哪些中藥名字可以用於詩詞或對聯?
例如《西遊記》里唐僧寫了一首:
「自從益智登山盟,王不留行送出城。路上相逢三稜子,途中催趲馬兜鈴。尋坡轉澗求荊芥,邁嶺登山拜茯苓。防己一身如竹瀝,茴香何日拜朝廷?」
靜夜思 [宋]·辛棄疾
雲母屏開,珍珠簾閉,防風吹散沉香。離情抑鬱,金縷織流黃。
柏影桂枝相映,從容起、弄水銀塘。連翹首,掠過半夏,涼透薄荷裳。 一鉤藤上月,尋常山夜,夢宿沙場。早已輕粉黛,獨活空房。欲續斷弦未得,烏頭白、最苦參商。當歸也,茱萸熟地,菊老伴花黃。 南宋詩人辛棄疾以雲母、珍珠、防風、沉香、鬱金、黃柏、桂枝、蓯蓉、水銀、連翹、半夏、薄荷、勾藤、常山、輕粉、粉黛、獨活、續斷、烏頭、苦參、當歸、茱萸、熟地、菊花等24味中藥名搭配在一起寫了這首詞。 這首詞,把一個深閨中的婦女,在戰亂年代的夜闌更深之時,獨守空房,思念遠離家鄉,征戰在沙場的丈夫那種悲切凄涼的心情,抒發得淋漓致盡,情真意切,催人淚下。謝 @區文聰 邀,問題很有意思,收集資料中也能漲知識。
我看了一遍大家的回答,居然沒有朋友提到《詩經》里的中藥詩么?
《詩經》是我國第一部詩歌總集 , 收載有西周初年至春秋中葉 ( 公元前十一世紀到公元前六世紀 ) 的詩歌305篇,分為「風、雅、頌 」 三個部分。
《詩經》中提到的藥用植物集中見於「風、雅」兩部分,有100種之多。而且其藥用植物的名字一般都很有詩意,很符合題主所問,是中藥名用於詩詞的典範之作。現歸納其典型,總結如下:第一類:古今藥用名稱未發生明顯改變的。
1.「彼采葛兮,一日不見,如三月兮。」(《詩·王風·采葛》)
葛:《本草綱目》中直接稱葛,下分葛根、葛谷、葛花、葛蔓,皆入葯。在其他本草著作中,葛根五月採摘,生長在山谷中,有甘葛和苦葛之分,葛根又名雞齊根、鹿霍、黃斤。2.「采采卷耳,不盈頃筐。」(《詩·周南·卷耳》)
卷耳:在《爾雅》中又稱菤爾、苓耳,郭璞注為枲(xi)耳。《本草綱目》雲:「其葉形如枲麻,又如茄,故有枲耳及野茄諸名。其味滑如葵,故名地葵,與地膚同名。枲耳葉、實、花入葯,葉稱枲耳,又稱野茄、喝起草。」3.「八月剝棗,十月獲稻,為此春酒,以介眉壽。」(《詩·幽風·七月》)
大棗:為棗樹成熟果實之肥大者,故名為大棗。大棗於秋季採收,其成熟時為紅色,因此稱為紅棗。採收後之大棗須經晒乾使用,便又名干棗。《本草綱目》曰:「棗木赤心有刺。四月生小葉,尖獻光澤。五月開小花,白色微青。南北皆有,惟青、晉所出者肥大甘美,入葯為良。其類甚繁,《爾雅》所載之外,郭義恭《廣志》有狗牙、雞心、牛頭、羊矢、稱棗。」
4.「維士與女,伊其相謔,贈之以勺藥。」(《詩·鄭風·溱洧》)
芍藥:《詩經》中芍藥指的是香草,因其寓有離別之意,成為男女青年臨別之贈品。《本草綱目》曰:「董子云,芍藥一名將離,故將別贈之。俗呼其花之千葉者,為小牡丹;赤者為木芍藥,與牡丹同名也。」第二類:古今藥用名稱發生改變的。
1.「我行其野,言采其蓫(zhu)。」(詩·小雅·我行其野》)
蓫:在《詩經》中指的是羊蹄菜,在本草著作中作為羊蹄的異名。羊蹄根、葉、實入葯,本草書籍中根據入葯部位的形狀來命名,如根似羊蹄,葉形似牛舌,因治禿瘡名禿菜。《神農本草經》中羊蹄又稱為東方宿、連蟲陸、水黃芹,《名醫別錄》中稱蓄。2.「採薇採薇,薇亦作止。」(《詩·小雅·採薇》)
薇:是一種生於水旁的菜,《爾雅》稱為垂水。薇在本草著作中首見於《證類本草》,而野豌豆之名源自明弘治十八年(公元1505年)劉文泰所著《本草品彙精要》,《本草綱目》沿用,異名有巢菜。3.「中谷有蓷,暵其濕矣。」(《詩·王風·中谷有蓷》)
蓷(tui):在《詩經》中為益母草,《神農本草經》稱茺蔚子,果實和莖入葯。益母草名首見於宋代《本草圖經》。《本草綱目》將益母草與子分開,稱草為茺蔚,子為茺蔚子,並有益母、益明、野天麻、豬麻、夏枯等異名。蓷與萑(huan)皆為益母,即茺蔚,只是花色不同而已。雍開白花,花開在枝莖間;萑開紫花,花開在穗間。4.「采采芣苢,薄言采之。」(《詩·周南·芣苢》)
芣苢(fouyi):即車前草。《神農本草經》初以種子入葯,稱車前子。《本草綱目》以車前總稱,分列子、草、根、葉,並詳細介紹其性味歸經、功能主治等。車前別名有「牛遺」、「蝦蟆衣」、「勝易」、「當道」、「馬焉」。5.「有女同車,顏如舜華。」(《詩·鄭風·有女同車》
舜:木槿(jin),別名日及、朝開暮落花、藩籬草、花奴、王蒸。6.「參差荇菜,左右流之。」(《詩·周南·關雎》)
荇菜:即今龍膽科植物菩菜,為多年生水生草本植物,葉呈對生圓形,嫩時可食,也可入葯,異名為鳧葵,金蓮子,接余。《爾雅》雲:「荇,接余也。其葉荷。則鳧葵當作符葵,古文通用耳。或雲,鳧喜食之,故稱鳧葵,亦通。其性滑如葵,其葉頗似荇,故曰葵,曰荇。」7.「采葑采菲,無以下體。」(《國風·邶風·谷風》)
葑 : 即今蕪菁( 蔓菁),為一年生或越年生草本植物。《證類本草》曰:「蕪菁子,主明目。」8.「蒹葭蒼蒼 , 白露為霜。」(《國風·秦風·蒹葭》)
蒹(jiān):沒長穗的蘆葦。葭(jiā):初生的蘆葦。
《本草綱目》謂蘆葉「治霍亂嘔逆,癰疽。」9.「牆有茨,不可埽也。中冓之言,不可道也。」(《國風·鄘風·牆有茨》)
茨:蒺藜,一年生草本植物,果實有刺。《本草綱目》曰:「蒺,疾也;藜,利也;茨,刺也。其刺傷人,甚疾而利也。屈人、止行,皆因其傷人也。」10.「林有樸樕,野有死鹿。白茅純束,有女如玉。」(《國風·召南·野有死麕》)
樸樕:叢木、小樹,《爾雅》郭璞注為槲樕,毛傳曰:「樸樕,小木也。」朴載於《本草圖經》曰:「槲,處處山林有之。木高丈余,與棟相類。亦有斗,但小不中用耳。不拘時采。其皮、葉入葯。」類似的中藥名用於詩經的例子還有很多,除了以上的《卷耳》《芣苢》《木瓜》《蒹葭》等等,還提到的中藥名有枸杞、桑葚、菟絲子、荷花、蒲黃、冬葵子……凡此種種,不勝枚舉。
以上我選擇的都是《詩經》中較為典型的例子,也算是起到一種拋磚引玉的作用吧。其實說到這裡,我們應該感謝古人對這些中藥的吟誦,他們不但給我們留下了美好的詩篇、寶貴 的精神財富,也給我們很多啟迪,讓我們可以溯源探流,詩海掇葯,從中找到很多本草學的珍貴素材。
如果大家對這有興趣的話我還會補充一些其他朝代的「藥名詩」、「採藥詩」和「種葯詩」,很有意思。不得不說中華文化果然博大精深啊。另外推薦一本與問題相關的書,也是一部書法中藥詩典,名字叫《百草詩情》。暫時就更這麼多,以上。應樓下知友@草時沐春的要求,特地補上「採藥詩」的相關內容。
採藥詩,顧名思義,是與採藥有關的詩歌,一般是用來反映人們在採藥勞作時的心情以及藥材生長的地域和環境。《詩經》中與採藥有關的句子真的太多了,我在上文中也有涉及,例如上面所說的「采采卷耳,不盈頃筐」和「采采芣苢,薄言采之」等等,但是這些詩句至多只能算與採藥有關,有些所採的植物甚至不能證明是草藥,所以都不是我所說的真正意義上的「採藥詩」。真正意義上的「採藥詩」興盛於魏晉南北朝時期,現在能確證的最早的採藥詩,是東晉庚闡的《採藥》:
採藥靈山(山票),結駕登九疑。懸岩溜石髓,芳谷挺丹芝 。洽洽雲珠落,催催石蜜滋。鮮景染冰顏,妙氣翼冥期。霞光煥著靡,虹景照參差。椿壽自有極,桂花何用疑!
