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羽的軍事才能如何?
排除傳說和單挑這種事兒,單論戰績、謀略、軍陣、統御等才能,關羽是個什麼地位?
謝韓少 @寒鯤 邀請。先放三國無雙·關二哥照片鎮樓:
一、征戰四方
話說陳壽這傢伙寫史書的時候是很有節操的,他寫個人傳記的時候會盡量避諱這個人不大光彩的一面,這會讓我們感覺好像這貨絕壁是名將名臣,這在《魏書》中表現尤為嚴重,是為專美傳主。而陳壽又雲蜀漢史料匱乏(呵呵),故而蜀國人物的傳記更是短的不能直視,所以讀《三國志》的最大忌諱就是「只看本傳」。
從關羽本傳看,關羽在水淹七軍之前的戰績只有一條:斬顏良——居然還是在曹吉利底下才有的戰績。
紹遣大將(軍)顏良攻東郡太守劉延於白馬,曹公使張遼及羽為先鋒擊之。羽望見良麾蓋,策馬刺良於萬眾之中,斬其首還,紹諸將莫能當者,遂解白馬圍。——《關羽傳》
這就很難解釋時人對關羽的評價:
關羽斬顏良之前,郭嘉評價:「張飛、關羽者,皆萬人之敵也,為之死用。」
赤壁之戰前,程昱評價:「劉備有英名,關羽、張飛皆萬人之敵也, 權必資之以御我。」赤壁之戰後,周瑜評價:「劉備以梟雄之姿,而有關羽、張飛熊虎之將,必非久屈為人用者。」
當然這此之前的戰績很難了解,大抵是關羽張飛早起和劉備征戰四方攢下的名聲,雖然劉備在前期經常打敗仗,但肯定是敗的很有水平,畢竟有些人只要失敗一次就會一敗塗地一蹶不振,更別說劉備其實在非劣勢情況下戰績還是很好的。
而且關羽向來是單獨領一支兵的:
先主之襲殺徐州刺史車胄,使羽守下邳城,行太守事,而身還小沛。
從先主就劉表。表卒,曹公定荊州,先主自樊將南渡江,別遣羽乘船數百艘會江陵。
二、兵絕北道
建安十四年,周瑜與劉備一起攻打曹仁所守的南郡將近一年,曹仁周邊的將軍卻沒有一個來救援的,周邊將領比如樂進、徐晃、滿寵、文聘還有李通在幹嘛呢?答曰:在胖揍關羽。
(樂進)後從平荊州,留屯襄陽,擊關羽、蘇非等,皆走之,南郡諸郡山谷蠻夷詣進降。
——《樂進傳》
(徐晃)從征荊州,別屯樊,討中廬、臨沮、宜城賊。又與滿寵討關羽於漢津,與曹仁擊周瑜於江陵。——《徐晃傳》(文聘)與樂進討關羽於尋口,有功,進封延壽亭侯,加討逆將軍。——《文聘傳》劉備與周瑜圍曹仁於江陵,別遣關羽絕北道。通率眾擊之。——《李通傳》
這五個人貌似都在胖揍關羽,揍的很成功,揍的也是不亦樂乎,可是就是沒有一位能去援救曹仁。不,好像有一個到了,李通——不過他是接應已經從南郡撤退了的曹仁,然後回來的路上,死了。
(李通)率眾擊之,下馬拔鹿角入圍,且戰且前,以迎仁軍,勇冠諸將。通道得病薨,時年四十二。——《李通傳》
可見關二哥絕北道貌似還是很有收穫的嘛,在一年內被五位曹魏名將胖揍,這五位胖揍的歡騰到都沒法去援救曹仁了。不過五位裡頭的徐晃貌似是駐紮在樊城的——當然關羽並不是一個人在戰鬥,應該是聯合了當地的武裝勢力,二哥策反神技啊!
(樂進)後從平荊州,留屯襄陽,擊關羽、蘇非等,皆走之,南郡諸郡山谷蠻夷詣進降。
——《樂進傳》
關羽這幾場戰鬥從側面確保了周瑜攻打南郡的成功,同時把曹仁噁心得不行。曹仁當時的心境肯定是:
從此可觀:《三國志》里特別是《魏書》中的討、擊、走、退等字啊,可能最多就是完成了戰略目標或者把對方趕跑了,大約是沒有多少實際戰績的,不然就會用破、敗、斬等字了。三、威震華夏
其實很多知友都懷疑關羽貌似只是淹了七軍,擒了于禁,斬了龐德,感覺也沒怎樣啊,怎麼就威震了華夏了啊?
