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中國應試教育下,不認真讀書是不是一種錯誤?
目前在中國完成應試教育被默認為唯一的出路。但每個人的想法、志向、愛好均有不同,具體的家庭情況和基礎背景也差異很大。人是否可以根據自己的實際情況選擇不那麼認真對待讀書甚至不讀書,而選擇別的人生道路。再加上小學初中的知識基本已經能解決生活中的絕大多數問題,高中以後的知識已經對平時生活不會有太大幫助,或者直接說是學而無用。中國式教育本身就具有很多爭議。我知道知乎里很多人都是211、985,還動不動說一堆我不知道的外國學校,但讀書並不是所有人的興趣愛好,可以說是大部分人都並不是喜歡讀書鑽研的類型。
況且人生除了老老實實走完應試教育還可以選擇很多別的人生道路。比如向一個自己十分熱愛的藝術類或體育類項目發展(並非現在應試化的藝考和體考)。或者自己做生意和搞金融類項目。朝著自己願意做的放心努力前進,本身興趣就是最好的老師,再加上每個人根據每個人天賦背景等方面的因素,或許把時間和精力放在那上面的效益越超過老老實實完成應試教育的。 但在中國,只要學生成績不好,就會被認為叛逆、懶、不聽話、不懂事。無論什麼家庭背景有無其他特長,只要是不認真讀書就會被認為是錯誤的。 題主並不是想宣揚讀書無用論,而是想問在中國這樣的應試教育下,認真讀書一定是對,而不認真讀書一定是錯的嗎?
隨手一答,寫一些我個人的思考,主要有兩點;
一、現階段你無法判斷什麼技能有用
曾經,當我在高中的時候,我跟長輩討論事情,我說,哎,學的這些東西有什麼用?誰還需要知道微積分怎麼用?這些狗屁英語學了又有啥用?
長輩只是拍拍我,說,好好學!
結果,我到了國外,學起了金融,發現原來看不起的英語,微積分真的很有用。
英語的原版書寫的就是比中文的翻譯好,你不服不行。我雖然現在讀英語原版確實不如讀中文書快,但是只要一本書有英文原版,我一定讀原版。
微積分是整個金融學中衍生品部分的基礎。看起來好像根本無關,但是你數學不好,你就不可能做好量化。
你真的無法判斷什麼技能對你有用,未來太遠,我們誰都不是先知。
很多當初我覺得沒有用的東西,我最後都用上了。
而很多我覺得沒有用而沒有好好學的技能,如今都變成我的桎梏。
我現在回首去看高中,只會覺得懊悔,有些基礎打得還不夠紮實,而不會覺得浪費時間。
二、學歷真的是非常重要的硬通貨
人活在世上,都是靠通貨過活的,有的是硬通貨,有的是軟通貨。
硬通貨就是,錢,長相,文憑,工作。這些都是看得見摸得著的拿來硬性衡量一個人的標準。
軟通貨就是,學識,待人處世的方法,涵養,性格。這些都是要接觸一段時間才能看到的。
文憑是硬通貨。多少人僅憑長相就可以決定與某個人的交往,多少人僅憑錢就可以決定與某個人的關係。你改變不了長相,短期內你改變不了錢,你如果還在高中,你至少可以改變文憑。
而學識是軟通貨,接觸一個人,總要一段時間你才能知道這個人到底有多少學識。
以後無論你多成功,多失敗,軟通貨都可以隱藏、都可以改善,硬通貨你一輩子改不了。丑就是丑,窮(短期內)還是窮,三流學校還是三流學校,三流工作還是三流工作。
你不信,我給你舉個栗子,某人在知乎上說,我來自斯坦福,麻省,牛津,你是不是立刻就心生敬意?
但是某人要是說,他讀了很多專業書籍,你對他的敬意就少很多了。
為什麼?因為文憑是硬通貨,你立刻就看得到的,而學識這種通貨你不一定立刻看得到效果。
這些所謂的硬通貨,軟通貨,是要怎麼獲得的?
