豬的偉大貢獻是提供了豬肉嗎?

作為伴隨人類文明興盛的家畜之一,豬從最初的食用作用演變到高利用率深加工化的現代社會,還有其他的什麼作用


【2015年更新:本來打算寫「亂世篇」,但是索性把它改成了小說,尚未完稿,賣出去更是遙遙無期,所以暫時不能貼在這裡,望大家原諒。】

在整部文明的歷史中,伴隨人類的動物有天敵,有獵物,也有寵物,但最重要的可能是家畜。家畜適時地被人類馴化,陪人類走向文明,又退回到廣袤的農村,奉獻於畜牧業。豬是其中的最佳代表,人們用「渾身是寶」和「好養活」這樣的字眼來形容它。但是,豬對人類尤其是東亞人來說,並不是僅僅作為蛋白質的提供者那麼簡單。

這是一段史詩。】

序之篇

「A Death in the Family 」

I know we can"t forget the past,

you can"t forget love and pride,

because of that,

it"s killing me inside....

——《Komm, süsser Tod》

上世紀90年代,中國東部某地的一個小鄉村。

農曆新年的節日氣氛已經非常濃重,在外地打工的勞力紛紛回鄉,手裡大包小包,臉上喜笑顏開。他們回到家中,習慣性地往樑上望去。

似乎,少點什麼東西。

一直以來,每到過年就會掛在那裡,令人心安的東西。

「爹,娘,今年還沒殺豬啊?」

第二天,人們把養好的豬趕到村頭的一塊空地,最精通屠宰的一個五人小組早已在那裡等候。

女孩們照例是不想看的;男孩則顯得興奮許多,他們用凍得通紅的手捏著火柴、鞭炮,來到宰豬的現場。他們唱著不知從哪輩傳下來的童謠——

「小針扎,扎米花,有親戚,來到家。

搬個板凳你坐下,拿個煙袋你哈哈。

俺到家後逮雞殺。

雞說:半夜打鳴喉嚨啞,你咋不殺那個馬?

馬說:備上鞍子上九州,你咋不殺那個牛?

牛說:耕田犁地不能歇,你咋不殺那個鱉?

鱉說:不吃你的糧,不住你的房,你咋不殺那個羊?

羊說:吃齋好善不改口,你咋不殺那個狗?

狗說:看家守門不敢逃,你咋不殺那個貓?

貓說:捉鼠鑽了一頭泥,你咋不殺那個驢?

驢說:推套磨,落麥麩,你咋不殺那個豬?」

在這個口口相傳的故事中,動物們互相推脫,述說自己的貢獻,想要逃避被宰的命運。最後它們一致認為,豬好吃懶做,最適宜被殺來吃肉。它們紛紛望向豬。豬說:

「你殺俺,俺不怪,俺是陽間一道菜。」

幾個壯漢抓住豬的腿,殺豬刀則精確地捅入脖頸。刀刃微妙地橫移3~4厘米,將頸動脈切斷,一次完美的宰殺。

鄉村的屠宰沒有電擊,沒有麻醉,只有冰冷的刀刃;血液無情地帶走體內的熱量,豬漸漸無力掙扎。它迷茫,為那句「俺是陽間一道菜」的蓋棺論定而迷茫。

它的腦海一片血紅,恍惚中似乎看到父親——一頭大種豬——的鬼魂出現在土牆上。「那是你祖宗的血」,父親說。它看到在野地里肆虐的封豨,莊園中放牧的遠祖,呼風喚雨的白蹄豬涉過河流,銀盔銀甲的元帥從天空墮落……而這一切都將消失,就像血泊中的淚滴……

死亡的時刻到了。

黎明篇

「有豕白蹢」

斷修蛇於洞庭,禽封狶於桑林

——《淮南子》

封豨闖進人類部落時,聞到了熟悉的氣味。

憑藉微弱的視力,它模模糊糊地看到了眼前的景象,倒吸一口涼氣:

自己走失的幾頭幼崽被圍在木柵里,鼻子被新削去一塊,因而不能識別母親的氣味,也不能亂跑,它們瑟縮在一起,倉皇失措。

封豨惱怒地撞破了籬笆,它在人類的居住地豕突。陶土的瓶瓶罐罐被它打翻,湯汁流了一地。當它朝向女人和孩子衝去的時候,一枚冷箭射中了後腿膝蓋——那個英武的人類英雄羿提著骨矛衝上前來。

數日後,封豨的肉被奉送給堯品嘗。很快地,這個部落將擁有自己餵養的生豬。

家豬(Sus scrofa domesticus)馴化自野豬(S. scrofa) ,亞洲和歐洲的家豬分別起源於亞洲野豬和歐洲野豬,兩者有各自獨立的母系起源。

我們想像,人類的祖先把捉住的野豬圈養起來,使第一批尖嘴獠牙、黢黑粗壯的野豬馴化。理由是,考古學家在距今約9000年前的一些遺址中,發現了最早的家豬骨骼。當然,很難在發現骨骼後馬上斷言那是馴化後的物種,但學者可以通過骨骼推斷它生前的解剖特徵、生存條件,來判斷它的馴化程度。

而利用分子生物學技術來推算,最早的家豬可能在28000年前就已出現,當然這仍沒有出土證據。

令考古人類學家驚喜的是,這些豬的骨骼把人類繁衍、遷徙的圖景變得進一步明晰。他們看到,東南亞的家豬隨著拉皮塔人,經太平洋島嶼擴散到華萊士線以東地區,包括新幾內亞。湄公河流域馴化的東亞家豬主要經西南向北擴散。長江中下游流域的東亞家豬主要向東北擴散。而歐洲家豬先由向西遷移的近東農民帶入歐洲,歐洲人隨之開始馴化歐洲本土的野豬。

筆者不願多提原始家豬的遺骸對考古學的些微意義,因為家豬對人類的貢獻才剛剛開始。

(豬的馴化與體型的變化示意圖,圖片源自網路)

不再需要強有力的鼻吻和獠牙了,因為不用拱地就可以從人類那裡獲得食物;但隨之而來的是身軀的伸長,因為被餵食的代價是要付出肉體。在經常衝擊人類領地的野豬看來,家豬的屈服或許是可悲的,但家豬在以自己的方式傳承適合在人類社會生存的基因。

它們保留了雜食性強、嗅覺和聽覺靈敏、視覺不發達等特性,在人類部落生存,環境似乎要單純不少。它們保留了繁殖效率高、生長速度快、喜清潔、易調教的特性,這是人工選育要重點保留的特性。

並且,與野豬相同,它們也有領地意識,也有一個群體內的權力順序。在人工飼養的過程中,勞動者只要掌握這兩點,就可以乖乖讓家豬聽話。

人類從捕獵、收集的求生模式過渡到種植是一個艱難取捨的過程——我們因此喪失了不少吃肉的機會,而是花費體力去伺候嬌貴的莊稼,造成的結果只是人口增多,需要更多的食物來填充欲壑。

豬,毫無懸念地成了這個時期最適合提供肉食的動物。由於早期缺乏多餘的穀物,豬想必過不太好。一些遺迹可以幫忙還原當時的情境。

山西省襄汾市,距今4000年前的陶寺遺址出土了人骨與豬骨。通過同位素測定,發現人和豬都攝食過大量的碳四植物——這在當時只有可能是小米了,不過最有可能的是,人吃穀粒,豬兼吃穀殼。

