怎樣培養孩子的自信?
耐心的聽他說完,不要打斷,理解他的意思。
聽不清楚的時候,蹲下來。
他提問的時候,認真回答,可以通過科學解釋的,就用科學解釋,不瞎編。
有獎勵,也有懲罰,但沒有嘲諷。
答應他的事,一定做到。
鼓勵他勇敢,但不強迫他勇敢。
解釋各種可能的結果,讓他自己做決定。
尊重遺傳,父母都不擅長的事,不強迫他去做。
鼓勵體育鍛煉,提高身體素質。
和他打著玩,教他怎麼出拳,別人欺負的時候,就要打回去。
帶他出去玩,吃好吃的,和自然接觸,和動物接觸,和不同的人接觸。
給他個溫暖的家庭,愛他,更愛他的媽媽。從老師的角度來談一談培養自信的問題。
在班級的氛圍里,要自信,很大程度上必須要『成績好」,再不然就是有令人佩服的一技之長。如果以上都沒有,真的很難自信起來。
我現在才教的這班學生,絕對不誇張地說,全班都很不自信,具體表現為:1、路上看見老師迎面過來,立刻避走。絕不上前打招呼。2、有同學犯錯了,問他應該怎麼解決,只會和老師說對不起。3、遇到不會的題目,從來不肯問老師,情願瞎做一氣,然後拿著滿是紅叉的作業本去抄做得好的同學的。4、遇到會的題目,也會覺得很難很難,自己肯定不會做,所以還是瞎寫一氣。5、上課回答問題,就算是再簡單的題目,也能喊一大圈人都不肯回答,就是怕回答錯,情願不說。還有好多就不一一寫了。學生這麼不自信當然是有原因的,首先就是成績,每次考試都是墊底,均分和其他平行班相差10分,和年級均分相差8分。全班最高分是隔壁班的平均分。然後就是沒有才藝,全班只有一個學生學過樂器。平時班隊活動要表演節目,都是合唱,朗誦,小品這類。家長對這塊不是很重視。覺得他們成績差,上輔導班都是補習語數外。不自信使班級里一直瀰漫著低落的氣氛。雖然上課沒人搗亂,但是我覺得很難受。下定決心要改變這樣的狀態。1、開學第二周召開了家長會,摒棄要家長多配合多督促的場面話,把自己要實施的小組合作等一系列教育理念和方法講給家長聽,只提出了一點要求,就是多誇獎孩子,介紹了一下FFC法則,雖然不知道多少家長能真的用起來,不過當時想,說下方法總比不說要好。
2、尊重學生,民主。所有關係到學生自身利益的事,小到是否要給某同學加分,或是晚上作業的多少,大到兒童節的慶祝項目,都由他們舉手表決。如果兩邊人數大致相當,就採取折中的方案,兩邊都滿足一下。 評選三好生和選班委當然就更要民主選舉啦!
3、公平。成績不好的學生總有個根深蒂固的想法:老師都是偏心成績好的學生,我受委屈去告狀都是自討沒趣。為了改變這種看法,我搞了班級法庭。
學生之間有糾紛,鼓勵他們自己協商解決,如果不能解決,就召開班級法庭。原告遞交訴狀,寫明事由和訴求(一般都是賠禮道歉,做出檢討,賠償損失,打掃衛生,發本子等班級服務令,或者扣被告積分之類),通知被告,庭外調解,如果庭外調解失敗,原告被告尋找律師或決定自辯,全班抽籤選11人作為陪審團,(原告抽籤7人被告抽籤7人,老師抽籤一人,然後15人中被告去掉兩個原告去掉兩個剩11個人),律師或自己尋找證據和證人,排期開庭,班會課開庭雙方辯論,結束後陪審團投票,看是否支持原告訴求。裡面還有許多小細節,比如為了防止濫開法庭,原告要先扣五分積分值,如果勝訴歸還。改扣被告五分。陪審團也可以在支持原告的同時對訴求有一定範圍的衡量增刪。老師作為法官處於引導的位置,不參與表態。4、帶學生玩。教他們怎麼玩金字塔魔方,斜轉魔方,二階魔方,三階魔方,開展魔方競賽,全班從一個都不會玩到現在大部分都會玩了。尤其是一個非常自卑的孩子,魔方競賽拿了第一名。後來正好寫作文要寫《我們班的小能人》,大家都寫他,把他給樂壞了。下面準備繼續教鏡面魔方。
開展冷知識競賽,讓每個人說一個大家都不知道的小知識。端午節帶學生包粽子。數學學完圓周率和他們講山巔一寺的小故事,教他們怎麼背圓周率。帶學生下五子棋,開展五子棋競賽。下學期準備鼓勵他們去學一個小樂器。多才多藝的人總是信心十足的。
5、重點來了,提升成績。這是培養自信的關鍵。
這次期末考試,全區調研,電腦閱卷。均分84.6,一學期下來和其他平行班的差距縮小到了3分左右,低於年級均分2分,比全區分數最高的班低4.8分。許多人都考到90分以上,整個人精神面貌大不一樣。下面是具體做法:①小組合作,4人小組,每個小組實力都差不多,都有比較好的學生和比較困難的學生。上課時候讀書互相檢查,默寫互相批改,背書小組互背,建立合作互助的小組氛圍。
②網遊獎勵系統。每天早上公布任務,完成的加經驗值,分成小組經驗值和個人經驗值,如果四個人都完成了,就加小組經驗值,雙倍於個人經驗值,如果四個人里有沒有完成的,完成的加個人經驗值,沒完成的不加。任務分為:日常任務,就是每天要完成的作業;還有組隊任務,如果願意多練習寫閱讀理解,小組可以一周寫五篇,周五上交,額外加經驗值,小組考試進步也有加分。獎勵任務,上課回答問題積極正確率高的加分,定期搞小組pk賽,進行背書知識點考查,輸的小組扣分,贏的小組加分。經驗值累積升級,每周表揚升級成功的同學,把經驗值明細發給家長,每周前三名同學和前三名小組寫在黑板報的光榮榜上。學生很重視這個,我算錯了還會打電話提醒我,家長也可以從中知道孩子每周的學習狀態。
學期結束累計的經驗值,就當成錢來進行拍賣,我買了一些獎品,主要是童書。全班競拍,分高者得,花不掉作廢。③100天行動,我給這個行動取了個名字,叫100天學霸行動,能完成的都是有學霸潛質的。
具體內容可以參見這裡怎麼幫助上小學的弟弟減肥? - 知乎用戶的回答④記筆記
培養學生會記筆記,把筆記分成三個塊面,第一部分常考的字詞,多音字。第二部分,課文脈絡和知識點。第三部分,總結,包括課文中心,闡述的哲理,人物形象,寫作手法。複習的時候根據側重點來看,第三部分我是要求默寫的。
⑤聽寫訓練
每天的回家作業記錄一律採用聽寫形式,培養學生傾聽的能力。寫完一項後面打勾,早上收來檢查。不要求家長簽字。⑥考試前的檢查指導
考試前,在黑板上把學生考試時會犯得某種錯誤對應扣多少分和對應做什麼暑假作業寫起來,他們就知道怎麼檢查了,比如說漏題扣100經驗值,作文字數不足扣400經驗值,寫5篇作文,字不認真寫扣400經驗值,練字一本。基本考試結束我翻試卷都不會有這些問題,分數自然提升上去了。⑦正向反饋,給學生加油打氣,小測驗結束表揚進步的,考得好的,然後說均分有提高。你們越來越好了。考得不好的時候就分析試卷,說說哪些題錯得不應該,如果這裡大多數人對了,就可以加多少均分。
⑧我經常和學生說,不要怕題目,要鄙視題目,因為你認真聽了老師講的內容,你回家複習了,這些題目你不可能不會,你怕了就越不會寫,你按照我教的思考方法,去分析題目,你就會發現一點也不難。
6、最後一點就是讓學生對我有信心。
所以我經常死不要face地和學生說:上帝說,信我者,得永生,老師說,信我者,得高分。他們嘻嘻哈哈之後就像打了雞血一樣。匆忙寫就,感謝閱讀。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我的公眾號【子君老師研習社】會經常發一些小學教學教育管理的內容,歡迎關注。有問題也可以在公眾號里留言,我看到合適的內容會寫出來推送。我的知乎專欄【一點飛鴻影下】也會發送一些教學管理的文章。歡迎關注。我覺得自信得分兩種 一種是感覺到周圍人對自己的接納和喜歡。這是一種基於他人的自信。人是群居動物,會非常在意別人對自己的觀點。如果他覺得被別人接納,則會建立起自信,並積極地去融入團體,。我們周圍很多人即使在陌生的環境中也會相當快地融入,這是這種長久以來養成的自信而形成的習慣,因為相信自己會被別人接納,所以能更快地融入新圈子。 這樣的自信是認同感上的自信,這種孩子在周圍人面前表現會比較大方,不受拘束,因而顯得情商高,長大後依然會受大家歡迎。但環境改變了,比如因某些事情,大家突然不那麼喜歡你甚至排斥他的話,這種自信相對來說較容易被抹去。 僅擁有這一種自信的人,雖容易很快融入新圈子,但在面臨困難較大的任務時,往往會退縮,止步不前。交際花往往是此類型的人。
