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什麼網路上聊武俠的那麼多,但是武俠卻沒落了?

在網路小說上,武俠是公認的撲街類型

在實體出版上,武俠僅存的幾家雜誌都沒有了

包括一些武俠主題的周邊產品,也沒有很高的溢價

但是不管在哪裡,談到武俠,大家都說自己有江湖夢,很多人也表示有好的武俠產品自己一定會買,包括在知乎,關於武俠的討論從來沒有減少。

武俠出的問題到底在哪裡?????


1 都說金庸古龍窮盡了武俠的套路,窮盡了嗎,未必,但他們確實就像兩座大山在那裡,後人比肩都未必能做到,何況超越。對於像我這樣的讀者來說,讀完金庸,就意味著武俠這根甘蔗最甜的一截已經吃完,剩下的難免寡淡。

2 與早些年相比,武俠當然是在衰落的,但武俠當年幾乎一家獨大的原因里難道沒有一部分是因為其它類型文學的匱乏嗎?當歷史、偵探、玄幻等等類型小說紛紛從武俠中獨立出來自成一脈以後,武俠當然是瘦了,但武俠也延伸了,仙俠就是武俠力量體系的升級。

3 武俠小說是超現實的小說。可是,當槍就可以做到十步殺一人、當監控可以讓大俠無法千里不留痕的時候,武俠小說不再神秘了(本來想用祛魅這個詞,但為了避免有人來扯韋伯和宗教還是算了),武俠的力量已經不能滿足人們的想像力與意淫心,於是仙俠、玄幻取而代之。

4 武俠的創作比仙俠、玄幻要更加困難,武俠的世界是我們所接近的世界,作者的創作受著大家共同認可的規則的制約,所以他不能像玄幻那樣天馬行空無拘無束,它更厚朴、更接地氣,依然有很多人喜愛它,但也有很多人離開他。

5 沒有一個穩定的政權會提倡「俠以武犯禁」的。

最後,向仍在堅寫武俠的作者們致以敬意。


說點其他看法。

我贊同武俠在衰落,但如今還算處在輝煌的延續階段,這主要是因為資本、渠道太多,而內容太少。

我們因為自己的經驗,往往會走入這麼一個誤區:只有小說和影視劇,才算武俠內容。或者說,只有敘事性的武俠內容,才算是武俠。這背後的邏輯是,武俠內容需要搭建起一個完整的世界、價值觀和人物,否則便算不上武俠。

整體來看,武俠的確已經衰落,曾經的大廈已經剩下殘垣斷壁。然而,這些殘垣斷壁,真的只是廢墟了嗎?

未必。

(某綜藝節目截圖)

在遊戲領域,武俠如今已成為最重要的內容來源之一。RPG遊戲講究代入感和沉浸感,因而要麼自創一個體系完備的世界,要麼藉助大眾相傳的內容,以熟悉的元素吸引玩家——目前多數遊戲公司走的是第二條路線,而為了讓自己的遊戲,與國外以《魔獸世界》為代表的遊戲區分開,所以開始開發本民族特色,這個特色,往往會落在武俠身上。在去年,網易已經買下了古龍的全系列小說IP遊戲改編權,而《天龍八部》也是搜狐最成功的遊戲之一。現在,在中國的遊戲界,無論頁游、端游還是手游,總能找到武俠的影子。

綜藝領域也往往會加入武俠元素,有時候武俠甚至會成為節目中心。在電視劇越來越貴的背景下,綜藝節目成了如今各大衛視和網路平台的發展重點。《奔跑吧兄弟》最新一季便以武俠作為重要宣傳點,給每個人都配了武俠人物的名字,不過除了名字,似乎與武俠並沒深入聯繫。《咱們穿越吧》主題不是武俠,是歷史,但為了表現亂世之酷,升斗之民最苦,節目選擇了以武俠為角度切入,而且嘉賓的扮相,幾乎都是TVB金庸劇里的武俠形象,除了張衛健,他再次出演了韋小寶。節目的主題雖然不是武俠中的愛恨情仇,但武俠與歷史相關,這讓歷史更容易理解。

如今,娛樂產業早就不是單純的拍個電影,幾乎每家公司,都希望打造從上到下的全產業鏈,從電影到電視劇,從綜藝節目到主題公園。而想要貫穿這些元素,需要一個能夠提供足夠豐厚內容的大IP。在這個缺少內容的年代,武俠本身已經成了一個IP。闌夕老師曾經給IP下過一個判斷,「判斷一個內容是不是IP,只看一個標準,即它能否憑自身的吸引力,掙脫單一平台的束縛,在多個平台上獲得流量,進行分發。」

武俠這一IP,固然在文學和影視領域的流量下降,但在其他方面風頭依然不減。

@吳震 叔叔認為商業化讓武俠走向了衰落,我卻認為商業化反而可能成為武俠的某種刺激。武俠混雜著民族情感、傳統文化和觀眾自己的情懷,沒有理由被放棄,如今的衰落,在我看來,可能還是內容製作的失敗,而非武俠的徹底衰落。

這並不是在為武俠續命,武俠總體的衰落毋庸置疑,曾經的武俠黃金時代,確實不可能回來了。因為武俠不再具有內容生產能力,舊有的內容固然能支持一段時間,但這隻有消耗,沒有補充。

