都說人要對自己狠,那是否應該儘可能犧牲當下快樂來拚命成長,可內心受到巨大無形束縛空虛感該如何排解?

生活是應該儘可能完成所謂的能力成長計劃,還是多順其自然一點?一個人內心真正的靈魂上的寄託和支點該如何尋找?一個世俗壓力,一個內心安寧,究竟該如何找到平衡點?

這個問題困擾了我很久很久。非常非常想聽聽大家的看法,能得到反饋將不甚感激。


看到下面這篇文章《被延遲的快樂不會產生利息》時,對我有幾個觸動。

我曾經和去應徵工作的年輕人以及文章作者以前思維方式一模一樣:

以為快樂、幸福就好比10、100、1000塊錢一樣,當下不消費,一口氣存到一個叫做「幸福」的存摺里,等到未來存摺里存上了100萬的時候,再一口氣花掉,從此過上富有的幸福人士的日子。天天像葛朗台一樣辛苦儲存,以為最後取出的時候還能附送些利息,最終什麼幸福的滋味都沒品嘗過的人大把大把的。這種想法確實很可笑,很一廂情願,實際上卻是很多人當下持有的人生價值觀。我曾經也不例外。

從小到大,我在周邊環境的影響下,認為一定要等到一個時間節點才能去做什麼事情。畢業後,我依然保持著舊思想。從小被灌輸了居安思危和人要吃苦耐勞的概念,然而這個思維導致了一種極端,並沒有讓人極其有戰鬥激情,而造成了我在任何環境都不放鬆,人總是無法舒展,連睡覺都是蜷縮的狀態。內心沒有安全感,會讓人離幸福很遠,雖然內心是嚮往溫暖,卻天天置身寒冷。我甚至覺得周圍的人天天特別高興,吃喝玩樂是錯誤的行為,作人就應該嚴肅面對所有要做的事情。所以我也橫眉冷對,不苟言笑了很多年。

為了工作,我沒時間談戀愛。為了工作,我沒時間旅行。為了工作,我沒時間健身。這些都是我曾經給自己找的借口。

等我有錢了,我就去環遊世界;等我換了工作,我就去大吃一頓;等我發了年終獎,就去做。。。當等待一直都是等待,等到最後,什麼都不會實現。

自以為氣場不適合養花,為了避免把好好的花買回家後給養死,延遲了30年沒有去用心經營一小塊家中的溫馨角落;以為不用整理家居環境,未來會拆遷,長年與搬家紙箱們住在一起,置身於倉庫式家居環境;積累了大量環遊世界材料,參加無數旅行分享會,卻很少真正突破自己,敢於去參加一次GAP YEAR。。。

2012年,心智開啟後的這一整年反而讓我比以前更加重學習輕生活。那時候我的日記中充滿了雞血勵志語句。我拚命的要求自己從無知、糾結、混沌的懸崖邊剎車,還沒等一顆停息,就要前往學習的海洋學習游泳,這一年過的不容易,周邊的人也都紛紛勸我不要太吃力了。我想當時的每一天大家應該都能看出我咬牙切齒、破釜沉舟。一年下來,在學習上確實精進了不少,生活上卻沒有太大突破,還是過著相對粗糙的日子。

2013年,我更加重學習、重工作,生活比重依然很輕。不過我已經能分清楚什麼是粗糙的生活,什麼是高品質的生活了。高品質不是單純花1萬買個喜歡的手提包,而是以平和的心態,平衡與生活、學習、工作之間,並天天保持這樣的積累狀態。這一年,我的日記中也有記錄一些看不清當下的糾結,然而之後一定會進行調整,會去尋找能恢復平靜狀態的方法。從4月日記中也開始去記錄一些幸福時刻了。想變得開心、幸福,過上精緻的生活,就要在當下體現出來。

