看看戒嚴的性質。
台灣戒嚴38年,殺人主要在五十年代,殺了多少人呢?88年國防部軍事法庭的報告說,涉案14萬,死了3到4千。這個說法很多綠營的人是認可的。也有不一樣的觀點,就是龍應台說五十年代就死了4千人,這個是民間說法。那麼我們就取最大,死了五千人,涉案15萬。
粗略估計,台灣總人口49來台是750萬,戒嚴結束將近1950萬。我們取中位1350萬。
那麼死亡率多少呢?大概一除,一萬人里死3.7人,攤到每年十萬人死1人。
然後,我們可以看看海對面有一個三體共和國。
人口總數,49年5.4億,到台灣解除戒嚴那年,是11.7億。三體人口基數好多啊,看來,三體穩贏。
但是,三體聽這話就不服了。我們可是整風肅反的嫡傳大弟子,怎麼能輸給蔣光頭呢?
以下懂的自然看得懂,所有的都取的保守估計。
72加150加50加2200加80加172
總共2724萬
一百個人死2.3人,攤到每年,每萬人有6個人。看到沒,完全不是一個數量級的。
所以,蔣公你這搞的狗屁白色恐怖,雷震就差沒指著鼻子罵你了,你幹了什麼?更不要說李敖,龍應台的文章,別說文章的內容,就是文章題目敢不敢拿到鬼畜時代三體世界出版?
民族自豪感如果擴大到好壞不分的地步,你們起碼還和台灣鄉民差兩個林昶佐。給戒嚴時代洗白
——那以後還怎麼黑TG啊!不給戒嚴時代洗白
——那可是常凱申和民國啊!難啊!手動贊同 劉冉 的觀點,並且引用補充:
陳昱齊:多少罪惡假「反共」之名而行並且關於是否是必要舉措,下面是幾個例子。如果這幾個例子只是某個「必要」舉措的不得不存在的後果,那麼考慮這個論證:『一個「必要」舉措本應該是在有效的情況下保證(或者盡量達到)最低限度的誤殺,一個盡量達到最低限度誤殺的捍衛憲政的舉措不應該數以萬記的政治案件(尤其其中大部分是錯案冤案,被控者並不是共諜),但是戒嚴產生了數以萬計的政治案件,並且根據谷正文,李世傑這兩個原台灣情報人員描述,大部分政治案件是冤案錯案』有部分人士像王主秘一樣認為現在台灣社會對於國民黨政府在白色恐怖時期的評價過於「嚴苛」,前行政院長郝柏村的一席話可以說是集大成,他說:
「如果沒有過去的戒嚴,就沒有今天的自由民主,媒體往往顛倒因果;白色恐怖手段雖然嚴厲,雖不免有人因私人恩怨出現冤案,卻是為了消滅潛伏在台灣社會的共黨份子,這不是戒嚴的政治錯誤。」這種典型的說法,就是將國民黨政府在白色恐怖時期所製造的政治案件,歸因於「必要之惡」,並以此推論出若當時的政府沒有採取這些必要的手段,那台灣將會
「赤化」。筆者猜想,課綱修改小組最終的目的便是要將這樣的觀念灌輸給莘莘學子們,造就「沒有白色恐怖的嚴厲手段,就沒有今天安定的台灣社會」這種反動論
述。這種將普世人權放在政權穩定之下的論述,充分凸顯出台灣社會雖歷經民主運動數十載,但威權統治教育所帶來的錯誤觀念依舊深植人心。王主秘所言甚是,課綱中確實應該討論「反共政策」與白色恐怖之間的關係,因為白色恐怖的起因正是因為蔣氏政權將「反共政策」無限上綱所造成,「反共」成為
蔣氏父子鞏固政權的「遮羞布」,多少「罪惡」不是假「反共」之名而行。如果是要讓莘莘學子知道導致白色恐怖背後的歷史脈絡,那「反共政策」是該好好談談,
但如果只是想藉由「反共政策」來幫國民黨政府一手主導的白色恐怖擦脂抹粉,說句不客氣的話,真得是台灣之恥呀!
1950年代《自由中國》雜誌發行人雷震,因為發表鼓吹民主自由、政黨政治、抨擊黨國體制等「諫言」,而被依莫須有的「為匪宣傳」、「知匪不報」罪名判刑
十年。著名作家柏楊因為翻譯「大力水手」漫畫,遭質疑暗諷蔣氏父子,被以「打擊國家領導中心」判刑十二年。台灣青年白雅燦因為質疑蔣經國的財產,而被依
「違反基本國策(按:即反共),意圖以非法之方法顛覆政府」判處無期徒刑。 這一類假藉「反共」之名所製造出來的政治案件案不勝枚舉。
如果你要問蔣介石的戒嚴
那你就要先了解蔣介石面臨的環境是怎樣的
我們大概可以分為小圈圈和大圈圈兩點來說
小圈圈,就是蔣介石身邊的外省人(不管是高級官員還是底層小兵)
大圈圈,就是當時在台灣的台灣人
=====
小圈圈內,有許多人有共產黨的親戚;有共產黨的朋友;有共產黨的思想;甚至有些就是共產黨
吃過共產黨大虧的蔣介石,要怎麼防止小圈圈內的"身邊人"把自己搞死呢?
