麻辣小龍蝦是不是成為了夜宵文化的代表?
最近身邊很多人提到夜宵,第一選擇就是龍蝦,請問這股潮流是怎麼形成的?
因為吃小龍蝦的時候不能玩手機,只能聊天,社交效率高
我一直以為夜宵文化的代表是燒烤……
近十幾年來,小龍蝦成了夜宵界的頭牌。如果某個大排檔、夜宵攤不賣小龍蝦,很可能要承受食客的抱怨:「小龍蝦都沒有,賣什麼夜宵?」 不少在北京生活的人,甚至把麻小(麻辣小龍蝦)奉為一種生活方式——有夏天有年輕人的地方,就該有小龍蝦。
但也有人無法理解小龍蝦到底好在哪。他們覺得小龍蝦肉少,土腥味重,是「劣等食材」,只能靠調料壓味。而好小龍蝦這一口的人,都是不講究。
吃小龍蝦這事,到底該怎麼看呢?
小龍蝦真正走上餐桌,不過二十多年小龍蝦學名克氏原鰲蝦,原產美國,已有200多年的食用歷史。上世紀30年代,日本人把小龍蝦帶到了中國。由於小龍蝦在中國天敵稀少,兇猛頑強,它迅速壓倒了所有中國所有本土小龍蝦。
小龍蝦過去是污水溝的常客,在湘鄂蘇贛一帶的溝渠池塘,隨處可見小龍蝦,多得人都看不上。在湖北潛江,老百姓把它作為一大害,捉起來用石滾把它壓碎,做豬飼料用。
(蒜蓉小龍蝦)
小龍蝦走上家庭餐桌,已經到了80年代。關於到底是從什麼時候,以及哪裡的人將小龍蝦改蒸為炒,《舌尖上的中國》的總導演陳曉卿的答案是:「上世紀80年的湖北潛江,油田家屬們最早開始炒制小龍蝦。」當時湖北潛江是江漢油田五七廠的所在地,五七廠一家大排檔的廚師,嘗試用油燜的烹調方法製作整隻小龍蝦,同時放少許白糖,加適量的啤酒燜煮,後來精選大號的小龍蝦製作油燜蝦,稱為油燜大蝦。油燜蝦關鍵在於油燜,每份蝦需植物油七八兩,燜燒半個小時以上。90年代初,油燜大蝦由潛江傳到武漢,武漢也由此拉開了大規模吃「蝦子」(武漢人對小龍蝦的稱呼)的序幕,清蒸、蒜蓉、油燜是武漢人吃蝦子的老三樣口味。
(盱眙萬人龍蝦宴)
放眼全國,江蘇的小龍蝦做法更精細,油燜、蒜蓉、水煮、干煸、椒鹽、麻辣、清蒸、醬骨、麥香。蘇北小縣盱眙是著名的小龍蝦產地,,十三香則是盱眙小龍蝦特有、也最為出名的一種烹飪方法。但「十三香」只是一個統稱,實際含有三十多種中藥和香料,至於具體的配料和種類,則缺乏統一標準。
湖南的小龍蝦最早則是從洞庭湖畔的常德,岳陽,益陽開始吃的,後來擴展到全省,有了一個全新的名字「口味蝦」。主持人汪涵在《天天向上》中曾不只一次稱讚過正宗長沙口味蝦鮮辣香的口感。
拯救簋街,重麻重辣成了小龍蝦最流行的味道過去龍蝦消費市場主要集中在長江中下游的武漢、南京、上海一線。現在從東北到新疆都興起龍蝦熱,一到夏季全國一片紅。據某美食點評網站提供的數據顯示,小龍蝦銷量最高的10個城市依次為:上海、北京、深圳、杭州、廣州、成都、天津、南京、鄭州、西安,幾乎囊括了全國所有大城市。
北京的簋街、上海的壽寧路、長沙的南門口,消耗的龍蝦每天是要以噸計的。簋街甚至就是麻小的同義詞。
麻小到底是從什麼時候進駐簋街的,有多種說法。一種是花家怡園的老闆叫花雷在1999年開始正式售賣小龍蝦,加重麻重辣炒制,一炮而紅,周圍商戶競相模仿。
(麻辣小龍蝦)
小龍蝦拯救過簋街。據媒體報道,2000年初,簋街西段開始拆遷,大批餐廳撤退,金鼎軒搬去了地壇,最早做小龍蝦生意的「接頭暗號」挪去了天津。兩年內,100多家餐廳只剩下40多家。2002年3月14日,堅持到最後的幾家飯店在「鬼街」舉行告別晚宴,一家都市報推出系列報道《別了簋街》:「……承載著新一代北京人夜生活文化的簋街將暫時與人們告別。這裡是年輕人夢開始的地方;這裡是的哥們夜間的希望;這裡是小老闆們發財的天堂。高高掛起的紅燈籠、流香溢辣的麻辣小龍蝦將留在食客們記憶中。簋街拆了,朋友們到哪裡去大快朵頤?情侶們到哪裡去談情說愛?拆了,才知道它在北京人的夜生活中是何等重要。」。
