兩漢 400 年歷史最令你難忘的是哪一幕?

漢朝名將輩出,從衛青、霍去病到竇憲、馬援,最終將侵擾中原千年之久的匈奴徹底打垮,迫其遠遁至中亞。

《後漢書·耿弇列傳》中,記載了東漢軍隊一次跨越數千里、冒雪翻越天山山脈在今天新疆天山山口,拯救被兩萬多匈奴兵圍攻,困守孤城近一年之久的幾十名漢朝孤軍的軍事行動。故事雖不長,但整個過程驚心動魄,至今讀起來也令人熱血沸騰,堪稱兩千年前,漢朝版的「拯救大兵瑞恩。

這次軍事行動,後人所知甚少,但細細琢磨,還能從中讀出大漢帝國,那氣質特有的雄健渾厚,並在歷史的長河中涓流至今,讓今天的漢族人,愈加珍惜那一個「漢」字。

漢朝是中國歷史上一個偉大的朝代,奠定了漢人的名字,樹立了中國前所未有的尊嚴。在漢代,中國人第一次有了強烈的國家意識,有了強烈的國家認同感與國家責任感。正因為如此,為國效力,成為當時人們願為之赴湯蹈火的生命價值取向。

《後漢書》作者范曄將耿恭與蘇武並列,認為西漢有蘇武東漢有耿恭。今天,讀范曄為耿恭作傳的文字,能夠想像當年他是含著熱淚寫下來的:「余初讀蘇武傳,感其茹毛窮海,不為大漢羞。後覽耿恭疏勒之事,喟然不覺涕之無從。嗟哉,義重於生,以至是乎!」

這些文字中,儘是熱血忠魂。今日讀起,仍熱淚盈眶。


劉秀手下有雲台二十八將,不乏讓人敬仰的英傑。名將如鄧耿吳岑,猛將如賈姚馬王,都是一時英雄。而我獨對征西大將軍馮異印象深刻、神往不已。

劉秀打下邯鄲後,把新士兵分給諸將,而士兵們都表示願意跟隨大樹將軍。大樹將軍就是馮異,每次打完仗諸將們都論功爭勞,而只有馮異一個人悄悄的走去,坐在大樹下面。

每次想到馮異,都是這一幕。一名戰功叱吒的武將,恬靜安然的坐在大樹下,不言不語。

但這還不足以是我對兩漢四百年印象最深的一幕,印象最深的是另外一件事。

劉秀在河北時,王郎起兵,劉秀被打的措手不及,急忙出城,怕被王郎的人追殺,因此一直走偏僻小路。那時天氣寒冷,劉秀的部隊吃住都在路邊。到了蕪萎亭(聽這名字就是鳥不拉屎的地方),更是饑寒交加。這時候,馮異做了一碗豆粥給劉秀。後來戰功赫赫、威震天下的征西大將軍,此時如暖男般做了一碗粥給劉秀!果真是上得戰場,下得廚房的真男人啊!

那畫面太溫馨,讓我不禁想起古龍小說《流星蝴蝶劍》里,最大反派律香川安靜的給主角孟星魂做蛋炒飯那詭異又溫馨的一幕。

而後劉秀部隊接著逃亡,涉荒山,過冰河,趕上大風雨。劉秀眾人雖然沒掛掉,但是統統淋成了落湯雞。那時候正是嚴寒時候,可想如何苦逼。

那天晚上,馮異抱著柴火進來,鄧禹生火,劉秀對著灶烤衣服。

而就在此時,馮異又做飯了!做了一碗麥飯給劉秀。(經評論區李瑞康朋友指點,麥飯也就是野菜和面蒸出來的,現在我們大多叫蒸菜)。

此時,讓人不禁忘了此時他們危難的處境。日後馳騁天下的三位英傑,就在這樣窮困潦倒、如喪家之犬的困境中,吃著馮異做的飯,對著柴火烤濕衣服,談笑風生。

大漢四百年,風起雲湧,英雄輩出。而我只對這一幕印象最深刻。

雲台諸將,只有兩個人被委以方面軍司令,一個是征南大將軍岑彭,另一個就是征西大將軍馮異。馮異收河南,平赤眉,定關中,虎步關右,橫掃涼州。而且文武雙全,治軍有術、撫民有方。劉秀的其他大將,基本上都有劫掠的事迹,而馮異卻沒有,可謂是東漢開國最優秀的武將。

所以馮異平定關中之後,劉秀身邊的人跟劉秀說小心馮異有不臣之心,馮異去拜見劉秀,劉秀說起了亭里的那碗豆粥和河邊的那碗麥飯,這是他最難忘的事。這兩碗飯,也正是我對大漢四百年中最難忘的事。

————————

評論區回復時說多了些,一塊兒貼上來吧。跟原題無關,算引申話題。很多歷史細節記得不太清了,大言聊一下光武與漢朝吧,出錯和不妥的地方歡迎幫忙糾正,大家一起討論。

光武帝他的那些部下們經常屠城,他送馮異去關中,就希望馮異不要跟他們一樣,要善於安撫,而馮異沒讓他失望,因為當初馮異選擇劉秀的原因就是他不屠城劫掠,劉秀也沒有讓他失望。像吳漢那樣的所作所為,也只有光武帝能忍了。

馮異在關中取得的功績卓越,別人跟光武說提防馮異,而光武見了他不首先談他的功績,而是說那兩碗飯。其中意義,兩個人都心照不宣了,而且還讓馮異帶著家眷一起回關中。光武是個不忘舊情的人,數來數去,真正他對不起的人,只有郭聖通,以及她代表的河北派系。

光武帝為爭取河北集團而娶了郭聖通,委屈了陰麗華和南陽集團。後來又廢郭聖通,背叛了河北集團,再立陰麗華,撫慰南陽集團。我們可以說是因為愛情,但終究有政治的因素在裡面。

光武帝很會懂得制衡,河北、南陽、隴西諸派系集團,他會懂得什麼時候取捨和安撫。但也是因為他的仁慈吧,沒有削掉這些功臣集團們(奇怪的是,他後來對大臣們反而比較刻薄)。後來東漢的外戚專權比較嚴重,皇后基本都出自那幾個家族,也就是南陽、隴西、河北派系集團,與劉家共享天下。

漢武帝開創的積極進取的帝國時代,雖說成就非常大,甚至真正意義上奠定了持續兩千年的中國模式。但漢武帝的開拓透支太多了帝國資源,後來的皇帝大臣們不得不偏向緊收國策,以儉和穩來持續帝國,儒家思想蓋過了王霸權術。

矛盾不會消失,只會轉移。沒有了對外的開拓,就有了內部的整改,終於有了王莽的取代。後漢基本上都是在黨爭中一始而終的。光武帝是個好皇帝,但也不得不承認他相對仁慈的心態埋下了一些嚴重禍根。比如功臣家族的坐大,還有後果對後世中國極其嚴重的匈奴內遷。

不管如何說,光武帝是個很優秀的領導,他平常都是很和氣很溫柔,但部下們也都怕他。這點,馮異做的也比較好,他是諸將里最有劉秀影子的人。

一時風起雲湧,英雄各盡其能。不管是光武和他的二十八將,還是隗囂、公孫述這些對頭們,都在那段波瀾壯闊的歷史畫卷中,添上精彩的一筆。

而光武和他的將領們,那個由青年、少年組成的冒險家團體,更是留下了許多佳話。其中,我最愛馮異的兩碗飯。

————————

沒想到講個小故事得到一百多贊,那我就再多講一些光武和雲台二十八將的故事吧。

劉秀是個很仁慈的人,對待他的功臣們、朋友們,那幫與他懷揣共同夢想的青年冒險家們,因為他忘不了他們對於他的意義。

他們個個都很優秀,卻在劉秀危難的時候選擇了他。他們各有理由,但這些理由都有一個共同的前提條件,那就是他姓劉。劉秀也明白這一點,他才更懂得珍惜。

那一年,劉秀看著意外捕獲的階下之囚馮異,眾人向劉秀推薦他。而馮異要求回城,因為老母在城中,日後必拿五城回報。劉秀決定放走了他。後來,劉秀的哥哥遇害,劉秀最艱苦落魄的時期,馮異在堅守孤城,誓死不降更始帝,只為等他到來。當劉秀再次來到這個地方的時候,馮異開城迎接劉秀,他獻上了五城,他帶著銚期等人跟隨了劉秀,成為劉秀的最初班底。只因為一份信任和承諾。

那一年,一個年輕人跪在父親面前。他想要年老的父親原諒他不能在身邊侍奉,他要跟著劉秀走。他和劉秀許諾過一起完成夢想,如今更始已成立帝業,劉縯已死,劉秀寄人籬下、朝不保夕,但他相信劉秀是人中之龍,在劉秀危難的時候他不能不在他身邊。父親最終嘆了口氣,你走吧。他向父親磕了幾個頭,毅然離家。此後,劉秀經歷過更加艱苦的歲月,身邊人逐漸消失,但他從未離去。讓劉秀感慨疾風知勁草。他叫王霸,為劉秀募兵征討王郎時被百姓恥笑的羞愧而走,後來追殺掉王郎的王霸。

那一年,鄧禹二十一歲。聽說他的同學劉秀被更始帝派去河北,鄧禹拄著杖去追趕,渡過黃河,見到了劉秀。劉秀問老同學,我有封官的權力,你是來要官的嗎?鄧禹搖了搖頭。劉秀問那你想要什麼?年僅二十一歲的鄧禹,緩緩的說:我想跟隨你要這天下!

