怎樣算做是「有趣味的」建築?
題主現在大一,這一學期學校正在做空間的分割變異組合的訓練,而我做出來的模型常常被老師說沒有或者缺少趣味性,但我並不是十分明白怎樣的建築是有趣味性的。謝謝各位。
引用我之前寫的一篇文章來回答這個問題。
shape,figure,以及具有character的character
在第33期的Log雜誌中,Joseph Altshuler回應了Robert Somol在庫哈斯和OMA所編輯的《Content》中的一篇小短文《12個回歸形狀(shape)的原因》,他在《Animate Architecture: 12 Twelve Reason to Get in Character》的開篇引用了《低俗小說》里Winston the Wolf對她女兒說的話:「Just because you are a character doesn"t mean you have character.」
在歷史上,character在建築語境中的理解一般是它與建築形式(physical figure)、感性效應(aura)和它的意涵之間的關係,用科林·羅的話來說,是「視覺和心理和諧的構成(luscious psychological accessory of composition)」。在文學上,character指代的都是生物,人或者動物。Joseph Altshuler說,我們通常認為,建築作為一個物體反應了人類的主體性,那麼建築化的人物(architectural character)或許可以被認為是一個可能影響作為客體的人類的有效主體。
什麼東西是character,什麼東西具有character,他們之間的區別是什麼,而又是什麼時候shape變成了character?在建築學的語境中,我暫且將這種狀態分為三種類別,shape,figure,以及具有character的character. 其中figure可以理解為不具有character的character(鑒於概念的曖昧性以及討論的語境基於西方建築學和哲學,無法將其翻譯為中文,還望諒解)。
Casa da MusicaCasa Da Musica IdentityBob Somol的回歸形狀(shape)第四則:「形狀是圖像化的。由於其提出了裝飾性的過量的幾何形體和表達性的體量,形狀展示的是圖像的即時性。」
簡單粗暴的圖像化是OMA的許多建築的特徵,這一點不難理解,因為圖像化的建築和圖像都是是迎合視覺效果的產物。其中最為經典的就是2005年在波爾多建成的Casa da Musica,藝術家Stefan Sagmeister在2007年的一系列作品就是把它簡化為圖像產物,因為他認為這個建築本身就是logo,他將建築六個立面的形狀在不同媒介之間進行轉換(六個立面的說法本身就是將其當做形狀看待,而非建築),賦予其不同的特徵。
Misreading I
這一點可以回應到我上學期的設計課,便是找出Tony Smith的雕塑《Smoke》的線框(wireframe),然後進行一系列變形,得到一個新的線框模型,再將其發展為建築體量。線框這一元素在形態變形中與體量所不同的一點就在於它是透視的,這一屬性賦予了它在空間中被誤讀的可能性。Bob Somol所提到的圖像化最重要的特徵便是「平」,沒有空間上的深淺關係,這種flatten抹殺了空間等級,使得形體可以被誤讀。
The Continuous MonumentBob Somol的回歸形狀(shape)第七則:「形狀是空的。在現代藝術竭力保留形狀的時候,Michael Fried表明形狀通常和文脈與情景有關。他對極簡主義的批判:由於過度關注形狀,產生大量的空洞化。」
空洞化(hollowness)的結果之一便是將形態的單一性轉化為功能(program)的多元性,這一點OMA做得很好,從形態的多元入手還是功能的多元入手也是美國部分學校價值觀上的分歧(SCI-Arc與GSAPP),並無好壞之分,但這一點也是值得討論的。在1969年,空洞化同時被作為是Superstudio抵抗建築的宣言,Adolfo Natalini寫到:「如果設計僅僅是一種對消費的刺激,那麼我們必須拒絕設計;如果建築僅僅是對資本主義產權模式的規範,那麼我們必須拒絕建築;如果建築和城鎮設計僅僅是把不公正的社會組織形式化,那麼我們必須拒絕城鎮設計和它產生的城市……直到所有的設計活動都以初級需求為目標。在那之前,設計都要消失。我們可以生活在沒有建築的世界……」
空洞化的結果之二便是其帶來的紀念性。這裡的紀念性並不是尺度所帶來的,而是建築作為形狀被消隱,空間就產生了紀念性。這種紀念性是在沒有功能多元性的前提下產生。
Bob Somol的回歸形狀(shape)第十一則:「形狀是投射的(projective)。形狀並沒有對這個世界進行批判,或者承認,而是——從Malevich的architectons到Superstudio的The Continuous Monument,再到海杜克的不同面具下的卡通化的形體——另一個世界降臨下來的東西。」
Wall House II在此我並不同意他所援引的海杜克晚期作品,從Bob Somol和Joseph Altshuler的定義中可以看出來他們並沒有針對shape和figure進行明確的區分。我認為海杜克的東西恰好可以作為shape到figure的過渡,他早期的德州住宅、菱形住宅可以看做是geometrical shape,而中期的牆宅(Wall House I, II, III)則是他受到Joan Gris和柯比意的影響後從shape向figure的一個轉變。在牆宅里可以清晰地看出來他對空間語彙和秩序的考慮有所削弱,而去思考figure的空間意義,所以牆右側的空間被區分為三塊不同顏色,不同開窗(從草圖上看,開窗似乎賦予了牆宅以character),而形態也從形狀轉化為樂器式的figure.
