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評論iPhone 7 要取消標準 3.5 mm 耳機口設計?

蘋果在今天的發布會確認了之前傳聞的無耳機口設計,官方的解釋是,Wireless 就是無線,如發布會上的舞者一樣它不希望束縛。

蘋果的官網上給出的解釋原文:

無線 無繁瑣,只有妙不可言。

耳機一取出就可以與你的 iPhone,Apple Watch 配對,講話時聲音格外清晰……

無線是喬布斯時間就想去做的,但沒有來得及,這個是一個突破但也是一種挑戰。還想和大家討論一個問題,對於用戶來說,單獨花 1288 去買個耳機的意義何在?


---------------------------以下是原答案-----------------------

瀏覽了很多知乎用戶的回答,感受到很多人跟我一樣對蘋果這一舉措都很不滿,原因很簡單:蘋果在這個問題上缺乏對用戶的關懷,仗著自己的霸權地位and/or不可告人的目的,把3.5介面說砍就砍了。

今天我就想跟大家分享一個美國人是如何反抗蘋果這一舉措的故事,暫且稱這個哥們為iPhone guy吧

iPhone guy幹了一件驚天地泣鬼神的事:他給iPhone 7重新安裝了一個3.5mm的耳機介面(下圖)。

為了給iPhone 7安裝上手機插孔,他在深圳華強北---一個周圍人都說著他聽不懂的語言卻擁有全球最全iPhone配件的地方待了將近半年時間,期間興奮,沮喪,成功,失敗,喜悅不斷交替襲擊著他。

iPhone guy開始跟普通人一樣,就想買個耳機插口,塞進蘋果手機,然後接幾個線頭,期待能成功(如下圖),然而事實跟預期的一樣,裡面壓根就沒有空間塞下一個耳機插頭

後來他想要不把耳機搞到外面(如下圖),顯然如果他真這麼幹了,我也不會專門為iPhone guy寫這個回答了

iPhone guy決定一定得把介面搞到裡面,於是他開始手動打孔(下圖)

iPhone guy打完孔後把耳機插口按進去了,但發現這樣需要施加較大壓力才能把屏幕上面的面板按進去(如下圖),這種額外施加的壓力會導致一些connector無法正常工作,於是這個方案失敗,耳機的線路鏈接方案需要重新設計

方案更改,iPhone guy想藉助蘋果的轉換接頭解決這個問題(下圖)

iPhone guy來到深圳蘋果店,專門買了一根轉換介面回家研究

第一次實驗失敗,他把線頭一不小心弄斷了

這哥們又來蘋果店買了,這次一口氣買了三個,店員小妹問他,你一下子買這麼多幹嘛用

這次為了能更好的看清楚電路,這哥們又跑到華強北買了台顯微鏡

小哥有了新的戰鬥武器,很開心

他需要從lightning插口後面把電路跟耳機插頭焊接通,下圖是小哥在顯微鏡下焊接電路,七根線一根都不能焊接錯

他需要單獨先把轉接頭焊接到獨立的外置電路板是去測試這種焊接方式是否成功

連接到手機上測試

Yes! 耳機竟然出聲了,自己的方案設想初步成功,小哥非常開心,已經進入第五周

但是現在的問題是lighting被他這麼一焊接,就不能充電了,他需要解決充電的問題,他一個朋友建議他需要買個電路板解決這個問題,小哥又來到了華強北,華強北賣家提供英語日本語韓語等服務

買到電路板後又回家做實驗解決充電問題

組裝好的電路,開始測試

Amazing! 耳機又能發聲手機又能充電,小哥很開心,已經進入第七周

外置電路板模擬實驗成功後,小哥需要設計並製作內置電路板,把他手裡的那一大塊東西能實現的功能裝到手機裡面

首先,小哥需要設計個prototype,他開始設計電路板樣板

連續工作了很久,半夜終於畫好電路板,小哥略顯疲憊,但又充滿了興奮

沒過多久,小哥便收到了他定製的電路板

time to get them together

開始測試

但耳機不出聲,又次失敗,小哥很沮喪

但小哥馬上調整情緒,積極尋找失敗原因和解決方案

再次測試,這次耳機終於有聲音了,prototype設計成功,小哥很開心,已經進入第12周

電路板prototype成功後,小哥還需要體積更小可以摺疊的電路板才能放到手機里,再去畫電路板圖

電路板畫好後,小哥專門去買了台印表機,把電路板先列印到紙上,試試尺寸能否放到手機里

確定尺寸合適後,小哥又來到華強北製造柔性電路板,華強北效率高,等一天就能收到定製電路板

小哥離開電子市場後很開心,似乎目前一切都進展順利,很期待新的電路板,已經進入13周

小哥親自來到電路板製造工廠來找看他的電路板製作過程

電路板終於製造好了,小哥很開心,很興奮得拿回家測試

製造好的電路板上還刻上他自己的個人印記:strange parts, 他的youtube頻道和個人網站名字

回家接著在顯微鏡下上面焊電路板

上面密密麻麻又焊上了好多元件,電路板脆弱柔軟,需要謹小慎微

電路板終於焊接完畢,小哥興奮緊張,希望自己焊接的電路板不會出問題

電路板連接到手機里後,開始測試

耳機有聲音,手機能充電,測試成功,小哥很開心,months of work finally come true.我以為故事到這裡就結束了.

但小哥不滿足,之前他那手機殼上是手動電鑽打的口,打得不規整,他去一個朋友那裡要打個漂亮的孔,他朋友是mechanic engineer,朋友果然很專業,屋子裡擺滿了看起來很牛叉的機器

機器打磨後,再次手工打磨,已經進入第15周

但這次打孔失敗

哥倆兒又到華強北買了Xbox遊戲手柄

這次用遊戲手柄控制機器,重新打孔

這次哥倆對打孔質量都很滿意

耳機插頭也得打磨

小哥拿著打好孔的手機殼回家接著折騰,他需要把之前手工打孔的那個手機里的東西全部都卸掉然後重新安裝到有新孔的手機殼裡

安好後開機測試,但是發現屏幕出現問題

小哥看著自己折騰了幾個月的手機還是沒成功,神色沮喪,甚至有一絲絕望

熬了個通宵,早上的太陽透過窗戶射進來,手裡拿著失敗的手機,小哥心裡充滿了凄涼

小哥半夜起來發視頻,一臉憔悴,說自己之前預料這個project肯定會非常困難,但沒想到是如此困難,貌似已經超出了他的承受能力。幾個月來他投了全部的時間和大量的金錢在裡面卻沒有成功,小哥說他也想讓這個故事非常inspiring,有個happy ending,但他說『I really want to give up at this point』,他實在太累了,期間需要安裝,製造,測試N種零件,線路,一個小環節出問題,就會導致失敗,購買零件也非常貴,小哥說他已經不覺得這個project有趣了,貌似已心灰意冷。小哥說,很多知道他在搞這個事情的觀眾期間跟他發信,說"how inspired you were",小哥說"I also wanted this story to be another story of inspriation of success",我也想讓我在做的這個事情成為激發別人成功的故事,"Right now, it is not", 小哥嘆氣,"I really want to show you the finished phone, but ...."

不過小哥最終下決心,try one more time, and be careful not to to break any component,已經進入第17周

小哥重新搞起來

Finally,小哥又次像打了雞血似的出現在鏡頭前,手裡拿著有耳機孔的iPhone7,宣布『我終於能讓它正常工作了』How awesome is that!(後來在其網站上獲悉,當他拿到最終正常運行的產品後共計耗費了他3個iPhone 7,另外好幾塊新屏幕,一堆iPhone 7後殼,無數個其他內部零件,在工廠里做了7次電路板,很多很多很多蘋果耳機轉換頭)

小哥說,他想對蘋果公司說,他真的想擁有一個有3.5mm插口的iPhone 7手機,他希望蘋果下代手機會回歸3.5mm介面。他還對蘋果工程師說,如果哪個蘋果工程師有蘋果將發布帶有3.5mm介面手機的證據並且發給他,他會獎勵一個他自己給iPhone 7設計耳機插孔的電路板

小哥最後說,深圳華強北的兄弟姐妹們給了他很多幫助,為了感謝他們,他把這幾個月的工作成果包括設計和積累的技術完全免費送給華強北的商家,這樣華強北商家就可以自己給他們的用戶添加耳機插口了。

這是一個弱者面對強者起來反抗霸權的故事。

這是一個為了達到目標可以屢敗屢戰的故事。

這是一個能在平淡的生活中找到有意思的事並且會像一直打了雞血一樣去執行的故事。

小哥在他的網站是說

"I love the quest for the unknown and the undiscovered"

"I』ve always been an adventurer, maker, and hacker. From riding a $120 bike through Laos and Cambodia, to building and racing land yachts, to planting coral underwater in Borneo, I』ve always sought out the weird, wonderful, and out-of-the-way thing to do."