一陣馬蹄聲,一聲我終於追上你了。那是昆陽之戰的戰友,聽聞劉秀去河北,千里迢迢追過來跟隨的傅俊。

那一年,耿弇二十一歲。作為太守之子,他去追隨劉秀,做一名門下吏。他鬥志昂揚的跟劉秀說,我回上谷發兵,咱們打下邯鄲!眾人都認為不能,而劉秀指著這個二十一歲的毛頭小子說「你就是我的北道主人!」而這個毛頭小子,就是將來他的韓信。

那一年,儒生賈復(據說公元9年出生,這時也就15歲,但我沒查到史料出處,就不採用了。),懷著一腔熱血去投靠漢中王劉嘉。劉嘉擁兵數十萬,賈復勸他成就霸業。劉嘉說你不是我能任用的,你去找劉秀吧。就這樣,賈復和陳俊,握著劉嘉的一封信,長途跋涉,去河北尋找從未謀面過的劉秀。此後的賈復,不但神勇冠三軍,也是眾人推薦的宰相之才,名列功臣第三。

那一年,在河北顛沛流離之後剛剛站穩腳跟的劉秀,接到報告,城外有大軍壓境。劉秀急忙登上城頭,卻看到陣前一個毛頭小子在對著他笑,那是逃出城時失散了的耿弇,兌現承諾帶著鐵騎大軍歸來的耿弇。耿弇帶來了寇恂、吳漢、景丹、王梁、蓋延,這些日後縱橫天下的名將們,此時舉杯共慶,我們的征途正式開始了!

在劉秀艱苦時期,這些人出現在他身邊。從此赴湯蹈火,共同建立屬於他們的偉大事業。他體會過得到這些人的感動,也體會過失去他們的痛苦。劉秀曾含淚拋棄了姐姐在亂軍之中,曾在哥哥死後忍氣吞聲獨自哭泣。他的雲台二十八將,與他並肩奮戰,有十人沒有活著看到天下統一,沒有看到他們共同夢想的實現就死在軍中。其中包括他的蕭何寇恂,他最放心的兩名大將征南岑彭和征西馮異,還有未列入雲台二十八將的來歙。

大家都知道未列入雲台二十八將的伏波將軍馬援,卻很少有人知道征羌侯來歙。來歙的故事比馬援更悲壯,他的那封信比諸葛亮的出師表更讓人動容。

來歙是劉秀的表哥,一名難得的帥才和戰略家。他是劉秀討伐隗囂、公孫述的依仗,就連馮異和耿弇也由他統率。平羌隴,薦馬援,敗公孫,定天水。來歙平定了隗囂餘黨,揮師征伐公孫述。勢如破竹,令蜀人恐懼。而公孫述面對來歙,選擇了刺殺。

那天晚上,整個軍賬泣不成聲。來歙胸前插著一把匕首,他被刺殺了。他看著虎牙大將軍蓋延,讓他抬起頭來,責斥他再像個女人一樣哭哭啼啼,我身上有匕首也一樣能殺了你!他囑咐完蓋延身後事,拿起筆寫信給劉秀。他先慚愧於自己的不加防備,誤了國事,給朝廷帶來了羞辱。再是舉薦自己認為可以任用的國家賢才。最後,才談到家人。

在昏暗的燈光下,軍賬中所有人看著身插匕首的來歙慢慢的寫完那封信。然後,扔掉筆,拔掉匕首,安心的死去。這就是來歙投筆抽刃的故事。

來歙的那封信,讓劉秀哭著讀完,身穿孝服為他舉行喪禮。而後,岑彭再次被公孫述的刺客刺殺,縱橫一世的征南大將軍死於統一的黎明之前。吳漢滅了蜀之後,盡誅公孫氏,而劉秀也沒有責備他,也是有這方面的原因吧。

完成了統一大業,他危難時期那些陪在他身邊的人,為他征討四方的人卻看不到了。後來,馬武經常喝醉酒後口不擇言,評點諸將,劉秀也只是笑笑,而沒有責怪過他。因為那些朋友們已經走了很多年了,留下的這些人就讓他們平靜的渡過此生吧。他也只能在山珍海味之餘,懷念下馮異的兩碗飯了。

那個時代,是年輕人的時代,是英雄的時代。終於如浪花般,淹沒於歷史長河中。那些可歌可泣的冒險家們也逐漸被人遺忘。那個時代有很多好聽的故事可以講,卻很難找到講述的對象。

褪去刀光劍影,揭開爾虞我詐,我們讀這段歷史所感受到的是男人之間的友情。希望我們銘記住這些人之間的故事,銘記住那份情義。歷史告訴我們的,不只是戰爭和政治。


漢惠帝劉盈生性仁弱,劉邦死後,呂后想殺戚夫人之子劉如意報復,劉盈為了保護劉如意,親自出城到霸上迎接弟弟入宮,兄弟二人同吃同寢,呂后一直沒有機會下手。直到一日劉盈早起外出,因為心疼弟弟年幼想讓他多睡一會兒,就將劉如意留在了宮中,等他回宮,看到的就是被呂后毒害而死的弟弟的屍體,劉盈崩潰大哭,淚流不止。

我看到這一段的時候,覺得惠帝應該是恐懼又絕望的。對母親的恐懼,以及對無能為力的自己的絕望。

漢惠帝是一個被忽略的帝王,在位時由呂后獨掌大權,就連史記中都不設惠帝本紀,有關惠帝的事迹只在《史記·高祖本紀》和《史記·呂太后本紀》中稍稍提及。查找資料翻閱後,越發覺得惠帝是一個仁弱的善人,可在他短短二十三年的生命里,不被父親喜愛,多次差點被廢,母親狠辣殘暴,獨攬大權,他早已成了空有其名的傀儡。他一心相護原本立場敵對的弟弟,卻還是逃不過母親的毒手。他的婚姻由母親操控,被逼著和自己的外甥女成婚,他因母親罔顧倫常而覺羞恥,直到死,都不曾碰過皇后一下。

這樣一個仁弱心善的人,如果在民間,或許能有平平順順的一生,可他是生在無情的皇宮中,註定無法生存。

兩漢帝王眾多,唯有這一位,是真的叫人感慨又心酸。

再寫一個比較喜歡的,故劍情深南園遺愛。

漢宣帝劉詢(劉病已)早年流落民間,初登大寶時對位高權重的霍光一直恭親有加,然而在立皇后一事上他卻一直駁斥霍光的意思,並下詔書詔求微時故劍。

大臣們紛紛去找劍,有機靈的悟出故劍是故賤之意,指的是劉病已在民間時所娶的貧賤之妻許平君,於是大臣們迎合上意,奏請宣帝立許平君為後,許平君因此入主後宮成為皇后。三年後,霍家為逼宣帝立霍成君為後,毒殺許平君,宣帝悲痛萬分,將許平君葬於南園,霍光死後,宣帝開始剪除霍家勢力,最終於地節四年七月平定霍氏謀反,八月,廢黜皇后霍成君,將霍家一網打盡。

漢宣帝因對亡妻許平君情深,愛屋及烏,立與許平君所生的兒子劉奭為太子,劉奭柔弱好儒,性格不適合當皇帝,漢宣帝曾預言「亂我家者,必太子也」,卻還是沒忍心廢除劉奭太子之位。劉奭登基之後放縱外戚宦官,再之後王朝由盛轉衰,因此被後人稱為「基禍之主」。

看史書的時候,經常會想,要是宣帝對許平君不是那麼深情,狠下心廢了劉奭太子之位轉立劉欽,那之後西漢的歷史又會是怎樣一番景象。宣帝是中國歷史上少有的痴情帝王,可就是他這一份稀有的痴情,最終導致了整個王朝的災禍,真是讓人唏噓萬分。


禮畢,天子獨與侍中奉車子侯上泰山,亦有封。其事皆禁。

——《史記·封禪書》

侍中奉車子侯就是霍嬗,霍去病的兒子,當時不到10歲。

公元前110年,漢武帝在岱宗泰山舉行了封禪大典。這次封禪大典,策划了數年之久,前期準備工作非常繁重浩大,規模和耗時都是有漢以來空前的。好大喜功而又迷信長生的劉徹,自然是非常重視這次封禪。千古一帝秦始皇第一次封禪泰山,然而秦始皇當年都沒有能夠登上泰山頂行封祭禮。漢武帝為了在泰山頂行封禮,還專門在封禪之前命人把巨石運到泰山絕頂。