二十四年,先主為漢中王,拜羽為前將軍,假節鉞。是歲,羽率眾攻曹仁於樊。曹公遣于禁助仁。秋,大霖雨,漢水汎溢,禁所督七軍皆沒。禁降羽,羽又斬將軍龐德。梁、郟、陸渾群盜或遙受羽印號,為之支黨,羽威震華夏。曹公議徙許都以避其銳,司馬宣王、蔣濟以為關羽得志,孫權必不原也。可遣人勸權躡其後,許割江南以封權,則樊圍自解。曹公從之。——《關羽傳》
于禁是當時曹魏外姓第一大將(不要跟我說是張遼,張遼是刷孫十萬起家的),而且帶領的七軍是多少人呢?
二十四年,關羽圍曹仁於襄陽,曹公遣左將軍于禁救之。會漢水暴起,羽以舟兵盡虜禁等步騎三萬送江陵,惟城未拔。——《孫權傳》
從《孫權傳》看出大概于禁軍是三萬,這裡」羽以舟兵盡虜禁等步騎三萬送江陵「應該略有誇張,不過也顯示出其實于禁軍隊沒死多少人,絕大部分還是投降了。一下俘虜三萬人,是個什麼概念呢?
回頭再看關羽之前的部署,很明顯是為了策應西邊的漢中之戰:
建安二十二年十月,劉備遣張飛、馬超、吳蘭等屯下辯;曹操遣曹洪拒之。
建安二十三年正月,曹洪擊破吳蘭,斬其將任夔等。建安二十三年三月,張飛、馬超退往漢中,陰平氐族強端斬吳蘭。建安二十三年七月,曹操西征劉備。建安二十三年九月,曹操抵達長安。建安二十三年十月,宛城守將侯音與關羽聯合,拉起縣民數千人造反。(此前曹仁駐屯樊城征討關羽,得知消息後被曹操派往攻圍宛城)建安二十四年正月,曹仁屠宛城,斬侯音。同月,夏侯淵戰死。建安二十四年三月,曹操兵至陽平關,遣徐晃助曹仁討關羽,屯宛城。
可見,曹操前腳剛到達長安準備和大耳朵開戰,曹仁也駐紮樊城準備和關羽掐架,這邊侯音就被二哥策反了,然後曹操急了,讓曹仁趕緊去收拾侯音,曹仁收拾完侯音後都沒有心思去安撫宛城這片老根據地了。
破宛城的那天,曹仁想起了十年前,那是建安十四年,他被周瑜和劉備攻打了幾個月,卻一直不見周邊郡縣有援軍到來——後來他知道了關羽絕北道的事情。而這次宛城叛亂,又是因關羽而起。他已經沒有時間去安撫宛城了,因為關羽的軍事壓迫無處不在,於是他屠了宛城,繼續屯兵樊城防衛關羽。曹仁都怒了有木有,可接下來呢?
建安二十四年五月,曹操放棄漢中,撤兵還長安。
建安二十四年六月,劉備遣孟達攻房陵,後遣劉封李嚴助攻,拿下上庸和西城。建安二十四年七月,劉備進位漢中王,關羽圍曹仁於樊城,曹操遣于禁援助曹仁。建安二十四年八月,漢水暴漲,關羽放水淹七軍,擒于禁斬龐德。于禁所帶部隊三萬人大都為關羽所擒,送往江陵。關羽威震華夏,曹操想要遷都避風頭。
曹仁身為曹魏內姓第一大將,被關羽圍攻不過一月便弄到這種窘境,再加上七軍三萬來人絕大部分被關羽所擒,外姓第一大將于禁被生擒,西涼名將龐德為關羽所斬,曹操為此幾欲遷都——這對未嘗經大敗的曹魏集團,如何不是震懾,又如何不是威震華夏?
四、遭襲荊州
關羽在搞掉七軍的同時又發揮了他的策反神技,從而掀起了荊州周邊地區反曹的熱潮:禁降羽,羽又斬將軍龐德。梁、郟、陸渾群盜或遙受羽印號,為之支黨,羽威震華夏。曹公議徙許都以避其銳,司馬宣王、蔣濟以為關羽得志,孫權必不原也。可遣人勸權躡其後,許割江南以封權,則樊圍自解。曹公從之。——《關羽傳》
曹操被關羽打怕了,想遷都;然後蔣濟和司馬懿勸住了曹操,讓曹操聯繫當時正在攻打合肥的孫權(很少有人注意到,襄樊之戰進行之時,孫權正在打合肥吧?):
建安二十四年,孫權攻合肥,是時諸州皆屯戍。恢謂兗州刺史裴潛曰:「此間雖有賊,不足憂,而畏征南方有變。今水生而子孝縣軍,無有遠備。關羽驍銳,乘利而進,必將為患。」於是有樊城之事。——《溫恢傳》
至於有人說關羽水淹七軍不屬於謀略,于禁被淹屬於天災的——你以為關羽練水軍是為了幹嘛?再細看上面這段話:
建安二十四年,孫權攻合肥,是時諸州皆屯戍。恢謂兗州刺史裴潛曰:「此間雖有賊,不足憂,而畏征南方有變。今水生而子孝縣軍,無有遠備。關羽驍銳,乘利而進,必將為患。」於是有樊城之事。——《溫恢傳》
溫恢都料到了關羽會製造【水患】好伐?這還不算計謀?難道非要人工降雨才算【計謀中的水淹七軍】?