小哥真名Scotty Allen,之前是谷歌工程師,在矽谷創辦過自己的公司,現在小哥離開美國,環遊世界,"now I travel the world full time, seeking out the novel and the obscure".

小哥youtube頻道只有三個視頻,但短時間內已經吸引接近四十萬訂閱量。

一個用戶留言"This is the guy apple needs but does not deserve".

其實小哥的最讓人感動的是,他始終對這個世界充滿了好奇和探索的衝動,我想這應該是一個人保持活力並且感受美妙生活的一種重要甚至是唯一的方式吧。

-----------------------------------以下是一更-----------------------------------

之所以把這個故事發出來是因為昨晚我看了小哥的視頻後讓我聯想到自己這兩年來不斷克服困難的同時問題又接二連三出現的局面,看後感同身受。

有人評論說我應該把小哥視頻原鏈接貼上來,其實關於小哥youtube帳號和個人網站的消息我已經在原答案里說明了,即他把這些信息列印在了他設計的電路板上:strange parts

之所以原答案沒有貼出YouTube連接,原因之一估計大家也心知肚明,對平時不能用YouTube的同學來說貼出YouTube鏈接徒增悲傷,對經常用YouTube的同學來說複製粘貼下他的名字就能找到他所有信息。另外一個原因是原視頻長達半個多小時,考慮到可能不少人沒耐心看完這麼長視頻,這種情況下只需花5分鐘左右去看我花了4個小時去編輯的文字圖片版故事應該是個更好的選擇。

然而我還是要給出視頻鏈接以方便大家,我把他個人網站的關於他的信息直接貼到這裡吧

原視頻YouTube鏈接:https://www.youtube.com/watch?v=utfbE3_uAMAt=1031s

個人網站:Adventures from the technological fringe

微博:strangepartscom

郵箱:scotty@strangeparts.com

評論說在B站可以也可以搜索到視頻連接:【Strange Parts】iPhone耳機孔回歸 但尚未確認是其本人官方賬戶

小哥說,你如果有啥好玩的project想讓他搞的話,可以給他發郵件告訴他tips@strangeparts.com 比如讓新的MacBook 增加介面,把蘋果手機攝像頭磨平等,而且小哥說了,他的project不局限於蘋果產品甚至是電子產品,他的足跡也不局限於中國

原答案他的名字打錯少一個字母(昨晚熬夜寫的這個,有瑕疵請諒解),現已更正,謝謝知友指正。


其實任何一個廠家在做一個產品決策的時候,背後的邏輯,一定是這個決策帶給產品什麼好處, 又帶來多少負面的口碑, 如果好處大於負面,這個決策就可以走下去 ,同時,如果負面能夠消除或者最大限度的降低,甚至帶來新的機遇,那就是更好不過了。

蘋果取消耳機口, 按照發布會官方的說法,是節省機身空間(先不考慮蘋果的官方說法是否是其真實意圖,暫且認為官方說法合理);那麼節省的空間用在什麼地方了呢? 從iphone7/7+與iphone6/6+的參數及設計對比來看,機身尺寸完全一樣,產品主要升級的方向:防水、電池容量增加、支持立體聲、取消實體按鍵改為3Dtouch、7+的雙攝像頭;這裡面哪些方面可能增加體積呢?防水主要是結構上面的膠圈和膠水的密封,理論上幾乎增加不了多少體積; 電池容量增加實在有限,在目前的電池發展軌跡看,容量增加未必帶來體積增加; 立體聲帶來的音腔設計,可能是一個體積需求點,不過頂端的空間節省靠底部的耳機孔解決,總覺得不太靠譜(之前從圈內信息了解到,iphone的音腔設計選擇的討巧的思路,並未單獨為音腔預留空間,而是直接使用整個機身的密封來做音腔的模擬;此信息待論證); 實體按鍵的取消,從本體看只可能減少空間利用;7+的雙攝肯定帶來體積增加,但這很難作為iPhone7和7+都取消耳機孔的理由,為了7+的雙攝把7也改掉, 邏輯上行不通,好像任何一個點都不是取消耳機孔的真正原因。

真實的原因,還是可以從拆機方面找到;ifixit 的拆機報告讓我大出意外, 取消耳機貢獻出來的空間,主要是給到了Taptic Engine參考下圖

整整大了一倍多。 當然,依據ifixit的拆機報告, 其他地方也有空間上的變動,但這個叫taptic engine的線性馬達顯然是主要嫌疑人;查找蘋果的官網,還有相應的介紹:iPhone 7 - Apple (中國)

所以,蘋果取消耳機的目的(之一?)是增加了taptic engine的體積,進而改善觸覺反饋特別是主屏幕按鈕的觸覺反饋。那麼進一步的問題來了:1. iphone7/7+的震動反饋跟上一代比有多少增強體驗是否值得用取消耳機孔來換?2. 蘋果取消原有的行程按鍵改為固態按鈕背後的邏輯是什麼?

第一個問題,需要實際體驗後才能解答, 第二個問題呢, 推薦如下兩個鏈接:iPhone 的 Home 鍵為什麼不用觸控鍵代替物理按鍵呢? - iPhone

如何評價iPhone 7取消home鍵按壓,採用Force Touch壓力感測技術的做法? - 蘋果公司 (Apple Inc.)

相信大家會得到見仁見智的觀點。

那麼取消耳機口後, 帶來的問題呢?至少用戶使用習慣改變了,蘋果給出的解決方案:1. 提供lightning耳機以及lightning轉3.5mm轉接頭;2. 提升外放喇叭效果,實現雙喇叭立體聲; 3. 提供無線耳機,但需單獨購買。 這裡面第一種是直接解決方案, 即使單獨購買lightning耳機並未加價(據說音頻效果要好於3.5介面的耳機) ,如此是給予消費者最低的接受成本,類似的強迫消費者改變使用習慣的方式,與當年喬布斯取消可拆電池蓋,選用小尺寸sim卡等做法一樣;第二種,可能相關性並不那麼強, 也許蘋果不取消耳機孔也會這麼做,但無論如何還是給了消費者額外的選項; 第三種則是依靠改變來賺錢了,這跟雙攝只在7+上支持, 亮黑色只在高配版上支持,道理是一樣的,變著法找消費者要錢。 總的來說, 蘋果的做法在一定程度上彌補了取消3.5mm耳機孔帶來的用戶負面體驗,同時還找到了一個新的賺錢途徑 ;雖然用戶還是遭到了強J,但反正不是第一次了,習慣就好了。。。

上述的分析,還是基於蘋果官方的說法,取消耳機孔是為了空間需求;不過,個人猜測,蘋果也會有其他方面的考量:

首先,取消耳機孔對防水的設計難度也降低了很多,一定程度上也帶來了成本的降低, 這無疑對蘋果來說也是利好;

其次,從移動終端產品的發展看, 未來的趨勢之一,可能是取消所有的外部介面 ,甚至包括充電口,按鍵,側鍵,喇叭孔,聽筒孔等等;做減法也是蘋果這類公司的一貫作風;試想一下,一個沒有外部介面的產品,在外觀的完美程度上,絕對要高於目前的任何手機產品。 而未來的科技發展,完全支持這種設想(沒有聽筒孔的手機夏普已經量產過,under glass的指紋預計年內也有國內廠家上市,隨著曲面屏的應用,曲面屏側邊觸摸也有可能取代側鍵,而等無線充電技術成熟後,取消充電介面幾乎是自然而然的事情),也許我們腦洞大一些,蘋果現在的做法只是向這個方面邁出的一小步而已。


YouTube上知名科技頻道JerryRigEverything今天發布了一個視頻,分析了蘋果取消3.5mm耳機口的幾個原因,我搬運+略微翻譯一下,原視頻地址:https://youtu.be/PmTSN4zWeQ0

視頻中,他提到了:

"There are several reasons why Apple removed the headphone jack from the iPhone 7, and surprisingly, Courage is not one of them."

