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什麼藝術級的攝影中人一般不會笑?
實際上藝術攝影中是有很多笑的人物的,但是我們通常會看到更多其他表情的人物。因為笑只代表了人很多感情中的一種,就像走在人多的大街上,並不是所有人都面帶笑容的。畢竟人一般情況下不會無端發笑。
隨便列舉一些帶有笑容的攝影作品:
人類的情緒是非常細膩的,即使是笑容,也可以分為很多種。
辛迪 舍曼 (Cindy Sherman )的貴婦系列作品之一,2016
一種「優雅」的微笑
辛迪 舍曼 (Cindy Sherman )的貴婦系列作品之一,2016
諂媚與偽裝的笑
辛迪 舍曼 (Cindy Sherman )的小丑系列,
一種瘋狂的笑容
辛迪 舍曼 (Cindy Sherman )的小丑系列,
你如何用語言描述這種笑容?
Alec Soth, Dog Days, Bogotá,
在私人空間中,有安全感的微笑
Alec Soth, Song Book,
帶有陶醉感的愉悅之笑
Alec Soth, Song Book,
動態的,調皮的笑容
馬丁 帕爾
街頭路人的傻笑
馬丁 帕爾
一種享受的、似笑非笑的笑
荒木經惟,東京幸運洞
荒木經惟自己的笑容
荒木經惟,東京幸運洞
帶有情慾的笑
羅伯特 卡帕,演員卡皮西納在羅馬一處陽台上,1951
思考的微笑
呂楠,被遺忘的人
精神病人病態的笑
李克君,壟歌
中國農民的笑
攝影中還是有很多笑容的,只不過並不是所有的情況下人物都會發笑。從藝術的本質上來說,很大一部分的藝術作品是來源於悲劇,所以帶有笑容的人物比例也就相對比較小了。不僅僅是攝影,在油畫,雕塑中,我們看到最常見的表情就是悲憫和痛楚,所以攝影作品中出現這樣的狀況也就不奇怪了。
很多人說笑了就沒有逼格了,看似是調侃,其實這就是真正的答案。
首先這要從歐洲古典時期的文化說起。雖然如今歐美的廣告、電視中,隨處可見明眸皓齒的美女在微笑或者大笑,但這種令人心神愉快的表情在幾百年前的歐洲文化中,這幾乎就是愚蠢、下流、浪蕩的代名詞。一個人只有在醉酒或者是談論猥瑣事情的時候,才會放肆地露齒而笑;而一個出身高貴,思想高尚的人應該是保持著嚴肅和端莊的。甚至很多人認為嘴唇的功用就是為了掩蓋笑容和牙齒的。隨便找一張貴族的畫像就可以知道,比如我最喜歡的西班牙女王伊莎貝拉一世的畫像(不要瞧不起大額頭!):
那麼有沒有人畫帶有笑容、但又高貴典雅的油畫呢?當然有, 比如說élisabeth Vigée Le Brun 的自畫像:
但élisabeth Vigée Le Brun 的這種先鋒嘗試在當時掀起了軒然大波,受到了很多詆毀。
用一句話來說:笑是下層階級的表情,上層社會的表情是團結緊張,嚴肅不活潑。
到了現代,在藝術攝影中,和當初的古典油畫類似,笑容意味著膚淺,攝影家千方百計地捕捉複雜的人物表情,生怕zhuangbility的深度不夠。他們可不希望自己的照片和你發的微信朋友圈的照片一個水準。我的一個專業攝影朋友,在加州最好的攝影學院學的攝影,當時交作業的時候有兩條不成文的規定:不能拍可愛小孩的照片,不能拍人在笑的照片。因為兩者都很容易能拍出令觀者心情愉悅的作品,反而體現不出攝影師的水平。
同樣,藝術攝影、政治領袖攝影也不歡迎這種降低逼格的表情。比如說,提到丘吉爾,你想到什麼?
但下面這張也是他:
是不是從一個對抗納粹的鋼鐵領袖變成了一個發糖的聖誕老公公?
------------------
其實笑容是非常複雜的,它會牽動超過50塊的臉部肌肉(人的臉上有44塊的表情肌肉,而笑容除了這些表情肌肉之外,還會用到一些非表情肌肉)。這就是為什麼一個人可以逼真地假裝難過,假裝生氣,但是如果他假笑的話,就會被一眼認出來。
如果一笑,傻子都知道他很開心,如果不笑,那麼就有些難於揣測他的情感了。笑很多時候是一種戒備,在鏡頭前,即使不開心,也要偽裝。如果一下人在鏡頭前真誠地哭了,哀怨了,若有所思了,冷酷了,等等等等,那就是攝影師的本事了
笑了逼格就沒了。
謝謝邀請 先問是不是 再問為什麼
不笑顯得有深度,你會想這個人怎麼了。笑的畫面一下就看穿了
其實這個你最好拿圖說話,不同時期有不同的原因,比如攝影剛出來那會兒,拍一張照片曝光時間比較長,所以早期的拍肖像的攝影工作室會在人後面弄個支架把你頭給夾住,這特么你還笑得出來?所以那時候拍出來的人表情都比較僵硬。
「笑」本身就是一種「面具」 。
用來掩飾真實情緒的面具。
大家都會有這種體驗,別人鏡頭突然對到你,你本能的會笑,甚至雙手比「耶」?? ,但是此時你真的是開心的嗎?