武俠沒落的一個原因,是價值觀的保守,無法完成內在價值的自我更新。

對於一個故事來說,核心價值至關重要,它決定了故事的生命力能夠持續多久。與美漫不同,武俠小說的根源在過去的傳統社會,武俠小說以過去為素材,構建了一個烏托邦。在這個烏托邦里,男女有情有義,重然諾,輕生死,在官方構築的價值體系之下,挖掘了民間潛藏的另一套意識形態,並將之擴充為整個世界。

而意識形態有個特色,倘若你不信,這個意識形態便不生效了。

也正因此,一般的意識形態總有自我革新的能力,但「武俠精神」中,這種能力是匱乏的。如前所述,這種精神來自於傳統社會,來自於消隱於歷史中的社會,武俠是一種招魂,但你不能指望魂魄依然能夠成長、變化、適應環境。

武俠小說歷史大約百年有餘,這百年里,一方面通俗小說隨著新文學一道發展,另一方面價值觀的探索從未停歇。兩相合力,終於成就了武俠小說的輝煌。

但如今這兩方面早已經不再重要。通俗小說不過是娛樂的一種形式,如今娛樂的替代品太多,電影、音樂、綜藝、電視劇……這些內容對感官的刺激,往往要勝於武俠小說。在如今中國這個混合的社會中,探討價值觀也是奢侈。而且,古代背景幾乎不可能成為探討現代價值理念的平台,而且既然武俠小說定位是通俗小說,討論價值觀會影響銷量。

曾經的武俠小說相信,單人匹馬,便足以懲惡揚善,對凡人的力量異常自信,而如今,當凡人面對無物之陣的時候,剩下的也只有無奈。

武俠沒落的另一個原因,則是如今對視覺效果的需求,超越了知性的需求。

兩年前,2014 年 8 月 7 號,《綉春刀》上映,只拿下了 9322 萬的票房,雖然路陽稱已經為出品方賺到了錢。但那時國產片過億也早已不算鮮見,《綉春刀》的票房顯得格外慘淡。

《綉春刀》是在為武俠電影這一類型買單。

不說邵氏,不說張徹胡金銓,不說徐克程小東,單說大陸,武俠電影也一度輝煌。中國電影市場隨著武俠電影而崛起。《卧虎藏龍》和《英雄》推開了中國的大片時代,「武俠熱」一直燒到 2006 年。大牌導演、大牌演員、巨額投資、豪華道具,成為當時武俠電影的標配。

徐皓峰說,武俠片從未真的成為一種類型片。拍攝武俠片的人,大多是看中了另外的東西,比如喜劇、比如奇觀等。但武俠電影慢慢抽空了其內在的文化價值,只成為展示視覺效果的工具,「好萊虎」撲向中國,他們的大片投資往往在國產大片十倍以上,工業體系更令中國難望項背,在他們面前,中國的大片落伍了,只剩一個空殼子的武俠電影自然沒落了。隨著中等成本情感、青春、喜劇類電影的崛起,曾被認為承載著中國文化的武俠片反而成了冷門題材,並且越來越走魔幻、奇幻路線,以製造視覺奇觀。

對於觀眾,其實也正是對於讀者,受到的感官刺激越多,於是便需要更多的刺激。電影如此,小說也同樣如此。這並不只是中國電影獨有,曾經的好萊塢,西部片是最重要的類型電影之一,但當那段歷史逐漸遠去,觀眾也需要新的刺激,於是如今,西部片幾乎只有懷舊的功能,主流大片很難見到它的影子,最近剛剛上映的《瓊斯的自由國度》,馬修·麥康納主演,算是一部西部電影,依然遭遇了失敗。

錢鍾書說起傳統文化,認為傳統文化的土壤不在,文化自然傾塌,但用傾塌後的磚石,未必不能建起新的高樓。武俠也是如此,寄希望於過去的夢幻太過虛妄,但未來,並不是真的沒了路。

只是這高樓,是真的塌了。


走不出套路是主要原因。

——————

武俠作品確實不少,但都是在金古梁溫的框架下寫,飄逸避不開古龍,厚重避不開金庸。

看看新武俠的代表人物們,鳳歌的代表作《崑崙》是金庸段子集合,滄月的《聽雪樓》起源於溫瑞安的《說英雄》,小椴的《杯雪》書生氣太重反而武俠氣不夠,步非煙的《華音閣》文筆華美但格局太小了…………其餘網路武俠一個不小心就是後宮文了……

不過還有有不少精品的,時未寒的《明將軍》算是走出格局的作品;楊叛的《雲寄桑》系列走懸疑推理(這種文本來也少,古龍寫得好以外,沒看幾個人寫);滄月的《七夜雪》算是很優秀的武俠作品了,算她的巔峰了;步非煙的《修羅道》除了結局略矯情,算是精品;金尋者的《大唐三部曲》除了第三部略差,前兩部也屬難得的佳作,尤其沒有帶著金梁古溫的影子,倒是有點黃易的影子;最後當然是孫野狗的《英雄志》,真正的大格局的大作,除了起手式有點還珠的影子,後來算是獨樹一幟了,真正擔得起武俠宗師的水平。


老式武俠設定在現在已經是想像力匱乏的產物。

用新式設定一群食古不化的讀者又嚷嚷這不是正統的武俠。

武俠題材本身套路化就嚴重,一般水平的寫個三章讓人就看不下去了。奇幻的設定好歹還能看看作者有沒有點想像力,當然這年頭也有是各種換皮老套的東西。但武俠看前面,文筆爛設定我瞭然於胸人物思想水平低,那還有什麼繼續看下去的必要?

