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評價霍桑的《紅字》?
因為文字過於晦澀,難以理解
謝謝幾位邀請。然而,這題,夠寫一(幾)本書的了。
《紅字》作為我最早接觸的英文嚴肅文學,一直是我心裡的巔峰、美國最偉大的悲劇之一。這種看法既有先入為主的原因,也有作品本身高超的原因。有長達四年的時間,你問我最喜歡的英美文學作品,我都會回答 The Scarlet Letter 和 Moby Dick。
看到《紅字》第二章的時候,看著看著就不覺直起身來。從沒讀過如此紛繁隱秘的文字,如此飽滿的情感,陰暗而犀利,壓抑而瑰麗。讀到後面,不僅有神秘和壓抑,更有宏大的敘事,有洞悉人心的揭露與批判,有近乎完美的整體性。讀紅字的體驗,已經超出讀小說看故事的範疇,眼睛所見的各處細節皆有講究,跟霍桑玩兒 symbolism 絕對玩兒不壞。
霍桑作品可以用任何一種approach做任何解讀,只要自圓其說都可以立論。包括被討論爛了的 「Letter A」 的意思的解讀,也在不斷地出新。The value consisted in the variety of explanations to which it gave rise. 其他入手角度如哥特風格研究、女性主義視角、無政府主義研究等等,都可以用於評價紅字。
(說到無政府主義,本科精讀的教授之一就是浪漫主義美國文學的博士,當時講紅字時她還給我們讀過自己的職稱論文,愣是把《紅字》和《文化與無政府主義》聯繫在了一起,以馬修阿諾德的視角去看霍桑的作品。經典真是不怕玩兒壞啊。)
1、Formalist approach
我偏向於從形式主義(Formalism)分析紅字的高超之處。形式主義非常喜歡諸如律詩,或者如紅字這樣高度統一、整齊、有條理有組織的小說,從故事主線、意象、語言、節奏,到眾多的細節處理都非常有整體性(structural unity)。不完全列舉如下七點:(1)Patterns of rhythmic motifs
所謂motif 就是指貫穿整部作品的主題、要旨。這部小說中的紅字A、原罪等貫穿始終,以文字形式或概念形式反覆出現,紅字A含義的演變和豐富,原罪的犯罪、贖罪的歷程,都在小說中不斷發展。自不必說。(2)Repeated images (反覆出現的意象)
反覆出現的意象包括紅字A、Dimmesdale放於心口的手,斷頭台(scaffold),眾多自然與超自然意象(玫瑰、星星、森林、女巫等)等。紅字A:小說中明說的A的意思有如下三種,都是霍桑親自在小說中敘述的。
Adultery。第一二、章。此時的紅字是宗教社會的恥辱的懲罰,是折磨。(紅字里的高頻詞agony)。Able。 小說中段。此時的紅字開始向救贖的方向發展。Hester以勤勞和誠懇維持生計,頑強地活著,所謂Able Woman, 當起來一點都不輕鬆。當地居民看到紅色的流星組成了A字,都說「it meant able.」Angel。小說中後段。此時的紅字已經升華為一種神祇,一個天使、聖母般的象徵。Hester行善一生自我救贖,最後鎮子上的人都以Hester為天使。(詳見後敘)
此外A字的解讀還有很多,省略一千種。Dimmesdale的手總放在心口,彷彿小心翼翼守著隱秘的原罪。當有任何敏感的言語、任何事件驚動,他都會及其驚慌地守住心口,臉色發紅,又轉回蒼白。這個動作反覆出現,都被Chillingworth看在眼裡。事實上我們從未從作者那裡得知孩子的父親是誰,但我們就如同Chillingworth一樣,一次一次洞悉著Dimmesdale試圖掩在手掌下的心裡的秘密。到後面我們與Chillingworth一同發現,原來牧師的心口有一枚一模一樣的紅字A。
有興趣可以數一下scaffold這個詞和setting反覆出現的地方。故事中波士頓的斷頭台位於marketplace,可以留意一下小說前三章和後三章都發生在這個地方。前三章以Hester Prynne走上台接受審判與議論開篇,揭示和設定其罪惡與恥辱(establish her ignominy),而後三章以Dimmesdale走上台揭示真相承認罪過結尾,並突出Dimmesdale戰勝Chillingworth。
