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評價索尼 RX1R II?
如何評價?
主觀點說,讓無數索狗最為之傾心的SONY精神的最佳體現:在最有限的空間中集成最優秀的性能,製造出無比精巧的消費品。
客觀點說,綜合性能(紙面上)最好的高畫質隨身PS機。實際表現如何還得等上市。但可以先分析一下。RX1R初代是:
113.3 x 65.4 x 69.6 mm17 oz (With battery and media) = 0.48kg而RX1RM2則是:113.3 x 65.4 x 72.0 mm1 lb 0.9 oz (480 g) 厚度增加0.4mm,寬度、高度及重量完全保持一致。在這個基礎上,主要升級如下:- CMOS由2400萬像素的Exmor感測器升級成與A7RM2一致的4200萬像素Exmor R感測器。像素提高1.75倍。按照A7RM2與RX1R的對比,高ISO性能的提升也非常可觀。
- RX1R的AF性能非常差,MF又存在兩個問題,其一峰值不如A7系列好用,其二鏡頭上無景深標尺。因此RX1R的對焦一直是一個很大的問題:AF、MF都不好用。而RX1RM2升級為與A7RM2一致的399點PDAF,參考A7RM2的對焦性能,非常值得期待,至少在AF性能上達到了絕對不會拖後腿的水平。如果低照度對焦性能也能如A7RM2一樣是-2EV的話,在AF能力上基本上沒有太大缺點了。尤其是有眼部追蹤對焦和5fps連拍的存在。
- 加入了236萬像素(即1024*768解析度)的OLED彈出式EVF,放大率為0.74倍。小於A7系列二代的0.79倍,但比A7系列初代及RX1R外接EVF的0.72倍更大。
- 三檔可調節式的低通濾鏡。等於RX1M2與RX1RM2打包賣了。高解像與去摩爾紋,各取所需。
- 無壓縮14Bit RAW,這個不多說了,在大光比下的成像質量會更好,有更大的後期空間。
- 翻轉屏。腰平拍攝對於一台35mm視角的PS相機而言有多好用,需要的人自然知道。
- XAVC-S編碼視頻。然而可惜並沒有oversampling和4K,也沒有log。
- NFC和WIFI。不多說了,重要性不言而喻。
其他還有諸如1:1畫幅等的加入,但都沒有這些重要,不贅述了。
平心而論,RX1RM2的缺點還是有很多的,一定要挑的話,至少有這幾個:- 視頻拍攝能力。
- 電池依然小得可憐。
- 沒有防抖。
- 沒有觸摸屏
這些缺點都是可以理解的,畢竟是在這樣袖珍的機身中。
但有一個缺點是無法理解的,那就是最高快門速度在f/2時是1/2000s,而SONY居然沒有提供任何彌補手段。你甚至找不到任何合理的理由可以解釋這個缺陷。無論是FS5上的液晶ND,是FS7上的四段ND,還是RX100M4上的高速電子快門,一個都沒有出現在RX1RM2上。任何一個都可以在很大程度上解決它的快門速度會帶來的曝光窘境,但任何一個都沒有被採用。與初代的對比說完了,說說與自家其它產品的對比。
RX1RM2隻比A7RM2貴100美元。有這一點就夠了。A7RM2有著高畫質,有表現優異的對焦性能,有著這樣那樣的優點。但作為隨身機它太大了。它比一代重了百分之二十幾也粗壯了不少。RX1RM2在它的畫質基礎上,提供了135畫幅內最好的35mm鏡頭之一,全重只有480g,只比A7RM2機身貴100美元。在Leica Q上市之前,RX1幾乎沒有任何競爭對手——在Q上市以後,RX1依然沒有正面的競爭對手。拋開視角與價格的差異,Q的體積重量在RX1面前依然有著不小的劣勢。
隨著RX1RM2的發布,Q的幾點優勢也有不少被稀釋。