但這畢竟是共生的初始。

【註:這段較多引用了我給果殼年曆寫的帖子,到時候再加鏈接。】

(黎明篇 完)

望鄉篇(上)

「持梢牧豬」

(東漢綠釉陶豬圈)

那些溫順的豬吃了橡實,飲了混濁的水後,

長得更加腰寬體碩。你先去找他(註:指牧豬人)

把事情都打聽清楚。

——《荷馬史詩》

1959年10月31日,毛澤東在《人民日報》發出一篇文件,題名《關於發展養豬業的一封信》。其時農業建設風頭正盛,但化肥始終是不小的投入。在現有肥源之外,全國各地還進行土化肥的試製。

而毛澤東在這封信中說:「……一人一豬,一畝一豬,如果能辦到了,肥料的主要來源就解決了。這是有機化學肥料,比無機化學肥料優勝十倍。一頭豬就是一個小型有機肥工廠。」

從中國字的造型上看,豢從豕,牧從牛,養從羊,馴從馬,這是四種各有偏向的養殖方式。其中,豬看起來似乎是要「豢養」在豬圈裡的。但其實,漢代及以前的養豬方式是放牧和豢養的結合。

牧豬的歷史可以追溯到上古,人們要把豬趕到野外有水和草的地方,比如沼澤。但最好的辦法還是把豬趕到農田裡,一邊走一邊拉撒(當時,牧馬也會採用類似的方法)。因為人們發現,施用過豬糞的田地,肥力會提升。

史書記載了許多名人在發跡之前放牧過豬的履歷,比如公孫弘早年就曾經「平津牧豕」。幾乎同時代的其他文明也記載了牧豬業。《荷馬史詩》中寫道,英雄奧德修斯家國破碎,雅典娜授意他去找一位牧豬人尋求幫助。

到了魏晉南北朝時期,豬的飼養方式開始由「牧」轉為主攻「豢」。這是因為,首先農田的開闢使得放牧用的沼澤越來越少,生產的糧食也足以將豬圈養起來餵食。其次,那種大莊園統一放牧豬群的方式逐漸式微,適合小家庭經營的圈養舍飼就慢慢興起了。

人們通過圈養限制豬的活動,讓豬長得更胖。北魏《齊民要術》:「圈不厭小,圈小則肥疾。」

從出土陶豬圈來看,當時廁所和豬圈經常連在一起使用。「溷」這個字有被框起來的豬,既能有廁所的意思,又有豬圈的意思。呂后把戚夫人四肢砍斷,明明是扔進廁所,卻稱之為「人彘」(彘為大豬,後泛指豬),也暗示了這一點。

這都是為了積肥。中國的農夫說:「養豬不賺錢,回頭看看田」。在以種植業為主的中國古代,肥田是太重要的事了,有時候甚至比那幾口肉要重要得多:在東亞大部分文明的四千年農業史中,精耕細作被證明是種植業的唯一出路。如何使「地力常新壯」(南宋陳旉《農書》)是永恆的命題。而解決辦法,大體只有三種:輪作、耕作、施肥。

一頭豬每日可排放糞2kg,尿3.3kg,含有豐富的碳氮元素。這是豬糞對人類最偉大的貢獻。

另外,發酵豬糞所得到的沼氣也是很值得利用的能源。

望鄉篇(下)

「民脂民膏」

「叫一碗蔥油拌面,一聞沒有豬油的香味。沒有辦法,只有再叫一個蹄膀,把上面的豬油拌進面里。」

——蔡瀾

2013年12月,有這樣一條國際新聞:中國將向英國購買價值7360萬美元(約合人民幣4.5億元)的豬精液和種豬,以滿足中國市場對高品質種豬持續不斷的需求。儘管中國消費的豬肉比其它任何一個國家都多,但豬肉儲備卻不容樂觀。此次向英國進口豬精液,有助於培育出更健壯的豬品種。

放眼世界,你會發現,中國豬產出的肉類中,似乎脂肪的比例佔得太大了些。典型的中國本土豬種的圖片中,那些肥豬往往大腹垂地,背都要被壓彎了。

而相比之下,較多歐洲血統的豬,則體態顯得健康得多:

按照脂肪比例的多寡,我們可以把豬分為腌肉型、脂用型、兼用型三種。

中國豬多脂用型,這是數千年選育的結果。因為我們太需要豬的脂肪。

正如上半篇所說,東亞的畜牧業,在某種程度上是種植業的附屬。這與歐洲以畜牧拉動種植業完全相反。中國古代的貧苦人只能多吃糧,沒有太多大肉可吃。大部分情況下,吃牛違反法律,破壞勞動力;吃羊肉的成本又太高。而在此情況下,養豬仍然不全是為了吃到豬肉——除了積肥外,豬油才是更重要的目標產物。豬油保存時間長,並且比瘦肉更香。忙完一年後,如果可以殺一頭豬來犒勞自己,那麼肥肉肯定比瘦肉更受歡迎。

至今,有些地區還有以豬油作為主要油脂來源的食譜。

而相對應地,人們發明了一種「吊架子」「稀湯灌大肚」的養豬法:通過大量餵食人類不吃的東西——廚餘產品、玉米芯、路邊野草……將豬的「架子」催起來,再慢慢催肥,把碳水化合物轉化為脂肪,固定在豬體內。這樣,就得到了最受歡迎的脂用型豬品系。

中國豬種多大腹便便,就是這個原因。

在漫長的農業社會中,豬就像是一種轉化器。它把廢棄的有機物一一吞下,轉換成糞肥、蛋白質和脂肪。這項工作進行了幾千年,而中國人的食譜、習俗、農業理念的演化,與此息息相關。

(望鄉篇 完)

異形篇

至黑之夜

「我不是野豕,亦不是老彘,我本是天河裡天蓬元帥。」

——《西遊記》

戰國末年,《呂氏春秋》曾經記載過這麼一件有趣的事兒——有一個人在讀史書,讀到「晉師三豕渡河」這一句時,被孔子的門徒之一子夏聽到了,當即指出書上的字是錯的,說應是「晉師己亥涉河。」因為字形相近,因此書上給寫錯了。後來有個成語叫「魯魚亥豕」,就是用來形容書籍印刷錯誤的。

巧合的是,亥在地支中正是屬豬,豬是十二生肖的最末一位。據《說文解字》解釋,「亥為豕,與豕同。」

在古代,冬天、黑夜等意象都被視為一個周期的盡頭。用十二地支來表示,就是「亥」時,緊接著就是「子」時,是新循環的開始。而豬善於藏伏、善於生子的特徵,正好切合亥時的特徵。

用豬來代表「亥」這個時間,說明了豬這一動物在古人心目中具有一定地位——畢竟家豬與人朝夕相處,野豬也常來騷擾。在信仰層面,豬擁有過自己的輝煌。

龍是對中華民族影響最深遠的圖騰,這一點毋庸置疑。但是在遼寧建平「紅山文化」遺址出土的一件豬首龍身的玉器,卻給世人帶來無盡的詫異:這塊玉豬龍的製作年代距今有六千年。它的口鼻突出,上有褶子,兩個鼻孔並列前置,頸後有鬣,確實是豬的形象無誤。另外,其它地區的紅山文化遺址也出土了類似的玉器。