為了拯救簋街,2003年,簋街花家怡園老闆花雷決定效仿江蘇盱眙的「龍蝦節」(從2000年開始舉辦),組織留守的商戶舉辦「麻小節」。為期一周的麻小節吸引了十幾萬人。吃麻小比賽中,一位名叫尤雅的11歲小姑娘,在2分鐘內吃掉了30隻麻小,震驚四座。
「麻小節」異常成功,麻小變成了簋街的圖騰,簋街也成了北京夜生活的新名片。每個來北京的外地人,幾乎都會慕名而來朝聖一番。對不甚熟悉北京和對飲食沒什麼要求的人來說,簋街麻小就是北京美食的代名詞。
據《人物》統計,簋街最紅火的麻小館子——胡大飯館每天消耗辣椒2000斤,花椒200斤,麻椒150斤,大豆油3000斤,菜籽油、牛油各400斤,至少售出6000斤——7萬隻小龍蝦(「五一」「十一」甚至可以賣出10000斤)。簋街也開創了小龍蝦論只賣的先河,2003年的時候,根據大小不同,每隻小龍蝦2-4元不等。但現在價格早已水漲船高,比如胡大的麻小就分為4元、5元、7元、10元、15元5個檔次。
小龍蝦制霸夜宵界,得益於城市夜市文化的興起與平民主義小龍蝦制霸夜宵領域也不過十幾年的時間,從無人問津到不吃麻小就不知如何度過漫漫長夜,小龍蝦為什麼能讓大多數人都開始好這一口?
首先是夜市文化的興盛。上世紀90年代,全國各地夜市遍地開花,小龍蝦從家庭餐桌走向市井食肆,也是從這時候開始的。尤其在生活節奏快的大城市,食客拋棄了白天的西裝革履,顯露出了精英面具下世俗和草根的心,下班之後去小酌一杯,吃點合心的食物,是很好的減壓方式。
其次,味道濃烈又有硬殼的食物好像天生容易討得人們的喜歡。比如麻小的流行肯定和辣椒脫不開干係。美食記者小寬曾考證過,以北京一地的民間美食流行上可以看出從90年代至今,幾乎所有民間流行的味道都與辣椒有深厚的關聯。比如簋街流行過的河南紅燜羊肉、酸菜魚、水煮魚、鴨脖子、鴨頭、毛血旺、萬州烤魚、麻辣牛蛙、火鍋等等。此外,對許多人來說,吃有硬殼的食物有一種與之搏鬥的快感。 不少食客都認為:吃龍蝦的樂趣在於破殼而入之際所產生的那種囊中探物之快感及由手掰、齒咬等較複雜的動作帶來的一點點探索精神。
最重要的是,夜宵屬於平民,小龍蝦恰恰代表一種平民主義。與肉質鮮美價格昂貴的澳洲龍蝦相比,小龍蝦價格相對親民,普通食客也能消費得起。和朋友一起,高挽衣袖,雙手搶蝦,大聲說話,不顧斯文掃地,一下子縮短了彼此的距離,不再顯得那麼生分。而麻、辣、燙逼得人大汗淋漓,也最容易逼出大實話真情感。吃小龍蝦的「忘我」和「放肆」,幾乎可以成為交情的某種試金石。
但以上理由仍不足以解釋小龍蝦的紅火,比如簋街流行過那麼多平民的麻辣吃口,為何只有麻小成了經典?這或許跟從眾的消費心理有關,畢竟理性消費只是理想,從眾才是常態。
小龍蝦到底是高級還是低級?曾有網友指點了吃小龍蝦應該遵循的動作要領: 一,雙手微抬,食指、拇指、中指分別按左鉗右尾的姿勢兩點持之,中間留出充裕的可咬地帶,方便把一隻完整的龍蝦分成頭尾兩部;二,沿著蝦尾背的路線掰開一處缺口,然後以舌尖輕點以探測溫度,再張嘴作○型,上下唇密裹龍蝦缺口處,此刻,宜緊閉雙眼,想像太空艙的對接,輕輕一咬,再用力一嘬,新鮮蝦肉被完整帶出,竟是超乎想像的嫩滑爽口;三,掰斷俗稱為大鉗的螯肢,輕輕嗑碎外殼,參照去皮後的芒果食用法取其肉;四,將浸入其中的湯汁源源不絕地吸入口中,任由其漫過舌面,再由口腔四壁細潤味蕾,花椒、茴香、八桂、胡菽、甘草、乾薑、丁香等十餘種作料,喚起種種錯綜複雜的體驗,交糅融匯,直搗肺腑,於最後一刻達到他人莫能察覺之最高境界。