這首詩又名《九疑採藥》。九疑,又名蒼梧山,是道教名山,相傳虞舜葬於此。咸康五年 (即339年)庚闡出補零陵太守,曾游九疑山,而這首詩就詳細描寫了作者登九疑採藥的場景。到了南北朝時期,以採藥為題材的詩作更是層出不窮,比較著名的有以下幾首,摘錄如下。
《採藥大布山》(南北朝·吳均):
我本北山北,綠澗采山麻;九莖日反照,三葉長生花。可用鐲憂疾,聊持駐景斜;景斜不可駐,年來果如驅。安得昆崙山,堰賽三株樹;三株始結繭,絳葉凌朱台。玉壺白鳳肺,金鼎青龍胎;韓眾及王子,何世無仙才。安期倘欲顧,相見在蓬萊。《憩郊園和約法師採藥詩》(南北朝·沈約):
郭外三千畝,欲以貿朝饘。繁蔬既綺布,密菓亦星懸。「採藥詩」興於魏晉南北朝時期絕非偶然,而是當時潮流所致。
在那個時候,由於道教的影響,時人多熱衷於養生,不僅道教徒視之為要事,士族階層也是趨之若鶩。養生的方法有許多種,其中流傳最廣的就是服食所謂「靈丹妙藥」。那時最有名的一種藥名叫「五石散」,所以服食在那時又稱「服散」。而一些植物如靈芝、黃精、茯苓、營蒲等,也是服食的常用之品。 然而,服食的藥物尤其是一些所謂「大葯」,往往難以現成得到,即便能夠買到,價格亦非一般人所能承受,所以須得自己動手採集。加上「服食」本身在當時,已近乎一種信仰,基於對服食的宗教般熱情,人們即便能夠買得起,也認為要自己采尋方顯虔誠,效果也更佳。為此,服食者往往不辭辛勞、翻山越嶺、登危涉險,一時間海內名山到處可見他們的身影和足跡。 據史料記載,當時的那些魏晉風流名士們吶,也就是所謂的「大V」們,都或多或少參加過「採藥」的活動。比如說吧,三國曹魏時著名思想家、音樂家、文學家稽康「嘗採藥游山澤,會其得意,忽焉忘反。」他在入山採藥時曾碰見高人王烈,「 共人山,烈嘗得石髓如怡,即自服半,余半與康。」再比如,南朝著名的醫藥家、煉丹家、文學家,人稱「山中宰相」的陶弘景也曾「遍歷名山,尋訪仙藥。」甚至連我們大家耳熟能詳的大書法家王羲之都參與過這種事,他也曾「與道士許邁共修服食 , 採藥石不遠千里。」舉這些例子,只是想說明在當時,「登山採藥」作為一種娛樂活動,在當時是怎樣流行,這也不難解釋為啥真正意義上的「採藥詩」也誕生在這一時期了。當然,魏晉南北朝人熱衷於「登山採藥」,除了前面提到的內容之外還有很多原因。「親近自然」的願望,「尋仙」潮流的刺激,道教的進一步發展等等都是重要因素,咱在這就不多提了。到了唐朝,其實魏晉流傳下的「服食」之風已經不再那麼流行了,所以採藥活動也相對少些,但是這不妨礙還有很多作家的「採藥詩」流傳於世,現摘錄其中比較著名的如下。
《採藥》(初唐·王績):
野情貪藥餌,郊居倦蓬蓽。青龍護道符,白犬遊仙術。腰鐮戊己月,負鍤庚辛日。時時斷嶂遮,往往孤峰出。行披葛仙經,坐檢神農帙。龜蛇采二苓,赤白尋雙術。地凍根難盡,叢枯苗易失。從容肉作名,薯蕷膏成質。家豐松葉酒,器貯參花蜜。且復歸去來,刀圭輔衰疾。《尋隱者不遇》(唐·賈島):
松下問童子,言師採藥去。只在此山中,雲深不知處。《月下洗葯》(唐·錢起):
汲井向新月,分流入眾芳。濕花低桂影,翻葉靜泉光。露下添餘潤,蜂驚引暗香。寄言養生客,來此共提筐。《藍溪期蕭道士採藥不至》(唐·盧綸)
春風生百葯,幾處術苗香。人遠花空落,溪深日復長。病多知藥性,老近憶仙方。清節何由見,三山桂自芳。這一時期的「採藥詩」已經不僅僅局限於尋找「靈丹妙藥」了,還多了一些現實性元素,開始出現反映民間採藥者疾苦的作品,有較深刻的社會內涵,其中比較著名是白居易所作的《采地黃者》:
麥死春不雨,禾損秋早霜。歲晏無口食,田中采地黃。采之將何用?持以易報糧。凌晨荷鋤去,薄暮不盈筐。攜來朱門家,賣與白面郎。與君咦肥馬,可使照地光。願易馬殘粟,救此苦飢腸。包括我上面提到的王績的《採藥》也屬於這種現實主義的範疇。
王績和白居易的採藥詩雖然各樹一幟,但是在他們之後,採藥詩作為一個詩歌種類並沒有更進一步發展,而有趣的是,唐宋以後「採藥」一語和採藥人超然的形象卻頻繁地在詩歌中出現。
例如:跟雲雙屐冷,採藥一身香。(五代·孟貫《寄山中高逸人》)
《山中採藥》(宋·翁卷):
岩崖產靈藥,等閒人顧稀。采掇獲所願,躋登倦忘歸。沃葉帶露滋,深根涵土肌。妍光媚幽笈,芳氣盈我衣。濯以清澗泉,曝之太陽暉。制治擬如法,服食從所宜。除痾養天和,仙方豈吾欺,協彼古修意,庶用延將衰。將衰償得延,萬事焉足為。《採藥圃》(宋·司馬光):
吾愛韓伯休,採藥賣都市。有心安可欺,所以價不二。如何彼女子,已復知姓氏。驚逃入窮山,深畏名為累。在唐宋人那裡,採藥與烹茶、撫琴、讀書、圍棋、吟詩、書畫等雅事同列,是士大夫特別是隱者、道士、僧家的重要生活內容,也是隱逸出家的象徵,而採藥人則成為隱者、出家人的代名詞。以那時如果有人要隱遁避世,就可托採藥以為言,正如陸遊在《秋興》中所言:「 放翁老矣將何之,採藥名山更不疑。但人刻溪行百里,姓名顏狀有誰知?」
而到了後世,我們所說的「採藥」、「採藥人」、「採藥詩」也被賦予了這種特殊的情感意味,他們都是中國古代道教文化的重要組成部分,也常常是中華傳統文化研究中的一部分。以上。中醫藥大學一對博士生準備結婚,男生姓龍,女生姓陳。兩位新人要求導師為他們撰寫一幅對聯,導師未作推卸,結合兩位新人所學專業,導師寫出:上聯:龍骨一根,退燒、止癢、生津;下聯:陳皮兩片,消腫、化痰、解渴。橫批:一日見效。學生看後驚訝地叫:這副對聯:絕、真絕!