封禪當天,在泰山腳下和眾儒者一同進行完盛大的封土禮之後,漢武帝獨自帶著霍去病年幼的兒子,登上泰山絕頂,進行山頂的祭禮。

每次讀到這一句,我腦海中都會浮現出一幅畫面。泰山絕頂,空曠肅穆,無限江山盡收眼底。年邁的漢武帝在山巔絕頂,恭敬嚴肅,祭祀天地。他的身旁,只有一個不到十歲的懵懂的孩子。

山風獵獵,寂寥的天地間,唯有這一老一幼,衣帶隨風颯颯作響。

那個懵懂的孩子可能不知道,封禪,意味著什麼。當年的封禪大典,滿朝文武皆以能參加這一千古盛典為榮。司馬遷的父親司馬談,因為沒有參加封禪大典,甚至抑鬱憤恨而死。霍嬗也許還不明白,劉徹只帶著他一人上泰山舉行山頂的封禮,是何等的殊榮。

他眼前這位不再年輕的帝王,在五嶽至尊泰山絕頂,一覽眾山小,問蒼茫大地,誰主沉浮。

霍去病死後,劉徹一直把這個孩子帶在身邊,想來,是對這個孩子寄寓了極高的期望吧。也許在泰山絕頂,劉徹會想到那個英年早逝的冠軍侯驃騎將軍。漢武帝或許也會時不時向這個孩子講述,他父親的英雄事迹。

霍嬗的父親霍去病,一生英武,遠擊匈奴於漠北,封於狼居胥山,禪於姑衍,登臨翰海,守得大漢的千里山河,顯我漢家不可侵凌的氣概。封狼居胥,成為兩千多年來無數名將一生夢寐以求的功績。霍去病第一次率八百輕騎孤軍深入大破匈奴時,只有17歲。劉徹也許幻想,只消再過幾年,這個孩子也會像他的父親一樣,為大漢立下汗馬功勞。

可惜,封禪之後不久,霍嬗就病死了。

霍嬗死後,漢武帝很想念他,特地作《思奉車子侯歌》:「嘉幽蘭兮延秀,蕈妖淫兮中溏。華斐斐兮麗景,風徘徊兮流芳。皇天兮無慧,至人逝兮仙鄉。天路遠兮無期,不覺涕下兮沾裳。」

天路遠兮無期,不覺涕下兮沾裳。

都說劉徹殘暴寡恩,可這哀思,卻也是如此情深意切。

兩漢四百年,最讓我動容的,就是「天子獨與侍中奉車子侯上泰山」這一幕。


東漢名士陸續,受當時楚王劉英謀反案的牽連被下獄。

陸續被打的體無完膚也不願意攀咬別人。 (肌肉消爛,終無異辭)。

陸母從外地來到京城,卻無法見到兒子一面,只好托門卒把自己做好的飯送進去。

陸續被嚴刑拷打依然面不改色,見到飯菜的時候卻哭泣不止,神色悲傷。

審訊他的人很奇怪,就問他為什麼。他說母親來京城了。審訊官很生氣,以為是獄卒走漏了消息,問他怎麼知道母親來到了京城。陸續說我母親切肉從來都是方方正正的,切蔥都是規規矩矩的一寸。 (續曰:「母嘗截肉,未嘗不方,斷蔥以寸為度,是以知之。)審訊的使者上報了明帝,明帝赦免了陸續,只是終身不能出仕。遠離權力的鬥爭回歸田園,或許也是這位名士最好的歸宿吧。他可以侍奉母親,和妻子一起撫養三個兒子,過著平淡幸福的生活。

一千年以後,辛棄疾寫了一首詞,我無緣無故就希望再現的是千年以前陸續家的生活。

茅檐低小, 溪上青青草。 醉里吳音相媚好, 白髮誰家翁媼?

大兒鋤豆溪東, 中兒正織雞籠。 最喜小兒亡賴, 溪頭卧剝蓮蓬。

恰好陸續是會稽人,講吳語的吧。

梁啟超說,二十四史非史也 二十四姓之家譜而已。帝王將相永遠是歷史舞台上最耀眼的角色。我想後代歷史學家對劉英謀反案的興趣都會比對陸續和他母親的故事大。但相隔接近兩千年,我依然覺得陸家母子的故事足以讓好多帝王將相的事迹黯然失色。愛是人類永恆的主題。


竇小妹通過賄賂,想離家近一點,因為公務員們疏忽,被遠嫁(送)到代國,後來成了竇太后。

若干年後,她那個在挖煤的弟弟,河堤倒了,就他大難不死。聽說姐姐在長安城,艱苦跋涉,千里去長安,為了相認,見到姐姐說:

老家院子里有棵桑樹。姐姐被送走的那一天,姐姐哭了。那天早上,姐姐吃了,我才吃飯。

姐弟倆抱頭痛哭。

漢書不但讓人熱淚盈眶,也會讓人潸然淚下。

===================竇太后的分割線,你服不服=======================

有評論稱,所述不符原著,小子查驗,果然。故摘《漢書》相關章節於此,並謝。

竇後兄長君。弟廣國字少君,年四五歲時,家貧,為人所略賣,其家不知處。傳十餘家至宜陽,為其主人入山作炭。暮卧岸下百餘人,岸崩,盡壓殺卧者,少君獨脫不死。自卜,數日當為侯。從其家之長安,聞皇后新立,家在觀津,姓竇氏。廣國去時雖少,識其縣名及姓,又嘗與其姊採桑,墮,用為符信,上書自陳。皇后言帝,召見問之,具言其故。果是。復問其所識,曰:「姊去我西時,與我決傳舍中,匄沐沐我,已,飯我,乃去。」於是竇皇后持之而泣,侍御左右皆悲。

////////////////////攜竇太后之威,強行翻譯//////////////////////////////////////////

竇太后的弟弟,少君同志,四五歲的時候,因貧,被賣來賣去十多家……

那時候家裡窮,真窮。

也確實是沒有辦法,姐姐去應聘了文工團。

姐姐西去之時,在縣裡的招待所和我告別。

姐姐看我身上髒兮兮的,跟別人央求了又央求,弄了點水,給我洗了個頭髮。

洗完頭髮,姐姐就喂我吃飯,一口一口地喂我吃飯。

然後,姐姐才離開。

然後,我就看不到姐姐了。

…………………………………廣國的分割線………………………

後來輾轉十餘家,弟弟看到身上疤痕,是和姐姐爬樹留下來的;

後來輾轉十餘家,弟弟記得那天洗頭髮,溫熱的水順著耳後窩流下來;

後來輾轉十餘家,弟弟記得那天姐姐喂飯吃得飽,吃得很飽;

後來輾轉十餘家,弟弟沒有姐姐;

後來輾轉十餘家,姐姐也沒有弟弟;

¥¥¥¥¥¥¥¥¥¥¥¥¥¥勘誤的分割線¥¥¥¥¥¥¥¥¥¥¥¥

記錯了很多,感謝評論提醒。

以為自己可以「基本無障礙」讀懂《漢書》。

其實還差得遠。

沐:洗頭髮,無洗澡的意思,洗澡是「浴」。

岸:通崖。若不然,岸崩豈可無水泛濫,安可獨活?


聞古天子之名,難知而易諱也。今百姓多上書觸諱以犯罪者,朕甚憐之。其更諱詢。諸觸諱在令前者,赦之。

劉病已變成了劉詢,從階下囚到漢家天子。

襁褓之中就入獄等死的嬰兒竟然活了下來,

皇孫,年十七,通經術,有美才,舉止有度。

曾經有一位王孫遠離掖庭,鬥雞走馬,仗劍遊俠,曾經有一位帝王故劍情深,南園遺愛。

少年變成了真正的廟堂之君,他說「朕叫劉詢。」


董卓在顯陽苑,請官僚共議,欲有廢立,謂袁紹曰:「劉氏之種,不足復遺。」袁紹曰:「漢家君天下四百許年,恩澤深渥,兆民戴之,恐眾不從公議。」卓曰:「天下之事,豈不在我,我令為之,誰敢不從。」紹曰:「天下健者,不唯董公,紹請立觀之。」橫刀長揖而去。坐中皆驚愕。

在東漢上下解體前夕的最後一次政變收尾中,董太師已經露出了自己的野心,開始展現凶暴猙獰的本質了。汝南袁氏在這次政變中扮演了什麼角色不好說,很大可能就是玩脫了的幕後黑手,但「五世為相,權之重,勢之盛,天下莫得而比焉」的汝南袁氏這個時候還算是對得起東漢王朝的。

董太師何許人也不用多說,袁紹此時之豪情氣勢,不愧是東京名族的繼承人

所謂扶國家之躓頓,念社稷之危殆,以奉祖考之志,以報漢室之恩。

至於後來公路僭號、本初鷹揚河朔,則是漢之失天下久矣了


太子亡,東至湖,藏匿泉鳩里;主人家貧,常賣屨以給太子。太子有故人在湖,聞其富贍,使人呼之而發覺。八月,辛亥。吏圍捕太子。太子自度不得脫,即入室距戶自經。山陽男子張富昌為卒,足蹋開戶,新安令史李壽趨抱解太子。主人公遂格鬥死,皇孫二人皆並遇害。上既傷太子,乃封李壽為邘侯,張富昌為題侯。

