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肖申克的救贖》中瑞德有什麼不可或缺的存在價值?
印象里的幾部「高分電影」除了《三傻大鬧寶萊塢》中的主角蘭徹、《肖申克的救贖》中的安迪,同時還塑造了法罕和瑞德這兩個角色。他們既是那兩個「天才」的見證者,又分別是他們最好的朋友,但他們的存在有什麼具體價值呢?
憑記憶瞎寫一段。這電影有很深刻的宗教觀念,我換個思路談談吧。
瑞德才是那個需要被救贖的。
所謂肖申克的救贖,救贖的根本就不是安迪,他不需要救贖,他從頭到尾都沒有懷疑過自己,不跑他可以在裡邊混的風生水起,跑的話他也也根本不需要幫助,他連跑路的錢和養老的地方都安排好了,他就是大能者,肖申克本來就限制不住他。相反老布出獄後的結局已經昭示了瑞德的結局,瑞德早就能保釋可是他已經被監獄同化了,不敢走出去,走出去就是老布的下場。瑞德就是reader,他在讀什麼?讀書。誰是書?安迪就是書,他自己說過。同時瑞德一直作為一個旁觀者,旁白在電影中出現,他在觀察安迪,他顯然就是在讀安迪這本書的那個人,而且他讀懂了,能理解安迪。書的意相在電影中反覆出現,反覆強調,是這個電影中最重要的意向了。最核心,最關鍵的就一本書,聖經。安迪是什麼書?不是別的,就是THE book,安迪就是聖經。這裡就可以把基督教三位一體的觀念往這裡套了,安迪在贖罪,為不是自己犯下的罪贖行,最後獻出了自己的兒子,又重生。或者換句話說,上帝在這裡又一次犧牲掉了自己的孩子,也就是自己,替人贖罪。這一段的暗示實在太過明顯了。最後安迪和瑞德在那見的?那地方根本就是天堂,安迪第一次向瑞德描述那個地方的時候,描述的就是天堂的意像,連記憶都可以消散的天堂。最後兩個人見面的時候,影片特意營造出來的那種無邊無際無始無終的沙灘和那種優雅平和的氣質,也幾乎可以說就是天堂和上帝的具相化。所以你看,其實這部電影講的是人的救贖,瑞德就是那個人。^_^
當然你也可以按照搏擊俱樂部的路子開個腦洞,根本就沒有安迪,只有瑞德一個人,和他手裡的聖經,他最後到底是越獄了還是保釋了不重要,重要的是他重新回歸社會後,靠著閱讀聖經和上帝的指引終於得到了救贖。94年三部曲一部比一部保守,還有人做呢的更隱蔽更低調。-
他就是史蒂芬 · 金自己。
這個角色的存在,不只是為了提供視角,也不止是說故事。
他更提供了驚訝,讚佩,宛惜,珍愛,友情……。他是一切整個故事的「情感」之源。更甚者,全劇的「道德觀」也是由他來建立:
因著他的存在,你作為讀者或觀眾,你會堅信「男主角」沒有殺人。因著他自己的不得假釋,你更相信「男主角」必需逃獄。簡單說來,這電影的好,有百分之百的功勞,是建立在原著上頭。
因為史蒂芬 · 金的小說寫的太好太好。一切足具。在我眼中,小說比電影要有價值百倍千倍,適為寫作人仕的高級進修教材。
如果你喜歡電影,建議去買書來看。好看到流油。
-