Domino Suger Refinery
Shop在紐約做的Domino Suger Refinery可以視為一種projective shape,上個月聽Shop主持建築師演講的時候說,他們提出的框住天際線的提案完全說服了委員會,他們甚至立法如果是其他人做這個案子的話也必須這樣做。Shop的形狀便是一種對城市肌理和天際線的重新考慮,建築間的開孔使得人們不再看建築,而是透過建築去觀看城市,或者從建築去看城市。
Cast of Civi CharactersJoseph Altshuler擺出了自己做的案子,說這是從shape到character,並提出12條理由。
從簡單的到有趣的:character即幽默又嚴肅,產生了嚴肅的樂趣和歡樂的正經。character沒有去建立具有批判性的自我意識,而是樂呵呵地笑著自己的怪癖,引入戲劇性的元素,或者調皮搗蛋。
在《Fish》這個案子中,魚作為一種prototype可以被拉伸、彎曲、揉捏,而它跟三維幾何形體不同的在於,魚鰭和魚尾是一種特殊的形體(意味著我們能夠一眼辨認出來),而魚身則是一般形體,於是特殊形體可以成為一種空間指涉,而figure也有著成為成為空間參考系的可能性。正如我們用垂直線來幫助讀軸測,figure可以幫助我們分清二維平面上的三維物體。
48 Characters, The LADGNew Ballon Animals, The LADGAndrew Holder在2013年的展覽《48 Characters》是他用氣球澆築形體所產生figure,其中讓我覺得最有趣的在於氣球被擠壓所形成的不規則的皺紋,正如人的皮膚一般。這種褶皺增強了figure的生命力,是另外一種獲得character的手法。同樣的褶皺可以在2012年Andrew Zago和Jeff Kipnis在SCI-Arc帶的畢業設計(這個設計非常有意思,簡直就是Zago和Jeff的合體,他做的是一個介於喝醉和清醒狀態的建築)里可以看到。後來我跟同學聊這個案子時,他說,這個褶皺很奇怪,像我們一般做bending的時候是應該避免的。對褶皺的保留,可以認為是把建築視為一個具有生命力的物體,而非形體。
White WalkersArup Downtown Los Angeles從漂浮的到棲息的:character拒絕被種植在地上,而是站在上面。雖然它們可能會成為在空間中移動的物體,它們看上去像隨時會動起來,然後四處走動。
《White Walkers, Figure Ground Game》是Jeffery Kipnis和Steven Turk在2014年的作品,figure被賦予了動作之後,變得生動起來,像喝醉酒一樣似乎隨時就要走起來。而《Arup Downtown Los Angeles》則是Zago Architecture給Arup洛杉磯總部做的rendering,強調的是一種尷尬的處境(awkward position),這種尷尬的處境使得figure具有非常明顯的character的特徵。
《Possible Table》是First Office的一個傢具設計,雖然手法很簡單,但是展現的是Anna Neimark一直強調的一個觀點:一點點的改變能夠產生很大的影響。而正是這個一點點的改變,figure/character就成為了具有character的東西。而回歸到傢具上,一點點的旋轉使得桌子的平衡感全部失去,影響力被加倍。就是這種微妙的改變,使得物體的狀態完全不一樣。
有時間再補充。最極致的幽默是製造者目的不是為幽默,卻造成了搞笑的效果。
最極致的有趣是設計者目的不是為有趣,卻形成了奇妙的空間。
少擺弄空間,學會做減法。學會用最簡單的方法,解決最複雜的問題。
引用母校東南葛天師的名言以正視聽: 能用一個盒子解決的,別用兩個盒子。
