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何麵條的影響力比米粉大?
感覺大部分人對面更喜愛,包括宣傳都是四大特色面之類的,是因為我國地域問題導致的(北方很多同學是無面不歡啊),還有拉麵,擔擔麵,熱乾麵,這都是全國叫的響的,相比之下全國比較出名的粉就很少了,這是什麼原因導致的?
其實,題主啊,在回答這個問題之前,我想說。。。。(以下內容沒有任何攻擊性,如有冒犯,希望可以提醒一下。)
其實,桂林米粉難道不是響噹噹的嗎!
不可以忘記廣東滿大街街邊都能吃到的炒米粉!
以上哪一個不是響噹噹的,別鬧了好嗎!
其實只不過是南方地區比北方地區更適合種植大米,而北方地區因為氣候的問題,更多的會選擇種植小麥。小麥是製作麵粉的主要成分,麵粉則是製作麵食的主要成分,題主所提到的響噹噹的麵食都是來自於此。
而大米則是可以用來製作類似於河粉,米粉,腸粉(包括拉布腸/布拉腸),潮汕的粿條,這些都是米製品的產物,而不是僅僅的只有一款「米粉」哦。所以實際上,在大米多的地方(南方地區)米粉比較流行,而小麥多的地方(北方地區)麵食比較流行而已。
下圖是全國各地水稻種植比例,僅供參考。
答主註:最近因為身體不適,味覺受到很大影響,短期內吃啥都沒味道。所以特意放出一些圖片來禍害各位,請不要打我。。^_^
當然,最終結果到底是麵食影響大還是米粉影響大?廢話,你不知道世界上有個東西叫速食麵么。!(感謝知友@劉聰在評論區提供了決定性證據。^_^)這件事都能在我的評論區挑起戰爭,這樣的人生也未免太無趣了。圖片來自:專家:中國遵循大米理論 南方種水稻離婚率低於北方
如有侵權,請聯繫本人刪除。(相關圖片實在不好找,可惜手頭上沒有高中時期的地理書了。)PS: 以上一切內容僅代表個人觀點,並無任何攻擊、嘲諷、推薦或倡導意圖。我覺得這個取決於小麥和水稻本身的屬性如同前面有些同學回答的,小麥需要磨成粉,而水稻不需要
小麥並非原產與亞洲,而是產於中亞
是由西亞傳入中原的因此傳播的途徑上覆蓋的面積比較廣比如新疆,甘肅地區就以麵食為主然後小麥的種植條件和水稻也不一樣相對來說,水稻對於種植條件要求高一些對於降水要求更高因此西部省份和北方大部分地區以種植麥為主像西藏地區還要種植青稞但是即使這樣也應該是比較清晰的南北分界線而已但是麵條有一點比米粉有優勢
就是易於保存,所以每經戰亂,麵條就會擴大一些版圖大米本身是不存在這個問題的大米可以當作軍糧,然後用水煮一下就可以吃了但是米粉這種高水分的製品,相對來說熱量更少,也極難儲存因此一旦打仗,不會有人用米粉來當作軍糧可是小麥就不一樣了小麥被磨成麵粉之前是不適合當作糧食的,因為烹煮要求過高可是磨成麵粉後就容易多了如果以麵粉形式攜帶當作軍糧,粉末的形式其實也不太容易保存,容易流失因此小麥當作軍糧的主要方式是以烹飪後的形式為主
最主要的形式是餅餅的含水量很低,保存時間非常久而且不需要再次烹飪即可食用但是這和麵條有什麼關係呢?麵條的起源就是餅,撕成條狀的餅後來隨著挂面,義大利面等乾麵的發明更進一步的促進了麵條的傳播但是隨著烘乾技術的提高如今米粉也可以作為乾麵來出售而如今物質的極大豐富也讓從前不易製備的米粉更廣泛的傳播