還不是高中每一天每一個小時的努力達成的。你想要拿好文憑,你得好好學,你想要有好學識,你也得好好學。
你搞藝術,你就考最好的藝術學校,保證你身邊都是未來之星。
你搞體育,你就去最好的體育學校,保證你受到最好的教育。你要創業,你就去清北,保證你拿出名號別人看高你一線。你要搞金融,你就去國外常青藤,保證你是target school。
這所有的前提,都是你現在好好學習。
有些大道理,你不到一定歲數真的不一定懂。但沒關係,先把硬通貨搞起來,才是硬道理!作為一個本科剛畢業的人,本來我是不應該回答這個問題的。但是看最高票的回答,我覺得我應該提出一點不同的思路。
首先我們需要同意三個前提:
1. 成為一個普通人並不是一種罪過。正如大部分知乎用戶可以感覺到的,在知乎上少量的用戶統治了大部分的時間線,大部分用戶是少贊少關注的普通用戶。現實世界中就是這樣的,大部分人還是普通人。此前提試圖回答問題中的「出路」一說。2. 世界上評價體系是多元的而不是單一的,只會在別人定的規則下做optimization的人最多只能達到中上水平。讀書好是一種優秀,唱歌好/演電影好/會和人打交道難道不是嗎?當然知乎用戶以年輕學生和互聯網業界人物為主,會skewed整體的價值觀。因此,zhihu上的答案不能代表廣大人民群眾的看法,包括這個答案。此前提試圖回答題目中的「唯一出路」。3. 這個世界對你的獎勵與努力程度不是一個線性函數,即越努力/讀書越好越成功(定義見後)。此前提試圖回答題目中的未言之意:為什麼要認真讀書?因為會成功。(真的?)定義:
成功:前10%的工資,財務自由,婚姻觀/性向自由,心理健康,有充分社會資源(很惡俗的定義,但我先放下自己的judgement)1.認真讀書--&>好出路?
請仔細回想一下,你認真讀書讀的是什麼?估計在大多數人的定義里,就是「知識」嘛---我知道2 + 2 = 4,你不知道,我就比你厲害,我就有了edge。可是你讀完本科上面還有碩士,碩士完了還有博士,博士完了還有博士後。。。無窮無盡。但是在信息存儲和網路已經這麼便宜的今天,你讀了這麼久比的過幾個論文的databases/Google/IBM Watson/WolframAlpha 嗎?殆矣!
個人認為,認真學習「知識」,哦不對,是信息的重要性被過於放大了。真正值得認真學的是meta-learning,即關於怎樣學習的知識,其中最重要的是建立聯繫與選擇學什麼的能力。
建立聯繫:本科階段遇到的能把一個學期的課清楚的邏輯嚴謹的聯繫起來而不會迷失在細節里的教授都屬少見,更不要說能夠把橫跨幾學期的幾門課聯繫在一起的教授了(因為交兩門以上本科課的教授都很少,摔)。此外,有多少人在上完課考完試放完假後還會記得學過什麼東西?(像我這樣假期里還會無聊時候複習筆記的教授應該會感動到哭吧)
我很幸運的在大一的第一學期上過一門哲學課,教授讓我們對比論語/孟子與理想國,Raymond Carver與Symposium等等,因此建立了聯繫知識的基本意識。舉個例子,哲學課上讀Plato和John Rawls與Poli sci的視角就非常互補,哲學上討論的是「是什麼」和「對不對」,Poli sci討論的是veil of ignorance試圖把之前的政治哲學理論standardize放到一個continuum上。還有cooperate finance 和investment theory雖然是兩門課,但其實是一個問題的兩面,即怎樣合理有效運用資本市場發展公司怎樣找到會合理髮展提供足夠回報的公司來投資。選擇學什麼:推薦4 hour chef關於meta learning的部分。書中學習語言的例子:你當然可以花數年背無數單詞掌握複雜的語法規則欣賞精妙的文章,但是你也可以只學習最常使用的動詞,掌握基本語法時態規則,之後就可以邊學邊用了。
2. 」現階段你無法判斷什麼技能有用「--&>你什麼都得認真學?
這種說法是講給寧願混日子也不想花時間弄明白自己要什麼/擅長什麼,就習慣於保持慣性做之前一直在做的事(也許是最擅長的事)的人聽的。舉個例子,你如果擅長與人社交認識很多有錢的人,你不擅長算微積分去做investor relationship為什麼不行?你只要懂得會僱傭會很快很好的算微積分的人就行啦。
回到前提2,這個世界的評價體系是多元的,請不要局限自己在別人定下的規則里。真正厲害的人比如 JP Morgan,懂得設定規則才是最重要的。不要把自己的短處和別人的長處去比,找到一個給你的長處更高比重的評價體系。
3. 你只會學不會產出,為什麼這個世界要嘉獎你?
這個其實是題目中論點的致命傷。這個世界獎勵的是你能帶來什麼價值,而光認真讀書不會產出的人和酒囊飯袋沒有本質區別。如果你覺得不舒服,請仔細想想,如果有人可以一輩子學習各種知識不需要提出有建設性的論點 (PhD"s job, which is hard btw) 不需要工作,有這種好事請聯繫我。換句話說,如果你不用認真讀書也可以給這個社會帶來可觀的價值/滿足一種需求,這個世界會嘉獎你,因此認真讀書當然不是唯一出路。可是你要動腦去想那是什麼啊同學!