大家站在關羽的立場,試想一下,你在攻打樊城,努力剿滅了前來援救的于禁龐德,後方重鎮江陵有老大的二舅哥糜芳在守衛,而此時的盟友孫權正在攻打合肥——你是不是絕對不會料到孫權會在這個時候掉轉方向,捅你一刀吧?當關羽收到曹仁射來的孫權書信後,他也是不相信的:
權內憚羽,外欲以為己功,箋與曹公,乞以討羽自效。曹公且欲使羽與權相持以斗之,驛傳權書,使曹仁以弩射示羽。羽猶豫不能去。——《孫權傳》
然而,孫權已經行動了,呂蒙先行白衣渡江——更不會想到這時候老大的二舅哥只是因為跟自己有些矛盾,便會毫無節操地投降吧?
閏十月,權征羽,先遣呂蒙襲公安,獲將軍士仁。——《孫權傳》
魏使于禁救樊,羽盡禽禁等,人馬數萬,託以糧乏,擅取湘關米。權聞之,遂行,先遣蒙在前。蒙至尋陽,盡伏其精兵冓鹿中,使白衣搖櫓,作商賈人服,晝夜兼行,至羽所置江邊屯候,盡收縛之,是故羽不聞知。遂到南郡,士仁、麋芳皆降。——《呂蒙傳》
紫髯小兒孫短腿,你的節操呢?
但關羽還是對孫權的節操抱有一絲希望的,在與徐晃交戰不利之後,在明白短時間無法攻克徐晃,他準備先回江陵,再圖後計:
羽圍仁於樊,又圍將軍呂常於襄陽。晃所將多新卒,以羽難與爭鋒,遂前至陽陵陂屯。太祖復還,遣將軍徐商、呂建等詣晃,令曰:「須兵馬集至,乃俱前。」賊屯偃城。晃到,詭道作都塹,示欲截其後,賊燒屯走。晃得偃城,兩面連營,稍前,去賊圍三丈所。未攻,太祖前後遣殷署、硃蓋等凡十二營詣晃。賊圍頭有屯,又別屯四冢。晃揚聲當攻圍頭屯,而密攻四冢。羽見四冢欲壞,自將步騎五千出戰,晃擊之,退走,遂追陷與俱入圍,破之,或自投沔水死。——《徐晃傳》
從記載來看,再結合《魏書》的尿性,其實關羽與徐晃的交戰只是失利,並沒有損失上萬兵馬——而真正使軍心渙散是在撤軍之後得知孫權真的佔據了江陵,兵士得知家人都被俘虜了,故而軍心離散,兵士逃走:
而曹公遣徐晃救曹仁,羽不能克,引軍退還。權已據江陵,盡虜羽士眾妻子,羽軍遂散。——《關羽傳》
五、敗走麥城
再之後,關羽只得敗走麥城,期間關羽假裝投降,立幡旗為象人於城上,帶領部隊遁走,士兵離散,只剩十餘騎跟隨。孫權事先派遣朱然和潘璋於道路上等候。兩個月後(不知這一兩個月關羽躲到哪裡去了),關羽被孫權所擒殺:
羽不能克,引軍退還。權已據江陵,盡虜羽士眾妻子,羽軍遂散。權遣將逆擊羽,斬羽及子平於臨沮。——《關羽傳》
關羽還當陽,西保麥城。權使誘之。羽偽降,立幡旗為象人於城上,因遁走,兵皆解散,尚十餘騎。權先使硃然、潘璋斷其徑路。十二月,璋司馬馬忠獲羽及其子平、都督趙累等於章鄉,遂定荊州。——《孫權傳》
捋一下這一段的時間表:
建安二十四年八月,蔣濟司馬懿則勸說曹操聯合此時正在攻打合肥的孫權,於是曹操一面讓徐晃援救曹仁,一面秘密讓孫權偷襲關羽。
建安二十四年十月,孫權為了得到劉備的那份荊州,選擇對曹操做出表示,開始對關羽下黑手——呂蒙白衣渡江,南郡守將糜芳與公安守將士仁投降。曹操則親征關羽,還沒到樊城,得知徐晃已經擊破關羽。建安二十四年閏十月,關羽撤軍發現江陵已經淪陷,於是軍心不穩的關羽被孫權擊敗,退還當陽,西保麥城。關羽假裝投降,立幡旗為象人於城上,帶領部隊遁走,士兵離散,只剩十餘騎跟隨。孫權事先派遣朱然和潘璋於道路上等候。建安二十四年十二月,潘璋部下馬忠擒獲關羽關平趙累於章鄉,關羽關平遇害。
還有:不要討論劉備為毛不救關羽:且不說關羽十月為徐晃所敗,閏十月為孫權所敗,十二月便已歸西——劉備該幾月份才得知關羽戰敗的消息呢?更何況蜀中經過漢中之戰早已疲敝,集合兵馬也非一兩個月便能辦到的事情。(注意,歷史上的三國不是光榮三國志,沒有全地圖,不能即時發現哪座城池遭受攻擊,更不能想哪天出兵就出兵啊!)而即使倉促出兵,陸遜守在峽口也不是吃素的。
六、總結陸遜別取宜都,獲秭歸、枝江、夷道,還屯夷陵,守峽口以備蜀。——《孫權傳》
