空間站等載人航天器是怎樣隔熱的?

空間站、返回艙、運載火箭等航天器還有大氣層內的飛機也算上。有沒有用固體材料隔絕熱量傳遞的情況?


謝邀。不懂的請不要強答。對於航天器來說,熱平衡是非常重要的一環。由於沒有大氣這一傳熱介質,空間飛行器面對的熱環境其實很糟糕,熱的熱死,冷的冷死。設計航天器時必須要對整體熱平衡進行精確計算,保證系統外的熱源(典型的就是太陽光和地球/月亮反射的太陽光)和系統內的產熱,以及散熱能儘可能平衡。否則,要不然得加電加熱器,要不然得加散熱器,都是坑。電加熱器還好說,本身比較輕,一般用得上用不上都備著,散熱器就是純坑了。。。太空散熱效率奇低,散熱器又大又重又不好用。。。

所以在設計航天器的時候,要考慮其典型工作狀態,有些地方加好多層聚醯亞胺薄膜,有的地方反而得裸露著,而一旦姿態失控,造成熱平衡破壞,導致整個飛行器凍住的情況也不是沒出現過。經過精確計算,把產熱散熱功率儘可能平衡(通常要求誤差小於?瓦),然後還要生產熱樣星,實際測試一下。。。

總之,隔熱是十分重要的,包括內部熱管、加熱器、散熱器在內的熱控組件也非常重要。

以上材料均為公開資料,可在熱控教材上找到。


主要是是靠膜來隔熱保溫的——太空中最常見的保溫隔熱材料就是鍍鋁的聚醯亞胺(PI)薄膜,用來阻隔熱輻射實現保溫。這是一種高性能工程塑料,有強度高、不但耐低溫甚至還能能短時間承受400攝氏度高溫,比叫用保鮮膜不知道高到哪裡去了,也就是你們經常能看見的航天器上包裹著的類似金箔、銦箔的東西,顏色不同跟鍍層的厚度之類的特性有關。使用壽命也很長,例如裹這類膜的哈勃太空望遠鏡一直工作到現在,以前的維修哈勃並沒有換那些膜。這類鍍鋁聚醯亞胺薄膜通常做成很多層,以提高隔熱性能同時更能抵禦微流星的撞擊。


我是大自然的搬運工,搬運一篇講聚醯亞胺薄膜的文章:

衛星表面的金色薄膜,一種重要的軍事和工業材料


兩周前剛考完航天器熱控設計,,,這是要我背書嗎? ? ?

簡略講一下,大氣層外運行的各類航天器,由於空間高真空的環境,與外界的熱交換幾乎全部以熱輻射的形式進行。對於航天器設計來說,熱設計與熱計算、熱試驗是非常重要的環節。一般航天器都設計有熱控系統來調節航天器溫度保持在需要的範圍內,主要有兩大類,一類叫被動熱控系統,用大白話講就是不消耗星上能源的熱控系統;一類叫主動熱控系統,與前者相對。兩類中還分為各個種類,各有優劣。

具體的有多層隔熱材料、熱管、相變材料等等

題主如果有興趣可以去找一本書

閔桂榮《航天器熱控制》

還有一本紅皮的衛星熱控制(好像是這個名字),有興趣也可以翻一翻至於大氣層內,返回式衛星、飛船返回艙這些一般會有燒蝕層,以此來保證艙內溫度不至於升到過高,太細的我也不懂,就不誤人子弟了,待大佬來解答吧。



先聲明本人非航天器熱控分系統設計師,但多少也了解點

看了很多底下回答,其實都沒有回答題主的問題

僅針對在軌航天器,衛星,空間站等。是有用固體材料作為隔熱材料的

鈦合金,其熱傳導係數低,用於承力組件的隔熱墊。如果非承力組件,酚醛棉布或者玻璃布板就可以了,導熱係數更低。

但除了材料導熱係數低之外,還有很重要的一點,其減少隔熱墊的接觸面積,不然再好的隔熱墊也然並卵。。。。

最後,說一下n多回答里的多層,其實聚醯亞胺或者聚酯的鍍鋁薄膜,的確是常用的熱控多層材料,也是保溫用的。

但是很多人說的金色就不對了,金色單面帶膠聚醯亞胺鍍鋁薄膜用來降低表面溫度的,因為該材料表面特性,主要是輻射吸收率,金色在陽照時,降低了自身溫度,從而產生了較大溫度階梯,實現了降溫作用

對了,最後說一下,看到有個匿名答主說的其實很對,航天器保溫真不是個事兒,主動加熱或者被動熱控多少都能解決,無非是整星功耗高一些,或者主動加熱的不均衡性而已,但是,散熱才是個大問題!熱散不掉,就和人發燒一個道理,不展開了,手打字太累


控制表面的輻射散熱就好了。比如塗成白的(實際上是低發射率的材料)。

實際上如何散熱的問題比如何保溫要嚴重一些。


推薦閱讀:

這種吸管為什麼要設計成這樣?
为什么硬度单位不能统一?
铁矿石除了高炉炼铁之外还有什么技术?有不用煤炭的冶炼方式吗?
「鉻」「氯」這種經常被老輩人錯讀成 luò、lù 的字,怎麼發音更好?
計算材料學在材料學界是什麼樣的地位?

TAG:材料 | 材料科學 | 航天器 | 航天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