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漸悟?

如何漸悟?提出這個問題,給知乎添亂了。

用了佛教術語,不是宗教話題。我的問題是:如何處理好自己與自己的關係,自己與世界的關係,達到內心的平安和喜悅?

知乎上有很多關於人生問題的討論和精彩回答,基本上我都能理解和領悟。比如知乎周刊《也談情也說愛》,我看了很舒服很了悟,畢竟我的愛情觀也算熟了。

那麼問題來了,為什麼我做不到?

做不到,可能不是真正明白。但我認為我不是這種情況,我是因為控制不了自己。

卡倫霍尼對我這類人的描述是神準的。由於安全感的需要,我被迫做出種種可笑的努力來維護自己的安全感,比如我需要被愛,需要優越。在被迫中,我不僅浪費了自己的精力,同時失去了自由,我在選擇面前儘是違心,困難面前儘是軟弱,我沒有平安,也沒有力量,我無法應對生活。

我經歷了很多痛苦,跟挫折無關。如果說世界待我不公,也就是童年不快樂,太扭曲。我倖存下來,情緒也在轉好,放下一些執著,但我還沒能建立自信,認識到存在的意義。

探索心靈自由的路何其漫長,迷惘的人,哲學不會給他答案,愛情不會讓他滿足。只有徹悟之後,哲學在心中無需辯證,愛情在那裡等待緣分。

寫這麼多,一個是分享已經部分打開的心靈。一個是確實想知道,我們真的可以通過持續的努力得到開悟嗎?我有些名校朋友,素養很高,看到他們一樣深受其苦,我感到遺憾和失去信心。有沒有一些漸悟的方式,是有跡可循的?

如果問題的根源是安全感,又該怎麼建立安全感?這些年,一個有覺悟的情人的陪伴,曾給我溫情,一些創造性的工作,曾讓我快樂。這些經歷多少讓我成長了。然而這些經歷,畢竟不可求取。因此平日里,我努力觀察自身,做有意義的事情,這種方式是有效的嗎?

最後抒個情。只有經歷過的人,才能體會那種萬劫不復的深淵,天羅地網的折磨。曾經痛苦時,多渴望得到幫助。有覺悟的人們,請幫助我,願和大家一起找到人生的自主性,實現生命的意義。


漸悟,需要的是持續的全面迫近。

這是廣大人民群眾一直在追尋求索的問題之一 - 我們希望成為某種人(或者達到某種狀態),我們去做了,發現心累,因此我們希望 not just doing that, but being that

這是一些傻逼心理諮詢鄙視成功學的理由之一 - 就是成功學,總在讓人裝,打完雞血,亢奮了一陣人還是會回去。然後開始擺宿命論,「我開始覺得,說不定人就是有默認狀態」的(我在知乎上看到的某超V)。拜託,多去找點例子好嗎,別天天盯著自己的患者,樣本偏差不知道嘛,改變的例子怎麼沒看到呢,初中政治課上就說過人的性格是可以改變的好嗎,一個開朗大男兒進了國安局給你整成沉默是金的間諜不是啥難事吧。

首先意識到,並且接納 - 改變是一個永遠持續的過程。你是搞美術的,肯定對心流狀態有很深的體驗,但是有沒有去思考過這種臨在的狀態可以和創作之外的時間聯繫在一起呢?甚至和其它的情緒聯繫在一起呢?所謂活在當下,是必須時時刻刻不放鬆,有意識地讓自己進入眼前的一切,無論是生活、憤怒、快樂、猶豫、彷徨、高潮,有意識地進入自己的情緒內 - 或者,實際上你是有兩個選擇的:將自己和自己的情緒(大腦)分離開,你就能選擇要麼完全疏離當下的情緒,要麼完全進入自己的情緒(engage),時時刻刻去讓自己存在於這種自省的狀態下。千萬不要晃晃蕩盪,對眼前的一切不上心,上班了,抽根煙,嘮個嗑,刷下圈,意識、注意力就如同風中的落葉,時刻被外界的刺激牽引。