「蘋果取消了iPhone 7上的3.5mm耳機口的理由有很多,但驚人的是,「勇氣」絕對不是其中之一。」

理由一:蘋果擁有Lightning介面的所有權。

任何想要生產,售賣lightning介面相關產品的公司,都必須向蘋果繳交一筆費用才能將產品拿來售賣,這個就是蘋果知名的MFi Program ("Made for iPhone/iPod/iPad"),它是蘋果的直接收入來源之一。打個比方:假如我是一個第三方蘋果配件生產商,我想要生產涉及蘋果lightning介面的設備,比如車載充電器、iPhone直插音箱、lightning數據線,那麼我所生產的每件帶有lightning介面的產品,都得向蘋果支付版權/使用權費用,儘管蘋果沒有參與生產或者製造這個產品。

那麼蘋果收取的費用有多少呢?視頻製作者提到了維基百科裡的數據:

蘋果大約會對帶有MFI標識的產品收取10%的授權費用,但是由於生產商和蘋果之間有NDA(保密協議),具體價格我們無從得知,但這個成本是肯定有並且是轉嫁到消費者身上的。

視頻里還提到,通過和中國某蘋果配件生產商取得聯繫得知,想要取得蘋果MFI認證,蘋果收取每個款式產品550美元的費用。舉個例子:如果我打算生產3種不同顏色的lightning數據線,並且每種顏色的線有3種長度,那麼我總共需要給蘋果支付9x550=4950美元的授權費才能將我的產品上市發售。(這個數據是從生產商得知,並非蘋果官方的消息,所以真實性還請各位自行判斷)

總的來說,蘋果自行設計lightning介面,所以向生產商收取授權費,這無可厚非,生意本就是如此。

但是!很大的一個但是!HDMI介面也是登錄商標,廠家若想生產銷售HDMI線材也需繳納授權費,不過,這筆費用,通過維基百科,大約是......↓

另一個角度看:蘋果公司並非3.5mm耳機口的設計者,所以任何3.5mm耳機口配件的生產,蘋果無法從中獲利。

這也就意味著,自從3.5mm耳機口被蘋果乾掉之後之後,所有能插入iPhone的設備/配件,蘋果都能從中獲利,不管蘋果是否參與設計,生產,製造改配件。

視頻中,作者對此舉評價到:"It is an incredibly intelligent business decision." (蘋果你太機智啦!)

相應的,蘋果也對非法使用它們商標的生產商採取法律措施,視頻作者知道的某個人由於非法生產售賣非蘋果授權的MFI配件,被開了5位數(美金)的罰單

圖為視頻作者

同樣的,說到這裡,蘋果所有行為都是合法的,並且對於大公司來說,保護自家的資產無可厚非,只是,出於對未能利益最大化而移除這一手機功能(Feature),按照視頻作者的話來說,"It is unfortunate"。

理由二:設計。

總所周知,iPhone 7擁有了IP67級防水防塵,但如果要把iPhone底部的那個3.5mm從內部做到防水防塵是昂貴的,尤其是蘋果需要生產數量巨大的iPhone。(Galaxy S7/S7 edge/Note 7:???)那麼蘋果為什麼要花額外的巨資在他們無法獲利的東西上面呢?

發布會中,蘋果說他們致力於無線未來(Wireless Future),視頻作者對此評價為"It is not valid" (這個理由不正當),理由是,如果蘋果真的致力於推動無線未來,那麼他們就應該在iPhone里加入無線充電功能,因為無線充電功能早已在很多手機上實現了。所以歸根究底,無線充電之所以沒有被加入iPhone,是因為它無法給蘋果帶來利潤(目前為止),蘋果想要使用的話,就必須要給其他公司支付此項科技的使用費用,這對於鐵公雞蘋果來說,是不可能接受的。

那麼會有人說了,蘋果取消3.5mm耳機口的原因是內部設計放不下,為了給其他配件騰出空間,但蘋果自行設計手機的一點好處就是,它可以決定什麼放得下,什麼放不下,按照原視頻作者的話來說"The nice thing about designing you own phone, Apple, is that you can decide what fits and what doesn"t"

圖為視頻作者的iPhone 7拆解視頻截圖

總的來說

從蘋果取消了3.5mm耳機口後,消費者們失去了很多原先擁有的自由,想像一下:當你和你的朋友在自駕游的時候,手持iPhone 7並且忘帶3.5mm至lightning轉接頭的你將無法和基友們愉悅地利用AUX線分享音樂了(藍牙:你怎麼把人家給忘了?)。

對於配件生產商如Square及PayPal,他們家生產的利用3.5mm耳機口的信用卡刷卡器將在未來無法被使用。

當你忘記帶lightning介面的耳機外出時,你再也無法在街邊小店購買便宜的3.5mm耳機線,你唯一的選擇只有購買通過蘋果MFI驗證,已經包含了授權費用的,相對貴點的lightning耳機線↓

所以,蘋果真的有那麼偉大,那麼有勇氣,那麼致力於推動科技的進步嗎?


我記得很久以前有一款蘋果產品叫ipod classic

後來蘋果把它停產了

後來蘋果收購了beats

後來蘋果取消了耳機介面

nano系列基本已停止更新,淡出人們的視野。

在純音樂方面,蘋果已經逐漸退出,轉而向線上音樂平台等科技方面進發。

我認為設計的初衷是為了使生活更便捷,而無線耳機在這點上,永遠有充電的硬傷,和更容易丟失的擔憂……只是這和無線帶來的便捷相比,到底哪個更重要呢?

蘋果這次發布的無線耳機,講道理是非常強大的。

專為iphone設計的天然優勢,由於適配,功能遠比自配的無線耳機強大,自動連接,電量顯示,siri喚醒

雙耳獨立設計,將極簡主義進行到底,當然也造成了易丟失的擔憂。

由於獨立設計帶來的單個四小時供電獨立,加上開創性的充電盒,誠意十足。

這樣做的結果就是,對音樂要求不高的用戶來說,影響不算大,換了一種方式而已。而對於耳機發燒友來說,手機出街黨這可能就是一個拒絕7的很重要的理由了,畢竟本來iphone的音質還算可以,搭配易推的耳塞出門夠用,對於自備前端的燒友來說但是影響不大……

大概是因為市場大小的原因,這幾年手機一直加強拍照能力,力圖從攝影愛好圈裡搶人,為此不惜雙鏡頭,突出鏡頭,而對於耳機愛好圈來說,真是越來越不友好了。當然真正愛的人,是不會看得上一個手機的,我們有1d,我們有ak240,對吧!

還有價格,隨機器附送一個還好,如果丟了的話,再配成本太高了,畢竟不是每個人都能接受千元以上的耳機。


為 TAPTIC ENGINE 騰出空間


以下一家之言,不代表蘋果。有興趣姑且聽之~

的確取消 3.5mm 的耳機介面風險非常高。

但是從長遠看,他必然從手機上消失。厚度是一種考慮。但是蘋果要做,可能還需要一些更根本的思考維度,比如:

能量

1 公理

為了證明方便,首先列幾個不打算論證的公理 - 所謂公理的意思,就是我不打算證明。

公理A:移動設備的總能量是有限的。

公理B:高品質的音樂播放需要大量的能量(電力)。

公理C:手機的能量優先滿足人類最本質的需求 - 溝通(電話,簡訊,線上社交服務)。

公理D:手機用戶中的需求排行, HiFi 級別音樂在 Top5 之外。

2 矛盾

手機做 HiFi 面臨著如下矛盾:

少數用戶的需求( D ),會快速消耗手機極為有限的能量( A,B ),以至於偶爾的音樂播放會威脅全體用戶最基本需求( C )。

但是,手機對所有能力的提升不會停止, HiFi ,遲早也是要做的。也就是說手機音樂播放品質的提升要解決這個矛盾。

最簡單的辦法是加電池。但是 AK380 在 3400 毫安的情況下,僅僅支持 8 小時播放。也就是說播放 4 小時音樂意味著手機撐不到晚上。

手機的 HiFi 到底做到什麼程度,其實是一個負責的產品定義人員非常頭疼的問題。音質和能量之間,糾結反覆。。。

3 數字音樂播放原理

不把電池加到一個驚人的厚度,看起來高品質的音樂播放和手機無緣了?

要解決這個問題,需要先搞清楚手機播放音樂的原理和能量分布。

本質上,音樂播放是吧一連串的 0101 的數字數據,轉化為模擬波形的過程。數字音源的輸出, DAC , AMP 都是由手機解決的。耳機只是把波形轉化為聲音。

而在上圖 phone 和 earphone 之間的連接,就是由 3.5mm耳機介面負責的。

4 蘋果的答案

取消 3.5mm 耳機介面是為了好看的理解,未免太膚淺 - 雖然,蘋果也很可能很在乎這個。

但是如果你知道 DAC 和 AMP 才是整個高保真音樂播放當中的能量消耗大戶,你就會猜測到蘋果的另外一個想法:

也許可以在不傷害手機核心功能的續航的前提下,滿足少量用戶的高品質音樂播放的需求。

那麼上面這張圖就需要改一下:

手機可以只負責基礎的數字輸出,消耗能量很低。

需要高品質聲音的用戶,使用單獨的 DAC,AMP ,耗電量增大。想要高品質音樂,自己準備更多能量。他們也知道會付出這種代價。

普通用戶,使用一般的甚至乾脆不用外置 DAC,AMP ,耗電量減少。

(為了這些用戶,手機仍然需要基本的音樂播放能力,但是成本和耗電量高度可控,類似魅族 Pro6 的輕 HiFi 的概念。產品定義人員終於不用在能量和音質之間糾結了

一些附帶的好處是,音頻數字直輸也改善手機內部的干擾,更有利於做防水。

高品質音樂的能量負擔,去了耳機那邊(而 Beats 怎麼恰巧就在蘋果手裡)。耳機可以因為用戶的需求而改變,音質和耗電也隨著改變。反正,手機不變,皆大歡喜。

5 耳機孔的消失

高品質音樂播放的新模式下,對 phone 和 earphone 之間的連接提出了新的要求。

這個介面需要可以傳輸數據(數字音樂輸出),需要可以供電(有線耳機還要充電就蛋疼了)。而傳統耳機孔無法擔負這個任務。。。。

好在, lightning(藍牙)全部勝任。

的確, lightning 外接 dac 一直可以,但是整個耳機行業會被 3.5mm 引導到完全不同的方向。取消掉 3.5mm 等於強制耳機業界向蘋果設計的方向(更合理的能量消耗,數字化,智能化)轉向。

而手機通過 lightning 和藍牙,使用音樂數字直輸,給了耳機充分的折騰空間。音樂傳輸到耳機的過程是無損的(數字信號),使用什麼級別的 DAC ,AMP ,就匹配什麼級別的電池,獲得什麼級別的聲音。

手機本身的音樂播放,只要做有限的提升即可,支持非獨立 DAC AMP 的耳機,成本和消耗的能量都高度可控

6 更美好的未來

airpods 的 W1 晶元,到底做了上述哪些事情還不得而知。但是,手機上最後一個模擬輸出的介面被去掉,還預示著無窮的想像力。

更高品質的有線或者無線耳機?