(霍桑在formal arrangement of the plot(情節安排的形式主義) 方面絕對是出神入化,有一拼的可能包括伍爾夫,代表作《海浪》。)森林在小說中是自然力的代表。紅字的經典一幕就是Hester Prynne走入森林,平時只敢包起來的盤發在此時散開,像棕色的瀑布流瀉下來,在森林當中自由飄揚。逃離。只有在這裡,她可以回歸自己的女性美,可以和Dimmesdale獨處、交談,可以放下她在小鎮拚命做慈善自我救贖的沉重的道德包袱。森林遮天蔽日,好比一間密不透光的保護室,暫離塵囂與人言。也有評論說這片森林好比伊甸園,只有在這裡二人才無所禁忌。有歌唱道,與有情人做快樂事,別問是劫是緣。霍桑有意無意在傳達一種自然力和社會力的對比和反思——是否人在自然中能回歸人的本性,遠離社會的種種法理、禮俗約束。
玫瑰(見第五條「顏色」系列)
星星(見第六條「光點」系列)(3)Sets of words and phrases (反覆出現的語句)"He will be known"
這句話出現過多次,有些是鎮上居民所說,有些是Chillingworth和Hester對峙時威脅所說。這句話簡短而有力。Hester自始至終沒有說出情人的名字,所有人都威脅她不要抗下罪責,終有一天姦夫會浮出水面。Chillingworth也是憑那一句不斷恐嚇,發誓報復。有了這幾句"He will be known" 的反覆鋪墊,到了最後的revelation那一章才能體會到其中的張力。從極力的壓抑到完全的揭露,如此歷程對牧師來說如經煉獄。好像不止我一人,想到了《天龍八部》里虛竹的親生父母葉二娘和玄慈大師在武林眾人面前坦白真相,一樣在高台,一樣是多年後的revelation,在一切揭露之時以生命殉葬原罪。
"I cannot forgive thee"
畸形而陰暗的Chillingworth一心想著復仇,為此他可以醞釀十年。他以醫生的身份接近牧師,每天以旁敲側擊的方式若有似無地提及私通的事,使牧師受盡內心的煎熬。但是無論Dimmesdale怎樣煎熬,無論Hester怎樣勤儉隱忍,向善救贖,他從來沒有原諒和寬恕任何人任何事。
他抱著清教徒的克己禁慾,去懲罰那些沒有禁慾的男女,但他極盡折磨的報復行為本身就違反了基督徒的博愛與救贖。這句話的反覆出現也是一種諷刺。
霍桑語言和情節設置的高超在於其極大極大的張力。他和海明威不同,海明威太過冷靜,霍桑是大開大合。第四章、第十四章Hester和Chillingworth的對峙,以及幾次Hester和Dimmesdale的訴衷腸,張力之大,壓的人喘不過氣來,我真的只能想到震撼二字。
(4)Use of contrast (對比)
young and oldshadow and sunshine(見第六條「光」系列)。紅與黑(見第五條「顏色」系列)(5)Repeated colors (反覆出現的顏色)
紅、黑、金、灰、綠等。這裡舉紅和黑。「猩紅」(scarlet)在聖經中是罪的象徵。《啟示錄》十七章中的「大淫婦」就身穿著一身猩紅,坐騎是猩紅獸,寫滿了大不敬之詞。托馬斯哈代的《苔絲》里也用紅色象徵少女失貞與私通,也引了啟示錄中的猩紅。猩紅的「A」字的刺繡,加上Mistress的稱呼頭銜,Hester註定經受標籤的壓抑。
紅色是火的顏色。在中世紀,異教徒將被施以火刑。Hester和牧師私通算是大大的異教徒,必受火刑的煎熬。例如小說中有一個反覆出現的場景:牧師整日敏感懦弱,一旦有風吹草動便全臉通紅,如同在熊熊大火中經歷煉獄。
紅色還代表耶穌受難犧牲的獻血。Hester和牧師雙雙佩戴著紅字,如流血的羔羊,在神壇上做犧牲品。他們如同耶穌,自己受難,渡人罪惡。