在後世的一些文學作品中,豬龍的形象也還一直存在,比如蘇軾《東坡志林》中說,眉州青神縣曾經有兩頭母豬趴在地上,化成一眼泉,那就是「豬龍」。這裡是因為豬與水的密切關係,因此與龍相通。

豬和水的相關性,早在《周易》就有過解釋:「豕處污濕,常陷處泥坑中」,並把豬、水歸到「坎」這個卦象,也就是地上的低洼。《詩經?小雅?漸漸之石》則提到「有豕白蹢,烝涉波矣」的現象,被視作將有連天陰雨的前兆。在《山海經》中,有種神獸合窳,長得「狀如彘而人面」,見到它則天下會有大水發生。

在中國民間,還有「豬婆龍」的傳說,說天上的豬婆龍總和玉帝對著干,玉帝降下旱災,它就吸了銀河水去抗旱救災;又在山間穿洞,拱出泉眼,百姓就有了水源。甚至又有傳說,豬婆龍為了救百姓,化成女子來到世間。在這個故事裡,她與鯀結合,治水的禹竟然成了她生下來的兒子。

將豬拔高到龍的位置,這是古人對豬這一肉用畜種心懷敬意的第一個表現。《西遊記》里豬八戒的前身是水軍將領,也是早有前緣。

人們會把豬用來祭祀和陪葬,進而將其看作神聖和財富的象徵。在周朝,豬、牛、羊組成的「祭祀套餐」被稱為「太牢」,去掉牛就是「少牢」,是用來祭祀社稷的。而普通貴族祭祀時,只能用到豬,但是對所用豬的體型毛髮都有相當高的選擇標準,也更喜歡用公豬祭祀。

一個常見的誤解是,很多人把「家」字解為【屋裡有豬才稱為家】,意在表明豬在古代生活中的重要性。但在當時,普通人是沒有資格用豬進行祭祀的。「宀」與豕字的組合,本意是擺著祭祀用豬的屋子,或者起碼是拘束這些動物的地方,因為最初「家」的概念是貴族才會有的。這與「牢」字的構字法類似。而當時,小家庭養豬的情況並不發達,豬通常被集中到一起餵養,至少平民沒有太多珍貴的公豬。

歷史上不乏有人以豬為名。中國人說取豬名是因為「賤名好養活」,那或許是豬的名望越來越差之後的事。在遙遠的夏代,殺死后羿的寒浞生了個兒子就叫豷,意思是豬喘氣。豷的命運不太好,被少康所殺。春秋時期晉國的韓厥有個優秀的馬車駕駛員叫杜溷羅,溷是豬圈。而戰國時期魏國有個大力士叫朱亥,秦二室叫胡亥。漢魏六朝,有不少人叫豨、圂、豚、野豬,甚至漢武帝劉徹的乳名就叫劉彘。這些都是在史書中留下一筆的人物。

這些名字有褒有貶,可以看出人們對豬矛盾的態度。

在日本,豬會被作為姓氏使用,比如豬、豬野、亥角、豬八重、豬苗代……但並非貶義,而是表示野豬(inoshishi)之意,取其勇猛作為象徵。而家豬被認為是明朝時才由中國或朝鮮傳入日本,被稱為「豚」(puta),二者截然不同。

這就像我們在第一篇所說到的,在整個環太平洋文化圈,豬的流傳脈絡歷歷可見。在新幾內亞、太平洋島嶼等地形較為極端的地帶,豬是重要的物資甚至貨幣。在夏威夷,人們奉養豬神,食用豬肉要按照宗教化的程序進行,以免違反宇宙的和諧。

物質越發達,人類對豬這種動物就越熟悉。當僅有的神秘感被祛除之後,豬留下的似乎只有骯髒、貪婪、懶惰等負面形象了。

這正是豬的悲歌。

(異形篇 完)

#未完待續# #打錢再寫# #開玩笑啦# #這四個標籤寫完前長期保存#

生命篇

亂世篇

未來篇

章節名不是胡扯啊,真的能對得上的!向手冢前輩致敬。


隨著老齡化的推進,很可能豬的最大用途從紅燒肉變成器官。

器官移植手術的最大障礙是缺乏供體。就算將來強制所有人簽訂死前器官移植協議,隨著壽命的增長,器官也一定會短缺。就中短期的技術進展來看,無論是人造器官還是克隆人取器官都不靠譜(倫理問題也大),可期望的未來還是要從動物身上摘器官。

什麼動物好呢?首先得基因和人類相近,其次數量要多,第三研究的要透徹,第四體重和成年人類接近……綜合考慮下來,現在最合適的就是豬。

我國採用豬胰島移植治療1型糖尿病

2013年7月至2016年2月,中南大學湘雅三醫院細胞移植與基因治療研究中心,採用誘導免疫耐受新技術,先後為3位1型糖尿病病人進行了移植「五星級豬」胰島進行糖尿病治療。1位移植病人胰島素減量80.5%,糖化血紅蛋白已經完全恢復正常;其餘2位移植病人情況胰島素減量分別達到57%和56%,糖化血紅蛋白也有下降。

專家組認為:新生豬胰島移植治療1型糖尿病臨床小樣本研究項目進展順利,臨床研究過程嚴謹,中期結果可靠,異種胰島移植臨床研究結果已非常接近人同種異體胰島移植臨床療效,並證實了豬異種胰島移植的生物安全性,項目研究結果達到國際領先水平。同意繼續擴大樣本進行下階段研究,並將合併有胰島功能衰竭的2型糖尿病納入異種新生豬胰島移植臨床研究範圍。

豬器官移植給人?可能還需要3年時間

隨著GTKO豬的問世,移植界對於異種器官移植的熱情迅速被點燃。目前美國,中國,日本,韓國和澳大利亞等均已有異種移植的工作團隊。異種移植領域的紀錄一次又一次被刷新。至今異種心臟移植的受體存活時間已達945天(美國,麻省總院),異種肝臟移植受體存活時間則相對較短(14天,中國,西京醫院和28天,美國,麻省總院)。相對於實體器官移植,異種細胞和組織移植的存活時間明顯較長,主要是由於異種細胞和組織缺乏血管,免疫排斥反應較輕。2012年,匹茲堡Starzl 移植研究所的David Cooper等人在Lancet 上撰文,並預言「異種移植將會是下一場醫學革命」。

人類完美器官源找到了:豬

器官移植是治療器官功能終末期衰竭的主要手段,但供體短缺嚴重製約了器官移植技術的開展,而豬是異種器官移植的最佳選擇對象在國際上已成為共識,但豬的器官被移植到人身上會有排斥反應。

最近美國哈佛醫學院遺傳學實驗室的喬治·邱奇和他的研究小組宣稱,他們攻克了讓豬成為人體器官捐獻者的一個最大難關——斷絕豬內源性逆轉錄病毒(PERVs)在器官移植接受者體內重新激活的可能性。這一歷史性突破,有望使豬成為完美的人類器官捐獻者。

在自然界,豬與人類之間的緊密親緣關係讓其具有了成為人類器官捐獻者的潛力。幾十年來,科學家也一直努力使其成為人類器官移植的穩定供應源,但人體免疫系統的排斥反應和豬基因中病毒造成的感染是研究的兩大阻礙。