其實,做不做得到,和明白不明白,都是非黑即白的用法。如果我們採用這種用法,那麼和原子躍遷一樣,努力(內外雙重刺激)的程度不夠,就上不了一個台階,跳得再高也會落回原點。如果我們把明白了、開悟了定義為上一個台階,或者通俗點講就是突然想開了很多東西,那麼在那一點之前就是不明白。

更直白的例子,你(以為自己)覺得有一件事情非常好,但你就是懶得做,那麼其實你還不明白這件事情的好處在哪。

如果地上有一百塊錢,你難道不去撿?你知道你撿了,就多了100塊錢。現在有一樁生意,你以為自己前後理順了,感覺盈利可觀,項目很好,但就是主觀拖著不做,那就一定是不明白。假如你已經做過10次都得到了理想回報,那麼機會又來了時難道你會不做?

用懶惰與否來概括簡單粗暴而毫無意義,有的人說這叫知行合一,但實際上這和「秘密」那裡面講述的道理是一樣的,如果你對一件事思考得足夠細緻、徹底,慢慢地就會越來越清晰,而最後就成真了。這是self-fulfilling prophecy的形式之一。

觀察你的腦海情緒與狀態,有很多事情,你去做某些事是需要很高的leverage的,或者讓你不做某些事也需要很高的leverage,那麼這個時候看的就是你的意志力的強度(所謂執行力)。

意志力是一種肌肉。讓你上來就上50kg的意志力才能幹的日程安排或者事情,你會垮。必須從低做起。

而你現在的情況就是,你的意志力沒有辦法讓你認清自己的真實狀況。你是不是想到迷霧繚繞的地步就不願意更細緻地去思考了?你覺得自己沒有安全感,那麼什麼是安全感?安全感來自哪,是由什麼造成的?這和自己的哪些屬性有什麼樣的關係?和自己所處的位置有什麼關係,和當前的社會又有什麼關係?

這些牽扯到敏感地方的問題,人是不願意主動思考的。為什麼要把隱隱作痛的地方挖出來看呢。

但往往,認真思考了這些問題,才是跨過去的第一步。

而第二步更難。尤其是安全感,你可能還得去主動刺激自己的不安全感所在之處。刺激到自己覺得沒什麼大不了。刺激到覺得以前那些傻逼想法跟12歲孩子似的。

這以上全是方法論。

另一條線則是實際概念。始終,正確和世界相處的方式需要建立在正確的世界觀之上。90%的人的世界觀都是錯的,因為他們從未思考過。

這個和你上面思考的那些問題有聯繫。什麼是安全感。什麼是優越感。什麼是自尊。什麼是存在感。什麼是男人。什麼是女人。什麼是性。什麼是愛。什麼是人。什麼是動物。什麼是文明。什麼是政治。什麼是科學。什麼是宗教。所有的這些東西,又是怎樣互相影響的。

所有東西,研究完,想透,在腦海里建立一個完整的框架體系。要和世界建立聯繫,和自己建立聯繫,你就必須去了解自己,了解世界。

比方說,你的痛苦,和挫折無關,那麼其實就是和自己過不去。你不明白自己想要什麼,但是你明白現在的狀況不是你想要的。這樣的話你不痛苦誰痛苦。而且當你環顧四周,傻逼們還樂呵呵的挺開心,於是你就更痛苦了。

至於童年的痛苦經歷,卡爾羅傑斯曾經一句話讓我非常受用:What is most personal is most universal。

把注意力從自己身上放出來。你和別人沒有什麼不同。思考他人的行為。思考生死。思考對於70歲的你來說,什麼是最重要的,哪些東西不做會後悔。

去直面自己的動物性。去體驗男人。去體驗高潮。人們的最大痛苦之一來自於自己的社會性和動物性的衝突。社會不需要動物,鄙視動物,鄙視作為人的生物性的一切方面,因為社會只需要螺絲釘。為了達到這個目的,社會會從你的周圍一切來給你施加壓力,以家庭、道德、親情、他人的看法為名來給你掛上鐐銬枷鎖。掙脫的唯一方式是去直面它,去分析它,甄別它,哪些是空中樓閣,是會在現在束縛死你,然後讓你在死前後悔竟然他媽這麼在意的東西。