而黑色則出現在反覆出現的牧師的法袍、Hester的黑髮、黑色的夜空、遮天蔽日的黑色森林等等,是壓抑、秘密、黑暗的象徵。黑色的法袍下遮掩的是一個猩紅的A字,是牧師一生壓抑的秘密。小說時常描寫的黑暗深邃的夜空,也是暗藏秘密的神奇的存在。遮天蔽日的森林更是在一片陰影中提供了隱秘的空間,只有在這裡Hester和牧師才能對話。
小說第一章開篇就是古舊的監獄大門,旁邊叢生的是猩紅的玫瑰,鮮明的紅黑對比:「Let us hope, to symbolize some sweet moral blossom, that may be found along the track, or relieve the darkening close of a tale of human frailty and sorrow.」
甜美的紅玫瑰「調和」了人那黑暗的痛苦。猩紅的玫瑰雖有誘惑和墮落之意,卻是一種「relieve」(解放)。相比起人類本性和命運的黑暗,這一抹猩紅不失為一種希望。
幾十年過去,紅字的故事已經成為波士頓的傳說,只有兩座合葬的墳墓,寫著鮮紅的A。一片墨黑的土地,一個血紅的A字,鮮明的對照。這是全書的結尾。
(6)Frequent use of spots of lights (「光點」意象)
「光」就是一種 revealing power。陽光:凡是太陽照耀的地方,隱秘就會被揭露。這也是為什麼Hester和牧師只能在遮天蔽日的森林裡互吐衷腸。而在陽光下,胸前的A字格外猩紅,人不可能有任何隱秘任何放鬆。Mr Wilson的燈籠:一眾居民隨著燈籠的光點,好比一步步逼近罪惡的真相。所謂光就是照亮黑暗,揭露真相的力量。每當燈籠的微光出現,就隱隱地有一種可怕的逼迫感。
meteor:又是紅字經典的一幕。某章結尾,漆黑的夜空突然綻放出燦爛的流星,最後竟組成了一個猩紅的A。緊接著,小說寫道,此時的A, "They Said that it meant "able".(7)Sound patterns (聲音)thunder and lightening。小說有幾處雷電場景,非常震撼。就如話劇《雷雨》中雷雨的聲效,恰好配著劇情。種種壓抑,如陰霾天,而種種爆發,又如同雷雨。screams and cackling laughs。在對劇情起到關鍵推動作用的片段,你一定會見到scream這個詞。紅字的情感是十足飽滿的,人物有任何憤怒、壓抑、感嘆、坦言,都是以大段的莎士比亞式陳說和略帶歇斯底里的語勢說出。而至於笑聲,舉個Dimmesdale的例子:「I have laughed, in bitterness and agony of heart, at the contrast between what I seem and what I am! And Satan laughs at it!」
也是一種情緒發泄。秘密和罪惡壓抑久了,所有痛苦折磨匯成仰天一笑。而他笑的時候,冷眼旁觀的魔鬼(撒旦,即Chillingworth)也在冷笑,其報復心理得到了扭曲的滿足。
因此,霍桑的作品都有很好的sound effect,就像舞台效果一樣,而且頗具有整齊的結構,每一次安排都不是偶然。
2、Feminist ApproachRichard Chase在 American Novel and Its Tradition中把《紅字》稱為「一部女性主義宣傳冊」。從Hester Prynne的母性特質中我們能讀出許多微妙的東西。她的母性首先是一種偉大的隱忍。這種母性具有非常的神性,即慈悲。不知道你們是不是一樣,在開篇一章寫Hester抱著三個月大的嬰兒出場,表情凝重,緩緩走向高台,我腦子裡想的都是這個畫面:" …none so ready as she to give of her little substance to every demand of poverty…none so self-devoted as Hester, when pestilence stalked through the town."
