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會選擇、懼怕選擇,該怎麼辦?
我發現自己不會選擇,甚至有點懼怕選擇,一面臨選擇的時候就緊張,壓力大,甚至情緒低落.比如學生的時候選擇讀書的城市,選擇學習的專業,現在選擇工作的方向,工作的地方,面對這些東西總是感到不知道該如何選,很多時候只是到最後隨便的做出了一個選擇. 我該如何是好?
說個老生常談,面對選擇,人人都知道哪條路對,但是正確的路看起來都很難走。所謂懼怕選擇,大抵是賴在原地妄想等一條又好走,又正確的路自己出現。
解決的辦法只有一條。
放棄幻想,去走那條正確的難路。走著走著,就體會到這個選擇原則的好處來了,下一次選擇就更熟練了。選擇恐懼根本來說原因一是,什麼都想要所以才為難。
二是恐懼選擇帶來的後果。
三是不夠了解自己。 所以意見就是,認識你自己,然後trust your feeling做最利於自己的選擇。人生就是一個不斷選擇的過程。
選擇工作,選擇職業,選擇伴侶,選擇手機,選擇電腦,選擇平板,選擇這本書。。。我們每天都在選擇。
「這樣選擇你會後悔嗎?」有人會這樣問你。「這樣選擇我自己會後悔嗎?」自己也會這樣問自己。每一次選擇都要經過冗長的思考過程,很多人覺得這是一種折磨,因為我們要迴避後悔情緒。選擇A就會錯過B,選擇B就會錯過C,每一個選項都有它的優點,我們很容易產生後悔情緒。
於是就有人提出通過理性的思考,做風險評估和SWOT分析,讓風險最小化和利益最大化。當然,在很多抉擇中,這樣去做確實能夠在很大程度上解決選擇難題。但是這種方式在很大程度上要依賴已有的知識和經驗,所以,閱歷越豐富的人,做抉擇相對容易,而且風險也相對較低。對於閱歷尚淺的人來說,這個方法似乎也不太合適。
於是又有人提出用時下最流行的互聯網思維來解決選擇的問題,那就是「小步快跑,快速迭代」,通過不斷的試錯,來不斷的選擇調整適合自己的東西和方向。但是這個方法就要考慮兩個成本,最重要的時間成本,次要的金錢成本。有多少時間可以試錯,有多大的經濟實力來試錯。然後還有心理成本。
當然,還有很簡單的快速做選擇的方法,那就是拍腦門。感性,情感,情緒來了,就做出選擇了,這個現象常見於女人買東西。說起買東西,舉一個很有代表性的選擇的實例。國外有個行為經濟學家做過一個實驗,他們找來桌子,擺上糖果,隨機找大學生做實驗。出售兩種巧克力,一種是上好的瑞士蓮手工巧克力,一種是普通的好時巧克力。售價分別是15美分和1美分。顧客顯然非常理性,思量再三之後,更加看重的是巧克力的品質,73%的人選擇了瑞士蓮巧克力。接著,他們把兩種巧克力的價格都降低了1美分,也就是,瑞士蓮14美分,好時免費。突然間,原來不怎麼搶眼的好時大受歡迎,69%的人選擇了好時。顧客的偏好瞬間發生逆轉。
為什麼會發生這種逆轉了?這是因為人的本性都害怕吃虧,[免費]降低了或者甚至完全消除了我們的試錯成本。類似的情況在日常生活中很常見。天貓裡面的免運費產品就比不免運費的產品好賣,因為它減少了顧客的試錯成本,增加了顧客對產品的信任度,因而更容易做出選擇。
選擇公司和職業