不需要充電的主動降噪耳機?

耳機感測器作為手機的輸入( airpod 內置了光學和加速度感測器,未來 lightning 耳機可以反饋耳內心跳數據來選擇慢跑歌曲也很簡單)?

視頻的輸出( VR 頭盔)?

今後 lightning 提供的就是數據和電力,能做出什麼,其實全依靠你的想像。

(這個思路推到極致,其實就是 Google 的模塊化手機和 moto z 。手機只是基礎的通訊,觸摸交互和數字 IO ,其他功能豐儉由人,自由組合。當然,蘋果不會做的那麼 geek )


我覺得挺好的,這下底部終於對稱了,也有空間給電池和 Taptic Engine 了,而且附帶防水福利。

反正對我來說,這個介面自買來之後就沒用過,所以去掉了其實是一種無所謂甚至有點欣喜的感覺。

我自己小燒,不敢在大牛門前弄斧,平時拿 iPhone 6s Plus 聽都是用 Fiio L19 連到 Chord Mojo,耳機是 Vision Ears 6 X Control, 線材是 Whiplash 的 TWau Reference 的 8 芯旗艦線。

儘管如 @Oliver Wang 所說 iPhone 原生支持 AIFF、ALAC 和 WAV 這三種無損格式,可是碼率上都有限定,所以即使你把 mora 上 Hi-Res(24bit/96kHz) 的 FLAC 無損轉成同樣規格的 ALAC,在 iPhone 上也是不能播放的,事實上 iTunes 不會允許你同步這樣的歌曲,即使你拷貝到了 iPhone 上,iPhone 也只會以 24bit / 48khz (感謝 @Jerry Cai 提醒)來播放。DSD (1bit/2.82MHz ~ 11.2MHz)就更不用想了。

但托 App Store 的福,各種各樣的第三方 App 可以彌補這個缺憾,比如大名鼎鼎的 ONKYO,或者我現在在用的這個。如下圖所示,現在是 DSD64 (2.8 Mhz)直出。

我平時也用無線耳機,具體就是有聲書。大部分的有聲書都是 128k 的碼率以下,而且聽有聲書的情景大部分都是在室外跑步或著在健身房鍛煉的時候。這個時候連 iPhone 那種平庸的推力也會顯得多餘,Apple Watch 才是合適的音源,5G 的容量可以存下哈利波特系列的鳳凰社、混血王子和死亡聖器。這時候耳機里傳出來的聲音只需要足夠清晰,因為它的目的是讓你目前正在進行的單調活動不至於太過無聊,而不需要提供沉浸感,因為吵鬧的街道和汗臭瀰漫的健身房顯然不是享受音樂的場所。

所以結論是,對於 HiFi 愛好者來說,永遠都有更好的設備來讓他們沉浸在音樂里,他們有各式各樣的設備應對不同的場景,在家裡,在車上,在圖書館,就像一個攝影師有應對各個焦段的高素質定焦鏡頭是一樣的。即使他們非要用 iPhone 不可,他們也不會用 3.5mm 的介面。而 Lighting 介面提供的是可以把 DSD 256(高達 11.2MHZ)的音源直通給外接設備的可能性。孰優孰劣,一目了然。所以對於 HiFi 人群來說 3.5mm 的介面是多餘的。

對於一般用戶來說,無論是選擇連接 3.5mm 介面的有線耳機,還是選擇無線耳機,這都表示他們對音質不甚關心,或者說,音質對他們來說,不是放在第一位的。因為如果他們真的重視音質的話,他們一開始就不會把耳機插到 3.5mm 的介面來用 iPhone 直推。現在 3.5mm 的介面取消了,他們用 Lightning 的轉接頭連接他們以往的耳機,音質並不會比以前下降,而且根據 Lightning 介面提供高碼率直通的可能性,他們可能在不知不覺中享受了更好的音源,也就間接享受到了更好的音質。而如果他們之前就是以無線耳機為主,那麼他們更加沒有損失。所以對普通用戶來說,3.5mm 的介面也是多餘的。

既然在 Lightning 介面存在的前提下,3.5mm 介面對這兩種主要人群都是雞肋,那麼我覺得取消是順理成章的。

另外我想說的是,當談到耳機這件事的時候,想要找的一個各方面都臻於完美的方案,大約是痴人說夢。

你想要無與倫比的便攜性,沒有線材纏繞的繁瑣,不需要充電帶上就可以開始傾聽;又想要崑山玉碎的聲音表現,就像陳永仁說的那樣,高音甜、中音準、低音勁;還想要隔絕噪音的能力,被動降噪的要佩戴舒適,主動降噪的不會影響到音質;而且,要是對不同音樂有不同的臨場感的還原那就更棒了,當你閉起眼睛聽人聲類的歌曲,那歌者彷彿就在你面前觸手可及的黑暗為你唱歌,婉轉得不染纖塵的聲音像是在追溯什麼過去的往事,撩撥著你沉寂的心。交響樂奏起的時候你又彷彿一個人置身在空無一人的金色大廳,整整一個樂隊在為你演奏,那恢宏莊嚴的聲音讓你想要拍案而起,忍不住想要向著黑暗伸出手,去抓住時間或者命運……

說的我都開始流口水了……這樣的耳機我也想要,你們誰知道一定要告訴我!


為什麼?

三流企業賣產品,二流企業賣技術,一流企業賣標準。

蘋果在賣耳機標準啦。

至於什麼數字化的音頻輸出,更強的防水防塵特性,更通用更廣泛的介面設計,更緊湊的設計形式統統都是副產品啦。


本質上,iPhone是一個以極簡便攜為設計核心的產品!

- 取消3.5mm耳機口的深層含義是取消掉了倒數第二道有違極簡便攜理念的牽絆:耳機線!

- 下一步,數據線也在拋棄範疇之內。

[ 題外話 ]

索尼在剛剛結束的IFA上發布了最新的Walkman旗艦:NW-WM1A 和 NW-WM1Z,和早先猜測一致,兩款旗艦級便攜播放器繼續沿用Walkman的旗號,繼續不使用高功耗DAC、繼續依靠數字演算法提升音質、繼續保持超長續航時間。在發布會後的官方視頻上,設計師佐藤浩郎用一句話概括了個中緣由:我只是在傳承Walkman的使命。

[ 言歸正傳 ]

拿Walkman說事,只是為了表述一個基本理念:無論是 iPhone 還是 iPod ,在設計之初,都會有一個根本性的方向,也就是說所謂的品牌方向 或者 產品使命!

iPhone 的使命是什麼呢?極簡的智能移動通信工具。

傳承這個理念之下,iPhone一代比一代薄、一代比一代精巧、一代比一代簡約。所有的設計、所有的改變,都是圍繞在極簡的理念前提下。在這個層面上,耳機線成為了倒數第二個牽絆,被取消掉也就是意料之內。

[ 延伸思考 ]

當然,還有最後一個牽絆仍舊留存:數據線。

其實無線充電技術已經不是難題,數據傳輸也已經成熟,數據線在接下來某個時刻被iPhone取消,拭目以待!