博愛,犧牲,宛若抱著嬰孩的聖母。
然而,這種母性也制約著她對男權社會的反叛,只有隱忍,「母性的溫柔平息了她內心許多不安分的成分」。男權社會以一個紅色烙印震懾她,不許她反叛,這其中固然有道德輿論的力量,然而還有另一個神秘的力量,就是她的女兒Pearl。她是原罪的結晶,是時時提醒和懲罰Hester的規訓力量。在剛剛說到的森林那一幕,Pearl本在溪邊玩耍,天真美好宛如天使。可當Hester摘下紅字,披開長發,Pearl立刻驚恐起來,不認識母親,再把紅字戴在胸前時Pearl才肯認母親。Hester的獨白說,「是Pearl讓我還活在世上,是她讓我受到懲罰。她就是紅字!是她將所有的罪孽的懲罰添加百倍。」
3、Biblical and Mythological Approach
最後是神話原型解讀。霍桑的作品一向以宏大沉重的道德宗教主題和深邃隱晦的語言稱雄。霍桑是亞當夏娃狂魔,經常在散文、長短篇小說中植入伊甸園的故事。許多人會把「私通」的Hester Pryne和Dimmesdale解讀為吃了禁果的亞當夏娃,下界接受懲罰,以永生的救贖懺悔原罪,而Chillingworth就是邪惡的撒旦。Dimmesdale終其一生背著沉重的秘密,在revelation那一刻心力交瘁死在情人懷中。而Hester Prynne一生帶著胸前刺繡的紅字A忍辱負重,在小鎮做盡慈善,幾經蛻變成為獨立堅韌的頑強女性。霍桑對於清教和道德的態度是模稜兩可的,既能看到小說中對清教禁欲主義的批判,也能看到對清教道德感化作用的讚許,原罪似乎既使人墮落也能引人救贖。至於語言,我就是喜歡霍桑這種不說人話的。不喜歡可以換樸實的德萊塞、海明威、sidney sheldon,然而簡單有簡單的難處,誰能說海明威語言簡潔所以就好讀了?
更多評論還請參考這幾個系列:
Columbia Critical Guides Series. New York: Columbia University Press,1999."Literature in Context" Series. 特別是 「Student"s Casebook to Issues, Sources, and Historical Documents」. West port, Connecticut: The Greenwood Press, 1995.
Critical Essays on American Literature Series. 特別是 Kesterson, 「Critical Essays on Hawthorne"s The Scarlet Letter」. Boston, Massachusetts: G.K.Hall Co., 1988.
