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戚繼光在,能打得過努爾哈赤嗎?


話說當年,漢文帝被匈奴騷擾得頭疼,向馮唐抱怨了一句,如果廉頗、李牧還活著多好,看我不弔打匈奴!結果馮唐回復,別做夢了,這倆活著您也用不了啊!

上既聞廉頗、李牧為人,良說,而搏髀曰:「嗟乎!吾獨不得廉頗、李牧時為吾將,吾豈憂匈奴哉!」唐曰:「主臣!陛下雖得廉頗、李牧,弗能用也。」《史記.張釋之馮唐列傳》

同樣的,以明末那個狀態,戚繼光活著也沒法打啊!

一、兵力不足。

我們知道,巧婦難為無米之炊。戚繼光再能打,沒兵也不行啊。就算他單挑能力再強,也會被後金A死的。

萬曆後期大明的士兵是個什麼狀況呢?徐光啟曾經親自考察過通州、昌平三個營的士兵,結果發現名冊上的10600兵,實際只有6837人,吃空餉的佔36%。這還不算,這6837人加上新招的一共7500人左右,其中能扛得動武器的,不到2000人,算上可以打雜的,也才4000人,真正可以訓練成精銳的壯男,才一二百人而已……

臣於三月二十日以後,前後廵歷通州、昌平二處,據山、陝、河南三營,冊開原額民兵一萬六百名,內除三月以前,沿途迯故,並選取援遼上等民兵外,實在者止六千八百三十七名。向來行文清勾,陸續解到迯兵,並臣所募補教師家丁等,共新收八百三十九名,今七月見在食糧民兵七千六百七十六名。此臣所轄三營兵數也……故據臣所見七千五百人中,略能荷戈者,不過二千;併入可充廝養者,不過四千;求其真堪教練成為精銳者,不過一二百人而巳。此臣簡選之大略也。《廵歷巳周實陳事勢兵情疏》

7500人中才一二百壯男,按這個比例,給戚繼光3000戚家軍,裡面能打的還不到100個,戚大帥改名叫戚排長,能和努爾哈赤干仗么?

有的小夥伴可能忍不住了要說,戚繼光才不會接受這些爛兵爛將呢,人家會自己招募。當年戚家軍招募條件及其苛刻,能入選的不光高大粗壯,還得老實巴交,絕不會出現徐光啟說的那種情況。好吧,我們再看下一條。


二、軍餉微薄。

如果你看見一家公司提出了苛刻的招聘條件,比如身高180cm以上,相貌堂堂,985名校博士,能經常出差加班等等,你的第一反應會是什麼?顯然會覺得這家公司給的待遇高啊!否則哪會有人應聘呢?同樣的,當年戚繼光在義烏招兵,能提出種種苛刻條件,正是因為他能給得起相應的高待遇啊。

戚家軍士兵的軍餉是一年10兩,12人小隊殺一個倭寇賞銀30兩。平時訓練的時候,按武藝高低把士兵分為9個等級,升1級賞銀1分,升2級賞2分,升3級以上賞5分。

萬曆後期軍餉多少呢?按徐光啟的說法,每個月一二石米,相當於0.5 - 1兩銀子,一年6 - 12兩,和戚家軍差不多。但各種獎勵嘛,就「呵呵」了。光靠這麼點的工資,士兵哪有心情訓練啊,必須開發副業賺錢。要是跟著戚大帥天天練鴛鴦陣,早餓死了。徐光啟表示,我們的兵不行而且容易嘩變,根源就在這裡啊!