連名字都沒有留下的家貧的主人,卻在太子有難時「格鬥死」,義也。


耿恭十三壯士歸玉門

在資治通鑒里最讓我震撼的情節就是這段了,讀罷熱淚盈眶,民族的脊樑就是耿恭這種人。正是因為這種骨子裡的倔強讓我們的文明代代相傳不曾中斷。而當我問起身邊人,很多人都沒聽過他。真是遺憾。

十三壯士

《資治通鑒》原文:

耿恭以單兵固守孤城,當匈奴之沖,對數萬之眾,連月逾年,心力困盡。鑿山為井,煮弩為糧,出於萬死無一生之望。前後殺傷醜虜數千百計,卒全忠勇,不為大漢恥。恭之節義,古今未有。宜蒙顯爵,以厲將帥。

來自度娘:

永平十八年(75年)六月,西域的焉耆和龜茲兩國攻打西域都護陳睦,陳睦全軍覆沒。北匈奴的軍隊則在柳中城包圍關寵。八月,漢明帝去世,朝廷正是大喪之機,沒有派出救兵。於是車師再度反叛,和北匈奴一道進攻耿恭。耿恭激勵士兵進行抵抗。車師後王夫人的祖先是漢人,經常暗中把敵情告訴耿恭,又供給他糧食軍餉。

  • 幾個月後,漢軍糧食耗盡,便用水煮鎧甲弓弩,吃上面的獸筋皮革。耿恭和士兵以誠相待,同生共死,所以眾人全無二心,但死者日漸增多,只剩下了數十人
  • 北匈奴單于知道耿恭已身陷絕境,定要讓他投降,便派使者去招降耿恭說:「你如果投降,單于就封你做白屋王,給你女子為妻。」耿恭引誘使者登城,親手將他殺死,在城頭用火炙烤北匈奴使者屍體。北匈奴單于大為憤怒,又增派援兵圍困耿恭,但仍不能攻破城池。

當時,關寵上書朝廷請求救援,漢章帝採納司徒鮑昱的建議,派征西將軍耿秉屯守酒泉,派酒泉太守秦彭(一作段彭)、謁者王蒙、皇甫援徵發張掖、酒泉、敦煌三郡以及鄯善部隊,共七千多人,前往救援。建初元年(76年)正月,秦彭等人率軍在柳中集結,進擊車師,攻打交河城,斬殺三千八百人,俘虜三千餘人。北匈奴驚慌而逃,車師再度投降東漢。

這時,關寵已經去世,王蒙等人打算引兵東歸。耿恭的一位軍吏范羌當時正在王蒙軍中,他堅持要求去援救耿恭。將領們不敢前往,便分出兩千救兵交給范羌。范羌經由山北之路去接耿恭,途中曾遇到一丈多深的積雪。援軍精疲力盡,僅能勉強到達。耿恭等人夜間在城中聽到兵馬之聲,以為北匈奴來了援軍,大為震驚。范羌從遠處喊道:「我是范羌。朝廷派部隊迎接校尉了!」城中的人齊呼萬歲。

  • 於是打開城門,眾人互相擁抱,痛哭流涕。次日,他們便同救兵一道返回。北匈奴派兵追擊,漢軍邊戰邊走。官兵飢餓已久,從疏勒城出發時,還有二十六人,沿途不斷死亡,到三月抵達玉門時,只剩下了十三人。這十三人衣衫襤褸,鞋履洞穿,面容憔悴,形銷骨立

中郎將鄭眾為耿恭及其部下安排洗浴,更換衣帽。並上書朝廷說:「耿恭以微弱的兵力固守孤城,抵抗匈奴數萬大軍,經年累月,耗盡了全部心力,鑿山打井,煮食弓弩,先後殺傷敵人數以千計,忠勇俱全,沒有使漢朝蒙羞。應當賜給他榮耀的官爵,以激勵將帥。」耿恭到達洛陽後,鮑昱上奏稱耿恭的節操超過蘇武,應當封爵受賞。於是任命耿恭為騎都尉 ,任命耿恭的司馬石修為洛陽市丞,張封為雍營司馬,軍吏范羌為共縣丞,剩下九人都授予羽林之職。耿恭母親在此之前就已去世,等耿恭回來,補行喪禮,漢章帝下詔派五宮中郎將饋贈牛和酒解除喪服。


當然是我大班超以一己之力,不費國家一兵一卒,在西域平定55國。並且利用西域雜兵,力抗匈奴,痛扁貴霜,讓其他國家不敢染指大漢的西域。

班超最令人動容的時刻簡直不計其數。比如他的「投筆從戎」「不入虎穴焉得虎子」等等,都非常激勵人心。

東漢和西漢不一樣,不是熱衷於開疆拓土的王朝,名將質量和名氣都不如西漢。但是班超卻以一己之力,拉高了東漢將領的水準,並且成為後世愛國軍人效仿的楷模。

東漢朝廷在西域方面昏招迭出

西域,也就是我國的新疆。從西漢開始,中原政權就對這片熱土建立了較為有效的統治。漢武帝年間,張騫「鑿空」西域,開啟了漢朝與西域的交往之路。其後,數萬漢軍在貳師將軍李廣利的帶領下,翻越帕米爾高原,遠征不服從於漢朝的大宛國。其間,漢軍浩浩蕩蕩地穿越整個西域,西域諸小國的君主嚇得肝膽俱裂,紛紛歸附漢朝。到了漢宣帝年間,西漢順利地在西域設置西域都護,從此總領三十六西域小國。漢朝通過都護制度,可以徵調諸國的士兵為漢朝作戰。例如陳湯就是利用西域各國的士兵,達成了他「犯強漢者雖遠必誅」的豪言。王莽執政後,他出於對蠻夷的鄙夷,將諸國君主由王降為侯,結果引得西域大亂,西域都護也被他們共同擊殺。從此以後,漢朝與西域的通道斷絕,一直到東漢的建立。

東漢的統治階層與西漢不同,主要源於關東的豪強勢力。由於地理位置的原因,關東人對於西域非常不熟悉,至少不如關西人那麼熟悉。他們無法理解,為何要把錢和兵力,花費在一片無用的土地上。西漢時,朝廷每年花在西域方面的錢達到數千萬,關東豪強們認為這完全是勞民傷財。豪強們的態度,自然也影響到了光武帝劉秀及其繼任者的決策。所以在整個東漢,朝廷對西域一直都很不上心,附則受而不逆,叛則去而不追。

在對於西域的政策上,東漢昏招迭出。當時,臣服已久的匈奴趁漢末大亂之際,又重新強大了起來,於是便對出現力量真空的西域,發動猛烈進攻。而莎車王賢,率領諸國苦苦地抵抗匈奴的進攻。光武帝劉秀見莎車王如此給力,不費漢朝之力就能擋住匈奴,於是重賞了賢。不僅封他為王,更是封其為西域大都護,總領西域五十五國。

劉秀對於賢的過度封賞,顯然十分不理智。了解邊事的敦煌太守裴遵聽聞此消息後,立即上書朝廷:「對於夷狄千萬不可假以大權!封他為西域都護更是不可以!」聰明的劉秀一看完奏章,立即就回過神來。胡人們一向有拿著雞毛當令箭的習慣,你封賢為大都護,那麼他是不是憑藉這個頭銜,合法地侵佔西域其他國家呢?於是劉秀趕緊派使者到莎車國,要回了大都護印綬,更換以漢大將軍印。雖然大將軍這個稱號很唬人,但是絕不像西域都護那樣代表實權,莎車王賢當然不肯換。然而,漢朝使者最後還是強行奪回了都護的印綬。

雖然印是奪回了,但是事情已經無可挽回了。賢仍然移書於西域各國,詐稱自己為西域都護,並常常徵調各國士兵,攻打不服從於自己的西域國家,並且向各國收取重稅。由於賢的強大,西域各國被迫尊其為單于。由於賢的窮兵黷武,西域各國都十分愁苦。於是,紛紛派使者到漢朝,要求劉秀派遣真正的西域都護,將各國從賢的暴政中解放出來。

劉秀想了想,然後回答:「不好意思哈!咱國內的事情還沒理順,沒工夫幫你們。天南地北那麼多國家,你們想投靠誰就投靠誰吧!」西域各國一合計,既然漢朝不幫我們,那我們只好投靠匈奴了。即使臣服匈奴,也比臣服莎車要強啊!於是,西域廣大地區,又成了匈奴的地盤。

其後,莎車王賢還是因為他的窮兵黷武而付出了代價。在與于闐國的戰鬥中,莎車國大敗,最後賢也死於亂軍之中。匈奴見強大的莎車國完蛋了,大喜過望,於是糾集自己的屬國,攻擊于闐國。于闐國王廣德沒辦法,只得臣服於匈奴。從此,匈奴佔據了整個西域,並以此為基地,猛烈進攻東漢的邊境。