舉個例子,難道Neil deGrasse Tyson是天文學家裡最優秀的嗎?為什麼他會成為和幾乎rock star一樣的存在呢?當然不是因為他認真讀書,而是因為他以吸引人的方式科普了天文常識,還有他優秀的演講技巧。一個在lab里苦逼幹活的PhD沒準比他認真讀書多了,但這個PhD如果沒有Tyson的別的方面的能力,自然滿足不了Tyson可以滿足的需求,達不到一樣的影響力。
最後一點,在和一位知乎上的同學約飯交流後,個人認為真正厲害的人是能想出idea後能去執行的人,而不是想想而已,期待別人會代替自己來愛你(劃掉)執行。因為到具體執行的時候,你不能保證你的理論還是你的(見列寧與馬克思),而且更悲觀的想法可能是就算沒有你的理論,他/她也會找別的理論來指導(就是一定會反的,catalyst不同)。在此情況下,你也許不能肯定到底是你的理論厲害,還是時勢厲害,就像當你跑在一群正在進行馬拉松賽跑的人跟前,你不能認為他們是在追隨你。------------------------------------------總結全文中心思想(什麼鬼?)1. 「認真讀書才有出路」的結論是在以讀書成績/教育水平來評價人的評價體系下的結論,在此評價體系下當然認真讀書可以給你很多優勢和機會(具體怎麼讀和讀什麼又是值得商榷的)。但是,世界上的評價體系不止這一種,否認這個是很粗暴的。舉個例子,你給一個快要渴死的人再多的黃金但他沒辦法用來買水,這些黃金有用嗎?2. 為什麼世界的評價體系是多元的?因為這個世界的需求是多元的,我們需要科學家/律師/金融民工, 也需要廚師/保潔員/電影明星。職位沒有貴賤之分,但是因為滿足的需求不同評價體系也是不同的——舉個例子,一個廚師很用功讀書但是無法很好execute他所學的菜式,你會認為他/她是一個好廚師嗎?看不下去了,各位仗著自己已經過了初高中那段時光,現在總算是苦盡甘來,就盡情地嘲諷題主,這樣真的好么?
難道各位自己在學得煩躁的時候就沒有想過自己學的都是些什麼?還是當時連質疑的能力都喪失了?
我來說句公道話吧:造成現在中學生不知學有何用的,在於教育水平的低下。
不懂才要學。而傳道授業解惑之人沒有把自己的工作做好,在教了一些抽象的、讓人不知所云的內容以後,就甩袖而去。你們覺得這樣對嗎?為什麼就不把抽象內容的具體應用、前景展望一併講給學生聽呢?
上高數課的時候,講到微分方程那一章。我們老師直接就開始講微分方程就幾種形式,哪種形式有哪幾種解法。我心想這是什麼鬼啊,這種破方程要它有什麼用,難道就是解著玩的?
後來我去看了MIT的公開課,才知道了原來算熱力學的時候方程是這麼用的,經濟模型原來也離不開它,彈簧振子的描述方法是這樣。
於是我明白了微分方程有多麼重要,才真的花心思去好好研究。
試想,如果我沒看到MIT的課程,在聽完學校老師的講解以後把這一章糊弄了事。之後再上大物等等課程的時候才後悔不已。那麼這種情況,怪我咯?
把老師沒能盡責,強說成學生態度不端?荒謬。
另外,「這些知識是以後的基礎,必須要學好」這樣的觀點也很可笑。
中學時代無非就那麼點東西,有了可能學專業課會入手更快。但不代表不會就不行,因為你想學很快就能學完,無非多付出一點時間罷了。
打個比方,你中學沒上音樂課,以後就不能彈吉他了?你中學沒上美術課,以後還就與設計無緣了?