作為通俗娛樂產物,低水平的武俠小說已經不能夠給讀者什麼快感了,所以自然滅亡了。古龍要是當年前面寫的書都撲了還有後來的嗎?何況現在的小說流行的都是超長篇,試錯機會還是少得多。

而再看看奇幻,從職業到技能到戰鬥方式都可以自己設定,論新鮮感當然是完爆武俠了。甚至於世界背景設定,豐富度也比武俠那種只能停留在一個時空的老套方式要多彩得多。

大眾讀者看武俠主要還不是看「武」,「武俠」沒了「武」方面的出彩之處,自然失去了大眾讀者。而作為賺錢為生的娛樂讀物,武俠自然趨向滅亡。至於說「武俠」的「俠」闡釋方面有多麼多麼先進多麼多麼重要的就洗洗睡吧,有這心態那大賣的應該是嚴肅文學,而不是淺嘗則止的「武俠」小說。金庸故事講得好古龍懸念留得足,所以他們是武俠泰山北斗。大部分老武俠小說,主人公那種迂腐無聊的設定早就不合現在人胃口了,本來水平就沒有多高,那麼潮流一過自然無人問津,能留下幾個人名字已經算不錯了。

反而武俠在影視和遊戲里表現不錯,這是因為奇幻需要的特技水平高,而武俠這種貼近現實的低武世界需求特效低。《上古捲軸》一代只能描述一個省而且內容還並不像是GTA那樣豐富,想像那些以多元宇宙為尺度的奇幻設定,可見實現的手段還是太弱了。

「武俠」這個題材本來就不過是「力量」(武)與「榮譽」(俠)的白日夢而已。當被更大白日夢取代時,自然消亡了。讀者老爺們找到了更好的取悅自己的方式。跟現在的武俠作家寫得好不好關係不大,難道網路小說玄幻題材是靠哪個金庸再世古龍重生寫得好紅火起來的嗎?

————————————————————————————————————

另外現在市面上大多的所謂武俠迷的成分也讓人懷疑,這裡面有多少人看過武俠小說原著而不是只是看過電視劇就算的「武俠迷」?這一點最好區分開來。武俠電視劇還真沒式微,但武俠小說確實日暮途窮。


記得前幾年一次春晚費翔上去唱了一首《故鄉的雲》,把我媽給激動的都要哭了,拉著我絮絮叨叨從冬天一把火說到費翔又說到《排球女將》裡面的男教練,妥妥的少女心,我卻一點感覺都沒有,弄得她滿失落的。

前段時間有次出去出差,四十歲的組長和兩個二十七八的男同事一起走,結果路上聊著聊著三個男生就聊起了魔獸世界,從45級聊到100級,聊完了說說現在覺得魔獸沒意思了,都覺得自己老了再有魔獸也沒有了當年的心境,玩不動那些遊戲了,邊上的組長悠悠來一句,「你們聊了半天我一句沒聽懂,你們怎麼就老了...」

我的意思就是,時代不一樣了,每個時代每個時代有著屬於自己的文化產品和潮流,誰也沒辦法抗拒。你讓現在90後00後看《雷雨》,《家春秋》,《四世同堂》乃至新一些的《白鹿原》《活著》,估計如果沒有亂倫偷情情節在裡面估計不少人根本看不下去,因為他們沒有辦法理解30年代50年代那樣的東西,更沒有辦法把自己代入到民國時期一代人的革命熱情,新舊文化激烈衝突,鄉村小農生活和當年那種物質匱乏逃離其中的渴望中去。文學終究是一種表達客觀現實和情感的載體,而小說更是需要一個時代作為框架去表現它的現實,武俠文化或許並沒有消亡,但是滋生真正武俠文化的土壤,在這個時代已經不復存在了。

武俠武俠,武是方式,俠是內涵,感覺金老爺子寫武俠也差不多,剛開始也有一些不太明白什麼叫武俠,從書劍恩仇錄開始寫,寫著寫著總覺得自己的角色不是真正的俠,一直到《飛狐外傳》裡面的胡斐,我覺得算是達到了一個真正的武俠的新高度。胡斐在書里純粹就是偉光正的形象,一句話說就是「「富貴不能淫,貧賤不能移,威武不能屈」。從小到大,從屌絲到高富帥,公平公正,武藝超群,義薄雲天,鋤強扶弱。碰到馬春花,看他對福康安有意,明知馬小姐作死,三番五次捨生忘死跳到火坑裡去救,最後還是救不出來。王爺給錢不要,給面子不要,壞人不殺,是人就救,「知其不可為而為之」。為了武俠,愛自己的妹子替自己死了,自己愛的妹子出家去了,看著看著自己都產生疑問,這樣的人真的在社會裡能活的下去么?這樣的人是武是俠了,但是這樣的大俠,又有什麼意義,又能改變什麼?