從科技發展來說蘋果贏了,但是從目前科技的適用匹配上來說,這次的改進可能略早了一些。

首先,取消耳機孔和USB等等實體插口在近幾年十幾年內有很大的可能高完成度地達成,科技的進步速度很快,所以沒必要把關注點放在這個洞到底為什麼取消上,因為它必然會被取消。

我覺得更多的是取消了這個洞,讓很大一部分已經適應有線耳機操作形式的人覺得自己莫名其妙需要去準備一個藍牙耳機,被強制消費了。雖然此次有相應的彌補措施,但隱形的代價是,讓需要自帶外設更多了。那麼,精簡到底有沒有真的讓生活「簡」了呢?現階段藍牙耳機能用多久?一個看似方便的無線耳機,背後要多出多少充電設備?尤其是外出長時間遊玩的時候。我用這個東西每天可能不止一次需要充電麻不麻煩?萬一我忘了充電又沒帶充電器,在周邊設備不能匹配的情況下怎麼辦?這是吐槽的重點,也是現階段需要解決的矛盾。

我們假設一個場景。一個人上班,早上出門,只用帶手機,和一個小巧的耳塞。一整天后晚上回家,耳機手機取下放在一個容器里,他們就一起被充電了,或者說他們從某種形式來說不用「刻意」去充電。我想這才是蘋果追求的。

但是實際情況是,早上出門,要帶手機,耳機,手機充電線,耳機充電線,移動充,轉換器。電池沒有飛躍提升或者說新的充電技術沒有普及的情況下多添加無線設備,用的時候爽了,沒電的時候只會更難受。

那麼再說說外形。。我記得幾年前,新一代ipod夾子四代才出。買了一個。一禮拜丟了。。。因為太TM小了。。。科技美感是必須的,但是實際使用起來也許並沒那麼美好。。不過話說回來藍牙耳機那麼多大家選喜歡的買唄,該用照用。

那麼最後說一句。。攝像頭就不能弄平么?!


謝邀。

首先,如果你覺得 Phil Schiller 在發布會上的那三個理由,和一個詞 "Courage" 說服不了你,仍然認為取消 3.5mm 介面是一件「愚蠢」的事情,我覺得你至少應該先聽聽 Steve Jobs 是怎麼解釋這件事的。

https://youtu.be/65_PmYipnpk?t=2m45s

We』re trying to make great products for people, and we have at least the courage of our convictions to say we don』t think this is part of what makes a great product, we』re going to leave it out. Some people are going to not like that, they』re going to call us names, it"s not gonna be in certain company"s best intrest if we do that. But we』re going to take the heat cause we wanna make the best product in the world for customers. we"re gonna instead focus our energy on these technologies which we think are in their ascendancy and we think are going to be the right technologies for customers. And you know what? They』re paying us to make those choices. That"s a lot of customers paying us to do. It"s trying to make the best product we can. If we succeed, they』ll buy them, and if we don』t, they won』t, and it』ll all work itself out.

簡單地翻譯一下就是:

我們要試著給人們做出優秀的產品,所以我們至少有確信的勇氣說,我們不認為這會是一個優秀產品的一部分,我們將拋棄它。有些人可能會不喜歡這件事,他們甚至會指名道姓地罵我們,甚至如果我們這樣做會損害公司利益,但我們會坦然接受這些壓力,因為我們想為我們的用戶做出全世界最好的產品。相反我們會專註於那些我們認為有優勢並且對用戶最好的技術。並且你知道么?用戶也在付錢給我們來讓我們做這樣的選擇。這是很多用戶付費讓我們來做的事情,做我們能做出的最好的產品。如果我們成功了,他們就會買,如果我們不成功,他們也就不買,難道這件事不就自己解決了嗎?

這就是 Phil Schiller 所說的那個 『Courage』 所代表的東西。

而這種價值觀,也幾乎貫穿蘋果公司的整個歷史。蘋果是一個在技術的「取捨」上非常偏激的公司。無論是早期的取消軟碟機、光碟機、LAN 口、強推 Thunderbolt、iOS 不支持 Flash、New MacBook 上只有一個 Type-C 介面,蘋果做過太多類似的事情了。

你無法評述蘋果的這種價值觀本身到底是對是錯,因為成功和失敗的例子,一直共存著

取消軟碟機光碟機,在今天成為了主流;不支持 Flash,確實倒逼了大量的網站去加速拋棄 Flash 這種純粹的「垃圾技術」,這個舉措在今天幾乎受到所有人的歡迎;Thunderbolt、New MacBook 也是很典型的失敗例子。

但這就是蘋果,無論我們這些年如何說,蘋果越來越會迎合市場,它骨子裡的基因還是沒有變過,6 年前 Jobs 說的這一番話,在今天居然能如此100%契合地解釋蘋果的這個舉動,我覺得就足以觸動到很多人了。

至於取消 3.5mm 耳機口,對消費者到底有沒有影響,或者說有多大的影響。我的感覺是不會有多大。

首先,蘋果一定是做了市場調研,得到了「大部分用戶都用,且只用 EarPods 耳機。」這個事實,才敢這樣直接把 3.5mm 耳機介面去掉的。

所以大部分 iPhone 7 用戶,可能需要承擔的問題也就不過是 iPhone 5 時代,從 30-Pin 換到 Lightning 介面時那樣,在外面無 線/耳機 可借而已。

而對於平時有一條相對主力的中高端 3.5mm 耳機的用戶,附贈一個轉介面,你可以長時間地插在你的耳機上,我相信這個問題不會那麼嚴峻,並且這個轉介面只賣 9 刀,對於蘋果來說,是相當良心的配件價了。

而對於 Hi-Fi 發燒友,更不用說了,他們本身就是那種出門會在便攜播放器上捆耳放解碼,搞對錄線的人,有沒有 3.5mm 耳機介面根本不重要。

而最重要的是,蘋果拿出了一個更好的解決方案,AirPods。

我今天晚上,剛剛摸到了 AirPods 的真機,首先它真的沒有那麼容易掉,最多就是充電的機制,逼著你每一次都有耐心一點把耳機收在盒子里而不是隨便往口袋裡一插而已,而且盒子里磁吸式的收納,讓收納這件事也沒有想像的那麼麻煩,隨便把往裡一塞就行。

而最重要的是,它可以無縫地連接起你的 iPhone iPad 和 Mac。我在家的時候,不喜歡戴耳機,而喜歡用 Bose Soundlink Mini ii 這個藍牙音箱。儘管我有更好的,聲音可以秒飛這個藍牙音箱的耳機。但當你真的用了一段時間的無線,你就可以為它的「方便」而放棄掉很多東西了。

而 AirPods,是會比這個藍牙音箱,還方便得多的東西,它的配對和切換更方便,並且跟 iCloud 賬戶綁定,連第一次手動配對都不需要,全部自動地進行同步。並且可以更方便地喚醒 Siri,雖然 Apple Watch 喚醒 Siri 也不算麻煩。

至於定價,確實是貴,但什麼時候價格是阻擋蘋果做一個好產品的障礙了?因為體驗的 exclusive ,就讓你在買不起這些東西的時候,不問為什麼這麼貴,而是我為什麼這麼窮。

以上。


今年 iPhone 明顯是要鼓勵用戶使用無線耳機,不只是 AirPods,其它的無線耳機同樣。無線化這個苗頭從 New MacBook 上就能看出來。

至於很多人提到的音質,先看看 iPhone 7 / 7 Plus 支持的音樂格式:

主要有 AAC、MP3、AAX、Apple Lossless、AIFF 和 WAV。最後三個是無損格式。

對於大多數人來說,用得最多的且出現在列表上的,大概只有 AAC(主要是 ?MUSIC 和 iTunes Store 裡面購買的音樂)和 MP3。WAV 可能有些人聽說過,畢竟當年 Windows 錄音機程序用的就是這個格式,剩下的兩個無損格式,估計大部分 iPhone 用戶聽都沒聽說過。

想聽 FLAC?想聽 DSD?拜託人家 iPhone 根本不支持好不好!

而且 Apple 有 AAC codec over A2DP 方案,這個很多藍牙耳機也是支持的。雖然 AAC 是有損壓縮,但是對於用 iPhone 聽歌的人來說是足夠的,多數人我想在 iPhone 上根本分辨不出 256kbps 和 320 kbps 的 AAC 到底有什麼區別。

綜上所述,iPhone 根本就不是為發燒友設計的音頻播放設備,說白了,用 iPhone 聽歌,大部分時候聽的不是音質,而是氛圍(旋律也好、節奏也好)。

//你用 iPhone 直推 7~8K 的耳機,效果可能還沒有直接用 EarPods 的效果來的好。

考慮到大部分人的應用場景,用 iPhone 聽歌基本都是在戶外,運動也好,乘車也好,逛街也好,這些場景有一個共同點:噪音。別說發燒友,普通人會在嘈雜的大街上追求音質?有時能聽清楚唱的是什麼就很不容易了,還追求每個細節?