倘謂今京營之軍,月米一二石,何事新兵獨須厚餉?不知營軍操日不多,且質明而散,正須各尋生業以餬其口。若食餉一二石,又須日日肄習,必皆化為餓殍矣。營軍所以不振而易嘩者病根在此,非獨性異人也。《恭承新命謹陳急切事宜疏》

即使這每月一二石的死工資,士兵也不能全拿。比如在邊境防禦後金的士兵,一個月的工錢只能換幾斗粟而已。

且如今邊鎮之兵,月給不過七八錢,少者四五錢。即盡得之以易粟,不過數斗。《擬上安邊御虜疏》

可見,如果戚繼光開著這種待遇招兵,哪有壯男屌他呢?除了一再降低要求,還能怎麼樣呢?徐光啟募兵的時候就是這樣,只開價20金,還不包括裝備。買完裝備,士兵到手只有不到10金。壯男去殺豬賣酒,輕輕鬆鬆就能賺到差不多的錢,誰跟你去千里之外打努爾哈赤呢?這種待遇還跑來參軍的,只有那些流浪漢、乞丐而已。

今之募兵,人以二十金為率,又有扣減。而弓刀衣甲,皆在其中,實不下十餘金耳。閭左徤兒負戴屠酤,身不出里,數金可得。肯遠戍沙場,以頭顱僥倖哉,惟卑田游手無復生活者。《兵事百不相應疏》


三、裝備破爛。

我們知道,戚家軍的裝備那是相當精良,刀箭鎧甲狼蕪等冷兵器不說,先進的火器更是大大的有。比如戚家軍的步兵營,就配置了鳥銃1080支,搠琳1080根,錫鱉1080個,鉛子袋2050個,葯管32400個, 火藥4320斤,鉛子21.6萬枝, 火繩3240根,鉛子模12副, 火箭6480支。還有騎兵營、水兵營、車營、輜重營等等,軍器彈藥不計其數。

到了徐光啟的時代,是什麼情況呢?裝備一欄被後金甩了一大截。據朝鮮方面的消息,後金的鐵匠鋪綿延數里,後金士兵人和馬都被精鐵包裹,打仗時向坦克一樣沖向我軍,我們的拒馬木屁用沒有。而我軍的裝備就寒磣了,只護胸和背,其他地方都裸露。狡猾的敵人專門對著我軍顏射,一箭斃命。

據朝鮮報稱奴寨北門,鐵匠居之,專治鎧甲。向亦聞其鐵工所居,延袤數里。臣又見在遼回還人等,言賊兵所帶盔甲面具臂手,悉皆精鐵,馬亦如之。故鮮營對壘,被奴步兵驟進,將拒馬木登時撤去。鮮兵非無銃箭,而無可奈何者,甲堅故也。我兵盔甲,無如略彷赫連氏之制而即于軍中製造既皆荒鐵。胷背之外,有同徒袒,賊於五步之內,專射面脅,每發必斃,誰能抵敵。《遼左阽危巳甚疏》

大明步兵

後金騎兵

再比如薩爾滸之戰,我方杜松被顏射而死,潘宗顏背後中箭而死。軍隊首領的鎧甲都不給力,底下的士兵還用問嗎?

杜松矢集其首,潘宗顏矢中其背。是總鎮監督,尚無精良之甲冑。杜將軍去甲冑而戰尤非法也,況士卒乎。《敷陳末議以殄凶酋疏》

看見了吧,戚繼光穿越到徐光啟的時代,帶著一幫流浪漢,拿著一堆破銅爛鐵,真的能打贏努爾哈赤嗎?他除了和徐光啟一樣,拚命上疏朝廷要錢,還能幹啥呢?

可能小夥伴又會說了,我們讓戚繼光帶著一大堆銀子穿越過去,這該行了吧?其實這不是畫蛇添足嗎?有了銀子,還要戚繼光幹什麼?你看看徐光啟寫的練兵方法,完全深得戚繼光精髓啊。如果銀子到位了,你焉知徐光啟不能吊打努爾哈赤呢?如果銀子到位了,你焉知大明不會冒出n多廉頗、李牧、衛青、霍去病呢?