——————————
以下是給題主的解決方案。
顯然以上情況是我們自己沒辦法改變的,所以還是要調整自己的心態。畢竟現在就抵觸體制多半是對自己不利的。
所以你可以把學這些看成是一種對自己能力的證明——你看,就算讓我學這些不感興趣的東西,我依然學得好~
至於去改變,當然還是要看我們一代代人的努力啦。學的有什麼用。我想到了個事情,我一個中學同學問我,你說你們誰去菜場買菜算錢還要開根號的。既然不用我們學數學幹嘛。我當時無法反駁。我是學orfe的,現在在做風投,不但要開根號,還要很多高等的數學內容。有些事, 你覺得沒有用,是因為你做的事情太低端用不到罷了。 那些覺得買菜算錢不用開根號所以判斷學無用的,一輩子也就在菜場討價的命。
核心一點在於,學啥不學啥,不能由學生說了算。學生通常是短視的,怕苦享樂的。這個階段我也經歷過。
「目前在中國完成應試教育被默認為唯一的出路」——錯。你爸逼你讀書也可能是他發現你壓根沒別的能耐可造就,只好混個文憑了。
人是否可以根據自己的實際情況選擇不那麼認真對待讀書甚至不讀書,而選擇別的人生道路——是。
高中以後的知識已經對平時生活不會有太大幫助,或者直接說是學而無用——上高中是為了讓你在高等院校里學習專業技能之前打下基礎,不是為了幫助你平時生活,你要學生活技能可以先從做菜開始,確實有些社會生存技能也不必通過高等教育掌握。但是如果指望著將來學些需要通過高等教育掌握的「高端的本領」,別以為可以把強悍的專業能力建立在薄弱的基礎上。
讀書並不是所有人的興趣愛好,可以說是大部分人都並不是喜歡讀書鑽研的類型——廢話。
向一個自己十分熱愛的藝術類或體育類項目發展——倒是老天爺賞你這碗飯啊。體考是啥不知道,真是苗子,小學就被挑走進體校了。藝術嘛我對於「反正畫畫不用讀書」有很多槽要吐,省點版面吧。
自己做生意和搞金融類項目——「做生意」沒事,擺個早點攤什麼的都不靠學歷。搞金融項目這個……你說自學?哥們,那照樣得「認真讀書」,別把讀不讀書推到應試頭上。
本身興趣就是最好的老師——那是,對WOW有興趣的多了去了,一天恨不得在遊戲里泡二十五小時,打個本DPS不還是跟翔一樣。也不知道興趣把他怎麼教的。
只要學生成績不好,就會被認為叛逆、懶、不聽話、不懂事——等會,除了學習之外,你能拿出什麼來證明自己不叛逆,不懶,聽話,懂事?
在中國這樣的應試教育下,認真讀書一定是對,而不認真讀書一定是錯的嗎——不,不過你不認真讀書,倒是認真地走了哪條路呢?要任由學生興趣來發展,十個能有九個半都去打遊戲了,還體育藝術金融,你只是對這些名詞有興趣而已,真搞起來這些東西比高中那點東西累多了。題主初中學的東西能解決大部分問題,這就是個人認知水平了,應該說,初中學的東西能解決你所能看到的大部分問題。你覺得高中以後知識無用,只是你懂的太少而已,你學會的東西太low了所以你根本不能用。你要認識到,你連有點深度的問題都無法提出。天朝教育有問題嗎?有,但你說的不是問題。就是懶加蠢而已。題主得罪了,今天心情有點差。==========================早上起來看到這麼多贊嚇了一跳。答主我本身也屬於懶加蠢的那種,雖然能意識到學習努力可是還是懶,所以用我自己給大家舉個例子。懂得道理很簡單,實際操作起來很難。評論區有人問真正的問題在哪裡,說真的,我也不知道,我現在層次還是太低,看不出來問題在哪裡。唯一覺得有問題的地方是管教育的領導經常拍腦袋決定政策,為了改革而改革,折騰考生和家長老師。希望有人可以發現真正的問題所在。
應試教育是社會的錯,不認真讀書是個人的錯。
回首十六年校園生活,最慶幸的就是沒有因為厭惡考試而放棄學習,最後悔的則是因為厭惡考試耽誤了學習。
應試教育是弊端多多,但是沒有人強迫你只顧應試技巧忽略真實的知識,仔細看看課本(思想政治除外),並沒有多少應試思維,是我們自己沉浸在題海之中遠離了知識的海洋。甚至到了大學,我們大多數人還是只關注考試成績、GPA這些無比厭惡卻又難以擺脫的枷鎖。