米粉大有趕上麵條的架勢加上玉米,土豆等更耐寒,耐旱的作物逐漸取代小麥的耕作範圍麵條的影響力也會進一步被削弱多圖預警,手機黨點了贊回家連WiFi慢慢看。首先拋出結論:我認為這是水稻與小麥這兩種作物的本身的性質決定的。一種能夠直接加工成食物,而另一種必須磨成面才能加工成食物。水稻脫殼成大米之後可以直接(整粒)加工成米飯,米飯可以直接當成食物食用。米飯加工過程極為簡單,一個再不會做飯的人隨便都能做出來(好不好吃不論),因此被做成米飯才是一般大米的最終歸宿。而小麥脫殼之後形成的麥粒往往不會直接加工成食品食用(我說的是主流,畢竟絕大多數麥粒最後都是被磨成了麵粉,熬粥之類的不算)。大米一般長這樣:或者這樣:
海魚和河魚,有不同的腥。我是同時吃東海海鮮和浙江河鮮長大的,所以這兩種都很適應。但我知道是有很多人會因為小時候的口味,而只適應某一種。比如會覺得河魚有土腥氣,或者覺得海魚再新鮮也腥得無法下咽。
口味問題,就不要在評論里互相攻擊了。
從小吃海魚的覺得河魚土腥無比,而從小吃河魚的反倒覺得海魚臭氣難聞。
我們對食物的認識,往往在我們長大的過程中已經慢慢地被確定了下來,這一認知很難改變。就像許多在美利堅留學的同學紛紛靠老乾媽度日一般。從這一角度來說,吃,才是每一個中國人真正的鄉愁。最後,引用一段吃界良心 @祁圓圓 在關於甜咸豆腐腦之爭時的回答作為這篇回答的結尾來清清本文的火藥氣:哼~o( ̄ヘ ̄o#) 明天要怒吃一碗蜂蜜紅豆豆腐腦和一碗香辣豆腐腦來緩解一下題主拉來的仇恨!讓他們都在我的肚子里握手言和吧!~~~~~~~~~~·
這是米粉的製作工藝,普通家庭不會去用這麼複雜的方式去吃一頓飯,用得較多的是直接去超市買包裝好的米粉,煮熟後進行二次加工,如拌粉(早餐)和炒粉(午餐晚餐),即使是最簡單的湯粉,整體的煮熟這個過程都比麵條要多花上至少兩倍的時間。所謂加工廠出來的新鮮米粉,只是解決了早餐米粉供應量不足的商機,早餐店為了省事而改成了讓加工廠或作坊直接送新鮮米粉,10年前吃拌粉或湯粉的早餐店都是要早上3點鐘起來煮粉的。 相對米粉來說,面就好操作得多,超市買包裝好了的麵條,煮了可以吃了,複雜點買麵粉回家和面,自己或拉或切或捏出形狀來再煮熟吃,也不費多大功夫。 重要的是,製作面點的麵粉在很多地方都買的到,而製作米粉的粳米粉基本上是買不到的,能買到的最多是糯米粉。 地域差異來說,別的地方不知道,在江西,米粉的烹飪方法和群眾基礎都是很OK的,以米粉為主要早點的地市很多,如南昌拌粉、撫州鱔魚炒粉、上饒鉛山燙粉、萍鄉的米面。
1990年代初期 南方米粉館開始出現在烏魯木齊 不動聲色地紮根擴張 尤其受到女性和青少年的喜歡 口味辛辣 價格低廉 足以和涼皮涼麵抗衡 二十多年來 烏市出現不少連鎖米粉店 講究醬料、粉質等等不同特點 每到午休時 小小米粉店人擠人 人推人 學生和上班族三五成群蜂擁而入 是我童年記憶裏色香味俱全的一幕等我們長大 外出求學旅遊 大家都會在新落腳的城市四處尋覓米粉店 那種熱情是原始自發的 很多人也都有過要求家人來訪時上飛機前去米粉館拎一份外帶 然後坐三五個小時飛的千里送米粉 現在好像淘寶也有這個服務我現在身在香港 有幾個新疆的小夥伴會三不五時相逢在紅磡一家米粉店 因為有家鄉的味道而這些年大家也都開始自己操刀下廚房 有時會互傳菜譜 據我觀察 第一位是大盤雞 第二位是炒米粉 以上是想說 就算在麵食為第一主食或說唯一主食的烏魯木齊 米粉都有這種影響力 題主是否有些低估了米粉的魅力
因為米粉一碗吃不飽!麵條可以!
