標籤:

漫威電影宇宙(MCU)為什麼追求「去原著化」和「簡化」?

去原著化和簡化的最突出的例子應該算是《內戰》

刪改了原著里的大部分內容

在《銀河護衛隊2》里彼得·奎爾與EGO的內容也有改動

除去「因為大部分角色在MCU仍未出現」這個原因

請問為什麼MCU追求「去原著化」和「簡化」?

---------

本題已收錄至知乎圓桌:漫威宇宙巡遊,更多「漫威」相關話題歡迎關注討論。


刷一刷漫威圓桌的題。

在漫威影業和東海岸基本散夥的今天,我們基本可以做如此的判斷:MCU的創作取材於漫威的漫畫,儘力還原原作的角色性格特質與美術風格,而情節則僅參考漫畫中經典篇章的部分要素。

我們可以簡單列舉一下Universe 199999當中部分主要角色的設定以說明問題:

1. 浩克Hulk的誕生起源於美國軍方試圖復原美國隊長的超級士兵血清而進行的伽馬射線實驗,此處採用了Universe 1610即「終極世界」的設定;

2. Nick Fury是黑人,由塞繆爾·傑克遜扮演;

3. 奇異博士Doctor Strange的重要法具阿戈摩托之眼被設定為無限寶石Infinity Stone之一;

4. 鋼鐵俠系漫畫的核心反派,十戒幫的首領滿大人Mandarin只是由演員假扮的普通人【MCU在oneshot系列短片中吞掉了這個臭名昭著的設定】

5. 獵鷹Falcon成為了美國傘兵特殊部隊的成員,拋棄了漫畫原作中前罪犯的身份與被宇宙魔方賦予的與鳥類溝通的能力,其貼身寵物Redwing也在電影《美國隊長3內戰》中變成了【可愛的】無人機。

6. 《奧創紀元》原漫採用了非常博大而吸引人的末世設定,黑寡婦毀容、女浩克被殺,而電影《復仇者聯盟:奧創紀元》當中奧創實際度過的時間大概也就不過一禮拜。同樣的,《鋼鐵俠:絕境》也與漫畫中的絕境病毒相關劇情牽涉不大,《黑暗世界》《冬日戰士》也類似。

如此種種,不一而足。

接下來回答一下問題。去原著化和簡化的趨向是怎麼誕生的?高還原不好嗎?

答案是:高度還原漫畫劇情既不適合MCU電影創作,也不討巧。

首先,我們都知道無論鋼鐵俠美國隊長還是蜘蛛俠神奇四俠,其歷史都有數十年了。美漫的創作方式導致每位角色都有許多經典篇章,其性格形成經歷了由若干個轉折點組成的漫長的過程。經過數十年的鋪陳,漫畫敘事實際上擁有了極深的基礎,很多設定都可以隨便拿來玩出花樣,這樣的積累顯然是不能夠直接放進電影世界的。

【此處提供拓展閱讀, @為夢而生 老師的回答知乎 - 知乎 真的這麼好的回答竟然才100多贊,而且還沒被圓桌收錄,那什麼要那什麼】

而說到電影,一部電影本身必須是一個獨立的敘事作品【這也是為什麼我懶得去回答知乎 - 知乎這種問題的原因,主席大大 @解放者莫雷爾 一個人的回答就夠了】,本身情節閉環構成完整故事,再去在細節中置入彩蛋和聯動,而漫畫的大事件最愛玩的做法是跨刊連載,既可以增加故事深度拓寬故事廣度,又可以賺錢。大事件內戰期間,蜘蛛俠公布了身份最終導致梅嬸被槍殺,黑豹和暴風女結婚瞭然而美隊鐵人雙雙缺席,還被稱為驚奇女士的卡羅爾與自己的好朋友,二代蜘蛛女俠茱莉亞卡本特兵戎相見,這些內容都不存在被電影一一收錄的可能性。觀眾既不認識人物,也不了解事件意義,那麼還為何要在電影里放這些內容呢?一方面因為信息量太大,另一方面在於,基於跨刊連載進行敘事的漫威大事件,本身就不適合全盤照抄地改編電影。

大事件蜘蛛宇宙的情節,你能看明白嗎?