比如,Q的28Lux的解析度或許真的高過RX1的Sonnar 35,然而42MP的Exmor R相對24MP的感測器對解像力的極大提升(可以參考同一個鏡頭在D610和D810上的差距,比那差距更高)可以很大程度上消解Q的這個優勢。f/1.7對f/2的1/3EV通光量的優勢也被Exmor R優秀的高ISO表現消解。事實上Q的出現對於RX1RM2並非壞事,以RX1RM2這樣的升級幅度而言,以與上一代相同的上市價格售賣顯得有點出人意料。然而不管Q的價格被炒得多高,Q的官價擺在那裡,RX1RM2即使相對上一代有再大的升級,必須在官價上對Q要保持相當幅度的價格優勢。畢竟以隨身高畫質PS機的用戶群定位,這個群體里Leica的品牌光環加成比SONY+ZEISS要高得多。
最後引用一下DxO的相關排名。關於DxO的測試是否客觀,知乎里已有高玩分析得挺清楚了,請自行搜索參考。
在DxO的測試結果中,這塊4200萬像素的Exmor R感測器是135畫幅中迄今為止最優秀的:在DxO的測試結果中,這顆35mm鏡頭是135畫幅中迄今為止最優秀的之一:最近被朋友問到 RX1R II 適不適合帶去旅行,來知乎暫時還沒看到有一目了然的答案,索性自己獻個丑了。先放圖,所有照片均為美國游輪旅行途中,使用 RX1R II 拍攝:
談一談很具體的使用感受:
1. 35mm不可更換鏡頭。理論上可適應至少一半左右的旅行拍攝場景。鏡頭不可更換對發燒者來說是個遺憾, 而對於對於小白來說,這顆定焦鏡頭可能會成為門檻,畢竟沒有辦法變焦,只能靠勤快麻利的走動。P.S. 如果我是帶可更換鏡頭的微單出門,鏡頭配備上除了套頭16-50負責廣角,還會帶一個35mm f2.8以防需要弱光環境下拍攝,同時帶一個90定焦作為中焦焦段的彌補。
2. 手持握感。一開始我極不適應黑卡的握感,因為通常單反、微單相機的手柄位置在黑卡這裡是平的, 但使用三天之後就完全適應了(也可能有個原因是我手小),甚至開始享受單手拍照的快感。所以大家如果想要入手黑卡,一定要去實體店試試真機再決定。
3. 電子目鏡。個人不喜歡使用目鏡拍照,事實上,我開始放棄目鏡的原因是那樣拍照臉上容易出褶子你信嗎 =_=.....言歸正傳,個人是偏愛用液晶屏幕取景的,最主要的原因是偷拍時不會被注意到,這一點,用目鏡的人都有體會。
4. 電池。實際拍攝中,電池不能說耐用,但索尼黑卡這塊電池有個好處是可以接充電寶充電!於是充電寶成為了我隨身標配,兩塊電池帶上,一塊拍完了換下來用充電寶充電,算是平衡了電池不耐用的情況。當然,如果有可能還是要再多入手一塊電池。
5. 輕。輕到我可以每天多走五公里。(難以置信自己曾經背著哈蘇在瀨戶內海跳島旅行...)
先想到的就是這麼多,如果大家有追加的問題可以留言哈~
P.S. 看到大家都在理性客觀的答題,我作為一個理工男,雙手有些顫抖....RX1r II的發布估計又要熱門一段時間,既然看到有朋友問了,作為RX1的老用戶,個人擁有大量Sony家設備,包括A7,A7ii,A7rII,RX1,RX10,RX100,A6000... 有些事情想趁著這次RX1r II 發布聊聊,先說好的吧,規格什麼的就不說了,各種新聞裡面都說完了,說點不常見的
1. 首先細節上說,RX1r II的彈出式EVF機械設計比RX100 III, IV上面的要先進點RX100 那種彈出式EVF 通過側邊按鈕彈出後需要人工把目鏡拉出來才能使用,次數多了非常不方便。然後是吐槽時間:
1. 最大光圈下面快門居然還是維持在1/2000s ,距離RX1發布都3年了,這麼長時間難道無法做一個哪怕是1/4000s快門(光圈全開)?