但是這才真正的大俠,在我看來其實大俠是無用的,武俠文化其實是沒有建設意義的文化,騙人麻醉人的文化,這就是武俠的悲哀之處,且看看中國誕生武俠的時期,從還珠樓主王度盧宮白羽開始,後來卧龍生溫瑞安司馬翎,後來的集大成者金庸和劍走偏鋒的古龍,基本上幾種在40年到60年。整個社會都是在軍閥割據,內憂外患,民主獨裁,左右搖擺,德先生賽先生孔夫子,凡是能讀懂字的人,其實都是在一個迷茫而無助的世界裡。知識分子想要洋務派,結果又被日本甲午海戰打爆;想要民主,結果發現生出一個腐敗的吸血獨裁政府:想要民辦企業自力更生,結果最終都是被利用的貨。結果有錢點的例如嚴復,就吸起了鴉片,把現實的殘酷遺忘在氤氳之中,窮一點的,只好買一些武俠小說,把自己的廣廈千萬間埋在武俠小說中,把希望寄托在裡面一個又一個貧賤不能移,威武不能屈的「非人般的大俠中」,渴望自己也能在現實中變成這樣的大俠,用絕對的武力去克服絕對的不公。

你有錢?不稀罕。有權?不稀罕。弱者我就幫,強者我就滅,有錢是吧,我偷你的,你還一點辦法都沒有,幹壞事玩陰謀是吧,我就壞你的事,攪亂你的局,以一人之力與全世界的黑暗為敵,天下大同,最終皈依與山水之間,瀟洒的不行。

到後來黃易之後現代的武俠開始失去了當年最純粹的儒家思想的土壤,順應大勢把屌絲逆襲發揚光大。所以你看現在的網路武俠,逆襲都是必須的戲碼。李尋歡一上來飛刀AOE死一群壓根沒市場,屌絲一上來就發現媽的這不是我,老子沒能耐練出飛刀,但是渡劫什麼的還是可以的,說不定哪天一個天雷劈下來我就穿越回去妻妾成群了呢嘿嘿嘿。

所以金老爺子看透了其中武俠的無力和悲哀,寫了十年的武俠,明白其實武俠這東西都是騙人的,最後寫了一篇《鹿鼎記》,告誡大家,什麼才是REAL WORLD,在我看來,更是對整個武俠文化的反諷,那麼多武功牛逼計謀牛逼天下為己任的都要掛,最後韋小寶妻妾成群歸隱山林。

記得金老爺子非常屌的說過一句話大概意思就是說我覺得武俠這個概念已經不會有人比我玩出更多花樣了。而事實就是這樣的,真正看透的告訴大家,不要幻想了,拿出韋小寶對阿珂的勁頭來把妹吧!

至於原問題,其實我覺得每年那麼多武俠網遊手機遊戲電影電視劇翻新出品,因為武俠二字而誕生的文化市場一直在擴張而不是在衰落,雖然可能有所變味,但是還是非常多受眾的。而文學概念上的武俠,我上文所述的原因作用和大家生活更為現實緊張的情況下,也越來越少人需要那種「真正的武俠」來替自己實現幻覺,在我看來,這種沒落,未嘗不是好事。


武俠小說的沒落和文學性向商業性的轉變有關。

當下以金古為主的武俠討論其實是一種亞文化現象。雖然看起來是在討論武俠小說。但本身是以小說人物為主線配合影視劇的內容進行的解構和再創作。和武俠這個題材本身沒有關係。包括和武俠相關的遊戲,影視劇。都屬於類似的情況。金庸小說作為一個強大的IP,具備不斷生產新周邊的能力。但武俠小說這個題材本身,已經沒有足夠的土壤供給它往更高的層次上發展了。

其實不僅是武俠,連言情小說都很久沒有現象級的作品出現了。上一個大紅的言情小說是什麼?《小時代》?國內的通俗小說在西方出版業的衝擊之下。不過是一口氣的事。

自金庸古龍以降。通俗小說的閱讀主體發生了巨大轉變。他們那一代,雖然寫的是武俠小說。但往深處挖,武俠小說只是一個載體而已。寫東西的都是知識分子(你想像一下苗偉在三聯上寫武俠是什麼感腳)。本身是文人武俠。有浪漫主義的渲染,有文化底蘊,飄零千里的苦難人生,有家國天下的民族信仰。金庸寫武俠是在明報上連載的。面向的讀者是社會的方方面面。強媒體時代,這種方式對武俠小說的推動是巨大的。娛樂資源的稀缺,使得很多不怎麼看武俠的人也會拿到報紙看上兩眼。對武俠小說的地位是個光環加成。金庸和古龍這一代的作者,也有心將武俠小說帶入一個新的層次。於是在傳統武俠的基礎上加入了社會角度的思辨,西方戲劇的技法,偵探小說的各種元素……再加上香港電影黃金時代的各種推波助瀾。金庸武俠成了那個時候的《權力的遊戲》。那種紅,是不摻水的紅。武俠小說的地位,也無限逼近正統文學(類似現在的《大聖歸來》,雖然作為動畫片的類型讓人質疑,但因為形成了社會範圍的影響力,使人不得不去正視)