個人故事也有類似的狀況,雖然整體上來說難度比大事件改編要低【所以鋼鐵俠在山洞中做出鐵甲Mark1,奇異博士手部受傷等起源故事基本上還是比較還原的】,但也會碰到類似的狀況。比如奧創在漫畫中由漢克皮姆博士創造,而如我們所知,奧創紀元電影推出時,MCU的蟻人故事還未被創作出來;美國隊長3的劇情開始之前,MCU美隊經歷的大事件只有二戰、紐約大戰齊塔瑞人、神盾局覆滅和與奧創的戰鬥,他的履歷大概是:解凍—紐約大戰組建復仇者—在神盾局做特戰隊成員—在復仇者基地擔任指揮官與總教官。這樣的狀態之下,我們也就無法指望史蒂夫的思考深入到反對國家機器對英雄主義的過分干涉這個程度,只能看著這部電影中的美隊變成一個堅持單邊主義的布希派。

相比之下,長期由不同作者進行創作又會出現一些問題,比如部分情節融入過多個人認知【比如姐夫瓊斯是老爺黑】、二線角色在不同篇章當中的情節過度工具化導致性格前後不一【比如蝙蝠俠系角色,老爺的真愛之一,Ra"s Al Ghul的女兒Talia 】、部分經典篇章是what if設定【比如紅色之子根本沒法拍,建立在超人這個設定本身之上,太多情節需要語境,而並不了解DC故事的觀眾完全不會明白】,這些都不是首要需解決的問題了。

在這樣的情況下,電影實際上只需完成自己的敘事任務——即講一個完整的故事,在這個故事中體現出人物的性格,以及彰顯英雄主義的主題,就足夠了。在此基礎上,引入足夠多的人物和細節,給粉絲找彩蛋的空間,是出色的營銷方式。

以上的內容可以說是題主提到問題的主要原因了,接下來說一些其他的原因。

很多漫畫內容因為時間過早面向青少年讀者,存在許多現代觀眾並不買賬的情節,這些當然要改。比如上文提到的獵鷹的超能力和外形。而銀河守護者的幾位角色都並不為大眾熟知,在創作上當然自由度就很高,而不必一味按照舊作品進行敘事。

版權也是一個重要原因,眾所周知神奇四俠、X戰警和蜘蛛俠的版權均不在漫威影業手裡,蜘蛛俠在索尼大法和迪士尼的交涉中暫時homecoming了,F4和X男都還杳無音訊。然而這些散落在外的角色都是漫威世界的重量級角色,漫威宇宙中毫無爭議的智商NO.1神棍德、活了一兩百年做了無數臟活兒的狼叔、幾乎已經家喻戶曉的賤賤死侍,漫威拍不了他們。而惡靈騎士、仿聲鳥、震波,以及夜魔俠領銜的幾位街頭英雄,又已經被交給東海岸的漫威電視部門進行創作了。那麼,漫畫原作中的美隊戰友、寡姐的小叔叔金剛狼,在午夜之子的隊伍中跟隨奇異博士的惡靈騎士,同時包含了神棍德、野獸、黑蝠王、鋼鐵俠和黑豹的知名背鍋組織光照會,美隊和馬律師一同審問X-23小妹妹的情節,以及人盡皆知的Spiderpool,我們自然也就都見不到了。

最後,我們必須要說,這樣的事情並不見得是壞事,在不必百分之百還原漫畫原作的基礎上,只要保持良好的劇作水平,還原漫畫角色受我們喜愛的特質,一樣能夠拍出優秀的漫改電影。劇情完全獨立寫作的復仇者1,對人物的還原卻要明顯超出基於漫畫大事件改編的內戰,是很能說明問題的。


marvel原著歷經數十年,世界觀(宇宙觀?)龐大到根本沒法拍電影,拜某個已經倒閉的頁游所賜我算是認識marvel人物比較多的,我能說出下圖絕大多數人的能力名字等毫無卵用的知識..

上個圖你們感受下,然而基本每次看marvel的漫畫都能見到不認識的角色..如果按照原著拍電影,比如復仇者大戰x戰警,如果按電影大概是二三十人的亂斗,按漫畫.....

納摩是誰?那個紅色的綠巨人是誰?那個拿劍的惡魔妹子是誰?

光是每個人發個招電影就結束了吧..


真沒這追求 :)


一是原著篇幅比較長,電影表現比較費勁

二是原著中二風比較濃厚,拍出來不一定大家都喜歡,畢竟進電影院的不都是粉絲。


擺明態度很重要

現在我明確告訴各位觀眾,你們看的和漫畫除了人物設定以外,和電影連個鳥關係都沒有(事實上還是有參考),你們不用撕逼,撕了也白撕

所以你看,各大論壇也好知乎也罷,有多少人會拿著漫畫來批判電影╮(╯_╰)╭

另外還有一點好處就是某些個外流的版權能拿來用,例如那個被人BIUBIUBIU的快銀和那個好好看的紅衣妞

最後一點,也是最最簡單的一點,就是不用被原著束縛。例如內戰,原著美隊掛了,現在我MCU可以讓他活蹦亂跳的給你們組CP,多棒


漫畫是漫畫,電影是電影,受眾不一樣,表現方式也不一樣,這還用想?