然後,不報任何僥倖,不留任何後路,拋棄它們。

而到了這一步,你將會開始重建你對於世界的看法、開始明白世界運行的方式。

你會發現以往的你從外界去尋找安全感太傻逼了。一切都在改變,哪怕是你自以為根深蒂固的一切。妄想靠那些東西得到安全感豈不是水中看月。改變又有什麼不好呢?當你往前看時其實並沒有什麼,那些流逝過往帶來的感傷,其實只是你為過去塗上的一層油漆而已,早已不是原本的色彩。是的,這些感傷、是你塗的,而不是事物的默認屬性。世界本就沒有坐標原點,生活本就沒有參照系,地球也不過是宇宙中渺小的一點,有啥的呀。

慢慢你就開始對世界保持了敬畏和好奇,優越這種東西就會遠離你而去。優越基於自尊,當所有人脫下衣服時(各類標籤),優越又從何而來?人們是懶惰的,為了便於理解世界,將這個世界越來越粗暴地貼上可以讓弱智理解的標籤。比如白富美。比如高富帥。比如黑木耳。比如綠茶婊。比如一切都看臉。比如一切都是錢。但這不過是 相 而已。色即是空。要明白這個道理非常簡單,想像明天你就要死,想像你現在70了,你最在意什麼。會在意他人的評價?會在意遵守所謂的道德?會在意身上的名牌?會在意雞毛的蒜皮?會在意你還有多少死不帶走的財產?

你想做什麼?還有什麼依戀?你還有什麼沒吃到?什麼沒玩到?什麼沒做到?什麼沒操到?什麼沒有體驗到?

是的,最終,人生唯一的重點就是體驗。各種各樣的體驗。體驗的深度、強度,決定你生命的厚度、質量。而這些,難道靠錢、靠臉買得到?窮困、探險這些體驗,比起住五星級酒店軟piapia地曬日光浴發朋友圈,在年暮的你的記憶里,哪個會留下烙印?

那些圍繞著自尊建立起來的存在感、優越感、安全感,是不是突然之間毫無意義了?

於是你更加好奇組成這個世界的人。男人。女人。他們是怎樣的。他們生命的熱度是怎樣的。就好像柴靜的那些訪談一樣,能進入那一段經歷里。你想和他們做愛,更深刻地融入到一起。你愛上他們,你愛這個世界。你意識到所有人都是一體的,就像 john wheeler 提出的單電子宇宙一樣。那些憎恨、悔恨、遺憾、歧視會變得疏遠。

你去進一步研究這個世界的運行,檢索自己的存在,他人的存在。為什麼社會會這樣發展。科技、宗教、政治在這裡面起到了什麼作用,從而影響到了你,影響到了你對這個世界的認知。去仔細看,哪些是好的影響,你去借力;哪些是不好的,刪掉他們。

將你自己從 matrix 里,root 出來。而這一切,是窮盡一生的目標。

嗯。忘了說 road to mastery 了,不過你既然是學美術的我就不多說,將某項技藝研究到極致也是最重要的東西之一,更加深你對這個世界的理解。


題主用了「漸悟」一詞,實屬難得,顯然也是有佛緣。

漸悟如同爬山,首先要確認好目標,爬上山頂。而不是漫無目的,繞山而行。

這種漫無目的,被稱為顛倒,被稱為妄想。

佛家有頓悟,也有漸悟,不過是說法不一樣,悟的內容是一樣的。佛陀說:色即是空,空即是色。好,大家根據這個來悟;佛陀又說:凡所有相,皆是虛妄,好,大家根據這個來悟。

就是讓你形成一個基本認識,就是見。

見錯了,只能越來越迷。

題主想知道:如何處理好自己與自己的關係,自己與世界的關係,達到內心的平安和喜悅?