他是語不驚人死不休的風格,不用照做。 但精神是傳達到了的。Valerio Olgiati 奧爾格亞蒂。 一個靠純語言和思辨便能直接跳過草圖模型推敲的瑞士建築師。所做的建築大都在外部極其平常甚至是笨拙,但內部的張力能嚇死人,讓你覺得在這個外形下,除了它不會有其他第二種解法。
Plantahof Auditorium【下面有大圖多圖,用流量的留意咯 。- 。友情提醒】
說到有趣,這要看不同人們的定義咯,有的建築形狀特異會讓人們覺得有趣,有的建築塊面鮮明獨特會讓人覺得有趣,獨特的構思也會讓人們覺得有趣,其實建築不是為了追尋有趣來設計的,而更要考慮人的需求,地域,文化,自然等等,還有深厚的建築知識基礎等來構造。不是僅僅只為了視覺的有趣而設計,在各類需求滿足的基礎上再做地標性的突破設計。
不是說絕對的反對有趣這概念,而是需要先考慮各類基本需求的基礎上再加各類視覺元素,不然這些有趣就是空的咯。建築的光,空間,體驗等等能在你的有趣中相輔相成了嘛??你考慮到了嘛。自古以來,建築師有兩大類普遍的創新模式,一種叫「仿生」,即模仿大自然里一切現成的構建,從岩石、山林、海岸到樹木、花鳥、動物;另外一種叫「反重力」,把建築搞得很高、跨度很大、懸挑很遠,連電影、動漫或建築師概念夢想中,也以這兩類形象為主……
「反重力」具體該怎麼做呢?好的建築師有千萬種方法可以給人帶來驚喜,有時候這些驚喜足以讓人倒吸一口冷氣。下面將看到全球多座無視地心引力的奇妙建築,它們或建在懸崖上,或支在高蹺上,看起來晃晃悠悠,讓人感覺一陣微風都會把它們吹倒,實際上卻牢固無比。這正是建築結構的魔力。
以下的建築很有趣,在這些有趣的後面還有很多基礎,這些基礎做有趣建築的鋪墊。希望可以對你有幫助。
以下是一些「反重力」建築 建築師們總會有各種天馬行空的想法出乎我們的意料,其中不乏那些能讓們屏住呼吸、不敢相信的建築結構。這些建築晃晃悠悠地被搭建在山之邊緣或是高柱之上,總之,它們的地基似乎難以承載它們,而我們一次深深地吐氣也彷彿能使它們頃刻倒塌。
1、平衡倉/ 英國
來到東安格利亞的薩福克郡,我們便可以親臨這座由荷蘭MVRDV建築公司設計的平衡倉了。這座令人難以置信的度假屋有一半是沒被支撐著的,但我們大可放心,平衡倉十分堅固,它的下方甚至還掛上了一個鞦韆。
該度假屋的道路遠離被植物遮擋15米懸垂構造的後方300米。只有靠近它,才能看到這個建築長30米,半懸在空中。與包裹閃亮的金vi設計屬板建築中觀,保留了傳統的穀倉形狀,讓人聯想到質樸的感覺。
一半之上陡峭懸垂斜坡,但非常穩定的房子,平衡點是,在混凝土芯。位於材料的接地部比所述懸垂部分較重。
後懸部分安拆了繩索。度假屋有四間雙人房,可包容8遊客。非常寬敞的內部空間,傢具也是量身定做,采成都vi設計工作室用基本的木材。每個房間都有一個主題,展現英國文化的過去和至今。
2、蒂墨爾山口體驗博物館/奧地利-義大利
該建築位於奧地利和義大利邊境海拔2509米的山口上,該博物館展示了高山公路建成的歷史,而其開放性的結構也無時無刻不提醒著這片區域的作用——連接兩國。該博物館由義大利Werner Tscholl設計,以慶祝蒂墨爾高速公路建成五十周年。一條曾經是驢道的小徑,蜿蜒在Passeiertal山谷與Oztal山谷之間。幾千年來,滄海桑田,兩個山谷逐漸同化,超越山脈之間的天然屏障。建築雕塑就是路邊博物館,散落在沿途的一些停駐點,啟發旅人思考自然環境、歷史、文化以及該地區的社區與經濟等種種議題。去探究這些雕塑,開拓視野,去體驗真正的Timmelsjoch。
而蒂默爾北面新的路邊博物館向空中伸出,彷彿蒂默爾南面的一塊飛來之石,形象生動地闡釋了Timmelsjoch體驗中邊界交叉的特性。博物館內部的「冰穴」則是向阿爾卑斯高山道的先驅者及其所取得的非凡成就致敬。
3、飛天泥巴船/日本
一些緊繃著的鋼纜緊緊扯著這艘由Terunobu Fujimori設計的飛天泥巴船,以防它撞到地上。這艘小船彷彿只會在動漫中出現,它也可以隨時隨地被拆除和安裝。4、極高海景房/日本