權力的遊戲也一樣簡化,無腦照搬是失敗的開始。


因為漫威知道MCU不是要做「粉絲電影」,也不想成為漫畫考古團的撕逼陣地,畢竟那玩意帶來的話題性從長遠來說並不是什麼好事。優先尊重平台用戶(一般影迷)的基本需求,在此基礎上把控節奏適度加入原作經典要素吸引漫粉背書,是為九淺一深。

類似的做法像R星對GTA中真實城市的場景壓縮處理也是這個道理,玩家絕大部分是找樂子的,其次才有一小部分對照谷歌地圖起膩的nerd。

嗯,我就是想最後數落下隔壁,那邊的做法和反饋大家都知道了。


因為把半個世紀的漫畫壓縮在幾部電影里根本不可能做到。

基於已創造的世界觀這個大背景下創造故事能讓人看得更明白,不會莫名其妙。


世界觀和能力太過宏大,三次元的想像力暫不滿足吧


MCU當時有這個概念的時候就說了他是獨立於其他漫威宇宙線的全新宇宙。漫威漫畫本身也有很多平行宇宙。請問哪個宇宙是原著?


三個字,坑太深


漫威電影宇宙的發端是漫畫。感覺上由漫畫改編的電影多少會有一些去原著化。

首先是漫畫這種形式決定的。漫畫是一個比較粉絲向的東西,不像小說,人人都有可能讀,只是讀的內容不同。但對於連環漫畫尤其是超級英雄類的漫畫,情況基本上是二分的:看漫畫的,和不看漫畫的。看的人以年輕人,喜好讀繪畫類書籍的人居多。

其次是電影這種載體。電影的受眾面比小說更廣,它是男女老少消遣的好助手,特別是爆米花電影,隨便哪個觀眾,隨意哪一部電影,拿出來就可以看下去,這是漫畫比不了的。所以過於強調原著對漫威宇宙沒有什麼好處。

橫向對比其他漫畫改變的影視作品,比如千呼萬喚的《美國眾神》,原著故事性和哲理性更強,有很強大的粉絲基礎,尼爾·蓋曼的作家身份也給了這部書一定的文學性(我很喜歡繪本小說這個說法)。所以劇集多少要參考到原著的基本設定和主要情節。

再說一個,《大偵探福爾摩斯》系列,已經沒有人關心原著不原著了,因為很多人根本就不記得它有漫畫原著……


舉一個隔壁家的例子,超蝙大戰,口碑崩盤,因為就是太過於原著化。扎克施耐德是個很好的漫改電影導演,他能精確的把漫畫原著中的畫面、角色和內涵進行還原,超蝙中的每一個角色和對話中、廣告牌、畫像場景設置無不被他巧妙利用,雙關了各種彩蛋,當然這些彩蛋只有原著粉,甚至有些只能是骨灰粉才懂的。於是超蝙就造成了漫迷爽的要死大呼過癮,路人一臉尷尬的局面。

原著粉和路人比起來,比例是相差特別懸殊的,而超級英雄電影,走的是商業片的路子,這樣不討好路人的結果是會造成票房崩塌,投資人撤資,高層改計劃的被砍局面的。

同時,美漫的習慣是,大事件要連載很多期的,加上what if各條支線,整個宇宙都波及動蕩,原著內容肯定是多到數不清,把這些囫圇塞進一部最佳時長兩個小時左右的商業片里是不理智的,於是去原著化,只留下故事梗概、部分關鍵設定,是漫改電影的趨勢。

至於電影里再塞進一些只有漫迷懂得彩蛋,這是十足的誠意無疑。


言簡意賅 漫畫太亂,很難自圓其說,而且沒有特別經典的故事。


推薦閱讀:

如何評價《雷神3:諸神黃昏》?
超級英雄的故事有可能用京劇或者評書表現么?
《美國隊長 2》中,那些人為什麼不射擊美國隊長的腿呢?不是盾牌沒有擋住腳嗎
為什麼很厲害的人都喜歡騎摩托?
為什麼少年Jump不能學習漫威(Marvel)把英雄都聚在一起,拍一個類似《復仇者聯盟》的電影?

TAG:漫威Marvel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