應如何評價以林語堂為代表的民國知識分子的英語水平?


林語堂的英文錄音 -- 英語學習筆記 -- 傳送門

自己感受吧

寫作就不說了


博古觀今,思想自由,水到渠成。

這種英語技能的自然釋放最容易體現在文章創作上,拋開內容的深刻而言,能通過簡單的單詞寫出生動而有趣的文字是一個重要的體現方式。除了題主說的林語堂,還有一位英語技能突破天際的主,溫源寧,這位主攻清新雋永范兒的英文小品。

還是用作品說話吧,溫先生代表作Imperfect Understanding《不夠知己》(主要是人物英文小傳)其中有一篇寫吳宓的,頗為有趣,大家來一起感受一下。可以先體會一下中文版的內容:

有那麼一些人,他們的臉實在太普通了,沒有矯揉造作的痕
跡,也沒有任何特殊之處,即使是成百上千次的提及卻還如路人甲一樣難以讓人印象深刻。但吳宓卻是那麼的與眾不同,只要見過就絕對不會忘記,只因為他那張太
受「老天爺眷顧」的臉。這張臉就像諷刺漫畫中的人物一樣非常具有「喜感」。炸彈狀的頭,蒼白而又瘦弱,頭髮幾乎要遮住整張臉了,鬍子卻一直颳得很乾凈。顴
骨突出,臉頰凹陷,但是目光卻炯炯有神。極長的脖子就像一根堅硬卻缺乏彈性的鋼條長在瘦弱的身體上。

嗯嗯……極其富有想像力的表述……下面各位可以隨意嘗試翻譯一下,溫先生的用詞都很簡單,讀起來非常流暢,來來,隨意感受一下……

Mr. Wu Mi——A Scholar and a Gentleman

Mr.
Wu Mi is like nothing on earth: once seen, never forgotten.

There are
some people onehas to be introduced to a hundred times, and on the
hundredth and one time one
has to be introduced again. Their faces are so ordinary: nomannerisms, no 」anything」, just plain Jack, Tom, and Harry.

But Mr. Wu』s
face is worth a fortune:
it ispeculiar to the point of caricature.

A
head shaped like a bomb, and just assuggestively explosive, gaunt, wan
in colour, with hair threatening to breakout all over the face, but
always kept well within bounds by a clean shave every morning, rugged,
with very prominent cheek-bones and sunken cheeks, and eyes which star at one like glowing coals——all this set one a neck too long by half; and a thin body, as strong and as little elastic as a rod of steel.

第一句完全可以化用嘛,場所為,各種情書,表白函件,不客氣。

然後is worth a fortune實在是太妙了,後面的詳細描寫運用了很多小詞,值得細細回味。

吳宓當年讀了,怒不可遏。「嗚呼,溫源寧一刻薄小人耳!縱多讀書,少為正論……此一篇譏諷嘲笑之文章……宓已謝絕塵緣,而攻詆中傷者猶不絕。甚矣,此世之可厭也!」

包括後面幾篇講到其他民國的人物,溫先生都給出了有趣的評價比如醬嬸的:

馮玉祥:一個半生不熟的人,一個單行軌的頭腦; Orz

周作人:鐵的優雅;

以及在他心目中還只是個孩子的徐志摩……裡面有一段描述地不錯的文字給大家分享

Well,Tse-mo』s relations with women are exactly like Shelley』s. Let no
woman flatter herself that Tse-mo has ever loved her; he has only loved
his own inner vision of Ideal Beauty. Even a pale cast of that Ideal in
any woman, Tse-mo loves. His burning incense at many shrines is no
disloyalty, but rather it is his essence of his loyalty to his Ideal.
Like the shift and play of shadows on a bright summer day, Tse-mo flits
from one girlfriend to another, but inasmuch as the shadows are caused
by one sun, so also is Tse-mo』s love due to only one thing, his vision
of Ideal Beauty.
To that he is a faithful votary, not only in his
relations with women, but also in his writings, in his friendships with
men, and even in the vagaries and irregularities of what appears at
first sight to be nothing but a disordered kind of existence, at once
brief and tragic.