肖申克的救贖題目寫的很明顯了,這個救贖並不是單單指男主救贖自己,或者什麼神降的意志力量來救贖男主的意思red,老管理員,欺負男主的渣攻兄弟,考出成績的學生,甚至是監獄長,都是被救贖的對象只不過,有的人成功了,有的人失敗了而肖申克監獄,作為一個整體,也迎來了深刻的改變red是其中最直接,最完整的見證者
我不確定答主問的「具體價值」指的是哪些東西,不過按照我自己的理解,大概是指這個人身上有哪些特質,是被他人需要的吧。
我想用一張截圖來回答這個問題。
這就是Andy眼中Red的價值,一個擅長搞到東西的人。
而我也是不知道在第幾次重溫《肖申克》的時候,被這句話引起了共鳴。肖申克監獄不僅是監獄,同時也是一個社會的縮影,雖然這個「社會」是一個高壓、獨裁、高度體制化的社會,但其中的犯人其實也是一個個正常社會的人的投影。
拋去罪行和品德,絕大多數的普通犯人和普通的社會人一樣。社會划下一個邊界,人就在邊界的範圍內尋找自己的位置,然後遵從它,適應它,盡量讓自己呆在安全的範圍內。但是位置和位置之間,存在著大量的空隙,每個人在坐著自己的位置的同時,還眼瞅著周圍的那些空隙,因為這是他們看得到,也敢於去嘗試一下的區域。
Andy屬於極少數的極少數,他敢於努力把邊界弄大一些,因為他知道邊界之外有更美好的東西。
Red則屬於極少數,他活動在邊界允許的範圍之內,在不違反規則的前提下,找出各種各樣的東西,滿足每個人的「灰色」需求,填補著那些空隙。至於其他人,只是付出自己覺得合適的代價,然後等著別人把東西送到眼前。Andy慈悲為懷,敢違反規定給全體犯人放歌劇,同時他也冷靜看待同伴們的長處短處;Andy嚮往自由,同時也深知自由不是空想,需要強大的行動力。所以,這番話他只對同樣擁有執行力的Red傾訴,雖然在他們的團體裡面,還有其他同伴對待Andy一樣的善良一樣的仗義。
引起我共鳴的原因,是因為有一天我突然意識到,包括我在內的許多人,特別是我能接觸到的許多人,實際上只是在自己的位置上等待著別人的安排,我們拿著不知道從什麼時候拿到的鎚子,砸我們能看見的所有的釘子,當發現下一個來的不是釘子而是鐵絲的時候,我們便停下來,茫然的等著別人遞給我們一把鉗子……諸如此類。
如果你是一個像Red那樣,善於找釘子鐵絲,又善於找鎚子和鉗子的人,那麼你在職場上通常能混得不錯了。
如果你不僅有行動力,還知道下一步該往哪裡走,哪裡有更好的前景,那麼你可能可以像Andy那樣,跳出眼前的桎梏,嘗試一下創業啦!
當然,那個時候最好帶上一個擅長找東西的傢伙~如何少了瑞德,故事又是怎樣展開的,安迪少了一個可以溝通的朋友,故事的邏輯經不起推敲,每個人的背景故事沒人來敘訴,瑞德就是瑞德,不可替代的瑞德。
如果沒有瑞德的敘述角度,你只能體會到安迪是一隻羽毛漂亮的鳥兒而已。可有了瑞德的敘述角度,你還能體會到安迪這隻鳥兒,他的羽毛到底可以漂亮到何樣的地步。瑞德的不可或缺處,正在於此。
難得有斯蒂芬金的題,必須答一個。
題主說的敘述者「既是那兩個『天才』的見證者,又分別是他們最好的朋友」,其實是小說的一個經典模式。想想看有哪部名著用了這種模式?