這個海景房也是由Terunobu Fujimori設計的,他告訴我們他的靈感來自於日本的傳統茶道館。Terunobu Fujimori在威尼斯雙年展中代表日本出席。
5、Wozoco公寓 荷蘭
MVRDV的設計師們解釋說,他們對Wozoco公寓建築單元的原始設計並不適合阿姆斯特丹的建設規模,但無論如何,他們還是將它建成了,建築中的有些部分伸出在建築外。
WoZoCo老年公寓是20世紀五六十年代在阿姆斯特丹建設的西部花園城市,是荷蘭政府在為照顧阿姆斯特丹的獨居老人而建的低成本公共房屋。
隨著人口密度的快速增長面臨公共綠地減少的威脅,城市市區開始失去其最可貴的品質。作為革新的一部分,一個100戶集合公寓計劃被建在一個條帶的地段上。這被看作是中老年公寓的一種補充類型。根據老年人家庭的居住背景,這座公寓要求為其住戶提供高水準的獨立性。
6、流水別墅/美國
流水別墅是美國建築師賴特(Frank Lioyd Wright)最著名的作品,該建築物極具詩意地坐落在瀑布之上。
流水別墅的結構十分令人震驚,這也使它有幸在上個世紀三十年代登上了《時代》雜誌的封面。
流水別墅是房主人卡夫曼的度假別墅,1936年落成於美國賓西法尼亞州匹茲堡市附近的一片風景優美的山林之中。
經過長達6個月的構思,美國建築設計大師賴特決定將別墅凌空建於溪流和小瀑布之上。 懸伸的橫向挑台,粗獷的毛石豎牆,大片的玻璃窗以及萊特精心設計的每一件傢具無不體現了他「有機建築」的建築思想。
也因此,流水別墅在建築史上重重寫上了一筆。 在瀑布之上,賴特實現了「方山之宅」(houseonthemesa)的夢想,懸的樓板錨固定在後面的和自然山石中。
主要的一層幾乎是一個完整的大房間,通過空間處理而形成相互流通的各種從屬空間,並且有小梯與下面的水池聯繫。正面在窗檯與天棚之間,是一金屬窗框的大玻璃,虛實對比十分強烈。
整個構思是大膽的,成為無與倫比的世界最著名的現代建築。
從流水別墅的外觀。我們可以讀出那些水平伸展的地坪、小橋、便道、車道、陽台及棚架,沿著各自的延伸方向,越過山谷而向周圍凸伸。這些水平的推力,以一種詭異的空間秩序緊緊地集結在一起。
巨大的露台扭轉迴旋,恰似瀑布水流曲折迂迴地自每一平展的岩石突然下落一般,無從預料整個建築看起來像是從地里生長出來的。 但是它更像是盤旋在大地之上。這是一幢包含最高層次的建築。
也就是說,建築已超越了它本身,而深深地印在人們意識之中,以其想像創造出一個不可磨滅的新體驗。
流水別墅,這個具有活生生的,初始的原型的,超越時間質地的建築,為了越過建築史的諸多流派,它似乎全身飛躍而起,坐落花流水於賓夕法尼亞的岩崖之中,指揮著整個山谷,超凡脫俗,建築內的壁爐是以暴露的自然山岩砌成的,瀑布所形成的雄偉的外部空間使落水山莊更為完美。
流水別墅的建築造型和內部空間達到了偉大藝術品的沉穩,堅定的效果。從容鎮靜的氣氛,力與反力相互集結之氣勢,在整個建築內外及其布局與陳設之間。
不同凡響的室內使人猶如進入一個夢境,通往巨大的起居室空間之過程,正如經常出現在賴特作品的特色一樣,必然先通過一段狹小而昏暗的有頂蓋的門廊,然後進入反方向上的主樓梯透過那些粗獷而透孔的石壁,右手邊是直交通的空間,而左手便可進入起居的二層踏步。
賴特對自然光線的巧妙掌握,使內部空間彷彿充滿了盎然生機。 光線流動於起居室的東、南、西三側。
最明亮的部分光線從天窗瀉下,一直通往建築物下方溪流崖隘的樓梯。東西、北側呈圍合狀的屋室,則相形之下較為暗。岩石地板上,隱約出現它們的倒影。
流布在起居室空間之中。在北側及山崖是反射進來的光線和反射在樓梯的光線顯得朦朧柔美。
在心理上,這個起居室空間的氣氛,隨著光線的明度變化,而顯現多樣的風采。
在材料的使用上,流水別墅也是非常具有象徵性的,所有的支柱,都是粗獷的岩石。石的水平性與支柱的直性,產生一種顯明的對抗。
所有混凝土的水平構件,看來有如貫穿空間,飛騰躍起賦予了建築最高的動感與張力。
例外的是地坪使用的岩石,似乎出奇的沉重,尤以懸挑的陽台為最。 然而,當你站在人工石面陽台上,而為自然石面的壁支柱所包圍時,對於內部空間或許會有更深一層的體會。