https://qr.alipay.com/ap4va0gkvw90238j8d (二維碼自動識別)
米粒媽的一個閨蜜,學歷高,人聰明,也非常謙和,但工作上卻一直沒多大起色。雖然在知名企業上班,但多少年了一直在原地徘徊,幾次升職機會都沒有把握住。她有一次跟我苦惱地說:「唉,平時工作做了那麼多,可每次提職都沒我。每次上司讓我單獨挑大樑的時候我就怕自己搞砸了,我不敢當項目負責人。我估計再這樣我就該離開公司了。」米粒媽也覺得她有時謙遜到了不自信的程度,本來可以做到的事,卻因為怕失敗而退縮了。
中考的時候,我又考了全區第一,親戚朋友們都來祝賀,誇媽媽教女有方,說我天資聰穎,以後肯定有出息。媽媽卻說,只不過這次撞到狗屎運了而已,她一個孩子家家的你們別老誇她,免得孩子驕傲了。她雖然學習好,但性格太內向,不愛交際,現在社會上還是會交際的人吃香。本來說好我如果中考第一的話就給我望遠鏡,可是媽媽卻說怕給我買了學習會分心,等我高考完了再買。」
高考的時候我考取了媽媽理想中的那所大學,可我已經不想要什麼望遠鏡了,估計媽媽也早忘了這茬兒了,提也沒提。那次媽媽平生第一次對我說,孩子,你真讓媽媽驕傲,真是給媽媽長臉了,這麼多年沒白鼓勵你。」鼓勵?什麼時候鼓勵過我?從來都是要謙虛,不能放鬆警惕,不能掉以輕心,必須追求更高。如果平時考100,哪次考了99都會跟我談半天話,讓我反思一下到底是哪裡出了差錯,是不是又粗心大意了。我考得好是發揮正常,讓我繼續保持,考得不好就是大逆不道,得反省思過。我的父母從來沒有真正的誇過我一句。」
其實我想要的不過是父母對我的肯定,哪怕旁人再誇我再羨慕我,都抵不過父母對我投來讚許的眼光。我覺得我不自信都是因為這個。我老公一直都是個學渣,但他幹什麼都倍兒自信,肚裡有三分墨也敢上台夸夸其談。應該就是因為婆婆從小一直特別寵他,她兒子做什麼都誇好棒哦,好聰明哦。」聽閨蜜訴了這麼多苦,我覺得中國人謙遜的美德也許真的不一定適用於教育孩子。現在一直倡導「鼓勵式教育」,而我們父母那一代卻一味地替孩子謙虛,因為怕孩子驕傲從不表揚孩子,導致孩子缺乏自信,缺乏表現自我的底氣。謙遜作為一種美德,應該是一種自我修養,而不是替他人謙虛。尤其孩子在成長過程中,TA還沒有建立自我評價體系和別的坐標,只有父母對孩子的反饋才是孩子建立自信的來源。如果父母沒有對孩子好的表現給予及時的表揚和鼓勵,孩子就會認為自己確實不行,總是為了達到父母的要求而活得戰戰兢兢,最後孩子長大處處不自信,父母卻沒認識到是自己的錯,反而怪孩子太蔫兒沒有自信。心理學家威廉·傑姆士曾說:「人性最深層的需要就是渴望得到別人欣賞和讚美。」成長中的孩子具有敏感的心靈,賞識和鼓勵尤為重要。一句話、一舉手、一個眼神、一個微笑,父母生活中的每個細節都能給孩子傳遞欣賞的信號。中國的父母他們從小接受的教育就是「滿招損,謙受益」,所以對孩子總是難以開口誇讚,生怕TA一驕傲就會落後了。殊不知如果孩子從小缺了鼓勵和讚揚的養分滋養,長大後難免營養不良,頭抬不起,腰挺不直,做什麼都怕失敗怕承擔,失去了一次又一次表現自我的機會。
米粒媽在美國的時候,看到美國孩子個個都非常自信陽光,成年人的臉上也都掛著自信的微笑。不管是胖成200斤卻穿著鮮艷時裝的女孩,還是滿頭白髮滿臉褶子的老太太,都非常自信的挺直腰板走在大街上,見到人都會咧開嘴投以溫暖自信的笑容,大聲說一句「嗨」。反而米粒媽剛回到國內時特別不適應,在電梯里見到人對人家咧嘴一笑,人家一臉尷尬,像看神經病一樣打量了我一眼就轉過身去面壁了,搞得我以為自己真是有問題。
美國人在口頭上最常用的就是「Great!」「Good job!」如果真是特別好,就會用上「excellent!wonderful! extraordinary!awesome!magnificent!fantastic! brilliant! incredible! unbelievable! remarkable! 」 看看人家居然有這麼多表達讚揚的詞,一聽就讓人心花怒放。不過如果初來美國,也別全把美國人的讚揚都當真,因為就算你乾的真的不咋地,人家也不會直說,最多說一句「It"s interesting.」 可別以為人家真的覺得你做的這件事挺有意思的。等到說了「It"s not bad.」,那可真是太糟了。
為什麼西方人會比中國人普遍自信呢?從東西方的傳統文化上來說,中國崇尚自然和農業文明哲學觀,種莊稼靠天吃飯,注重天地人,把人的力量放在天地之後;西方是海洋文明哲學觀,靠與大海和自然環境搏擊,需要邏輯理性,注重航海和精密的數學知識,注重個人的能力和能量。所以,中國人注重人際間的生存,西方人注重個人英雄和崇拜。從電視劇上就可以看出來,西方最受歡迎的都是超人劇,都是人和自然鬥法;而中國最風靡的都是宮斗劇,大家都沉醉於人和人之間鬥法。
中國古語云,「木秀於林,風必摧之」,又有俗語「槍打出頭鳥」。別人誇獎時,中國人馬上說「哪裡哪裡」;外人誇獎時,媽媽馬上說「過獎過獎」。家長為了孩子不驕傲,常常責罵多,誇獎少,「嚴父出孝子,慈母多敗兒。」相對西方人來說,中國人即使自信,也藏在心裡,輕易不表現出來。米粒媽不是說我們現在就該放棄謙遜的優良文化傳統,而是在教育孩子時,多一些誇獎,多一些正面的鼓勵,少一些吹毛求疵,少一些在人前替孩子謙虛,孩子的內心就能多一份自信。
自信是一個人面對世界時的勇氣,是敢於挑戰困難的底氣,更是自愛自尊肯定自我價值的心氣。親愛的們,請不要吝嗇給予孩子你的肯定,別人不會笑話你誇獎了孩子,只會同情你的孩子得不到父母讚許時的那份失落。
簡言之,你希望別人怎麼對待你,你就去怎麼對待孩子,他就會有自信。如果你是m就當我沒說。
讓孩子從小自信的28個方法,很實用
關於孩子自信的事兒,這可是個大事兒!因為這個事兒,爸爸媽媽們可是沒有少費力氣。培養孩子的自信心,這對孩子來說將是一筆巨大的財富。每個父母都希望自己的孩子從小就很自信,自少讓孩子們比我們強!!!自信並不完全是天生的,以下是讓孩子從小自信的28個方法:
1、認真對待孩子的要求 當孩子在客廳站著滿懷期望地提出:「媽媽,我要喝牛奶。」你在廚房做飯一時不能滿足他,告訴他具體時間:「媽媽把米飯蒸上,就去給你拿,好嗎?」經常忽視寶寶的需要,會讓他因不被重視而失去信心。 2、給孩子自己做選擇的機會 周末帶孩子出遊,徵求他的意見,如果你已經有了目標,可以採用二選一法,比如問「你想去動物園還是博物館」,給他選擇的範圍,讓他自己做出選擇,會增添對自己的信心。 3、不要嘲笑孩子 如孩子剛學說話,你教他「娃娃」,他卻說「瓜瓜」。不要嘲笑他,也不要當時刻意強調,換個時間再教他。在孩子語言學習期,你的嘲笑會使他喪失學語言的信心和興趣。 4、認真對待孩子的提問 孩子提出問題,你要耐心傾聽,如果你回答不了,老實告訴他,媽媽也不知道,我們去查字典或者用其他的方法,千萬不要按照自己的想法來回答。讓他知道任何人都有做不到的事情,打消他對別人的敬畏心理,從而增加自信。5、讓孩子感覺自己被需要 用商量的口氣讓孩子做力所能及的事情,比如「請把報紙拿給媽媽,好嗎?」讓孩子知道被人需要,是提高他自信心的最好方法。 6、在家陳列孩子的作品 讓孩子在家中最醒目的牆面上張貼他的塗鴉之作;在柜子上為孩子做個陳列架,陳列他的小製作。