我一想就能想到兩部:《福爾摩斯探案集》。《了不起的蓋茨比》。
且用這兩部做例子。
仔細看,它們都完美符合題主提出的條件。敘述者身兼天才主角的見證者與最好的朋友兩種身份,我們認識主人公,對他產生情感共鳴,關心他的命運,都是通過敘述者「我」的視角實現的。
而「我」和主人公之間也同樣存在不可逾越的差距。福爾摩斯的洞察力和智商是華生八輩子都趕不上的,尼克也永遠不可能擁有蓋茨比那樣的財富和魅力,正如瑞德羨慕安迪內心深處那種永不磨滅的自由精神。
為什麼要做這樣的設置?因為他們要描寫的是孤絕高標的人物,福爾摩斯、蓋茨比、安迪,莫不如此,此等人物,世間少有。他們純粹、精緻、美好,我們這個平庸、骯髒、齷齪的世界不配擁有他們。我們的世界是一個大的肖申克,他們困在裡面,只會痛苦。他們遲早要逃出我們的世界,或者毀滅在裡面。
要寫好這樣的人物,我們必須從平凡人的視角出發。雙腳必須站在泥濘之中,天空仰望起來才顯得愈加高遠。福爾摩斯、蓋茨比、安迪身上的閃光之處恰好映照出我們的不堪。那種羨慕、嚮往、同情、自卑甚至一點幸災樂禍的嫉恨混合在一起的複雜感情,會讓作品變得更加豐富,更加厚重。
等等,還有非常、非常、非常重要的一點,就像@yolfilm眼光獨到地指出那樣,華生、尼克、瑞德建立了小說的「道德觀」。沒錯,小說的道德基點是由他們建立的,而非光芒萬丈的主人公。福爾摩斯就多次讚歎過華生的品質,他不是奉承,也不是嘲諷,他是真心的,因為他知道華生能做到連他都做不到的事情。因為像他那樣的上上人物處於金字塔的頂端,世俗的道德律令對他已經失去效力,除了他自己,沒有人可以束縛他。從這個角度來說,莫里亞蒂不是他的反面,而是他的另一面。他對此一清二楚。
不,還有另一種力量可以約束他。那就是華生代表的「老實人」。
舉個更容易理解的例子吧,為什麼弗羅多不能抵抗魔戒的魔力,為什麼山姆反而可以,好好想一想。
兩種人格結合起來,也許就是完美的人了。但在現實之中,他們永遠分裂為兩半。
這是西方文學永恆的模式。從什麼時候開始?嗯,我想這就是《堂吉訶德》為什麼如此偉大的緣故。堂吉訶德和桑丘,一個瘦,一個胖,一個高,一個矮,一個瘋狂,一個謹慎,一個膽大包天,一個小心翼翼,一個天馬行空,一個腳踏實地,一個沉醉於幻想,一個只注重現實,塞萬提斯塑造了這兩種形象,並且影響了往後的所有作家。
現在,題主應該理解瑞德存在的價值了吧。看了少年派和禁閉島後,我都開始懷疑安迪是不是黑人大叔自己幻想出來的角色,只是想意淫下自己無法完成的越獄夢。
通過瑞德,才能真正體現出救贖、自由和希望的主題。
看了十幾次電影,最喜歡的是瑞德乘車出發去找安迪的那個場景,這裡給我的感動和興奮遠遠大於看到安迪逃離肖申克爬出下水道的那一刻。你知道安迪是個隱忍堅持又頑強的人,知道他能夠實現重獲自由的願望。
然而瑞德從一開始,就認為自己會像Brooks那樣,在肖申克裡面被體制化,出獄也會因無法適應外面的生活而做出危險行為。是安迪給了他希望,給了他期待,他才沒有隻想著回到肖申克,而是帶著指南針,去了曾經答應安迪要去尋找的大橡樹下的石頭,去了墨西哥zihuatanejo,看他的老朋友,看蔚藍的沒有回憶的太平洋。
救贖,只有救贖者,沒有被救贖者,這個故事怎麼完成?雖然很贊同高票的「瑞德才是那個被救贖」的理論。但是還是得說,現實點說,沒有好基友安迪的大把錢,他拿什麼被救贖?被關了幾十年的老人,到了社會上一無所長,只能靠「裝袋子」生活在最底層,而且隨著越來越老,最後連裝袋子都干不好(老布)。