選擇公司,這在一個人的職業生涯中是很關鍵的一環,關鍵到它可能甚至決定了你一生的走向和高度。通過跟一些年長的朋友交流,這是他們共同表達的觀點。那我們到底該如何選擇一家公司了?我覺得最關鍵還是公司的企業文化、價值觀和你自己的價值觀是否匹配,團隊的氛圍你是否能融入進去。如果是創業型公司,那麼公司的Boss或者Leader也是很關鍵的考慮因素。往往一個創業型公司Leader的個人逼格決定了這個公司未來的發展。可能在這裡用逼格不能很好的解釋,用創格更合適。
我記得我離職第一份工作的時候,幾個領導和我聊了很多,大致意思就是公司剛剛經過整合,正處於發展期,公司現在急缺人手,你現在留在這裡是非常好的發展機會。最終,我綜合考慮了很多因素,其中就包括價值觀、公司氛圍、Leader,我自己的職業規劃,最終還是走了,因為我不屬於這裡。別人眼裡的機會,也許對於你來說,不一定是最好的選擇。
前不久,龔義濤龔總離職萬達電商部門,萬達電商正處於發展期,可以說機會很好,再加上200萬年薪的報酬,這份工作可謂非常不錯,但是,龔總依然選擇離職,為什麼?因為價值觀。龔總之前一直待在谷歌、微軟這樣的互聯網公司,扁平化的公司架構和公司的充分放權與做傳統行業的萬達中央集權、層層彙報式的管理架構有很大差別,這就產生了矛盾。所以從這個角度來看萬達電商,也還有很長的路要走,因為沒有電商和互聯網基因。
企業的選擇
互聯網在最近幾年,改變了很多行業,於是有人提出,互聯網會不會改變傳統的管理學?最近有人推薦《無為而治》(國外叫DoNothing!)這本書,書中很好的闡釋了「放權」和「信任」的兩大難題,有別於傳統的西方管理學,對中國企業也有現實意義。一直以來,中國文化中的專制集權主義對於企業和企業家的影響至深,做決策的時候經常是一家之言,拒絕分權。所謂的民主討論,實際上也就是Leader灌輸自己的想法和決定的過程。這在面臨重大決策的時候,就比較危險。
萬達電商要想做出名堂,管理上向左走向右走也是很關鍵的因素,集權還是分權?如何做出選擇?這是急需解決的管理難題。我就很佩服張近東張總的氣魄和決心。當蘇寧受到電商的衝擊的時候,毅然決定壯士斷腕,選擇全力發展電商,並實行線上線下同價。暫不說這樣的決策是否正確,這有待時間檢驗。
偉大的寶潔公司在最近幾年就遭遇了發展困境,在中國的市場份額持續大幅度下滑。我估計是寶潔依賴於一直以來強大的銷售體系,在新的時代不願意做出改變,選擇了固守老品牌戰略。而在這個時間段,歐萊雅和聯合利華抓住機會,推出了一些深入人心的品牌,並且在寶潔一直不太重視的男性市場,佔據了主動。同時,中國國產品牌也發力,開發了一些寶潔不太重視的小品類產品,並重金冠名好幾個電視節目,砸出了市場份額。
互聯網時代和過去每個時代的變革一樣,不僅改變了某個行業,而且完全改變了產業鏈,改變了人們的思維和生活方式。有一些傳統企業在進行互聯網轉型的時候,就很困惑。一些年輕的後來者似乎比他們更懂得這個時代的商業運作。
人類學家瑪格麗特·米德將整個人類的文化劃分為3種基本類型:前喻文化、並喻文化和後喻文化。「前喻文化,是指晚輩主要向長輩學習;並喻文化,是指晚輩和長輩的學習都發生在同輩人之間;而後喻文化則是指長輩反過來向晚輩學習」。
互聯網時代,信息之海的形成,和物理世界有本質的區別。物理世界遵循質量和能量守恆定律,物質有其增必有減,無法擺脫零和遊戲的終極,我們對自然界的索取必以某種形式的減損為代價。而在互聯網時代,信息世界中,遊戲以疊加而不是遞減為法則,在這個世界中,共生、共享、共有為普適原則,信息不會因為消耗而減損,反而會因此遞增。信息的獲取變得非常容易。這讓人類的文化傳遞發生了根本性的變化。這些打出生以來就混跡於互聯網的年輕一代,可以說互聯網已經是他們基因的一部分了,他們充滿了前所未有的活力,更懂得在這個時代如何去生活。