東漢並不明白西域的位置有多重要,雖然對於漢朝來說,西域就是個賠錢貨;但是對於匈奴來說,西域就是取之不盡的奶牛。一個來自於關東的河西太守哀嘆道:「以前我也不贊同控制西域,但當了河西太守之後,才發現西域和河西是表裡相依,互為犄角。西域不存,河西也難以自存。」

匈奴佔領西域後,經常率領西域屬國抄掠漢朝邊郡。河西各郡連年烽火,連城門都不敢開。對於後來經營西域的班超來說,西域在當時就是個超級爛攤子,其工作的困難程度是可想而知的。班超不僅要和匈奴、龜茲等國相鬥,還要和朝廷內的豬隊友鬥智斗勇,可謂是苦不堪言。

「不入虎穴焉得虎子」

我們的主角,班超出身於一個書香門第,他是著名史學家班彪的兒子,《漢書》作者班固的弟弟,著名才女班昭的哥哥。班家一家子都是讀書人,而班超也同樣如此。然而出身於關係的班家並不是只會讀書而已,他們對邊事和軍事都有極深的見解。其中,班固還曾隨大將軍竇憲攻入匈奴的腹地,所謂「燕然勒石」,其實就是出自班固的手筆。

哥哥如此牛叉,弟弟也毫不遜色。班超從小就有很大的志向,一直想效仿於立功於絕域的傅介子。班超的長相很有特點,燕頜虎頸、生得虎背熊腰,和後來《三國演義》中的張飛很類似。在旁人看來,只有大將才會有這種長相。

在班超早年,他一直從事文書工作,然而躁動不安的他對此相當不滿。他憤然道:「「大丈夫無他志略,猶當效傅介子,張騫立功異域,以取封侯,安能久事筆硯間乎?」由於對抄抄寫寫的反感,不久他就丟失了這份工作。

漢明帝年間,皇帝有感於匈奴對邊境的抄掠,有心對其進行反擊。於是派遣奉車都尉竇固以及名將耿秉率軍出塞,並在天山大破呼衍王。而早已投筆從戎的班超,也在竇固的大軍之中。在戰鬥中,班超有勇有謀,多有斬獲,這也讓竇固非常賞識。於是他任命班超為假司馬,並撥給他36勇士,讓他去傳書給於闐、鄯善等國,號召他們歸附漢朝。

班超所擔任的假司馬不過是一個小官,和西域都護這樣的封疆大吏根本沒法比,連漢朝的詔書和印綬都沒有。然而,富有冒險精神的班超膽子極大,立下了非常大的功勞。

首先,班超出使鄯善,也就是我們常說的樓蘭。開始時鄯善王對於班超等人非常熱情,然而過了些時,鄯善人突然降低了招待規格,對漢朝人冷漠了起來。班超料定,這其中肯定另有隱情,肯定是北匈奴人來了。於是班超找來一個鄯善侍者,恫嚇式地詢問:「北匈奴人來了多久了?他們現在住哪?」侍者以為班超已經知曉北匈奴使團入駐車師的事,倉促間就將各種情況一五一十地說了。前不久,一個一百多人的匈奴使團進駐鄯善,怪不得鄯善王降低了對自己人的招待規格呢!

班超首先扣留了侍者,以防他走漏風聲。在吃飯時,班超大聲對隨行人員說:「我們遠離家人和故鄉,來到這個鳥不拉屎的地方,不就是為了立功封侯嗎!現在匈奴人送上門來了,這不正是我們的好機會!我們應該先下手為強,如果等鄯善王把我們綁去匈奴,那就太遲了。」接著班超又激勵大家:「不入虎穴,焉得虎子!讓我們和匈奴人決一死戰!」

匈奴人的數量是自己的三倍,想消滅他們談何容易,於是班超想到了火攻。班超和隨從先秘密潛入匈奴人的住處,並在房子周圍放了一把火。班超和隨從手持利刃,靜待匈奴人從房子里衝出來。在大火之下,匈奴人驚慌失措,趕忙衝出房門。這時,守株待兔的班超等人一躍而出,像割麥子一樣砍殺匈奴人。匈奴人因為過於慌亂,手中都沒有拿武器,很快就被漢人全部殺死。而班超等人,並沒有一人傷亡。

隨後,班超拿著匈奴人的人頭去見鄯善王。鄯善王見匈奴人已經被盡數屠殺,攝服於班超的果敢,於是決定歸附於漢朝。鄯善是西域大國,地處絲綢之路的要道,其地位非同小可。班超以其過人的膽略和智謀降服鄯善,對於漢朝來說意義深遠。

二次出使立奇功

班超完成使命後,立即回到軍中,向竇固述職。竇固對於班超的表現大為驚訝,立即向朝廷為其表功。竇固在上書中建議漢明帝,希望他從國內派出個使節,鎮撫西域諸國。漢明帝回答:「你手下那個班超不是挺行嗎!你讓他去吧!」於是竇固將班超提拔為軍司馬,並準備給他再撥些人馬。但班超回答:「不用了,我只用帶手下的三十六人即可,人多了反而是累贅。」於是,班超第二次踏上了出使西域各國的旅程。

班超等人的首站是于闐。前文也提到,擊敗西域霸主莎車的于闐國,又被黃雀在後的北匈奴所擊敗,現在他們是北匈奴的屬國。班超到了于闐國後,其國王廣德對他們非常傲慢。廣德一向崇信一個巫師,對他言聽計從。這個巫師看不慣班超的「囂張」,於是對廣德說:「天神發怒了!在漢軍中一匹寶馬,你趕緊去要過來,我要拿這匹馬去祭神!」於是,廣德立即派人去找班超要馬。

班超心中冷笑,這些胡人是想給我們一個下馬威啊!於是,班超揚言到:「馬可以給你們,但是必須巫師親自來拿!」這個巫師自恃有國王撐腰,大大咧咧地來到班超的營地去索要馬匹。班超也不和他客氣,一刀取下了他的腦袋。隨後,班超一把將巫師的頭扔向于闐國王,並責備他背叛漢朝,投靠匈奴的罪行。于闐國王早就聽說了班超智勇雙全,如今一見果然如此。他之所以投降匈奴,完全是因為匈奴兵盛,實屬不得已而為之。現在他有了漢朝撐腰,再也不用怕匈奴的報復了。于闐王二話不說,將國內的匈奴使節殺了個乾淨。于闐是西域最強大的國家之一,它的歸附意味著漢朝對西域統治的恢復,西域脫離祖國65年,如今又重返中國的懷抱。

然而,漢朝對於西域的統治並不穩固,在匈奴的卵翼之下,龜茲國仍然雄霸天山道。龜茲發兵攻陷了疏勒,並扶植龜茲人做了疏勒的王。疏勒同樣是大國,收復該國是班超的下一個工作。班超仔細分析局勢,認為疏勒國的國王不過是龜茲的傀儡,民心不可能依附,只要殺了他就可以解決一切問題。於是班超對疏勒王放出話:「我奉漢皇之名,特來犒賞國王,你們趕緊出城來拿財物吧!」疏勒王兜提按捺不住對於財寶的渴望,帶著眾多士兵出城去見漢使。而接待他的,是班超的手下田慮,此人也相當有膽識。田慮趁疏勒人不備,持刀劫持了兜提,其餘的疏勒士兵被嚇得四散奔逃。於是,班超押著兜提,將疏勒國的文武百官都召集了過來。併當著這些胡人的面,砍下了兜提的腦袋。班超放言:「兜提是個龜茲人,是你們的敵國強加給你們的!你們應該立自己國家的人為王!」於是班超擁立了,前疏勒國王的兒子忠,從此疏勒國也納入了漢朝的統轄之中。

通過第二次出使,班超進一步鞏固了此前第一次出使的成果。班超在缺乏朝廷幫助的情況下,竟然立下蓋世奇功,這是漢朝的統治者們所沒想到的。於是漢明帝立即派人接收了班超所取得的成果,在西域設置宜禾校尉,並派遣數百屯田兵鎮守西域。在西域沒有完全平定的情況下,漢朝居然只派遣數百名屯田兵,也沒有回復西域都護的建制。很顯然,漢朝仍舊對於經營西域心存疑慮,班超所獲得的支援,仍然十分有限。

威震西域

由於漢朝並未在西域留下強大的軍事存在,也給了匈奴及其幫凶以可趁之機。漢明帝死後,北匈奴聯合車師等國趁勢作亂,屠殺屯田的漢軍,並將戊己校尉耿恭圍困在疏勒城。繼任的漢章帝對於經營西域並無興趣,於是決定全面撤出西域。漢章帝對於西域的態度,是整個東漢對西域政策的一個縮影,是消極的、非主動的,遇到困難就會退縮。漢章帝的妥協行為,險些將班超好不容易才建立起來的功業,毀於一旦。

漢章帝的詔令一下,班超非常沮喪,不得不帶上自己的隨從,踏上歸國的旅途。班超一走,可把疏勒國和于闐國嚇壞了。他們因為班超,已經把匈奴得罪了個乾淨。班超拍拍屁股走了,他們可跑不了,匈奴人回來肯定會反攻倒算。疏勒國一個都尉哭著說:「漢使走了,龜茲國肯定會發兵來滅亡我們,與其如此,不如死了算了!」於是,他在班超面前拔刀自刎,這也讓班超震撼不已。到了于闐國,于闐的君臣都跪在班超的馬前嚎啕大哭,不肯讓班超走。在於闐人來看,班超智勇雙全,一定能擊敗匈奴人。即使打了敗仗,最後把責任都推給班超不就好了!