而到了今天。黃金時代的輝煌是這一代人無法複製的。作者集團失去了強媒體,失去了文化人的精英地位。失去了精英消費品的社會地位。因為現代的社會精英們有了更為高級和小圈子的消費習慣。武俠小說又回到了自己三流小說的定位。徹底退出了現代文學的舞台。想看武俠,你就得上網路小說或者《今古傳奇》這樣的平台上去看。而這種行為,很顯然是沒有逼格的。真正的消費主體,已經從主流社會,變成了學生和底層人群。加之網路小說平台的氛圍。在上面的作者也很少有人能像劉慈欣一樣,以一己之力將武俠帶往一個新的層次。更多的關注在提高小說的閱讀快感上。進而使這個題材進入了一個惡性循環當中。要麼是沒有想法,故事俗套。要麼是想法新奇,但筆力不濟。哪怕出來幾個成色不錯的故事。一旦要按流程進入下一個認證環節。也會因為無法超越金庸而被打回原型。

金庸第一版的故事也只是二流的武俠而已。

但是沒有人關心。每個人都是看金古長大的。每個人印象里的金庸,都是黃金時代的金庸。那個二流的,連載時期的金庸,沒有什麼人記得。

很多時候不是年輕人不夠好。而是時間根本沒有給武俠機會。事實上整個社會的風氣也變了。人們進入了法制社會,中產階級崛起,大家不斷被告知,法律才是解決一切問題的途徑。雖然不夠好,但是人們的確無法再去像孩子一樣相信【俠】的核心。連海的那一邊,漫畫作者們都在不斷反省,超級英雄介入人類社會時的立場在哪裡的時候。你再讓讀者相信俠的價值。人們不會相信,人們會質疑這個最內核的東西。武俠小說終究是一種流行文化。是對整個社會的一種映射。

然而現實世界不再是官與民,俠與匪,中原與外族的二元對立。殺了反派,只要制度不改變。還會有新的反派出現。屠龍的勇士會變成龍。

這才是這個時代的主題。

日本的很多推理小說現在也更進了一步。用刑事案件來討論社會問題。眼睛看的是殺人事件,實際上盯的是政治民生問題。譬如少年犯罪,勞動法條文的更改,婚姻法帶來的假離婚,空巢老人所衍生出的保險犯罪,以及刑事案件訴訟的有效時限等等。而武俠小說呢,它很難更進一步了。天知道政治這個東西在天朝是個多麼敏感的東西。反而是武俠電影在做這類的嘗試。比如《綉春刀》,雖然披了武俠皮。但是本質上探討的卻是基層公務員的貪腐問題。

而武俠小說已經沒有這個空間了。沒有身份認同。沒有價值認同。只是自暴自棄而已。


功夫熊貓算不算武俠?武俠都走出國門走向世界了!你們還要啥自行車啊?

=====================抖機靈分隔線=========================

武俠在我國是肯定不會沒落的。

俠之文學,各國皆有,只是根據不同的文化形式,表現的方式不同。日本的忍者、武士道,歐美的魔幻、科幻。而在中國就是武功、仙法。在中國文化向外輸出的今時今日,精通武功的美國大熊貓也能當大俠,為什麼我們還要執著地堅稱武俠已經沒落了呢?

是啊,你們會說,功夫熊貓是動畫片,不是武俠!熊貓阿寶本質上是美國精神,不是中國武俠!

那秦時明月呢?霹靂布袋戲呢?

動畫片不行?

那葉問呢?一代宗師呢?

近代不行?

那卧虎藏龍呢?綉春刀呢?

電影不行,一定要小說!

那《滄海》《崑崙》呢?《英雄志》呢?

那我也看過,但總覺得不是當年的那個武俠味兒。當年我看金庸的天龍八部比現在的武俠好多啦巴拉巴拉……

只有金庸是武俠!只有古龍是武俠!那咱么還討論個啥呀?

其實,這種心態我也有,每個人都有。我現在寧願再重新看一遍已經爛熟於心的天龍八部,都不願意再看現在的武俠小說。只有金庸小說的文筆,才能讓我有強烈的代入感,覺得自己就是喬峰、段譽,身負絕世武功,在北宋年間體會非同尋常的愛恨情仇。現在無論再看什麼武俠小說電視劇,也找不回當年的激情。對了,也只有黃日華扮演的喬峰最深得我心,後面翻拍的電視劇都不好看!也只有武林群俠傳才是最好玩的武俠遊戲,如果俠客風雲傳不是復刻武林我肯定不會玩。

注意到了嗎?沒落的根本不是武俠小說!

而是你逝去的青春啊……


因為最近迷上林姐姐,於是順著徐百合看了許多武俠片,90年代真的蠻是一個武俠的好年代的。補了一通之後,有一些意氣的看法。

武俠這個東西,我覺得重點不是在「武」,而是在「俠」。「武」算是一種呈現模式吧,「俠」才是一種核心觀點。所以我看下來的感覺,武俠並不在於招式精美,不是特效不是顏值,其實甚至也不是想像力(L先生的書我個人覺得算是想像力匱乏的一逼),也談不上文字/畫面的精美程度,武俠是一種心境吧。我們現在失去了那種心境,江湖自然也只能是過去的江湖。