這就是見上的錯誤:我見。

我見和我執,是一切痛苦和煩惱的根源,怎能達到內心的平安和喜悅?

首先你要明白一件事:沒有我,也沒有我的。

不理解沒關係,圍繞這個來尋找答案。尋找答案的過程就是「漸」。

有一天你恍然大悟:是的,原來真沒有「我」,也沒有「我的」。這就是「悟」。

依據題主所描述,我建議:

以破「我見」為目標,以思「一切皆苦」為方法,且行且悟。


佛澤師兄提到習性。Thay並沒有把這個詞簡單翻譯為habbit,而是解釋為all the conditions.如題主所說,我們的安全感與童年經歷緊密相連,這些都是組成現在這個「我」的條件。

而組成現在這個「我」的許多條件中,想,想明白,只是一部分,很小的一部分。想明白,但是做不到的情況太多了。歸根到底,還是條件,包括身體和精神,乃至環境的條件未曾改變,那麼我們只有重複自己的煩惱。

要改變,得從日常生活開始。題主說「我努力觀察自身,做有意義的事情,」這些都是非常好的。但是,日常生活中的衣食住行也同樣重要。

盡自己可能滴,把每一次飲食當成供佛。《終止你內心的暴力》的筆記

盡自己可能滴,把遇到的每一個人,當成佛陀。

盡自己可能滴,把聽到的每一句話,當做深度聆聽的練習。【抄書】五項正念修習.

盡自己可能滴,把每一次刷牙,當做數自己有幾顆牙、愛自己的機會。

盡自己可能滴,把每一次聽到鳥叫,當做是佛陀的提醒,回歸自己的呼吸。

……

我想,真正的開悟由一個個小的開悟組成,而當一件事情發生的時候,為自己和他人帶去喜樂平安正是對於這件事情的開悟。以上提到的練習均有助開悟。^_^


鋸過木頭嗎?


謝邀!

問題一:如何處理好自己與自己的關係,自己與世界的關係,達到內心的平安和喜悅?

學會獨處並喜歡獨處.正視自己,徹底看清自己惡的時候有多惡,善的時候有多善.然後自然會有適合自己的一套和世界關係的處理方法.

問題二:那麼問題來了,為什麼我做不到?

首先是因為心沒有力量,其次是因為習慣,你養成了那種思維習慣以及行為習慣.所以到了那種情景下,哪怕你想改,心很脆弱,在習慣面前根本就難以自主,所以……

問題三:一個是分享已經部分打開的心靈,一個是確實想知道,我們真的可以通過持續的努力得到開悟嗎?我有些名校朋友,素養很高,看到他們和我一樣掙扎,我感到遺憾和失去信心。有沒有一些漸悟的方式,是有跡可循的?

建議你了解下上座部佛教。

問題四:如果問題的根源是安全感,又該怎麼建立安全感?這些年,一個有覺悟的情人的陪伴,曾給我溫情,一些創造性的工作,曾讓我快樂。這些經歷多少讓我成長了。然而這些經歷,畢竟不可求取。因此平日里,我努力觀察自身,做有意義的事情,這種方式是有效的嗎?

安全感指數和你自我了解的成正比,到那個時候你才會比較了解,當自己遇見什麼樣的情況大概會怎麼做.從而能懂得迴避掉會導致自己不舒服的情境. 有效的,但還不夠.

祝你開心,最後,希望你以後,能盡量學會控制自己的情緒,當思緒太亂或感慨太多的時候不要問問題,先想辦法讓心平靜下來再說哈


你不會找到路,除非你敢於迷路


作為一個以物喜以己悲的歡脫性格人物覺得題主過於自我中心了。幸福的秘訣就是別太關注自己呀


每天早晚打坐靜心,常讀經典。


用了佛教術語,不是宗教話題。我的問題是:如何處理好自己與自己的關係,自己與世界的關係,達到內心的平安和喜悅?