無題
金箔河車千里光,使君夜合卧蛇床。閑觀木槿垂盆草,小坐蓮房五味嘗。《滿庭芳丶靜夜思》 辛棄疾「雲母屏開,珍珠簾閉,防風吹散沉香。離情抑鬱,金褸織硫黃,柏影桂枝交映,從容起,弄水銀塘。連
翹首掠過半夏,涼透薄荷裳。一鉤藤上月,尋常山夜,夢宿沙場。早已輕粉黛,獨活空房。欲續斷弦未得,烏頭白,最苦參商。當歸也,茱萸熟,地老菊花黃。」
《西江月》
西遊記描寫孫悟空大戰進犯花果山的獵戶,激烈拼殺的情景「石打烏頭粉碎,沙飛海馬俱傷。人蔘官桂嶺前忙,血染硃砂地上。附子難歸故里,檳榔怎得還鄉?屍骨輕粉卧山場,紅娘子家中盼望。」《桂枝兒》
明代文學家馮夢龍的情書「你說我負了心,無憑枳實。激得我蹬穿了地骨皮,願對威靈仙發下盟誓。細辛將奴想,厚朴你自知,莫把我情書也當破故紙。想人蔘最是離別恨,只為甘草口甜甜的哄到如今,黃連心苦苦地為伊擔心,白芷兒寫不盡離別意,囑咐使君子切莫作負恩人。你果是半夏當歸
也,我願對著天南星徹夜地等。」
唐代的劉禹錫《答開州常使君寄車前子》
「開州五月車前子,作葯人皆道有神。慚愧使君憐病服,三千餘里寄閑人」金元四大醫家」之一的朱丹溪,寫了中藥詩
"牡丹亭邊,常山紅娘子,貌若天仙,巧遇牽牛郎於芍藥亭畔,就牡丹花下一見鍾情,托金銀花牽線,白頭翁為媒,路路通順,擇八月蘭開日成婚,設芙蓉帳,結並蒂蓮,合歡久之,成大腹皮矣,生大力子,有遠志,持大戟,平木賊,誅草寇,破劉寄奴,有十大功勞,當歸期,封
大將軍之職。」明代李時珍寫的中藥詩:「紅娘子一別,桂枝香已凋謝矣!幾思菊花茂盛,欲歸紫菀。奈常山路遠,滑石難行,姑待從容耳!卿勿使急性子,罵我曰蒼耳子。明春紅花開時,吾與馬勃、杜仲結伴返鄉。」
王維在居士山隱讀時,一天偶患小病,去一家藥店買葯,見 櫃檯里是一位衣著素雅的美貌少女,心想此少女衣著不凡,必定也有非凡的才氣。於是想趁買葯的機會,試試這少女的才氣。
王維走近少女開口道:「我要宴罷客何為?」
少女微微一笑說:「宴罷酒酣客『當歸』,請問您抓幾錢?」
王維說:「且慢,我二買黑夜不迷途。」
少女說:「『熟地』不怕天黑夜,此葯本店有的是。」
話音剛落,王維說:「三買艷陽牡丹妹。」
少女笑著說:「牡丹花妹是『芍藥』,芍藥紅今天方到。」
王維聽後心中暗喜,佩服這少女才思敏捷,對答如流。
於是便繼續說:「四買大丈夫出征萬里。」
少女說:「萬里戍邊疆是『遠志』。」
不過去王維又說:「五買百年美貂裘。」
少女答:「百年貂裘是『陳皮』。」
王維:「六買八月花吐蕊。」
少女:「秋花朵朵點『桂枝』。」
王維:「七買蝴蝶穿花飛。」
少女說:「蝴蝶雙雙等『香附』。」
對少女這一連串的回答,王維連聲稱讚:「妙!妙!實在妙!」
同仁堂開的本是老藥鋪,先生就好比神手自在王。 藥王爺就在當中坐,十大名醫列兩旁。先拜那藥王後拜你呀,你是藥王爺的大徒弟。 藥王爺他本姓孫,騎龍跨虎手捻著針。 內科的先生孫思邈,外科的先生華佗高。孫思邈,醫術高,三十二歲保唐朝。 正宮的娘娘得了病,走線號脈治好了。一針治好娘娘的病,兩針紮好愛妃腰。 萬歲爺一見龍心喜,封他為官在當朝。 封他個文官他不要,封他個武將他把頭搖。 萬般出在無計奈,欽賜一件大黃袍。 這一旁怒惱哪一個?怒惱了敬德老英豪。 微臣我:東檔西殺南征北戰功勞大,為什麼不賜大黃袍。 小小先生治好娘娘病,萬歲欽賜大黃袍。 說著惱來道著怒,手持鋼鞭趕黃袍。 一趕趕到八里橋,藥王爺的妙法高。脫去了黃袍換紅袍, 黃袍供在藥王閣,才留下黎民百姓把香燒。 藥鋪裡邊有欄櫃,那欄櫃本是三尺三寸三分高。 一邊放著軋葯碾,一邊擺著軋葯刀。 軋葯刀,亮堂堂,各種的草藥他先嘗。 先軋這「牛黃」和「狗寶」,後軋「檳榔」「與「麝香」。 「桃仁」陪著「杏仁」睡,二人躺在「沉香」床。 睡到了三更「茭白葉」,膽大的「木賊」跳進牆。瞧了瞧:「黃柏」「茵陳」栽滿院,「甘草」「柴胡」堆兩旁。「白芍」「赤芍」多茂盛,「黃芪」薄荷」打鼻香。槽頭拴是「海馬」,「穿山甲」爬滿牆。「桑白皮」糊棚分外亮,「地榆」木桌椅擺兩旁。桌上擺「木瓜」「瓜蔞」與「佛手」,有一隻「斑蟊」「壁虎」卧一旁。床上「砂仁兒」睡了覺,「車前子」在「貝母」懷中吃「乳香」。「木賊」撬開大「肉桂」,「玉米」「珠子」放毫光。 盜走了「水銀」五十兩,「金毛狗兒」叫汪汪。 有「丁香」給「鹿茸」去送信,「人蔘」這才坐大堂。 「佛手」抄起「甘草」棍,棍棍打在「陳皮」上。 打的這個「陳皮」流鮮血啊,鮮血甩在「木瓜」上。大蘇丸,小蘇丸,「胖大海」滴溜圓,「狗皮膏藥」貼風寒。 還有這一全丸、二順丸、三清丸、檳榔四消丸、 五虎丸、六神丸、七真丸、八寶丸、九龍丸、十全大補丸。我有心接著藥名往下唱,唱到明年唱不完。
少小離家老大回——當歸(年紀大了,應當落葉歸根,歸家了)鄉音無改鬢毛衰——白頭翁(頭髮都斑白了)兒童相見不相識——人蔘(為「人生」的諧音。兒童不識,覺得此人陌生)笑問客從何處來——生地(解為出生之地)
丹參枸杞配獨活(單身狗 豈配 獨活 )
謝邀。西遊記里還有的,舉一個:
石打烏頭粉碎,沙飛海馬俱傷。人蔘官桂嶺前忙,血染硃砂地上。附子難歸故里,檳榔怎得還鄉?屍骸輕粉卧山場,紅娘子家中盼望。(這可是孫悟空乾的,殺的也不是妖怪全是人…所以說猴子也是很暴虐的)一般比較常用的有幾類:
一類本身就很常見的東西:比如竹葉,珍珠,菊花等;一類是能夠指代別的東西:比如:白頭翁,紅娘子等;有的能用來指代時間:比如半夏;有的能貼近地點:比如生地,熟地;有的能用來描寫狀態:比如當歸,獨活,防風;還有用諧音的,如人蔘,附子
作詩其實還好,別解這東西,其實玩燈謎才是王道^_^我要強答!