吃麻小能吃出儀式感的人,終究還是少數,麻小更多與隨意、不雅觀聯繫在一起。儘管有國外大廚把小龍蝦做成能上檯面的高級料理,但三匠行(sanjiangxing)的觀點是,小龍蝦在中國很難有高級感,因為品嘗它對味蕾沒有什麼要求,更不需要投入額外的注意力和時間成本。除了清蒸這種做法,更多的時候,人們吃小龍蝦吃到的不過是讓口腔發麻的調料,你無暇也不可能分清,到底是小龍蝦好吃,還是調料好吃。
麻小的味道,或許是簡單低廉極富侵略性,就像夏夜的躁動和青春旺盛的荷爾蒙,這也是沒有人會在宴請等比較正式的場合點麻小的原因。不過,每一種食物都有適合自己的位置,麻小天生是市井美食,與大排檔相得益彰。不要嘗試讓麻小變得講究,比如戴塑料手套吃蝦,這就是一種赤裸裸的邪教,不僅嚴重地影響了食者的手感和進食的快感,更少了一種呼之欲出、新鮮靈動的市井氣,沒有了吮吸手指那一下,還吃什麼麻小啊?
作者:Paprika
鏈接:麻辣小龍蝦到底上不上得了檯面? - 三匠廚房 - 知乎專欄高質量的聚會要滿足兩點,大家不能隨意玩手機和不能隨意上廁所。玩手機這一點來自於 @周健睿 ;上廁所這一點主要針對男生,你們應該懂的,即使帶了手套。
……更多文章請到數據冰山 - 知乎專欄
……更多回答請看何明科的主頁
用事實證明了」吃貨拯救世界「的道理。
什麼危險生物入侵,那都不叫事兒,大吃貨帝國分分鐘把危險生物吃到供不應求,需要人工養殖才行。
至於夜宵文化,我不敢說所有吃夜宵的人都是吃貨,但是吃貨十有八九都是喜歡夜宵的~
所以,還用問么?廣東人,上大學之前沒聽說過小龍蝦,只知道炒田螺...
夜宵文化代表不是烤串嗎。。。管他是什麼,好吃就行
山東沿海人士表示,夜宵必然是啤酒五花脆骨加蛤蜊啊!小龍蝦至今只吃過五隻,無愛。
內容選自:今年夏天,忘了「麻小」,讓我們吃遍世界各地的小龍蝦吧 - 知乎專欄
一入夏,就到了網紅小龍蝦粉墨登場的時候,從來沒有一種食物能像小龍蝦這樣,在短短20多年的時間裡橫掃大江南北,佔據了幾乎所有宵夜族的胃口。
小龍蝦的一大貢獻就是,筒子們終於自覺地放下心愛的手機,心甘情願地將雙手奉上,大快朵頤,吃得酣暢淋漓。所以說,和同事、朋友或是親人出去吃飯,選擇小龍蝦,絕對是增進現實感情的利器。
而且小龍蝦比起龍蝦,價格還是親民了很多,烹飪多以麻辣香辣為主,口味重,搭配冰啤酒很合適,也沒有吃龍蝦那麼多講究(很多漢子可以光著膀子在攤兒上吃麻小,喝啤酒,總不能也光著膀子到高級餐廳吃龍蝦吧),所以吃起來美味又自在,對於辛苦工作了一天的人來說,是很好的放鬆方式。
微信公眾號:樂鼠基地
內容為原創
轉載請註明出處
圖片來源於網路(侵刪)
官方網站:樂鼠基地 | 國內外精品美食資訊分享
吃貨集中營
分享最新最全的國內外美食資訊
廣州人表示,我們的宵夜一般是炒粉炒麵炒牛河粥。還有,我從來沒有吃過小龍蝦。
如果中國人的夜宵有頭牌,那麼非小龍蝦莫屬。
從來沒有一種食物能像小龍蝦這樣,在短短20多年的時間裡打破一切地域歧視和戶口壁壘,從大城市的啤酒花園到小縣城的夜市攤,從長江中下游到全國各地,從東北到海南,以最草根的本質佔領各種挑剔的味蕾。
小龍蝦這麼火,許多人聲稱最愛的就是它了。這時候一場「愛的大考驗」也來了:小龍蝦是中國原產的嗎?它的歷史是什麼?
它是怎麼樣一步步在夜宵市場上上位的呢?