另外就是與社會隔絕,沒有朋友,沒有親人。這樣的老人,實在看不出怎麼能在殘酷的現實中生存,老布那樣才是唯一的選擇。(當然,也只有這樣,才能確保被放出來的罪犯沒有威脅性)所以,出獄不是關鍵,出獄了只不過是從一個監獄到了另一個而已。想真正羽化飛升?大把的票子才是關鍵。看看角色名字就明白了:Red--redemption
我靠他是第一主角啊,當然不能缺
悲劇有兩種,命運悲劇或性格悲劇。命運悲劇如紅樓,性格悲劇如松子。試想沒有瑞德會怎麼樣,安迪不再是天才, 因為天才總是不能自封,只有存在仰視和對比,才會顯得真實。劇情成了一個人克服黑暗越獄的故事,也就失去了深刻和意義。肖申克的救贖是一出體制化導致的悲劇,按說屬於前者,可是它又通過安迪告訴所有人,體制化導致的性格悲劇才是真正的問題。以安迪的性格,在哪裡都是一個自由民。安迪更像是一位救贖者。 而真正需要得到救贖的,是瑞德。
摩根弗里曼因《肖申克的救贖》獲1995年奧斯卡最佳男主角提名,注意是男主角不是男配角。
安迪非常有才華 是他自己的才華與淵博的知識拯救了他自己,假設安迪在進監獄前只是個普通的銀行家,或者是個沒有任何人格魅力的渣男,亦或者是沒有那麼多豐富人生閱歷和社會經驗的人,那後面就會很糟糕
瑞德是一個人脈關係很好的人,很會讀人 看人,而且本故事也一直是由他陳述的 所以劇本給他起名read也就是red的諧音 我覺得是有道理的 沒有他就沒有安迪的成功越獄
所以說他的價值在於告訴我們:一個男人要麼普通到被妻子不忠對待,要麼瀟洒到豁達而開朗,即便命運多麼多舛也能憑藉自己的個人能力力挽狂瀾改變自己。最愛的人可以拋棄自己,但自己卻不能拋棄自己。一個男人應該時刻讓自己強大起來,社會技能、經驗、專業知識、高尚的品格 等等 都不可或缺瑞德是誰?是我們自己!大部分人都是普通人,我們看這個世界的時候,都是以自己的這個角度來看。所以電影里書里常常出現這麼一個角色,他站在英雄,天才,或者什麼不一般的人旁邊。從自己的角度,來見證一段不會發生在自己身上的奇妙故事。只有從這種人的眼睛裡,我們才能看出這事的不一般,如果都從安迪,或者謝耳朵的角度,老子一直以來都是這麼乾的,牛逼嗎?特別嗎?也沒有吧,因為這就是我原本的生活和選擇啊!所以作者或者導演,都是在好心的,給我們在電影和小說愛里安排一個角色,讓我們更有參與的感覺吧........
原書中瑞德說過:「你問我改過自新了嗎?我甚至不知道什麼叫做改過自新。」 「如果再給我一次機會,我絕不會重蹈覆轍,但是我不確定這樣是否表示我已經痛改前非。」
一個「不知道」一個「不確定」,飽經牢獄生活,目睹無數毆打、強姦、虐囚事件的瑞德早已被同化(安迪剛入獄時遭受到了姐妹們的毆打強姦,不知瑞德入獄時是否也有同樣遭遇)潛意識中覺得自己就屬於這監獄的一部分,甚至出獄面對外面嶄新的世界都手足無措。正是承受了這份痛苦,瑞德才可以說是被救贖的那個人。殺害妻子謀取保險,瑞德罪有應得,然而安迪被栽贓陷害,監獄自然囚禁不了無罪者。史蒂芬金塑造這樣一個救贖者形象也頗符合當時自己在當下時代背景中的定位。熱愛書寫恐怖驚悚作品,並且熱銷各地名利雙收卻在文學界受到冷嘲熱諷,他無法獲得一個相對權威機構的讚譽。 創作這樣具有深刻意義的作品無疑也是自己文學之路上的救贖。
推薦同書中的《納粹高徒》、《屍體》。Red是電影中最聰明的設定。
為什麼?
因為故事選擇他作為敘事者,恰好能達到最完美的戲劇效果。
沒有特效,沒有美女,沒有爆破和飆車,甚至連一場像樣的打戲都沒有,《肖申克的救贖》憑什麼霸榜這麼多年?