剛打幾場勝仗,關寧一看,卧槽這要贏了啊,贏了沒了後金了還要我們幹嘛,我們不就是沒用了嗎

抓緊說我們在某某地會和

結果戚繼光去了,關寧沒去

孤軍奮戰,身陷絕地,全軍殉國

然後戚繼光就被另一個圓嘟嘟給砍了啊

很完美啊


戚家軍三千人加白桿兵4000人。打後金八旗數萬精騎。還滅了後金幾千人。最後被自己炮了。而且彈盡糧絕沒有支援才團滅的。夠壯烈的了。後金都被步兵打怕了。所以你說戚家軍能否與後勁一戰。我說可以的。而且勝率絕對不低。


著名歷史學家郭德綱先生說過:能人背後有人弄

你真覺得是戚繼光厲害才打的日本人滿地找牙?

不是

戚繼光是能人不假,論步兵指揮,步兵訓練,我人民軍隊出現之前,他是可以和韓信這些大神爭一爭長短的。

但是真正厲害的是能人背後的人

劉邦和張居正

他們會讓不和諧的聲音消失,戚繼光和韓信升的多快都可以,要錢有錢,要人有人,說打就打,說撤就撤。

什麼打小報告的,遞黑狀的,一概不理(在用你的時候)

你有十分熱,就讓你放出百丈光

更何況這就是倆天才,全力支持,絕不會讓大家失望

戚繼光一個人穿越過去,背後怎麼辦?

張居正一起?

那就複雜了,張居正怎麼上台?

不上台有個屁用啊?

中國歷史上有天賦的人多了,項羽天賦差嗎?

不就是背後沒人了嘛

他叔要是不死,劉邦很難出頭

韓信那麼屌,遇到劉邦以前不也是個屌絲嗎?

再說幾個近代的

你們覺得劉伯承,林彪這些人跟著委員長混,能混到哪?

虎踞台灣可能都沒他倆什麼事

還是那句話,能人背後有人弄

說的再直接一點,戚繼光要是不娶他的媳婦,他可能根本就混不出來,即使他是那麼的有天賦,窮的連車都買不起,學都不能上,混個逼毛混?

歷史名將?

穿越到現在,不知道在哪個遊戲廳打名將呢……


如果把張閣老刨出來,讓崇禎滾蛋,再加上戚繼光,努爾哈赤可能都不敢造反。

只有戚繼光的話,說不定先被袁嘟嘟砍了,還是拉倒吧


女真崛起不是軍事問題,是明朝整體衰落的結果。

明朝統治腐朽導致的軍事體制敗壞,造成軍隊無戰鬥力,因此明軍不敢也不能與新興的清軍對抗,這才是根本原因。這和戚繼光在不在世關係不大。

嘉靖時期明朝國力尚可,擁有足夠的財力和人力來進行軍制改革,才使得馬芳、戚繼光、俞大猷、劉顯、李成梁等一批名將出現。但是萬曆以後,明王朝面臨全面的統治危機,財政崩潰,體系潰爛,再配上明末那點家底,明朝已經不具備重振軍力的條件。


孫傳庭,孫承宗,盧象升,還真不一定比戚繼光差。

明史是清廷寫的,至少二孫是可以挽救危局的人物。

戚繼光沒了胡宗憲,塞個監軍太監,孤軍奮戰,估計也就那樣的結果。

最凄涼的是,鐵血孤忠滿門殉國,屬下投奔外國享受榮華富貴。

晚明的問題不是軍事問題。


其實努爾哈赤 沒多牛逼 照神馬之前的 那些少數民族 領袖差遠了 明朝在東北的失敗主要是 政策性的 還有明朝內部自己的問題 你想想蒙古都打傻逼了 小小的 後金小部落能怎麼 再說努爾哈赤自己十三副鎧甲起兵那是說的好聽 不好聽就是個 部落小酋長 能牛逼到哪去 一個碩大的明朝 能把它放在眼裡 萬曆之後黨政不斷 軍備鬆弛 政策失調