當年植物考試的時候抖的機靈,然而並沒有什麼卵用…文章摘自百度
《藥名體》詩
宋徽宗時戶部員外郎孔平仲,字義甫,進士出身,史載其「長史學,工文詞,著續世說,繹解稗詩」。在《宋詩記事》中載其寫的兩首《藥名體》詩:其一云:《藥名體》詩宋徽宗時戶部員外郎孔平仲,字義甫,進士出身,史載其「長史學,工文詞,著續世說,繹解稗詩」。在《宋詩記事》中載其寫的兩首《藥名體》詩:其一云:鄙性常山野,尤甘草舍中。鉤簾陰卷柏,障壁坐防風。客土依雲實,流泉架木通。行當歸雲矣,已逼白頭翁。其二云:此地龍舒國,池黃獸血餘。木香多野桔,石乳最宜魚。古瓦松杉冷,旱天麻麥疏。題詩非杜若,箋膩粉難書。詩中共嵌入常山、甘草、卷柏、防風、雲實、木通、當歸、白頭翁、地龍、血餘、木香、乳石(石乳)、瓦松、天麻、杜若等16種藥名。詩人巧妙地運用這些藥名,從微觀到宏觀,勾畫了一幅山村野夫居住茅屋、眼望飛雲、耳聽泉聲、安樂自得的閑逸神情。在這「龍舒國」里,松杉參天、野橘遍地、石乳溶洞、麻麥阡陌,好象世外桃源一樣,別賦新意,頗有感染力。
辛棄疾與藥名詞
南宋辛棄疾不僅是一位偉大的愛國詞人,而且還是一名填製藥名詞的行家。大約在南宋淳熙十五年時,他用藥名寫了一首《定風波·用藥名招婺源馬荀仲游雨岩·馬善醫》: 山路風來草木香,雨余涼意到胡床。泉石膏肓吾已甚,多病,提防風月費篇章。孤負尋常山簡醉,獨自,故應知子草玄忙。湖海早知身汗浸,誰伴?只甘松竹共凄涼。這首詞里寫山、寫水、寫石、寫草、寫風、寫雨,眼前這些自然景象,都寄託著詩人對往昔坎坷不平道路的情思,抒發了詩人內心世界的憤懣。其中用藥名本字、諧音字等嵌入的葯有木香、禹餘糧(雨余涼)、石膏、吳萸(吾已)、梔子、紫草(知子草)、防風、海藻(海早)、甘松等,藥名與詞意,渾然一體。
辛棄疾早年就擅長填詞,據傳,他在新婚之後,便赴前線抗金殺敵,疆場夜靜閑余,便用藥名給妻子寫了一首《滿庭芳·靜夜思》,來表達自己的思念之情: 雲母屏開,珍珠簾閉,防風吹散沉香,離情抑鬱,金縷織硫黃。柏影桂枝交映,從容起,弄水銀堂。驚過半夏,涼透薄荷裳。一鉤藤上月,尋常山夜,夢宿沙場。早已輕粉黛,獨活空房。欲續斷弦未得,烏頭白,最苦參商,當歸也!茱萸熟,地老菊花黃。詞中共用了雲母、珍珠、防風、沉香、鬱金、硫黃、柏葉、桂枝、蓯蓉、水銀、半夏、 薄荷、鉤藤、常山、宿沙、輕粉、獨活、續斷、烏頭、苦參、當歸、茱萸、熟地、菊花等24個中藥名。
據說,妻子接信後,亦以藥名回書:檳榔一去,已歷半夏,豈不當歸也。誰使君子,寄奴纏繞他枝,令故園芍藥花無主矣。妻叩視天南星,下視忍冬藤,盼來了白芨書,茹不盡黃連苦。豆蔻不消心中恨,丁香空結雨中愁。人生三七過,看風吹西河柳,盼將軍益母。信中用了中藥名16種,表達了情意綿綿的思夫之情。
藥名四季歌
春春風和煦滿常山,芍藥天麻及牡丹;遠志去尋使君子,當歸何必問澤蘭。夏
端陽半夏五月天,菖蒲制酒樂半年;庭前嬌女紅娘子,笑與檳榔同採蓮。秋
秋菊開花遍地黃,一日雨露一回香;牧童去取國公酒,醉到天南星大光。冬
冬來無處可防風,白芷糊窗一層層;待到雪消陽起時,門外戶懸白頭翁。白居易的《采地黃者》
麥死春不雨,禾橫秋早霜。歲晏無口食,田中采地黃。采之將何用?持以易餱糧。凌晨荷鋤去,薄暮不盈筐。攜來朱門家,賣與白面郎。與君啖肥馬,可使照地光。願易馬殘粟,救此苦飢腸。 白居易(772-846),唐代大詩人,其祖籍太原(今屬山西)人,後遷居下邦(今陝西渭南北),貞元進土,官至刑部尚書。其詩語言通俗,相傳老娘也能聽懂。涉及詠葯詩作多達百首,為唐詠葯詩之冠。《采地黃者》是其中之一,他並非漚歌地黃這一味中藥的功效,而是和他的《賣炭翁》一樣,通過採挖地黃這一具體過程,把採挖者那種艱辛和痛苦的生活情景,生動形象地展現在讀者面前。詩的意思是說,今年春天不下雨旱死了麥子,去年冬天霜來得太早,損傷了麥苗的分櫱。年底了家裡沒有吃的,只好到野地里去採挖一種藥材棗地黃。挖它有什麼用處?想拿它去換點口糧。天剛亮就扛著鋤頭到山野里去,可是采來採去挖到天黑筐子也沒有裝滿。拿到富貴人家,賣給那些白白胖胖的子弟。討好人家說:,"買下這地黃吧!拿來喂你們的肥馬,可以使它的毛色光澤發亮,都能映照到地面上。我別無他求,只想換一點馬吃剩下的飼料糧,以解救全家苦於飢餓的肚腸。"全詩敘事,曲折動人,情景交融,感人肺腑。作者通過采地黃一事,真實反映了勞動人民的苦難生活,表達對勞動人民的同情。馮夢龍的藥名情書
明代文學家、戲曲家馮夢龍(1574-1646),字猶龍,長洲(今江蘇昊縣)人,除著有聞名於世的《警世明言》、《警世通言》、《警世恆言》外,還編有時調集《桂枝兒》、《山歌》,其中有藥名寫的一段情書:你說我,負了心,無憑枳實,激得我蹬穿了地骨皮,願對威靈仙發下盟誓。細辛將奴想,厚朴你自知,莫把我情書也當破故紙。 想人蔘最是離別恨,只為甘草口甜甜的哄到如今,黃連心苦苦嚅為伊耽悶,白芷兒寫不盡離情字,囑咐使君子,切莫做負恩人。你果是半夏當歸也,我情願對著天南星徹夜的等。情書中共用了14個藥名,情書、情思、情趣躍然紙上,反映出這位文學大師對醫藥知識的精通。
龔自珍的《遠志》詩
九邊爛熟等雕蟲,遠志真看小草同。枉說健兒身在手,青燈夜雪阻山東。龔自珍(1792--1841),清末思想家,文學家。浙江仁和(今杭州)人,道光進土,官至禮部主事。這首詩的歷史背景是,當林則徐赴廣東查禁鴉片時,曾預料英帝國主義可能出兵侵犯,建議清廷應加強戰備,鞏固邊境海防,絕不能妥協,可惜他的建議未被重視和採納。在這種情況下,詩人借喻中藥名棗遠志,吟詩抒懷,表達自己的思想和心境。詩的大意是說,我縱然通曉兵書,熟悉邊境的作戰地形和有抗擊敵人的具體辦法,可是卻得不到朝廷的重用。所以雖有保衛國家的遠大理想,但卻像中藥的遠志一樣,空有其名,仔細看看其長相,它和普通小草無二樣。現在雖有健身好漢的抱負,不平凡的身手,但卻像被大雪封阻在山東道上的遊子一樣,不能前進。詩人在這裡借喻中藥遠志,生動形象地表達了自己的人生抱負,抒發了不被重用的心境和憤世之情。遠志為遠志科多年生草本植物,根和莖人葯,別名"小草",為什麼又叫小草呢?據南宋劉義慶《世說新語》載,東晉大臣謝安,開始隱居東山不出,後來下山做了桓宣武的司馬官。當時有人給桓公送了不少中藥,其中有遠志,桓宣武就問謝安,這種(指遠志)葯又叫小草,為什麼一樣葯又叫兩個名字呢?在場的郝隆立即回答說:"處則為遠志,出則為小草。"以詼諧反喻的語言譏笑謝安。詩人借喻"遠志棗小草"這個典故,表達自己的思想情感,切合實際,符合時宜。遠志性溫味苦辛,是一味常用的益智安神良藥,《本經》中列為上品。
《西廂記》紅娘藥方治相思