生活中的問題,大部分不用讀書就能解決,我祖母除麻將里的X萬之外完全不識字,只要有錢,她一樣能生活。過去幾千年里,大部分人類都是這麼生存的。但是需要讀書才能解決的那部分問題,才是人類文明進步之源。不要總用初中沒畢業的大老闆做例子,很多統計都表明受教育程度和收入具有正相關性,而後者才是對一般人更有參考意義的,理解這個事實就需要初中以上的知識水平。再說回應試教育,其實全世界都有類似的問題,只不過東亞地區是典型代表,但是為什麼日本、韓國的創造力比我們更強呢?這一點你說得沒錯,因為我們沒有給不喜歡學院教育的人提供替代選擇,去讀技術學校的人不是對技術感興趣,而是成績不好只能去技校,多年來積攢的厭學情緒使他們連謀生技能都沒興趣學。而一些大學生其實有足夠的能力和興趣學習這些技術,但在當前的教育鄙視鏈之下他們很難選擇技校。於是我們少了一批合格的產業工人,多了一批不合格的大學畢業生,年復一年,勞動力出現了嚴重的斷層。一些想法,不一定對。
有的知識的確是用不上的。
別跟我說總有用到的時候。要這麼說的話啥都總有有用到的時候——前提是你壽命無限而且學會了永遠不忘。並且有些知識即使要用到,現學現用也來得及而且效率更高。
並非所有知識都是要在學校提前學會的。一個無愛好、保守、又對未來沒有規劃的策略是,什麼都學,不做項目,刷題考試,用文憑唬人。
因為你沒有愛好,所以不知道未來你要做什麼。因為你沒有愛好,不知道要做什麼,因此也不知道要學什麼,所以也沒動力去學習。因為你沒有愛好,所以你也不知道怎麼檢驗自己學沒學會,只能刷題考試。因為你沒有愛好,時間都去刷題了,也沒自己做過什麼東西,只能靠學歷唬人。優點是穩妥並且容易獲得他人肯定;缺點是,花了大量的時間學沒用的東西和重複刷已經會的知識。而且如果得不到正面刺激,就會失去繼續學習的興趣和對科目的愛好,反過來形成惡性循環。一個有愛好的人可以選擇高效率但不穩妥的策略是,用什麼學什麼,學完就用,用了就做東西,用做出來的東西唬人。
對於這種人來說,知道喜歡做什麼,自己以後的職業規劃是可以預期的。對於這種人來說,知道喜歡做什麼,所以知道要學什麼,也有動力去學習。對於這種人來說,可以依靠實踐來檢驗自己的學習,已經學會的東西刷20遍題是浪費時間。對於這種人來說,學歷唬人不夠看,項目唬人才是真唬人。優點是高效並且容易獲得自我肯定;缺點是,不如上面那條路安穩又被人理解。你可以因為自己沒夢想沒愛好而選擇前面那條路。
你也可以因為追求穩妥或者被迫走上面那條路。但是不要因為自己走了那條路所以覺得那路是唯一的路。不要覺得自己不知道學什麼是天經地義的。不要覺得沒有動力學習是理所應當的。不要覺得靠學歷唬人是別無選擇的。知識無窮,時間有限。選高效的路並沒有錯。選穩妥的路也沒有錯。初中當年走後門進的學校,但是分班的時候是進的D類(吊車尾)班上的孩子成分就自然比較反河蟹。我們90初的孩子,都長在古惑仔的陰影下,那時候人們也開始普遍嚮往城市,在城市裡吃得苦中苦的,往往都是外地人,他們真的很辛苦,辛苦的我覺的人生對他們不公平,完全不能拿出時間在教育孩子上。我就是跟這樣的一群城市版留守少年一起度過了初中3年,當然作為D類,一般具備人血高校情節,其實屬實,班上還有體育生,搖號入學生,特困生,特長生,以及擴招生。你懂的。
他們來的目的就不是為了和我一樣,做革命的那塊磚。剩下班上的小部分就是屬於像我這樣,家長不知內情,按規矩錢交了還被招生辦的打臉了被偷偷強塞到了D類。本段純粹讓那些沒有走進最劣學生日常的人感受一下。可能你們學校也有這樣的班,這樣的人,但是老師和家長都會說,別和那個班的孩子玩,他們是花錢進來的。同桌是個妹子,不好評價,她經常跟我說麻果,冰之類的事情,幾次她都邀請我一起去見她的大哥,P哥(後來她和P哥理所當然的在一起了),班上很多人都被P哥護著,P哥比較亡,敢見血。每次我都很婉轉的回絕了,不想和這樣的人扯上關係,雖然大家在學校外頭都要有人,在班上說話聲音才大,但我是個宅,我當年只在乎魔獸,況且我還想做革命的那塊磚。後來看她親自開始嘗各種葯,我甚至作為雙子都不好奇,但是她貌似沒什麼大的反應,只是偶爾會發獃。反正都是不讀書的,我們也不能用分數看智商。她屬於很捨得花時間去混的那種女孩,平時逼格很高,其實內心寂寞,她什麼鳥事都跟我說,完全沒把我當男人,我的人類知識補完入門篇就是她給我上的。到是P哥,愣頭愣腦,見過他欺負初一的孩子,專找平頭帶眼鏡的,心底納悶,以為他不喜歡短髮。接著就初3了,學校派的最嚴厲的鎮邪委員來辦理我的班級。我雖然心中大光明,但網癮大的逆天,加上性格叛逆,總之後來不去上學,也沒人管就真的沒去上學了。。。