班超見於闐人如此「誠懇」,加上自己也不希望,就這麼白白地回到漢朝。於是他上書朝廷,決定獨自捍衛漢朝的西域。於是,班超統合于闐和疏勒的士兵,首先消滅了投靠龜茲的疏勒叛軍。先把自己的根據地——于闐和疏勒,穩定了下來。隨後,班超帶領兩國士兵攻陷了龜茲國的附庸——姑墨國,斷去該國的臂膀。

在漢章帝年間,北匈奴自己也面臨自然災害,所以無暇援助自己的龜茲盟友。所以,班超遊刃有餘地將西域局勢暫時穩定了下來。隨後,班超立即修書一封,報告西域現在的局勢。班超強調,自己依靠于闐等屬國,安定西域局勢,從而達到以夷制夷的效果。但是班超也認為,擁有自己的嫡系部隊也很必要。於是,班超要求漢章帝下撥一些漢人士兵給自己。

漢章帝一想,於是調了一千人的「大軍」給班超,算是個意思了。這一千人由一個叫徐幹的熱血青年領頭,此人和班超一樣,都有立功於外國的夢想。但除了徐幹和少數「義從」外,其他的都是刑徒,也就是社會渣滓,其戰鬥力是可想而知。

班超手下雖然有數萬屬國兵,以及一千多名漢人士兵,但是用起來非常不趁手。班超感嘆道:「自己手下的漢人大多都不是善茬,而自己的屬國也狡詐多變,咱的工作可真累啊!」但是有總比沒有好,班超硬是將這些夷狄和社會渣滓擰成一根繩,在西域攻城略地。

然而來自於漢朝的豬隊友還是不讓班超省心。隨著徐幹來支援班超的,有個叫李邑的人。此人生性膽小,他見龜茲國猛攻疏勒,被嚇破了膽。班超曾讓李邑護送烏孫使節,在路上,這個懦夫向漢章帝參了班超一本。他說:「班超在西域娶了妻子,樂不思蜀,帶著一千多名漢人,在西域卻勞而無功,真是罪不容誅!」

班超聽聞李邑詆毀自己,於是默默地休掉了自己的胡妻。他明白,自己遠離君父,皇帝對自己的懷疑是不可避免的。然而好在漢章帝了解班超的為人,他將李邑狠狠地斥責了一通,還將李邑發給班超發落。換做旁人,一定會給這個小人一個顏色看看。但是班超卻不同,他身正不怕影子歪,不與小人一般見識,於是將他遣送回了國。

在穩定內部之後,班超帶領屬國士兵,進攻匈奴的附庸莎車國。莎車王立即以重金賄賂班超扶植的疏勒王忠。而忠貪於重寶,居然真的忘恩負義,和莎車眉來眼去。然而這一切怎麼能逃過班超的眼睛,他立即給忠擺了個鴻門宴,邀請他過來吃飯。忠自然不懂漢人的詐術,竟欣然赴宴,最後被班超一刀結果。

隨後,班超率領2.5萬人,再次攻擊莎車國。而龜茲國率領自己的附庸,與莎車合併5萬,與班超交戰。班超雖然人數較少,但是其用兵如神。班超故意讓一些龜茲俘虜旁聽了,自己與于闐王的軍事會議。在會議上,班超裝出一副很膽怯的樣子,說是要逃跑。然後估計放鬆了對龜茲俘虜看管,讓他們回去保信。龜茲人不知是計,立即調集主力阻截班超的後路。班超見敵人中計,立即調集主力全力攻向龜茲軍隊的大本營。龜茲與莎車聯軍因此大敗,被漢軍斬首五千人。從此,叛變已久的莎車國也重新歸附了漢朝。而班超因此也威震西域。

一統西域

莎車國被擊敗後,禍首龜茲國因此孤立無援。班超殲滅龜茲,只是個時間問題。然而,事情卻突生枝節,遠在蔥嶺之外的大月氏突然來挑釁。

大月氏被匈奴擊敗後,盤踞於中亞,並陸續殲滅了大夏、天竺等國,建立了強大的貴霜帝國。此時的大月氏已經與從前不可同日而語。班超所面臨的大月氏,正處於最鼎盛的時期。大月氏對西域覬覦已久,從來沒有放鬆對該地的滲透。大月氏曾幫助漢朝打敗過車師國,於是便藉此想向中國邀功,要求娶漢朝的公主。

在班超看來,大月氏向漢朝的求婚,明顯是無禮之舉,於是便一口回絕。大月氏人見班超駁了自己的面子,於是派遣該國的副國王謝帶領七萬大軍,翻越蔥嶺的群山,洶洶而來。大月氏,也就是貴霜帝國,是中古四大帝國之一,實力非同凡響,軍力恐怕連匈奴也不能與之相比。此戰是班超一生以來,面臨的最大考驗。班超的手下無論是質還是量,都無法與大月氏的七萬大軍相比,況且自己手下的那些反覆無常的屬國兵,隨時可能因為經不住重壓而反水。

敵我力量對比懸殊,形勢極端危急,但班超並沒有慌張。班超分析了一下敵我局勢,敏銳地判斷到,雖然大月氏人雖然兵力眾多,但是畢竟是遠道而來,必然缺乏給養。他們所消耗的糧草,必須從其他國家徵集。而有能力、也肯供給大月氏人以糧食的,也只有龜茲國。所以班超做了兩手準備。首先,班超率軍堅壁清野,誓死抵禦敵軍,讓大月氏人掠奪不到糧食;另外,班超還將部分士兵埋伏在通往龜茲國的必經之路上。

事情的發展果然不出班超所料,大月氏人的使者果然帶著財寶,去龜茲國求購糧食。而他們卻在半道被漢軍殺了個乾淨。由於得不到糧食,大月氏的七萬大軍立即陷入可怕的飢餓之中。他們既不能攻破班超的城池,也得不到龜茲的外援,全軍覆沒只是時間問題。於是副王謝向班超求和,希望班超能放自己一條生路。於是班超嚴詞斥責大月氏人,命令他們立即西返,並保證不會攻擊他們。班超之所以沒有痛打落水狗,也是擔心大月氏人會因此而作困獸之鬥。缺糧的大月氏人狼狽不堪地返回國內,七萬大軍損失大半。

大月氏人敗亡,北匈奴的日子不好過,龜茲人也徹底失去了外援。不久後,絕望的龜茲王向班超俯首稱臣。西域未服者,僅剩焉耆等三國。現在班超手中的軍事力量,與從前已經不能同日而語。他徵集龜茲等國的八萬大軍,浩浩蕩蕩地進攻焉耆。

焉耆國王面對強大的漢軍,不得不親自前往班超的大營,表示願意臣服於漢朝。但是回到國內,他立即反水,並拆掉了通往自己國內的橋。焉耆王曾經殺死過漢朝的都護,和中國有血海深仇,他並不相信漢朝會饒恕自己。所以他用了這個詭計,希望拖延班超的進軍步伐。然而甚至胡人不守信義本性的班超,又怎麼會上這種小伎倆的當呢?在焉耆人熱火朝天的拆橋時,班超早就繞路到達焉耆國的都城前。

焉耆王見自己的詭計被戳穿,慌忙逃進群山之中,逃避漢軍的追捕。於是班超又故伎重演,擺起了鴻門宴,說是要宴請焉耆國王以及另兩個國家的君主,只要他們來赴宴,就一定能得到厚賞。而愚蠢的焉耆王不出意料地上了當,絲毫不吸取疏勒王忠的教訓。疏勒王和另兩國的君主興沖沖地赴宴,希望得到班超的赦免和賞賜。到了會場,危須國君主和疏勒相國腹久發現氣氛似乎有點凝重,有點不對頭,於是悄悄地逃走了。

他們逃走倒好,可苦了還在宴會上的人。宴會一開始,班超就冷冷地責問焉耆王:「危須王呢?你的國相腹久呢?是不是又想搞什麼花招!」班超拍拍手,埋伏已久的刀斧手一躍而起,將焉耆王等人盡數逮捕。班超將焉耆王等人押到前都護陳睦的墓前,斬去了這些胡人的頭顱,為因焉耆反叛而犧牲的漢朝人報了仇。

焉耆王被殺後,班超終於完成了一統西域大業。而漢朝也發布晉陞令,班超正式成為西域都護。

班超之後,再無班超

班超完成一統西域的大業後,此時已經是一個年近70的老人。他時刻想念著故鄉,想念著自己闊別數十年的家人。公元100年,班超向朝廷上表,希望能告老還鄉。同時,班超的妹妹班昭也向皇帝寫了一封感人至深的信,希望自己敬愛的哥哥能夠葉落歸根。漢和帝看了班昭的信,立即排班,讓班超回歸祖國。