元代戲曲家王實甫,寫下了不朽名劇《西廂記》。在《西廂記》中,有一折戲叫《張君瑞害相思》,是戲中的重點場次。這齣戲說的是張君瑞和崔鶯鶯一見鍾情,互相愛慕,但礙於封建禮教,不能在一塊傾訴衷腸,永結秦晉之好,以致張君瑞害起相思病來。湊巧,這時崔鶯鶯的貼身丫環紅娘來到,告訴張生:"有一藥方送來與先生","用著幾般兒生葯,各有制度,我說與你:桂花搖影夜深沉,醋酸當歸浸。"[末雲]"桂花性溫,當歸活血,怎麼制度?"〔紅唱〕"面靠著湖山背陰里窨,這方兒最難尋,一般兩眼令人恁。"[末雲]忌什麼物?[紅唱]"忌的是知母未寢,怕的是紅娘撤沁,吃了呵,穩情取使君子一星兒參。"這一劑葯確實對症,治好了張君瑞的相思病。原來鶯鶯托紅娘,前來與張生訂約,紅娘寓意藥方,借用桂花、當歸、知母、紅娘子、使君子、人蔘六味中藥名,巧妙而含蓄地傳遞了"情報",使醫藥充當了穿針引線締結良緣的紐帶。從這齣戲里,我們可以看齣劇作者是知醫識葯的,他嵌入藥名十分貼切(知母、紅娘)、含蓄(使君子、人蔘),一語雙關,情景交融,耐人尋味。此地龍舒國,池黃獸血餘。木香多野桔,石乳最宜魚。古瓦松杉冷,旱天麻麥疏。題詩非杜若,箋膩粉難書。詩中共嵌入常山、甘草、卷柏、防風、雲實、木通、當歸、白頭翁、地龍、血餘、木香、乳石(石乳)、瓦松、天麻、杜若等16種藥名。詩人巧妙地運用這些藥名,從微觀到宏觀,勾畫了一幅山村野夫居住茅屋、眼望飛雲、耳聽泉聲、安樂自得的閑逸神情。在這「龍舒國」里,松杉參天、野橘遍地、石乳溶洞、麻麥阡陌,好象世外桃源一樣,別賦新意,頗有感染力。
辛棄疾與藥名詞
南宋辛棄疾不僅是一位偉大的愛國詞人,而且還是一名填製藥名詞的行家。大約在南宋淳熙十五年時,他用藥名寫了一首《定風波·用藥名招婺源馬荀仲游雨岩·馬善醫》:山路風來草木香,雨余涼意到胡床。泉石膏肓吾已甚,多病,提防風月費篇章。孤負尋常山簡醉,獨自,故應知子草玄忙。湖海早知身汗浸,誰伴?只甘松竹共凄涼。
這首詞里寫山、寫水、寫石、寫草、寫風、寫雨,眼前這些自然景象,都寄託著詩人對往昔坎坷不平道路的情思,抒發了詩人內心世界的憤懣。其中用藥名本字、諧音字等嵌入的葯有木香、禹餘糧(雨余涼)、石膏、吳萸(吾已)、梔子、紫草(知子草)、防風、海藻(海早)、甘松等,藥名與詞意,渾然一體。
辛棄疾早年就擅長填詞,據傳,他在新婚之後,便赴前線抗金殺敵,疆場夜靜閑余,便用藥名給妻子寫了一首《滿庭芳·靜夜思》,來表達自己的思念之情:雲母屏開,珍珠簾閉,防風吹散沉香,離情抑鬱,金縷織硫黃。柏影桂枝交映,從容起,弄水銀堂。驚過半夏,涼透薄荷裳。一鉤藤上月,尋常山夜,夢宿沙場。早已輕粉黛,獨活空房。欲續斷弦未得,烏頭白,最苦參商,當歸也!茱萸熟,地老菊花黃。
詞中共用了雲母、珍珠、防風、沉香、鬱金、硫黃、柏葉、桂枝、蓯蓉、水銀、半夏、 薄荷、鉤藤、常山、宿沙、輕粉、獨活、續斷、烏頭、苦參、當歸、茱萸、熟地、菊花等24個中藥名。據說,妻子接信後,亦以藥名
回書:
檳榔一去,已歷半夏,豈不當歸也。誰使君子,寄奴纏繞他枝,令故園芍藥花無主矣。妻叩視天南星,下視忍冬藤,盼來了白芨書,茹不盡黃連苦。豆蔻不消心中恨,丁香空結雨中愁。人生三七過,看風吹西河柳,盼將軍益母。信中用了中藥名16種,表達了情意綿綿的思夫之情。
。
馮夢龍的藥名情書明代文學家、戲曲家馮夢龍(1574-1646),字猶龍,長洲(今江蘇昊縣)人,除著有聞名於世的《警世明言》、《警世通言》、《警世恆言》外,還編有時調集《桂枝兒》、《山歌》,其中有藥名寫的一段情書:
你說我,負了心,無憑枳實,激得我蹬穿了地骨皮,願對威靈仙發下盟誓。細辛將奴想,厚朴你自知,莫把我情書也當破故紙。
想人蔘最是離別恨,只為甘草口甜甜的哄到如今,黃連心苦苦嚅為伊耽悶,白芷兒寫不盡離情字,囑咐使君子,切莫做負恩人。你果是半夏當歸也,我情願對著天南星徹夜的等。情書中共用了14個藥名,情書、情思、情趣躍然紙上,反映出這位文學大師對醫藥知識的精通。
龔自珍的《遠志》詩
九邊爛熟等雕蟲,遠志真看小草同。枉說健兒身在手,青燈夜雪阻山東。龔自珍(1792--1841),清末思想家,文學家。浙江仁和(今杭州)人,道光進土,官至禮部主事。這首詩的歷史背景是,當林則徐赴廣東查禁鴉片時,曾預料英帝國主義可能出兵侵犯,建議清廷應加強戰備,鞏固邊境海防,絕不能妥協,可惜他的建議未被重視和採納。在這種情況下,詩人借喻中藥名棗遠志,吟詩抒懷,表達自己的思想和心境。詩的大意是說,我縱然通曉兵書,熟悉邊境的作戰地形和有抗擊敵人的具體辦法,可是卻得不到朝廷的重用。所以雖有保衛國家的遠大理想,但卻像中藥的遠志一樣,空有其名,仔細看看其長相,它和普通小草無二樣。現在雖有健身好漢的抱負,不平凡的身手,但卻像被大雪封阻在山東道上的遊子一樣,不能前進。詩人在這裡借喻中藥遠志,生動形象地表達了自己的人生抱負,抒發了不被重用的心境和憤世之情。遠志為遠志科多年生草本植物,根和莖人葯,別名"小草",為什麼又叫小草呢?據南宋劉義慶《世說新語》載,東晉大臣謝安,開始隱居東山不出,後來下山做了桓宣武的司馬官。當時有人給桓公送了不少中藥,其中有遠志,桓宣武就問謝安,這種(指遠志)葯又叫小草,為什麼一樣葯又叫兩個名字呢?在場的郝隆立即回答說:"處則為遠志,出則為小草。"以詼諧反喻的語言譏笑謝安。詩人借喻"遠志棗小草"這個典故,表達自己的思想情感,切合實際,符合時宜。遠志性溫味苦辛,是一味常用的益智安神良藥,《本經》中列為上品。謝邀。嵌藥名一事,還是引用一個學中文師姐豆瓣上的東西吧。
宗廷虎;;現當代中藥藥名嵌字體的繼承與發展[J];畢節學院學報;2009年07期
巧嵌藥名寫傳奇-馬本仁安徽潛在縣汪濟老先生用六十餘味中藥名所作《致在台友人》白朮兄: 君東渡大海,獨活於生地,如浮萍漂泊,牽牛依籬,不知思念否?今日當歸也!家鄉常山,及祖國熟地。春有牡丹,夏有芍藥,秋有菊花,冬有臘梅,真是花紅紫草蘇木青,金纓銀杏玉竹林,龍眼蛤蚧鳴赭石,仙茅石斛連鉤藤。家中東園遍布金錢草、懸紫草;西園盛開百合花、月季花:北牆爬滿絡石滕、青風滕;南池結有石連子、黃實子。但見青果累累,花粉四溢。令尊白前公,拄虎杖,懷馬寶,扶寄奴,踏竹葉,左有麝香,右有紅花,檳榔陪伴上蓮房,已是巍巍白頭翁矣!令堂澤藝嬸雖年邁而首烏,猶千年健之松針也。唯思念海外千金子,常盼全家合歡時,望勿戀寄生地,願君早茴香(回鄉)! 表弟:杜仲頓首 消閑刊登的藥名信和藥名聯文章,使我想起清人褚人獲《堅瓠集》里的兩封藥名信,一是妻寄夫,一是夫寄妻。妻念夫:檳榔一去,已過半夏,豈不當歸耶?誰使君子,效寄生草纏繞他枝,令故園芍藥花無主矣。妾仰視天南星,下視忍冬藤,盼不見白芷書,茹不盡黃連苦!古詩云:豆蔻不消心上恨,丁香空結雨中愁。奈何,奈何? 