榮譽感最能激發孩子的自信心。7、給孩子屬於自己的一個領地 給孩子一個房間,沒有條件的,可以給他房間的一部分,讓他有一個自由玩耍、不受束縛的小天地。因為擁有自己的「領地」的他心中充滿驕傲感,這會讓他平添自信。 8、媽媽的寬容是培養孩子自信的土壤 不要總是因為孩子房間里或者桌面上很亂而責備孩子,而是教他自己收拾散落的玩具,並且跟他一起做。媽媽的寬容是培養孩子自信的土壤。 9、不要拿孩子和其他孩子比 不對孩子說:「妹妹(隔壁XXX)已經會數數了,你還不會,你可真笨!」哪怕他真的比別的孩子差。總是拿比他強的孩子和他比較,最能挫敗孩子的自信。別人家的孩子再好也是是別人家的!10、讓孩子偶爾噹噹家 帶孩子去超市,把待付款交到他手裡,讓他交給收銀員。他還不會算賬,但至少讓他知道錢能買東西。逐漸讓孩子自己掌握零用錢,讓他當家,會增加他生活的自信心。11、讓孩子選擇自己的衣服 給孩子購買衣物,讓孩子自己挑選顏色和款式。也許他選的顏色你並不喜歡,但不要否定他的眼光。孩子的意見被尊重是他自信的開始。 12、和孩子平等相處和交流 和孩子一起看他喜歡的動畫片,和他討論喜歡的人物和台詞,對他的觀點表示感興趣。平等的相處和交流是給他自信的階梯。 13、讓孩子做力所能及的事 讓孩子獨立清洗自己的小襪子、小手帕,哪怕洗不幹凈。孩子的自信來自於每件小事中你對他的認可。 14、鼓勵孩子表演特長 當孩子表演背詩、講故事和唱歌的時候,給他打拍子,表示應和。鍛煉他敢於從容登台表演,就是鍛煉他的自信心。(要分年齡而定) 15、讓孩子多和同齡人玩耍 讓孩子接近陌生小朋友,積極鼓勵他與各種年齡的人自由交往。培養他的社交能力其實就是在培養他的自信心。 16、幫助孩子制定計劃,並提醒他執行 比如幫孩子制訂練琴計劃,制訂計劃時和他協商時間。執行時提醒他「寶寶,我們現在該練琴了,對吧?」讓他養成按計劃做事情的習慣。做事胸有成竹,做人才能充滿自信。17、不要制止他探索他感興趣的東西 孩子玩可樂瓶、鞋盒等各種廢棄物,不要武斷制止他。孩子喜歡探索他感興趣的東西,你制止他的興趣,也就挫傷了他探索的信心。18、幫助孩子發揮個性中積極的方面 幫助孩子發揮個性中積極的方面,讓他成為有個性的人。孩子是急性子,就鍛煉他做事的速度;是慢性子,就鍛煉他的條理性。強迫他改變秉性會讓你對他失去信心,更讓他失去自信。 19、教他從小認可自己的長相 比如告訴他雖然他不是大眼睛,但小眼睛只要有神就很好看。很多不自信往往源於對自己相貌的不認可。 20、盡量讓孩子在生活中脫離依賴 上幼兒園要準時,爭取讓鬧鐘叫醒他而不是媽媽一遍遍的呼喚。生活能自理的孩子才能在沒有依靠的處境中充滿自信。 21、平等相處、交流中教授、分享知識 帶孩子旅遊時多給他講述所遇到的動物、植物、地理、典故等各種知識。見多識廣才能自信倍增。(知識面也很重要)22、當孩子遭遇挫折時,幫他分析 孩子遭遇挫折,用緩和的語氣同他一起分析這次經歷,下次就不會有同樣的錯誤。重新鼓起他的自信心,尤其重要。 23、玩遊戲時遇到困難,鼓勵孩子自己解決 孩子在拼七巧板時遇到困難,要鼓勵孩子自己想辦法,解決這些困難。實在想不出辦法時,你可以側面指點。戰勝困難可以讓他自信倍增。 24、當孩子有進步的時候要具體表揚 和孩子相處時,經常尋找值得讚許的具體理由,用讚許的語言鼓勵他,但不要空洞地表揚孩子。可以說:「寶寶知道自己小便了,有進步嘛。」不要說:「寶寶你真聰明,媽媽好喜歡你。」具體的稱讚給他自信,空洞的表揚會讓他自大。 25、重視自己對孩子的承諾 本來並不想帶他去肯德基,卻隨口答應他去,承諾了卻不去實現。你的失信讓他失去自信,也失去對你的信任。 26、支持孩子的夢想 向孩子提供書籍和材料,支持他干自己夢想做的事。讓孩子認識到自己的才幹和能力,他會更有自信。 27、不用打罵來懲罰孩子的過錯 打罵不僅打擊孩子的自信,還讓孩子產生逆反心理。 28、父母努力做受人尊敬的人 父母在社會中受人尊重,能大大提升孩子的自信心。父母應遵循合理的行為標準,努力做個受人尊敬的人。
關於孩子成長的普遍規律,參考《孩子一生中的「黃金八年」,很實用》
孩子的事是大事,有不對的地方請指正!認同,別忘了點贊!自信從認同別人、遵從自己的內心開始!
站在教育終點思考教育起點
作為大學教師,同時作為幼兒家長,給了我一個站在教育終點來思考教育起點的機會。
對照我現在所教學生的種種問題來反思幼兒教育,可以看出某些早期啟蒙教育的端倪,有三點特別深刻的感觸,想和大家分享。
幼兒階段是習慣的起點,有些事情越早知道越好。
◆運動習慣的培養越早越好 ◆
如果只能培養一個習慣,那就培養孩子的運動習慣吧。
2014 年 9 月,我市某大學一男生在國家學生體質健康測試長跑項目中猝死,令人扼腕慨嘆。年輕的生命還未真正開始就早早凋謝,對學校老師同學來說是重大損失,對其父母和家庭更是沉重的打擊。
事後,我們在對其家庭送去安慰的同時,除了討論學校賠付責任、學工部門應對學生身體情況有更多了解、國家體能測試是否每一個同學都必須參加等等,我們更應該追本窮源,討論學生的身體素質。
90 後大學生們普遍作息習慣不好,經常熬夜,而且只有少數學生有運動習慣,這可能都直接導致了他們每況愈下的身體素質。
即使只是為了增強身體素質,也要讓孩子從小愛上運動。
家裡小朋友所在幼兒園,特色活動是幼兒籃球。初入園時,小朋友從未接觸過籃球,但是在幼兒園接受到了正確的指導,進步迅速。現在已經能輕鬆連續拍球一百多個,還會了單手拍球、單腳拍球、雙人拉手拍球等各種花樣。
她從這項運動中得到了樂趣,每天回家都練習得非常起勁兒。
據說之前幼兒園還請了專業幼兒籃球教練來每周給孩子們上一次課,但是一學期要額外收 198 元的費用。有家長不理解告到教育局,說幼兒園亂收費,導致這項活動不得不停止了。
這就非常遺憾。一項運動,孩子如果能得到正確啟蒙,意義是非常重大的。
很多家長願意在校外花動輒上千元找水平參差不齊的補習班,而不願花區區 198 元讓孩子在幼兒園裡接受篩選過的優質專業教育,這一點,我表示非常不解。
讓孩子愛上運動,從運動中找到樂趣, 這是對孩子一生都有益的事情。
同事 X 老師的女兒,就讀過屠呦呦曾就讀過的效實中學,現在在香港中文大學讀研。 X 老師說女兒小時候, 其他什麼輔導班都沒報,因為身體比較弱,經常生病,就請了個體育家教。請附近大學體育專業的一個學生,每周來陪小朋友玩兩個小時,什麼都玩, 各種球類,跑步跳遠遊泳等等。
體育家教陪小朋友玩了三年,在玩的過程中教會小朋友每項運動正確的運動姿勢,以及基本的運動保護等等。
X 老師說當時那麼一點投入,現在想來,回報簡直無窮大。因為一開始,女兒就學會了運動保護,所以這麼多年運動過程中沒有遭受過任何運動損傷。也因為一開始就學會了正確的姿勢,女兒體會到運動的快樂,就喜歡上了運動,養成了一直持續運動的習慣。
只要想想每年有多少孩子因為運動而傷了膝蓋跟腱等就知道運動保護這件事有多重要了;而正確的運動姿勢,可以讓你在更省力更不磨損身體情況下發揮更好,從而更喜歡運動。
僅僅是運動保護和姿勢正確這兩件事,已經難能可貴,更別提她因為擅長運動在學校歷年運動會上表現出色而得到過數不清的榮譽,這些榮譽極大地激發了其自信心和開朗健康性格的培養。
更因為有運動習慣,她本科畢業那年去哈佛做交流生的時候,可以很容易地融入進去,能共同進行一項運動的人,有著別人無法分享的共同話題。
還有,她因為運動習慣帶來的很少生病的好身體以及令其他女孩子艷羨不已的修長窈窕好身材。
所以,你說 X 老師女兒在運動上算是有天賦嗎?答案是肯定的,也是否定的。
何謂一個孩子在某件事上 「有天賦」?