此次,邱奇領導的研究解決了這些問題。他們通過CRISPR/Cas9基因編輯技術成功地在豬胚胎中滅活了62種PERVs。這一數量是科學家在其他動物身上所能滅活的內源性逆轉錄病毒數量的十倍。研究人員認為,這一成就使他們能夠製造出合適的人類器官捐獻者。

據物理學家組織網報道,邱奇的研究小組還對豬胚胎中超過20個基因進行了修飾,以解決器官移植後的人體免疫系統的排斥反應問題。研究小組目前拒絕透露所修飾的具體基因包括哪些,但表示要使得豬成為人類器官移植的來源,對某些基因的修飾和滅活PERVs二者缺一不可。

靈長類動物的基因組中擁有一百多萬個特定類型的重複元件副本(Alu),被認為是逆轉錄病毒衍生物。最新研究表明,豬基因組中大約有11%的重複元件(PRE-1),這一比例與靈長類動物的Alu幾乎相同。研究人員在《自然》雜誌上發表的研究報告稱,這些豬重複元件的結構和功能非常類似於靈長類動物的Alu,暗示人類和豬之間存在比之前所認為的關係親近得多。

研究人員希望能儘快把經過基因編輯的豬胚胎植入母豬體內。邱奇稱,豬是一種能同時作為食物、寵物和器官備份的動物,如果通過基因編輯也能給豬裝上聲帶,它們也許就能夠與人類談判達成協議,以後面兩種身份服務,而不僅僅只作為食物。

相關回答:

室友是回民,堅信裡脊不是豬肉而且每天吃,我應該提醒他嗎? - 馬前卒的回答 - 知乎

《帝國時代 2》中薩拉森人為什麼可以采野豬肉?


是。

zt 豬的全身都是寶

張佳瑋

小學教識字時,有個順口溜:「小豬小豬嚕嚕叫,身體肥胖鼻子翹,耳朵大來眼睛小,它的全身都是寶。」當時念來順口,細想來煞是殘忍:一邊描摹讚美豬體態可愛,一邊動心存念,說它全身都是寶,打算吃之,豬聽了這話,肯定心生涼意,惱恨無比。但豬肉本身好收拾,確也是實的。美國人統計道,世上現有肉製品,豬佔了38%,足以睥睨天下。這道理也簡單:比豬體型小的,肉不夠多;比肉體型大的,難養活。唯獨豬本身,「全身都是寶」,妙哉。本來人類對動物,一向就欺軟怕硬。熊虎威武,於是古小說里總比之於上將;豬羊聽話,就可憐被磨刀霍霍以對。中國人對豬,尤其不厚道:豬的形象,被天蓬元帥八戒一托生,就此奠定。貪吃務得、好色輕浮。其實豬既易飼養,又很聽話,若沒它捨身相助,千年來的飲食結構不知從何談起。所以我們對豬,真是有些負義。

豬肉因為不像孔雀那麼難得,所以古代貴族士大夫會對其挑眼。比如說,古羅馬有位呂庫呂斯將軍,會炫耀「兄弟我吃得起孔雀舌頭」,可不見他吹噓「老子我今天剛吃了口條」。因為孔雀難得、豬肉易取,就這麼著了。蘇軾在黃州寫豬肉,說「貴人不肯吃,貧人不解煮」。這大概是豬肉的癥結所在了。

可是對貧人來說,豬肉是寶貝。在法國,18世紀,豬在農村裡還是一寶,殺豬如同過節。慣例是婚禮了才能殺豬。殺豬當日,全村圍觀,過後吃豬肉,以慶祝「豬日」——法語所謂le jour du cochon是也。英國人跟法國人素來不對付,你嫌我造作,我嫌你粗魯,但在吃豬這事上,卻是法國人跟英國人學的:17世紀英國人就愛吃豬肉,法國人本來懷著「咱地中海這邊的人得吃羊,不能跟昂格魯撒克遜的蠻子學」的心態,但吃開了頭,就止不住了。從此和法國、德國鼎足而三,成為歐洲豬們的惡夢。1789年,法國大革命時,人民一邊鬧解放,一邊也沒放過了豬:是年也,法國朝400萬頭豬開了刀。

其實中國人對豬肉,也不總是「貴人不肯吃」的態度。比如,古人以太牢祭祀祖宗,豬頭總是少不了。後來民間結拜兄弟,焚香禱拜,也要拿個豬頭放著。這道理聽著很怪,好像晚輩和祖宗見面不著、兄弟和蒼天無處溝通,只好借個豬頭表達情意,這麼一來,倒顯得死豬頭比大活人,更通上天智慧。概因那時候肉食實在太少,屬珍惜食材。曹劌說魯國貴族智商低,曰「食肉者鄙」,可見官僚才吃得上肉,百姓就算了;孟子周遊列國,去推廣他的理想,說「七十者可以食肉矣」,要知道人生七十古來稀,七十歲才能吃肉,多少人一輩子光見豬跑卻吃不到豬肉啦。鴻門宴上,樊噲在項羽面前大吃生豬肘子,讓力可舉鼎、萬夫披靡的項王,都驚嘆「壯哉!」但也可見,當日席上,劉項這種宰割天下的大人物,也是要吃豬肉的嘛。

但等豬肉普及了,滿足了人類對肉的需求,待遇就不免下去了。吃飽喝足,一抹嘴邊油漬,坐而論道者有之,比如士大夫紛紛把豬拋棄,中醫咬文嚼字,以為「凡肉有補,惟豬肉無補」,認為豬肉全是反面作用,無非生痰虛氣。可是有力氣在那裡翻醫術的諸位,都是飽暖無虞的。市井小民還來不及調和五臟陰陽,先求飽肚吧——所以豬肉惠及民間,人見人愛。

屠宰豬是門極大的手藝。《莊子》里寫庖丁解牛,到後來目無全牛、遊刃有餘,是得了道了。現代宰豬好的屠夫,也是目無全豬,光記豬的結構了。如今的英國和美國,宰豬體系還不同,互有爭議。簡單說吧,美國人把豬可食用肉分八份,英國人是九份。比如說吧,砍罷豬頭後,美國人會把豬肩到前肢,分為前後肩肉,然後就是豬踝;英國人則會細分為頸排骨、肩片、豬手、豬踝、豬手。而涉及到背和肚子,英國人就粗疏了:後為豬腰肉,前為豬肚肉,加後面連屁股帶腿的大火腿,齊了。可是美國人會把豬肚子肉,又細分為排骨和肋條。可憐豬被如此細細劃分,賽似拼圖一般,還叫不得屈,實在是苦。

國外人吃豬頭不多。我問法國人的意見,說是吃飯時看見個豬頭在席上,對你橫眉瞪目虎視眈眈,感覺煞是不妙,很有負罪感。通常除非是餓急了,否則國外是常把豬頭拿來做熏豬肉,或者切豬耳朵來炸來烤。可是豬頭在中國,卻是上佳珍饈。中國人吃頭臉,從來不忌諱。西北如寧夏等地,會吃羊臉;四川的兔頭,善吃者能吃得一個頭骨絲縷不勝。區區一個豬頭,又怕什麼?何況中國古來,祭祖宗、拜兄弟,都要使豬頭襯著呢。