故事。
但是,這個故事讓誰來講,是個關鍵。
讓主人公安迪來自述?不太合適。
他對故事發展的全知,可能會導致他過分全能的形象。
讓監獄長來講述?更不合適。
他對安迪復仇逃離計劃的無知,會讓故事的劇情發展過於直轉急下。
Red就像歐·亨利小說《最後一片葉子》里重病主人公的那位朋友,對整件事情一知半解,由他來講故事,最合適不過。
前面說,《肖申克》精彩之處在於故事。但它的故事也並非完美,細細推敲之後,還是發現了漏洞。
舉最常見的幾個吧:
為什麼近20年里,監獄沒有調換犯人的宿舍?
為什麼地下的污水管剛好可以容納安迪匍匐前行?
為什麼安迪越獄那天,剛好打雷下雨?
為什麼污水管的另一頭,不是厚重的鐵絲網?
不少觀眾也發現了這些問題,但是他們中的絕大多數,都願意選擇忽略這些細節,而去關注整個故事邏輯上的完整性和啟發性。
事實上,當摩根弗里曼的聲音作為旁白響起,當我們承認Red是敘事者身份那一刻起,我們也就接受了他具有虛構、誇大或者故意隱藏部分故事情節的權利。
在《小說課》這本書中,作者許榮哲曾引用《聖經》里的一句話,來闡述創作的本質:「我是唯一一個逃出來向你報信的人。」
「報信」是陳述事情的來龍去脈,即「對讀者說故事」。
「逃」這個動詞是因為背後發生了可怕的事,用以挑起讀者的興趣。「唯一」是指僕人擁有「述說」和「虛構」的權利。
Red就是那個逃出肖申克監獄,並向你報信的人。
不妨想像這樣一個場景:
環遊世界的你來到墨西哥,在海邊一個小旅館入住。
旅館有兩名老闆。夜晚,你和黑人老闆坐在院子里喝著冰啤酒吹水。
他突然看著啤酒發出感嘆:「沒味道啊。」
你愣了一下,滿臉不解:我了個去,你手裡的啤酒不跟我一樣嗎?剛剛賣我50塊一瓶,現在自己說沒味道?
他笑了笑,然後抬頭望著天空:「很多年前的夏天,我和兄弟們坐在監獄的天台上,被一群全副武裝的警察包圍著,喝下了這輩子最愜意的三瓶啤酒。」
你被勾起了興趣,他乘著酒意繼續說:「我想在美國每個聯邦的監獄裡,都有像我一樣的人,能夠給你搞到任何東西的人……」
兩個小時後。他終於講完了。你半信半疑。
你覺得故事裡有一些隱瞞,同時,也有一些誇大甚至神乎其神。
就在此時,旅館的白人老闆,故事的主人公回來了。
你向他求證故事的真偽。
他沉默了一會,說:「孩子,你知道這裡叫什麼嗎?聖哈塔尼奧。沒有回憶之地。他說的那些,我都忘了。」
黑人老闆接茬:「我剛說了什麼?」
兩個老闆相視一笑,站起身,拍拍你的肩膀,走開了。
拿著啤酒,風吹著你,你一臉懵逼。
此時,你是選擇繼續窮追不捨的提問,還是選擇就著這啤酒和涼風,思考故事的奧妙?
我選擇後者。
說起來,《肖申克的救贖》似乎與《聖經》,與宗教有著千絲萬縷的聯繫。
於片中兩位主角而言,《聖經》是他們絕妙的掩護。
安迪用《聖經》來收藏他的挖掘工具,並以《聖經》為橋樑,贏得了監獄當權者的信任。
而對監獄長來說,《聖經》是他身上一張偽善的外皮。
突擊檢查安迪時,他曾說自己喜歡書里的這一章:「我是世界的光,跟隨我就不會步入黑暗,而能得到生命的光。」
儼然將自己視為肖申克的上帝。
但其實,「主的審判迅速降臨」,這幅刺繡背後隱藏的小金庫,就是他與所謂的信仰之間,最貼切的寫照。
從片名來看,「救贖」二字源自基督教的教義,更是本片的主題。
什麼是救贖?「從過去的錯誤,罪惡當中拯救,或被拯救」。如果要從法律上找一個相似的詞,那應該是「改過自新」(rehabilitated)。
法律讓有罪的人改過自新的方法,就是將他們投入監獄裡服刑。但是監獄就一定能讓他們完成救贖嗎?