這個過程中,我經歷了很多次思維突破。

1、一個人認識到目標是幸福人生是一種悟。

2、一個人認識到不用天天和自己較勁,敢於提高生活質量度,能展開笑容,慢慢向幸福靠攏是一種悟。

3、一個人認識到每天積累和體驗一點小幸福,逐步積少成多,最終實現最大的幸福,更是一種悟。

不為了未來某一時刻的幸福到來之前,天天作苦行僧。也不為了當下要實現最大的幸福感,去及時行樂。不過於消極,也不過度積極,不得過且過,也不走各種極端。從第一個點到第三個點,我走了很久。

我也相信,不管你已經過了多少年粗糙的人生,當每一個感悟從腦海浮現的時刻,都是人生中一個小小節點。

現在開始著手改變,永遠都是最早的一刻。

以下文章為:《被延遲的快樂不會產生利息》

我當老闆時和一位來應徵工作的年輕人面談,

我問他的頭四個問題是: 「有沒有女朋友?」

他說: 「我還年輕,想專心拼事業,目前不想交女朋友。 」

「你去過最好玩的地方是哪裡? 」

「我不喜歡出去玩,我喜歡在家研究計算機。 」

「那你吃過最好吃的東西是什麼? 」

「我都全心全意工作,吃得很隨便。 」

「會做菜嗎?」

「我家附近有很多吃的,不用自己做。 」

他可能以為這些答案都展現出專業精神,會為自己加分,於是得意地看著我。

但我連學歷和經驗都懶得問,就跟他拜拜了。

我已經活得夠粗糙了,但就連我都知道:除非是極度專業的人才(比如說實驗室的科學家),一般來說,好的員工,必須先是一個好的情人。

工作要做得好,生活質量得高。或是說,好的員工,對生活必須有起碼的興趣 .

這位應徵者沒有興趣,也沒有謙虛。他沒有生活能力也就罷了,他還看輕那些能力,覺得自己花錢就可以買到,何必自己學。

花錢可以上好的餐廳?

但體會不出美食背後的文化意義。

花錢可以坐頭等艙去義大利,但站在競技場中央不會有思古之幽情。

「吃」 只需要像機器人一樣張嘴閉嘴。

但「品嘗 」就需要用到五官和心。

我也曾經張嘴閉嘴過。在美國念書時,覺得讀書最大,其它一切都是浪費時間。

有一段時間,我請中國餐廳每晚送便當給我。

他們五點送到大樓門口,進不了大門,就把便當放在地上。

我六七點回到家,有時下著雨,就在公寓門口地上,一堆廣告傳單之間,挖出又濕又冷的晚飯。上樓後一邊吃,還一邊翻著課本。

多年後,我的經濟狀況比當學生時好的多,吃的東西卻一樣濕冷。

六七點窩在辦公室,沒事做了,但也不想回家。

跑到附近麵攤上隨便吃碗面,匆匆又趕回公司,生怕錯過了重要的 E-mail 。

肚子飽了,甚至因為吃得太快而很脹,但味蕾很懶散,心情很空虛。

我也曾是個賭徒,野心勃勃地想:

一旦我考上第一志願,或是當上總經理,或是找到天命真女,一切的問題都迎刃而解,那天以後,我就會過著幸福快樂的日子。

為了那些快樂的日子,現在苦一點沒關係,繼續做夢吧。

在聯考制度下長大的我們,我們都是延遲快樂的高手,擅長讓人生在未來某個終點線等候。

但聯考制度下長大的我們,後來也都發現: 得到第一志願和天命真女之後,他媽的竟然有新的問題!

被延遲的快樂不但不生利息,反而連本金都沒有了。

人生不會在未來某個終點線等候,她與你打一個照面,你不抓住她,她說走就走。

陪伴你的只剩感嘆,和打不完的玻尿酸。

於是我戒了賭,開始用定存的方式,一天一天累積快樂的利息。

如果沒有命一把贏到大的快樂,那我就一餐一餐累積小小的幸福。

今年以來,我開始講究每一餐。

未必要山珍海味,但就算是蚵仔煎,也要細嚼慢咽。

未必去大飯店,但就算是路邊攤,資料也要搜集齊全。

我把每一餐,當做生命給我的一個機會。

當我打開餐巾、舉起刀叉,我聽見生命對我說:

「你可以透過食物和旅行來認識、享受我。 」

用這種方式你賺不到錢,得不到名,但是快樂卻一點一滴地發生。

原汁原味,絕對實在。

和愛情相比,食物不會可歌可泣,但至少不會騙你。

「 Eat and live. Oh, My God ! 」沒有愛情的時候,你就多吃!