因為室內空間透過巨大的水平陽台而延伸,銜接了巨大的室外空間。
賴特對於國際形式主義、空談機能主義的態度,濃縮地表現在由起居室通到下方溪流的樓梯。
這個著名的樓梯,關聯著建築與大地,是內、外部空間不可缺少的媒介,並總會使人們禁不住地一再流連其間。
7、阿斯特拉啤酒廠/德國
位於德國漢堡的阿斯特拉塔本是用於生產啤酒,然而這具有劃時代意義的華麗建築最終還是被拆除了,取而代之的則是無太多新意的普通辦公大樓。8、羅內爾港建築/奧地利
該建築物是由Baumschlager Eberle建築公司設計的,位於奧地利福沙赫。該建築物就像是一隻單腳站立的鳥兒。9、 夏普設計中心 /加拿大
當你能建造一個奪人眼球的學校時,你又為什麼要建造再平凡不過的一個——在問到為什麼要建造這樣一個充滿色彩並富有趣味的建築物時,建築師Will Aslop這樣回答。
而該建築現在也已經成為了多倫多安大略大學藝術設計學院院樓。
為了抵抗強大的風力,建築師與結構師讓六對共十二根30米高的傾斜支柱與大樓的鋼筋混凝土核心筒承擔了主要結構作用,每對支柱呈倒V字形,柱頂支撐著方盒子新建築,柱腳通過直徑2.5米深度20米的鋼筋混凝土箱型基礎直達地下岩層深處,就像樹越大根越深一樣,這種結構為建築提供了堅如磐石的保障,儘管視覺上要給人的感覺卻是輕盈與漂浮的。
因為這十二根30米高的傾斜支柱需要極強的抗壓、抗彎與抗拉能力,其鋼管璧厚達2.5公分,建築材料市場一般找不到這種大型鋼管,後來是在美國的賓夕法尼亞州用輸送天然氣的大型管道改造而來。
為了增加視覺美學效果,Will Alsop有意識的將鋼管的兩頭「削尖」,表面又塗上各種顏色,看起來像彩色鉛筆,似乎暗示藝術設計學院這一主題。同時,這種兩頭削尖的處理,讓30米長的大型鋼管看起來也不那麼笨拙,而顯得有些輕巧、輕盈了,這與建築的總體構思-漂浮的「桌頂」是相吻合的。
這棟建築在方盒子「桌頂」的外觀處理上也跟常規建築做法大有不同。
本來方盒子部分是兩層樓,但Will Alsop有意識的將方盒子四面及底面板材進行黑白隨意相間的像素化處理,窗戶也有意識地不反應層高,而處理成高高低低,大大小小,組織在黑白隨意相間的像素化立面中,目的在於模糊人們尺度感,突出漂浮的「桌頂」這一主題。
這種極具當代感的視覺外觀處理,加上下面傾斜的鋼柱支撐,確實讓這棟建築產生了與周圍建築迥異的獨特特質,而成為一座多倫多幾十年來都少有的造型大膽的明星建築。
如今夏普設計中心已成為安省藝術與設計學院的象徵,該院也因這棟明星式建築大大提升了國際知名度。這棟建築也因其獨特的設計獲得了多個世界級獎項,例如2004年英國皇家建築師學會授予該建築年度國際建築獎。
有意思的是,多倫多自這一棟明星式建築開始在短短几年內接二連三地興建了由世界級大師主持的建築項目,比如美國的李博斯金(Daniel Libeskind )設計的安省皇家博物館以及美國的蓋里(Frank Gehry)設計的安省美術館,讓多倫多出現了難得一見的明星式建築興起的小高潮,業界稱為多倫多的新世紀建築「文藝復興」,這也許與金融危機前加拿大良好的經濟狀況是分不開的,就像伴隨中國的日益強大而誕生了聞名世界的2008北京奧運會的「鳥巢」以及2010上海世博建築一樣,經濟的好壞在一定程度上左右了明星式建築的產生。
10、方塊屋/荷蘭
已故荷蘭建築師Piet Blom設計的這些異想天開的建築位於荷蘭鹿特丹和海爾蒙德,這些房屋傾斜45°,以製造一種讓人眩暈的效果。在房屋的內部,陽光從無數多個窗口傾瀉而入。現如今,方塊屋也已經成了一個標誌性的旅遊景點。
荷蘭最出名的當代建築非方塊屋莫屬,一個個可愛的傾斜黃色方塊,連成一道特別的「天橋」,穿越馬路直到水邊,看起來沒有地板和直立的牆壁,讓人對於居住其中充滿幻想。
鹿特丹的方塊屋Cube houses建築會給大家留下了非常深刻的印象。38個尺寸、形狀和功能都相等的傾斜的立方體住宅按照一定秩序排列組合,構成了Cube houses的主體形象。