就拿著名的薩爾滸大戰為例 四路大軍 為毛連個總司令都沒有跟上面說的有直接關係 本來算計好的分進合擊 變成了各路有各路的想法 本來都是猛將 貪功冒進的戰死 一看打不過的跑了 有的想硬鋼一下結果被團滅了 變成了被個個擊破了

戚繼光放在這個樣政治環境中也完犢子 熊廷弼 孫承宗 稍差點的袁崇煥 其實本身都沒問題 都是被亂七八糟的朝局 給弄完的 努爾哈赤放在 明中期嘉靖朝或者萬曆朝早期 是鐵定完的

但是一人有一人的運 一國有一國的運


事實上,只有戚繼光是沒用的,朝中還必須有一個張居正。

第一次主遼的熊廷弼文武雙全,在遼東短短時間就穩定了薩爾滸潰敗後的局勢,使遼東具備了一定的自保能力,並且熊廷弼還能時不時指揮明軍出動騷擾下野豬皮,野豬皮幾次試圖攻擊瀋陽都被迫打了退堂鼓。

以熊廷弼的做法和他的才能,滅掉野豬皮還是輕鬆愉快的,然而並沒有卵用,他很快被人彈劾下去換了個草包袁應泰,結局大家都知道了。

至於嘲諷熊第二次主遼就更悲催了,朝中無人落了個光桿司令,最後還被傳首九邊


賴當國大臣徐階、高拱、張居正先後倚任之。居正尤事與商榷,欲為繼光難者,輒徙之去。諸督撫大臣如譚綸、劉應節、梁夢龍輩咸與善,動無掣肘,故繼光益發舒。

這些人打包過來,把皇帝換成天啟,怕是諸君不會有人知道努爾哈赤是誰


拿下努爾哈赤、皇太極的人頭不難,給崇禎幹活保住自己的人頭比較難


想像一下,明朝是一個公司。

這個問題可以變成"如何請回那個厲害的總經理,這家公司還會不會被對手打敗。"

回答是還是會的,因為董事長是個廢物。

看看這個N世祖董事長在任期間幹了些什麼。

拖欠員工工資,其中因為拖欠尚可喜葡萄牙訓練的炮兵部隊工資,使整個大明炮兵部隊投靠清軍,好比拖欠公司核心技術部門工資,使技術部整體跳槽到競爭對手那去了。

不懂得什麼叫授權,抓住手下一點小錯狠狠處罰。自己什麼也不懂,偏偏喜歡摻合核心生意。歷史記載崇禎是個"勤奮"的皇帝,天不亮就工作。因為不懂授權,使得他越摻合就越亂,越亂就越摻合,所有的決策最後都是錯的。好比一個董事長不懂市場營銷,偏偏要對市場營銷指手劃腳,最後公司市場策略全是錯的,回頭他又來懲罰銷售部(前線人員),等公司垮了,他不找自己的原因,說財務部後勤部外事部都是混蛋(文官人人可殺)。

不知什麼是主要矛盾,不懂抓大放小。崇禎一朝,大的三個問題:農民起義、女真崛起、財政危機。其實其中第三個問題是主要矛盾,因為如果能解決三,一二都好解決。但崇禎並沒有拿出雷霆手段來解決財政危機。好比一個公司,足夠的流動資金才是重中之重,有錢就可以加薪留住人,有錢可以買設備,有錢可以發展新技術,競爭對手其實本不該成為問題。

於是.......


戚繼光肯定能打得過努爾哈赤

由於李成梁、楊鎬等人的無能和自私才導致努爾哈赤等建奴發展壯大。

萬曆時期應該讓戚繼光坐鎮遼東,以戚繼光的才能和遠見卓識根本就不可能讓努爾哈赤發展壯大,早就把女真叛軍斬草除根永訣後患了。

即使不幸爆發了薩爾滸之戰,如果戚繼光指揮大明帝國15萬精兵強將,調集精銳的騎兵、步兵、火器兵,有劉綎、杜松、馬林等名將輔佐,在半年或者一年內肯定能把努爾哈赤的幾萬叛軍全部殲滅,明朝大獲全勝。


軍事問題首先要研究政治經濟學。比如蔣介石的敗退,首先是政治和經濟問題。明朝一樣


你以為戰爭是打魔獸,靠一個神裝劍聖就能翻盤;實際上戰爭是打星際,就算你的白球會衝鋒巨象能對空也會因為斷礦輸掉


能。

但戚繼光打不贏崇禎啊。


在萬曆朝都混不下去的人,能躲過崇禎的屠刀?


