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融業的食物鏈是怎麼樣的?


歐美公司/資產投資和MA的生態,生態圈比食物鏈更合適。

背後金主/投資人和股東:Pension funds, SWFs, endowments, family offices, ultra-high-net-worth

Principal:行業公司,PE

融資來源:商行,bond market

掮客/顧問:投行,boutique

DD/顧問:律所,四大,專業顧問(市場,technical,保險等等)

不論是行業公司的股東還是各PE/funds的投資人,一般而言是passive的,投資為回報而已,不是有大事一般都穩坐後台等著收回報,有principal在那裡具體操作和保證他們的利益。Principle是行業主體,合格的公司和fund都是以股東/投資人回報為行動準則的,只要你做的不好金主自然會用腳投票。Principal會研究市場,找到合適的投資機會,並藉助顧問的幫助完成交易。投行一般會作為lead advisor,但也只是advisor而已,決策權在principal。律師某種意義上和投行同等重要甚至更重要,SPA之類的文件以及交易的所有法律問題一肩挑。其他顧問更多就是做個DD出個報告,收費也比投行律所小一個數量級。

諮詢偶爾會作為專業顧問,但一般來說根本不在這個圈子裡面。VC一般來說玩的東西太小了,也不在這個圈子裡。

吐槽下無數次看到「從業人員」說PE就是做pre-IPO,那是天朝國情,好比你家樓下小賣部只賣北冰洋你就說所有超市也不賣別的一樣。


寫寫國內的吧,感覺金融的食物就是被吃掉的利息和費用,基本的鏈條就是資金從融出方到融入方,其中很多食物被參與者給吃掉了。

以下的投資人覆蓋面廣涉及機構投資者如銀行的理財資金、券商的資管資金、險資、基金等等,也涉及個人投資者不一一列舉。協會的以票據為主,交易所以證券為主。最重要的是這些業務裡面都有銀行的影子,很多託管什麼的就把銀行暫時忽略了,畢竟中國的金融業都是圍繞銀行轉的。

1、傳統銀行。

儲戶(吃存款利息)→銀行(吃存貸差)→貸款企業(付貸款利息)

2、資金信託。

委託人(吃信託收益)→受託人(吃手續費)→項目方(付利息費用)

3、資產管理。

投資人(吃投資收益)→管理人(吃管理費)→項目方(付利息費用)

4、銀證信全通道。

理財投資人(吃理財收益)→銀行(吃託管費、管理費等)→券商資管(通道費)→信託計劃(通道費)→融資方(付上述所有費用)

5、債券(協會、交易所、私募債等)。

投資人(吃債券收益)→承銷商(吃承銷費用)→評級公司(吃評級費)→律師事務所(吃律師費)→會計師事務所(吃審計費用)→中債登(吃登記託管兌付費用)→交易商協會(吃會費、註冊費)→發行人(付債券利息和上述費用)

6、保險。

出險受益人(吃保險金)→保險公司(吃保費、收益和出現險金差額)→險資投資標的(支付收益)→投保人(支付保險費)【保險不大懂。。。望指錯】

7、基金。

投資人(吃收益)→管理人(吃管理費)→投資標的(支付收益和管理費)【基金種類繁多,投資二級市場的,投資股權的,貨幣基金等等不一一分析了吧】

8、IPO。

投資人(付上市融資資金)→諮詢(吃財顧費用)→承銷商(吃承銷費用)→會計師事務所(吃會計師費用)→律師事務所(吃律師費用)→評估機構(吃評估費用)→保薦人(吃保薦費用)→交易所(初費、年費、登記費)→上市公司(吃上市融資資金,付上述費用)→前期投資人(吃股票差價)

9、融資租賃。

直租:設備商(吃設備款)→出租人(付設備款、吃租金利息、管理費)→承租人(付租金利息、管理費、設備款)

回租:融資機構(吃借款利息)→出租人(吃租金和借款本息差、管理費)→承租人(付租金、管理費)

10、商業保理。

保理商(付保理融資本金,吃保理融資利息、應收賬款管理費)→供貨方(收應收賬款,付保理利息、管理費)→收貨方(付應付賬款)

11、P2P/P2C/P2B

投資人(吃投資收益、付平台費用)→平台(吃投資人費用、吃借款人費用)→借款人(付投資收益、費用)

12、掮客

金融離不開掮客,分項目掮客與資金掮客也分個人掮客與機構掮客,還有票據掮客,掮客一般要收中介費的,認識一個小企業融資掮客收融資本金的5%!故掮客又吃掉部分。

其餘的VC與PE也屬於基金的範疇,而且大部分國內的機構都是以股權投資為主,賺取的是股票升值後的差價。

也有部分併購、收購、股權投資行為不是為了單純的收益,而是為了收購方本公司的業務拓展,比如阿里上市前的一系列行為,其中涉及的併購貸款,併購債券部分也是要被銀行和其他機構吃掉部分利息。