我們最後看看襄樊一戰曹孫兩方對陣關羽投入的名將名單:曹魏:曹仁、于禁、龐德、徐晃、滿寵、張遼(在途中);(除了張郃兵屯陳倉都來了)孫吳:呂蒙、陸遜、朱然、蔣欽、潘璋;(吳國名將盡數出動)叛將:糜芳、士仁。試問:三國有哪個人面對過如此絕無僅有的豪華陣容?又有誰得到過威震華夏的評價?唯有關羽關雲長!總結1:關羽前期雖無明確記載,但由程昱郭嘉周瑜等人的評價,可知其前期跟隨劉備流浪四方時候的戰績是很值得肯定的;
總結2:無論是在徐州,在荊州,劉備出門都是讓關羽留守——可見關羽有一定的內政才能與較強的治軍才能,從關羽與魏軍交戰的戰績便可看出;總結3:關羽在【兵絕北道】中,與曹營五位名將交手,目的就是為了阻止他們援救南郡的曹仁,事實也做到了——唯一一位去迎接從南郡撤退的曹仁的李通,在回來的半路上死了,明顯是與二哥交戰太用力了;總結4:關羽對孫權的外交方面其實還好,孫權與關羽通婚明顯是別有用心,畢竟孫權與劉備平級,也聯姻過但不了了之,關羽是劉備手下,若是與孫權通婚,讓劉備怎麼想?至於有人將孫權背叛同盟歸結於關羽辱罵婚使,我只能說,你知道政治家三個字怎麼寫么?——孫權背叛同盟只是因為他認為這樣做對自己有利,僅此而已。總結5:關羽在襄樊一戰中,逼得曹姓第一大將曹仁龜縮不出,生擒外姓第一大將于禁,擒斬西涼名將龐德,水淹七軍,威震華夏,這都是值得肯定的——至於與徐晃交戰不利的同時,又被盟友孫權偷襲,同僚糜芳背叛,這都是不可預料的事情,放三國任何一個人擱到關羽這個位置,也很難保全。
謝邀。已經有很多人說了,也不再啰嗦,就補充談論關羽在襄樊之戰,鮮為人知的3點。
1,漢水每年都有秋汛洪水,關羽水淹七軍並非很意外,談不上多大的運氣。
2,關羽雖陸地上敗給徐晃,但仍以水軍隔斷襄樊交通,徐晃缺少船沒轍,直到孫權偷襲荊州。3,關羽威震華夏,曹操並非1次,而是2次想遷徙,第2次想遷徙甚至在關羽敗給徐晃之後。---------------------------------------------------------------------------------------------------------------------------1,漢水每年都有秋汛洪水,關羽水淹七軍十分正常,談不上多大的運氣。(1)三國志武帝紀:八月,漢水溢,灌禁軍,軍沒,羽獲禁,遂圍仁。
(2)三國志溫恢傳:恢謂兗州刺史裴潛曰:此間雖有賊,不足憂,而畏征南方有變。今水生而子孝縣軍,無有遠備。關羽驍銳,乘利而進,必將為患。稍有常識的人都知道,水淹七軍發生於219年農曆的秋8月(1),正好在每年公曆5-10月的漢江汛期範圍內。而秋汛下雨才是正常,不下雨才是反常的厄爾尼諾現象。這種秋汛雨季的常識,哪怕當地不識字的農民也肯定知道,畢竟每年要防洪是切身相關身家利益的。也就是說無論襄樊及附近有沒有關羽軍隊,當地人都要在夏秋季節做好抗洪搶險的準備。
再結合溫恢所言南方【今水生】而關羽會【乘利而進】(2)就可以知道,關羽會來進攻襄樊,正是趁著漢水夏秋雨季而來,正說明關羽知天文,挑的雨季好時間。
(3)三國志龐德傳:仁使德屯樊北十里,會天霖雨十餘日,漢水暴溢,樊下平地五六丈,德與諸將避水上堤。(4)資治通鑒卷六十八:已而關羽果使南郡太守糜芳守江陵,將軍傅士仁守公安,羽自率眾攻曹仁於樊。仁使左將軍于禁、立義將軍龐德等屯樊北。稍有常識的人也知道,【會天霖雨十餘日】(3)正好說明了五六丈(約12米)的洪水不是一天就能夠形成的。要是水位每天上漲約1米,持續10餘天,普通人肯定是不可能存活的。但現在可知,是曹仁【使】于禁、龐德【屯樊北】(4),那麼有2種可能:
a,如果曹仁是【使】于禁、龐德在【低處】駐紮而被淹,只能說關羽的勝利是因為曹仁愚蠢。b,如果曹仁是【使】于禁、龐德在【高處】駐紮而被淹,那麼和朱元璋的南京城差不多高的十幾米洪水,在沒有淹沒襄樊的情況下,而是沖著于禁、龐德去的。
要知道【會天霖雨十餘日】,于禁、龐德要是受不了水位上漲,完全可以在第7天或者第8天轉移營地,何必苦苦掙扎10餘天呢?