哪需要戚繼光啊,李如松要是不死,努爾哈赤也得忠心不二啊。要是李成梁在,估計努爾哈赤也只敢做帝國屏障了。


直接複製彰考局的文章,侵刪。

明清戰爭中的「戚家軍」為什麼不管用

| 彰考局

原創 2017-10-25 騰訊文化 彰考局

在靜態的歷史描述中,會有很多美好的想像與願景,也有相當多的遺憾,為了彌補遺憾,便產生了很多看似關公戰秦瓊的命題。

比如人們會對明清戰爭有這樣的疑問:煊赫一時的「戚家軍」既然打贏了「倭寇」,那麼打女真人行不行呢?

這不失為一種有趣的假設,然而,殘酷的歷史事實是,被後人稱作「戚家軍」的軍隊,在撫順追擊戰與渾河之役中以慘敗收場,戚繼光建立起來的戰術體系一敗塗地。

「戚家軍」為什麼不管用?

這是「彰考局」為你推送的第 131 篇文章

撰文▼張磊(彰考局專欄作者)

劃重點

● 戚繼光招募、練就的軍隊,以山地作戰以及短兵相接(格鬥)見長,後來列裝鳥槍等遠距離攻擊武器後,格鬥能力減弱,這支軍隊被稱作「南兵」「浙兵」,從未自稱「戚家軍」。

● 戚繼光調任薊州後,著意練兵,練成了步、車、騎、炮多兵種協同作戰的軍團,防禦蒙古收到奇效,但應對不了女真人的「楯車掩護—重步兵越阻格鬥」戰法的衝擊,因而一敗再敗。

● 「戚家軍」的失敗表明,一種兵制、戰術體系不可能永存,通常歷經一兩代人就難以應對新的戰爭形勢。明軍在與清軍的較量中屢戰屢敗,直到袁崇煥摸索出的「憑堅城用大炮——重甲野戰騎兵」戰法,才有了逆轉之機。

從未自稱「戚家軍」

闡明「戚家軍」的作用之前,先搞清「戚家軍」是什麼,這還得從戚繼光說起。

嘉靖三十八年(1559年),戚繼光在浙江義烏招募當地農民組成軍隊,參與江南對倭作戰,這支以義烏人為核心的部隊,稱作「浙兵」①,後來該部隊調到北方的薊鎮,以為練兵之「模範軍」,並參與守衛薊鎮三協敵台,也稱「南兵」。這是多數人所認為的「戚家軍」。

▲電視劇《蕩寇風雲》里的「戚家軍」

戚繼光調任薊州總兵後,著意練兵,最大的成果是練成了步、騎、車、炮多兵種協同作戰的新式車營軍團,並將其推廣到九邊。這一真正意義上的「軍團」,體現出戚氏兵團作戰與塞北作戰理念,不再是在江南湖沼作戰的山地小股步兵。

「戚家軍」威名是靠戚繼光嚴格的束伍②(紀律)、以及「抗倭」戰爭的重大勝利帶來的,這支部隊擅長山地戰與短兵相接(格鬥),著甲率很低③,可以說是一支山地輕裝步兵,後來列裝了鳥槍、火炮等遠距離射擊武器,格鬥能力隨之下降。