沒去上學還在學校邊上,名氣慢慢就大了,天天網吧,也認識了最不學無術但打起nerd毫不含糊的一批「大哥」們。基本每2周,大家會結伴到舞廳里休閑一下,嘗過很多東西,但每次膽子很小,量都有嚴控。不是後來偏頭疼,反胃,就是覺的平衡感確實變差了,經常發獃,但是腦子裡其實什麼也沒想,我開始擔心,覺的大家這樣下去都要完。慢慢的在我的建議下我們改酗酒,直到初3畢業,我們都保持兩周一泥醉的規矩。我記得曾經有一次一個被拽去喝酒網吧住戶喝大了,說當年 其實初一上學期也誠心想過好好學習,也在學校得過300名。他語畢,大家都沉默了一會兒,我很有同感,心也是一酸,不知道誰大聲笑了出來,接著說了句喝二了。隨即鬨堂,語出驚人的那位見此情景也附和的大笑起來。那一瞬間我開始意識到,學校已經開始把學生劃分成不同的階級了,而且沒有給這些學生們回頭路。理所當然的到了高中,依舊花錢,報名那天,我娘拿出一踏10厘米有餘紅紅的鈔票,在我面前掂了掂,說你跟老子不好好讀書,養你就是來討債的。我嘻嘻一笑,說,媽,咱等下去吃新開的酸辣粉。。。
一開始大綜合,在班上搜索宅同好和好看的妹子,半年剛混熟,就分文理科了,本人臭名昭著級路痴+數盲,友盡皆知。放肆的選了文科,高中生還是沉澱多了,可能學校也算不錯,沒有初中那麼古惑仔的周遭。不過考試萬年不過350,10分鐘答完勾差一頓亂選之後交卷或者小睡流,最終和其它眼看讀書無望的學渣一樣被迫走上了藝術的道路。。。 (其實初中我暑假一直有堅持學畫,不然我真的會扎紮實實的打一天電腦,半步都不挪,我娘看著著急,每天跟我拉閘,無奈我只好去畫室邊上的網吧玩咯。不過坐公汽要2小時才能到,路上無聊的蛋疼又想提升逼格就畫點,慢慢入了門。)
藝術班,其實是文科班的變種,把相當一大部分時間加周末都用來學畫畫,極個別有爹坑的學了音樂,當年因為有基礎特別得捧,一直在班上畫畫大前排,不過當時已經開始聽父母討論以後要通過關係怎麼怎麼幫我解決了,反正想要不餓肚子肯定是不能搞藝術的,想到這裡就覺的很窒息。一次我在校門口過早,碰到教畫的胖子,可能因為他年紀比我們大不了太多,本來就沒什麼距離感,就聊起了他的收入,他搖了搖頭,摸出了17的黃鶴樓。遞給我一根,說一個學校給2000,他教2個學校,文化課的時候他在私人開的畫室教,其餘時間都在學校陪我們。那個年代4000塊還能維持小康,突然好生羨慕眼前這胖子,每天穿梭在不同的場所看姑娘還教他們畫畫。但是胖子卻很不感冒,確實,一個人20多歲不應該這麼安於現狀。我記得那是我最後一次問自己 為什麼不能好好讀書。我想到了人生第一次抄作業,是數學課的二年級,記得那節課我聽馬老師講的特別糊塗,內容是小標題,從此便愛上了那種不勞而獲邪惡的快感,並且在超作業上懂的腦筋遠遠超過了學習本身。。。從而在高智商反偵察直到考試是在抄不到才有可能暴露學渣的路上越滾越遠。那時候數學老師大嘴汪已經很明確的不讓我上他的課了,得到特批的我可以在隔壁的空教室畫畫,那逼格,全校就我一個,有時候會被低年級的上樓圍觀,說這人不承認錯誤,每天都被罰速寫,也有的說我是富二代的兒子,可以不上數學課,之後我發現低年級的不來了,去食堂吃飯也躲著我,心裡覺的很奇怪,就托我同桌打聽,才知道我的數學老師利用的低年級學生的無知善良,跟他們說我得了水痘,一直都沒好,會傳染,每天都要階段性隔離。(哪個學醫的能幫我解釋下什馬是階段性隔離???)我當時年輕氣盛,準備衝去找大嘴汪對峙,被同學攔下,他只說了一句話,你一個人,鬥不過他們的,到時候累的是你的家長。我那時就想到在工作的父母,肯定在路上跑很辛苦,頓時火就沒了。每天在QQ空間里開帖子罵老師,神馬難聽話都講的出來。現在回頭看感覺像是在侮辱階級敵人一樣,如今也接觸教育,理解了當老師的難處,其實在國內的老師,難處 太多太多,不得不讓他們重新思考這份神聖職業的現實意義,並且一開始就必須把學生當做敵對階級看待,因為學生能達到你的目標你就讓其滋潤,不能達到你目標的你就叫其荒廢,跟你目標背道而馳的你就叫其滅亡。。。