沉鬱的《紅字》,每每想起就覺得看到了一片古老的荒原,一塊厚重的墓碑,一個猩紅的A字。三個世紀前的生命悄然化為無聲的疲憊,化為無形的手撥動古老的回聲。
很少有小說能 literally 驚,心,動,魄。當時在做紅字的研究分析時,我讀了中譯版一次,英文原版N次,期間冥想主題整整三天,其中有兩天一直糾結於wikipedia的解釋,有一部分說到,女性主義,我很嚴重地被這一思想誤導了,然後第三天和友人討論,才得出的結論——這本書很純粹就是霍桑本人的矛盾,他如實寫出自己的矛盾,但並沒有表現出對於愛情自由、婦女地位的正面思想,他更多是在質疑,然後退守回清教的傳統觀點中。
這個矛盾要從霍桑本人所受的教育講起,他是一個深受清教主義傳統影響的人,本質上是保守的,他認可清教的道德觀,世界觀,價值觀,同時他也覺得清教宣揚的雖完美但並非最完美的。他的祖上曾參與清教徒迫害異教徒的暴行中,讓他感到有罪。
確立了這個想法,讓我感到不解的是,為何波兒經常表現出對清教傳統的反叛?但是結合我上面所說的「霍桑理想的完美價值觀」,這又可以解釋通了,波兒反叛、精靈、嚮往森林的一面,正是霍桑對完美道德的嚮往啊摔!(雖然霍桑老人家自己都不知道他要追求的完美道德觀是什麼)
我不認可把女性主義強按到紅字上的做法。書中有很多地方都可以表明,霍桑老人家本人對清教主義傳統是深深認可的。紅字是一幅描寫恥辱的高尚文字,霍桑是一個滿心驕傲而純粹的人。是的,我收回之前這本書不厲害的言論,我亦不該在未讀完全文時就評論這部經典。在我的閱讀中這是最早的一部辯證審判題材的小說。鮮紅的A字由開篇的恥辱逐漸被人善意的理解為對過錯的標記。
海絲特?白蘭是一個高尚的人,一個犯過錯誤的高尚的人,她強大的靈魂一直保護著她免受遮掩或推卸錯誤所帶來得心靈上的折磨。
小說通篇沒有壞人,出場人物不過表現了人性的種種弱點,但他們都堅守著各自的底線。他們不是惡人,他們不過被慾望擊敗但同時期待著被救贖或自我救贖。全文都沒有對八卦的描寫及絲毫的懸念。霍桑願意告訴讀者故事的結局卻不願意告訴讀者故事的開始。小說更像一篇摘去了八卦和扣人心弦的情節的紀實報道。這是霍桑的驕傲。獨特的題材和人物塑造不想藉以其他的任何元素,當然在作者當時的創作背景下或許沾了宗教的光。今天如果在不看題目的情況下讀這本書評價可能會大打折扣,辯證審判類題材的讀物實在太多了。而且現在的作者或導演更能把控讀者的價值觀。但還是沒人能模仿出第二本紅字。沒有愛情的愛情,沒有審判的審判,這是霍桑的純粹,這是沒有霍桑的霍桑。這部小說之所以難懂是因為:其他小說(好也罷,壞也罷),都能找到相似的類型,而《紅字》不是,它自己就是一個類型,你再也找不到和它一個類型的了。另外一部自成類型的美國小說是《白鯨》。直到20世紀,自成類型的長篇小說才稍微多了起來,《城堡》自成類型,《尤利西斯》自成類型,《追憶逝水年華》也自成類型。理解這些自成類型的小說其實也並不難,把你讀那些類型小說的思維習慣全部拋棄即可。
清冷得沒有一絲煙火氣息
霍桑的文字難懂艱澀是真的,但真的張力十足。
As was usually the case wherever Hester stood, a small vacant area—a sort of magic circle—had formed itself about her, into which, though the people were elbowing one another at a little distance, none ventured, or felt disposed, to intrude.
比如這段。↑
再比如:It excited neither surprise nor animadversion when so reputable a citizen as old Roger Chillingworth, the physician, was seen to enter the market-place, in close and familiar talk with the commander of the questionable vessel.
都選自chapter21 The New England Holiday
還有很細膩的地方!Pearl kissed his lips.