夫念妻:紅娘子一別,桂枝香已凋謝矣!幾思菊花茂盛,欲歸紫菀,奈常山路遠,滑石難行,姑待從容耳!卿勿使急性子,罵我曰蒼耳子。明春紅花開時,吾與馬勃、杜仲結伴返鄉,至時自有金銀花相贈也。兩封信共嵌25味中藥,其中妻子給丈夫信12味,丈夫給妻子信13味。評彈《雷雨-重逢》選段-嵌藥名(作者:汪灝。謹向這個名字表示敬意。我此生若能做得這樣文章,夕死可矣~)[白]我這些年來吃的苦,不是你用銅鈿算得清的!驀地裡生地變做熟地樣,首烏白髮竟兩茫茫。想當初我是年方二八的女貞子,你彷佛青檀蜜語一檳榔(冰郎),騙得我與你半夏合歡把蛇床上,以為是玉蝴蝶一雙入情網。誰知你墻隔紅花香馥鬱,沉香榻調排新主張,我只落得蓮藕無心儂獨活,桂枝同氣竟無望,我是當歸未卜意彷徨。[白]過去的事情了,還提它幹嘛呢?再說,這第二個兒子不是被你帶走了嗎?[白]帶走?那是因為你們看見這個小孩就要死了……那時節我垂盆草草方三日,胞衣附子尚帶恙,虎無食子古語講,你母子是蛇蠍狼毒把天良喪,天冬竟敢我出門牆!我一腔幽怨唯知母,堂前萱草哭斷腸。我步踉蹌滑石河邊欲覓水,天地懸覆百草霜,偏遇那厚樸村翁把援手降,我苦丁兒僵蟲絲短更悽惶。[白]我看從前的恩怨就不必再提了吧![白]我要提!我悶了三十年了。我總當這一生一世再也不會看見儂了,誰想到我的孩子,一個一個註定要跑到你們周家來,又做我從前在你們家裡做過的事![白]怪不得四鳳真像你。總巴望鳳兒是桑蠶寄生的益母草,有誰知她竟會遠志木通(莫通)失提防,貝母(背母)竹葉(作揖)在周府上。今日裡你蓯蓉(從容)把威靈仙(威靈現),百部(擺佈)佛手把生死掌,要金銀續斷(贖斷)夢一場。可知我漂泊浮萍有松節,使君子好心腸一片付汪洋,我是五味人參(人生)盡參詳!詩詞部份:藥名詩:詩中嵌藥名,「字則正用,意須假借」。 關於藥名詩的起源,蔡絛《西清詩話》云:「藥名詩,世以起於陳亞,非也,東漢已有離合體,至唐始著藥名之號。」宋代吳曾《能改齋漫錄》則加以辨證云:「以予觀之,恐或不然,且藥名之號,自梁以來有之。……乃知藥名詩不始於唐。」宋代王楙《野客叢書》更言:「……此體已著於六朝,非起於唐也,當時如王融、梁簡文、元帝、庾肩吾、沈約、竟陵王皆有,至唐而是體盛行。如盧受采、權、張、皮、陸之徒皆有之。吳曾《漫錄》謂藥名詩,庾肩吾、沈約亦各有一者,非始於唐,所見亦未廣也。本朝如錢穆父、黃山谷之輩,亦多此作。」清代趙翼《陔余叢考》考辨則更確:「藥名入詩,三百篇中多有之,如『采采芣苢,言采其虻,中谷有蓷,牆有茨,堇荼如飴。』之類。《溫公詩話》,陳亞郎中以藥名為詩至百首,如『風雨前湖夜,軒窗半夏涼。』『棋怕臘寒呵子下,夜嫌春暖宿紗裁。』贈乞雨自曝僧云:『不雨若令過半夏,定應曬作葫蘆巴。』皆遊戲筆墨,頗也可喜。」 屈原《離騷》提到了佩蘭、澤蘭、木蘭、白芷、香茅、荷花等二十五種中藥。 明朝文士孔毅夫的中藥名詩: 鄙性常山野,尤甘草舍中,鉤簾陰卷柏,障壁坐防風。 客土依雲實,流泉駕木通。行當歸老矣,已逼白頭翁。 另一首曰: 此地龍舒國,池隍獸血餘。木香多野桔,石乳最宜魚。 古瓦松杉冷,旱天麻麥疏。題詩非杜若,箋膩粉難書。敦煌「變文」中的藥名詩 「妾是仵茄(五加)之婦細辛,早仕於梁(禹余梁),就禮未及當歸,使妾閑居獨活。蒿(青蒿)莨薑(良姜)芥(荊芥),澤瀉無憐;仰嘆檳榔(賓郎,指夫君),何時遠志。近聞楚王無道(王不留行),遂發豺狐(柴胡)之心。誅妾家破芒消(硝),屈身苜遂(苜蓿),葳蕤怯弱,石膽難當。夫怕逃人(桃仁),茱萸得脫;潛行菌草,匿影藜蘆。狀似被趁野干(射干),遂使狂夫茛菪。妾憶淚沾赤石(脂),結恨青葙(子)。野寢難可決明(子),日念舌干(射干)卷柏。聞君乞聲厚朴,不覺(羊)躑躅君(使君子)前(車前子),謂言夫婿麥門(冬),遂使蓯蓉緩步。看君龍齒,似妾狼牙,桔梗若為,願陳(皮)枳殼。」 子胥答:「余亦不是仵茄(五加)之子(梔子),亦不是避難逃人(桃仁),聽說途之(菟絲子)行李(郁李)。余乃生於巴蜀(巴豆、蜀漆),長在藿鄉(藿香),父是蜈公(蚣),生居貝母。遂使金牙(干金子)}采寶,支子(梔子),遠行(桂元心1。劉寄奴是余賤朋,徐長卿為之貴友。共渡蘘河(荷),被寒水(石)傷身,二伴芒消(硝),唯余獨活。每日懸腸斷續(續斷),情思飄搖,獨步恆山(常山),石膏(諧高)難渡。披岩巴戟,數值狼(毒)胡(前胡,諧音孤)。乃意款冬,忽縫鍾乳;留心半夏,不見鬱金。余乃返步當歸,芎一窮(川芎)至此。我之羊齒,非是狼牙,桔梗之情,願知其意。」藥名詩血蠍天雄紫石英,前胡巴戟指南星。相思子也忘知母,虞美人兮幸寄生。鶯宿全朝當白芷,馬牙何日熟黃精。蛇床蟬腿漸陽起,芎葯枝頭萬斛情。藥方詩曰:國老不能和百葯,將軍無計掃餘殃。黃連何為連身苦,龍骨應知骨自香。吐露清愁情已闕,金花在目興應忙。蛇床獨活相思子,此德當歸續命湯。 和竟陵王藥名詩 沈約 丹草秀朱翹。重台架危闕。木蘭露易飲。射干枝可結。 陽隰采辛夷。寒山望積雪。玉泉亟周流。雲華乍明滅。 合歡葉暮卷。爵林聲夜切。垂景迫連桑。思仙慕雲埒。 荊實剖丹瓶。龍芻汗奔血。別握乃夜光。盈車非玉屑。 細柳空葳蕤。水萍終委絕。黃符若可挹。長生永昭晳。 這五首詩描寫經過戰爭洗禮之後的深冬山夜的凄涼景象,令人愁腸千結;思緒萬千。詩中含有射干、辛夷、玉泉、合歡、葳蕤等完整藥名,還有隱伏藥名。 又懷舊事 一首喝馬藍關路,王孫欲斷腸。 風揚桃蕊嫩,露郁李花香。志遠情難棄,心高意已傷。 春長山月寂,莫若早回鄉。 這首詞用了馬蘭、郁李、遠志、薏苡、茴香等葯藥名,道出了作者此刻的鬱悶心情。 外出丈夫致妻藥名詩: 牽牛織女知往年,安得鸞膠續斷弦, 雲母帳空人不見,水沉香冷月娟娟。 澤蘭憔悴諸蒲黃,寒露初凝百草霜, 不共玉人傾竹茹,茱萸甘菊得重陽。 妻回藥名詩: 兔絲曾附女蘿枝,分手車前又幾時, 清淚晴消輕粉面,懶將青黛掃蛾眉。 落葉秋徑滿地黃,凝眉問鎖玉金香, 黃連未嚼心先苦,紅豆相思恨更長。 夜夢與羅子和論藥名詩 宋朱翌鑽破故紙我拙計,該貫眾史子得意。簽排百部象齒懸,陟厘萬張蠅頭字。分甘遂如百兩金,作苦躭成五車記。地錦天花出妙機,瓊田水英生爽氣。詩成欲度甫白前,冠彈請繼王陽起。天門冬夏鳶尾翔,香芸台閣龍骨蛻。任真朱子老無用,得時羅君政如此。今宵月白及風清,想君不作呼盧會。泉石膏育肯過予,飲量定能加五倍。答鄱陽客藥名詩 唐" 張籍 江皋歲暮相逢地,黃葉霜前半夏枝。子夜吟詩向松桂,心中萬事喜君知。藥名詩 權德輿 唐七澤蘭芳千里春,瀟湘花落石磷磷。有時浪白微風起,坐釣藤陰不見人。李在躬巧開藥名詩謎方《山居即事》三徑慵鋤蕪遍穢(生地),數枝榴花自鮮妍(紅花)。露滋時滴岩中乳(石膏),雨行長流澗底泉(澤瀉)。閑草文詞成小帙(藁本),靜披經傳見名賢(使君子)。