荷蘭建築師Piet Blom是這樣解釋他創造這個非同尋常的住宅的動機的:在鹿特丹這個工業城市裡,缺乏高質量的交流場所,人們一天到晚都只顧著埋頭工作,城市裡缺乏活力和生活氣息,所以他要創造一個趣味性很強的建築,為城市增添一點生氣。
方塊屋Cube houses就像是城市裡的一個村落,每個住戶單元由一個傾斜的立方體與一個六角柱交接形成。住戶單元之間通過平台連接,平台上有很多生活服務設施和活動空間。
Blom把這個住宅抽象為樹的形態,使扭轉了45度的正方體「生長」在六邊形的「樹榦」上,其中三個面朝向地面,另外三個面朝向天空。使立方體處於一種不穩定的狀態,打破了人們對立方體的視覺慣性,從而產生一種動感,具有強烈的視覺效果。
為了使立方體的體塊特徵更明顯,Blom加強了對立方體各個面交接的處理:首先是從材料、色彩和質感上對鄰接表面加以區分,在朝向天空的三個面上,用的是灰藍色的木板,與天空顏色相近,質地比較粗糙;在朝向地面的三個面上主要使用的是黃色的比較光滑的木板,與鋪地的色調保持一致。
在幾個關鍵的轉角處都採用了金屬邊框的角窗,一方面是採光通風和獲得良好視野的要求,另一方面是為了把交角處理成一種獨立於表面的性質不同的要素,使正方體的整體外形更加清楚而容易辨認。
荷蘭的海拔高度比較低,海水不時會漫上地面,因此荷蘭建築一般都會架高半層或一層,底層空間用作倉儲,從二層起才是客廳。Cube houses由四層空間組成。入口在六角柱的一側。首層是前室和倉儲部分,面積不大。通過旋梯繞六角柱拾級而上,便來到了客廳。
立方體的扭轉在住宅內部形成了異形空間:各層樓板依舊保持著與地面平行,牆面則不再垂直於樓板,而是向外傾斜。站在客廳里,人並沒有因為牆面和天花的傾斜而感到不適應。相反,通過傾斜牆面上的窗戶,可以更容易、更仔細地觀察地面上的景物。
這一特點是一般住宅所沒有的,為居住者增添了許多發現生活中的樂趣的機會。立方體轉角處有三個不同朝向的玻璃窗,均向外傾斜,使人眺望戶外環境時有更廣闊的視野。
同時,不同朝向的玻璃窗可以從不同方向採納更多光線,滿足客廳的照度要求。住宅內的傢具都是根據傾斜的牆面特製的,沿著牆邊布置,盡量在中間留出更多的客廳面積。三層圍繞著中心旋梯分別是書房和卧室。書桌和床貼著牆角布置,前面開有向外傾斜的三角玻璃窗,可以看到室外的小廣場。從三層有另外的樓梯通往頂層閣樓。
閣樓空間呈三角錐狀,面積不大,只是簡單地擺放了幾張小沙發和種植了一些植物。從閣樓的窗戶往外看,可以看到蔚藍的天空和其它立方體重重疊疊的尖屋頂。
扭轉後的立方體屋頂呈稜錐形,尖頂直指天空,邊界十分清晰硬朗,給人以穩定、堅毅的感覺。 在方塊屋Cube houses組團的旁邊,還有一棟鉛筆狀的建築,憑藉高大的體量,作為視線焦點存在,起到統率立方體組團的作用。不過與立方體相比,「鉛筆」的體量顯得過大,因此略為有些笨拙。
作為居住建築,方塊屋Cube houses並沒有處理好實用性問題。傾斜的牆面對室內空間產生很大制約,因此各個房間擺設的傢具都不多,房間的利用率不高。
但是在空間的營造上,Cube houses做得還是很有特點的。首先是傾斜的牆面和天花打破了一般建築由六個矩形面圍合室內空間的常規格局,給居住者帶來新鮮感。其次是傾斜的窗戶更方便居住者與外界環境交流。
而作為城市建築和社區而言,Cube houses無疑是成功的。第一,建築的趣味性形象豐富了城市建築形態,給人以新鮮、活潑的感覺,引導人們發掘生活的樂趣。第二,建築組團內有許多趣味空間和交流場所,為居住者和附近居民提供了很好的活動場所,營造出良好的交流氛圍。第三,對居住模式的多元化發展作出了有益的探索。
11、尼泰羅伊博物館/巴西
里約熱內盧的標誌性建築物之一——尼泰羅伊當代藝術博物館由Oscar Niemeyer和結構設計工程師Bruno Contarini設計,靈感來自於一朵綻放的花朵。尼泰羅伊當代藝術博物館,由巴西著名建築師奧斯卡尼邁耶設計,並於1996年落成。這個建築位於瓜納巴海灣的一座懸崖上,整個建築呈飛碟狀。