就這句話!!極度的溫柔又特別的痛啊畢竟是Dimmesdale生命的最後時刻。
雖然不太喜歡Pearl和Dimmesdale的性格,但是他們之間天生存在的契合實在讓人唏噓。不敢說看了很多書,但是也有幾本,《紅字》讓我第一次體會到什麼叫文字的張力。他的文字會拖慢讀書進度,因為看著看著我就會忍不住在心裡朗誦起來,感覺好像有潮水從心裡跑出來將我澆濕,我個人比較喜歡這種感覺,很爽。就像前面有答主說的那樣,這本書的三觀至少在我的現實生活中我是站醫生的。但是書里,我被霍桑控制了,我開始歌頌白蘭,心疼牧師,痛恨醫生……讀這本書,很累,我始終會有一種我在救贖的沉重感,額,額,額,抽身而出,一身輕鬆。我很喜歡這本書的文筆,大氣,濃烈,深情。
《紅字》納撒尼爾·霍桑。十四萬字,用了六個小時左右看完,1840年首版,偉大的時代,偉大的作家,偉大的作品,和已往的體驗不同,這部小說給人的感覺是,萬花筒一樣眼花繚亂,嫻熟的技巧,幽微的心理刻畫,前半部分有著戲劇般流暢的對白,全書從頭到尾又貫穿著自然主義風格,像蒙上一層濾鏡,有一種「暗無天日」的基調,陰沉晦暗的森林,黑色的潮水,赫目的紅字,類似的場景或意象頻繁籠罩在角色的頭上,營造出一種無法擺脫的宿命感,令人揪心。如果不是此前的閱讀基礎,乍然看到這樣優秀的小說,我會撓上三天頭皮,掀開腳丫子跑上整整十公里,讓汗水來驅趕佔領思維高地的那股震撼,或騷動。看到最後一頁的時候,身體裡面的血管突然被齊刷刷切斷,再去看電子書的頁碼,才發現真的就這樣被他結尾了。那樣凌厲啊,那樣匆匆忙忙,那樣乾淨利落。若是陀思妥耶夫斯基,會再往人的心裡持續鑽探下去,一直見血,見到骨頭,才甘心收尾。若是托爾斯泰,會把鏡頭拉起來,讓你再精心俯瞰一眼他苦心孤詣營造的人類世界。如果是福克納,福克納從不講究通過結尾來奪人攝魄,讀者一般在讀的過程中就會被他殺死。如果是莎士比亞,歌德,狄更斯,巴爾扎克,福樓拜,小仲馬,米爾加科夫,馬爾克斯,或者無論任何一個世界級作家來寫同一個題材,我們都不會看到今天的《紅字》,而恰恰是霍桑寫了《紅字》,在文學浩如煙海的波濤里,這樣極具辨識色彩的傑作,就被永遠地列在了一流藝術珍品的長廊里。3/25
一次翻譯文章的時候碰到了一段霍桑《紅字》的節選,確實晦澀難懂,單獨拉出來很難理解文字的意思。
這一段是對海斯特-白蘭胸前的那個紅字的刻畫:
But the point which drew all eyes, and, as it were, transfigured the wearer -- so that both men and women who had been familiarly acquainted with Hester Prynne were now impressed as if they beheld her for the first time -- was that SCARLET LETTER, so fantastically embroidered and illuminated upon her bosom. It had the effect of a spell, taking her out of the ordinary relations with humanity, and enclosing her in a sphere by herself.
