標籤:

歷史中故事中,那些關於某人與某人在房間「密談」的內容,既然是密談,史官是怎麼知道的?

小時候看中華上下五千年,就有這個疑問了,百思不得其解,難道是史官自己意淫出來的?抑或是主人公自己透露的??

相關問題隆中對是如何被眾所周知的?

史書上的許多細節編寫史書的人是怎樣知道的呢?


這些事情雖然多為捕風捉影,但未必都出自別人的編造,因為當事人可以自己向別人透露消息。

很多密談事後被證偽,可能是當事人自己故意泄露了假的信息。舉個例子,田中隆吉在東京審判上反咬一口,把當年自己在密談中說過的話安到同僚武藤章頭上,武藤死刑。田中雖然沒坐牢,但是後來瘋了,說武藤天天晚上到夢中索命。

另外,古代沒有現代的保密意識,更沒有保密體系,很多機密事項身邊僕人知道的一清二楚,然後走漏風聲,直到朝野上下全知道了。近代很多秘密談判的消息都是翻譯和秘書透露出來的,古代可想而知。


第一,倖存者偏差,你聽到的都是那些泄漏出來的「密談」,那些沒泄漏的「密談」多了去了,比如麥克阿瑟和裕仁天皇的密談,使美國放棄對天皇定罪,知道密談內容的人屈指可數。

第二,史學家的腦補,太史公能煞有介事地給你腦補出一首《垓下歌》,反正沒人知道當時的具體狀況,大家也就姑且信之。

第三,古人的保密措施太簡陋,所謂「隔牆有耳」,被泄漏出來也很正常。很多「密談」往往不是孤立的事件,後人能從其他方面推斷出密談的內容,八九不離十


從國語、史記、戰國策,這幾部史書或者說歷史文學作品都帶有很強的紀傳文學色彩,寫作手法上,添油加醋、誇張渲染居多,來源上,捕風捉影、道聽途說、不負責任不加考據的採信居多(美其名曰博採眾長)。史記其實跟國語、戰國策相近,都適合當文學作品來看。比如呂不韋奇貨可居、嫪毐淫亂這些故事繪聲繪色,完全就是民間傳說而來,根本無可稽考。小說化了,如果要讓後世較嚴謹的史家來寫的話,很可能就一筆帶過,不可想像三國志、唐書、宋史、明史會出現「大陰人穿車輪博取太后注意」這樣的故事。司馬遷則是聽到什麼寫什麼,只要你敢說我就敢信。至於什麼上下五千年這樣的東西,也就隨便翻翻吧,當不得真。


「密探」經由當事人或翻譯、秘書透露出來後,其內容已經失去了保密的價值,或是說時效性了。

為什麼不能讓別人知道呢?


很多種密談情況,其中一種如下:

知乎用戶:歷史上的密談究竟是怎麼記錄下來的?史官是如何知道的?


就像YPM和YM里一樣,當事人中的某一方完全可能出於利益目的泄漏出來啊

還有就是密談未必沒有記錄啊,說不定還簽了協議呢


我覺得很多人把這些故事對話太「當真」了,這些對話有真有假,但它的存在是依託(為了說明)歷史人物的性格而存在的,是為了說明以儒家思想為內核的經驗教訓而存在的。

這些對話不是為了說明史家懂多少

而是服務主旨大局的解釋材料。

你總去鑽他真不真,就背離了史家的初衷。


你知道懸揣么?(ˉ?ˉ?)


推薦閱讀:

為何一些人認為中國神話就是獨一無二的,最特殊的?
俄狄浦斯王在不知情的情況下娶母弒父應該受到懲罰嗎?
讀《三國》數年,不解于禁為何而降?
戰國與漢朝是什麼關係?
怎麼看待何新這個人?

TAG:歷史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