需要指出的是,戚繼光招募、練就的軍隊,從未自稱「戚家軍」,他自己是萬萬不敢說的,下面的士兵更不敢言,支持他的首輔張居正,要在內閣會議、廷議中要這麼說,政治生命基本就結束了。在當時,戚繼光從來沒有獲得自籌糧餉的權力,所有軍隊名義上與事實上都是朝廷的,只有大明軍隊、官軍,若以私屬,則是大逆,這與「岳家軍」很不一樣。

「渾河之役」慘敗

戚繼光練兵成功,又名滿天下,其後每遇重大戰爭都會調「南兵」參與,或者從薊鎮抽調,或者從浙江招募,著名的「萬曆三大征」,都有「南兵」的影子,壬辰戰爭中,「平壤之役」的「南兵」更是居功至偉。

到了明末的明金戰爭,「戚家軍」不出意外地同樣被調赴遼東,準備重擊努爾哈赤,便發生了渾河之役。

天啟元年三月(1621年),努爾哈赤傾國西征,攻陷瀋陽,在遼陽的浙兵、川兵奉命救援瀋陽,明金兩軍在渾河岸遭遇,北岸列著川兵,南岸列著浙兵,據清代史料記載,川軍總兵陳策,統有兩萬士兵,「皆執五竹柄長槍大刀,利劍」「鎧胄之外,冒以綿帽、綿被」,而萬餘「浙兵」,則「布置楯車、槍炮,浚壕安營,用黍秸為障,以泥塗之」④。

兩軍交戰,針對川兵,努爾哈赤:

「遣右翼四旗兵,取綿甲楯車,徐進擊之,其右翼四旗紅甲護軍不待綿甲楯車,奮勇先登,兩軍鏖戰,久之不退。上見之,令後軍往助,遂擊射衝突而入,明兵大敗,追擊至渾河,盡溺水死。陣斬總兵陳?及參將張名世,而我國參將布哈,游擊郎格,石爾泰,以先登力戰俱死焉。」

可見,著重甲(鎧胄+綿帽綿被)、用長槍大刀的川兵,與清軍格鬥數陣,異常慘烈,並斬殺後金戰將數員。

而針對浙兵,努爾哈赤直接以「布楯車沖入,破其營」,斬殺兩員大將,「悉殲其眾」。以槍炮等遠距離武器為主的浙兵,在後金軍的「楯車掩護—重步兵越阻格鬥」的衝擊下,迅速崩潰。

明朝方面對此次作戰的描述比較混淆⑤,許多偏文藝的著作將戰役中的「戚家軍」寫的很悲壯,這其實是混淆了川兵與浙兵以及後世文學作品有意塑造的結果⑥。事實上,渾河之役中,西南山地重裝步兵⑦對後金軍的創傷更大,大量裝備火器的浙江輕裝步兵反而並沒有對後金部隊造成多大傷害。

不得不說,渾河之役是戚氏步兵退出歷史舞台的重要節點,此後「浙兵」、南兵的存在感越來越低,比在東江作為水師的「浙兵」還要低。

戰術趕不上形勢

那麼問題來了,此前「戚家軍」引以為傲的步、騎、車、炮多兵種協的兵團作戰模式,為何會在渾河之役中失效?

當然,往大處說,是戚繼光死後,「戚家軍」沒法繼續維持嚴格訓練和「高薪」,戰鬥力大降,其實更關鍵的原因是,「戚家軍」的這套戰法,已經不適應努爾哈赤的新戰術了。

在對塞北的作戰防禦中,明軍發現,蒙古部落並未統一,南下劫掠的往往是分散的個別部落,這些蒙古人以輕騎兵為主,反應迅速,但衝擊、格鬥能力都很有限。為此,明軍以「車營」應之,遇弱小之敵,以騎兵出擊殲滅,遇數量較多之敵,則入車營以火力攻擊,收「存己滅敵」之效。