-- Nathaniel Hawthorne, "The Scarlet Letter"
但是,吸引了所有人目光,而且事實上使海斯特-白蘭煥然一新的,則是在她胸前熠熠生光的、繡得妙不可言的那個紅字,過去便與她熟識的男男女女見到她這般出落,竟有種初次謀面的感覺。這個紅字有一股魔力,讓她從普通的人際關係中超脫出來,緊裹在自身的氛圍里。
--《紅字》,納撒尼爾-霍桑
以上節選自第二章《市場》在寫下這些字之前我看了一些關於《紅字》的評論,大體有三種:對清教徒給人思想束縛的批判,對早期女權主義的分析以及對自由愛情的推崇。雖然這三個話題無論是從零碎的描寫還是成篇的描述皆俯拾即是,但通篇讀完這本書之後,我並沒有覺得霍桑對這三個話題顯露出明確的觀點和倡導,尤其是女權主義和愛情自由。Hester曾寧折不屈的站在恥辱台上,曾習慣紅字帶給她的痛苦,曾勇敢的把紅字扔進落葉,最後她逃離數年後卻又帶著紅字回到帶給她痛苦的這個村子。文中從始至終貫穿著對清教矛盾且複雜的觀點,通過Hester的一舉一動,無不是霍桑自己內心的矛盾;讓人很難分清哪些字句是霍桑內心的真實想法,哪些又是他犀利的諷刺。 《紅字》被認為是象徵主義文學的開端。紅字A更是被解析了多重含義,單作者本人就指出了兩重含義,「Adultery(通姦)」和「Able(能力)」。Hester的女兒珠兒,「她是被賦予生命的紅字」,她既代表了Hester的原罪,又是自然力和恢復力的象徵,文中數次提及她像「妖精」、「精靈」,她既給Hester帶來痛苦,又是Hester唯一的救贖。霍桑對於人物心態複雜卻犀利、低調而瑰麗的描寫堪稱一絕。對目睹Dimmesdale之死的教眾的心理描寫,對Chillingworth復仇心態的描寫。「這個不快的人給自己的生活確立的準則是不斷地按部就班地執行他的復仇計劃;當他在世上再也沒有魔鬼給的任務可進行的時候,這個沒有人性的人只有回到他的主子那裡領取相應的報酬了。」然而下一段描述里,霍桑又對這個為復仇耗盡自己一生的老人表達了理解和同情。這部作品相當精彩,也很矛盾,任何試圖從這部作品中抽象出什麼主張的努力都是徒勞的。然而這部作品的細節描寫之精彩,值得人投入其中反覆閱讀。
史詩!!文筆無可挑剔,雖然是翻譯過來的,故事一點不拖泥帶水
我們看一下故事講了什麼:男女結婚,女方劈腿,而且有了孩子,怎麼看都特么是女方的鍋,然而畫風一變,丈夫tama居然是個糟老頭子,而且還是個變態鍊金術士!!瞬間女方為正名了,然後,劈腿對象,就是那牧師出現!!高大偉岸的正派形象!怎麼會有人不愛,特么是個男人也想嫁給他!!!女主的光輝形象又通過紅字表現出來!!還特么有了個可愛的女兒!!你們看這篇故事,是悲劇么??男主雖然掛了,可是那糟老頭子沒有善終!!又,男主雖然掛了,可是留下了光輝的品質啊!!又,男主雖然掛了,可是,留下了漂亮可愛的女兒啊!!!
宗上,作者把一個簡單的女方劈腿婚外情,活脫脫的在各種逆天背景下,寫成了劈腿是正義的,婚外情是正義的,婚外情並且生了野種更是正義的,還特么是真愛!!
如此屌炸的能力!只有史詩這個詞才能勉強形容,我不禁黯然淚下!老子喜歡小姑娘有錯嘛!!老子有錢有錯嘛!!老子喜歡鍊金術有錯嘛!!!老子老婆劈腿了,我想p了那個小四有錯嘛!!老子老了也是我的錯嘍!!(傲嬌表情自己腦補)有時外國名著真的理解不了,搞破鞋還有理了
當時,正想改變自己的性向,又忍不住勾引了宿舍的直男,痛苦矛盾之際,看了這本紅字,就陷了進去
抱歉這麼久回答。看過很久忘得差不多了。本來想再看一遍回答問題,還沒拿到書,就覺得,自己沒有這個時間和興趣來細細地看這樣一個簡單古老的故事。一個過去讓人十分震撼,關係到人的生命和前途,如今已太過普通的故事。我倒是想起了電影《西西里的美麗傳說》,雖然也許兩者毫不相干,但都有洗盡鉛華的意思?等我見到那本書再試試吧,
推薦閱讀:
※小說《哈利·波特》中有哪些細思極恐的細節?
※新手寫小說常會陷入哪些誤區?
※寫小說卡文了怎麼辦,給新手寫手有什麼好的建議么?
※如何以「一覺醒來,我的女朋友變成了男的」為開頭寫一篇故事?
※蒸汽朋克(Steampunk)的核心魅力是什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