即便是電子快門也能用吧。這樣的快門註定了這機器得繼續掛著ND出門,遇到室內又要換下。退一步說,做個內置ND不算黑科技吧,自家的RX100,RX10都實現多年了,所以列表來說能改進快門的技術:加快快門時間-無內置ND-無電子快門-無結論就是Sony在快門問題上沒有任何改進,鑒於RX1那支鏡頭快門是做在鏡頭上面的,也就是說RX1r II 用著和RX1一摸一樣的鏡頭?(後文繼續分析)
2. 鏡頭微距環
凡是用過RX1的,肯定都知道RX1的微距環很容易誤觸,因為對焦環和微距環距離太近,而且沒有明顯的防誤觸機制,這樣導致的問題是經常在轉動對焦環的時候,不小心轉成了微距環,然後發現機器無法對焦了,因為你無意中開啟了微距模式...很可惜,這次RX1r II的鏡頭無論是外觀還是設計看上去跟一代一模一樣,包括這個缺點一併繼承毫無改進。3. 可以理解Sony不會在Rx1r II上面加上五軸防抖是怕機身做大做厚,但是改良一個光學防抖的35f2鏡頭應該是可以做到的,為什麼兩者最後都沒實現呢?個人陰謀論:從很多訪談裡面我們都看到Sony說到A7rII 那塊42Mp CMOS是專門為A7rII 量身定做的,怎麼一塊專用CMOS跑到一台定焦不可換鏡頭機身裡面去了?
下面這段引用來自於Image sensors world的Sony A7rII訪談,可以看到很大的篇幅在談Sony選擇這塊CMOS給A7rII 諸多理由是高像素以及4K:
Interview: Kimio Maki of SonyWhen we first started to develop this full-frame back-illuminated sensor, the most important thing was that it had to have high resolution - no less than 36MP. Also we wanted 4K video using the entire area of the sensor, as well as a Super 35 crop. Then we calculated that the best pixel count to accomplish these goals was 42MP.
以及imaging-resource訪談,專門談到這塊CMOS是給A7rII 定製的,為什麼選擇42Mp,為什麼背照式,以及帶來的4k super35支持:
http://www.imaging-resource.com/news/2015/06/16/sony-qa-the-must-have-sensor-tech-of-the-futureKM: It is [a] small [benefit from BSI]. Let me explain about why we chose this size. I didn"t decide on 42 megapixels first, then the sensor was created. When we created these devices, I prioritized ... I don"t like to lose sensitivity, compared to the 36-megapixel [sensor], right? And also, I really wanted to realize 4K movies. They have to read/write faster, right? So 4K movies had to just fit, and also ISO sensitivity should be better than 36-megapixel sensors. So how many pixels is the best pixel size? Let"s calculate it! That was the process. From that, the conclusion was that 42-megapixel was the best pixel size to realize 4K movies...
Image sensors world總結了IR的Sony A7rII訪談:
參考:http://image-sensors-world.blogspot.com/2015/06/more-details-on-sony-fast-full-frame.html
- Why Sony needs a backside illumination in its new 42MP FF sensor:(a) to match a pixel sensitivity of its earlier 36MP front side illuminated sensor(b) to be able to use metal routing more freely, without obscuring the light path(c) better metal routing, together with Cu instead of Al in the previous sensor allows to implement 4K video mode in that big sensor(d) the new sensor is 3.5x faster than the previous generation one
- 42MP resolution has been chosen to ensure an easy image scaleability in various 4K video modes. If not that, Sony marketing would prefer 45MP or 50MP resolution.
- Other than the speed, Sony has improved the noise performance in the new FF 42MP sensor over the older 36MP one.