豬頭肉歷史極悠久,《金瓶梅》里就吃。西門慶幾個老婆要吃酒,就讓廚下宋蕙蓮做豬頭來。宋蕙蓮巾幗英雄,極是豪邁。一根乾柴,加點自製油醬,一個時辰就把個豬頭燉得稀爛,配了蔥蒜碟兒——山東人吃飯最離不得蒜——端來,讓幾位夫人吃喝。西門慶家也算豪富,幾位夫人可以大大方方圍著吃豬頭,可見豬頭肉老少咸宜,姑娘們也不必避忌。江蘇北部,許多做豬頭的師傅極出色。江蘇這裡,許多店都愛吹,說厲害的師傅,能使一根草慢悠悠的把豬肉煨爛,不知使的是什麼妙法子。

我在蘇州隨父親作客,吃到過一次好豬頭肉。該蘇州叔叔說妻子是蘇北來的,燒得好一手豬頭肉,只是平時人不多,吃不完,難得做。今日有興,不可錯過。豬頭端上桌來,見一團紅白,酥爛到不辯面目,也不知道這豬生前是俊是丑,只看到大致是個豬頭;阿姨取了片豬骨,往肉上一攪一划,肉瞬間酥爛,如攪土豆泥,香味四溢。這一手兒,當時就把我鎮住了。

吃豬耳朵,外國人也不太避忌。大概豬頭會瞪人,晚上會被豬的陰魂託夢索命;豬耳朵切開了卻認不得,吃起來可以沒有感情色彩。但歐洲人不太鹵得好豬耳朵,大半還是傻傻的烤翅。好豬耳朵可塑性極強,可鹵可熏,入了味,又韌又脆,切成片有若環環相扣,也好看。在武漢旅遊時,吃一個館子,見菜單寫道「紅油順風」,詫異,想這是個什麼菜?一叫來,卻是豬耳朵——合著豬都長了順風耳。

類似拿豬名目玩文字遊戲的,所在不少。比如朋友說,去廣東玩聽過一道菜,叫做「穿過你的黑髮我的手」,當時想店主真是浪漫,還是羅大佑歌迷呢;叫來一看,是盤豬手髮菜。我猜店主多半年輕時被羅大佑的的歌勾走過女朋友,才深仇大恨,要把羅大佑的手化做豬手……但聽祖居廣東的朋友約略說:髮菜燉豬手,在廣東地位甚高,是謂年菜,又和日常下酒用的「白雲豬手」不同。上好豬手和髮菜一起悶燉,稍微講究就得下好蚝豉,差一點的得下蚝油,不然不鮮;老抽料酒,自不待提;若要味道鮮濃帶甜,偷懶的就放南乳,燉起來就香濃撲鼻,滿室的空氣都像豬手一樣粘滯起來了;再瑣碎就是自家的調料,那就各家有神秘妙法了。我尋思髮菜和蚝豉都是極花錢的食材,做一頓好的,很是花錢,但大概非如此不可,不然神靈不佑,來年就發不了財啦。

江南這裡,無錫和常州,習慣的是豬腳煨黃豆。黃豆老了便韌,耐嚼,配筍絲下粥,咯嘣咯嘣的。老人家不愛讓女孩吃這個,嫌吃起來聲音大不斯文,而且眾所周知,吃黃豆後患無窮,很容易氣味不好。拿來燉豬腳,就很相宜。黃豆燉軟了酥爛,又不像豆瓣酥真是酥的,筷子都可能夾不起來。黃豆燉過,去了老而彌辣的韌性火勁,很溫和。連帶豬腳也伏貼了。

吃豬腳須帶肉皮,韌而肥,香而爛。日本許多小店都賣豬腳,姑娘忌吃脂肪,唯豬腳例外,認為富含膠原蛋白,可護膚彌補時光流逝。大概雞爪、鵝掌等都有這般好處:膠質豐足,入味耐嚼。壞處是吃相不斯文,執子之手,把子吃掉,還容易糊一臉。所以豬腳割開了燉,顯得斯文點。豬腳和黃豆單個拿出來,都是水泊梁山菜;在一起燉了,就溫和富貴,讓孕婦孩子喝都行了。豬腳燉黃豆,如果有湯,則極肥腴,鮮甜好喝,又不失清濃,只不可晾涼,不然像漿糊,吃完得抹嘴,不然嘴上會長蜘蛛網。所謂濃情厚意化不開,吃時多纏綿粘膩,擦時多費勁巴力。常州有許多老店,無他手藝,只賣一味鹹肉菜飯,一碗豬腳黃豆湯。但飯香湯甜,紅綠黃白又悅目,也能經營有道,客如雲來。

廣東人做豬手要蚝豉、江南人燉豬腳要黃豆,都是因為豬本身脂肪厚碩,略有腥臭味。好比羊肉之膻、魚肉之腥,都略不雅。古代貴人所以不愛吃豬肉,一半怕在於此:因為調味料從來是奢侈品,這不荷蘭人和葡萄牙人為了搶東南亞香料,還動刀動槍;中世紀生薑和丁香是皇室御用,小民百姓等閑不得到口。所以豬肉白煮出來,味道差一些,就被貴人們嫌棄了。但自從香料調味、油鹽醬醋齊備之後,給豬肉調味的法子就多起來。

比如,有名的德國咸豬手,鹽滲得重。如果貼骨的肉也咸香結實,那就算合格。當然得另配酸菜。一方面選料極精,一方面盡量加鹽,彷彿不如此無法遮蓋豬肉的本來面目。德國人又愛吃香腸,此愛好遍及全歐。巴黎的超市裡,常備三大件速凍異國菜,懶到一手提了樣就來結帳的胖子大叔,勤到滿購物車堆得冒尖的勤勉阿姨,都免不了跟這三樣沾邊。哪三樣?道是:義大利千層面;西班牙海鮮飯。最後一樣,是德國香腸配酸菜——或者說,是德國酸菜配香腸,主次不同。比如,你去店鋪里買這物時,在那裡算香腸分量,膀闊腰圓的大叔總是一揮手:你先看要多少酸菜!——香腸是送的!德國酸菜即sauerkraut,法語寫作Choucroute,和香腸肘子豬腳,是秤不離錘的搭檔,加點土豆,就正經是頓飯了。做法是圓白菜或大頭菜腌了,吃得慣的人會覺得其味酸香,會求老闆多給點酸菜汁子,用來蘸土豆,細嫩好吃;用來蘸香腸,酸咸適口。偷懶做法是先燉豬肉香腸,熬出肉汁來,再下酸菜,酸菜和香腸互相滲透,味道酸香。德國香腸好在豬肉剽悍、手藝悠久,年份久的香腸很容易肥厚飽壯,空口白牙吃,再重口味的漢子都會嫌膩;但一口脆生生酸菜、一口韌綳綳咸豬腳,堪稱完美循環。只是德國酸菜本就為了以毒攻毒、對付肉食用,單吃它來下酒,吃不慣的人會厭恨。實際上,比利時人和義大利人都會討伐,說典型的德國人一身酸菜味兒。