其實,你一開始問的這個問題的邏輯聯繫就錯了。內心的平安和喜悅,和能否處理好以上關係,沒有必然的關聯性,換句話說這個關聯性,是你自己強加給自己的。一個內心平和喜悅的人,上述關係未必處理好,尤其是在別人眼裡,比如,濟公?你覺得他是否處理好了上述關係?一個很多人眼中的瘋子啊。但是,那是得道的人哦。

然而,我可以告訴你的是,一個整天想著如何處理好這些關係的人,內心肯定不是平安和喜悅的,因為這裡首先的問題是,好的標準是什麼?你眼中的好,別人眼中的好,大眾眼中的好?絕對的好是不存在的,因為那是絕對的是無關主觀的東西,而好是一個主觀的標準即相對的。所以當你連這個標準都不清楚,都很迷茫的時候,你哪來內心的平安和喜悅?

而這種迷茫是怎麼出現的,因為你想要「好」卻不知「好「,後者我已經說了,沒有一個真正的絕對標準,那麼你想要的」好「是什麼?這個只有你自己問自己,同時,你可以問自己另一個問題,那就是你為什麼想要它?或說你為什麼需要它?為什麼沒有它,你的內心不能平安和喜悅?你想要的到底是什麼,認同感?成就感?還是什麼?或許,答案最終不過是,你沒有任何其他理由,只是想要它而已。既然如此,也就是說,那又是你自己強加於你自己的某種束縛而已。如果不是,找出那個原因然後扔掉它,你就內心平安了。

所以,無論是你自己強加於你自己的,還是某種力量強加於你的這種不安或說需要,你要想擺脫它,別人是不能真正幫你的,只有你自己幫助你自己,那你該怎麼幫助你自己呢,勇敢面對你自己的,這是第一步,然後,不斷的觀察自己的思想,看看到底是哪種力量或自己的想法在左右你,讓你不安,這是最徹底的辦法。

當然,除此之外,還有個辦法,也就是所謂的信仰,信什麼呢,信自己內心已經平安和喜悅了,不管你感覺是不是如此,都告訴自己,這些感覺原本就是暫時的,自己的內心原本就是平和和喜悅的,不需要去除這些感覺。什麼都不需要做,感受就好了,這些感覺會自己消失的。在沒消失前感受就好,反正都只是不同的體驗罷了。這個方法也就是自我暗示或說自我催眠。

所以,還是那句話,這和你是否處理好了那些關係真的沒有任何必要關係。另外,這和所謂的漸悟也沒有關係,悟不悟,內心都可以平和喜悅,甚至可以這麼告訴你,如果你認為悟了,內心就會平和喜悅,那麼你永遠不會悟。因為悟了的人,才不會管內心是否平和和喜悅,因為沒必要管啊。他們不過是徹底覺知當下,徹底善用當下而已,痛苦可以善用,快樂可以善用,執著可以善用,憤怒可以善用,這才是覺悟者。


看問題描述,很多道理你已經知道了,但從知道到做到還有很長路要走。

這真是一個很難回答的問題,濃縮成三個字就是靠自己。所有書籍、別人的幫助都只是個拐杖,就像一個嬰兒學走路,所有外界的東西只是一個拐杖,也許藉助拐杖真的可以更快學會,也可能依賴了拐杖就再也學不會獨立走路了。看書一定要避免把書當拐杖依賴上的結果,現象就是看著書或者想著書的內容、別人的觀點,以為自己明白了所有人生道理,甚至大徹大悟了,一旦做其他事情時又回到了起點,為各種生活中的小事愁眉苦臉。