設計師表明,將建築建在懸崖邊上,原因是建築依傍大海和自然景觀,創造了一個輕盈的環境,並可以讓建築裡面的人們看到山海的全景。
設計師對於建築外形的靈感來自於一個場景,一朵美麗的花從岩石中升起,並不斷在地面蔓延開。
整個建築高16米,在建築裡面建設了一個旋轉的,鋪著紅地毯的斜坡,該斜坡長達98米,人們就是通過這個斜坡來抵達建築內部的。建築內部有三層樓,包括一共817平方米的游泳池,400平方米的圓形觀景走廊。
= The Niterói Contemporary Art Museum, also know as the MAC, was designed by the famed Brazilian architect Oscar Niemeyer and completed in 1996. This iconic saucer-shaped structure, situated on a cliffside above Guanabara bay in the city of Niterói, brilliantly frames the panoramic views of the city of Rio De Janeiro and encapsulates the simple, yet brilliant signature aesthetic of Niemeyer. Speaking of the MAC』s rocky cliffside site, Niemeyer claimed that the 「field was narrow, surrounded by the sea and the solution came naturally.」 This 「natural,」 intuitive solution was an elegant, curvy structure that rises from a water basin, creating an ambient sense of lightness and allowing for full panoramic views of Sugar-Loaf Mountain and the Guanabara bay. Although the MAC is often described as UFO-like, Niemeyer』s poetic intention was for the form to emerge 「from the ground」 and 「continuously grow and spread,」 like a flower that rises from the rocks. The sixteen-meter high structure is situated on a paved public square, accessed via a swirling, red-carpeted, 98 meter-long ramp. The 50 meter diameter copula contains three floors, set on a 2.7 meter diameter cylinder, anchored in a 60 centimeter deep 817 square meter pool. The hexagonal main hall provides 400 square meters of a column-free exhibition space surrounded by a circular viewing promenade with windows slanted at a forty degree angle.