所以對於這個問題,那些扯藍牙音質不好然後把 Apple 批判一番的回答可以說毫無閱讀價值,iPhone 本身也不是追求音質至上的設備,追求音質請自覺出門左轉或右轉買磚或台機去,那些搭載了獨立 HiFi 音頻晶元的手機說不定也挺合適的。3.5mm 介面在 Bluetooth 4.x 時代的 iPhone 上已經可以算是過時配備了,設備本身對常用無損格式的忽略,加上流媒體服務的流行。對於大多數用戶來說,隨機附贈耳機和藍牙耳機其實妥妥夠用。

很多人還用幾年前那種看待只能通話的藍牙耳機看待現在的產品真是讓人感到不爽。不過還是得說,為了無線化而去掉這麼一個歷史悠久的介面,Apple 這次確實也是蠻拼的。

P.S. 其實同樣的 AAC 文件,有線和無線模式下的感覺確實不太一樣。我不反對有線模式的音質比無線模式好的觀點,但是在對應的使用場景下,這點區別實際上是可以被忽略的。

=====16/09/2016 UPDATE=====

1. 注釋掉一句話,雖然嘗試過一些耳機,不過和評論區里的各位比起來,我也是聽得太少了。不過我還是要說,好耳機還是配上好的音頻播放設備更好一些。

2. 有些朋友貌似以為我沒用過藍牙耳機,所以在腦補藍牙耳機的音質好…………

下圖是我目前在用的耳機:

雖然這副耳機沒有評論區里燒友們的耳機那麼好,但是用來區分有線和無線模式下聲音的區別還是足夠的。aptX 和 AAC 都有嘗試過,鑒於目前 iPhone 官方支持的音頻播放格式就那麼幾個,而且大部分都集中在前兩個格式上,aptX 的意義並不大。想想 Mac 很久以前就支持 aptX,就能猜到 Apple 大概是故意沒有在 iDevice 上提供對 aptX 的支持。


反對 @Yang 的答案

iPhone7沒出先不說,我同學有用樂max2的,也是沒3.5介面,用的typec轉3.5的線。

那麼他是否每天都掛著充電寶呢?不是,他每天都帶著,快沒電的時候才用(大概剩不到30的時候

那麼會不會出現充電的時候不能聽歌的問題呢?會的

我給兩個場景

1 學校統一組織外出爬山,一路上拍照+玩手機,返回的時候還剩15%左右,坐大巴上無聊,你說是聽歌呢還是充電呢?

2 在咖啡廳等人,手機快沒電了,想看視頻又不敢開功放,你說是充電呢還是外放看視頻呢?

這兩個只是我和他一塊的時候我看到的(這兩次都是他把我手機借走用了),我沒看到的類似情況還有更多。

「你那手機是沒有3.5吧」

「恩」

「感覺怎麼樣」

「除了充電的時候不能聽歌,轉接線好幾次差點丟以外挺好的」

上面那個是真實的對話

對了,他之前用的iPhone6,不止一次跟我說蘋果原裝耳機音質差,他自用的耳機是RHA一款金屬殼的耳機,他應該算半個燒友。

所以說,要拿事實說話,某些人洗地洗的太強行


有人嫌棄我排版亂七八糟,於是乎我就重新排版一下並做補充精鍊,基本核心內容和以往沒有什麼變化

2016.9.22更新

iphone7轉接線的基本輸出指標出來了

動態水平明顯是弱於6s直出,輸出阻抗倒是降低了0.37歐,想必是為了更好的應付超低阻耳機,輸出電平也有所下降,諧波失真表現也下降了一點,看來這個轉接聲音上必然是不如原來的直出了

但是新版的lighting 版earpods在素質 聽感上是比起原來的3.5版本是進步的,對普通用戶還是有一定提升意義的,但是輸出肯定是更差了,這點不可否認

--------------------------------------------------------------------------------------------------------------

首先,我的個人觀點:

1.我認為蘋果這次取消3.5介面的舉動並不是什麼真正意義上的革命和突破,因為根本核心問題就不在3.5介面上,嫌3.5介面體積大和厚,你可以改成2.5介面,即便是這樣也是可以接受的,轉接也並不會有什麼影響,而這次這種取消3.5的行為不過是為了自己製造噱頭、亮點以及掩蓋自己背後想圈錢的目的,而且事實上也確實達到了目的,你推廣無線設備其實根本不需要通過取消內部耳機輸出來達到,取消只是為了強行推廣這個目的,關於這件事產生了大量的輿論和評價,這一定程度的提高了iPhone7的曝光率。

2.相反的,你取消一個耳機輸出口,就會帶來部分用戶的抉擇難題和使用不便,什麼音質的我就不提了,萬一我特么就是想在車上充電,順便插條線控耳機負責接聽電話呢?假設車子很原始沒有導航系統,不支持藍牙通話,我也沒有藍牙耳機,那我是不是就需要一個轉接的DOCK了,都沒有的話,只能掛著那裡外放接話;萬一我外出的時候手機聽歌聽到快沒電了,我如果沒有轉接線和無線耳機,是不是就得只能插著充電不能聽歌了或者直接只能外放,擺明了,就是賺定你無線設備的錢。

——————————————————————————————————————————

下面我會解答一些疑問點,有什麼疑問評論區可以問我,我有能力有時間就回復我的看法見解。

1:附送的lighting轉接3.5的線

只不過就是把以前機內的Cirrus Logic Codec外置了而已(具體已經有拆解圖檢驗了這個說法),並不一定存在某些人口裡的所謂更好的音質表現,lighting介面的定義里並不能走模擬信號,純數字介面,並不像USB TYPE-C可以加入PO輸出的針腳定義。

除非蘋果把codec的規格做了相應的提高,給予更高階的標定,那就很難說了,但因為USB界面的外置,這麼小的體積並沒有可能採用非同步USB方案,沒法有獨立的時鐘基準,必然會增加數字信號的jitter又反過來影響了音質,具體指標數據還是等待數碼多或者外國網站的相關評測才能知道一個大概。

2: Airpods的定價

159美元明擺著就是圈錢,市面上159美元已經可以買到中端的傳統耳塞產品以及入門的傳統便攜頭戴產品,就算你買beats也明顯不是一個級別的東西了,藍牙耳機也可以會有相當多的選擇,這麼小的體積,考慮到功耗的問題,codec和藍牙模塊的性能只能滿足最基本的通話和聽音需求,音質絕對會不如有線版的earpods,earpods在手機廠商的原廠配塞里已經算是一個相對優秀的水準,所以這樣的產品明擺著就是圈定一些對音質毫無需求並追求高價逼格產品的人。

3:lighting介面的電流限定

iPhone上的lighting供電介面的供電上限貌似是5V 100MA,摺合相當於0.5w的功率輸出,這就導致了一個問題,所有無電池的lighting耳機,設備都會用到class-d、class-g之類形式的高轉換率運算放大器,低壓codec,這些高度集成的codec的指標性能以及聽感指標並不一定會比以前蘋果內置codec的方案好,蘋果的內放音質雖不算手機里的一流也總體算是標杆水平。

lighting介面如果想製造相對高音質的無內置電池一體式解碼耳放產品,基本都是千元價位,這還不包括耳機的部分,所以請不要指望千元內的lighting耳機有什麼所謂更好的音質。

4:藍牙的音質到底是為什麼不行?

利益相關:藍牙設備開發

1.市面上大部分的藍牙設備都是採用的藍牙模塊集成的模擬輸出(最核心的部分),做藍牙模塊的開發的公司往往都沒有特別高階的DAC研發技術,內置DAC的性能僅僅是能響,市面上的高端藍牙方案,其實本身是帶有IIS介面、SPDIF的,可以掛載獨立DAC或者掛載SPDIF轉IIS晶元進行信號升頻重整等,獨立DAC本身如果帶ASRC、PLL等功能就可以大幅降低jitter抖動,會帶來完全不是一個層次的音質表現,但是根據我的調研可以說市面上99.9999%的藍牙設備都不是這麼做的,基本就是藍牙模塊-耳放模塊,然後耳放模塊大部分做得也不怎麼樣的,各種標定有問題,最起碼的聽感優化都沒做好,顯然是沒有經過有經驗的調音師進行處理調音的,這次的AK XB10應該會給這種方案帶來新的提升。

2.蘋果的藍牙不支持APTX,那麼AAC音質能行嗎?

前提:你的iPhone必須存的是AAC,MP3隻會以SBC的形式送出,而各類無損壓縮比如說ALAC、FLAC會預轉碼成高碼率的AAC然後壓縮轉碼發出,而AAC是直接壓縮編碼送出去

而根據我的測試,ALAC、FLAC的聲音會比400K VBR Q1.0的AAC要好出一截,可以明顯聽得出無損壓縮在進行預轉碼的過程中輸出了更高的有效信息,AAC還是會損失掉一定的信息量。

結論:不是藍牙完全沒法聽,而是製造商坑爹偷懶省錢等原因直接用了藍牙的差分輸出轉一個低性能的耳放晶元甚至根本就沒有耳放

吐槽:我又不是買振動棒要那麼高階的線性振動馬達有什麼卵用,電池空間有變大嗎?壓根沒有好嗎,這猜測完全是無依據的,防水?三星索尼帶3.5mm介面還能IP68,這完全就是借口,你可以找到一堆帶3.5介面的防水手機,擺明了就是為了賣配件。

無線音頻傳輸根本就不是新事物,但是最起碼現階段你也很難買到真正的高品質產品,真有那麼多洗地說的蘋果這麼吊為什麼不選擇發展wifi audio呢,你蘋果的airplay為什麼不好好的搞一波,我舉雙腳贊成,畢竟wifi足夠無壓縮傳播音頻,帶寬和延時跟藍牙根本不是一回事

說蘋果內放音質不行又拿不出依據的人,不過就是強行洗地取消3.5的行為,更不會出現所謂某些人嘴裡 7 8000的耳機用iPhone直推還不如eapods的行為,我認識相當多的朋友就是一副近萬元的定製,用iPhone直推,完全可以滿足出街和普通聽音的要求了,推力可憐?你知道iPhone的推力在常規音頻設計的手機里算是很大的了嗎?基本上都達到了IPC的1.5X-2X了,還有很低的輸出阻抗,簡直就是耳塞機主的良友,那種人跟說動鐵是鐵塊振動的人有什麼區別?自己沒點閱歷和知識面就別出來誤導他人。

利益相關:iPhone5機主

--------------------------------------------------------------------------------------------------------------

好像懶得改,就這樣先吧。。。


多少人都在誇無線耳機的好處,可是,

藍牙耳機不是早就有了嗎?這跟取消耳機孔有什麼關係?