我覺得這個時代,前輩更應該放低姿態向晚輩學習。可能在很多長輩看來,85後,90後一代人有些玩世不恭和不負責任。這就是代溝,因為成長環境完全不一樣了。但是去年萬科就邀請了一些年輕的互聯網從業者對萬科進行互聯網思維的培訓。其中就包括紅人「馬佳佳」,傳說掀起了成人用品行業的變革,當然這娃炒作的成分居多。典型的例子還有雕爺牛腩,運用互聯網思維做餐飲的經典案例。長輩和晚輩在這個時代啟動平等對話,可能是非常好的選擇,長輩的經驗和深度值得晚輩學習,晚輩的創新和思維方式值得長輩借鑒。
選擇人際圈
曾經有個朋友跟我說:這世界上只有兩種人,精英和平民。我不太完全贊同他的觀點。但如果把看問題的角度放大,從哲學的角度去看,還是很有道理。每一種人群都有他們的三觀、思維方式和生活方式。每一種人群眼裡的世界都是不一樣的。就像我那個朋友,他生活特別講究品味,他會去在意我的皮鞋應該穿系鞋帶的還是不系的,會在意我應該系什麼樣的皮帶,他甚至會在意我的指甲長度是不是已經超過了1mm,他認為這是一種很不文雅的行為。說到這裡,可能會有人認為他是裝逼,這是因為你的眼裡只能看到你的世界。可能他看你,就會覺得你很沒品,因為他也只能看到他眼裡的世界。這就是我們思維的局限性。我們過往的閱歷會固化成我們的潛意識,無意中會左右我們的選擇和判斷。所以,我們很多人都只能看到自己的世界。如果我們能夠從不同的角度和立場來看待問題,可能就能得到不同的判斷。記得前不久聯想看家寶老總在微信朋友圈寫了一句話:一個能從別人的觀念來看事情,能了解別人心靈活動的人,永遠不必為自己的前途擔心。
在網上流行的有段文字,有的人可能認為那段文字是所謂的成功學,心靈雞湯;可能也有人覺得是葵花寶典,至高無上的武功秘籍。「你以後想成為什麼樣的人,你就對著這種人的標準去思考和生活」。我倒覺得,這句話真是葵花寶典。為什麼呢?因為欲練此功,必先自宮。你想要成為那樣的人,就要完全先自宮,完全改變自己的思維和生活方式。但是改變通常是一個很痛苦,並且漫長的過程,所以很多人堅持不下來,所以,最終,你還是你,他還是他,只有少數人成為了東方不敗,這就是我們每個人最終的選擇。大學畢業的時候,就有個很好的哥們兒送了我一部葵花寶典——《你的形象價值百萬》,心裡很感激。
說到這裡,我想拋出一個觀點,那就是,所謂的階級,可能真的很難逾越。可能我們會羨慕精英階級所擁有的更為豐厚的物質基礎和社會資源,甚至一些想法極端的人,會去憤青,會去吐槽這群人,但是隨著閱歷的增長,我們會慢慢發現,階級真的很難逾越。我們很多人只看到表象,在表象的背後,因為精英階層自我控制和調整能力,各方面的修行以及傳承這種實力的潛在特質都比普通人要強。當別人保持每天5.59起床,8點之前一定到公司,十幾年都堅持如此,而我們到了9-10點還躺在床上睡大覺的時候,你還會說階級可以逾越嗎?這也是你的選擇,你選擇了你的階級,你的生活方式。
