標籤:

為什麼國內影視公司或大佬拍一部大製作的片子沒有創立特效公司?

我們都知道,當年喬治盧卡斯拍星球大戰的時候,建立了特效部門工業光魔,不但改變了電影,一定程度推進了科技進步。而後來獨立出來的皮克斯,就更不用說了還有,彼得傑克遜拍指環王創立的維塔工作室,也是現在世界頂尖的電影特技公司。那為什麼國內沒有影視公司,沒有大佬這麼做呢?我們拍大製作一般就是,要麼請韓國人,要麼請好萊塢的,照理國內現在應該不缺錢才對啊!


先糾正題主一下

維塔工作室真的不是為了《指環王》創立的,只是因為指環王而知名了。

93年維塔就成立了,但彼得傑克遜覺得這麼點小公司還在紐西蘭很可能無人知曉,以後很可能就沒人問津,乾脆作個大死胡一把大的,99年搞起了《魔戒》。

工業光魔的成立是因為當時沒特效部門能滿足盧卡斯的製作想法,只好自己找人干,找來這麼多人「三教九流」的人才,總得有個編製,那就搞個組織好了。

如果作為一個公司的部門來運作可能會拖累盧卡斯影業,所以乾脆做個分公司吧。

這是為了解決問題而成立的公司。

已然你們已經把製作的問題解決了……

我們就直接給錢用好了,自己做一個公司沒活的時候還得自己養著也是蠻操心的。

而且特效公司不怎麼賺錢的。

當年粒子特效一霸——數字領域( Digital Domain )不是被小馬奔騰給收購了么。

為啥?賠錢賠了幾千萬啊!綠油油的美刀啊!

這麼燒錢的企業你養得起么……

華誼為了跟上國際化的步伐投資了Studio 8。

《少年派的奇幻漂流》的特效公司RhythmHues(RH)都申請破產保護了。

謝霆鋒在香港做了——PO朝霆,據說是當年不滿意自己的MV而自己砸錢成立的公司。

雖然之前每年都說盈利過億,但是今年不是有娛記爆出消息說是其實是負債的么。

你看這麼高的風險,大佬們又不是傻子。

「你們好好做我們花錢買,就不在這渾水中插一腳了」。


樓主你讓謝霆鋒情何以堪……


很早之前看過一段業內吐槽的文章,中心內容是:

1、技術革新快,三年1換?或是更短?

2、國內做製作,大頭在明星的片酬,特效屬於最後期還有預算的時候才考慮。一般都是能壓榨就壓榨。在電影工業特效為王的時代,國內地位依然處於末端。

3、時間緊,任務重。國外的特效是做,國內的特效是補。

就是沒人、沒錢、地位還不受重視。做特效的軟體也是高價,更新換代還快,都是工業產品比起自己培養技術人員的投入產出,交給前沿做還比較經濟。——國內的電影工業養不起個特效組啊。

純外行,期待大大們給詳細答案。


拍《龍門飛甲》時徐克就做了D+啊,國內少數的3D攝影技術公司,有機器,有操作和維護人員,現在國內有一些3D影片都是用徐克公司的器材拍攝,比如爾冬陞的《三少爺的劍》,這個公司也有於冬一部分入股。

特效方面,我們國家也有一些特效公司,但特效公司真不是誰誰都能養得起的,而且中國也是在起步階段,我們國家的電影用韓國、美國團隊,這樣的團隊合作也是一個很好的工作管理分配,一部特效佔比很大的電影,會有幾個甚至是十幾個的特效公司,有些負責動物、有些負責植物、有些負責水的效果、有些負責天氣,很複雜,多方合作能夠確保影片順利如期完工上映。


樓主,你問的我不知道,不過我想貼一個視頻

2014原力Demo視頻封面2014原力Demo視頻 既然是歪樓,我還是匿了


國內也有不過做完就解散了,比如牛朝陽的《白狐》。

開拍之前自行組建特效團隊奇兵團,在中國他算首例吧。剛開始比較佩服老牛,但片子上映後公司解散才明真意~原來人家並不是為藝術創作而組建,而是商業利益驅動而已。

至於其他導演,有些是不懂CG、有些是傾向於『藝術 』,術有專攻,沒精力也沒興趣操那心。

再就是中國一線大導多數都是文藝片出生,好萊塢牛逼的都是搞研發的。

文藝男和理工男壓根兒就不是一個屬性。

簡單概論就這幾點吧,往細里說那因素太多了…


這就是當年喬治盧卡斯拍星球大戰的時候,建立工業光魔的意義所在(不是目的)。前人栽樹,後人乘涼。

在工業化如此細分的全球化今天,沒有必要。

許多專業領域可以外包出去。一方面是專業做專業的事,另一方面是規模化效應,比如,專業的翻譯公司、特效公司活更多、效率更高。

你只需要有情懷就好。

當然,由於中國電影市場的快速增長和發展,不排除有一些新成立的國內特效製作公司,好吧,我覺得這個話題沒得聊了。話說,你看國產科幻片嗎?再見!


看到這個問題我先腦部了一下國產的科幻片,實在想不到又去百度然後看到一些片子也基本是非常一般的低分片(長江七號除外),那麼問題就來了:現在國內沒有很棒的科幻片是否代表未來會有,我認為答案是否定的……在國內的電影審查制度下科幻片和恐怖片、驚悚片的情況一樣,好的一定會被斃,留下的一定是在"無神論"的指導下拍出來。所以當你以為就是鬼怪時靈異現象時最後一定是人扮的,當你沉浸在科幻場景中時最後一定會來一個已知的符合大自然科學的合理解釋,最後背離科幻的定位。


首先涉及到設計,創意,技術等等這類的都需要積累

而特效這玩意就是需要積累的,不是你拉一票人就能馬上做好的

再有人力成本巨高

最後最重要的是不賺錢


國內電影特效真心覺得不好。比如石敢當,電視劇中人物動作特效和影片背景完全不融合,這跟博物館奇妙夜差距好大。


特效不掙錢啊.......現在整個行業太浮躁。對於後期產業這種,大投入,投資回報不是很快的,其實不是很容易找到投資。

而且建立一個特效公司也是需要積累的,不是說你上來找一堆人就能做出來的。整個影視製作,尤其是電影製作有很強的系統工程屬性;中國在此方面的積累是很差的;見過無數死在後期的中小成本電影......

說句實在話,中國的影視產業基本還是作坊階段+浮躁期。投入大,需要經驗積累慢慢來的行業基本都不會有人做。

唉,不說了,再說多了都就是黑幕了。


推薦閱讀:

「影視基地」除了租賃還有其它營收方式嗎?國內影視基地水平如何?
新手美術工作者大量走向教育崗位,怎麼看待這種現象?
有那些適合小工作室製作微電影的各種設備?
我國的影視特效製作水平究竟和國外的差距在哪?不是錢能解決的問題嗎?
影視特效發展下去,是否能完全取代傳統影視前期的置景呢?

TAG:影視製作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