圖片源自網路
據說自16世紀以來,瑞典人就有吃小龍蝦的傳統,甚至為此誕生了一個有著幾百年歷史的龍蝦節。每年8月,瑞典人用鹽水、洋蔥和蒔蘿煮小龍蝦,佐以烈酒,作為告別夏天的狂歡。在美食道路上越走越遠的家居品牌宜家IKEA,把最傳統地道的瑞典口味的小龍蝦——凍煮茴香味整隻淡水小龍蝦——帶到中國,2015年開始在中國賣場銷售。
圖片源自網路
另一種說法是小龍蝦原產於北美洲,主要棲息地是墨西哥灣沿岸,特別是密西西比河口附近的區域,也就是現在美國路易斯安那州。在歐洲殖民者來到路易斯安那之前,這裡的美洲原住民就已經開始廣泛食用小龍蝦了。
隨著歐洲人的到來,歐洲的烹飪技法也被帶到了這裡,在融合印第安、墨西哥菜的口味之後,形成了以辛辣為主的卡疆Cajun food(美國中南部菜系),並風靡全美。卡疆的主打菜就是小龍蝦:小龍蝦亂燉、小龍蝦派、小龍蝦薄餅、小龍蝦披薩、小龍蝦乳酪通心粉、小龍蝦秋葵濃湯……美國人食用小龍蝦的歷史已經超過一百年。
美國前總統奧巴馬訪問新奧爾良市時的工作餐也是小龍蝦。圖片源自網路
日本是小龍蝦進入東亞的跳板。昭和二年(1927年),有人從夏威夷帶了20隻小龍蝦回日本,目的是繁殖培養成為牛蛙的飼料。日本有豐富的水產品,相比而言,小龍蝦肉質和口感都處於劣勢,日本人並沒吃它。
1929年左右,日本人將小龍蝦作為飼料帶到我國南京一帶。目前,我國境內從海南島到黑龍江,從崇明島到新疆,都可以找到小龍蝦。但是它的最主要棲息地仍然是長江中下游流域。湖北、湖南、江西、江蘇四省,因河湖溝渠、秧棵稻田星羅棋布,給小龍蝦提供了大量的生長空間,現在已經成為小龍蝦養殖的重要基地。
圖片源自網路
不過,小龍蝦從定居南京到爬上中國人的餐桌,用了60多年。
湖北/潛江油燜大蝦
「上世紀80年代的湖北潛江,油田家屬們最開始炒制小龍蝦。」《舌尖上的中國》總導演陳曉卿說道。
圖片源自網路
2001年的潛江,首先探索出了小龍蝦「蝦稻連作」模式,這裡的小龍蝦產量猛地增加,小龍蝦成為餐廳里的熱門菜肴,在有的店裡甚至成為頭牌。大部分潛江的菜館裡賣的蝦,主要是蒸蝦,而一家靠近潛江五七油田的小菜館,習慣烹制油燜小龍蝦招待賓客,也成為了潛江油燜大蝦的發端。
圖片源自網路
很快,油燜大蝦被拷貝到了武漢,武漢由此拉開了小龍蝦夜宵大戰的序幕,蒸蝦、鹵蝦也隨著這個風潮一併蔚然成風,並直接影響到周邊省份。
江蘇/盱眙十三香小龍蝦
上世紀90年代,南京城的大街小巷,出現專賣小龍蝦的餐館,並且教會人們一個陌生地名的正確讀法:盱眙[xū yí]。
圖片源自網路
盱眙,位於洪澤湖南岸,小龍蝦在上個世紀60年代,由外地知青帶來此地。這個江蘇淮安的小縣城,如今被稱為「中國龍蝦之都」,年產小龍蝦2萬多噸。每年還會在這裡舉辦為期一個月的中國·盱眙國際龍蝦節,至今已經舉辦了17屆,是全國吃蝦群眾心心念念的節日。
萬人小龍蝦盛宴。圖片源自網路
盱眙龍蝦之所以出名,一是在於它比一般的小龍蝦個頭大,殼薄肉厚,頭還有膏;二是在於它聞名遐邇的菜式——盱眙十三香龍蝦。
圖片源自網路