「笑」和「耶」只是一種對自我真實情感的保護,誰想把真實的自己暴露於精密的鏡頭前?對吧。
那種笑盈盈的照片雖然看著一片和諧,其實本質是不帶真實情感的。
而藝術是基於真實,又高於真實的。藝術是表達,攝影是一種表達方式。
我們看到藝術攝影作品,我認為他們不是高冷,也不是裝逼。只是作為一個表達的元素之一。服務於整個攝影作品的。
可能因為他們不笑顯得真實,藝術家會選擇他們作為作品人物,
也可能他們真實的模樣觸動到藝術家,藝術家想要記錄下來。所以,這就是為什麼我們看到的藝術攝影作品人物大多不笑。
從另一個層面講啊,「笑」這種喜悅的情緒顯得淺顯而討好,而「痛苦,悲傷」這些情緒比較沉重而崇高。
藝術很多時候,就是表達痛苦沉重的,以此直擊人心,深入靈魂。為什麼名畫里的人物也不會大笑?(注意,是大笑)畫家更希望觀眾把注意力放在整體上,從構圖,人物動作,更深層次的表達(眼神,皺紋,光與影)來表達自己的情感,而不是被一個表情吸引注意力,另外,個人覺得,大笑會破壞人臉本身的輪廓和細節,攝影應該也一樣吧。
因為藝術級的攝影很多都是擺拍。擺拍如果笑,大多不是很自然。
真正好的照片,是真情流露下的抓拍。看人物的氣質,以及圖片的用途吧!很多時候,我們引導完擺姿,模特會根據所處的情景來決定表情!也有很多圖片,由於用途的原因,不會露出笑容……笑容跟眼神一樣,是一種跟觀眾的互動!某些圖片表現的是人物的個人特質(肖像片),那麼表情輕鬆自然一些是完全沒有問題的;某些時尚片,表現的服裝和飾品,那麼太多模特個人的互動,會分散觀眾對圖片預期專註點的注意力……這時候,哪怕模特露出一點點微笑,都會被拍攝者糾正!具體情況,具體分析!一兩句話,無法完全概括所有的需求!
那要看拍的是誰吧。。。瑪麗蓮夢露十張照片有九張笑,不照樣被捧為經典
首先,沒有任何規律要求拍照要笑攝影作品表達的內容是由照片中的每一個細節表露出來的試想一下,笑著的表情適合出現在以下哪些場景中,你就知道了:表現奢侈品品味的廣告表現戰爭給人類帶來的傷痕的紀實攝影表現一個富有故事的人物表現家庭天倫之樂的照片表現競技精神的照片
我覺得好的圖應該是一張有故事能引發情感共鳴的,擺拍笑的太假就感覺很不好的樣子,還是覺得抓拍好。上句話只是為了裝個逼,真正想說的是,要是一下子笑崩了,那不就成了表情包了么。。。。23333
素描臨摹圖冊里的人也不會笑啊
情緒表達不止是笑,一天時間人不笑的時間比笑的時間多
有同感,T台上的模特為啥那麼嚴肅,而且感覺有意把妝畫得很嚴肅,一副性冷淡的樣子。
越笑越不自然
想想,被人當成工具擺來擺去,而且如果不為了生活,誰會去做模特?
某美院的攝影學生,曾經也有過這樣的疑問。
知道比利時的老師帶著那邊的學生過來和我們中國學生一起上課。
我悄悄問一個華裔的比利時學生,
他給我說。
如果不是攝影可以要模特展示笑容,一般都不會要求模特笑,因為這樣會顯得更加真實。其實生活不是除了悲就是喜這兩種情緒。就像顏色,有紅黃藍綠青紫粉等等,你問畫家的我作品中為什麼用黃色少一樣,就是概率問題。因為在大部分人的腦海中,拍照的人是要面帶微笑的,所以樓主才會有此一問。再者,因為藝術作品是源於真實的生活的,真實生活中並非處處都有笑容,而是恰恰相反。我記得幾年前個美國攝影師專門在街上通過鏡頭拍攝人們的笑容,結果發現很少有人面帶笑容。不是說笑只是個符號嗎?生活中又有多少笑不是裝出來的呢?
模特們表示,蒙娜麗莎太不好cos
推薦閱讀:
※視頻比照片更容易打動人心嗎?如果是,為什麼單反比攝像機流行?
※前期花了很大的精力,粗剪結束後發現少鏡頭,心如死灰,怎麼辦?
※和會拍照的人旅遊是種怎樣的體驗?
※一個人旅行是什麼體驗?
※為什麼電影畫面看上去那麼舒服,自己拍的視頻沒那種感覺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