我不妨從上面這塊CMOS優勢開始分析,很多特性上來說,RX1 這樣定位的機器並不很適合這塊專門為A7rII優化的CMOS:
這塊CMOS 一個主要賣點是大幅提高的PDAF相位對焦點+反差對焦點數據讀取速度,所以可以完整支撐起佳能等第三方鏡頭以及過去A口鏡頭。
但是這個特點對RX1r II這種使用步進馬達的鏡頭幾乎沒有幫助,你真的會期待一台35MM鏡頭玩AFC追焦?真要發揮出這個CMOS高級PDAF演算法,使用超聲波馬達是個辦法,但是RXr II確沒有,依然使用步進馬達。這塊CMOS 第二個賣點是背照式微透鏡以及密集的42M總像素,這個跟一台定位隨身拍攝的人文機器毫無幫助啊。
最需要高像素的地方一個是超廣,一個是長焦,前者要大幅列印,後者要大幅裁切,但是一台不可換鏡頭的35mm人文廣角的機器上超高像素湊什麼熱鬧。這塊CMOS第三大賣點是高速CMOS數據讀取速度,因此A7rII電子快門/靜音快門才得以實現,別忘了這是一塊42Mp的CMOS其實現難度遠超過A7s那塊12Mp以及小畫幅機器。正因為如此,A7rII還是能維持6fps 連拍速度,但是RX1r 這些都毫無用處,規格上絲毫沒有體現這塊CMOS任何高速讀取的優勢。
這塊CMOS還有個最大的賣點是視頻,尤其是4k視頻數據讀取以及對高感的優化,但是RX1r II 居然只支持1080p,甚至連全採樣1080p都不能支持,可以猜測畫質上可能還達不到RX10/100系列水準,4k這個根本就沒有,連120FPS視頻也無法達到,白白浪費了這樣一塊專門為4k輸出優化的CMOS。
所以綜上,我感覺這次RX1r II 使用3年前這支35f2和A7rII 42Mp這種不倫不類的組合,揭開面紗分析,也許主要原因是當前權宜之計:
我不得不推測Sony本來是想發布曲面CMOS加上35f1.8鏡頭,但是曲面CMOS良品率始終不足以量產,所以Sony只好把庫存的RX1鏡頭繼續拿來用,同時為了提升賣點把A7r2 那塊42Mp CMOS拿來用正好攤低生產成本,同時再把這塊42Mp CMOS的優勢宣傳一下,似乎這也不是個壞的選擇?Sony公布的全畫幅曲面CMOS 以及其搭配的35mm f1.8鏡頭:這樣也許就解釋了為什麼3年時間Sony都不去更新RX1 這支鏡頭:
光學規格全無改進不說,連對焦馬達甚至鏡間快門都沒換,也沒有光學防抖,沒有內置ND濾鏡,因為RX1r II只是個過渡產品,在曲面CMOS成熟前給市場一個交代,銷RX1鏡頭庫存罷了,既然是清庫存,那麼自然不會去改進一絲一毫。
4. 可能比較意外的賣點是這個可調整AA濾鏡
一眼看過去,這不是跟當年D800e被吐槽原因一樣嗎?玻璃也是有反射和折射的,哪怕是光線被抵消掉了,光的損失依然存在的:借用當初D800e和D800 濾鏡對比圖,兩圖驚人的一致,說明RX1r II在最終達到的結果上跟D800e是一樣的,依然沒有真正移除AA濾鏡,很奇怪為什麼Sony這種在去AA路上走的很遠的廠商突然會倒回頭來做個可調AA濾鏡,畢竟A7rII這種大眾機器都沒有,確在定焦RX1r II上面先實現了。
5. 機身做工沒有任何改進,沒有密封,沒有防塵滴,依然只有一個UHS-I SD卡槽,以及在RX100上面都很力不從心的BX1電池現在還要負責驅動EVF和42Mp CMOS
6. 最後鄙視下Sony,RX1發布至今3年時間一個固件升級都沒有,一堆大大小小的bug沒有修補:DMF必須放大,待機後恢復焦點復原,開啟邊角補償後Raw偏色等...作為一台$2799的機器,這樣的後續支持態度讓人心寒。
補充一個網上要求Sony升級RX1固件情願的鏈接:
https://www.change.org/p/sony-firmware-update-for-dsc-rx1-and-rx1r