十三香不是指王守義十三香醬,是指它所用的香料起碼有十三種,甚至更多。而在所選用的十三種香料中,只有八角、肉桂、小茴、花椒、丁香等五香是固定不變之外,其它的香則是根據不同的口味而變。
湖南/長沙口味蝦
上世紀九十年代初,口味蝦在長沙教育街、南門口等地出現,從此登上長沙夜宵餐飲的頭把交椅,經過二十年的漫長歲月的淘洗和鍛煉,一直沒有被淘汰,創造了一個中國歷史上吃蝦的餐飲奇蹟,演義了一部完美的長沙口味蝦歷史,並蔓延開來,在全長沙城裡開花結果,波及全省甚至全國,長盛不衰。
圖片源自網路
湖南的本地蝦主要產於洞庭湖區域。大通湖是組成洞庭湖的四個較大的湖泊之一,天然的地理資源,造就了大通湖龍蝦豐產。長沙本地的小龍蝦館會特意介紹說,我家的龍蝦是大通湖的。言下之意,大通湖的小龍蝦更加新鮮,品質更好。
圖片源自網路
口味蝦又叫長沙口味蝦、麻辣小龍蝦、麻小,屬新派湘菜,以湘江流域、洞庭湖地區和湘西山區等地方菜發展而成,色澤紅亮,混合著紫蘇、桂皮、茴香,永遠散發著濃郁渾厚的香氣。
圖片源自網路
目前,去頭去腳、方便懶人食用的蝦球,成為長沙宵夜美食新寵。
江西/南昌螺螄龍蝦煲
南昌人吃螺螄的歷史要比吃小龍蝦的歷史長得多。上世紀80年代,炒螺螄已經是南昌人的市井小吃。10年之後,小龍蝦後來居上,加入「夜宵小天王」的行列。善於創新的南昌人,把炒螺螄的方法運用到小龍蝦之中,甚至把小龍蝦和螺螄一同炒制,小龍蝦和螺螄都更加入味,兩種口感相遇,重口味必選。
圖片源自網路
南昌地處贛江邊,北面是鄱陽湖,周圍大小湖泊、池塘、小河,水田星羅棋布,為小龍蝦和螺螄生長提供了廣闊天地。
圖片源自網路
對於南昌人來說,夏天是伴隨著螺螄和小龍蝦一起來到的。與朋友點幾瓶啤酒,吸一口螺螄,掰開一隻小龍蝦,千辛萬苦是為了那麼一點點肉嗎?不是,是為了能夠和朋友多呆一會。
小龍蝦作為一道菜,在中國的主產地誕生之後,以迅雷不及掩耳盜鈴兒響叮噹之勢佔領全國。
2003,北京簋街,舉辦了帝都首屆麻辣小龍蝦節。
2010,除了西北以及奇葩的吉林和貴州,小龍蝦已經在全國遍布,只是京滬特別突出,那時的簋街已經馳名中外。另外傳統的辣基地四川和不愛辣的江浙閩皖,也較突出。
2011,開始蔓延,京滬周邊的區域相繼成為重災區。
2012,進一步蔓延,浙江和京滬一起成為重中之重的災區。
2013,呈燎原之勢,攻陷內蒙古等西北重鎮。
2014,繼續燎原,江浙京滬繼續領跑。烹飪小龍蝦的方式已將中國所有的烹飪技法全部用上,口味上已超過50種。
2015,繼續燃,江浙京滬繼續領跑,新疆蘭州等多個西北重鎮淪陷。
2016,除去青藏,全國基本全部被小龍蝦佔領。最最重災區仍然是江浙京滬,各個沿海地區及四川湖南湖北內陸戰區。令人感嘆的是,江浙滬之前都不是嗜辣如命的地區。
2017,如火如荼的小龍蝦季快要過去了,還不抓緊!
文 / 絳秋
更多好玩有趣的內容,歡迎關注▼
微信公號:地道風物(ID:didaofengwu)
微博:@地道風物
豆瓣:地道風物
「定義地道 / 分享風物 / 發現鄉土中國之美」
和春晚覺得全國各地人民過年都吃餃子有異曲同工之妙。怎麼就得出很多人一談夜宵就覺得是小龍蝦的結論了?