但是我覺得家庭、環境、性格可能會讓階級逾越成為可能。我們出生在什麼樣的家庭,這個我們無法選擇。環境和性格,確實我們自己可以選擇的。選擇什麼樣的生活環境和工作環境,選擇什麼樣的人際圈,這些都是我們自己可控的。我就比較喜歡跟重義氣,講誠信,樂觀上進的人交往,喜歡這樣的圈子。非常不喜歡跟喜歡抱怨、消極、沒有進取心的人待在一起。這會讓我非常反感。選擇了適合自己的人際圈,然後通過環境來影響自己,調整自己的性格,堅持下去,我們就能得到自己想要的生活狀態。
佛說,前世因,今生果。選擇伴侶
我比較認同「門當戶對」的觀點。我這裡說的門當戶對並不是指傳統所指的門當戶對,還是上文中提到的價值觀、思維方式和生活方式。即使兩個人的家庭都是錦衣玉食,都是富甲一方,但是如果兩個人,兩個家庭的價值觀不一樣,思維方式和生活方式不一樣,這樣的婚姻依舊不會幸福。價值觀、思維和生活方式的碰撞與摩擦是非常痛苦的事情,好的情況,一方讓步,逐漸被另一方影響,家庭逐漸和睦。壞的情況,兩敗俱傷,各奔東西。而且,一個家庭的和睦程度影響的不僅是兩個人,還會影響上下兩代人,對於孩子的成長起到了至關重要的作用。所以,選擇伴侶得慎重。另外男人和女人在選擇伴侶的時候可能有一些不一樣。男人更偏向於「一見鍾情」,這裡說的一見鍾情是指,如果最開始一個男人如果對一個女人有感覺,男人選擇這個女人作為伴侶的概率可能越大。如果最開始對這個女人都沒感覺,那就概率非常小了。而女人就不一樣,女人是可以把很多種感情都轉化成愛情的動物,女人的選擇更依賴於感覺,偏向於「日久生情」。
結束語
不知不覺,寫了這麼多,而且是用手機寫的,手好酸,哈哈。 前幾天,看了一個艾滋病公益視頻,其中有一部分是講同志的,還有對吳幼堅女士的採訪。在視頻的最後,用了一段話作為結尾,那我今天也用這段話結束我的這篇文章吧。愛情 家庭 青春的路上 有這樣一種選擇理解 反對 情感的深處 卻是如此的對立選擇了不一樣的幸福 就擁有不一樣的人生
心態要樂觀,一次的選擇很可能效果會在很久後才會發覺它的好處,越為一時得失糾結,越害怕選擇
以我個人的經驗,害怕選擇主要出於以下幾點: 1.對需要選擇的對象認知不到位。 2.恐懼失敗。 3貪心,因為選擇就意味著放棄。 4不明白自己真正想要什麼
記住一條就對了:不做選擇恰恰是最壞的選擇
原因:因為你不願對自己的人生負責。
解決方法:拋硬幣,直到出現你不想再拋的選項。
還有,一旦選擇,不要後悔。第一步,不要急。第二步,列出好壞,可能的結果。第三步,不要列的太詳細XD第四步,選最好的那個,如果一樣好,靠直覺。第五步,不要怕選錯了,即使選錯了也不是世界末日。
選擇的過程就意味著放棄,意味著遺憾。選擇恐懼症,可能是不願意做出放手和妥協,懼怕失去任何一方的優點,然後和另外一方的缺點共存。但是魚和熊掌兼得只存在於損失了內功的情況下才能實現。所以在選擇之前,最重要地是了解自己。不是了解自己更喜歡哪個,因為你要是知道的話也就不用猶豫了,而是了解現在自己的心態是否正面,做出選擇前,先把心態調整好,再去面對屬於你的選項。人生選擇太多,精力花費在糾結中,會錯過很多美好的事情的~加油
長久以來,我都覺得自己有選擇恐懼症,與此相伴的,還有不確定抓狂症。我總結了自己選擇困難的原因:害怕承擔責任。只此一條。高中選文理科,高考選大學,大學選專業,大四選考研,每一個選擇都艱難無比。這背後要考慮太多的機會成本,權衡利弊,斟酌再三。有時候我甚至寧願自己的父母專斷一些,幫我選好要走的路,這樣我一旦失敗,可以找別人來埋怨。幸好,粑粑麻麻都是甩手掌柜,什麼事都是我自己做決定。因為只有你自己才能對自己負責,你必須學會掌控自己的人生。所以,題主要學會承擔,在做選擇的時候,就要考慮到決定的後果,估量自己是否能夠承受。一旦做出選擇,就意味著所有的後果你都要欣然接受,就不要後悔,不要再覬覦其他的選項。~~~~~~~~~~~~~~~~~~~~~~~~~~~~貼個中學課文吧。與題主共勉。