---------------------------------------------------------------------------------------------------------------------------2,關羽陸地上雖敗給徐晃,但仍以水軍隔斷襄樊交通,徐晃缺少船沒轍,直到孫權偷襲荊州。客觀分析三國蜀漢丟失荊州帶來的影響,如果不丟失能否抗衡曹魏,分析國力整體方面? - 大內義興的回答(5)三國志趙儼傳:羽軍既退,舟船猶據沔水,襄陽隔絕不通,而孫權襲取羽輜重,羽聞之,即走南還。關羽的陸上部隊雖敗給徐晃,但關羽的水軍依然能夠控制沔水,隔斷襄陽的交通(5),而當月孫權便偷襲荊州三郡,才導致關羽南撤。換句話說,即使徐晃在陸地上無數次打敗關羽,但曹仁徐晃沒有足夠的船,就只能望船興嘆,而關羽憑藉水軍可以在襄樊水域進退自如。最終宣告關羽北伐的結束,是孫權的偷襲,這才是決定關羽失敗的決定性因素。
----------------------------------------------------------------------------------------------------------------------------3,關羽威震華夏,曹操並非1次,而是2次想遷徙,第2次想遷徙甚至在關羽敗給徐晃之後。曹操第1次想遷徙:
(6)晉書宣帝紀:及蜀將羽圍曹仁於樊,于禁等七軍皆沒,修、方果降羽,而仁圍甚急焉。是時漢帝都許昌,魏武以為近賊,欲徙河北。帝諫曰:禁等為水所沒......可喻權所,令掎其後,則樊圍自解。魏武從之。
關羽威震華夏,曹操第1次【欲徙河北】(6),也就是想遷徙到黃河北岸,被司馬懿勸止。
曹操第2次想遷徙:
(7)晉書宣帝紀:魏武以荊州遺黎及屯田在潁川者逼近南寇,皆欲徙之。帝曰:荊楚輕脫,易動難安。關羽新破,諸為惡者藏竄觀望。今徙其善者,既傷其意,將令去者不敢復還。從之。其後諸亡者悉復業。
而在關羽【新破】後,也就是在陸地上敗給徐晃後,曹操仍擔心潁川(許昌就在潁川)等地【逼近南寇】(7),而第2次想遷徙。
--------------------------------------------------------------------------------------------------------------------------簡評關羽的軍事才能:關羽作為河東人,亡命至幽州涿郡,被劉備徵募(賓客?),可以說是孤身一人,本身並無家族勢力,其部曲皆由劉備所給。這與曹操身邊的同族曹洪、曹仁各自擁有千餘人少年家兵有著本質上的不同,可以說關羽早年的軍事生涯就是依託劉備。
但劉備早年的勢弱而戰績不佳,關羽自然也跟著遭殃,即使偶有單獨領兵,也不例外。當然,關羽的武勇是受到各方交口稱讚的,這也是關羽安身立命的本錢。當劉備立足於荊州之後,關羽開始逐漸獨當一面。在這期間,無論是絕北道,還是青泥等戰,關羽也算是能夠完成任務。
當關羽真正成為荊州話事人之後,關羽便動用荊州三郡的資源,打出了威震華夏的襄樊之戰,宛若一顆超新星爆發,雖隨即而滅,卻永遠在歷史的軌跡上留下了痕迹。若要在歷史上進行參考比較的話,關羽的襄樊之戰的氣勢,有些像李定國在衡陽陣斬尼堪吧!