補充一下。我的意思是,取消耳機孔就說取消耳機孔的好處,有耳機孔也未必不能做無線吧。你要說取消耳機孔是為了機身設計,為了控制厚度,為了美觀,只要你說出耳機孔存在的不合理性都行。但是你只說無線耳機如何如何好,然後就把耳機孔取消了,這本質上和電腦一重啟WIN7變WIN10區別不大,是在沒有拿出充分理由的條件下剝奪了用戶的選擇權的行為。不是說不能洗,主要是姿勢不太對。

再次補充。有知友說蘋果在發布會上提到了這是為了節省內部空間容納其它部分,這倒是個說得過去的理由。但我在官網上和其他媒體的報道上似乎都沒看到類似描述,也無從揣摩蘋果的真實用意究竟是不是側重在這一方面。不過這和我的答案本意沒有衝突,只是提醒部分朋友洗地姿勢要正確,現在重點都已經突出了,洗的時候一定要抓到點子上嘛。


蘋果出新品如果有什麼大變動,大眾基本上都會來一次悲痛五步。

否認:(發布會前)不可能的,蘋果沒那麼大膽子連3.5mm音頻接頭都不要了,一定是搞錯了。

憤怒:沒了音頻接頭你要我怎麼邊充電邊聽音樂?!我的模擬耳機怎麼用?!蘋果就是垃圾!騙錢的垃圾!

討價還價:沒有音頻接頭,我就去買安卓手機!iPhone7盒子里送轉接線的吧?轉接線單賣多少錢一根?...

抑鬱:沒耳機線,iPhone掉了也沒有繩子救了,5塊錢買的淘寶貓貓也沒地方插... 腎都賣了買iPhone, 居然落得這個下場,唉......

接受:音頻接頭那麼落後的,沒了就沒了吧。Airpod也挺好的(打開官網下單)

-----

很多人搞錯了一點。蘋果並不是一家以「把用戶伺候好」為至高追求的公司。蘋果追求的,是「把用戶教育好」。

喬幫主幾十年前就說過,用戶需要教育,需求需要引領。沒有汽車的時候你去問用戶要什麼,他們會說要一匹更快的馬。

對iPhone沒有3.5mm音頻接頭不爽?這就對了。你正在被教育。不是說無線是潮流嘛?現在蘋果把有線的掐了,剩下的不就是無線了?這麼簡單的道理,你嗷嗷什麼?

而歷史進程告訴我們,蘋果大部分時間是正確的。

----

P.S. 不要表現得像蘋果強姦你一樣,不喜歡你可以不買,市場上大把的安卓手機都有3.5mm接頭。至於那些說買蘋果的都是被洗腦的,蘋果賣出了10億台iPhone,我不知道你哪來的底氣罵10億用戶是被洗腦。


9.13更新

對於評論區的某些評論我只能表示。

我認同的是喬布斯的某些偏執伴隨他的創意讓蘋果出過很多讓人驚艷的產品,但是並非認同喬布斯的為人。

此類評論不再回復。

原文——

什麼時候在知乎黑蘋果成了政治正確?

從來沒有。

只要蘋果出的東西總有無數人叫好,洗地,乃至於顛倒黑白,還有shut up and take my money

例如說在如何評價iphone6的回答中,你只能看到幾乎清一色的讚美,所有指出iphone6這樣那樣不好的都被所謂的輿論與水軍踩下去了,或者直接舉報摺疊。

對於某些為蘋果洗地的無話可說。

先說結論,然後說看法。

蘋果這麼做,一方面是為了回應果粉對於蘋果創新的期待,一方面是為了挑戰現有的工業標準規則,還有一方面是為了推行個人數碼設備無線化,順便推銷自己的airpods耳機。

固然蘋果是一個商業上成功的科技公司,但是其很多推行的東西都是自己不喜歡甚至反感的。

無論是臃腫不堪使用體驗反人類的itunes,為了所謂的用戶體驗設計然而實際情況卻是雜亂無章的ios的UI,蘋果自己自成一系的某些文件標準(例如說apple lossless),又或者是自從六代以後為了所謂的輕薄而突起的鏡頭,競爭對手能塞5.5的機身尺寸蘋果只能塞五寸,孱弱的電池容量與續航,原生不帶大功率加速充電,被人詬病無數次的白帶,或者更早型號的死亡之握,或者是新版macbook如同墊在鋼板之上的鋼板一般的鍵盤,想替代滑鼠實際用起來手感比滑鼠還差勁的觸控板,還有很多。

以前蘋果一直用著長而扁的串列介面不知道還有誰知道,也許很多人都是從較新的型號才開始接觸蘋果。

對於蘋果,以前喬老爺子在世的時候我也看過其出的蘋果的產品,至少還是可以說雖然有著喬布斯的偏執但是產品的確不錯,但是喬老爺子走後,看看現在出的產品,不好意思我真的無法說一個讚美的字。

現在的蘋果比起以前,可以說真的少了很多精心的或者讓人驚喜的設計,更多是在吃喬老爺子留下的口碑與老本,而且做出的東西也越發不能服眾。

我都不知道還有多少人會對那時從牛皮紙信封里拿出macbook air的驚艷記憶猶新,又或者喬老爺子在發布會上向我們介紹新產品的那種驚喜的感覺。

回到為什麼取消3.5耳機口的問題上。

蘋果官方以及其他人都說了很多,但是我不認為這應該是理由或者取消的借口。

固然未來的很多電子設備,特別是個人的,會逐漸的傾向於小型化,便攜化,無線化。

但是為什麼很多廠商,如諾基亞,索尼愛立信等等挑戰這個標準紛紛失敗告終?

我不知道到底有多少人想過為什麼這個標準介面會經歷這麼多年依然難以被取代。

其中一個原因是因為數字音頻在之前還沒有做到能夠像模擬音頻一樣,插好插口在許多音頻設備上就能直接使用,大都還需要經過一個數字信號轉模擬信號的過程。

還有一個原因是3.5介面在工業上是很符合大批量機械化生產的需求,即使是在現在看來也是如此。更不用說有許多音頻設備的生產商也在為3.5介面背書。

就連蘋果這次也做了妥協,加入了雷電介面轉3.5介面的轉接器。

但是我不認為所有的情況下新標準就比得過舊標準。

首先至少在自己所知道的情況看來,人們似乎還沒有做到在不使用傳統的音頻線的基礎上,實現對音樂的高保真,或者說,用無線方式傳輸無損音頻的數據流。

再從另一個方面講,蘋果從很多方面都想成為一個既有規則的破壞者,新規則的建立者。

但是不是所有的所謂新規則都能做到被大部分人接受。

而比起所謂的蘋果的新規則好不好,我更在意我如果要使用這個標準,是否能夠放之四海而皆準。

然而蘋果並沒有做到。

縱觀整個世界,蘋果的標準只有蘋果以及其授權的周邊設備廠商在用,而例如usb type-b,以及type-c標準,卻隨著全球化流行於全世界,而且我也不必為了這些標準的產品,付出高昂的費用,但是蘋果卻一直反其道而行之,做自己的標準,推行自己的產品與生態。

坦白說,要是不是蘋果,喬布斯,或者說有蘋果的生態的影響,這種標準很可能比現在要小眾的多,而且通常短命。

以前喬老爺子在的時候,蘋果還是個賣藝術品的科技公司。但是現在他不在了,蘋果也從賣藝術品,變成了一個普通的,賣系統生態,賣配套服務,以及,賣電子產品的科技公司。

任何評論區撕逼引戰都會直接舉報並拉黑。

就這樣。


謝邀。

這個問題與之前回答的「如何評價「iPhone 7 將取消 3.5mm 輸出介面」的傳聞? - ZEALER 的回答」差不多,這裡就不搬運過來回答了。

那麼補充一下關於 Lightning 的相關信息。

——————————分割線——————————

Lightning 介面,也稱閃電介面,是蘋果公司製作的專屬連接器規格。其最早出現在 2012 年 iPhone 5 的發布會上。

但屈指西風幾時來,又不道流年暗中偷換。

此連接器針腳為 8 pin,作為替代沿用已久的 30 pin 連接器的新 Lightning 介面,其尺寸明顯縮小。

而且還有一個巨大的變化,那就是正反都可以使用。

不分正反,隨便插。

這一點對用戶來說是相當好的設計。但是正反插拔是怎麼實現的呢?