就我一個人夜宵是自己給自己煎蛋吃嗎(つД`)ノ
小龍蝦無感,我們這邊更多的夜宵是烤串啊....因為肉少適合胃口小的人一直吃,但是我還是喜歡吃肉。
小龍蝦從來沒有成為過夜宵界的代表,至少它沒法成為四川夜宵界的代表,我來告訴你。
多圖,預警,多圖,預警,多圖,預警(尷尬了,直接粘圖原來是不行滴)
我第一次吃小龍蝦應該是在94,5年的時候,在我們這裡大概紅火了一個夏天,到現在也一直有賣,到算不上非它不可,對於四川的饕客來說,小龍蝦應該僅僅屬於好吃,可以吃的地置。四川號稱天府之國,成都是世界美食之都,樂山,自貢,雅安,南充,綿陽等周邊城市都有各自特色的夜宵文化。所以,我這裡以成都為例,介紹一下四川人都吃些什麼來當夜宵。烤串,鐵板燒,小龍蝦這些品種全國到處都能看見,花樣也多。我來介紹一些有四川特色的夜宵花樣。這裡先介紹一個地方文化,成都人不說吃夜宵,成都人管這些深夜吃的東西叫冷啖杯。因為早期都是夏天晚上歇涼才吃這些東西,吃的都是冷盤,所以第一個字是「冷」;至於第二個字「啖」,是吃的意思,李伯清李老師常說「咦,這個人啖得喃!」至於第三個字「杯」,其實是說明了一點,吃宵夜時不光是吃,還得喝幾杯。
PS:圖片基本都是來自百度,自己做的菜的圖懶得找了。
~~~~~~~~~~~~~~~回歸正題的分割線~~~~~~~~~~~~~~~~~~~~~~~~~~1、麵條類(包括,到不僅限於麵條,米線,米粉,紅薯粉這些東西)
對,第一個我想說的就是麵條類,雖然全國各地,乃至全球各地都有麵條,但四川的麵條有四川的特點。四川本地麵粉質量不太好,可能只有雅安漢源一帶產的寬面品質好些,所以我們吃面講究的是「吃個味道」,四川麵條類食品的臊子品種,應該是全球最多的,以成都為例來說一下。看過一篇文章對此成都和重慶麵條臊子的區別,重慶麵條的臊子是錦上添花,成都麵條的臊子是畫龍點睛。常見的有牛肉麵,羊肉面,排骨麵,炸醬麵,肥腸面,雞雜麵,豇豆面這些在其他地方也能吃到;少見又經典的紅白魷魚面,鱔魚面,豆花面,腦花面,蹄花面,可能就比較少見了;至於松茸面,燒白面,回鍋肉面這些在成都本地都屬於名小吃。手機碼字不太方便,回頭我再去上幾張圖!(其實我是用飛一般的速度從火鍋店回到家)蹄花面鱔魚面豇豆面。這裡想說一句,成都有幾個地方的豇豆面都很出名,但是奇怪的是老闆的態度都很暴躁。我去過的一家是這樣的,去吃時不能問老闆有哪些臊子,老闆必然的回答是,只有豇豆面,要吃就吃,不吃就走。然後出乎意料的是生意還好的要命。魷魚面。這個面和我以前喜歡去吃的一家魷魚面好像,可惜那家店後來拆遷搬走了,而我也換了工作的地方。回鍋肉面宜賓燃面,雅安滎經噠噠面,綿陽開元米粉,廣元米涼麵也是麵條類的佼佼者。宜賓燃面雅安的大肉噠噠面。有段時間在雅安做項目,很喜歡吃噠噠面,噠噠面是像拉麵一樣手拉出來的,拉的時候甩動打在案板上,發出了噠噠的聲音,因而得名。據說噠噠面最正宗的是雅安的滎(ying)經,我去時倒也沒發現多麼不一樣,不過滎經的炒臭豆腐倒是非常有特點。這裡專門開一行,介紹一下甜水麵。前兩天有幾個廣東同事過來,我帶他們去吃成都小吃,倆姑娘一小伙,3個人吃了5份甜水麵,他們覺得實在太好吃了,口感,味道都超越了他們對川菜的認識。
既然有朋友問了,這裡專門介紹一下:甜水麵是四川省很有名的一道漢族特色小吃。因為重用複製醬油,口味回甜而得名。麵條大概有筷子頭那麼粗,所以這個面入口有嚼勁,還有花生碎和花椒的香味,入口會覺得微甜,最後會辣上那麼一下,香味會在嘴裡停留很久。而且勁道的麵條配上脆脆的花生碎,感覺相當好。百度上去找了點圖。可惜現在想找到正宗的,好吃的甜水麵也不容易,金堂縣女兒食堂的甜水麵做的不錯,我去吃過,他們那的全蛋金絲面,三合泥,油茶都做得挺好。聽說春熙路附近有一家甜水麵也做的好,可惜我還沒找到時間去,比較遺憾。其他地方暫時沒發現特別對胃口的。2、滷菜類