出國前一天我和我娘請教我藝術的大夥伴們以及班主任吃了頓奢華的魚頭,胖子顯得有點擔心我,散席的時候我問他有什麼話不好當我媽面說,可以跟我說。結果胖子笑了笑說其實也沒什麼,就是想問問我對藝術有沒有一點感覺,以後還想不想繼續。當時我愣了一下,其實腦子裡是空的,有點應付的說我會繼續畫畫的,胖子笑了,笑的非常非常的真誠,沒見過的真誠,畢竟他為人師表,絕大多數時候都是苦瓜臉,這落差讓我起了一身的雞皮疙瘩。結果他那一笑總讓我覺的發冷,好像上帝信任我真的會一直堅持搞藝一樣,每次我娘要我出去報專業的時候選個以後能養家的,我都默不作聲,心裡在畫圈要不要去報藝術,結果得出的結論是,其實我還年輕,既然有機會出去,不如試試自己最喜歡的東西,萬一可以做好呢,雖然國內的孩子出去了在怎麼學渣的也不再是學渣了,但想想自己最完備的知識是魔獸和畫畫,已經快成年還是不要輕易重新來過,想著想著眼眶就濕了,我這麼多年是怎麼在泥巴里滾來滾去最後還在原地的,為什麼都快成年了自己能做主的事情還幾乎沒有。說著點燃了從老爹公文包里摸出來的漫天游。其實當初我就沒權利選擇不認真讀書,因為不想做一個太明顯的loser一直在體制里掙扎,但全然無法拯救我是數盲的事實。慢慢的時間把我磨成了死臉,實際上也是磨光了我學習的激情,從一開始就不可能成為一個好學生到最後如何只用心在如何不因為學習不好臉也不好看被各種歧視。之後讀藝,也是被國內的價值觀定義為讀書讀不出來的一種出路。其實要把所有的人都培養成一種人的這種教育,細思極恐,就像是耍流氓。。一開始就沒有一個公平的遊戲規則,其結果自然就沒有好壞可談。結果事實是天朝一直在給別的國家輸送精英。精英假設不出去,走上了工作崗位很快也被官場洗禮掉了,本來政治和科研放在一起就不是什麼好事,蘇聯不是很好的例子么。為什麼很多名牌大學留學生不回國效力? - 教育。但簡單的看,如果被迫選擇做一個學渣,那在國內的受教育成本實在是高的難以負擔,家長花了那麼多血汗錢,買來的也不過是個相對雞肋良好的學習環境。。。所以就當孝順,儘力努力讀書吧。想太多,空氣又不好,越想越堵。。。這種東西本來就沒有對錯,過悲慘的生活不能算錯,過愉快的生活也不能算對。
人生的選擇怎麼能是錯誤的呢?
除非是犯罪等觸犯道德法律的行為,否則你自己做出的人生選擇怎麼可以說是錯的?什麼才叫錯的?
不知道題主的年齡,但是這個問題的本質問題在於,你用什麼判斷標準來衡量錯誤的人生?
父母的批評和不滿?周圍人對你看不起?沒有賺足夠的錢和得到足夠的社會地位?沒有快樂的人生?娶不到好老婆?……很費解啊……是什麼失敗的人生讓你覺得是錯誤啊……
===
我就是清華的在讀學生。從小成績很好。學習也比較努力。
有時候仔細想想為什麼呢,為什麼要看重學習呢。如果說成年以前,是覺得學習是一種慣性,是完成父母老師等身邊人期許的本能反應,是得到讚賞的重要途徑,是避免懲罰的有效手段……那麼成年以後,回想這件事,會覺得自己起碼沒有把青春浪費,浪費在沒有目標的虛耗中。年青是一段美好的衝動的時光。有幾個人能把年輕的興趣保持終老?有幾個人能對年輕時的決定毫無悔恨?學習是讓你知道這世界有多大,你有多少選擇。
如果要想偏所謂的正確的人生的話:我不認為你必須努力學習,但你必須努力。我不認為你必須認真學習課本,但你必須至少認真學一件事,做一件事。我不認為不能全身心發展自己的興趣愛好,只要你覺得付出的代價將來你能接受,得到的回報將來足以讓你滿意。不是每個人都該學習,但大多數人都該學習。甚至我覺得中學學的科目依然太少,自己如果不額外涉獵,會讓人知識結構十分單一,這種無力感會讓人對教育產生懷疑。日常禮儀、健身基礎、法律基礎、通用技術等很多學科都值得在中學普及,讓接受教育的人成為全面優秀的人。
受教育有幾個主要目的:
首先培養健全的人格。
其次普及基礎知識為將來更高級的能力做準備。
第三點,在中國最重要的一點,獲得文憑和校友做為以後劃分社會資源的重要參考指標。
如果你手上有稀缺資源,比如,長得特別好,或者腦子特別好,或者有一個特別有錢的爹,那麼放棄以上三點,可能還有別的路等著你。
如果你是個沒有稀缺資源的普通人,建議不要在已經很艱難的天朝上國,選擇harder模式不讀書理論上來講不是錯。但不學習就是錯了。關鍵在於,學習的主要途徑就是讀書。政府花了這麼大力氣蓋學校,僱傭老師,學費也不高。作為一個公民,不去享受這種便宜高效系統的權利,那就只能自學了。而自學的效果多半是不如去學校的。