OK, 吐槽完畢,該買還是買 Over說一點,讓Sony用戶非常感動的,如果用戶對一款產品有一些不滿或更多的需求,那麼Sony很快就會在下一代產品進行改善:rx1r II的對焦,翻轉屏,彈出式取景器,無損raw。
除了改善之外還有驚喜:a7r2的底,像素高感大幅度提升,對焦提升也得益於此,要知道一代的2400W已經堪稱頂級畫質,二代更進一步;黑科技可調節式液晶低通濾鏡,將一代的兩個機型融合為一個,解決方案十分優雅;更快的快門速度;取景器0.74x放大倍率,T*鍍膜。
同時,機身還是那個大小,便攜緊湊優雅,感動,信仰充值滿滿。
我覺得總結一下就是,Sony總是無底線地妥協用戶的需求,無上限地堅持產品的品質。
不像某些廠,傲慢的很。
(什麼時候給A72無損raw啊!!)自帶牛頭且體積縮小但不能換鏡頭的A7RII,評價是----------不過沒有五軸防抖,靜音快門不知有沒有……
其他黑科技官方和其他朋友多有介紹,說一點大家可能發現好處但是似乎並不覺得有太多黑科技的地方
那枚0.74X的彈出式取景器去看前代A7或者甚至僅僅是43系統的EM1的縱剖圖就知道,目鏡透鏡和鏡頭是一樣的,在傳統低成本光學結構下就只能那麼大,做不小,須知EM1的取景範圍只有全幅的四分之一EM1縱剖圖,注意目鏡透鏡組結構和體積
7r2應用非球面鏡並加上T*鍍膜,看似小題大做,相機邏輯里說這是在用絲巾擦屁股,似乎沒那麼必要
相機邏輯A7R2評測:【CamLogic 相機邏輯】Sony 索尼 A7R II RX10 II RX100 IV 初體驗【CamLogic 相機邏輯】索尼 Sony A7R II評測但是RX1R2馬上就證明了7R2上激進實驗的意義
一個簡簡單單的目鏡,絕對不僅僅是「屁股」,當你需要在一個緊湊的條件下實現它的時候,就會發現原來這個絲巾擦出來的屁股需要完成這麼艱巨的任務,A7R2以一個半幅機機頂的體積容納了135系統當下設備中最大的放大倍率目鏡,RX1R2更是以一個骰子大小的液晶+透鏡組,能做到0.74X的全幅視野,還要保證目鏡邊緣光學素質,同時更要考慮可伸縮的周邊機械和電路設計。這些東西,如果不是RX1R2直接展示出來了,誰也不會相信,玩相機器材主要關注的是成像性能,大家關注點不在這裡,誰也不會覺得一個EVF需要多少技術,直到索尼去做了大家才發現EVF可以做這麼小
但是仍然不知道這裡需要多少技術一個次要的激進元素可能會成為一個系統的痛點,但是很少人會與研究一個非核心賣點的痛點的解決需要多少技術加成反過來其實很簡單就能證明這玩意有多牛,一句話,你有多大能耐能把一塊0,74X的五稜鏡拍扁?而且是要拍到一個煙盒大的機身裡面去,畢竟要知道1dx的大奔兒頭也只有0.76X
1DX剖面展示,我們在討論單反和微單體積問題的時候,總是去關注反光板和法蘭距,但實際上這張圖呈現了在大幅面取景的器材中什麼才是佔據光學結構最大體積的部分。(如水印所示,圖片轉自蜂鳥網和泡泡網)我拿著GR的手在顫抖啊……
1. 作為一個非職業攝影愛好者,使用RX1快三年用戶,用過leica m240,leica q,5d3,rx1一直是這三年最愛的相機,這次推出新機,單是對焦速度提升30%這一條,就必須買,本來是想入leica q的,用過真機之後真的很喜歡,對較出乎意料的快,做工上乘,但是爆出醜聞和28mm還是猶豫了