=====
大圈圈,雖然說台灣當時已經是中華民國自古以來神聖不可分割的一部分
但是....
228事件才剛爆發沒幾年呀....
對蔣介石來說,台灣就是一個充滿日本浪人的反中島嶼
在他的內心,台灣人是那種走在路上看到大陸人,就拆食入腹的野蠻日寇
=====
如果你處在這種大圈圈和小圈圈的核心
當然就是要戒嚴,不然要幹痲- 不能完全贊同@劉冉先生的說法,在當時的國府生死存亡之秋,如果台灣不實行戒嚴政策,恐怕台灣早就淪陷了,任何政黨都有犯錯誤的時候,國府在小蔣先生的推動下施行了民主/自由/健全法制的時代,使得亞洲第一個民主共和國名副其實,在下此言的用意是,同意劉先生關於白色恐怖的定義,但是戒嚴政策本身似乎是必要的。
- 如您所說,如果蔣介石當初能認清現實,放棄不切實際的「反攻」夢,真正開始實行憲政改革,台灣的發展還能再早上十幾二十年。但在下認為,在當時的政治大環境下,如果蔣介石國民政府不實行戒嚴政策,恐怕台灣已作為一個經濟特區一般在我們的眼前了。當然也不是在講在下的「民國賊心」不死,僅僅在此事件關於提問者對於蔣介石有無必要頒布戒嚴政策來回答。
- 據在下所知,戒嚴時期嚴重打擊了共黨卧底,對維護中華民國統治地位起到了決定性的作用。
- 至於白色恐怖是一件非人道的/恐怖事件,在下也深以為然。
- =========================2014/2/7update========================
- 將腐敗官僚趕出政府的訴求由此緣故轉變成為打倒外省人的行動,甚至擴大事端以致於最後傷及無辜外省人。在事變期間,台灣人不僅反抗公署,也有毆打傷害外省人之事。國軍登陸後,由於軍紀不佳,所以立即對台灣人採取極端的報復行動。
- 事件爆發後,部分地區亦有台共乘機介入,如台中地區參與「三二事件」的謝雪紅和楊克煌。謝雪紅不僅利用示威群眾並召開市民大會、參與武裝「二七部隊」組織以全面接管台中市的官方機構;在處委會的議會路線之外,另闢一條武裝路線。【來源於wikipedia——二二八事件】
- 在一場運動中罹難的死亡者,我們都應該懷著巨大的悲痛為其默哀。但歷史終究是殘酷的,無論國、共,還是現在新民主國家出現的動盪。
- 還希望海內外對先總統用正確、中立的判斷。二二八事件是時任臺灣省行政長官陳儀的平庸推諉、用人不察、經濟政策的漏洞百出,還有國共內戰的白熱化,讓這個寶島遭受了夢魘般的情況。有人問道,史料記載陳儀電告蔣臺灣局勢動盪、赤化嚴重的同時,臺灣全體立委上書總統先生罷免陳儀,給予臺灣人更多的政治權利。試問,當老師和學生向校長告狀的時候,校長會比較相信誰的呢?
- 由於後來對陳儀的不信任,後特派國防部長白崇禧奉中央之令赴台宣撫巡按調查、主持事務,由此挽救了眾多被二二八事件迫害的民眾。所謂二二八事件與蔣公幾乎沒有任何關係,臺灣人和外省人的矛盾、當地政府和當地士紳的矛盾導致了二二八事變的激化、擴散。
- 最後我還是想說,二二八事件中逝去的臺灣平民、士紳菁英們都讓我感到深深的難過,但是,歷史就是歷史。一九四七年是臺灣可以施行憲政的年份嗎?我無法想像國共政黨在臺灣輪政會發生什麽。一九四七年以後,國軍在軍事上一敗塗地,政治上貪腐嚴重、行政效率低下,經濟上壟斷專營。一九四九,大陸江山易色後,國軍在戒嚴結束後邁入了憲政時代,自由中國地區轉型完成。這份自由的來之不易,給了對岸一個政治樣板,中國,也是可以民主的。
- 總結:國軍在二二八事件有罪,但無過錯。
在大陸時確實是蔣推動了行憲,但敗退台灣後就把行憲列為失敗的原因之一了,再加之他從來就不是一個自由主義者,也幾乎沒有法制概念,所以很難說搞戒嚴是為了憲政。
他的戒嚴就是為了保政權保革命,為了返攻,等待第三次世界大戰。
在他看來革命成功,全國軍令政今統一,國民黨政權穩定後可以搞搞民主行憲,畢竟是總理遺命,但在那個情況下,不行。在台灣他提出全面學習tg,以政工對政工,以主義對主義云云,改組後的kmt在除了理念不同,實際是tg的翻版。而戒嚴對全社會的控制,也是一種對tg的學習,只是畢竟是行了憲的,意識形態上也不允許他明著說我們就是學tg搞專政,只能借著戒嚴來搞了。有一下子戒嚴38年的?