這點小說同電影是通的。打個《東方不敗》的例子,東方不敗是去爭權奪勢的,但一個教派之爭,教主造反,最後被打敗的故事能不能成為現在我們看到的《東方不敗》,我覺得是不能的。成就東方不敗的是一種江湖氣,那裡面的江湖氣是入江湖,出江湖的江湖氣。這種江湖氣,大概就是《滄海一聲笑》、《天地醉》、《笑紅塵》的那種心境,是身在江湖的那種江湖氣。為什麼教主要和令狐沖攪基?教主是被某種使命綁架的,很沉重的,但令狐衝出來的時候很輕鬆的,酒鬼。後面教主吹簫,令狐沖說的那句「天下英雄出我輩,一入江湖歲月催,皇圖霸業談笑中,不勝人生一場醉」,讓他感慨頗深,這是懂的人,那這是一種江湖氣。

還有像《龍門客棧》,周淮安邱莫言,後面的金鑲玉,還有一堆義士拼死拼活的,周淮安尚且可以說是忠,但別人幾乎都是出於情義。這是武俠中的一種人際交往狀態,武俠是成人童話,這種狀態,大概是那個時代心嚮往之的東西吧,都這種需求,所以人們愛看,受到追捧。

其實書也是一樣的,金庸的道、忠之類的,以及古龍,但凡瞄過一眼古龍的,大概都會被他唱友誼的那些頌歌唱到洗腦,那也是「義」,這些東西,我覺得是武俠這種類型裡面,「武」這種形式後面的核心,「俠」,俠道嘛。

但我覺得現在時代變了,所以人們的口味愛好也是變了的。這個跟經濟運轉模式和生活方式的變化,我覺得是很有關係的。所以人們的交往模式也是變了的,自然內心嚮往的童話渴求也是變了的。誠然,很多人提到,武俠這個概念的擴大化。或許我這種想法有些因循守舊的意思,但退一萬步講,概念擴大化之後的武俠,也不太可能達到當年的盛況空前。這倒跟寫作水平之類的沒什麼特別大的關係,大家的大腦也沒有在這十幾二十年里產生群體性變異,不見得一下子就忽然退步。況且武俠這種類型,是跟著時代走的。

所以還是需求決定的。而人們的生活模式,經濟環境,成長方式等等,都是影響需求的重要因素。

現在人的交往方式和理想關係,不太可能回到武俠的心境裡面了。現在人的關係童話,大概像是,舉個可能會不恰當的例子,《中國合伙人》吧,打怪練級型,最後獲得成功。所以有時候,可能我們現在看《東方不敗》,在剛剛開始的時候,難免會覺得令狐沖渣男,教主不知道怎麼搞的,腦子一抽才毀在黑木崖,明明可以揮軍北上,一統江湖,日出東方,唯我不敗的,後面功虧一簣。但是,教主文成武德是武俠,功虧一簣的原因,大概也在武俠里。

對於生活模式的變化,我不是說哪種方式好哪種方式壞,我覺得沒什麼好評價對比好壞的,不過是一代人有一代人的生活模式,一代人有一代人的文學,一代人有一代人的童話。有時候我們都是被大時代所裹挾的,我們人潮洶湧,形成了我們的時代,又被「我們」推著走。

當然,武俠,有還是有的,每一種關係都會有人喜歡,不過是人多或者人少而已。這種時代夢,人多就熱鬧,人少就沒落,武俠的沒落,只是喜歡的人少了。至於談論,大概是對江湖的緬懷吧。

最後插個圖,wuli教主萌萌噠。


武俠的沒落,有著極其複雜的原因,簡言之,如下幾點:

1、特殊時代的社會心理需求。

俠以武補法之缺因而犯禁,儒以文修道之亂所以亂國。亂世出俠客,治世多犬儒。如果關注一下武俠的興衰史,你會發現一個有趣的事:以還珠樓主為代表的民國武俠派為現代武俠開端算,到金古梁溫柳為代表的繁盛期,前者興起於民國,後者繁榮於港台(金庸的書早年在台灣是犯禁的,尤其是射鵰,因為太祖的詩,該書無故躺槍)。民國自不待言,五十至七十年代的香港台灣發生了什麼,也不再贅述。反觀之後,基本上步入平穩,法制推行,治國方針不再歡迎大眾廣泛參與,大眾對於俠義故事自然就不再熱衷了。

2、物質貧瘠時代的娛樂模式。

現代武俠興盛的時期終結於八十年代是必然。因為那個時候,視覺效果更好、拍攝精巧的影視劇勃然而興。八九十年代,影視劇的繁盛讓閱讀沒落,武俠從小說逐步象影視衍生品過度。大家爭論的不只再是令狐沖和陸小鳳誰更洒脫,還會討論鄭少秋的楚留香究竟能甩朱孝天的楚留香幾道飄香血海。繼而又有形形色色的娛樂形式出現,不僅是武俠,整個閱讀都出現了衰退。大家不會再去想小龍女會是什麼樣了,反正有陳玉蓮李若彤范文芳吳倩蓮劉亦菲以及包子妹等一票人可以比較。

3、俠義行為成本增加讓更多人有心無力。

古道熱腸都做不到了,莫說俠肝義膽。不信?先把地上的老頭老太扶起來再說?

金庸古龍也沒說蕭峰楚留香們救個人就會賠錢賠到連魯有腳傅紅雪都不如了啊?

既然沒代入感,那我還關心你作甚?有那功夫,陌陌約炮知乎吹水去也。

4、功夫神話的破滅。

不得不說,現代搏擊體育的推廣傳播讓許多對功夫抱有不切實際幻想的人有了新的認識。中國功夫無所不能逐漸變成了比較客觀的中西競技各有所長。武俠從最初真有武林人士找金庸去比武(金庸自述)到現在大家哈哈一樂,已經和遊戲沒什麼分別——那都是假的。

還會有人關心后羿射日嫦娥奔月嗎?