關羽絕北道之戰,我的回答:關羽絕北道該如何評價?聽說琅琊早年評價過絕北道,但沒找到,請大神來說一說。 - 大內義興的回答程昱:「劉備有英名,關羽、張飛皆萬人之敵也, 權必資之以御我。」
郭嘉:「張飛、關羽者,皆萬人之敵也,為之死用。」周瑜:「劉備以梟雄之姿,而有關羽、張飛熊虎之將,必非久屈為人用者。」呂蒙:「今東西雖為一家,而關羽實熊虎也,計安可不豫定?」眾議咸云:「蜀,小國耳,名將唯羽。羽死軍破,國內憂懼,無緣復出。」陳壽:「關羽、張飛皆稱萬人之敵,為世虎臣。在魏晉南北朝時期,描述某武將厲害,經常將其比之關張。知人善任如劉備、曹操者,都非常欣賞關羽。宋代的武廟十哲里,關羽位列。關羽之於劉備,猶如曹仁之於曹操。關羽是劉備時期季漢當之無愧的二把手。諸葛亮隆中對的天下有變,則命一上將將荊州之軍以向宛、洛,將軍身率益州之眾出於秦川。
中的上將指的就是也只能是關羽。
而以關羽在襄樊戰役中的表現來說,也證明其足夠勝任:關羽是三國前期諸侯級的局部戰略型將領,這方面從常年鎮守荊州,襄樊戰役中出兵時機的把握,整體的戰略布局等都可以看出。特別值得一提的是,關羽在襄樊戰役中,除了戰術上的優秀表現之外,還懂得煽動周邊勢力共同伐曹。(侯音這邊不好說是關羽煽動還是侯音主動)但是,梁、郟、陸渾群盜或遙受羽印號,為之支黨,羽威震華夏,曹公議徙許都以避其銳。
單純地圍曹仁、水淹七軍擒于禁斬龐德,雖然厲害,但也不至於到達威震華夏的地步,煽動周邊勢力,對曹魏造成一種草木皆兵的氣勢才真正達到威震華夏的地步。
總的來說,在關羽生前及去世一段時間裡,能夠到達他這種局部戰略級別的將領,估計也就曹仁、夏侯淵、周瑜、呂蒙、陸遜這些吧,個人感覺關羽於其中也是翹楚。
而能實現陣斬上將,威震華夏的,僅關羽一人而已。具體的戰列,黃粱已經說得很具體了。補充幾點:
孫吳無恥背盟偷襲佔領荊州後,曹丕篡位,下詔詢問眾臣劉備是否會為關羽復仇出兵,除劉曄外的魏國眾臣紛紛表示「蜀漢不過是個小國,名將唯獨關羽大大而已,關大大既然掛了他們丫國內必然憂患,不可能出兵噻。」——此可見關羽在同時代是得到敵對國唯一認可的名將。
呂蒙佔領荊州後,發現「府藏充盈,武備齊整」,而荊州在長期戰亂後實則殘破不堪,關羽的統治之功,可見一斑。縱觀全三國,唯一得到陳壽評價「威震華夏」的人。你說他有多吊?
武將全才。政治也有80分上下。
戰績打跪了于禁曹仁兩軍團。其中包含天文,地理,水情,行軍等多方面謀略,在以弱敵強的場面下,打出罕見的控局型打法。
此外,斬顏良騎兵突襲,敗曹仁以步破騎,覆于禁水攻,絕北道游擊,全才無疑。
劉葛入川後,掌握許鄴洛陽反曹關係網,接連不斷兩次策動反曹政變,一次兵變,一次民變,配合漢水上下正面戰場,將曹操逼入首尾不能相顧的絕境。
個人武力。三國萬軍中取敵上將首級的只有兩人,關羽斬顏良,龐德斬郭援。關羽晚年狀態下降,被龐德射傷。
關羽的失敗可以說是大意,但根本是孫權採取了反理性的決策。被兩國舅所坑。類似題目,知乎上已經有很多。
這個題目下,黃粱的答案已經足夠詳細和全面。(不知道為毛@不了),已點贊。
我稍微補充一點點。
一、翻遍整部三國志,萬軍叢中取上將首級的,只有關羽。
我們經常說武將厲害,不過乎如此吧,當然,題目不讓說這個,就略帶提過。
二、鎮守荊州,作為方面大員。
《隆中對》中所謂,則命一上將將荊州之軍以向宛洛,此處的上將,關羽無疑。
三、關於二爺兵敗麥城,除了黃粱提到的魏吳兩國投入兵力和將領較多之外,還有一點。
關羽荊州之戰的轉折點是什麼?