戒嚴的依據就是《動員戡亂時期臨時條款》與民國三十八年五月頒布的台灣省戒嚴令。在台灣的戒嚴到底有無必要的,要從國共內戰前夕,抗戰勝利台灣光復開始講起,光復使台灣與大陸五十年間的分離表面上一朝抹去,今天起大家都是中國人。但是台省經濟建設、人口文化素質遠超大陸各省,文化上日本搞了多年皇民化教育,要台灣人學習日語、效忠天皇。台灣光復後「狗去豬來」,意即大陸來台官僚辦事、建設不力,腐化貪污給力。同時如陳儀等來台高官把台灣人不懂中文,不會說國語錯看成受奴化、政治素養低下、不懂三民主義的行為。大量來台接受中下層人員語言基本不通(台語與國語),辦事基本不行。同時政府政治上搞和舊日日本總督府一樣總攬大權的行政長官公署。經濟上大搞公營企業造成經濟下滑、貨幣通脹,民國三十五年台灣光復一周年,蔣公首次赴台,對台灣留下深刻映像,認為台灣是政治上「一片乾淨土」,經濟上「今後應積極加以建設,使之成為一模範省」最後還不忘加上「則俄、共雖狡詐百出,必欲忘我國家而甘心者,將其無如我何乎!」意思比較明顯,即台灣底子很不錯要好好搞,一定是三民主義模範省,還有點把台灣當成反共抗俄基地的意思。上述就是民國三十六年二二八事件的大背景。二二八就是族群與文化隔閡、政府治理不良所引發,最後由於最高層重視台灣,但卻很不了解台灣導致暴力鎮壓的悲劇性事件。二二八從此成為白色恐怖事實上的開端。之後國共內戰形勢急轉直下,短短三年,政府丟掉了除了海南(次年撤守)與一系列外島(除金門與馬祖外數年內全部撤守)的整個大陸,這個時候的台灣是什麼?是面對赤色大陸的孤島。這個時候的台灣相對於中華民國是什麼?不僅是中華民國的復興基地,更是最後堡壘。台灣沒了,中華民國也就沒有了。老蔣這個時候是怎麼說的?他說:只要有一面青天白日滿地紅的國旗插在我中國的領土之上,就是炎黃子孫獨立自由的標誌。場面話下面的意思是什麼?是中華民國真的要亡國了,是他自己也沒有退路了。所以戒嚴對老蔣而言是什麼?不是靈丹妙藥,而是救命稻草。這也是他從大陸的老共這裡學到的,抓思想也很重要,當然他不信共產主義,更不信毛式的赤色主義,他信的是三民主義,信的是國父中山先生的軍政、訓政、憲政三部曲。但是一個只能控制千分之三領土、因為內敵而面臨生死存亡的中華民國在他看來是失敗的。他的目標是什麼?是統一、自由、民主、均富的中華民國。但是憲政前幾年已經搞了,《中華民國憲法》也頒布了,只能從三部曲的第三部暗渡陳倉繞到前面搞戒嚴了。(雖然plus大屏眼睛看著舒服多了~但是手機沒電了~看反應日後填坑)
是捍衛獨裁,不是捍衛憲政。
假如沒有麥卡錫運動、沒有老蔣白色恐怖、沒有皮諾切特、沒有李承晚朴正熙,咳咳,按薇諾娜計劃所展現的共諜玩法和白左的助攻,「民主國家」淪陷是必然的。
講真,民主不是誰都能玩得起的,在不成熟國家、地區,給你民主——選出來的是赤/綠門徒。
所以我是擁護當今黨國的,現在中國民主化,最大的可能是「砸車黨」選出「平西王」~~
公知(左派居多)畢竟干不過毛左。。。這是憲政在知乎被黑的最慘的一次
怎麼說吧,嗯,這個問題,蔣公自己是這麼說的
我還是說,批評是要有立場的。
具體到這個問題上,如果你希望的是TG挾解放戰爭的餘威,乘著從西方或者蘇東陣營買來的或者起義賺到的船去解放台灣,你勉強有一點批評蔣介石的立場。如果你希望蔣介石壓不住台灣的各路幺蛾子,最後兩蔣壓制的台灣獨立運動在上世紀取得成功,或者更糟糕,你支持吉田茂的日台聯合方案,那你就沒有批評蔣介石的立場。
當然,這兩種出路對台灣都不怎麼樣。平心而論,我覺得第一種對台灣大概率不如現在好,第二種有沒有現在好要看誰的骨頭硬一些。但是實際上,如果你否認現在台灣政權的合法性,你總要在兩條路里選一條。畢竟也只有這三條路可選,畢竟我們都希望1949年就有一個真正的現代化民主政權降臨海峽兩岸,但是顯然這不可能。推薦閱讀:
※時間倒退到1948年,如果你是蔣經國,你會怎麼做來拯救黨國?
※《老九門》中張大佛爺張啟山的歷史原型是誰?
※中華民國是不是中國歷史上逼格最高的國家(朝代)?
※如何評價《大吃一驚:原來49年前工資這麼高》一文的準確性?
※如何評價黃安態度轉變,發表《致台灣同胞聲明》並刪除舉報周子瑜的微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