2. 4kw對於我這種掃街型來說作用可有可無,有當然更好3.一開始不喜歡那個evf,因為個人使用習慣不常用evf,還有平時掃街偷拍如果拿起相機拍照會容易被目標發現,還是很喜歡原來的小閃光燈的,雖然效果一般,但是有時候會有一種特別的味道,但是看到真機圖之後,這個evf實在是好看,但是有個疑問,evf上面套的那個圓圈是什麼?有人能解答嗎?目前沒有在美國和中國的官網上看到這個配件4.關於rx1配件問題,買過指柄和遮光罩,指柄強烈推薦,手感一流,遮光罩做工很好,就是經常會掉下來,可能是使用習慣問題,原廠的皮套實在是丑,副廠也不多,淘寶一堆丑爆的木頭手柄5.至於攝像能力,從來沒用過,只會拍照不會攝像,我覺得iphone攝像功能以及很好了,沒必要雞蛋裡挑骨頭了6.RX1R II在我看來就是完美2015/11/26 補充,第一時間入手了機器,補充一下上手感覺
1. 雖然看起來大小是一樣的,但實際尺寸還是有區別,新買的Gariz皮套RX1版本無法在R2上用2. 彈出式EVF感覺有點嬌嫩,不敢多按3. 之前提到的疑問,在EVF上的圓形眼罩是自帶的4. 配件里多了一個usb電池充電盒5. 對焦快!這點足夠了6. 微距狀況下對焦還是會拉風箱7. 像素太高了有點hold不住,毛孔都一清二楚。。。暫時就這點感受再說rx1rii 的快門速度只有1/2000的我要報警了啊 鏡間快門速度最快基本就這樣了 完全無果凍效應的4200w 你們還想怎麼樣? ヽ(`Д′)? ┻━┻
評價:大法再一次炫技的產物。
體積盡量小是黑卡的最重要追求,至於做工、成像、性能之類都是次要的。索尼做黑卡的意義在於「我家能做出這東西,你家沒有,你有什麼資格跟我談參數談性能」。這只是個標杆,不能用a7r ii的眼光來要求黑卡。說什麼「寧願重100克換個3514」、「寧願多個手柄」、「寧願blahblahblah」的人,買a7去不是正好么?看黑卡都不爽了那還說那麼多幹嘛?每條產品線都會有個炫技產品,vaio有x505、vaio z;walkman有ne20、x1050;影像有rx系列;攝像機有F65,甚至F55那種讓全部人都驚訝的輕巧。
在極端小的體積前提下,做到同等當代產品的性能,甚至超越當代其他所有產品,這是索尼一直都在做的事,產品可以不賺錢,但是必須要做出來。————————————不走量的東西,愛買不買,有啥好bb那麼多的,何況又不是天價。吐槽電池就算了,有的人還吐槽鏡頭都不知道咋想的,你們家鏡頭三年一換一更新啊?評價看了好多,有褒獎,有批評。說一下個人的觀點。參數性能已經被說的太多,就不在論述了。新品這麼高的關注度是建立在前代產品黑科技一樣的體積重量之下。rx系列的核心,就是體積。每一款產品都是同等畫質下體積最小巧的。請問,如果用351.4的鏡頭,體積增大兩倍,你還會買嗎?請問,如果加入了高速的機械快門捨棄鏡間快門,厚度增加一倍,你還會買嗎?請問,索尼在本就異常緊湊的機身裡面又塞進去了一個彈出式的evf。你不感到驚嘆嗎?rx註定不是大眾的產品。我們驚嘆的是在480g克的機身里集成了1.5kg的功能。回到題主的問題。如果喜歡,經濟又允許。那就買吧。忘記功能和參數,只是感受下工業設計的魅力。請安心攝影。以上完畢
在最小的體積里裝入最強悍的性能,從而創造出別人絕對做不出的精巧產品,過去一直是 SONY 美學理念。Walkman 如是、VAIO 如是、PSP 如是、魚雷MP3 亦如是。在目前的消費電子產品領域,RX1 系列大概是 SONY 這一傳統追求的最佳代表了。至於很多人提到的價格問題,作為市場上少有同類競爭對手的產品,RX1 系列一直都是這樣的高價位。如果和專打情懷牌的徠卡比較的話,甚至感覺很便宜呢。
看見RX1R2,
手拿M9+Q+A7R的索狗來放個嘲諷:索尼依然是那個對於技術和設計的理解遠遠超過市場和產品的可愛孩子。不太認同有些人非要給RX1R2找那麼多噴點出來的想法。我覺得索尼還是一如既往的很有誠意的。