我飽讀詩書,卻發現這才是真正的醒世箴言!

九月初的周末,晚上點吃完美食,和一位老友在街上巧遇。

「最近忙什麼?」我問。

「忙著補習考金融證照,」他感嘆地說 「沒想到我們這個年紀,還要上補習班。 」

「有什麼關係?我也在補習。 」我說。

「你補什麼?」

「想報一個旅行團,到瑞士學烹飪。 」

他愣了一下,然後慢慢笑出來。 Yes ,我的老友懂了!

那微笑的源頭是一種醒悟,醒悟到經歷了名、利、愛、恨,到頭來人唯一能真正擁有的,是一顆熱騰騰馬鈴薯。

醒悟到天上會飛來很多真、假、虛、實,真正對你好的東西,都是從地底下長出來的。

「報名時別忘了我。」他叮囑。

我點頭,就像高中時答應幫他報英文補習班一樣。

對工作,我們都已鞠躬盡瘁。對人生,我們才剛要開始!

http://weixin.qq.com/r/DUzl-YHE_NyHrcWe9xkf (二維碼自動識別)


謝題主邀請,很久沒回答過問題了,真是忐忑。

題主提出的這個問題,不知是否是題主的自我感受?似乎本題的主要意思是:成長非我所願,但為了生活我必須成長,而所謂的成長又是做一些讓我感到巨大無形束縛的空虛感的事情?

那麼所謂的成長究竟是指什麼?為何一定要把成長定義為放棄自己的追求、放棄自己的理想、過那種巨大無形束縛空虛的生活?

我並不認為過理想的生活與自我的成熟(成長)是矛盾的。

你想過什麼生活,就去過,只要你真正熱愛著她,她必給你回報。但大多數人都不會去做,理由有很多,譬如生活所迫、家庭所迫、什麼什麼所迫之類,但在我看來幾乎是借口。

真正的理由只有一個:你不夠熱愛你嚮往的生活。

有人會說:心靈雞湯確實很容易煲,但不顧現實的雞湯又有何用呢?

可是,最關鍵的問題是,為何大家總要把理想和現實對立起來?為何世俗壓力和內心安寧就不能共存?成功的人往往就是把二者處理得很好,或者從二者之間得到許多養料的人;而普通人卻總試圖將二者中的一方取消,於是就始終平庸。

即使退一步說,被家庭壓力所迫必須去做一些自己不樂意的事情,但工作之餘還有那麼多時間,仍然可以做自己喜歡的事情。譬如工作一天累了不想動之類的理由根本不值一提,如果一個人有這樣的想法,那說明TA其實根本不熱愛TA認為自己熱愛的東西。

其實我一直有一個很深的疑惑,每個人真的知道自己熱愛什麼嗎?還是僅僅是一種類似於熱愛的東西,不過是為了逃避生活壓力的一種借口?譬如電影音樂這些廣為流行的愛好,有多少人真正熱愛?還是只是可以當作自己不去學習的借口?(我熱愛音樂,所以我沒時間讀書!說這話的人,少有真正熱愛音樂的)。

生活並不痛苦,生存亦非難事。人生在世總要承擔一些責任,倘若將這些責任幻化為負擔只會讓自己埋怨生活。而將這些責任當作自己向上的動力,而不是為自己找一些道德上高尚的動機(我為了家庭放棄了自己的理想),那麼生活也是充滿喜悅和快樂,這種生活絕不與自己的理想衝突。


改變生活方式。


推薦閱讀:

浙江紹興這個城好嗎?哪一點好?
如何評價電影,《愛在日落黃昏時》(before sunset)?
理想主義可否與現實主義共存於一人?
如何評價邯鄲?
嚴謹與迂腐的界限是怎樣?

TAG:生活 | 人生 | 幸福 | 人文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