四川人吃冷淡杯,幾乎必然會有滷菜,而且四川滷菜也有自己的風格。先說素的:花生,毛豆(好像標準叫法是豆角),豆乾,鵪鶉蛋是我比較喜歡的。(其實是因為我太喜歡吃肉,沒怎麼關注有哪些素菜 —_—!)我最愛的素菜是這個,五香毛豆,別看有辣椒在旁邊,其實一點都不辣!花生拌豆腐乾,看起來很多辣椒,其實加了醋,吃起來並不怎麼辣。至於葷菜,呵呵,鳳爪、鴨腳、豬大腸;拱嘴、耳朵、蹄花湯(蹄花湯是為了押韻才寫的)。可能最火爆的滷菜是鹵兔頭,而且成都這一帶吃鹵兔頭是鹵好起鍋,再拌一下,可以拌成麻辣味,也可以是五香味,至於還有沒有其他稀奇古怪的味道,我就不知道了。畢竟成都鬼飲食是出了名的多。
就不專門上麻辣兔頭的圖了,免得把外省朋友嚇住了,上一張五香兔頭的。說到兔頭,我覺得不得不提自貢(雙流老媽兔頭很有名,我提自貢是因為我要講的不是兔頭。)自貢有一道很有名的菜——水煮牛肉是自貢的原產,可惜現在自貢好像變成了兔子的樂園,滿大街都是鮮鍋兔(仔姜味的),冷吃兔,麻辣兔腿。好嘛的確很好吃,我吃了好多。
鮮鍋兔是這樣的冷吃兔是這樣的麻辣兔腿是這樣的。3、串串與冒菜
其實在我們80年代初出生的人眼裡,串串是分兩種的,一種是串好的菜,放鹵鍋里鹵好,拿出來沾著干辣椒、乾花椒吃,這種俗稱麻辣燙。我一直記得小學二年級時吃的那一串麻辣燙兔腰。大概是這個樣子的,可惜現在基本找不到那個味道了。老闆騎著一個三輪車,車上必然有一口大屜鍋,蓋子一揭開就是濃濃的鹵香味,旁邊是串好的菜,葷菜一般就是兔腰,郡把子(即雞鴨的胗和食道相連的部分),素菜主要是土豆,藕片,青筍頭之類的。另外一種串串就是現在成都和樂山都四處可見的串串香,和火鍋類似,在成都也被稱為手提式火鍋。冒菜作為這兩年在成都地區很火爆的工作餐,鬼飲食,冷淡杯,它充分反映了現代人快節奏的生活方式,以及略顯疏遠的人際關係。
有一個說法:」冒菜是一個人的火鍋,火鍋是一群人的冒菜。「基本上火鍋能煮來吃的東西,都可以用來燙冒菜,但是冒菜分量更好控制,口味更方便根據個人喜好而調整,加工速度更快也更加經濟。一般工作日的中午,大中小學和寫字樓附近的冒菜店總能聽到」老闆兒,冒碗粉兒「,」老闆兒,冒土豆兒「,」老闆兒,兩份牛肉,再整個葷什錦「。當然,在成都基本任何時候你都能吃到冒菜,只要你找對了地方。因為有了冒菜,所以很多宅男宅女一個人也能吃火鍋了,個人認為這個變相的減少了人際交流的機會。4、缽缽雞與豆腐腦說到四川的吃,我認為不得不提到樂山。這不是因為我夫人是樂山人,而是樂山的吃食的確有其獨到的地方。這裡只介紹缽缽雞和豆腐腦兩種。缽缽雞的來歷我就不單獨說了,有興趣的朋友可以去百度一下。我第一次接觸缽缽雞大概是在02年或者03年的時候,我還在讀大學。那個時候物價還算便宜,缽缽雞一串就是2、3毛錢,晚自習完了回寢室的路上,花1塊錢就可以吃好幾串,感覺特別滿足。現在很多店裡也有賣缽缽雞,直接擺在桌子上,坐下就取出來吃,吃完結賬再根據竹籤的數量來算錢。說完缽缽雞再來說樂山的豆腐腦,樂山豆腐腦和我在北京時吃的豆腐腦完全是兩個東西,雖然名字一樣。北方豆腐腦貌似是這個樣子的或者是這樣子的樂山的豆腐腦是這個樣子的旁邊那個是牛華著名的牛肉旮餅(樂山人叫ka餅),我老婆饞這個饞得不得了豆腐腦上面會加上一份粉蒸牛肉,或者粉蒸肥腸,裡面還會有粉絲,炒好的豆子,花生,饊子,再加上香菜,還可以選擇性的加上紅油辣椒。第一次吃時完全顛覆了我對豆腐腦的認識。有一篇關於樂山豆腐腦的帖子寫得很專業(吃貨),大家可以參考史上最強評測之樂山豆腐腦哪家強――樂山生活。我這裡就不詳敘了。不知不覺就寫了這麼多了,也不知道有沒有人看,先這樣吧,我得去減肥了。(主要是寫著寫著就覺得餓得不行,而且正好到了吃冷啖杯的時候了,罪過啊罪過!)不是,夜宵的代表原來是煎餅果子,現在是速食麵。
