悲傷的藝術,都有哪些表達形式?

很多偉大的作品都是源於悲傷,這一情緒,在悲傷的心境和情緒下,創造的小精靈好像復活了,比如,我在寫書法之前,會不自覺地聽一些悲傷的歌或曲,平緒下心境,讓內心靜下來,然後開始再大腦的空間里構架字體。有很多作品都是這麼誕生的。


謝邀!

悲傷的藝術作品太多了,音樂,電影,詩歌,話劇,我就先來說一說我能想起來的視覺藝術里的一些作品吧。

說起看著就超悲傷的藝術作品,首先我想到的是畢加索的「藍色時期」的油畫作品,知名度很高,一大片的藍色確實憂鬱悲傷。在1900年至1904年之間,畢加索畫了一批以陰鬱的藍色或藍綠色位主體的油畫。這批作品基本上都是在巴黎完成,雖然當時賣的不好,但是現在已經成為了畢加索非常著名的系列,也許也成為了一些人最愛的畢加索時期。

藍色時期的開始起源於畢加索的老友離世。在1901年,畢加索的摯友卡洛斯(Carlos Casagemas)在巴黎的一間酒館裡,因為事業和感情的受傷,試圖開槍打死女友然後自殺,結果女友沒死成,自己真的把自己打死了。這場悲劇給畢加索的心靈重重的一擊。從那之後,他一直走不出卡洛斯死亡的陰影,用苦澀的藍色布滿自己的畫面,畫面里都是老人,小孩,妓女,酒鬼,乞丐等可憐人的形象。

畢加索認為藍色很特別,這種顏色在埃及傳統中代表著地獄,象徵著死亡,而藍色的出現正是表示一條通向死亡的道路開始顯現。於是,我們可以理解為,畢加索在藍色時期的畫風正像是一條走向地獄的路線。這條路途中充滿了藍色的憂鬱,還有籠罩下這篇藍色中的悲慘人物。

畢加索的藍色時期常常使用和描繪「失明」的這種形象,像是《盲人的晚餐》(The Blindman"s Meal,1903年,收藏於大都會博物館)、《賽樂絲汀娜》(Celestina,1903年)等,都是藍色時期的代表。表現出一種脆弱、無助的心理創傷。其他悲慘人物還包括裸女、帶孩子的女人、老婦人等,她們都是畢加索藍色時期常常描繪的內容。

榮格曾非常感興趣於畢加索的藍色時期繪畫,他認為,這批畫作中揮之不去的藍色標誌著畢加索已經陷入了精神分裂的狀態。而我們也可以在很多描述卡洛斯的描畫中,死去的卡洛斯的臉龐正變得越來越像畢加索自己的臉,可見確實有一點精神分裂的苗頭。陷入摯友的死亡不可以自拔,最後連自己都像是要跟他一起去死一樣,可見這種悲傷。

==================================

再來說一個裝置藝術作品,「Take Care of Yourself」 ,是我超級喜歡的一個法國女藝術家,Sophie Calle在2007年的作品。

這件作品最開始是Sophie Calle在2007年的第52屆威尼斯雙年展上展出的作品,後來還在世界各地的美術館展出過。

說白了就是一個失戀後心碎的故事。

I received an email telling me it was over. I didn"t know how to respond. It was almost as if it hadn"t been meant for me. It ended with the words, "Take care of yourself." And so I did.

Sophie的男友發了一封文字郵件,告訴她要跟她分手。他最後寫道, 「照顧好你自己。/Take care of yourself.」這句話讓Sophie感到心碎。什麼樣的人會用郵件分手?難道不能當年好好說嗎?也許很多姑娘都經歷過比這個更奇葩的分手方式,我記得Sex and City里有一集女主就是因為一個男的用N次貼跟她分手,鬧了一整集。

於是,不要和藝術家談戀愛,要不然就不要跟藝術家分手,更不要用郵件(或是便條)跟她分手。Sophie在悲傷之時,把這封分手郵件分享給了她的兩位閨蜜,讓她們幫自己分析分析,來,評評理。這種事,相信每個姑娘們也做過。而這兩個不同職業的閨蜜從不同的角度給Sophie分析出了不少的事情,期間也分享了很多自己的故事,於是,Sophie受到了啟發。一封分手信,也許是聯繫起許多有過傷心往事的女性的一個信物。

在之後的兩年時間裡,Sophie聯繫了107位不同職業、不同年齡、不同背景的女性,給她們看自己的這封分手信,並邀請她們從自己的角度,自己的經歷,自己的理解來分析這封信。

有的語言教師開始分析這封信的語法錯誤,每個法語單詞的使用背後透露出的訊息;有舞蹈演員通過這封信想起來了自己的當年分手時的心痛悲傷,於是創作出一個新的舞蹈段落;還有心理分析師對寫這封信的男士做出了自己的專業診斷——他有嚴重的控制狂癥狀;圍棋專家分析過其中的邏輯思維,或是填字遊戲的設計者為這個分手信設計了一個填字遊戲,等等,每個女人都有自己的故事。

Sophie讓這107位女性大聲讀出來這份信,然後自己把這個過程拍攝下來,每個人的解讀和反應都不一樣,有時候她們在一起發笑,有時候她們會在一起抱頭痛哭。如何面對自己的心碎,如何理解自己那麼在意的一個人用這樣的方式結束一段感情,如何在一遍又一遍的重複面對中學會理解對方,學會看懂自己。

這個作品很真實,很簡單,很質樸,也很悲傷。因為我們都心碎過。

如果你喜歡Sophie Calle的藝術,我還寫過一個答案,寫過她的一些其他的作品:令你印象深刻的行為藝術項目有哪些? - 知乎

===============================

再來說一個我看了覺得很悲傷的作品:

美國當代女藝術家 Mary Reid Kelley 的視頻裝置,「Sadie, The Saddest Sadist - 2009」

在她的視頻里,她總是把自己打扮得像一個小丑,但是整個腳本、對話、獨白都是押韻的,而且充滿了對於整個藝術史,社會,政治,文化的評論,氣質上又是一本正經的。

在黑白的,像卡通片的設計里,女主角用全黑的,空洞的雙眼對著鏡頭說,I just wanna to be a pretty girl。我覺得好難過。多看一些她的作品,會很明白她的用意,她是一個聰明的、委婉又直接的女性主義者。

Mary Reid Kelley的視頻短片總是在關注「女性」這一角色。她的短片通常都有故事情節,有不同的人物,而故事的背景往往設置在社會動蕩和戰爭的歷史時刻。

在她的研究中,在人類的很長一段歷史中,尤其是在一些重要的社會歷史事件中,「女性經驗」在很大程度上是缺失的,她們只是在一些男性詩人、作家、藝術家等的作品中作為一個「客體」被大量提及。在以男性視角為主的人類文明中,歷史就是男人的歷史,(history這個詞,his-story),男人是主體,是self,而女性是客體,是the other。這是多麼的深刻的sad啊!

所以,她為了將「女性」從歷史記錄和教科書的邊緣拉出來,她的視頻短片主角多為女人,如護士、妓女和工廠女工等等。她的視頻在視覺設計和語言設計上,充滿了雙關語。融合了經典戲劇、現代文學和當代流行文化,探討的主題涉及性別、階級、城市發展等一系列社會問題。

Mary Reid Kelley是一位特別年輕的女性藝術家,1979年出生於美國南卡羅萊納州,先後畢業於聖歐拉夫學院(St.Olaf College)和耶魯大學美術系,目前工作和生活於紐約,剛在紐約舉辦過個展。如果喜歡視頻藝術和女性藝術的話,千萬要看看她的作品,她的視頻不是我放一兩個圖片可以感受的。

總之,黑白色調、對白式表演、充滿平面設計感的人物造型、人物的荒誕感、詩意晦澀的語言、諷刺性的主題,讓Mary Reid Kelley的作品極具個人辨識度,而且作品在氣質上給人的那種壓抑和悲傷是令人印象深刻,過目難忘的。強推~

這是ART21給她做的介紹:Mary Reid Kelley:

"You Make Me Iliad" | ART21 "Exclusive"

======================

最後,突然想到,關於分手,還有一個世紀大分手的悲傷行為藝術,Marina Abramovi?的《情人》,「行為教母」的早期藝術,她和男友藝術家Ulay的世紀分手秀——那個堪稱史詩般的作品,「The Lovers(情人)」。

但是這個作品我寫過了,所以放個鏈接大家去看看吧:你被哪個當代藝術作品感動過或者震撼過? - 知乎

====================

希望你覺得有用!

如果需要轉載,請務必私信我獲得同意~


人生沒有意義,只有表現形式。

夠悲傷嗎?


文字表達:

我一直都在等著你們能給我點贊。


用毛筆在一張宣紙上寫「悲傷」兩個大字。

這或許是用藝術表達悲傷最貼切的方式。


最讓我感受到悲傷的感覺的,大概是攝影吧。想到了患抑鬱症的美國攝影師Edward Honaker的作品,現在還留在手機里。

是一種,

看到照片,

就感覺到從內心裡透出來的,

深深的無力感,

和只有自己一個人的無助,

的那種孤獨。


吉普賽人,「弗拉門戈藝術」


any


我有點搞不明白題目和描述的關係…


題主不要被樓上的人誤導。

沒看過原作,只在印刷品上看外在形式,會對作品產生巨大誤解。

比如表現主義,他們的方式極盡狂亂,充滿哀傷。

但看原作,你會發現,他們的「哀傷」,在更古代的作品之下。

看看五代時期的作品,那種才是真正的悲傷,那種悲傷包含在他的生活中,不刻意透露,作者甘願承受,但那種情感以融入到了作者的內心。


愛德華·蒙克(Edvard Munch,1863年12月12日 - 1944年1月23日)是具有世界聲譽的挪威畫家,他的繪畫帶有強烈的主觀性和悲傷壓抑的情調。


音樂的話我想大提琴最為低沉悲傷吧。影視文學看那種不可以描述悲傷這種情緒,注重對客觀環境,人物描寫的,帶入場景後是真的絕望


聽歌吧 passenger的歌

一首歌就是一個故事

安靜一點,聽別人的故事


45℃仰望天空,讓眼淚流進口中,甜到哀傷?


@不自然博物館


越是悲傷,我越會悲傷!具體做法是聽悲傷的音樂,想悲傷的故事,做悲傷的事情,看悲傷的電影,我知道這是失戀聽情歌,等於漏煤氣關窗!但是這樣也很享受啊!悲傷後該向前還的向前,畢竟生活不止眼前的苟且,還有遠方的苟且!


小說,繪畫,音樂……不同的人擅長的領域不同,表現形式很多


推薦閱讀:

有哪些簡單又精緻的手繪可以往自己的胳膊和腿上畫?
美術學院或繪畫領域的鄙視鏈是怎樣的?
這張圖中的透視符合常理嗎?為什麼?
你看過哪些精彩傳神的手繪歷史人物?
有好看的手機壁紙嗎?

TAG:藝術 | 藝術家 | 美術 | 畫家 | 藝術理論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