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航的春天在哪裡(或者通航還有沒有春天)?

畢業就進入通航,從事航電這塊,目前3年有餘,工資也只夠糊口,曾對這個行業抱有無限希望,現在真的是無限失望,鑒於樓主的工作崗位,能夠有幸接觸到中國90%的通航單位、oem廠商,但以我目前了解到的,這個行業真的是群魔亂舞,靜下心來,把自己3年來了解到的情況和大家分享探討下,雖然是走是留心裡基本已有定奪,但還是想從各位知友那裡找一下還有沒有救命稻草可抓……

1.通航運營單位10個9個虧,雷聲大,雨點小,燒錢不說,盈利點單一,除了幾大航校,國營單位能盈利,其他真的就呵呵了。

2.通航是假,圈地是真,各種通航小鎮,航空產業園,打著通航的名義,做著房地產的買賣。

3.ZF政策,貌似根本沒在通航這一塊來,一直是大力發展高鐵,當然高鐵真的很利民,點個贊,雖然每年都有提什麼低空開放啊、萬億經濟啊,然而並沒有什麼x用。

4.動不動就要年產幾百架飛機,中國"土"豪確實多,國外一些淘汰的機型,在中國卻當成寶,一言不合就收購,可笑的是,淘汰幾十年的技術,還拿不到…

5.雷聲大,雨點小,不切實際,舉個栗子,曾經和我們的外國友人(設備廠商)聊天,某中字頭企業告訴他,這個機型我們計劃年產200架,然而三年後,該機型一共生產了3架,每次老外提到這個,我總感覺他微笑里透露著MMP……

5.低空開放……KJ爸爸,哈哈哈哈哈…

還有什麼從業人員不專業,法規不健全啊……

貌似全是負能量,但寶寶我實在是想不到什麼正能量,"中國下一個經濟支撐點""萬億經濟""下一個朝陽產業",這些曾是支撐我繼續在這個行業發展下去的標籤,現在想想,我是不是太傻太天真了?!

以上!

歡迎補充,或者給根稻草也行啊……


粗略的算一下,從我最開始懵懵懂懂的研究飛機,開始玩飛行模擬遊戲,到今天,已經12年了。

從我第一次體驗開飛機算的話,也已經有了六年的光陰。

從我拿到飛行執照到現在,差不多整整3年。

終於從一個做白日夢的少年,到一個飛過的人,到成為真正的飛行員,直到今天,慢慢也混成了一個半吊子了。一開始進入雲南某通航(扯雞巴蛋這也算通航?),付出了很多的青春,金錢,吃了好多苦,最後被坑,被騙,體檢合格證從二類到一類,然後再參加121的招飛體檢,現在不得不幾乎重頭來過,趁還年輕,趁身體尚好,趁大學的書生氣還沒被消磨殆盡,進入141航校(具體哪家就不說了,反正現在我飛行的母校挺厲害的)繼續學飛,期望未來得以進入121/135運行,再不濟有個多發儀錶混個教員,也比現在手裡一本沒卵用的運動駕駛員執照好多了(幸好現在已經走上了私商儀的正道)。

我想,如此曲折的飛行路,中國絕對不止我一個,如果很多人關心的是航線運輸飛行,那我現在就來講一下一個沒錢沒關係,賭上青春的通航飛行員,人生的頭幾年。以此提醒所有有飛行夢的孩子,冷靜選擇,謹慎考慮,還有,除非你有錢燒,否則,別碰運動類!別碰運動類!別碰運動類!想飛運動飛機你私照照樣可以!

首先,分析下中國通航的現狀

1,雷聲大雨點小,上至國務院,下至縣政府,都在嚷嚷著通航通航,低空開放,實話說這幾年中國通航的飛機真是引進速度快到畸形,以此造成了通航飛行員奇缺的假象,而實際上呢,中國通航目前大約有4000名飛行員持有有效的商照,與航空器數量對比的話,是完全夠用,甚至飽和的,可為什麼總有人嚷嚷飛行員不夠用呢?因為這4000人里,真正可以作業的,也就一半人,剩下一半人,都是身不由己的狀態。小飛太多了,試問這4000人中,又多多少500小時,1000小時,1200小時以上的人呢?很大一部分人拋去商照的150小時左右的時間,剩下的也就那麼幾十個,十幾個小時。天空沒有真的開放,太多飛行員趴在地上,沒得飛,拿著底薪,甚至工資都被拖欠(比如我),這樣的通航,能不缺人嗎?鳥蛋一堆,鳥沒孵出來幾隻。孵出來的養不起,商人們不會管你的人生