公元102年,身經百戰的班超終於回到了家。想當年,班超懷著為國立功的壯志,出了玉門關。現如今,他滿載榮譽而歸,頭上已經是蒼蒼白髮。回到祖國後不久,班超舊疾複發,即使宮廷御醫也無力回天。公元102年9月,班超去世,享年71歲。早在公元95年,班超就被封為定遠侯,這是一個充滿榮耀的爵位,這也讓筆者想起了霍去病的冠軍侯。從此以後,「班定遠」成了班超的專屬稱號。

班超死後,另一個經驗豐富的將領任尚繼承了他西域都護的位置。班超在離開前曾告誡任尚,在處理西域事務時,不宜過嚴,不要眼睛裡揉不得沙子,水至清則無魚。西域諸國與中國習俗不同,而漢朝的軍人也絕不是出身善類,一些小錯就得過且過吧!但是班超的忠告,任尚一點都沒聽進去。不久之後,西域諸國造反,絲綢之路再度斷絕。此後,班超的兒子班勇毅然帶病回到西域,又重新打通了通往西方的道路。

然而,漢朝統治者對於西域太過不上心,導致對該地的統治名存實亡。因為失去西域的制約,位於河西走廊的西羌開始作亂,成了威脅漢朝穩定的一塊瘡疤。為了平定羌亂,東漢花費了數十億錢,而維持西域不過每年數千萬錢而已。如果東漢有效地控制西域,對羌人形成夾擊之勢,或許羌亂也就不會造成那麼大的破壞了。

從整個歷史的層面來看,班超是絕無僅有的。他不藉助國家的力量,以一己之力平定遠方。在他死後的兩千年里,再也沒有出現班超這樣的人物。班超之後再無班超,這不得不說是中國的悲哀。中國人在儒學的軟化下,逐漸失去了立功於外域的進取精神和冒險精神。統治者們和士大夫為了穩定,一再強調羈縻政策,一再強調不要妄開邊釁,讓華夏這個戰鬥民族最終失去了尖銳的鋒芒,在與列強的競爭中失去了先機。

相反,在列強之中,這種以一己之力平定遠方的冒險家一再出現。西班牙的皮薩羅,俄羅斯的葉兒馬克,英國的勞倫斯,都是這樣的人物。他們為自己的國家拓展了疆土,增強自己祖國的財富,最終實現了西方對東方的統治。

好在中國在列強的堅船利炮之下逐漸醒悟,終於重拾了遺失已久的班超精神,也迎來了自己民族的復興。


看了很多答案,該說的基本都說了。

但有一個我想說的,一直讓我很難忘的東漢史。

《後漢書·本紀·光武帝紀上》:進至邯鄲,故趙繆王子林說光武曰:「赤眉今在河東,但決水灌之,百萬之眾可使為魚。」光武不答,去之真定。

這個「光武不答」讓我從此成了個小秀粉


眾將士聽令,「為呂氏者右袒,為劉氏者左袒」。軍中皆左袒為劉氏。

呂后掌權第八年,病死在未央宮,呂氏諸子準備乘機起事。劉邦故臣周勃、陳平見事態緊迫,冒險行事。

周勃手持將印進入軍門,面對著漢軍將士:「如今呂氏專權,陰謀作亂。我奉命討逆,接掌北軍。諸軍將士,願擁呂氏者右袒(袒露右臂),願擁劉氏者左袒(袒露左臂),悉聽尊便,本帥決不相強!」

將士們齊刷刷全部左袒,願為劉氏誅呂氏。周勃順利接掌北軍,將呂氏一族盡數斬殺。然後迎立漢文帝。


劉邦平定韓王信後回來,見到蕭何支持營造的未央宮雄偉壯觀,極盡奢華,很是生氣,對蕭何說道:「天下動蕩紛亂,苦苦爭戰好幾年,成敗還不可確知,為什麼要把宮殿修造得如此豪華壯美呢?」

蕭何說:「天下方未定,故可困遂就宮室。且夫天子以四海為家。非壯麗無以重威,且無令後世有以加也。」

秦始皇聽到後,冷冷的對李斯說:哎喲朕槽!這麼好的說辭怎麼你就想不到呢?


歷史學的不好,不敢妄言,但是有一幕記得是清清楚楚的

在劉邦經歷了白登山之圍後,雖然漢朝長期和匈奴聯姻,但是要打起來,漢朝也不一定能佔上風,況且,匈奴也一直覬覦著大漢國土,甚至冒頓單于寫了一封信調戲呂后。

然而,呂后忍了,竇太后也忍了,文帝景帝也在積蓄著力量

歷文景之治後,武帝登基,開始預備著打匈奴,等到主和派都走了,竇太后也死了,所有能阻止漢武帝的因素全都消失後

武帝找到了帝國絕佳的一位武將,不,一位帥才

衛青

看《漢武大帝》的時候,我等了四十五集

整整四十五集,武帝才召見了衛青,宣布攻打匈奴的詔令

我想,這一幕,是兩漢四百年歷史中最振奮人心的一刻

電視劇中,陳寶國飾演的漢武大帝對所有文臣武將說

「朕此戰,就是要明明白白的告訴世人跟匈奴人——從此以後,攻守易形了。」

「寇可往,我亦可往!」

而史記中的原話,大概是最讓人感受到熱血的了吧

「寇可為,我復亦為;寇可往,我復亦往。」

正是在這一幕之後,衛青、霍去病、李廣等名將,將匈奴打回漠北,封狼居胥

這一幕,兩漢最熱血,最振奮人心,最讓人激動的時刻,當之無愧


曹操出生的時候橋玄已經45歲了,曹操15歲時橋玄就忝列三公、當上了正國級的司空。而橋玄去世時,28歲的曹操還只是個郎官。身居高位的橋玄卻很欣賞 「任俠放蕩,不治行業,故世人未之奇也 」 的曹操,兩人成為忘年之交。

建安七年官渡之戰結束後,曹操班師路過故鄉譙縣時,祭奠了橋玄的陵墓,當時距離橋玄去世已經過了差不多20年。

這次祭拜是因為橋玄生前曾和曹操開了個玩笑,說如果自己死了,曹操什麼時候路過自己的墳墓,一定要替自己準備酒和雞之類的食物祭奠一番。如若不然,要是車行不過3步的距離就肚子疼了,不要怪他。

就像曹操說的,這雖然是戲笑之言,但也只有交情極其親密的好友才會開這樣的玩笑吧。

又承從容約誓之言: 「殂逝之後,路有經由,不以斗酒只雞過相沃酹,車過三步,腹痛勿怪。」雖臨時戲笑之言,非至親之篤好,胡肯為此辭乎? 曹操 《祀故太尉橋玄文》

又過了20多年,已經篡漢的魏文帝曹丕征討吳國時,軍隊經過譙縣,文帝派使者以天子祭祀社稷用的太牢之禮祭奠了橋玄的陵墓。

所謂知己,所謂忘年小友,不過如此吧。


居然沒有人答我萌騫!!!

太史公評論張騫:鑿空西域

建元二年離開長安,張騫24歲,去時是劍眉星目,溫潤如玉,手持節杖的翩翩少年郎。

當年冬天,不幸遇到匈奴,整個使團除張騫和甘父外全軍覆滅。

然後在匈奴待了整整十年,學會了匈奴語,生活作息也完全匈奴化,單于給他娶了匈奴妻子,甚至有了孩子。

他在匈奴安了家。

在蒼茫戈壁草原上,日子久了,大概連匈奴人都快忘了,他是個漢人了吧。

直到元光六年,張騫和甘父趁夜奔逃,離開匈奴境地的那一天。

他沒有選擇歸漢,因為他的使命還沒有完成。

雖然已經沒有了帶給大月氏的見面禮,也沒有了使團,但是還有張騫。

還有還活著的、始終牢記家國使命的張騫。

然而當他排除萬難終於到達大月氏境內,想要勸服國王與大漢合作,對方卻十動然拒。張騫在月氏待了一年,對方國王始終不答應和漢朝合作夾擊匈奴。

張騫站起身,向大月氏王行禮拜別,然後手持節杖,走向了來時的那條路。

不論怎樣,他還是要回去的,回到他的故鄉,回到他朝思暮想的長安城,回到他魂牽夢繞的大漢去。

歸途中,張騫為避開匈奴控制區,特地從羌人地區繞道南行。

然而,在他離開匈奴的這一年多里,羌人也已淪為匈奴的附庸,張騫和甘父再次被俘虜。

後世的史料沒有說再次被俘虜的張騫的內心是什麼想法,但我想,不至於絕望,因為他是那樣一個意志堅定的人。

但也可以知道,他一定又經受了更多常人所無法接受的凌辱和身心的雙重摺磨。

一年後,匈奴發生內亂,張騫趁亂逃離匈奴,這一次他不僅帶上了甘父,還有他的妻兒。

他大約已做好了不成功,便成仁的準備了吧。

沒有馬匹,沒有牛羊,一行四人穿過草原,穿過戈壁大漠,沿著滾滾黃河水一路往下,衣衫襤褸,風餐露宿。

十三年了,長安城終於再次矗立在他面前,這一次,不是夢。

十三年後,當年一同前往西域浩浩蕩蕩的隊伍只餘下他和甘父二人,而當年那個烏髮濃密,身長玉立的男子卻早已兩鬢斑白,皮膚經大漠的風沙變得粗糲,曾經白皙修長的手也布滿了繭子和傷疤。