境外融資本質上也是還本付息,不過境外交易涉及一些套利工具,不是很了解了。


中國乃至其他國家的金融業,各個層次從數量龐大而且分布廣泛的底層到數量稀少而又位置尖端的頂層每個個體的作用、影響與資金越來越大:擁有流動資金的普通大眾——銀行、券商、基金、經紀商——金融市場(股票、期貨、期指、基金、信託、資產管理公司等)——銀監會、證監會、央行。

其實金融業並不存在絕對意義上的食物鏈,因為我們每個人都是消費者又是賺錢者,既是投資者又是被投資者,如果非要理解,其實就是金錢的主要流動途徑和方向,金錢在整個社會系統里的各個部分都有雙向的流通渠道,比如,一開始央行印發具有信用的貨幣,通過貨幣市場操作提供給銀行,銀行吸收民眾存款,再貸款給經濟社會當中需要資金的個人與機構,個人與機構的資金除了平時購買基本的所需商品與服務之後,有一部分資金放在了銀行、股票、基金等機構,而這部分機構所吸收起來的資金不會固定在那裡,他們會拿到金融市場去投資、交易,等待資產增值變現或者謀取價格差價獲利,最後以利息、投資回報等形式回饋給投資者;

中央銀行作為一切金融機構的「最後貸款人」,有權決定貨幣投放量的大小,以及貨幣政策的寬鬆與緊縮,主要依據就是經濟過熱時採取緊縮貨幣政策,經濟蕭條時採取寬鬆貨幣政策,要做到這些,它需要通過一些基本的貨幣政策工具,比如調節存款準備金率,升降息,公開市場業務比如正回購逆回購,債券的發放與購買。

貨幣政策的寬鬆意味著政府發放更多債券,或者降低利率,這樣銀行就會貸更多款出去,實體經濟與虛擬經濟領域的交易活動就可能更加繁榮,但也有可能因此而出現通貨膨脹、經濟泡沫、虛假繁榮等景象,這些都是政府不願意看到的,比如最近幾年房地產市場的蓬勃發展,股票市場頻繁上演的上漲下跌景象。緊縮意味著央行買入債券,提高利率,這樣銀行就會減少貸款,個人或企業等經濟個體能夠用於交易的資金就會大大減少,這樣做也是有好處的,那就是當經濟過熱、出現泡沫時降溫所需要的策略。

附中國金融體系簡略圖

更多有關外匯交易、金融經濟、財富管理,歡迎登錄外匯山http://www.forexmount.top一游


大型商業銀行最頂層

註:不包括桂圓


本人從事金融行業十餘年,站在資本市場的角度來談談金融業的金字塔和食物鏈

1.最頂端的是Dang,代表各大山頭,控制著整個國家的經濟命脈。

2.各大銀行,信託機構,集團公司,各行業的龍頭企業,是各個行業的風向標。其中最大就是銀行,目前規模大概170萬億左右,占整個金融市場90%的比重。

3.PE,VC機構,股權投資人

4.上市公司以及後面的大股東

5.券商、二級市場的大戶、遊資、私募機構,聯合上市公司收割韭菜,獲取暴利。

6.配資公司、小額貸款公司,金融掮客,理財經理

7.最低端的散戶,俗稱韭菜,不管投資水平高低,都是為所有食物鏈上端貢獻自己的荷包。


內地是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經濟,計劃經濟和市場經濟並行的一個市場,總體上金融還是歸老大哥管理,所以老大哥是在食物鏈頂端。

以下為老大哥下面的食物鏈:

國有銀行-民營銀行-PE/VC/股權私募機構-大型 P2P 平台-小型民間借貸

銀行佔有的資產大部分為優質資產,過不了銀行風控體系要求的會下放到民間機構,民間資金規模較大的是股權d私募機構,肉都被上一層吃完了,剩下的就是借貸類型的小魚小蝦了,大型的平台例如陸金所都很大規模,風控標準都比銀行高,不過近期z禁止債轉及上海市長約談等謠言造成了不小的風波(詳情參考:http://mp.weixin.qq.com/s/xx1BaUplL55nGZ9oBsTSwg

),小一些的平台就壞賬率很高了,也就是新聞裡面經常提到的跑路類型 P2P,目前銀行存管等措施會篩掉一批平台, 2017 也是合規年,隨著借貸市場的多元化和正規化,規模也不容小視,對投資理財有興趣的知友可以微信搜索:網投研究所(suozhangmoney)了解更多乾貨,Q群133560584,歡迎交流


外資大行大於外資小行大於內資大行,內資大行大於內資小行大於合資行, 合資行大於律所大於四大。。。

個人見解


推薦閱讀:

做交易怎麼才能戰勝90%甚至100%的人?
14歲CEO喻言的諾亞大陸設想有可能成功嗎?
三本學生想要的出路,希望各位可以指點迷津,不勝感激!?
投資擔保公司可靠嗎?
英國脫歐,在全球範圍來看,最大的贏家是誰,最大的輸家又是誰?

TAG:投資銀行 | 金融 | 金融業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