所謂 「有天賦」 就是孩子習得了正確的方法,在一件事情上得到越來越多的正面反饋,所以才會有更多動力堅持做這件事,如此而已。
X 老師的女兒剛開始也是體弱多病並沒有顯示出任何運動天賦,但是接受了正確的指導,在運動上接受到越來越多正面反饋,從而越來越發展出 「運動天賦」。
讓孩子接受專業體育訓練,養成運動習慣, 這是讓其一生都會受益的事情。
如果只能讓孩子培養一個習慣,那就培養運動習慣吧;如果只能幫孩子報一個輔導班,那就報一個運動方面的輔導班吧。
假以時日,絕對物超所值。
◆捨得放手讓孩子自立 ◆
我知道現在大學生可能不是很自立,但是今年的新生又一次刷新了底限。
軍訓結束,一位新生媽媽電話我,說兒子得了中耳炎,她從家裡拿了膏藥過來,讓我這個新生班主任每天晚上去寢室幫她兒子貼上。
納尼,我是聽錯了嗎?去寢室幫他貼膏藥?還每天晚上?
我一頭黑線,徹底無語。
首先,這真的有必要嗎?一個大學生如果真的連貼膏藥這件事都搞不定的話,那我真的不明白他是怎麼考上大學的。其次,這位家長,您是真的把老師當保姆了吧?
之後問那個學生,他反而表示並不知情,也表示自己完全可以搞定膏藥的。
看來並不是學生不獨立,是家長不讓孩子獨立。
有一種餓是你媽覺得你餓;
有一種冷是你媽覺得你冷;
有一種殘疾是你媽覺得你生活不能自理。
所以到處找委託人,上學期間找老師當保姆,畢業之後給找媳婦兒伺候著。
這讓我想起心理學家斯考特·派克在《少有人走的路》描述的一個場景:
一個母親來找心理醫生,說自己的兒子特別依賴父母,都大學畢業了還什麼都不做,每天在家裡躺著。
醫生問她:「小時候,他第一次嘗試系鞋帶,你是不是嫌他慢然後搶過來自己幫他系了?」
母親抬起頭說:「是的,醫生你怎麼知道?」
醫生接著問:「上小學的時候,他和同學發生爭執,你怕他受欺負,是不是你幫他擺平的?」
母親愕然,回答:「是的。」
醫生說:「你自己種下的因,你現在只能接受這樣的後果。你從來沒有教過他獨立,所以他一直依附於你,你只能繼續幫他找工作、給他錢花、幫他找個老婆,然後繼續養著他們。除此之外,你毫無辦法。」
幼兒園外,不斷聽到家長抱怨: 我的孩子不吃飯,老師也沒有去喂她,導致她空著肚子餓了一下午;老師沒有給我的孩子及時增減衣物,導致孩子感冒了……
在中國家庭里, 雞飛狗跳追著孩子喂飯是普遍現象,哄著騙著吃兩口,趁其不備塞一口,導致孩子把吃飯這件事當成了負擔,老大了還不會自己吃飯。
一次單位外出旅遊,同事 C 老師 5 歲女兒的吃飯就讓人印象深刻。她看著飯桌上的菜,告訴媽媽:「我想吃這幾樣請幫我夾過來。」 然後埋頭大口大口地吃,吃完之後和大人說一聲就去旁邊玩耍去了。
小姑娘看起來營養充分,各方面發育都很好。在場的媽媽們都很羨慕,向 C 老師取經。
C 老師介紹說,他們很早就教女兒用勺子,大人吃飯的時候女兒坐在餐桌邊的兒童餐椅上和他們一起吃飯。不願意吃也可以不吃,吃完飯就收拾餐桌,中間不提供零食,一直到下一餐飯點才有東西吃。
剛開始肯定有幾頓不吃的,家裡的老人心疼壞了,就偷偷給孩子喂飯,被他們發現後嚴厲制止了。小孩子餓了幾頓之後慢慢就養成了好好吃飯的習慣,吃飯上面不需要照顧了,這樣大人外出聚餐、出門旅遊都可以帶上她。
捨得放手讓孩子自立,從不再幫孩子代辦很多生活基本事項開始。
孩子,你不會的,我可以不厭其煩地教你,直到你學會;
你做起來慢的,我也可以耐心等你,直到你完成。
但是我不會再幫你代辦很多事情了。
我不會再追著你喂飯,因為不想剝奪你主動品嘗美食的權利;
我不會再幫你穿衣服,因為不想剝奪你主動打扮自己的權利;
我不會再幫你刷牙洗臉,因為不想剝奪你掌控自己身體的權利。
把孩子當作一個平等的生命來對待,我們自己把吃到一頓美食、去一個新的地方旅行、看一本新書、交到一個新朋友、學一個新東西,當成人生中不可多得的生命樂趣,為什麼,我們要幫孩子代辦這些事呢?
幫助孩子代辦 TA 本來應該做完全可以做的事,就是剝奪了 TA 享受豐滿充沛人生體驗的機會。
孩子總是要離開父母自己去飛翔的,但是 TA 是在去上大學那一瞬間就學會自立了嗎?
當然不是的。
孩子自幼兒園開始,都是為和父母的分離以及今後獨立的人生進行漫長的準備。
自立是需要一步一步培養起來的:從獨立穿衣吃飯刷牙洗臉開始,到獨立完成作業,到自主決定自己喜歡做的事,再到自主決定自己之後的職業方向,一步步走向自己想要的人生。
捨得放手讓 TA 獨立,讓孩子享受屬於 TA 自己的豐滿充沛人生。
◆家庭積極配合學校教育 ◆
去年,在我市某高校女生宿舍發生了這麼一件事:半夜一點鐘,一位女孩敲響沉睡中宿管阿姨的門,要求出去,說有夥伴開車在門口等著,要出去玩耍。
宿管阿姨說,學生守則上規定宿舍樓十一點之後不準外出了,有事可以明天一早出去。
女孩問,最早可以幾點出去?答早上六點鐘。
女孩威脅說,我等不了那麼久,你不幫我開門我就在你門口守著。
宿舍阿姨無奈說,那你守著吧,我睡覺去了。
女孩等了一會兒,電話響起,外面夥伴在催問怎麼還沒有出來。
情急之下,女孩鋌而走險從二樓窗戶順著水管跳下去。
下面的夥伴沒能接住她,她重重摔在水泥地上。夥伴們都慌了,大聲呼救。
聞聲而來的保安和宿管阿姨趕緊撥打了 120,通知班主任,一起把女孩送到了醫院。
掛急診,找醫生,做各種檢查,同時通知女孩家長。醫院診斷結果為:左腳和腰椎骨折。
女孩家長聞訊,不問青紅皂白,氣勢洶洶帶著一幫媒體記者趕來,在學院書記辦公室拍桌子咆哮,質問說:學生深夜從宿舍樓跳下,你們學校是如何管理的?