渴呼童子煮新茗(兒茶),倦倚熏籠灼篆煙(安息香)。朱為多研常訝減(砂仁),窗因懶補半嫌穿(破故紙)。欲醫衰病求方少(沒藥),未就殘詩得向連(續斷)。為愛沃醪千頃碧(空青),頻頻搔首問遙天(連翹)。《戒庵老人漫筆》: 木賊反,自號威靈仙,與辛夷、前胡相連結,犯天雄軍,上謂生曰:「豺狼毒吾民,奈何?」生曰: 「此小草寇,臣請折笞之」。上大喜,賜穿山甲、犀角帶,問「何時當歸」?曰「不過半夏」。遂帥兵往,乘海馬攻城,大戰百合,流血餘數里。令士卒挽川弓,發赤箭,賊不能擋,遂走,絆於鐵蒺藜,或踐滑石而躓,悉追斬之,惟先降者獨活以延胡索系之而歸,獲無名異寶不可勝計,上迎寄生曰:「卿平賊如剪草,孫武不能過也。」 這篇古文,是說桑寄生消滅小股流賊的故事,文中暗含數味中藥名,如木賊、威靈仙、辛夷、前胡、天雄、草寇、穿山甲、犀角、當歸、半夏、海馬、百合、川芎、赤箭、蒺藜、滑石、獨活、延胡索、剪草、無名異等。李時珍曾寫過兩首藥名謎語詩,一首見諸《本草綱目》:天生靈草無根干,不在山間不在岸。始因飛絮逐東風,冷梗青青飄水面。神仙一味去沉痾,采時須在七月半。選甚癱風與大風,些小微風都不算。豆淋酒化服三丸,鐵鏷頭上也出汗。另一首藥名謎語詩是:一株空心樹,獨生東籬邊。病人膏肓久,九死一生還。詩中的中藥是浮萍、木通、黃花、沒藥、獨活。《西遊記》中的藥名詩自從益智登山盟,王不留行送出城。路上相逢三稜子,途中催趲馬兜鈴。尋坡轉澗求荊芥,邁嶺登山拜茯苓。防己一身如竹瀝,茴香何日拜朝廷?藥名詩奉送楊十三子問省親清江 宋黃庭堅 楊侯濟北使君子,幕府從容理文史。府中無事吏早休,陟厘秋兔寫銀勾。駝峰桂蠹樽酒綠,樗蒲黃昏喚燒燭。天南星移醉不歸,愛君清如寒水玉。葳蕤韭薺煮餅香,別筵君當歸故鄉。諸公為子空青眼,天門東邊虛薦章。為言同列當推轂,豈有妒婦反專房。射工含沙幸人過,水章獨搖能腐腸。山風轟轟虎鬚怒,千金之子戒垂堂。壽親頰如木丹色,胡麻炊飯玉為漿。婆娑石上舞林影,付與一世專雌黃。寂寥吾意立奴會,可忍冬花不盡觴。春陰滿地膚生粟,琵琶催醉喧啄木。艷歌驚落樑上塵,桃葉桃根斷腸曲。高帆駕天沖水花,灣頭東風轉柁牙。飛廉吹盡別時雨,江愁新月夜明沙。藥名詩 清 王端履 《重論文齋筆錄》常山西去一帆通,旭日瞳朧映日紅。聽得歌聲時斷續,蓬窗互說要防風。薄荷貼水尚平鋪,水藻參差綠滿湖。我識漁人無遠志,賣來鱉甲醉當櫨。粽纏益智喜開筵,戶插菖蒲艾並懸,節過中天才半夏,螳螂奮斧逞車前。淡竹環籬境絕塵,藏書百部未全貧。生平五味都嘗遍,且嚼乾薑伴細辛。滿地黃花九月初,蚤休陶令愛五廬。茱萸插鬢人何在,空撫長松淚滿裙。大儒出處嚴防己,肯任雌黃道路飢。王不留行孟子去,漫勞尹士勸當歸。老去射干難貫眾,暗室挑燈草決明。文壇掉鞅車旋覆,少年巨勝總關情。少婦深堂號鬱金,葯爐時配紫團參。年來石斛金釵少,不信花名尚玉簪。秋高氣爽仙人掌,作意凝霜逗白薇。百尺凌霄盤溢處,曉寒日及未應希。杞白麻黃已及時,牽牛花放露花滋。詩才杜若人誰是,誰問青蓮也不知。王安石《和微之藥名勸酒》:真珠??鳴糟床,金罌琥珀正可嘗。史君子細看流光,莫惜覓醉衣淋浪。獨醒至死誠可傷。歡華易盡悲酸早,人間沒藥能醫老。寄言歌管眾少年,趁取烏頭未白前。詩中的真珠、金罌、琥珀、史君、獨醒、酸早(棗)、沒藥、管(慣)眾、烏頭都是藥名。 清末,一舉人因雨受河邊藥店主人款待,作詩致謝。此詩至今仍懸掛在昆明市光華街的福林堂藥店內: 剛逢半夏雨連橋,是日當歸路隔遙。 雨浥蒙花香斷續,風敲淡竹葉漂消。 留行共酌菖蒲酒,活樂似火紫菀蕭。 只識(枳實)思君懷遠志,小回(茴)一舍路迢迢。藥名詩地名京界足親知(荊芥),托借尋常無歇時(全歇)。但看車前牛領上(車前子),十家皮沒五家皮(五加皮)。唐人權德輿七絕: 七澤蘭芳千里春,瀟湘花落石磷磷。 有時浪白微風起,坐鉤藤陰不見人。 詩中依次隱著澤蘭、落石、白微、鉤藤四味中藥,不著痕迹,妙趣天成。 古典名著《西遊記》中,亦有用中藥名連綴成篇的《西江月》一首: 石打烏頭粉碎,沙飛海馬俱傷。人蔘官桂嶺前忙,血染硃砂地上。附子難歸故里,檳榔怎得還鄉。屍骸輕粉卧山場,紅娘子家中盼望。 牡丹亭藥名詩 牡丹亭邊,檳榔紅娘子,貌若天仙。巧遇推車郎,芍藥叢中兩鍾情,白頭翁為媒,金銀花牽線,八月蘭開時成佳伴。芙蓉帳中,結並蒂連,合歡十月,大腹皮便便。生大力子,奮遠志,持大戟,平木賊,更洙草寇。當歸期,封大將軍於金鑾殿。 蒲松齡通曉醫學,曾以嫻熟筆法為中藥立傳,名曰《草木傳》。他根據藥的性味、功效與特點,以擬人手法將五百多種中藥運用生、旦、淨、末、丑等戲劇行當,寫出極具故事化的情節。情節既有科白,亦有唱段。例如《草木傳》「清肺湯」的一段說白,如此寫道:「那一日在天門冬前麥門冬後搖了搖馬兜鈴,閃出兩位婦人,一個叫知母,頭戴一枝冬花,搽著一臉元明粉。金蓮來求咳嗽藥方,黃芩抬頭一看,即知頭面各般所有桔實,俱是止嗽奇藥,放下兜鈴,匯成一方,便把那痰喘嗽一並治好。」將方劑《清肺湯》的成份及功效巧妙納入劇情之中。本文來自:中華中醫藥論壇(中醫藥論壇 - 中華中醫藥論壇)查看原文,請訪問:藥名與戲劇的淵源 藥名詞 閨情 北宋 陳亞相思意已深 (相思子、薏苡) ,白紙書難足 (白芷、紫蘇) 。字字苦參商 (苦參) , 故要檀郎讀 (狼毒) 。分明記得約當歸 (當歸) ,遠至櫻桃熟 (遠志) 。何事菊花時 (菊花) ,猶未回鄉曲(茴香)。 在八句詞中嵌進了十味藥名,句句有「葯」而不牽強,委實難作。被人譽為藥名詩的「千古絕唱」。 巧對續錄 卷上 藥名甚繁,多有可對者。《本草》外,如《清異錄》各書所載,草木鳥獸皆藥品也,亦多可采。茲取屬對工者於左: 「白頭翁」對「皂角子」。「木賊草」對「水仙花」。「夏枯草」對「冬青花」。「苦楝子」對「酸棗仁」。「龍膽草」對「鷹爪蓮」。「馬齒莧」對「雞冠花」。「羊肚菌」對「龍涎香」。「海狗腎」對「川烏頭」。「蛇床子」對「馬兜鈴」。「金星草」對「珠兒參」。「木鱉子」對「石龍芻」。「天花粉」對「地骨皮」。「川貝母」對「山慈姑」。「百合粉」對「五靈脂」。「獅子術」對「鳳仙花」。「紫金錠」對「黑錫丹」,或曰「白玉膏」。「三生飲」對「四神九」。「六神曲」對「三妙膏」。「黑神散」對「紅靈丹」。「金毛菜」石發對「鐵腳梨」。「逡巡醬」對「陸續丸」蔓荊子。「和事草」蔥對「合歡花」。「三尺籙」枸杞對「一寸香」梅。「千莖菜」萵苣對「萬選香」梅。「文章樹」柘對「錦繡根」芍藥。「五福臠」白斂對「百益紅」棗。「糟糠氏」蒸肫對「婆娑兒」鷗。「金毛狗脊」對「玉尾蟾酥」。「懷奇令史」石決明對「梵響將軍」牡蠣。「通幽博士」龜對「新美舍人」石首魚。「黃毛菩薩」牛對「碧海舍人」燕。「九皋處士」鶴對「四足仙人」馬。「點花使者」玳瑁對「擐甲尚書」鱉。