可是十三年里,他的面容始終望著東方,他的目光始終堅毅,他的手始終緊緊握著,那和他一樣被西域的風沙侵蝕,卻仍舊驕傲地挺立著的節杖。

工匠鑿空岩石,尚有鐵具器皿。

張騫鑿空西域,唯有一顆赤心而已。

------------------------------------------------我是修改答案的分界線-----------------------------------------------

評論區有小夥伴問張騫歸漢之後有沒有發生什麼。

當然有發生什麼咯~

首先,就是漢武帝封張騫為太中大夫,授甘父為「奉使君」。張騫的匈奴老婆和混血兒砸應該也受到了封賞。

另外,wuli騫作為西域的活地圖,在後來的漢匈戰爭中也參與了一系列的軍事活動,常常與衛青、霍去病、李廣同行。

元朔六年(前123年)二月和四月,大將軍衛青,兩次出兵進攻匈奴。漢武帝命張騫以校尉,從大軍出擊漠北。

你們知道的,我衛青舅舅打仗基本沒輸過,所以這一次自然是大勝~嗯哼~

元狩二年(前121年),張騫奉命與「飛將軍」李廣,率軍出右北平(今河北東北部地區),進擊匈奴。

在第二次出征匈奴之前,張騫的官已經做到了博望侯,位列九卿,可謂風光無限。

然而第二次和李廣組隊出征匈奴的那一次,卻又成了張騫命運的轉折點。

可是,可謂是西域人形GPS的萌騫,居然在這一場戰爭中……迷路了……

史載「元授二年,因伐匈奴左賢王,遲援將軍李廣,使李廣所率四千將傷亡殆盡,以罪失爵,博望侯國除」

漢代的軍功制真是無情啊。

這一次的除官對張騫來說打擊應該不小,因為這之後沒兩年,他就去世了……

元狩四年,漢武帝再任張騫為中郎將,率300多名隨員,攜帶金幣絲帛等財物數千巨萬,牛羊萬頭,第二次出使西域。張騫的副使則分別訪問了中亞的大宛、康居、大月氏、大夏等國。

如果說第一次出使西域是「開鑿」,那麼第二次就是真正地「通」西域啦,當然這也要感謝衛霍等猛將打通了河西走廊,第二次出使西域,就有了很明顯的外交意味了,wuli萌騫也是泱泱大漢拉風無比的首席外交官~

值得一提的是,張騫第一次在西域時曾聽說過西南有國度名「身毒」(現在的印度)。回國後,張騫向漢武帝報告了這一情況,元狩元年,張騫派出四支探索隊伍,分別從四川的成都和宜賓出發,向青海南部、西藏東部和雲南境內前進。最後的目的地都是身毒。雖然最後並沒喲成功到達印度,但是最遠到達了滇國也就是現在的雲南、東南亞一帶。

某種意義上來說,張騫鑿空的也許不僅僅是西域。

第二次出使西域回來後不到一年,張騫病逝。

可是也許,他的魂靈一直都在這片古老的土地上凝視著千百年後發生的這一切。

或許他始終守護著河西走廊,守護著絲綢之路,守護著泱泱大漢,錚錚國魂。


公元前195年,劉邦逝世,匈奴冒頓單于竟然向皇太后呂雉求婚,致書漢朝政府:

  「孤僨之君,生於沮澤之中,長於平野牛馬之域,數至邊境,願游中國。陛下獨立,孤僨獨居。兩主不樂,無以自虞,願以所有,易其所無。」

  我這個孤獨無依的國王,生在荒山草澤之中,長在平野放牧牛羊的地方,多次到過邊境,想到中原去玩一玩。如今我一個人住著,你也是一個人守寡,我們兩個國君都寂寞得很,沒有什麼可以使自己娛樂。現在,我想用我身上有的東西,從你身上換來我所沒有的。這不是兩全其美的事嗎

  呂后收到這份外交文書,大怒,召集群臣商討國策,想殺掉送國書的使者,並且發兵攻打匈奴。

樊噲說:「臣願得十萬兵,橫行匈奴。」

  於是呂后問季布,怎麼辦?

季布說:樊噲說出這樣的話,應該斬首。平城之圍(公元前200年),漢軍三十二萬士兵被圍困在平城,樊噲是上將軍,卻不能解圍,歌謠說:「平城之下亦誠苦,七日不食,不能彀弩」,現在還有人在唱這樣的歌,樊噲竟然說自己能率領10萬軍隊橫行匈奴,簡直就是狂妄自大。夷狄就是禽獸,他說好話給我們聽,我們也不要喜悅,他說髒話罵我們,我們也不要動怒。

  呂后說:「善!」

於是命令大謁者張澤回了一份國書,說:「單於不忘弊邑,賜之以書,弊邑恐懼。退日自圖,年老氣衰,發齒墮落,行步失度,單於過聽,不足以自污。弊邑無罪,宜在見赦。竊有御車二乘,馬二駟,以奉常駕。」

  呂后在這份國書中說,單于沒有忘記敝國,還賞賜我們書信,我們誠惶誠恐,我年老氣衰,頭髮牙齒都已脫落,走路也不穩,不值得單于為我屈尊玷污自己,敝國沒有做錯什麼,還請單于寬恕。現在只能送你兩輛馬車,八匹馬用作陪伴你的座駕。

堂堂大漢朝的太后,不可一世的呂太后,表現出了一個政治家的胸懷,竟然願意做如此屈辱之事,不得不說呂雉這個女人雖然對待政敵對待競爭者,手段確實非常毒辣,可是為了國家的休養生息,為了天下百姓,她又願意讓自己受如此侮辱,換取了漢朝生息的機會,真是令人感概。


禮畢,天子獨與侍中奉車子侯上泰山,亦有封。

(冷門到沒人鳥我,嚶嚶)


400年大漢,最感動的莫過於這個,史書記載的漢明帝劉庄的夢,如下:

正月,上謁原陵。夢先帝、太后如平生,親率百官上陵,其日降甘露,積於樹,百官取以薦。會畢,上伏御床視太后鏡奩中物,感動悲涕,令易脂澤妝具。左右皆泣,莫能仰視。

(東觀漢記 卷六 傳一)

十七年正月,當謁原陵。夜夢先帝、太后如平生歡。既寤,悲不能寐,即案歷,明旦日吉,遂率百官及故客上陵。其日,降甘露於陵樹,帝令百官採取以薦。會畢,帝從席前伏御牀,視太后鏡奩中物,感動悲涕,令易脂澤裝具。左右皆泣,莫能仰視焉。

(後漢書 卷十)

東漢明帝劉庄帶領百官於帝陵祭奠自己的父母,然後夢見了父母劉庄在夢裡看見父親和母親手牽著手並肩漫步,他還是小孩承歡於父母膝下,一家人就像他小時候看過那樣的恩愛。 夢醒後,明帝劉庄悲傷得不能入睡,第二天這位人到中年的皇帝,當著滿朝文武大臣的面訴說這個夢並且放聲大哭,大家都感動得無以復加。

看慣了宮廷的爾虞我詐,骨肉相殘,第一次有史書同時記載明帝劉庄夢見父母這件小事,帝王家原來還是有天倫真愛。劉庄的爸爸劉秀,算得上是中國歷史上較好的開國皇帝,不殺功臣,和喜歡的女人陰麗華做了一輩子恩愛夫妻。正是因為如此,明帝劉庄才能做這麼美好的夢。劉庄小的時候一家人如此溫馨,以至於到老都夢見當年的快樂。真正恩愛的父母對兒子童年成長留下了美好的不可磨滅的記憶。


公元前121年夏天,漢武帝派霍去病進軍河西,霍去病從居延南下,打到小月氏,大敗匈奴,把匈奴殘部追逐到玉門關外,漢武帝賜酒犒賞有功將士,酒少人多,霍去病便傾酒於泉中,與眾將士共飲。夜晚的天山下,英姿勃發的常勝將軍與士兵們在篝火旁,一起吃著烤肉,痛飲甘甜凜冽的酒之泉來慶祝勝利場景讓我感覺最難忘,而且據說這也是酒泉這座城市得名的原因。


推薦閱讀:

西晉那麼差,為什麼還會有「太康盛世」(太康之治),是真的盛世嗎?
如果你是項羽,在鴻門宴上你會有哪幾個理由告訴自己,不要殺劉邦
道家如何理解黃巾起義?
为什么经过三国的血腥洗礼,汉民族没有走向复兴而是继续衰落?
為什麼兩漢三國期間,漢中地理重要?

TAG:中國歷史 | 歷史 | 文化 | 中國古代歷史 | 漢朝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