待到了解真相,家長得知是自己女兒不遵守學生守則所致,才偃旗息鼓率領眾記者撤退。
近日,網路上流傳的綿陽安州區某幼兒園幼兒喂葯過量中毒事件引起了人們的注意:粗心的幼兒家長把服藥劑量的 「3.5毫升」 錯寫成了 「35毫升」,幼兒園老師也未經核實,按照錯誤劑量給孩子餵了,導致孩子藥物中毒。
家長怪罪老師沒有常識,幼兒園老師也很委屈,說明明是家長粗心大意。
在教育孩子這件事上,學校和家長本該是最親密的同盟者,但一旦出現問題就扭曲成了敵我雙方,家長千方百計想找出學校失職之處,學校如履薄冰把本該用於育人的精力放在了如何維穩、如何不出事上。
諸如此類事件還有很多很多,我們不講是非,只追本窮源:到底,我們孩子的教育應該誰來負責?
有人說,那不廢話嗎,學校是專門的教育機構,孩子的教育肯定學校負責啦。
學校教育固然很重要,因為學生的大部分科學知識與技能、社會規範與道德價值觀等都是在學校習得的。
那麼,我們簡單粗暴地把孩子推給學校就可以了嗎?顯然不是的。
家庭教育是學校教育和社會教育的基礎,是人生整個教育的起點。家長對孩子成長所起的決定性作用是怎麼強調都不為過的。
所以,學校教育和家庭教育二者應該是相輔相成的。作為學校教育執行者的老師與家庭教育執行者的家長,應該共同探討緊密配合。孩子是具有主觀能動性的複雜多樣個體,孩子的成長需要學校和家長共同的智慧。
是的,我們聽到過太多學校違規的負面新聞;是的,我們也聽到過太多教師失格的醜陋例子。
但是,我們不能否認大多數教育行業從業者,還都是在自己專業上深耕多年,具備深厚職業素養和專業精神的。
中國教育的頑疾每個人都知道,每個人又都深陷其中,無法苛責單獨的某所學校或者某位老師。在無法改變現狀又不能逃離的當下,學校和家長在現有基礎上加強溝通緊密合作是更好的選擇。
教師和家長不是對立的,不是上下級關係,而應該是孩子教育上並肩作戰的盟友。與其孩子出事之後再追究責任,不如事先明確教師教導和家長協助責任。
家園共建、家校互動不是一句口號,不是躺在文件上的一句話,而是要實實在在地行動,落實在每一次和孩子共同完成手工作業上,落實在每一次和老師的溝通反饋上,落實在家庭教育主動積極地配合學校教育上。
以上,儘早培養孩子運動習慣、捨得放手讓孩子自立、以及家庭積極配合學校完成對孩子更好的教育,是作為大學教師的我對作為幼兒家長的自己,所能給出的最好建議。
=====================================
下載新生大學APP,讓自我升級成為一種習慣。
一年一度的家長會又結束了,小明的媽媽去找班主任了解情況。班主任告訴小明媽媽:「你的孩子學習努力認真,成績也不錯,但是就是不夠自信。」小明媽媽一聽到「但是」二字,心裡著急,趕忙問:「他怎麼了?」班主任說:「小明上課不太愛主動發言,平時也不太愛表現。」小明媽媽心裡舒了一口氣,「這不是很正常嗎?我一直告訴他要謙虛,不要驕傲。」班主任說:「
不是這樣的,我的意思是,他特別害怕犯錯,不敢嘗試……」話沒說完,小明媽媽的電話鈴響了,「喂?張總啊……」,她接完電話,對班主任說:「抱歉老師,工作上還有點事,要先走了。」然後就匆匆忙忙地拉著小明往車的方向走去。班主任看著小明和媽媽的背影,輕輕地嘆了口氣……
許多人對這樣的場景並不陌生,它反映了當下比較主流的家庭教育方式——重學習成績,輕人格發展,這種教育方式被冠名為「中國式家庭教育」,幾十年來一直被教育家、學者所批判。許多家長不以為然,認為這沒什麼大不了,自己不也是這麼過來的嘛!殊不知,孩子今後的人生有可能因為這樣單純的想法而飽受磨難!
自信,是孩子成長過程中最重要的品質,它的內涵是自尊自愛,從內心相信「我是個有價值的人」。這種認知是孩子一生中比黃金還要寶貴的財富,它直接來源於父母的愛。斯科特·派克在《少有人走的路》一書中寫道,「這種自信須從幼年培養,不然成年後再作補救,往往事倍功半。孩子幼年時享受到父母的愛,成年後即便遭遇天大的挫折,幼年培養的強大自信,也會使其鼓足勇氣,勇敢地戰勝困難,而不致自暴自棄。」
許多家長沒有意識到「自信」這種品質是從小培養起來的,反而在孩子成長過程中面對困難、遭遇挫折時埋怨他們不夠「勇敢」、不夠「自信」,這對於孩子來說,真的是極大的不公平。這樣的家長有必要反省自己的行為對於孩子造成的影響,積極改變教育觀念,促進孩子健全的人格正常發展。
那麼,如何培養孩子的自信?
一、奉獻父母的愛——主動關注和積極回應。
孩子在成長過程中,對於父母的關注和回應極為在意。來自父母的主動關注和積極回應是他們在這個世界上覺得「被愛」的初體驗,這讓他們能夠確定自己的存在,感受到自己的價值,進而建立自信的根基。
在《少有人走的路》一書中,作者寫道:
我們愛某樣東西,就會樂於為它付出時間。遺憾的是,不少父母與孩子相處的時間少的可憐,他們對孩子的需要無知無覺,甚至不管不顧。「我沒精力管你們,你們想怎麼樣,就怎麼樣吧!」最後,到了危機時刻,孩子的錯誤導致他們惱怒,他們就會把滿腔怨氣發泄出來,把自己的錯誤轉移到對孩子的指責和教訓上。父母習慣用嚴厲的體罰教訓孩子,本質上不是教育,而是發泄怨氣與不滿。
聰明的父母決不會這樣做。他們願意花時間了解孩子,對症下藥地教育孩子。哪怕孩子犯了大錯,他們也恰當運用敦促、鼓勵、表揚,或必要的警告和責備。他們靈活調整孩子的發展方向,認真觀察孩子的言行舉止:吃蛋糕、做功課、撒謊、欺騙、逃避任務……他們也會傾聽孩子的心裡話,在對孩子的管教上,他們掌握分寸,張弛有度。他們給孩子講有意義的故事,適時親吻、擁抱、愛撫他們,及時糾正孩子的問題。富有愛心的父母,善於審視孩子的需要,做出理性、客觀的判斷。他們也可能在面臨痛苦抉擇時,與孩子一道經歷痛苦和折磨。孩子當然也會逐漸意識到,父母甘心陪著忍受苦楚的一片苦心。他們未必立刻流露感激之情,卻可以領悟到痛苦的內涵和真諦,他們提醒自己:「既然爸爸媽媽願意陪著我忍受痛苦,痛苦就不見得那麼可怕,而且未必是太壞的事。我也應該承擔責任,面對屬於自己的痛苦。」
這就是孩子自信的起點:來自父母的愛——關注和回應。
二、讓孩子體驗適當的挫折。
在對自己有完整清晰的認識之前,孩子容易在內心誇大自己的形象,認為自己是完美無缺的「全能上帝」,擁有掌控一切的能力,這是青少年自戀的表現,是一種正常的心理現象。而父母的溺愛和過度保護會加重孩子的這種心理,導致其無法認識客觀的世界,一旦遇到挫折(譬如批評、否定或者其它失敗),孩子脆弱的自戀心理就容易產生強烈的挫敗感,這種落差可能會造成嚴重的後果。
因此,讓孩子在平時體驗適當的挫敗感,消除其對自我的誇大和扭曲,是十分必要的。優秀的父母會通過為孩子設定一些不那麼容易達成的目標,鼓勵孩子嘗試一些他們並不擅長的活動,與孩子一起完成一些有難度的挑戰等方式來建立孩子對客觀現實的認知。對於孩子在這些活動中的失敗和錯誤,他們會給予足夠的耐心和包容,告訴他們的孩子,錯誤是十分正常的表現,只有在錯誤中才能獲得成長。他們會理性地幫助孩子分析錯誤和失敗的原因,告訴孩子哪些是可以改進的,哪些是力所不能及的。
孩子在與父母共同體驗挫折的過程中,逐漸學會客觀地看待自己和世界,也形成了正確對待挫折的人生態度。他們知道,挫折的產生並不是因為自己不夠好,而是因為努力不足或者其它的客觀因素。雖然他們也會可能產生諸如沮喪悲觀失落的情緒,但是他們不會攻擊和否定自己。他們相信,通過吸取教訓和努力學習,自己能夠取得進步,獲得成功。
三、對孩子取得的成就給予正向反饋。
想一想,如果我們做了一件事,並且獲得了外界的認可,我們是不是會有動力繼續去做相似的事情?如果我們做了一件事,受到了外界的批評和否定,是不是會產生退縮和動搖的心理?倘若我們在做某件事時一直受到批評和否定,久而久之,我們很有可能就會放棄做這件事了。所以,個人的行為動機大多依賴反饋機制,對於培養孩子的自信,知道這點尤其重要。
有些孩子沉迷遊戲而不喜歡學習,問題大多是因為他們在學習上無法獲得來自父母或者老師的正向反饋,包括鼓勵、表揚、獎賞等。時間久了,孩子就會厭惡學習,轉而投向其它能獲得正向反饋的活動中,如網路遊戲、體育運動等。《小王子》這本書中有一段話說明了這一點:
我把這幅傑作拿給大人們看,他們勸我把這些畫著開著肚皮的,或閉上肚皮的蟒蛇的圖畫放在一邊,還是把興趣放在地理、歷史、算術、語法上。就這樣,在六歲的那年,我就放棄了當畫家這一美好的職業。我的第一號、第二號作品的不成功,使我泄了氣。
在《地球上的星星》這部電影里,一個有獨特天賦的少年,在學習時一直受到父親和老師的批評和否定,於是他變成了一個自閉的「問題少年」。有一天,一個寄宿學校的老師發現了他的繪畫才能,心想「如果他再這樣下去,自信心可能就毀了」,於是他一步步給予少年繪畫才能上的正向反饋,逐漸恢復了他的自信心,使其成為了一個正常快樂的孩子。
每個孩子都有獨特的才能,聰明的父母不會對自己孩子的才能視而不見,他們會努力發現孩子的閃光點,並反饋給孩子。他們告訴孩子品質上的優點,鼓勵孩子在不同的領域內探索,幫助他們發現自己擅長的事物。通過嘗試練習、解決問題、完成挑戰、達成目標,他們對孩子取得的成就給予認可肯定。他們一遍一遍重複這樣的正向反饋模式,幫助孩子一點點地建立起強大的自信。
這種培養自信的模式,可以用下面的流程圖表示。想一想我們平時玩遊戲(如開心消消樂)時的感受,我們就不難理解,遊戲是怎樣一步步培養我們繼續玩下去的信心(興趣)的。
圖1 自信培養反饋系統
圖2 遊戲興趣反饋系統
最後總結一下,如何培養孩子的自信?答案其實很簡單:
- 付出時間,主動關注和積極回應他們的需求,讓他們體驗到被愛的感受。
- 陪伴孩子共同經歷挫折,讓他們正確客觀地認識自己,認識世界。
- 幫助孩子建立成就正向反饋系統,讓他們逐漸積累一點一滴的自信。
PS:不要欺騙孩子。
附表:個人開發的孩子成就記錄表(內容為舉例說明)
備註:家長可以通過記錄孩子的成就,時刻關注孩子的成長,和孩子進行深入的溝通,隔一段時間或者等到重要的日子(孩子的生日或者其它),就可以拿出來和孩子一起分享,相信這個時候,孩子也會從心底產生強烈的自豪感。
愛孩子,就承擔起父母應有的責任。培養孩子的自信,從父母自己做起。
就說一點
我媽每次在提到「別人家的孩子」時,都會加一句「其實咱們家孩子也不錯~」(用我們那裡方言說出來格外溫馨)這句話在激勵我的同時也極大地給予了我自信。感謝我的媽媽我的人生有很長一段時間處於自卑狀態,在尋找自信的過程中,由於自已的無知走向了另一個極端變得過於自大,傷害自已更傷害身邊的人。還好碰了多次壁後開始學會謙卑,學會如何去平衡個人自信。對我而言,自信是一種自我感覺,它因人而異,無法被衡量,但可以被建立。
自信與自大不一樣,
自信是相信自已,但尊重他人;自大是你認為自己是最重要的。
今天不談如何去平衡自信與自大的關係,也不想剖析是什麼東西在影響一個人的自信,人為什麼自卑。只想根據個人的一些經歷與學習心得,總結出4個提升自信的方向。希望你能結合自身思考下是否這4招值得一試。
第一招:自我肯定激發自信
心理學有研究積極心理暗示對人的影響,其中最著名的催眠心理治療就是通過對潛意識進行暗示來解決病人心理問題。如果有興趣可以去看一本書叫《心理暗示力》
有機構做過實驗讓一位普通人和一位籃球高手分別蒙著眼睛投10次籃。現場群眾給予普通人歡呼聲,而給籃球高手遺憾聲。然後再讓兩位分別睜眼投籃,統計後發現接受歡呼聲的普通人投籃的命中率都要比他們平常的高很多,反之本來命中率很高的籃球高手,在接受遺憾聲的洗禮後命中率會大幅下降。通過這個實驗可以看出心理暗示對一個的表現能力有多大的影響,而積極的肯定之所以會提升人的表現能力是因為它增強了人的信心。
所以提升自信最簡單直接的方法就是給予自已正面積極的肯定!如果你極度自卑,可以嘗試無條件的肯定自已。(先別去擔心自已是否會變得自大)肯定自已的決定,肯定自已的行為,肯定自已的想法。
當人缺乏自信心或在做某件事膽怯時。利用積極正面的語言來激勵自已,如:我是最棒的!我肯定可以的!我是一個自信的人!正面的心理暗示與自我認可能慢慢堅定我們的信念。而堅定的信念是自信心提升的基石。
切記自我肯定的方法需要一段時間的積累才能產生巨大的效果,你要做的是堅持自我肯定。早上刷牙時告訴鏡子里的自已:「你可以的」。在身邊環境里準備一些鼓勵的話語讓自已時常可以看到,或找一些能給予你鼓勵的心靈雞湯定期的閱讀。我本身在改變的初期就用過以上的方法,效果值得肯定。
第二招:改變外在行為提升自信
這一招是建立在行為心理學的研究基礎之上,研究人員發現,當人把身體姿勢表現得很霸氣很自信的時候,外在的行為反而會影響內心的感受讓人覺得自已有信心。行為心理學的理論認為人有時候並不是由思想控制行為,而是由行為影響了思想。親身經歷也告訴我改變行為可以短期提升自信,只是可能延續的效果會比較短。
改變外在行為可以分為兩個具體實施方法。
1. 改變你的形象
個人形象的提升會提升他人對你的印象,更容易受到他人認可,從而間接提升個人自信。千萬別認為內在美的重要性高於而外在美。大多數人都是外貌協會的,且沒人有義務頭透過你邋遢的外表去了解你的內在美。人們通常都會通過一個人衣著形象來評判他的第一印象。而且也有研究表明,長得漂亮或帥氣的人在做事情的時候更容易獲得幫助與同情,且他們的自我認可度與自信心都相對較高。雖然心理不服,但長得帥/美,是一種天生的優勢。
2. 改變肢體動作
具體有太多的動作可以用來增強一個人的自信,你可以觀察一下身邊那些你認為自信度很高的朋友,模仿他們的行為與動作看有沒有較果。在《正能量》一書中也有談到具體如何通過行為來影響心態,你可以買來詳細參考。
前兩招都是虛招,意在通過內在的自我鼓勵與外在的改變來短期提升自信度與行動力。但一個人如果除了每天猛灌正能量,跑去韓國變個臉,說話行為裝大老闆外,自已什麼都不做。那還是無法從根本上長期解決自信問題,反會變成一個很做作的人。所以要人長久的建立自信心還需要結合以下兩項實招。
第三招:體驗成功經歷積累自信
自信是一個積累的過程,沒人可以一下子從自卑跳到自信。很多人之所以不自信,是在心中否定自我,認為自已是一個沒有用的人,什麼都干不好或什麼都不敢做。要從源頭解決自信問題,除了自我鼓勵,就要讓自已體驗到自已是有價值的!即建立屬於自已的成功清單。
第一步、試著回憶自已的過去,找找看在過去的人生中是否有所成就,無論事情的大小自已是否成功的完成過一些任務,尤其是那些你認為對你而言有難度的事情,但你做到了。不要把自已的成就與他人做比較,沒有可比性。再有成就的人只要一比較也會自卑。(把馬雲拿去和柯林頓比他也自卑)把過去的成就一一寫在成功清單中。如果你實在悲慘到找不到一件引以為豪的事情也沒關係,可以進入第二步。
第二步、找一些不會超過個人能力範圍太多的事情,也可以把一個長期大目標細分成很多個短期小目標。設定任務的時間跨度不要太久,一項一項的去完成這些小任務。每完成一個任務就在自已的成功清單中記下,你又做成一件「大事」。
第三步、及時認可自己的成就,並給予自已一些小獎勵。然後失落的時候回顧自已的成功清單,從中找到自已的價值感。
成功清單的好處就是能幫助自卑者找到自我價值,很多人不是一輩子沒有成就,而是不記得自己的成就。沒有及時的自我欣賞就罷了,還養成了自我否定的壞習慣。積累成功清單可以真正的幫自卑者建立起個人自信。因為在這個過程中你不光是心裡肯定,嘴上說說,而是付出實際行動去完成自已設定的那些小任務。而對於普通人我建議每年給自已做一個總結,這樣你的人生才活得夠明白。如果不知道如何總結可以參考《年度總結要怎麼做》
第四招、建立個人能力鞏固自信
我一直相信自信是建立在能力之上,人之所以不自信是因為缺乏某項能力。對人際關係不自信的人,除了心態外常是缺乏人際勾通能力。對工作任務不自信的人,可能是缺乏完成該任務的能力。對戀愛不自信的人,也許是不知道如何處理與戀人的關係。所以實實在在的提升自已在不自信領域的能力是長期提升自信的方法。
關於如何建立個人能力來提升自信是一個非常大的話題,在這裡就不詳細闡述,但可以提供一些啟發性的問題讓你思考。
你需要知道自已需要什麼能力?