「金香丞相」桔對「玉版禪師」筍。「圓通居士」術對「骨鯁元君」蓽薢。 按:有注者皆出《清異錄》,宋時陶穀著也。嵌藥名聯: 鼓架架鼓,陳皮不能敲半下 燈籠籠燈,紙殼原來只防風 此聯巧妙地嵌入了「陳皮」「半下」「枳殼」「防風」四種中藥材名,且「半下」「紙殼」兼含諧音。 熟地偏栽益母草 常山新種孩兒茶 此聯巧妙嵌入「熟地」「益母草」「常山」「孩兒茶」四種藥名獨活他鄉已九秋,腸肝續斷更剛留,遙知母老相思子,沒藥醫治盡白頭。稚子牽牛耕熟地,將軍打馬過常山。一陣乳香知母至,半窗故紙防風來。神州到處有親人,無論生地熟地;春風來時盡著花,但聞藿香木香。好小姐藥方開得真奇妙,怕的是知母未寢我紅娘曉~西廂同樣絕妙。熟地迎白頭,益母紅娘一見喜;淮山送牽牛,國老使君千年健。熟地、白頭翁、益母草、紅娘子、一見喜、淮山、牽牛、國老(甘草)、使君子、千年健。白頭翁,持大戟,跨海馬,與木賊草寇戰百合,旋復回朝,不愧將軍國老(甘草);紅娘子,插金簪,戴銀花,比牡丹芍藥勝五倍,蓯蓉出閣,苑若雲母天仙」。辛棄疾《滿庭芳》:靜夜思,雲母屏開,珍珠簾閉,防風吹散沉香。離情抑鬱,金縷織流黃。柏影桂枝交映,從容起,弄水銀塘。連翹首,驚過半夏。涼透薄荷裳。一鉤藤上月,尋常山夜,夢宿沙場。早已輕粉黛,獨活空房。欲續斷弦未得,烏頭白,最苦參商。當歸也。茱萸熟,地老菊花黃。25味中藥:雲母、珍珠、防風、沉香、鬱金、硫黃、黃柏、桂枝、蓯蓉、水銀、連翹、半夏、薄荷、鉤藤、常山、宿沙、輕粉、獨活、續斷、烏頭、苦參、當歸、茱萸、熟地、菊花。辛棄疾《定風波》: 山路風來草木香,雨余涼意到胡床。泉石膏肓吾已甚,多病。提防風月費篇章。孤身尋常山間醉,獨自,故應知子草玄忙。湖海早知身汗漫,誰伴?只甘松竹共凄涼。木香、石膏、防風、常山、甘松。禹餘糧(雨余涼)、桅子(知子)、海藻(海早)。革命烈士胡佑生:中夕連召血結,續斷防風黃柏。遠志通草寄心,西黨桂枝澤泄。當歸熟地赤芍,管仲蓮心百合。党參紅參白芷,冬蟲夏草羌活。慶新婚聯云:蘇子回鄉,檳榔如意半邊蓮,小豆蔻首烏玉龍鞭,爵床夜交藤,二丑透骨香,含羞九層樓,釜臍墨合歡紅娘子;使君熟地,松節乳香一見喜,大顛茄厚朴櫻桃核,文蛤見縫合,雙鉤遍地錦,軟玉三眠柳,逍遙竹旋復水慈菇。眾人見後,笑聲迭起,連聲稱奇。此聯,上下聯各嵌入17種中藥名,共34味。按順序即為:蘇子、茴香、花檳榔、如意草(即烏藨連、烏泡連)、小豆蔻、何首烏、玉龍鞭(即假敗醬草、大種馬鞭草)、爵床(即小青)、夜交藤、二丑(即黑丑和白丑,又牽牛子)、透骨香(即透骨草、滿山香)、含羞草、九層樓(即重樓、草河車、七葉一枝花)、釜臍墨(即鍋底墨灰)、合歡皮、紅娘子(即紅娘蟲、幺姑蟲、灰花蛾);使君子、熟地黃、松節(即油松節、松榔頭)、乳香、一見喜(即穿心蓮)、顛茄、厚朴、櫻桃核、文蛤(貝類又名黃蛤、花蛤,藥用殼稱海蛤殼)、見縫合(即水紅泡、對葉紅線草)、雙鉤(即鉤藤)、遍地錦、軟玉(礦物,即玉石碎屑)、三眠柳(即西河柳)、逍遙竹(即徐長卿)、旋復花、水慈菇(即剪刀草)。蝶戀花 嵌藥名致草堂君網友:夢瘦香沉何懼嚴霜欺豆蔻?遠志於胸、五味皆嘗透。龍骨蓮心還似舊,輕開金鎖懸壺手。紫苑使君揮錦繡。一曲沉香、回蕩凌霄久。玉竹佩蘭欣結友,素馨花釀黃花酒!(豆蔻、遠志、五味子、龍骨、蓮心、開金鎖、紫苑、使君子、沉香、凌霄、玉竹、佩蘭、素馨花、菊花)青玉案·閨情(嵌藥名)蓮心一片西河柳。又半夏、相思透。月月花開三七後。木瓜梅子,丁香豆蔻,總為檳榔瘦。凌霄玉桂明如晝,白紙難書見愁久。五味情深唯苦酒。使君千里,南星北斗,記得當歸否?青玉案(嵌藥名)雙花荷葉南星綻。作半夏、忘憂歎。赤芍蓯蓉(從容)銀翹亂。澤蘭蒼朮,守宮雪膽。水韭(久)人參(深)現。 砒霜(披霜)枯草沉香便。木筆茵(因)陳曲蓮幻。竹葉腰黃催雁淺。白求青黛,葛花續斷。只是松脂倦。雙花、荷葉、南星、半夏、忘憂、赤芍、蓯蓉、銀翹、澤蘭、蒼朮、守宮、雪膽、水韭、人參、砒霜、枯草、沉香、木筆、茵陳、曲蓮、竹葉、腰黃、白求、青黛、葛花、續斷、松脂。青玉案·藥名相思曲——《玉井傳奇》十一集插曲之松下念柯北亭松下尋無路,念柯子、調琴(條芩)訴:豆蔻年華無父母,檳郎分散,苦身(苦參)難許,猶倒天南柱。單身(丹參)獨活求誰助?郎你當歸現何處?莫要(沒藥)先儂歸地府!寄奴紅信,合歡情物,了卻相思苦!註:2007-10-12 羅賢生根據劇情填寫。
以前寫過一篇
白蒿賦
讀白蒿 白樺枝梢
嫣紅輕點佳人笑 彈風引虹
堪折飛花漫輕佻
品白蒿 自作逍遙
卻逢此處心自老 流水匆匆
彈指飛煙紅顏消
南柯一覺 夢斷幾朝
歲月空恨夢輕搖
意朦朧 誰能懂
言中有伊淚沾梢
山幾重 雲聚攏
縱使白髮魂不銷
回前朝 夢尚早
月依照 情未了
雲鵲若能化天橋
情絲方能過九朝
夜思勿用品白蒿
以前看過的典故,挺有意思,轉過來。
北宋著名史學家劉貢父請蘇軾等文人學士喝酒,蘇軾的子弟有事找他回家,蘇便起身告辭,此刻劉貢父正喝得高興,意欲挽留,笑曰:「幸早里,且從容。」蘇軾不加思索,答道:「奈這事,須當歸。」在座賓客們聽見這般對答,都紛紛稱讚兩位才智過人,出口成對。原來,劉貢父的出句表面意思是時間還早,不要著急,這六字中卻包含了三味水果和一味中藥,即杏、棗、李和蓯蓉。答句的意思是怎奈這事,必須我回去處理,妙的是六字中也含三果一葯,即奈(音nai,蘋果之一種)、蔗、柿和當歸。劉、蘇在隨意談話中,特別是蘇軾於急忙回家前,迅速而貼切地對出這樣的妙對,好似信手拈來,非有捷才者不可。對於詩,兩個字足以!
枸杞
架鼓鼓架 陳皮怎能敲半夏
生查子·藥名閨情 陳亞相思意已深,白紙書難足。字字苦參商,故要檀郎讀。分明記得約當歸,遠至櫻桃熟。何事菊花時,猶未回鄉曲?
神州到處有親人,無論生地熟地;春風來事盡著花,但聞藿香木香
「生地」「熟地」「藿香」「木香」都是中藥名。這是北京某藥店楹聯,藥店用的恰當,又語意雙關,十分耐人尋味
破聯,元旦前夕至元宵節,歷時45天的征聯活動己宣告結速,入聯獎,成達興,邱威,魯校長,精神獎劉世豪,黃澤才等眾,原發表在知呼的征聯見&<附照&>詳見黃草山人發表在知呼的118編文章中的題為&<證聯&>美人戲宣爐,美人戲仙蘆&>圖。
鳳仙飛過生熟地,杜鵑銜來金銀花
謝邀。心之所想,眼之所見。無一事一物不能入詩,連氰酸鉀都能入詩,何況中藥。
半夏 當歸
起病六君子,送命二陳湯。袁世凱死時的諷諭輓聯。
推薦閱讀:
※中藥藥方是怎麼發明出來的?
※中藥里一張藥方中假如有幾味葯是發揮療效,那剩餘的那些葯是幹嘛的?
※蒼耳子麻油治鼻炎的安全性?
※中藥臨床試驗如何確認療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