白衣渡江+後方叛亂
一來,前段時間還要和你聯姻的盟友招呼都不打直接過來偷襲你能想到?
而來,你的大侄子背後捅你一刀,你能想到?可就是這麼兩件小概率事件,都發生了!
於是,他的命運,也就註定了。進武廟的地位。
個人認為劉備集團里能單獨領兵作戰的有這麼幾個人:劉備,諸葛亮,關羽,姜維。還有以下幾個但只能算半個:張飛、馬超、魏延。其中劉備和諸葛亮是屬於統帥級的人物,大將級的人物關羽排第一(大將級別的全三國加起來他能進前三,沒準還是個第一,只有曹魏集團的曹仁和張遼可以與之比肩),名將只需一戰便可名留青史——水淹七軍。
ps by@姚澤雲
外國一元無良宗教入侵的時候,往往要從催眠本土土著做兩件事入手,一個是亡社倒廟伐祖(牌位),從血統上做文章;一個是不許祭天不許祭祖不許祭文武(現在已見孔子周公、關羽岳飛、諸葛亮王陽明等先聖先賢紛紛躺槍),意在清洗當地既有文化固有價值觀(換句話說就是民族屬性)。就像我們現在看到印度教里那可愛可悲又可憐的老幹部因陀羅帝釋天,再對比一下曾經在吠陀中叱吒天界地位尊崇的因陀羅帝釋天,這些被醜化的「異教」形象,好歹還在學術圈裡留有曾經光輝的遺迹,而那些湮滅無名的古文明呢?但願天佑華夏文史,免於天喪斯文吧。
皇糧說的蠻詳細了,我說點有意思的。
1,官渡之戰,關羽回歸劉備以後,劉備受袁紹安排擾亂曹操後方。於是龔都,劉辟反。曹仁去平定。2,赤壁之戰後,曹仁被周瑜圍困。樂進,李通,文聘從襄陽宛城江夏去救援。曹仁派滿寵徐晃接應。被關羽擋了一年,反正南郡就是沒援軍。魏兵方面兩個戰績,一個是各種打跑關羽,一個是樂進平定了造反的山越。
3,襄樊之戰錢,宛城侯音受關羽指使造反了。曹仁(又是我),火急火燎的平定宛城,屠城。
關羽非常擅長挑動敵人內部的不穩定因素,善於為戰役做準備,也打過(可能是歷史上最早的)成功的游擊戰劉備不分兵則已,分兵則必是關羽領兵
從遊俠到開國功臣,你說了。
二十五史里能榮獲「威震華夏」這個評價的武將不超過半百之數,其中二爺的這個還是發生在含金量最高的三國
咱家話丟這裡,關羽很屌。你們別只看他單挑,那是虛的。
覺得三國志中的關羽被黑了。關羽被自家人黑了。他和劉備諸葛之間應該都有矛盾。三國志中關羽本傳處處點明關羽的人際關係之差,言下之意,關羽對丟荊州應負主要責任。對於糜芳投降這種大事,還給找借口:被關羽嚇唬的。關羽身在前線,竟然還要對糜芳這個後方監軍的投降負責!而且他被孫權偷襲,似乎也是活該,因為他此前拒絕孫權聯姻時說話太難聽!所以死不足惜。種種可以看出劉備對其敗死表面惋惜,實則批評。後來的諸葛更加不願意突出關羽的功績和名聲。以諸葛回書關羽一事來看,表面是諸葛誇讚關羽,關羽很高興。一場矛盾就這樣過去了。允許我腹黑一下,按照春秋筆法來理解,這種記載掩飾了諸葛和關羽的矛盾,同時非常巧妙地黑了關羽、粉了諸葛,表明關羽太傲,沒事找事,諸葛卻善於安撫人。一封信就雙方哈哈哈了。前後兩任執政者在關羽死後都對其採取了不討論不評價的冷處理。不願意給關羽高規格的紀念,卻又不敢直接否定關羽的功績名聲,經常非公開地批評下,透露出自己的意思,公開場合則有限地讚揚一下。因此才有了本傳的記述簡略並且時見批評。看了高票答主的綜合分析,關羽確實不是簡單的人物,但是其具體功績史書卻沒有詳細記載、展開。關羽就是恃才傲物,類似彭大將軍。功勛卓著,卻沒有人緣。死後也沒有人宣傳他的具體功績。當時的執政者黑他,無奈演義及其他因素又使其在朝野獲得了巨大名聲。導致現在的一些學者出於去蔽的目的,又根據史傳批評關羽,卻正合劉備諸葛黑關羽之意。夏志清等人對關羽的解讀,貌似合理,實則被史料誤導。1.關羽為了應和劉備漢中之戰而進攻襄樊,功績卓著,荊州之丟不該由他負主要責任。糜芳等人的投降,才是主要原因。