從Brooks身上發生的事情來看,並沒有。
在肖申克待了50年,Brooks終獲假釋,完成了所謂的「rehabilitated」。但不久,他就在中途宿舍里上吊自殺了。
Red說,Brooks被「體制化」了。
50年里,Brooks的生活都被一條條規則限定。什麼時候起床,吃飯,睡覺,甚至大小便,都由別人來安排。
一開始,你會對這一切感覺討厭,心生怨恨,然後是適應,最後,是依賴。聽起來可笑,「我怎麼可能會喜歡這樣的生活?」,然而事實如此,一切只是時間問題。
監獄的高牆將Brooks隔離於社會之外,他也依賴於高牆為他提供的保護和確定性。
當他必須離開高牆的時候,他所擁有的是對未知無盡的恐懼,擔憂,而非一顆真正被救贖的心。所以,他會拿刀架在獄友的脖子上,企圖通過再次犯罪,回到「體制化」的高牆內。
更加諷刺的是,肖申克監獄的囚禁和改造,不僅沒有讓人獲得救贖、使壞人變好,甚至,還會把好人逼成壞人。
在高牆之外,安迪是誠實正直的銀行副總裁,而在高牆之內,他卻需要與監獄長、看守長進行交易,通過洗黑錢,來換取自身安全。
那麼,什麼才是真正的救贖?
除了認罪,懺悔,還需要重新找回希望。
Red就在安迪的幫助下,完成了這樣一次真正的救贖。
Red所經歷的一切,與Brooks幾乎如出一轍:同樣是被囚禁了幾十年,在監獄裡有一點地位和人脈,同樣對高牆產生了依賴,獲得假釋後,都曾考慮過故意犯罪,回到高牆內。
幸好,Red沒有忘記對安迪的承諾。他找到安迪埋在樹底下的那封信,並且決定動身前往聖哈塔尼奧。
坐開往邊境的汽車上,Red興奮不已,行動自由,思緒也自由。
是這封信重燃了Red熄滅40年的希望?不,它充其量只是臨門一腳,輕輕一推。
如果說希望是一顆種子,那麼安迪一早就把它撒在了Red的心裡。在隨後的19年間,安迪用音樂,用書,用自己面對不同事情的一再堅持,讓Red明白:希望並非遙不可及,你要做的是Get busy living而已。
他是最讓人覺得溫暖的人,他活在人間。
個人理解 僅供參考 手機碼字 請原諒木有標點符號
瑞德的主要作用是給安迪做助攻 安迪越獄最需要的兩樣工具 挖牆的小鎚子和遮擋洞口的海報都是瑞德提供的 每一個英雄都不是靠單打獨鬥成功的 肖申克靠自己的能力是拿不到這兩樣工具的 只有瑞德這種犯人頭頭才可以
瑞德的第二個作用就是作為安迪的朋友 充實安迪在獄中的生活 設想一下 安迪如果在獄中沒有朋友 這部電影就好無聊啊 安迪一個人吃飯 一個人幹活 沒有對話 然後就越獄了 這電影還有人看嗎 另外安迪作為犯人頭頭瑞德的朋友 會或多或少受到瑞德以及瑞德朋友的保護 儘管完全的保護是不可能存在的 但是也讓安迪的生存環境好了很多
這部電影其實很有意思 主角安迪是被冤枉的 瑞德呢從整體看都是年輕時做錯了傻事兒的好人 反而是公證的代表警察法官做了錯事 公眾形象很好的監獄長才是真正的壞人推薦閱讀:
※是不是動作電影很難成為很經典的電影?有哪些偉大的動作電影?
※有哪些你覺得很感動的電影台詞?
※如何看待《建軍大業》預告片音樂疑似挪用《蝙蝠俠大戰超人》?
※如何看待網傳陳凱歌的電影《霸王別姬》是他父親陳懷皚代拍的?
※如果把《海賊王》拍成類似《復仇者聯盟》的電影,會是什麼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