由上圖我們可以窺探出正反插拔的秘密了。

PWR:電源;

GND:地線;

ID0/ID1:用來識別正反面或配件類別等ID識別選通信號;

L0p/L0n/L1p/L1n:用於數據傳輸的信號線路。

目前數據傳輸只用了其中的 2 個針腳,另外 2 個應該是冗餘設計。

為更快的數據傳輸做的準備吧。

通過 ID0 與 ID1 兩個針腳的組合來識別不同的附件設備,以此來選通不同的數據傳輸線路。

功能

除了基本的充電和數據傳輸外,還支持視頻、音頻等數字信號輸出功能。

目前的 iPhone 與 iPad 系列所用的 Lightning 介面還都是僅有 USB 2.0 的速度,傳輸速率約為 25MB-35MB/s。

與 Android 陣營的差距有點大。

在去年發布的 iPad Pro 12.9 的傳輸速度理論上則可以高達 625MB/s,也就是 USB 3.0 的速度(iPad Pro主板上加入USB3.0主控晶元 )。

不過目前蘋果數據線連接 iPad Pro 12.9 的傳輸速度只能達到 USB 2.0 的速度,也就是說,要啟動 iPad Pro 的 USB 3.0 還得需要電源適配器和新一代 Lightning 線纜的支持。

設計

Lightning 接頭還將其上一代 30 pin 接頭所使用的固定用機械卡扣移動到基座介面中,故此接頭本身上面沒有任何活動部件,緊湊而不容易損壞。

接頭左右兩側均有小型凹槽,以配合介面內的固定用卡扣。

另外還有一個問題,Lightning 線的金屬引腳在外裸露,存在一定的短路風險,經過 FIX 工程師們的實際測試,Lightning 線在空載狀態下(接電源不接負載),並沒有電壓輸出。

據 FIX 工程師分析,這得益於 Lightning 線內部的電路設計做了保護處理:

沒有負載或沒有檢測到附件設備就不輸出電壓或信號。

Lightning 雖好,可它前面還有 USB 3.1 Type-C 在等著呢。不但可以正反插拔,且功能擴展性也比 Lightning 強許多。

無奈,Lightning 是蘋果的一手建立起來的,你要用他的設備那麼你只能選擇用 Lightning 了。

按照蘋果的特(niào)點(xing),一個介面的壽命周期大約是5-10年。

這樣看來,Lightning 還將繼續服役好幾年,不過 USB 3.1 的迅猛發展,一定會讓 Lightning 加快更新換代的速度,以適應更加快速的時代。

相關鏈接:

Lightning 大揭秘


把視野放長遠一點看,從5s到7,蘋果是一直在外觀上做減法。

三段式,兩白帶,一白帶,更接近一體成型

介面越來越少,

按鍵在弱化,不出意外以後會取消按鍵。

包括攝像頭的金屬圈也變成一體化了。

我們總結這些變化,可以看到,蘋果正在一步一步走向某個理想狀態……

那麼理想狀態的手機是什麼樣呢?

也許就是一整塊石頭一樣,完全看不出任何工業感,所有介面,過度,條帶都取消,真正的極簡主義產品。

蘋果正在想這樣的手機邁進……想想就激動~( ̄▽ ̄~)~

﹌﹌﹌﹌﹌﹌﹌﹌﹌﹌﹌﹌﹌﹌﹌

然而現在的產品依然是半成品,2333


這個也沒有什麼不好理解的,就是一個簡單的取捨。

用iphone聽音樂的人,或者更廣泛一點定義,用到iphone去接耳機的人,大致有這麼三大類:

1,聽個響。用附送的earpod,或幾百塊以下程度的耳塞,對音質可能也不是說完全沒要求,但earpod的程度已經夠了。這種換到藍牙或者其他方式的無線,其實是沒有太多障礙的。換到lightning轉接的普通耳機,也是沒有太多障礙的,只是會稍微有點不方便。

2,對音質比較有要求,用ie80,k3003,或者更高一點,em之類的定製,總之是比較好驅動的低阻高敏耳塞直接接iphone的人。既對音質有比較高的要求,同時也看重便攜。對這類人來講無線耳機不能滿足音質要求,普通的轉接(低於原本iphone內置dac+耳放線路水平)也同樣不能。

3,要求更高一些的,拿iphone作為數字輸出,外接便攜dac+耳放的,比如接個chord mojo。對這一類,去掉3.5mm沒有什麼影響,還是可以用lightning輸出數字信號的,無變化。

大致這麼三類人,可以看到有影響,可能導致改變購買行為的,只有2。對1和3,影響是很小的,而第二類人呢,有這麼幾個選擇:

2.1,買便攜dac一體機,升級成3。

2.2,降級需求,變成1。

2.3,買個便攜播放器,比如ak,paw gold之類,但手機仍然使用iphone。

2.4,換手機。

可以看到,2.1的主要問題是會影響便攜性,2.2壓抑了需求,2.3一方面影響便攜性,一方面不利於習慣雲音樂的用戶,2.4最徹底,但iphone聽音樂只是一個很小的方面,它別的方面也不是沒有用戶粘性的。因此,對於2,總歸是會有所不滿的。

當然這裡還有一種上面沒有考慮到的可能性是,lightning介面如果可以輸出模擬信號,那就還是用機內的dac+放大,轉接只是引入了一段比較劣質的線材,那這個對2也可能影響就不大了,這種大概還屬於可以忍的——只是人家花幾千換了耳機線,結果非要接在一根幾十塊還包含轉接頭的線上……

但無論如何,2在所有用戶里佔比量應當是很小的,1肯定最多,我自己估計1類用戶應該佔到99%吧,2類0.9%,3類0.1%。為什麼2+3隻有1%呢?首先發燒友占人群比例就不大,發燒友而非要用iphone聽音樂的就更少,而iphone的用戶量本身極大。所以1%可能都高估了。而且2類用戶本身是國內各種hifi手機的主要目標消費者,該換的本來也都換過一波了。

只有不到1%的用戶可能會有實質性不滿,其他用戶影響很有限(無非就是換個介面,充電時不能用有線耳機聽音樂,或者買個無線耳機了事),同時還能推廣無線化的發展,那這個決定是非常容易理解的。

然後——雖然對於apple用戶來講只是很小的一個群體,這個絕對數量卻是不那麼小的,尤其對於便攜音頻市場來說,很不小了。對於製造所謂hifi手機,或者便攜一體機的廠商來講這是非常利好的,如果有股票可以買我現在就去買chord的股票。

以及,1,2,3分類也不是完全無交集的。比如,看個視頻之類的,可能大家都是1類用戶;3類用戶也不見得一直會帶著一個便攜一體機;就算大部分時間不拿手機聽音樂的,有時候出門在外,也會直插手機聽聽音樂。而且蘋果基本上算是砍掉了ipod產品線,算是默認iphone可以替代或者說包含ipod了,對音質方面的要求和考慮也一直還算是比較多的。這是我覺得可能蘋果會有些低估了3.5mm口影響的地方。

--------

再,無線是否是未來的方向?我個人看法,大方向上是的,大格局上是的,但局部不是,短期內更不是。對於音質的要求,目前耳機和喇叭的換能方式沒有變化,主流方式仍然是電壓電流的模擬信號來驅動,這個短時間內是沒有變化的,那剩下的,無非是把數字信號-模擬信號-放大這個環節做在哪裡的問題。可以做在手機內部,也可以做在小小一個轉接頭裡,也可以直接做進耳機里。對於音箱來說體積和供電沒有太大障礙,其實愛怎麼做怎麼做,但耳機不是,如果按照比較高的標準來看,這幾個部分對供電要求都很高,最好當然是獨立做,合到一起,以目前達到便攜燒友認可的水平而言,最小的體積也有mojo那麼大。即便以原本iphone機內音頻線路的部分而言,也是不可能塞進耳塞的,因此只從音質考慮無線化的初期幾乎只能是劣化。我個人的看法,在這個階段沒有必要強行去掉3.5mm介面,其餘廠商更不必跟這個風。非要體現創新,可以搞個平衡介面嘛。


推薦閱讀:

ztylus思拍樂怎麼樣呢?
蘋果的產品有哪些反人類的設計?
蘋果客服他們都經歷過什麼樣的培訓?
iOS 系統的安全機制可能是出了什麼問題,導致被以色列公司 NSO 攻破?
如何看待「A9X在GeekBench測試中CPU分數超越MacBook,GPU超越rMBP15」?

TAG:設計 | 蘋果公司AppleInc | 耳機 | AirPods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