英國和美國人吃豬肉,似乎烤的居多,比如肩背肉粗壯,就能下猛料來烤;肚子肉雖肥些,但油多肉軟,可以拿來炸豬排吃。後腿也可以拿來烤的。但他們對豬肉很挑,家豬不堪用,野豬方好。對付有味道的鮮家豬肉,歐洲和美國的態度基本一致:腌之、熏之——總之,加工去。

煙肉者,英語是培根(bacon)。現在你去打搜索引擎「培根」,一半是偉大的弗朗西斯·培根,一半是肉,而且簡直有喧賓奪主的地步。畢竟英國人可以一輩子不讀培根的文章,但不吃煙肉實在要命。煙肉是加鹽腌制,迎風掛干,加糖與香料,中加煙熏。做法繁雜精細,勝過釀陳酒、卷雪茄。所以好煙肉煎出來咸香適口,雖然如此處理過的東西,叫豬媽媽來認孩子,怕也認不得了。有種加拿大煙肉,是豬背肉做的,頗韌,奇妙的是,此煙肉卻非加拿大產,而是美國產——類似於所謂法式薯條,其實多半是比利時產。豬腹做的煙肉就軟些,也多脂肪。

老年代小說散文里都會提,說英國人吃早餐,基本離不了煙肉。煙肉下了鍋,融得極快,極肥碩的一大塊,忽然就煙消雲散,化做一鍋油去。英國人咂巴煙肉,如法國人品酒,能說出許多道道來:豬的體格、煙肉的日期、用的什麼木炭——於我則只能瞠目不知所對了。湖南人做臘肉,工程頗有類似處:過鹽、煙熏、晾去,等入味。倘若不熏,另改些料,就是風肉了。有朋友告訴我,風肉和臘肉,都得事先烙過,才能入味好吃。

全世界都愛吃火腿,英語所謂ham,法語所謂jambon,都是此物,但花樣各不同。比如德國北邊,講究的火腿要用北海產的海鹽,攙了糖和香辣料來腌火腿;傳奇的黑森林火腿則是干腌,要用鋸屑和杉木來熏過才罷。希臘人有種「希羅梅里」,說是在鹽腌和煙熏之間,得過一過紅酒。法國人有種火腿,叫做「巴黎火腿」(Jambon de Paris),說來神神秘秘:1869年由朱勒·古菲(Jules Gouffé)先生手創,一條普通火腿,水煮過,去骨,配果品,冷切了,端上來。西班牙做火腿花樣最多,而且各村各地,都有私產。比如特雷韋萊斯的火腿,號稱海拔1200米出來的特產,低鹽甚甜。

我在波爾圖吃過一種好豬肉:豬肉先少量橄欖油加鹽腌過,要吃時略煎,表面焦了,再加葡萄酒——波爾圖的葡萄酒實在太多了——加胡椒粉、鷹嘴豆慢燉,一頭豬的肉,硬生生被酒煨到酥爛通透,只剩表面那點焦脆的口感,還帶點豬皮味兒,入口即化的好吃。

我國雲南、浙江的火腿也天下知名。如果家裡想做,簡單點就是大粒子粗鹽揉過,掛起風乾,成品鮮紅結實。當然,各家自有手段。唐魯孫說以前浙江制腿,還懂得用條狗腿掛在其間,以取其鮮味。又比如雲南宣威人傑地靈,據說哪怕高薪聘了老師傅,去別地開了鋪子,離了宣威的水土,就腌不出好腿來。只是我國火腿大多用來做借味菜,比如火腿拌芥菜,是民國時世家公子們喝粥的陪襯,類似於《紅樓夢》里野雞拌鹹菜。真當主菜,大概就是蜜蒸火方這類:火腿本身已經夠鮮,大料去加工反而可惜,就是要取其本味,才鮮濃夠味。

江南人愛腌鹹肉,市面沒新鮮肉時,用來熬湯。每年春天,長江三角洲一帶阿媽都愛做「腌篤鮮」。無錫和上海話,腌篤鮮的讀法都類似英文「e-doll-see」。篤略等於燉。這菜比尋常排骨燉筍多出來的,主要是個腌,也就是鹹肉。江南人愛這個,一者吃了整冬的紅燒蹄胖之類,悶得腦滿腸肥,油脂如大衣裹滿身軀,急待些清爽的,於是見了鮮筍就兩眼放光;二者此物葷素連湯皆備,隨便加個冷盤就夠一大家人下飯了;三是這東西做起來不難:豬肉鹹肉洗凈,大火燒開,加點兒酒提香,慢火悶,加筍,開著鍋蓋等。手藝好的阿姨自有諸般火候控制,手藝沒把握些的可以鹽都不放,按時放肉放筍燜就罷了。這其實就有點借味的意思:鹹肉在這裡是個配料借味菜,取其歲月、鹽與豬肉聯合運作出來的醇濃的鮮。本來排骨燉筍好在清鮮,但終究淡薄,總得加味精與鹽。但是加了鹹肉,像新酒兌陳酒,一下子多層次多變化了。

日本人以前豬肉不多,把山豬肉喚做「山鯨」,吃起來很用心。後來日本人做拉麵,很在豬身上下功夫。好拉麵得講究要好叉燒,酥爛卻韌,筋絡軟糯,這且不說;拉麵最重要的湯,也是往豬身上找的。按說日本的麵湯,從最簡單的北海道式清湯麵加鹽,到日式風味濃郁的雞肉熬湯加味增醬,不一而足。獨有豚骨味一脈,是自九州發源。豚者豬也,豬骨熬久了,湯頭濃白厚潤,易於調製。九州的博多天神拉麵開在東京的分店,都有一款豚骨+味增的湯頭,不取清,而取濃。豚骨本身是厚潤的香,但缺一點性格;味增湯由黃豆發酵而來,其香醇濃鮮美。這兩樣一混加,一碗面硬生生就給襯托得玲瓏浮凸,活起來了。豬骨湯+豬肉叉燒,一碗面硬是被豬給烘托起來的。

浙江、廣東、福建、四川都有扣肉(四川曰燒白),說來無非一個字:蒸。水氣氤氳,肉融脂化,浙江再加霉乾菜,與肉的油脂相得益彰,終於達成完美化學反應,入口即化,甜香酥人。蘇式紅燒肉就是多水純燉慢熬,一如蘇軾說東坡肉的訣竅:「待他自熟莫催他,火候足時他自美。」我猜後來杭州的東坡肉大半是意會,只有慢燉這點是學了蘇軾的。我家鄉無錫,最重紅燒,所以對紅燒肉最有愛好。無錫排骨傳聞是濟公傳方子給南禪寺和尚的,秘訣無他,下五香八角醬糖夠分量,然後慢慢煨就是了。江南年夜飯常例,平時日子再怎麼窮,年夜飯要吃好,而且要管夠。先冷盤,後熱炒,再蔬菜,然後點心是白饅頭就湯,最後來一大盤雄偉顫巍巍香酥入骨的紅燒蹄胖。這蹄胖講究要燜得入味酥爛,火候十足。肉汁香甜,得能拿來拌飯吃。一年的心情,全仗這一佗豬肉救應了。