武俠就是後來的后羿和嫦娥。

5、現代生活壓力導致心靈田園荒蕪枯萎。

不否認許多人都有一個武俠夢。武俠就是成人的童話。然而,再好的童話也敵不過顯示。孤兒楊過遇到了郭靖,現實中的楊過們只好去垃圾箱燒火取暖。黃蓉郭靖不顧一切相愛,然而現實中兩家人的意見就可能會打碎一切愛情。當生活遭遇足夠的挫折,所有的童話都只好封存,然後掛上郭夫人岳不群的嘴臉,拿著倚天劍屠龍刀待價而沽。作為郭大路王動和小馬們,也不過只能混跡在城中村、工地和網吧里看著時光流逝女神嫁人。

武俠?您別逗了,我忙著給孩子洗尿布呢——當然,王憐花(蔡桓平)在給女兒洗尿布的冬夜裡還是敲出了《江湖外史》——可惜大多數人只能老老實實的洗尿布。

7、實用主義至上下的無奈。

《三體》被雷布斯們拿來作為互聯網思維的《九陰真經》,降維度攻擊遠比降龍十八掌更能日進斗金。

讀讀中國夢談談十三五都比聊金說古更能在飯局賺逼格。

張藝謀的《英雄》在發布會上被記者質問「除了打架還有什麼?」

知乎上太多關於讀XX書有XX用的問題,似乎從一個側面也說明了這一點。

沒有用的事,還要做嗎?

幸好我生的早,在沒有考慮這些的時候就把武俠夢做過了。不枉此生。

最後,一句楹聯做結,贈給遠去的武俠情結:

回首過往,紅巾翠袖挽劍氣如虹,當年並轡處,桃柳春風一樹繁花,須臾落盡;

放眼未來,美芹長論換種樹新書,又當寒衣鋪,煢煢孑立前路茫茫,微斯人歸。



武俠只是衰敗在小說,充值玩武俠遊戲,買票看武俠電影的可一點也不少。


武俠的節奏太慢。開那麼多支線營造那麼大的世界寫那麼多人性有什麼用?

盜墓只賣張起靈人設,凡人女主都是大眾臉,全程高光韓立,至於總裁體,應了一句老話:白骨如山忘姓氏。無非公子與紅妝。

現在大火的書哪本不是單線程?豬腳打殺四方左擁右抱?(臨高啟明這種形式上的多線程都很少了)

換個說法:大家都不關心世界和人類,甚至不關心身邊的人了,只關心自己。

這未必不是一件好事。


只是已經不是現在的主流。它的時代,過去了。

——————————————————————————————

其實這是整個大環境的問題。

如今時代,可供消遣的方式太多。放之文字至少,可選擇的小說幾乎無窮無盡。

曾經大武俠時代的輝煌,並不僅僅是金溫黃古梁他們的存在而輝煌,而是相對於傳統小說,相對於報紙、電視、連環畫之類而言,武俠小說更雄奇更瑰麗更引人入勝。

而如今呢,這是個快餐盛行的時代,人心浮躁,大家網上看書就是為了消遣,圖的是一個暢快,一個爽字。大家一目十行,誰願意去細細品味你的金風細雨樓,誰願意看你文縐縐的廢話連篇,誰還肯忍受小龍女失貞之憾?

當然還有人愛著武俠。

可你是少數人的那一撥了。

可是畢竟,不夠爽啊!

從題材來說,武俠放到如今的小說中,是低武中的低武世界了。請問是一拳倒樹看得你爽,還是一指斷江來得霸氣呢?人們天馬行空的想像力,已非一個武俠能夠容納了。

從現實來說,一目十行的人們已經看不下去你十章說一件事了。作品的收入直接導致作者的分流,優秀作者的分流又更加導致讀者的分流。如此循環,試問武俠怎麼能不沒落?

武俠小說當然如今仍是有好作者,鳳歌、滄月、冰臨神下等等,當然寫得好。誰能說他們的武俠寫得很爛呢?

《崑崙》《死人經》當然妙,我也喜歡看。

可《回到明朝當王爺》的歷史就是更好看,可《陳二狗的妖孽人生》的都市就是難以釋卷,可《蜀山》的網遊就是看得你神清氣爽,可《史上第一混亂》的搞笑就是看得你樂不可支,可《陽神》的浩蕩雄奇就是看得你目眩神迷……

太多太多……

有人說武俠滿足文青的自我幻想,他們總覺得網路小說就是快餐泡沫。

可諸如貓膩、烽火、香蕉、蛤蟆之流,這些網文作者,文青病古風疾並不比哪個人少啊。

武俠的問題,是時代的問題,也是武俠自身局限的問題。

我覺得武俠愛好者大可不必如此悲觀。

我們要的,是那個俠字。是武俠的風骨,武俠的精神,是青山仗劍的夢,是傲笑群倫的風光。

怎能說玄幻不是武,仙俠不是俠呢?