以下翻譯來自百度ID方達尼同學,再次感謝。

是的,志摩與女性的關係就和雪萊的完全一樣。哪個女人也不要因志摩曾經愛過她而自鳴得意,他愛的只是他內心「理想的美」的幻象。哪個女人身上只要透露出一
點那種朦朧的美,志摩便愛她。他在許多愛情的神龕前燒香(同時追求多名女性的意思——譯者注)並非是他不忠,反而是他忠於他所崇拜的「理想的美」的本質體現。正像在一個晴朗夏日裡飄忽不定的影子一樣,志摩用情於一個又一個女友,正如這些影子都由太陽引起,志摩的愛情也只有一個來源——他內心的「理想的美」
的幻象。他永遠是那種「理想的美」的忠實信徒,這不僅體現在他與女性的關係上,而且還體現在他的作品裡、體現在他與男性朋友的友誼里,甚至體現在他那乍一
看起來短暫、悲慘、動蕩不定、荒誕不經的一生里。

雖然以上溫先生的評價我並不能同意……

總而言之,讀溫先生的英文會有一種含英咀華,唇齒留香的感覺,很奇特。

————————(華麗麗的分割線)————————

介紹一下溫先生的生平吧。

溫源寧生於1899年 , 廣東陸豐人 , 早年留學於英國劍橋大學 , 獲法學碩士學位 , 回國後於1925 年始任教於北大 。他的學生講:溫先生是位英國化了的 「 洋紳士 」,穿整齊而考究的西裝,年歲不大, 卻因神態嚴肅而顯得成熟幹練,總是用英語講話 , 語調典雅頓挫 ,透出某種古典味道。他自己很有紳士分度,與妻子相敬如賓:「 他的夫人是個華僑闊小姐, 有汽車 , 他卻從來不坐 , 遇見風雨天氣, 夫人讓 , 他總是說謝謝 , 還是坐自己的人力車到學校 」 。 有的學生驚訝於他說英語的地道, 甚而懷疑他是否會講中國話……

溫先生退休後居住在台灣,於1984年初去世,享年85歲,但是對於他的逝世台媒並沒有什麼紀念性的報道,或許他的後半生平平如也,無所表現,人們已將他遺忘,亦未可知 。

最後附上皂片,蠻帥氣的。

圖自度娘。


我想題主問了兩個問題:1)林語堂的英文怎麼樣?2)民國知識分子的英文怎麼樣?

我聽了他在Speaking of Liberty里的訪談(覺得他的聲音很女性化),也看了一些他的書,如《京華煙雲》和《開明英文方法》,覺得他無疑是大師級的。我認為他對英文的掌握和研究在英美的同行中也是出類拔萃的。

第二個問題像是一個偽問題。林語堂的英文在當時和在今天基本上算是無出其右,自然不能代表知識分子的整體水平。民國時代留學沒那麼普遍,資訊沒那麼便捷,學習英文條件也就沒那麼好。所以我推斷民國知識分子的整體英文水平應該不怎麼樣。


我想民國時期的知識分子也要分情況看。

我們大多熟知的一類,比如林語堂,其他還包括胡適,徐志摩,陳西瀅,林徽因,梁思成,冰心,錢鍾書等,這些人都有一個共同的特點:有較長時期的留學經歷。其中一些早年在西方勢力開辦的學堂讀書,即使尚未出國已經掌握了很好的英語能力(林徽因,梁思成,冰心)。在國外接受多年的深造後,語言功底與本國人無異,甚至超過本國人。即使在西方國家也屬高等知識分子之列。