關於這個蹄胖,另有個故事。說我還沒出生前,某年年夜飯,我叔叔就和個遠房親戚扛上了。那天叔叔和那個常州來串門的——按輩分我該叫伯伯——就賭了東道打賭吃白饅頭。我叔叔長心眼,知道白饅頭雖然噴香蓬鬆,但是干,吃多了堵嗓子眼,特意要了點鹹菜,要了點腐乳。白饅頭掰開裡面塞鹹菜,表面抹腐乳,吃完一個饅頭,就喝一小口蘿蔔湯——不能喝多,不然饅頭髮漲。那位伯伯就很豪邁,干嚼白饅頭,就白水。吃到分際,那伯伯坐椅子上的身體,忽然一抽緊,臉就青起來。兩眼發直,氣不往外冒,肚子高高墳起。大家過來救護,七手八腳瞎出主意。奶奶排開眾人,一邊抱怨小孩子家真胡鬧,一邊拍那伯伯的後脖子,一邊給他按摩肚子,還喝令別遞水過來給他喝,「不然漲起來,噎死!」拍了幾下,那伯伯嘴裡,擠牙膏一樣擠出幾小團麵疙瘩來,麵疙瘩落了地,接著就是艱難的蹦出一個悠然漫長的嗝——活過來了。

大家緩過來,情緒恢復,一邊說太危險了太危險了,一邊能開始拿這事說笑話時,我大姑把紅燒蹄胖端出來,肉香四溢。我那位剛才還在鬼門關被一個嗝撐住、在酆都城溜大街、才被我奶奶拍回來的伯伯,這時人斜靠著椅子,喘著很長的氣,正被兩個小夥子繼續揉肚子呢,忽然睜了眼睛,吸了吸鼻子,嘴抿了一下,虛弱的說了聲:

「蹄胖啊,你們吃腿心肉吧,我要肉皮!」


【TED】一頭豬的全球化旅程 ,《Pig 05049》的作者,荷蘭設計師克莉絲汀·梅因德斯瑪詮釋了一頭普普通通的豬被宰殺之後,它的全身各處是如何被加工成多達185種非豬肉產品的,這些產品從子彈到人造心臟,可謂包羅萬象。補充莉絲汀·梅因德斯瑪的網站PIG 05049 : Christien Meindertsma


其實這個問題不是短短几萬字能說清楚的,推薦閱讀以下篇目:

1.《中國古代豬類馴化、飼養與儀式使用》,羅運兵著。基本上可以把豬在古代社會的社會意義說明白了。

不耐煩讀大部頭專業著作的話,該書作者在《大眾考古》上有一篇科普向的文章《中國古代豬類的馴化與飼養「與豬同行」》,知網鏈接在此:中國古代豬類的馴化與飼養 「與豬同行」--《大眾考古》2013年04期

僅引該文的一個觀點:「以中原地區為例,從距今10000年至7000年間豬的肉食貢獻率由平均10﹪劇增至70﹪左右。」足以說明豬對人類從蒙昧邁入文明的貢獻的。

2.其實更為有意思的,是當年在北大賽克勒考古藝術博物館舉辦的「與豬同行——國家文物局指南針計劃專項項目「中國古代豬類馴化、飼養與選育技術及其影響研究」科研成果展」,可惜已經撤展了,不然可能是對這個問題最有意思的回答。


轉 @薛六

這是一條有味道的回答,

上學時暑假回外公家住正好碰到釘子戶事件,當時村裡的爛土路都坑了幾代人了,菜爛在地里沒人要,翻車事故屢屢發生,孩子上學不方便等等,

好不容易盼來zf給修路,佔道的村民全都痛快的簽了賠償協議,結果就剩x家不肯簽,

這個x家在以前就是出了名的老賴,經常借錢不還,佔盡便宜還嫌賠錢少,漫天要價,

村裡不知道上門做了多少工作都無濟於事,所有村民都恨的牙根癢,人家就是無動於衷,

那天早上我還在炕上睡覺,朦朧間被小舅拍醒,剛被拖到院子外,就看見外公大手一揮,指著豬圈糞池的方向說:「隨便抽,有多少就抽多少!」

說完就看見兩個村民利落的把大腿粗的管子插了進去,

我特么是第一次見識現場抽便便啊!!

糞車發動機不斷運轉的咆哮聲和管道里便便相互擠壓的銷魂聲聽的我心肝亂顫,

小舅說跟上看好戲,到了x家附近的時候我就隱約知道要幹嘛了,

我特么又活生生的見識到了直播潑糞啊!!!

到現場的時候附近已經停了一輛便便車,後來聽見空氣里再次傳來農用三輪車熟悉的發動機聲,對面晃晃悠悠又來了兩輛便便車,

三輛便便車圍著x家潑糞的那一刻,我聽到空氣里傳來了撕心裂肺的抽氣聲,

養豬的都知道,比起豬的便便,人的便便還不算什麼,豬拉的那才叫一個絕,

別的便便車我不知道,但是其中一輛是從外公那裡抽的,我最清楚,

我外公家養豬多年,那屎可以用:

十年窖藏,百年醬香來形容,

深色的便便以奔流的速度灑在了地上,小舅在旁邊正好點上了一支煙,但是我已經聞不到任何煙味了,

我:「嘔、嘔、嘔……」

在抽煙的小舅也:「卧槽你、嘔、嘔、嘔……」

周圍本來在狂侃x家的吃瓜群眾也:「嘔、嘔、嘔……」

空氣里一時只剩下:「嘔、嘔、嘔…………」

我嘔到眼淚都飆出來,結果視力1.0的我看到了此生都忘不了的一幕:便便里翻滾著長尾巴的 蟲且…

你見過長尾巴的那什麼嗎???

我又:「嘔、嘔、嘔……」

小舅:「我艹!嘔、嘔、嘔……」

離的近的吃瓜群眾:「嘔、嘔、嘔……」

撒完了眾人就撤退,x家中午回來的時候哭天搶地,最後腳蹬水鞋進去的…

x家報了警,jc來了一個作證的都沒有,

jc叔叔最後沒辦法,說是個人糾紛自己解決,拍拍屁股絕塵而去,

到中午時,那場地簡直就是為蒼蠅們設計的完美約會打炮聖地,十里八鄉各種昆蟲蜂擁而至,

那場面可想而知,跟蝗蟲過境一樣,

住在附近的村民說晚上都能聽見動靜兒,

其實眾人一開始預測是一周的時間,沒想到第三天早上x家就跑去找村支書籤了賠償協議……

從那以後我見了電視上各種不服的老賴都是一笑而過,(並不提倡這種行為)

到秋天時收到了外公送來的蘋果,格外甜,,,

據說都是x家門口便便的功勞。


然也,比如八零後記憶之豬油拌飯

當然要有豬肥肉,帶一點小瘦更好哦

熬油渣

油渣和醬油打底

米飯隨意一煮

隨意一蒸

隨意配一款湯

你看看你看看

得了,跟放學回家一樣,時光穿梭


很好很好,這個鉤子又咸又直,我咬我咬

哪些說豬沒用的,請你對著紅燒肉粉蒸肉梅菜扣肉摸著你的良心說,看我不偷偷吃完。

另外,恕我直言,看不起豬的朋友,你有豬好吃么?你有豬的貢獻大么,不管是從「立言立功立德」哪個方面,你都不可能超越豬在歷史上的地位。

沒有你,人類照樣發展先進生產力。

但是沒有豬,可能會沒有文明

佛祖「割肉飼鷹」是謂慈悲,耶穌以自己的「血肉」餵養門徒是謂聖餐……豬以渾身血肉餵養的行為,細細論起來,比神要偉大的多。畢竟神只是裝逼,而且多半不太好吃,產肉量還小,不方便做紅燒,殺起來還麻煩……

豬這種以身渡人的物種在任何道德、精神層面都是值得肯定和歌頌的

所以不管從宗教角度還是現實角度,可以說豬都對人類有著巨大貢獻。

所以某些人不尊重的態度真是:

豬是人類永遠的好朋友,萬古長青,友誼永存。

正文如下:

豬的偉大在於:作為高飼料轉化率好吃又好養的優質高蛋白食物來源,加速了人類文明的發展,最主要的是,有豬的文明,更加的和平


豬的偉大在於襯託人類的厚顏無恥,沒有一個生命是甘願被圈養起來成為食物....