12、蒙特利爾奧林匹克體育場/加拿大
蒙特利爾的標誌性建築物——奧林匹克運動場擁有聞名遐邇的史上最高斜塔(175米),其由法國建築師設計。位於加拿大魁北克蒙特利爾的奧林匹克體育場是1976年夏季奧林匹克運動會的主場地,可容納56040人。也曾經是職棒大聯盟球隊蒙特利爾博覽會隊(Montreal Expos,2004年後遷往美國華盛頓)的主場。
擁有一座高175米的高塔,為世界上最高的傾斜建築物。 蒙特利爾奧林匹克體育場由法國人Roger Taillibert設計,是史上最漂亮的體育場之一,它的設計概念是像一艘揚帆出航的船,而那個標誌性的「桅杆」是最麻煩也最費錢的。
整個體育場呈橢圓形,四周用34根鋼筋水泥柱支撐,所有預製構件安裝在柱子上,固定在柱子上的懸臂長達100米,離地面最高處為54米,塔頂懸掛覆蓋整個體育場的頂棚,電鈕一開,整個由鋼索懸掛的頂棚便可使體育場變成前所未有的室內運動場。
場內有兩塊巨大的長20米、寬10米的記分牌,各裝有1萬9千多個燈泡,從場內任何一側,都可清晰地看到牌上所顯示的比賽成績。
奧林匹克體育場看台下面共有6層,安排有各種用途的廳室,還有一個體育博物館。場館設施表面,都裝飾了茶色玻璃,熠熠生輝,顯得富麗堂皇。
這座體育館及其斜塔,已經成為蒙特利爾的地標性建築之一,其傾斜的角度為45度,在底部有纜車可以直達斜塔的頂部,天氣晴朗時,可以將蒙特利爾的全市的景緻一覽無遺。
13、仙人掌屋/荷蘭
Ben Huygen和Jasper Jaegers為阿姆斯特丹設計的仙人掌屋就像一個巨大的疊疊樂。仙人掌屋的每層都能夠住人,而且其陽台還擁有很大的陽光照射面積,可以拿來種許多花花草草。這一個坐落在荷蘭的住宅工程,它將在19層樓中提供98個居住單元。多虧了這種錯落有致的曲線陽台的設計,每個單元的室外空間能夠得到足夠的陽光。
這意味著,當所有居民的花園中的花正在開花期時,這個綠色摩天大樓將真的是綠色的。儘管這個建築可能缺乏技術部門,但它的碳減排能力依然很高,這多虧了在門廊處進行的光合作用。再加上,它的白色外表也幫助減輕了市內的熱度。
14, 烏克蘭的懸浮城堡
關於烏克蘭的這個懸浮建築有諸多的傳說,它懸在半空中,像電影里出現過的神秘景象,不過它是真的,而且非常牢固,成為烏克蘭最值得驕傲的古怪建築。
15, 罕見的空翻船極客
這個空翻船在當時設計時候就考慮到潛水方式,它可以垂直下沉,並且有一半沉在水裡,船上的防水壁成了走廊,這個走廊式的半懸浮船成了每天觀察氣象數據的有利建築物。
(收集的各類資料經過自己整合,之前沒多注意是哪是最初的書寫資料的源頭,剛將資料拿出來才考慮到這問題^▽^,我內容中也有部分他們的奉獻,深表感謝,有部分文字有版權問題的可以私下諮詢我私下交流這問題。)個人覺得吧,關鍵是在符合規範的基礎上,從建築的功能出發,在空間上,細節上下功夫,讓人在使用建築功能時能感受到便利與美感。 細節有挺多,空間感受,光影變化,人行流線,建築材料色彩搭配,構件的選擇等等
1. 別被教條主義束縛2. 克爾白看上去高大上,也僅僅是個簡單的白色盒子3. 金字塔也僅僅是個正四面體4. 只要大,再大一點,突兀得與眾不同,有故事,那就是有趣味建築
要你有趣
Trying to be interesting is dangerous.
適合的,方便的。真誠的。好多 建築現在都是以利益為核心建造的。這不是有新意的。
每塊磚里都放點巧克力豆←_←
推薦閱讀:
※知乎在建築工程與建築設計領域有哪些專家用戶?
※裝修公司不聲不響把客廳飄窗下的上翻梁打掉了,求專業人士指點,這房子還能住嗎?會塌嗎?
※2014 UA 設計競賽一等獎作品「阿布新屋」的剖面圖是如何製作的?
※有哪些適合建築系在校學生實習的事務所?
※如何評價黃聲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