從哪裡可以獲取這種能力?學習後如何運用這種能力?運用後如何觀察思考它對個人自信的影響
言傳身教,比什麼都強。
手機碼字,不好排版
——————————————————答主並非專業人士,個人觀感,有誤請指出。先把結論放在前面:1、他人肯定2、自我超越3、及時反饋——————————————————————
什麼是」他人肯定」:
對於孩子的正確行為,通過肯定、表揚、獎勵來誘導形成正確的價值觀;
對於不正確的行為,不要粗暴簡單的批評甚至體罰後再灌輸你的觀點,先耐心聽孩子解釋,再詳細向孩子理清前因後果,最後再表達你的意願;
對於原則性錯誤,比如撒謊,偷東西,欺負他人等,第一時間進行否定,不要拖延,並採取正確懲罰措施,千萬不能打罵孩子。
他人的肯定能激發孩子的積極性,不容易形成自卑型性格。相反,打罵孩子很容易消滅孩子的積極性,形成逃避拖延的自卑性格。
為什麼很多人喜歡採取打罵來教育孩子呢?因為打罵其實是一種很容易的教育方法,並且見效快。他們的想法是,打一頓,罵一頓,很簡單,不用勞心費力去聽,去想,去思考,去辨別,反正我是成人,思想肯定是對的嘛,打罵得孩子不敢再犯了,再跟他說道理他就會聽了嘛!其中思考模型,感受一下,孩子到底要受多大的傷害?
舉例:孩子偷偷拿了鄰居小孩的玩具,你發現了。
首先你要自己反思:為什麼他會偷?因為他沒有,但是他想要。為什麼他沒有?因為自己沒給他買。自己是不知道,還是知道了沒給買?為什麼知道了沒給買?比如因為孩子買玩具太多了。ok,這樣分析得差不多了。現在擺在你面前的是兩個問題,一個是孩子偷拿,二是孩子不知道節制自己的慾望。那麼你接下來的教育就要從這兩個方面下手。對於這種原則性錯誤,請你放下手中一切事情,並且騰出一個安靜的空間,面對面談話。這樣做有助孩子知道事情的嚴重性。談話的時候要注意,要誘導孩子講出事實經過,給足他解釋的時間,對於自己的不買玩具的理由也要向孩子詳細說清楚,大道理少講,最好是通過故事來講道理。至於懲罰措施,就是陪著孩子自己上門道歉,並且歸還物品。在家罰他打掃一次衛生,讓他明白勞動的辛苦。很多父母其實低估了孩子的理解能力,也低估了平等對待這個前提的重要性。不要將孩子當成私有物品,以自己的行為準則來要求孩子。自己要求的東西自己都沒做到,何談要求孩子?教育其實是雙向的,自己教孩子,也要自己教自己,以身作則比什麼都來的重要。
————————————————————————什麼是「自我超越」:
「我相信自己,我知道自己能夠完成這件事!」
這是擁有自信的人的行事風格。
如何培養這種行事風格呢?答案是多多幫助孩子完成對自我的超越。
最困難的敵人永遠是自己,如果能夠打敗自己,對信心的進步是不言而喻的。
懶惰就會拖延,害怕就會猶豫,不能吃苦就會停止進步,這三種內心是人類趨利避害的本能,每個人都避免不了。
超越自我,就是克服自己懶惰、害怕和不能吃苦的過程。
不想寫作業,不想學習,不想看書,不想早起,不想吃青菜,孩子大多都有這樣的行為。
出現了這種行為,除了像上面提到的通過肯定和表揚來誘導之外
最有效的方法是陪同完成
最有效的方法是陪同完成最有效的方法是陪同完成因為很重要所以要說三遍。
因為父母是孩子信心的初始來源
因為父母是孩子信心的初始來源因為父母是孩子信心的初始來源因為同樣很重要所以要說三遍。
不要慣著他,也不要打罵他。同樣讓他解釋不想這麼做的原因,然後對孩子說我相信你可以辦到的,讓爸爸/媽媽陪你一起做完吧!
孩子體驗過幾次之後,你就會發現他會自己獨立完成了,不用你說教。
如果是採取打罵的方法,孩子也會完成,但是你會發現當你不在孩子身邊的時候,他就偷偷的不做了。這是因為孩子都有逆反心理,越是強迫他做,他就越不想做,長期這樣下去還很可能使得孩子養成欺騙他人的壞毛病。
————————————————————————
暫時更到這裡經歷挑戰並取得成功, 是獲得真正自信的唯一方式,無論大人還是小孩。
在我上學的時候,我的老師告訴我自信是怎麼來的:「如果你一次考試是第一名,第二次考試也是第一名,第三次考試又是第一名。。。到第N次考試的時候,如果說你考不了第一名,那估計連你自己都不會相信;同理,如果你一次考試不及格,第二次,第三次。。。都不及格,到第N次考試,說你一定能考及格,那估計你自己也不會相信.」
很簡單的道理,人的自信心是積累出來的!孩子每天被別人誇「你真漂亮」,時間久了,她對自己的長相就有自信;
孩子每次都能把一件件小事做好,時間久了,她對自己能力就有自信;
。。。。首先明白 你所要的培養的孩子自信到底是什麼?有自信的人代表著沒有做過的事情也相信自己能做好,相信自己會更優秀,對人處事不卑不亢。那麼,自信心是如何形成的?自信源於能力,一個真正有能力的人,做很多事情都有能力的人,是很容易形成自己的自信的;能力來於經驗,任何事情,在大量經驗的積累下都會形成這種能力;經驗需要嘗試,只有通過大量的嘗試與探索,才會慢慢累積起經驗;嘗試始於正向感覺,如果孩子做什麼事情都是充滿挫敗、羞愧等挫敗感,是很難有動力繼續去嘗試的,人們總會習慣去帶著喜悅、興奮、好奇、被信任等正向感覺才會去屢次嘗試的。所以找到這個根源後,如何給予孩子願意各種嘗試的正向感覺呢?這裡給到一個工具 , 肯定的134法則
「肯定法」有助於孩子的自信養成:
一個判斷標準:肯定是否有效取決於孩子的正向感覺是否得到了保存或增加
三個肯定:任何時間、地點、事情都肯定;
四個內容:1、情緒;2、動機;3、做到的事;4、還可以進步的地方。
最後用個小故事來說明一下
冷熊與熊媽媽:
冷熊小學一年級一次測驗中,獲得了30分的分數,而滿分是100分。它看著大部分同學的分數基本都比自己的高分,心裡非常不是滋味。更重要的是它需要帶回家給熊爸熊媽看。
當熊媽看到孩子帶回來的卷子時,碩大的30分印在了試卷上。冷熊的頭已經抵得不能再低了,心裡嘀咕著,媽媽可要生氣了!