其實非行業的人很難明白豬的圈養是一個什麼狀態,我在畜牧從業10多年,從最低層到中層見過太多的豬,見過太多豬的生存狀態,沒有豬願意偉大,沒幾個人關注豬的母仔離別,被閹割,被驅趕以及生命最後時刻的掙扎,當你咬著豬肉滿口余香的時候,把它當食物鏈的一個環節也罷,但不希望覺得它偉大而心安理得。


豬:

我還以為我最大的貢獻是用來罵人

我為什麼要對你們這些人類有貢獻啊MDZZ!

我已死去的祖先,後來被人類刻畫在石壁上,他們說他曾見過它,在新石器時代早期,那天它有威風的獠牙,健美的身體,黝黑烏亮的皮毛。因為聽了他的呼嘯而回頭,這一回首,就牽扯了萬年。萬年,只為聽清當初你是因何而歌,是不是因為那天下午,天氣還不錯?

………………

帶著血腥的嘶吼飄在商周的上空,粗糙的麻繩生生把豬皮都磨破,錚亮的刀子騸去的不是胯下的幾兩肉,是它們誤以為還能回到叢林的執著。自此,祖輩似是有了住所,實際上是除了此地,它們再無歸處。叢林里的肆意是什麼?橫衝直撞的快意滋味嘗起來如何?那躲在濃密枝葉後的寒光意味著什麼?遠處傳來似曾相識的叫聲是祖輩的祖輩的兄弟那一支嗎?它們再無機會相見,也絕不要相見。它咬住本在哀嚎的嘴,將冤屈咽進喉嚨里。

………………

漢代不適合散步,因為這群智障連老子的屎都不願意放過,老子每拉一泡他們就要拿去澆到地里。從屎下面長出來蔬菜,還被拿來吃,變態,哈哈,吃老子的……不對,他們連老子都要吃。

………………

如果說放棄一切骨氣和希望,就這樣享受著每一餐,睡睡覺,晒晒太陽,看看月亮,等待著終將到來的死亡,醉卧在唐朝的月亮下也不錯。等等,為什麼要看月亮?想不起來了,算了,看就是了,反正好看。今晚,天上怎麼下沙子?眯得我眼睛好痛,眼前一黑,再看不了月亮。

「你是豬嗎?」

「我是豬啊。」

「媽的,我是說你怎麼笨得像豬一樣。」

「我不笨,而且,什麼叫像?我本來就是。」

「我是說,別說月亮,我們連明早的太陽都見不到了。」

「為什麼?」

「因為明朝到了。皇帝也姓朱,不讓養豬。」

「自己都姓朱了,他還不讓養豬,他怎麼笨得和豬一樣?」

「呃……」

………………

不知道今夕何夕,有人問我,我有什麼貢獻。你把耳朵湊過來我告訴你……

MDZZ


我不覺得豬偉大,我覺得豬產業從業者挺偉大。


還可以使闡述毛澤東思想的作用變得更加豐富

這可真笑死我了


被強姦者的偉大貢獻在於滿足了強姦者的慾望?這什麼邏輯。

別用人的價值觀綁架豬兄,它什麼貢獻都不想做,它只是作為生物鏈的一環被人類不幸選中而已。吃完了豬肉還違背豬意為它立牌坊稱讚它,太殘忍了,你們夠了!

其實不僅僅對於豬,就是對於人,如果產生的價值不是這個人主動自願的,我們往往也不能把價值強加於人。價值是客觀的東西,也應該是主觀的東西,在「如果一個人的死能拯救成千上萬的人,那該不該剝奪他的生命?」這個問題中,如果一個人的死因為有公認的某種價值而單方面剝奪這個人的生命,那恰恰是最危險的行為,一個個人意志可以被隨意強姦和綁架的社會,其最基本的道德底線已經喪失,還談什麼大義,掩耳盜鈴,欲蓋彌彰而已。

舉個栗子。日本鬼子為了捉拿村裡的某個人揚言此人若不現身就殺了全村人。這個時候這個人主動站出來當然是大義,但即便不站出來導致全村人被殺,也不應該承擔任何責任,不應該受到任何道德譴責,因為罪魁禍首是日本人,大家都是受害者。我們自己太弱了,所以有時候總是把責任推到同樣作為弱者的人身上,而不是追本溯源找強大的始作俑者算賬,也算是一種近因效應吧。好比有些人因為無力指責政府,所以就開始指責憤青,知乎上這種人也很多,包括很多自認為有獨立思想的大牛。我對憤青的看法幾經轉折,現在雖然不與他們為伍,卻肯定他們存在的價值。


豬不偉大,它們只是可憐,君不見屠宰場的哀嚎。面對人類它們沒有選擇,它們被出生,被喂大,最後被食用。如果給它們選擇它們一定不會選擇提供豬肉。只有它們自己選擇被吃掉才配得上偉大。


聰明機智的西班牙人,為了阻止自己家鄉建立起清真寺,在政×府出售的準備建清真寺的土地上種下一頭豬。

轉自天涯


豬的偉大是經常替一些笨蛋洗脫本質的笨……………


豬其實是一種果實是豬肉的植物。


豬它本身並不想貢獻~

記者:請問您被評為年度最佳貢獻獎有何感想?

豬:麻利兒的,別比比,給爺個痛快。十八年後又是一條好豬。


豬 : 艹 !


豬對人的貢獻很多,豬肉只是主要貢獻之一,一隻豬可涉及的領域可多達100多,如豬皮(皮革,明膠),豬毛(刷子,水解氨基酸),豬骨(鮮味劑,Ca,P添加劑,陶瓷等),豬油(蛋糕,肥皂,護膚品,火藥等),豬內臟(提取生物活性物質,手術耗材等)。

豬(五指山豬,巴馬香豬等)的另外一個作用就是為人類藥物試驗和器官移植有重要作用,因其豬的心血管系統與人類近似,器官比例與人相近,免疫排斥小被廣泛運用於醫學試驗與應用。


推薦閱讀:

一個紅薯,一個香蕉,一條冬蟲夏草,一個上萬元的人蔘,一個上千元的燕窩,一瓶雞精,這幾樣食物的營養價值可以如何比較?
如何愉快地吃白水煮雞蛋?
必勝客的牛排為什麼都是熟過頭的?
有哪些食物從名字上就能看出來原產地不在中國?
現代中國為什麼採用了共食制,而非如西方、日韓那樣採用分食制?

TAG:食物 | | 豬肉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