瀉藥小龍蝦確實有其過人之處。然而。。。一年四季春常在的燒烤的地位到哪裡去了啊啊啊啊小龍蝦再火也不過一個夏季啊啊啊啊殊不知有多少人厭煩剝殼於是乎對小龍蝦無愛啊啊啊啊對於肉食黨來說小龍蝦肉太少了啊啊啊啊你能想像戴上手套,剝龍蝦,吃一兩口,再脫下來,再拿起筷子或酒杯這樣的過程有多麻煩啊啊啊啊或者不戴手套直接上手抓,於是乎手指甲縫被辣油浸潤後的那種痛楚感么啊啊啊啊或者為了擦手上的油要耗費多少餐巾紙么啊啊啊啊你見過有時候蝦線沒去除乾淨結果剝開後驚呼"oh shit!"這樣充滿異域風情的吐槽么啊啊啊啊。。。。。。答完題主問題才發現自己莫非是個強迫症患者......綜上,答主只認可燒烤才是代表。本命小龍蝦的各位求輕噴TAT
題主如果你覺得小龍蝦是夜宵文化,那你完全沒有領悟到夜宵文化的精髓。什麼是夜宵文化?就是放開了吃不用管明天上不上班會不會胖的一個爽!!!!字。那麼。明明東北燒烤才是夜宵文化的代表好不好。小龍蝦那種吃起來娘炮的東西完全代表不了夜宵文化。夏日夜街邊大喇叭放著DJ歌曲,偶爾有飆車青年開著小破摩托在馬路上嗡嗡的飛馳而過。居民樓的燈光都滅了,一樓的霓虹燈閃個不停。一些白色的塑料圓桌和凳子,上面還有一些油漬。一群剛唱完歌的小屁孩或者剛下班喝完第一頓的老大叔們晃晃悠悠結伴走到了燒烤店「老闆!來四把牛肉串再烤幾個腰子」「再來一打啤酒」東北啤酒都是踩箱子喝的這話一點都不假,燒烤還沒上一打啤酒能先喝沒了。等了一小會兒燒烤就上來了,在東北,上的慢可是會挨揍的。老闆還帶了幾頭生蒜。吃燒烤配大蒜是一種文化,吃一口肉串咬一口蒜再舉杯喝杯酒。還得感嘆一下「真爽!」這個蒜一般都是沒扒過的,一起吃飯的妹子會幫忙扒蒜,於是扒蒜小妹的戲稱就是這麼來的。一般吃著喝著「老大哥」「小老弟」就叫上了,聯絡下感情吐個槽,大家都喝多了你扶著我肩我抱著你腰。吃完飯打個車大哥得先把車錢給小弟付了,叫一聲大哥就得有面兒有大哥樣。最後還得加一句「有事兒找大哥,啥事兒都能給你辦了,大哥有人」。這樣一頓完整的夜宵才算結束。大哥打個車回到家媳婦「你tm幹啥去了這麼晚才回來還喝這麼多」大哥一笑「嘿嘿,嘿嘿,出去吃點飯」深藏功與名
其實小龍蝦也並不能說就是夜宵的代表了吧……我大天朝的夜宵文化豈是小龍蝦能囊括的?還有諸如烤串啊,各種不同的蔬菜啊肉類啊,各種都有。作為一個從小吃小龍蝦,小學3年級就能在放學路上釣到好幾斤小龍蝦的人……已經對小龍蝦無感了真正能代表夜宵的還得是夏天的冰鎮啤酒啊!
瀉藥,小龍蝦在我的記憶里是季節性的美食。只在每年的夏天。我爸媽廠里的同事抓兩大洗澡盆子,拿到我家來我就看著我媽一隻一隻的去頭清洗。煮一大鍋。記憶里從來只吃蝦尾,現在夜市上一個個帶頭一起的小龍蝦估計是最新的流行吧。當時也不稱作麻辣小龍蝦而是叫口味蝦,麻辣不重要,重口味才正確。同時一起出現在龍蝦邊上的一定有一份唆螺。那盆唆螺定是爸媽同事在多天之前從小河裡摸來的。養個3~5天,吐沙,切尾。唆螺提前煮好,放置入味,龍蝦慢慢煮到天黑。我爸媽同事攜著家眷,帶著小菜就都來了。把家裡的大圓桌拿出來擺在院子里,小朋友坐在邊上。難忘的夜生活就開始了,男人們喝酒剝蝦聊天下,女人們喝酒挑螺談八卦。小孩子吃幾個蝦一把唆螺飽了瘋玩。這樣的光景離開我已經15年了。不是什麼時候小龍蝦成了宵夜的代表,宵夜的代表一直是燒烤。只是我所經歷的夜晚里沒有哪一夜可以超越小龍蝦帶給我的歡樂。
推薦閱讀:
※歷史上的名人有哪些飲食上的嗜好?
※帕尼尼這種食物為什麼這兩年越來越多進入大眾視野?
※為什麼《舌尖上的中國》總讓人看著看著就熱淚盈眶?
※一般說的早午餐Brunch到底是什麼時間吃啊?
※一隻絕妙的北京烤鴨是什麼樣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