網遊亦見豪傑,西幻自有風骨。

歷史總聞高歌,修真常見真如。

————————————————————————————————————————

PS:

網文被很多人排斥、被很多人低估,在於它的低門檻,很多水平不夠的作者湧入,很多水平不夠的作品出來。

然而門檻在入門後。

時間會證明一切,歷史會把好的作品篩選出來。

留下的,自然是經典。

當初武俠小說也是不被主流承認的,如今不也成了經典嗎?


因為金庸封筆古龍逝。

沒有下句。


武俠小說是發揮作者想像力的藝術,然而現在的市場需要的不是作者發揮狂放不羈的想像力,而是寫手描繪受眾的貧乏慘淡的想像力。

不信?

請看看網路上對金古的討論,求新,求變,求突破。

金庸先寫了傳統評書式的書劍,再寫了西方小說模版的雪山飛狐,先寫了為國為民的郭靖楊過,再寫與世無爭的張無忌,先寫了快意恩仇的笑傲江湖,最後以反武俠的鹿鼎記畫上一個句號。

古龍更不用說,你翻開他的書,唯一能夠預期的是他一定會超出你的預期。

再看看各路網文大神施捨的創作心得,追熱點,找流行,跟套路,避免跳坑。我的書賣的好不是因為我用心去寫而是因為我用心把握市場,如此。

請問這二者有什麼可比性嗎?

這年頭流行的,是翻開第一章之前就知道一百章一千章講了什麼故事怎麼講故事的某某流網文,不是讀完這一行根本想不到下一行會有如何發展的原創。即使某些作品自稱武俠,也不敢有絲毫自我。看不到扶搖直上九萬里的鯤鵬,放眼望去統統是找了個殼子的寄居蟹。

承認現實吧,書友們,武俠的時代過去了,我們落伍了。

科幻書友,推理書友發來賀電,同落同落。


金庸寫絕了金庸,不妨礙出現古龍;古龍之後的現代,很難出現下一個大家。

不是因為武俠的逝去沒落,「俠之大者為國為民」、「人在江湖身不由己」、「少林武當東方不敗」早已深入人心,古裝劇一定要會點花拳繡腿,玄幻仙俠歸根結底還是武俠的套路,只不過內力變成了法力練武變成修仙而已。

只是武俠小說,準確點說是連載武俠小說的時代過去了。

自從華為帶來wifi信號,歐洲地鐵里閱讀的風氣就一去不復返,這也是當代武俠的真實寫照。

在金古的年代,人們沒有太多的娛樂手段,看報紙連載武俠小說就是重要的解悶方式;在當代社會,碎片時間有手機pad,喜歡武俠大可看影視玩遊戲,而不是盯著乾巴巴的報紙文字。

經濟基礎決定上層建築,武俠根據地——報紙刊物已經被取代,鳳歌小椴這些人還在追夢,但現代不會也養不起那麼多出色的文化人來投身單純的武俠創作了。

至於網路小說,其主要受眾是被嚴格管理沒法娛樂的中學生,所以越發小白化玄幻化。


因為武俠的時代過來,仙俠、奇幻才是當下的主流。

「江湖」一詞,是我最對武俠最為深刻的理解,無論是俠之大者,還是市井流民,我都能深刻清晰的感受到武俠的世界——江湖。

嚴格上來說,武俠是依託於現實但超脫於現實的世界,是否真的有「武功」存在我不得而知,但是對那個世界的嚮往確實真真然。但隨著武俠小說的發展,人們的閱讀興趣也越來越重,已經超脫了固有的世界模式,開始接受更為廣闊的設定。

這不僅是社會發展帶來的,也同樣是文化接收造成的。

讀者需要想新鮮的刺激,傳統的武俠價值已經被挖掘的差不多了,而各類新鮮事物才是當下主流的關注對象,之前的盜墓就描繪了另一個「墓下世界」,仙劍系列、誅仙等則描繪了一個凡人修仙的故事;均為讀者們打開了一扇大門。

世界那麼多,怎麼可能一直放在武俠的世界裡呢?

「俠」的風範雖然被人所認可,但是已經刺激不到讀者的G點,讀者需要更強勁的刺激才行。


儒者以文亂法 俠者以武犯禁


一腔熱血涼半腔。


我不分析,就是推書

夢入神機的《龍蛇演義》,國術流,十步殺一人,千里不留行,事了拂衣去,深藏功與名,不周山下紅旗亂,紫薇動蕩帝星搖。

冰臨神下的《死人經》,一本死人經,半部無道書。 斬盡千人頭,啖吞百身骨。

九把刀的《少林第八銅人》

知秋的《十州風雲志》

戴小樓公公的《大宋時代周刊》

楚白的《大冒險》

本網站盜泉子道長的《魏野仙蹤》

以上在我看來,都是武俠

武俠並未沒落或者死去,依然在生長和進化中,並不是說要和當年一樣上報紙連載出書才叫武俠,有那種任俠仁義之氣的,就是武俠,美隊也好,蝙蝠老爺也好,核心不就是俠么?


推薦閱讀:

當代新武俠,誰的作品能不受金庸古龍的風格影響而另闢蹊徑呢?
如何評價《天龍八部》里的喬峰?
《射鵰》里梅超風指甲那麼長,上廁所怎麼擦屁股?
最後,楊過和小龍女回古墓隱居了嗎?
黃蓉的這一人物設定是不是太過於完美了?

TAG:小說 | 遊戲 | 武俠 | 金庸 | 古龍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