▲《四鎮三關志里》里的「輕車」

景泰年間起,明邊軍陸續編製小股車營部隊,到明中葉大危機時期(1540-1570對蒙作戰),「車營」理念被廣泛接受。

總理薊鎮期間,戚繼光就訓練新式車營,依據作戰任務與部署區域的不同,「車」又分為偏箱車(騾駕), 輕車(人運),雙輪戰車、獨輪戰車等,在薊鎮實現了較為成功的防禦。

正因如此,這一編製被廣泛推廣到了九邊⑧,「(隆慶)三年,遼東巡撫魏學曾,請設戰車營於廣寧」。據《四鎮三關志》記載,遼東諸營大量裝備戰車,如:

標下正兵營:獨輪戰車二百輛。遼兵營:獨輪戰車二百輛。開原營:獨輪戰車二百輛。海州營:獨輪戰車二百輛。寧遠營:獨輪戰車一百輪。險山營:獨輪戰車二百輪。瀋陽營:獨輪戰車二百輪。正安車營:雙輪戰車二百二十輛,獨輪戰車三百輛⑨。 

是書成於戚繼光編練車營之後,這些車兵部隊,或是戚繼光親自訓練而成,或是採用戚繼光訓練法鍛造而成,說它是廣義上的「戚家軍」並不為過。

部隊在萬曆中期以降很長時間裡有著不俗的表現,不過在1618年撫順陷落後,遼東總兵張承胤率領的明軍在追擊努爾哈赤過程中,遭遇大敗。《清實錄》說:

明兵據山之險,分兵為三,立營浚壕,布列火器以待。及兩軍相拒,明兵發槍炮,我八旗兵奮勇擊射。初風自西起,忽反風,塵沙轉向敵營,我軍乘勢沖入,明兵不能支,遂潰⑩。

此戰明軍「皆系正標營,挑選精銳,慣戰家丁?」,裝備大量馬匹、火器,且著甲率非常高,是一支裝備齊全的精銳部隊。戰時,「據山之險,分兵為三,立營浚壕,布列火器以待」,這是典型的野戰車營戰術。但一遇後金部隊,即傷亡慘重。

▲《滿洲實錄》里的清軍盾車

明士大夫將此次失敗歸結於孤軍深入,然而從軍事角度而言,明軍的這套戰法需要「立營浚壕,布列火器」,但這不是一時半刻就能完成,因此,戰敗並不在於張承胤是否中計,而是遼東邊軍現有的車營、馬營的戰鬥編隊,無法有效形成對後金軍的威脅。

這場野戰失敗,足以說明隆慶(1567-1573)到萬曆(1573-1620)年間,戚繼光所建立的「步兵軍官的各兵種協同」 ?、重視遠距離射擊(輕視格鬥)等戰術,搞不定經過三十年統一戰爭磨練出來的後金部隊?。

沒有一種戰術可以永存

回顧遼東戰爭,你會發現努爾哈赤與明軍作戰,像是一位戰術嫻熟的前輩與毛頭小子摔跤。在明軍中服役多年的努爾哈赤,親眼目睹了明軍對付蒙古人的這套戰術,非常熟悉其優劣短長,他起兵後,明軍依然如故,打起來自然就得心應手。可以說,努爾哈赤身上的遼東性遠遠重於其內亞性(如果有的話)。

戚家軍的失敗表明,一種兵制、戰術體系不可能永存,通常歷經一兩代人就難以應對新的戰爭形勢。渾河之役後,明軍繼續在與清軍的較量中屢戰屢敗,直到袁崇煥在實踐中體悟出的新戰術體系「憑堅城用大炮——重甲野戰騎兵」後,方才有了逆轉之機。


很多強答的答主似乎不知道努爾哈赤本來就沒活到崇禎登基啊


推薦閱讀:

如何才能「別讓戚繼光繼續堵槍眼」?
戚繼光為什麼是優秀的軍事家?
戚繼光的「鴛鴦陣」到底有多厲害?
嘉靖到萬曆初期除了戚繼光之外還有哪些著名的將軍?
明朝嘉靖年間倭患有多嚴重?

TAG:明朝 | 戚繼光 | 明朝歷史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