關羽在整個過程中簡直無可指責。2.劉備諸葛雖然漢中戰後疲敝,但這不是不給關羽哪怕一點援軍的借口。很多答主的「沒想到、來不及」的觀點雖有一定道理,但是也不充分。上海一個教授的文章分析指出,陸遜截斷關羽歸路,打下宜都等地,宜都太守逃回了成都,劉備於此時已知關羽後方被襲,卻一直到關羽被殺,有一兩個月(至少一個月,據某個答主的推算,現在從劉備的後方到前線步行需要十五天,當時急行軍的話,應該用不了一個月)的時間,沒有派一兵一卒前去救援。救不救得了是一回事,救不救是一回事。漢中之戰吃緊,諸葛在後方號召婦女都參與運輸。難道漢中之戰結束後,就疲敝到毫無力氣前去救援的地步?或曰:救也救不了,白費兵力,或者就沒法救,荊州那麼重要,都不去救,何況一個關羽?並非不救,是救不了。荊州當然重要,所以劉備一年之後去奪荊州。劉備眼裡只有荊州,沒有關羽。荊州失守,一時半會奪不回來,所以當時不救,將來再奪。至於關羽呢?就叫他死了算了。三國演義劉備興兵為關羽報仇,就是笑話。把關羽之死怪罪到劉封不救,更是笑話。還把呂蒙當成罪魁,就更是大笑話了。劉備興兵只是為了奪回荊州。真要看重關羽的話,不會一點救兵不派,卻要等死後一年去報仇。不但當時不救關羽,還為投降者、劉備的舅子糜芳洗白,把丟荊州的責任隱隱地推到關羽頭上。關羽辱罵孫權求婚使者一事,也需要刷新看法。答主已經指出:關羽和孫權不是平級的,不該接受求婚。那麼關羽辱罵使者,不但不像史書記載的那樣自大傲慢,還是非常明智的做法:孫權和關羽通婚,等於是想挖關羽,分化關羽,拆劉備的牆腳。關羽對於此種陰險的做法必須旗幟鮮明地表明自己的立場,不能有絲毫曖昧。關羽必須罵使者,罵是最恰當的做法。和顏悅色以禮相待只會使劉備懷疑:你表面拒絕了,內里會不會跟孫權勾結啊。關羽為了不使劉備懷疑,必須痛罵孫權的使者。關羽這樣做是非常聰明的,而且是忠於劉備的,卻被黑成了傲慢以及破壞諸葛的聯吳策略。真要是聯吳,劉備第二年就興兵打吳國?或曰:聯吳是諸葛的策略,關羽破壞在前,劉備破壞在後。劉備死後諸葛立即派人跟吳通好。關羽劉備都是沒有戰略眼光。鄙意以為不然。你要聯吳,吳跟你聯嗎?要跟你聯盟,還會偷襲荊州嗎?說得好像偷襲荊州完全是關羽辱罵使者導致的一樣。
不用管三國演義的誇張內容,單看劉備派關羽鎮守荊州這種四戰之地十幾年就知道關羽絕對是統帥級別了。另一個側面關羽在荊州期間曹操和孫權因為感受到他的壓力而被迫由敵對到聯合,也說明了關羽的能力。當然勝敗乃兵家常事,北伐失敗被偷襲少不了劉備的責任。
我補充一句??威震華夏里的華夏??
和我們現在的華夏不是一個意思吧??
好比古文里中國,也不是現在的意思??
華夏可以指代漢民族發源的黃河中下游地區?中原?河南??
看形式圖,關羽應該是威震河南??看了老版三國,白衣渡江一役,沿岸這麼多烽火台哇!隨便一個沒有成功,關羽都會馬上知道哇!就沖這一點,我 是佩服關羽的。關羽的治軍能力實很強,在三國時期可以說是頂尖的。劉備這個坑爹的二舅哇!挨千刀的劉封哇!還是劉備不救,攏共才多少軍隊哇,救也得從漢中迴轉,等到了那邊,黃花菜都涼了!按照諸葛亮的水平看,關羽的這個布置是完全沒有問題的,別扯政治啥的,那都是瞎扯,這麼一大塊地盤,劉備要是那種人,諸葛亮看不出來么。說白了,只要其中所有的關鍵點,哪怕其中一個沒有發生,關羽都不至於死啊!嗚呼我關將軍啊!
推薦閱讀:
※諸葛亮數次北伐失利為何 ?司馬懿與諸葛亮比較又如何?
※上世紀80年代中美蜜月期的時候中國為什麼不買F-4鬼怪戰鬥機?
※外東北貝加爾湖以東的土地算不算清朝領土?
※怎麼破解馬其頓長矛方陣?
※瓦盧斯 把我的軍團還給我 是那本書記載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