第二類是沒有出國留學經歷,但教育背景是西方教育體系的,這一類主要包括一大批活躍在上海的名媛,比如郭婉瑩,陸小曼,唐瑛等。他們有一部分人甚至不會講流利的中文,英語約等同於母語。但由於教育程度大多停留在中等學校水平(中西女中,聖瑪利亞女校,聖心學堂),因此總體上來說不如第一批人對語言的掌握深入。

第三類人是同樣沒有出國留學經歷但在中國就讀於教會大學,其中也不乏精英,比如凌淑華,吳興華,朱生豪(燕京大學,之江大學)。我之所以將教會大學區別於第二類的教會學校,原因是這一類大學雖然為西方基督教所辦,但其教學是兼容並包的,並非一味地西化。而第二類所舉例的教會學堂是純歐美教學,幾乎沒有中文課。

第四類與今天比較相像,普通家庭出身普通大學讀英文系,既不是基督教大學也沒有繼續留學深造。他們的英語水平總體上而言比較接近我們今天通常能夠看到的。當然也不乏佼佼者,比如齊邦媛(武漢大學英文系)

第五類比較特殊,家庭背景造就了很好的學習條件。自小可以跟隨外國教師學習,即使日後沒有系統地讀英文系,語言成度也屬上乘。


沒有專四,沒有專八,沒有口譯證書,沒有參加全國英語競賽,沒有參加希望杯。

差評。


因老師要求,全班都在看林語堂的《My Country and My People》。被驚訝到了。。看一遍根本看不懂好嗎,看第二遍的時候才知道他的邏輯有多棒,例子舉的有多好。但他寫女性地位的那一章,我是真的忍不了。


這些民國知識分子幾乎都不是英語專業的。單就林語堂講,他是文學方面唯二能用雙語寫作的人。另一個是老舍。(給你一個眼神,自己體會)


林語堂的英文在中國人中絕對是頂級的,在外國人中也屬上乘。其他像錢鍾書、胡適等留學歐美的,只能寫一般的論文,寫散文、小說勉為其難。至今還沒有聽說中國人寫英文詩歌出名的。林語堂自述他當年提筆寫英文時也是寫得詰詘聱牙,最後才改成通順的文體,母語人士評價他的英文是polished informal。他也告誡學習者最高的英文境界是掌握idiom,而不是GRE辭彙。


林語堂明顯和其他人不在一個水平啊,不能代表民國知識分子。


我記得是有這方面的回答的。

題主費心找找還是可以找到的。(是我記不得了)囧

知乎的隔閡好嚴重。關鍵還是搜索的鍋~

[林語堂的英文寫作水平究竟如何?: http://www.zhihu.com/question/19607665/answer/20873187]

找找還是找的到的。我就打斷那些搬東西騙贊的人道路吧。

題主要努力提高知識水平啊。

我直接搜索了林語堂。


首先要搞懂什麼是英文水平。辭彙量?對文本理解?英文語言知識?還是能用英文寫作?以上都不好量化。如果是中英文翻譯水平,倒好說。結論是,不要迷信民國大師(?_?;)英文說得跟母語一樣,也不代表能翻譯好。 我只想說,林語堂中英文都了得,是個特例,不能代表什麼。


這個問題要問具備深厚英文素養和功底的中外英文專業專家。培訓機構老師乃至普通大學英語教授都沒有那個水平來評判。


當時記得林語堂學於中英教學的環境,家裡人支持又在教堂跟隨英語教育的老師學習,像這種境遇除了他還有徐志摩 陸小曼,一般早期家境優越,祖輩 父母思想開放,樂於接受先進思想。


推薦閱讀:

為什麼當代缺少民國士子那樣一心為民族崛起而拼搏的人?
林徽因和徐志摩、金岳霖睡過沒有?
徐志摩說張幼儀是個鄉下土包子?
為什麼很多人喜歡楊絳,而討厭林徽因?
如何評價秋瑾?

TAG:英語學習 | 林語堂 | 民國文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