未選擇的路
羅伯特·弗羅斯特黃色的樹林里分出兩條路,可惜我不能同時去涉足,
我在那路口久久佇立,我向著一條路極目望去,直到它消失在叢林深處。但我選了另外一條路,它荒草萋萋,十分幽寂,顯得更誘人,更美麗;雖然在這條小路上,很少留下旅人的足跡。那天清晨落葉滿地,兩條路都未經腳印污染。
啊,留下一條路等改日再見!但我知道路徑延綿無盡頭,恐怕我難以再回返。也許多少年後在某個地方,我將輕聲嘆息將往事回顧:一片樹林里分出兩條路——而我選擇了人跡更少的一條,從此決定了我一生的道路。
畏懼選擇的原因很多時候並不是不會分析,而是分析的太多。其實我也有點選擇恐懼症,我覺得最有效的辦法並不是分析什麼的,而是要給自己一個期限,到一個時間強迫自己要做出一個決定。
這種時候我對自己說,選擇就是在選放棄什麼,而不是得到什麼。如果選擇的是放棄什麼,害怕將不是第一件事,而是思考利弊成本。對我來說在一個選擇上特別猶豫,說明我沒有太喜歡哪一個選項,否則早跟著感性的情懷果斷選了,所以這種情況我主張權衡利弊。
出去走走,不要一直呆在一個地方思考抉擇,未來你回頭的時候你會發現有很多時間是沒有必要去浪費的,有很多煩惱是多餘的,。多看看世界好好看看世界你可能會有全新的答案。
回答你的問題的同時,也是在提醒自己。
謝謝非常理解這種感受。
而且因為不會選擇、懼怕選擇,所以經常幻想能有一個更好的選項出現,這樣就成了拖延症,造成時間和機會成本的損失。我不是害怕選擇 我是害怕未來
……為了選擇絞盡腦汁 根本沒有絕對最好選擇,只有相對最優選擇.
你說人生為什麼要設置那麼多的選擇……後悔了怎麼辦,即使錯那也是你的人生無法複製的人生 ,只能向前看,不能回頭。很簡單啊,拋硬幣。如果選擇比較多,那就抓鬮。O(∩_∩)O~
就是不想選擇等著事情的發展而發展害怕選擇帶來的後果什麼都想要害怕因為選擇過的更差了其實就是不想負責了解自己,不願意改無奈
深表同情。好吧,我經常是,抓鬮
關鍵是選擇了,然後呢。選擇的本質在於承擔後果,承擔後果的本質在於處理異常的能力。
其實解決方案你已經提到了,分析幾個選擇的利弊,假如都差不多就憑感覺隨便選一個,然後堅決執行
不會選擇、懼怕選擇只是對自己不自信的表現而已,你所要做的是提高自己做正確選擇的能力和給出正確的選項。
其實這個最簡單,不會選擇的時候說明各選項沒有太明確的優劣對比,只要隨便選一個就是了。反正題主這麼糾結的人無論怎麼選都會後悔,那幹嘛還要費勁選擇。
推薦閱讀:
※西南交通近年來到底發展如何?
※我愛上一個人的內在,但他目前的條件不適合結婚,另一個人的條件適合結婚,但我和他在一起後又感覺他幼稚無趣,現在我腳踏兩隻船,並痛恨自己,我該怎麼辦?
※在挑選大學時,應如何考慮大學所在城市或地理位置的影響?
※應不應該尊重自己的選擇?
※網路作家是應該寫符合網站風格的內容,還是寫自己愛寫的內容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