隨便寫寫,贊同不贊同你們隨喜。這個教育體制確實爛透了,但是再爛也不是什麼書【課本不算】都不讀的借口。如果你覺得讀書是浪費什麼都不看你的腦子絕對會殘,品味只會越來越low;高不上去。你覺得那些一提到日本就開始憤青然後拿抗日神劇當歷史說事兒的都讀過幾本書?你覺得那些把初中高中政治書上的內容當信條的除了課本之外都讀過幾本書?在這個體制下有的人選擇認真學習按部就班考大學,有的人不喜歡這個教育體制所以不學習,但是他會去看很多書或者是認真研究他喜歡的東西。有的人拿著教育體制壓迫當借口混日子不學無術。我的初中和高中前半基本都是混過來的,現在回頭看看我那會就是一魂淡太妹,如果沒有我恩師和我上課的時候偷摸看的那些書,估計我現在是個憤青low逼加腦殘QAQ性格隔路,從小不喜歡死板的人,很怕變成那樣的人。不喜歡的東西堅決不看。初中的時候不喜歡學習。喜歡看小說,小學三年級開始就喜歡買青春校園言情小說Orz,寫作文沒有正常過,初中的時候還是喜歡看那些小說,但是多了個喜歡的作家叫張愛玲,買了很多她的作品。上課的時間不是用來寫小說就是用來看小說。語文成績也不好,當時是小憤青,不學語文的理由是怕這麼考語文把我的腦子給考長銹。除了英語之外沒有學的好的科目Orz.英語是小時候就被媽媽送去學的,我現在覺得我媽特別英明神武,她一直跟我說英文學的好會有一個更好的人生。。跑題了趕緊拉回來。高二的時候無意中買了馬爾克斯的霍亂時期的愛情。讀完了之後跟受了刺激是的開始入坑。開始是看中文版的外國小說。後來看雙語對照。慢慢地也看原版英文書和民國時期的作品。我最好的朋友是在討論美國歷史的時候混熟的,有好看的書就會一起分享。我覺得讀書和學習是兩件事情,你投入進去了總會有新世界等你發現,你腦子裡裝的真正屬於你的東西多了你至少不會被抗日神劇和「不要讓霧霾進入自己的心靈」之類的洗腦雞湯洗你腦子,看見微信朋友圈的各種文章你能分辨哪些寫的是扯淡。說白了,多看書是讓你長心的。
讀書不讀書跟教育模式有什麼關係啊……
教育不是束縛你天分的枷鎖,當你擁有接受教育的經濟能力,那麼你基本不會失去學習自己喜歡的機會。
比如你說的做生意還有金融,若是你印象中的做生意就是開個小店或者超基金股票債券。。。就當我沒說。PS.當你在某方面鑽研的越深,就越覺得知識的匱乏,當你本就懂的不多,就越覺得自己知識夠用,少年,人生路很長,不要把自己荒廢了不管在什麼樣的環境下,不認真讀書都是個錯誤
因為最近在看電視劇(虎媽貓爸),所以對教育比較關注。從大體上來講,沒有一種方法完全適用於群眾。但是如果方法脫離現狀,那只是紙上談兵。最近幾年社會上出現了一群教育學家,打著海歸的旗號,侃侃而談教育,不得不說我不喜歡應試教育,不喜歡填鴨式學習,但是那些專家所說的教育適應國情嗎?他們主張開放式教育,讓孩子選擇做自己喜歡的事,給孩子充分的課餘時間,這些我都認同,因為我知道有個快樂的童年很重要。但是國家形式沒改變啊,你的孩子在享受國外的無壓力教育,大多數孩子在學前拚命的學習,補習,你的孩子能不被out嗎?再說,我們中國的國情,人數是別的國家的多少倍?一個崗位有多少人競爭?能跟他們那套理論套在一起嗎? 給大家舉個例子,我自己的姐姐是怎麼教育小孩。該緊張時候緊張,該放鬆時候放鬆,平時陪著孩子學鋼琴、舞蹈、乒乓球、有機會就帶孩子出去旅遊。我姐將近四十的人了,老來得女,拚命把最好的都給孩子。因為孩子跟孩子的同學家長交朋友,幾家人一起去戶外燒烤,做陶藝,游泳。我覺得這個是我見到的教育小孩最好的例子。當然要有錢能抗住。所以呀,家長們別盲目聽從跟風了。 最後說一句,中國千百年傳下來的教育方式,不一定最好,但是未必一無是處。孩子的明天,還是要靠大家一起努力。
推薦閱讀:
※你覺得最悲涼的一句詩或一句話是?
※如何才能做到不跟風?
※自己心態很悲觀,老是想些不好的事情,經常回憶過去的痛苦,想未來的困難,該怎麼調整?
※如何能從不斷的自我否定與自我懷疑中走出來?
※你做過最無聊的事是什麼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