麵條製作容易、搭配更多;米粉口味獨特,較難普及。
因為我每次都覺得麵條可以吃飽,米粉吃不飽。。。
米粉是新鮮的,不能放。我們這裡(湖南)喜歡吃米粉,都是凌晨加工好從米粉加工廠送到粉店,早上就開始賣了,一天賣完。夏天的話泡水裡賣不完肯定會酸掉。
面就不同了,超市裡面都是面賣吧,沒怎麼見你說的那種粉吧。那種細細的乾粉絲一般是紅薯粉,不是米粉啊。
而且各地米粉不同,湖南米粉不是雲南米線。澆頭很重要啊。【扯遠了
上海吃不到正宗湖南米粉? ヽ(`Д′)? ┻━┻很簡單,因為我們的政治文化中心在北方,北方面食為主
就算以大米為主的南方人也大部分是古時南遷的,所以我們的根上也是麵食為主的民族PS:我是南方人,我知道勤勞的南方人在大米上也能有千變萬化,可誰叫咱從古以來都不能一統江湖?5看到 @吳澤泳 回答,忍不住加一個綿陽米粉。
每次離開家超過一個月的時候最想念的不是火鍋不是燒烤不是回鍋肉,而是米粉啊!!!!!!紅湯米粉。
清湯米粉。
最喜歡的還是清紅湯對澆,沒在網上找到圖片,就不上了。
快煮爛的豌豆和牛肉粒,混在一起,有雞湯有紅油,那滋味,真沒法說。綿陽米粉不同於其他地方的米粉,綿陽米粉是很細的,每次冒十多秒就可以了。
對於綿陽人來說,每天都是從一碗米粉一杯豆漿開始的。所以,題主這是個偽命題,是要分區域來看的。作為一個北方人,主食我認為只有面和米飯,米粉神馬的只是作為調劑口味存在的
我覺得在知乎煤油比米粉影響力大。
粥粉面飯本來就是不分尊卑的主食四大發明,可惜東洋也罷,西毛也是,單單把麵條抄了去~作為從小吃米粉長大的必須為米粉正名啊:雲南過橋米線,貴陽牛肉粉,水城/遵義羊肉粉,柳州螺絲粉,湖南米粉,桂林米粉,廣東河粉…如果你都沒吃過趕緊去試,吃貨入門必吃啊!!
世界範圍內是玉米&>小麥&>大米.中國的玉米幾乎只會當零食吃,中國的小麥和大米旗鼓相當.各佔50%份額吧.中國麵食里, 麵條的影響力應該和饅頭(以及燒餅餃子之類)差不多, 可能還不如饅頭,姑且認為各佔50%大米裡邊,米飯占絕對主力,估計80%以上吧, 米線的份額就少得多了,這樣,不用計算,米線的影響力自然就比麵條小了.
麵條管飽
你餓嗎?下面給你吃。
沒有人會說,下粉給你吃!
故,面更好吃!好吧 ,說出來我自己都不信先問是不是,再問為什麼?南充米粉不服!
相較於麵條,米粉太gay了
分南北方吧,北方小麥且飯量大,米粉哪夠吃,每回吃米粉還得來個紫菜包飯,南方水稻飯量略小,話說酸豆角不錯。
再一個面做法繁多,炒的煮的燜的打鹵的油潑的涼拌的,清湯的混湯的,肉醬的雞蛋醬的,寬的細的褲帶的老北京炸醬,岐山臊子,蘭州拉麵…不行了,明天我要吃油潑面…推薦閱讀:
※吃加碘鹽會引起甲狀腺癌嗎?
※如何吃乾淨一隻大閘蟹里的全部蟹肉?
※喜歡吃榴槤(味)的人,吃的時候是怎樣一種體驗?
※純素食者怎樣管理自己的飲食?
※長期低碳水化合物飲食對身體有影響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