很重要的一點是質疑能力,絕大多數好書,如果不加質疑全盤接受,都不如不看。質疑能力是確保自己不會把書當成拐杖的前提。

但僅僅會質疑還是遠遠不夠的,接下來的路就很難了。這是一條你越努力追求離終點越遠,放棄所有不再追求反而會直達終點的路程。但問題是一個人若沒有真正承認自己的無力,是根本不可能心甘情願放棄的。也就是說你必須碰得頭破血流,甚至處於崩潰的邊緣,才會真正感覺到無力,然後才可能抵達終點。或者說只有在你不再做任何抗拒時,所有力量才會集中到一起,打破所有的屏障。很可能沒有捷徑,沒有人可以帶你一起走。

祝你好運。


倫巴寫的答案很好,但是我要給你推薦一套書,鑽石途徑,一共四本,我相信可以很詳細的解答你的問題。


漸悟的因

頓悟的果


我還沒有悟,我想,即使到我悟的那一天,我的經驗也只適合於我自己。所以,我教不了您如何去悟。不過,我想我可以聊一聊,關於這個問題,我有哪些心得,哪些體會。

首先,想要介紹的一本書是《少有人走的路》,這本書可能已經爛大街了,但我覺得這是一些基礎,了解自己的知識的基礎。當我們承認我們自己的所知所見所感,和這個世界的真實是有區別的時候,這是我們對話的基礎。

題主的疑問說的很好,知識只是知識,也許這些您比我更為精通,最為關鍵的是,我們應該怎麼去做。怎麼樣去培養自己的安全感,增強自己對情緒和行為的控制能力,這些實踐的方法比理論更為重要。

我的辦法是,和自己對話。佛教的人總是在講「我執」,他們說,我執是不存在的,一定要認識到這一點。但我覺得呢,「我」這個人呢,也許有很多很多毛病,也許有很多很多缺點,有很多很多做得不合我心意的地方,也傳遞過來很多很多痛苦。但是,他是一個本質上算不上壞的傢伙,是一個也許暴躁,但也蠻講道理的傢伙。所以,我還不想把他趕跑,也不是總想著去違背他的心意,去做一些勉強他,從而讓我們都痛苦的事情,相信我,如果你讓別人痛苦,他也一定會讓你痛苦。我喜歡和他對話,同情他,安慰他,理解他的情緒,理解他其實做不到某些事情。我會告訴他,其實你沒必要去做到哪些,我會寬容你,所以這個世界就寬容了你,因為我就是你的全部。

然後呢,然後在每一個」決定的瞬間「,給自己一點點微小的改變,真的只要是很小很小的就可以了。告訴那個」我「,其實如果你這樣做會更好,」這樣「,可以是延遲滿足,可以是對別人更為坦誠熱情,可以是控制自己的情感,也可以只是少吃一個漢堡,多做一次鍛煉。這些改變,必須是很平和地做出的,必須是在那個」我「心甘情願的時候,是在你和他都達成一致的時候,不要勉強,不要苛求,做不到依然很好,如果做到了,那你簡直就是這個世界上最棒的人了。

我想,所謂的正能量,並不是打了雞血一樣去做任何事情,而是平和、好奇和喜悅。人生也許是苦的,但我曾經在高山大海草原見過初生的太陽,聽過夏日午後的蟬鳴清風,享受過愛人懷抱的溫暖和滿天繁星的燦爛,與此相比,一切苦痛榮辱慾望,都顯得無足輕重。


結善緣,造善業。


應邀!

心理諮詢,分析方向的。


推薦閱讀:

實相的存在方式是無常,苦與無我?無常和無我,可以理解,但實相就一定是苦的嗎?
信佛是怎樣一種體驗?
为什么我看佛会害怕?听大悲咒也害怕?
如何看待出家人「我吃雞腿沒關係,因為我心中沒有雞腿」?
佛門弟子方便使用道教的醫學為他人治病嗎?

TAG:成長 | 心理 | 佛教 | 宗教 | 個人成長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