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於《修色聖典》中的一個色彩問題?
為什麼我們通常不希望把圖像中最亮和最暗的顏色設置到極限,也就是,在RGB模式下,為什麼不把白和黑分別設置為255 255 255和0 0 0?這是《修色聖典》中的原話,我不是太理解 也解答不了,請大家幫忙回答一下,感謝!
《修色聖典》目前一共有三本,這個是中文譯名的鍋。
第一本Professional Photoshop: The Classic Guide to Color Correction,對應的中文名是《Photoshop修色聖典》。這書的第一版出版於1994年,最後一版第五版出版於2006年,中文翻譯版就是根據最後一版來的。當年和Channel Chops一樣都是業內聖經級別的參考書,所以叫聖典不算誇張。
第二本Photoshop LAB Color: The Canyon Conundrum and Other Adventures in the Most Powerful Colorspace對應的中文名是《Photoshop Lab修色聖典》, @cnspy的答案里引用的就是第二本中的內容。這本書2005年出版,那會兒我還挺窮的,咬牙切齒買了本英文版以後沒過多久中文版久出來了,頗心疼了一陣子。中文版出版以後因為市場上的某些反應,最後在14年出了一個修訂版,修訂版我沒看過不知道是什麼情況。另外這書英文版去年出了個第二版,國外反響不錯,不過因為這兩年實在是沒精力看他的書了,所以沒買。
第三本Modern Photoshop Color Workflow The Quartertone Quandary, the PPW, and Other Ideas for Speedy Image Enhancement,對應的中文譯名是《Photoshop修色聖典:PPW專業照片修正流程與技巧》,2013年出版。我挺推崇這本書,感覺可以算是修圖行業的「論語」,是他幾年上後期課程的總結,除了哥們一個人叨叨以外還寫了不少學生意見過來。不過人家明明原名是快速調圖流程,結果給翻譯成個專業修正流程。當然作為給出版行業打工的胖子,這事兒我挺理解,沒有「專業」兩個字,這年頭書都沒辦法賣。承蒙某位朋友錯愛,前段時間送了我一本中文版,在此特別表示感謝。雖然這書裡面的照片可能就連老法師都看不下去,但我覺得如果有耐心的話從頭到尾通讀一遍能讓你對於後期的認識上一個新台階。
題主問,「在RGB模式下,為什麼不把白和黑分別設置為255 255 255和0 0 0?這是《修色聖典》中的原話」,那麼這時問題就來了。題主您問到的,究竟是三本《修色聖典》中的哪一本呢?按照我的印象,第三本裡面應該是沒有的,所以說是前兩本的可能性更大。第二本裡面樓下已經有人貼圖了,我貼一下第一本裡面的內容吧:
但是需要注意的是,這裡同時給出了CMYK和RGB的數值。十年前的後期師和今天的後期師有一個很大的區別,他們做一切處理的時候,心裡想著的都是印刷機,那是一個脾氣詭異的怪物;然後還要考慮印刷廠,那簡直就是一群貓,當然我不是在說他們萌。所以那個時候經驗相對來說更重要一些。相比之下,今天的後期師顯然要幸福得多,很多時候都是在為屏幕效果而後期,所以類似於兩本修色聖典中所說的陰影、高光細節損失的問題,對於以屏幕為服務對象的修片來說,確實不是一個大問題。所以呢,這兩本書裡面的某些內容,在今天看來,尤其是結合實踐需要,確實是有些過時的。LAB那本要略好點,如果看的是第一本,估計裡面大段關於CMYK的描述會讓今天的初學者覺得狗屁不通。因為在前言里就已經說了,本書針對的就是為印刷做準備的修圖師或者攝影師。但是Dan之所以能被譽為後期專家中的專家,很重要的一個原因就是他是業內最早把視覺生理方面的發現與修片實踐結合在一起的人。他在三本書中不止一次的提到,人眼對於中間調的敏感程度要遠大於對陰影高光的敏感程度。我來舉個例子:
這是從126~129的四個灰階:
這是0~1的白點和254~255的黑點想必大家的眼睛已經能告訴自己答案了吧。當然如果你怎麼看依然找不到色塊之間的分割線,也不一定是你的眼睛有問題,還可能是你的顯示器質量不過關:)
即便我們現在大多數人都是在針對屏幕進行修片,還是需要注意,不是所有屏幕的質量都能保證你可以正確判斷高光和陰影區域的細節;而我們的視覺特性也決定了我們在判斷高光和陰影細節的時候,會更加吃力也更容易感到疲憊。就我個人來說,我更喜歡在反差小一些的畫面下修片,然後到最後一步再拉反差。但是如果不是16位的文件,這麼做就等於自殺,所以關鍵還是客戶給多少銀兩啊:)
另外,對於Dan推崇的Lab調色流程,但因為圖像文件在使用時都必須要轉換為RGB或者CMYK,所以為了避免在轉換時高光和陰影出現溢出的問題,也確實應該盡量把高光和陰影在模式轉換之前空出5~10個點左右。原文中有寫的為什麼要這樣的,我就直接截圖吧
書後面的答案里有。
1、本書的解釋是「設置成極端的數值後對比加強,而陰影和高光有損失」2、LAB修色聖典中的解釋是「端點的目的是讓範圍達到最大,而同時保持高光和陰影的細節。如果圖像在該處沒有細節,那你可以使用極值。」"如果你打算使用自動色階自動色調就需要這麼設置"3、某本書內的解釋是印刷達不到如此強烈的白場和黑場,並且人眼能看到的也都不在這個範圍內。只能達到245。4、某個大神教程內的解釋是人眼對中性色最有興趣,而250以上和5以下在人眼親自觀看時是不可能看出如此白和如此黑的效果的,是看不到裡面的細節的。6、經驗數值。都對。坐等黃大仙的解答。搶先回答是為了逼出他更過癮的私貨——他總不好意思讓自己的答案連無名之士的回答都無法被完全覆蓋吧。
我個人的理解,人眼具有同時對比的能力,當你看某個場景時,是不可能出現如此強烈的死黑和死白的。不信你去留意大白天人家的窗戶內。那麼當你把一個圖片中最暗的地方設置成了0時,那些原本人眼能看到的細節都淹沒在了0~10這個範圍內,看起來就是所謂的死黑。
舉個例子,我們能看清頭髮,假設頭髮最亮的地方是15,最黑的地方是8,這時候我們觀感最好。如果你把最黑的地方定義為0.那麼最亮的地方就可能是9,而0~9的頭髮在面部正確曝光的情況下我們看來過暗了,與我們的觀感不同,是一片死黑。推薦閱讀:
※這個海報的輪廓線條是怎麼做出來的?
※如何 PS 才能實現將下圖的白色處理成透明,灰色處理成半透明黑色?
※你見過最好的海報是哪個?
※歷史上有哪些著名的海報,為什麼著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