2什麼人都有,魚龍混雜

無論是從老闆,到飛行員,再到普通的員工,素質參差不齊,有暴發戶,有煤老闆,有街頭上的小混混打工,有走投無路學個飛行混日子的,烏煙瘴氣,通航是個大染缸,不一定是你想像的那樣,被坑,被騙,是常有的事。

3飛行安全水平堪憂

上文說到雲龍混雜,太多不該進入這個行業的人進來了,太多不該成為飛行員的人飛上了天,個別公司對安全管理,日常維護問題百出,沒有一個完善的體質,機制保障飛行安全,基本屬於隨便飛飛的感覺。真正有能力的人留不住,就找來一群亂七八糟的人充數,這種現象在小規模的通航企業比較嚴重,大一點的公司好很多。

後面的有時間繼續寫,通航前景還是好的,但我們作為個人,發展過程中的很多風險可能對個人來說,沒能力承受。


通航三大塊:培訓、專業作業、特種飛行,都是資本?技術密集型產業,全世界的市場總量只有中國高鐵的零頭......投入大產出少增長空間窄是定局。

能跑就跑吧,別混了。


空域不開放,民航永遠干不過鐵路。

空域開放,取決於中國空軍,

中國空軍立足於國防實力,

國防實力來自於整個國家的硬實力,

硬實力來自於哪裡呢?

來自於整個國家的經濟水平,

這就形成了一個循環,

科技必須進步,

東北亞地區必須中國說了算,

海空軍實力在亞太地區必須碾壓各國,

使心懷鬼胎的宵小不敢窺看中國,

不敢觸碰中國底線,

只有這樣,我們的空域才有足夠民航空間!

所以,綜上所述,唯有實力才有春天!


空域不開放,機場等基礎設施沒有大規模建設之前,通航大發展只能停留在紙面上。中國東部人口密集,地面交通發達,通航基本沒有發展空間;西部地區地廣人稀,地面交通受地形等的限制,是通航發展的好地方,但是經濟和基礎設施又支撐不起通航發展。


這。。。。所以要表達的是吐槽?高鐵的競爭對手是民航支線,通航的競爭對手(如果有的話)是無人機。就是因為前段時間產業內利用政策的圈地運動,造成井噴假象,現在餓死一批經營能力差的實屬必然。春天應該在中國產業轉型升級(成功)之後,現在下論斷還太早。


我航院畢業的,今年準備轉行了。這行說出去挺牛,實際上拿的比民工還少,順利的話進三菱電梯工資能番6倍


空域、基礎設施設施建設,國家政策,補貼缺一不可。


大多數通航企業都停留在傳統的思維領域裡,傳統業務競爭非常大難突破,面對市場化的業務又欠缺市場化的思維和精神。例如近幾年出現的一些輕資產的姑且叫做偽通航公司吧(可能不太準確),他們有客源有創新思路,沒有重資產和機組人員成本的負擔,能將通航業務與很多行業結合起來,的確在通航公司和各行業中間起到一定的橋樑作用,但在這個過程中有飛機的通航公司的角色就尷尬了,他們承擔著飛機和機組等承重的成本,卻像代工廠一樣賺的是被輕資產公司過濾了一層的微薄利潤。通航行業過於封閉,給外人的感覺很高大上,自己才能知道箇中滋味,是該時候去反省該怎麼突破了,縱使國內的政策等相關環境有很多限制,但是這也是在成立公司前就該評估過的,所以再多借口也改變不了,創新化、市場化、找到自己的核心競爭力才是關鍵。


題主,我做投行的,目前拿到一個通用航空學校加小鎮的項目,但是對這一行不太理解,能不能留個聯繫方式溝通一下?謝謝


國企航電EWIS飄過,上個星期參觀了一下荊門漳河愛飛客小鎮,巨大一片地,感覺先圈地是木有錯的


樓主謝邀。撇開大的國家政策不說,就現在的形勢下來講,通航圈現在都是省與省之間,信息極度不通暢。通航需要一個信息互通的交易平台,但做起來卻不那麼簡單呢


推薦閱讀:

通用航空的春天真的來了嗎?

TAG:飛機 | 飛行 | 航空 | 通用航空 | 通航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