「孩子,100分的卷子考到了30分,很難過吧?」(1)
「嗯,嗯...」冷熊沒想到媽媽竟然會問這句話,它心裡本來就難過極了,一聽這句話,眼淚就一顆顆地掉下來。
熊媽媽輕輕地把冷熊拉到身邊,抱了一抱它:「看,眼淚都掉出來了,說明你是個非常具有上進心的孩子啊!」(2)
冷熊忽然意識到:「原來我是個上進的孩子!」原本非常難過的心情,現在就好多了,並暗暗下了決心要積極努力。
熊媽媽指著試卷上打著紅勾的題目:「你看這些都做對了,這部分學得挺不錯的,要繼續努力。」(3)
冷熊看著媽媽指著的那些題目,都是它上課用心聽的內容,也知道它們的意思,得到媽媽的肯定,下次會做得更好。
「100分拿了30分,說明你還有70分的進步空間,對不對?」(4)
冷熊停止了哭泣,站直了身子,用力地點了點頭:「是的!做不會的題目我再認真看一遍,把不會的知識點學習回來!」
熊媽媽伸出大拇指:「非常好,那你去洗個澡,吃完飯我們一起來學習,好嗎?」
冷熊又用力的點了點頭,因為考差的低落心情都已經消失了,現在它滿滿地都是學習的動力。
--------------------------------------------------------------------------------------------------------------------------------
肯定孩子,成為他們的朋友,他們接收並學習的信息會更快更多,並因此對自己的信心更加充足。我們應該更注意自己的用語,人生是馬拉松,剛開跑的時候,更需要鼓勵與肯定。
(1)肯定了孩子考差成績的情緒。讓他們心情得到宣洩,同時與他們站在一條線上。如果這個時候如果再對他們施壓,只會讓他們心情更差可能還會產生害怕;
(2)肯定孩子的動機,更容易讓他們吸收信息。沒有一個孩子願意主動的考差或是犯錯,當他們初期犯錯並難過的時候,肯定他們的動機,他們會更容易吸收信息,冷熊因為這次的事情,「上進」在它的心裡埋下了種子。
(3)肯定孩子做對的,他們得到更多對做對事情的鼓勵。我們經常會犯一個錯誤,經常關注別人都還沒有做對的部分,而忽視了對方已經做對的部分,若經常只強調「做不到」部分並加以譴責,孩子將獲得:「我做什麼都不對我做得對不對都無所謂。」的錯誤信息,這是個危險的信號。
(4)肯定孩子還未做到的,讓他們知道自己還有進步的空間。讓他們意識到自己還能成為更好的自己,盡量不要用「別人家的孩子」作為比較對象,因為彼此沒有量化的標準,容易讓孩子產生無力感:「反正都是別人家的孩子做得好,沒必要那麼努力啊。」
人生就像馬拉松,不是各個都是運動員,跑出自己的節奏才能比較快。享受最重要嘛」
先跑個題顯得我高深。在湯姆漢克斯和小李主演的《catch me if you can》里有一幕:小李演的兒子為了報復一個欺負了自己的校園惡霸而假裝自己是語言課的老師,從而進一步刁難。該行為持續了一個星期才被識破。學校就請家長了,在辦公室受了一頓訓。出來以後媽媽一臉不爽,而克里斯托福沃肯飾演的爸爸,出來後先是呆望了兒子一眼,小李也怯怯回了一眼,隨後爸爸愣了一下,又望向小李,小李也與爸爸對看,然後倆人迸發出一臉壞笑,像是完成了一件有趣的事。這是我耿耿於懷了好久的事情,因為我沒有這樣的爸爸,大部分和我一般大的也不太可能會有這樣式的爸爸。我們的爸爸在這種事上會做的無非是站在利國利民維護正義的角度對我們一頓口誅體罰。原因是我們傷了他的面子了。他們從頭到腳趾沒一個細胞能意識到你做了一件多麼酷炫的事兒哪怕有那麼點兒壞。我不是在提倡做父母的該多開明,只希望他們能用一個平視的角度來告訴我們一些事情,畢竟我們總得平視這個世界,而在平視時不會感到害怕不就是自信的定義嗎?所以越早獲得這個平視的角度,孩子們便越能獲取這份自信。
這是個好問題。
昨晚看《爸爸去哪兒》,這幾位明星的小孩表現的精神面貌差異之大,值得思考。
爸爸去哪兒第三季20150717期:劉燁胡軍演繹全新版「陝囧」 軒軒大竣上演公主騎士之爭有一點感觸:
教育方式,溝通方式很重要。性格太嚴肅的,做父親,難度有點大。還是做個歡樂的逗逼,對子女養成比較好。^_^
太嚴肅的父親,小孩子就不會太活潑。這樣很不好。劇中人物對比:夏克立父女,劉燁父子,相處就很融洽,子女都很活潑開朗。
林永健父子,本期就鬧了矛盾,明顯看得出父子相處並不融洽。
小孩子有攀比心的,尤其是看到別人的父親很歡樂,自己的父親很嚴肅。
那種落差和不平衡,會無限放大。。。在幾個小孩表演小動物那個片段,林永健的表現,可謂差之典範。
而夏克立,作為父親的表現,就可圈可點。作為可以和1~5歲,6~12歲,12歲以上兒童無障礙溝通的我,最大的體會就是:平等,尊重,傾聽。你和他做朋友,他就願意和你做朋友。
小孩子,最在意的是:你對他的關注。
你認真傾聽他的感受,他就願意和你分享更多。
你陪她玩,陪她聊天,其實並不要你做什麼,小孩子精力充沛,總是有源源不斷的話題給你講。做個合格的小夥伴,就成功了一半。
那另一半是什麼?我覺得是保持一顆童心,做個有趣的人。
一個有魅力的人,出場自帶光環。自然會吸引人。
小孩子也不例外,小孩子往往能最快捕捉出,哪個叔叔更友善。某年大一坐火車,到站下車,被鄰座5歲的小女孩,抱著大腿不撒手。。。(暖暖噠~
某次去海邊玩,和同事3~4歲的兒子,一塊玩沙子(掩面),臨走一群人上大巴,小正太(呆萌可愛)主動跑過來,牽我的手,說:這個叔叔比較有安全感。。。羨煞一眾妹紙~(萌萌噠~那麼多年過去了,小孩子還帶我一塊玩,我表示很欣慰。
##########################################################
答完,發現又亂入了。(囧~正經答題,關於自信。
我覺得,贏得大家尊重,誇獎,關注的孩紙。最容易獲得自信。最重要的是:表揚。表揚。表揚。榮譽。
榮譽。榮譽。經常受到誇獎,而不是批評的孩紙,更容易自信。
畢竟贏得他人認可和尊重,是動物的本能。我從小,就集整個家庭萬千寵愛於一身。自信的有點爆棚,經常濺射誤傷旁人。罪過。
自信這個東西,你只能給他營造良好的觸發條件,至於能不能觸發,是孩紙的應激選擇。
同樣的條件,也許會產生截然相反的應激選擇。對於不太自信的孩紙,要努力發掘孩紙的閃光點。
發掘孩紙的天賦。發掘孩紙的天賦。發掘孩紙的天賦。然後:
表揚。表揚。表揚。嗯。親測有效。要給孩子自信非常簡單!只有一個動作——關注他
自卑與自信相對 人人都自卑。形成自卑的過程大約有兩種。一是在小時候跟成人的比較過程中,都有不如成人的深刻體驗;再加上某些不太利於成長的環境,自卑的狀態就可能凝固在心裡。二是每個人對自己的事情都比較了解,對別人的事情比較不了解,在自己的視野下,神秘的那邊被不自覺地賦予一些同樣神秘的力量或者光環。
首先需要知道孩子的自信是什麼,就是他相信自己有能力(辦好這件事情)。
首先他需要具備相應的能力,而後是他相信有能力辦好。這是兩個層面的內容。
第一個層面,孩子的能力從何而來呢,是一定需要通過鍛煉、練習去習得的,比如孩子寫字這件事情,一開始可能會寫不好,會有挫敗的情緒,會感覺自己沒能力,覺得自己不好,但是如果家長引導他慢慢練習好了,寫字不錯了,那麼孩子就具備了寫字的能力,當這種能力具備了,孩子也就可以在這間熟悉的事情上面有了自信。所以想要建立孩子的自信心,是需要做到認清孩子遇到的問題,並給與共情的引導,讓孩子通過一些合適的方法習得相應的能力,而後在應對相似的問題時,孩子自然就有了自信。
就像你自己寫文章,如果一開始寫不好,一定是沒自信的,但是如果寫了一篇有人給與你鼓勵了,那麼你可能自信是稍微有一點點的,慢慢的,你不斷地寫,不斷的寫,欣賞你的人越來越多,你體驗到的價值感越來越高,自信也就相應具備了,下次再遇到寫作類似的事情上,就有了很大的自信啦。
微信號:共情陪伴(gongqingpeiban365 )
推薦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