首先我們來回顧一下RX1發布的時候的歷史,RX1發佈於a7之前一年,和它共享一塊感測器的是索尼唯一也是最後一款全幅單電a99。a99的出現是單電產品線的一個終結,而RX1則是一款試水之作。對索尼來說,無論是單反還是單電,都已經被證明是沒有前途的方向。而單反和單電推廣過程中的那些教訓,也正是在提醒索尼,當今之世,只有做消費者真正想要的相機,才有出路!我想也正是a99的慘淡和RX1的大獲成功,讓索尼終於堅定了決心,將無反進行到底,讓Nex走向全幅。
但是RX1誕生的時候,無反相位檢測對焦還只是一個概念。因此索尼這一塊24mp的cmos,雖然成像性能優秀,但先天留給對焦性能改進的空間卻相當有限。在RX1的整個生命周期里,用戶對於RX1最大的遺憾,就是對焦性能不足。而此後發展的a7,a7ii雖然極力改進,但相位檢測終究只是處於一種輔助的地位。但即使是這樣,a7系列也已經取得了如此巨大的成功,得到了下至入門愛好者,上至專業攝影師的普遍支持。面對如此大好的局面,索尼必須下定決心,徹底解決無反系統的這最後一塊短板。
而a7rII的這塊新CMOS,就是為解決這一問題而生的。它的存在,讓RX1也有希望變成一台終極的便攜全能相機。
而RX1其他方面的性能,基本上沒什麼改進的空間。比如蔡司這顆35 f2鏡頭,本身已經是135系統最完美的35鏡頭之一。無論是解析力還是焦外柔和程度,都完勝佳能35L和尼康35 1.4,與徠卡的35 FLE相比也毫不遜色。可以說RX1最大的亮點就是這個鏡頭,那麼在RX1R2上當然要保留。鏡間快門的限制,基本上各家都是在1000~2000之間,而鏡間快門的工作原理也決定了電子前簾並沒什麼卵用……(因為鏡間快門的前簾本來就可以被認為是在一瞬間完全打開的)另外RX1的機身和鏡頭都已經如此緊湊,a7和a7ii的機身厚度對比擺在那裡,RX1的厚度和a7相當,不可能再有空間安裝防抖了。這些其實都不算太要緊,唯一讓人有些擔心的,就是電池性能是不是夠用了,畢竟EVF可是耗電大戶,原來RX1在這方面的表現就一般,建議索尼出個原廠電池手柄。
RX1的誕生,標誌著索尼開啟了全新的微單時代。而到了2015年,a7R2即將登頂全能135數碼後背的王座,在這個時候發布RX1R2,也是對這個時代的一種紀念吧。
另外根據以上推測,我認為索尼發布a7iii的可能性近期不大了,就算有更新恐怕對焦性能也不會升級到與a7R2相當的程度。在很長一段時間裡a7R2都會是唯一的轉接神機。除了大法,還有什麼公司可以讓用戶一年高潮多次,高呼買買買!
OP? OP!光是看看不買都覺得很爽,sony總是怒刷黑科技樹。錢包真的跟不上來。
使用手感是不錯的;雖然很佩服索尼的膽識,我還是覺得這麼小的機器放這麼大底挺雞肋的;實用性不強,不管跟很多小底DC比還是跟那些大體積的大底機器比;性能一流,性價比突出;它的定位應該是器材發燒友之類的吧,算不上一個好工具,但是足夠炫;騷尼炫技大法好。
如果你是一個高端攝影發燒友,隨身攜帶相機,輕便,頂級畫質,對焦速度,不差錢,他是你最好的選擇,差錢的話富士100t,如果你只是平時玩玩,旅遊攝影「rx100,微單,入門單反,水果6. 6s」更適合你,幹活,還是高端單反。 如果你只是想裝x.去買個徠卡「記得買m系列」 不要扯電池續航,這麼小的機器你指望配個大電池?兩萬你都花了買不起幾塊副廠電池?還是你沒有放電池的地方?
那年家裡親戚結婚,為了撐門面特意去了市裡昂貴的商場選衣服,無聊中翻到了沙發邊上的一本時尚雜誌,看到了裡面高大英俊的模特拿著這機器在認真的裝逼我就知道這機器是給富二代們準備的,那跟我就沒啥事了。
推薦閱讀:
※哪張照片最能反映出真實的你?
※有沒有拍攝紀錄片的紀錄片?
※怎樣從一個無業青年成長為專業攝影師?
※攝影愛好者如何出售自己拍攝的圖片?通過什麼網站出售?
※為什麼藝術級的攝影中人一般不會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