智能電視如何通過內容賺錢?
一個明顯的趨勢是,現在已經沒有智能電視在單純賣硬體,每一家智能電視生產商都在儘可能地搶佔內容。好內容是爭取用戶的方式,同時也產生巨額成本。
對視頻網站而言,好內容能帶來更多流量,流量提供變現的機會,但對智能電視而言,也是同樣邏輯嗎?引用一個朋友的一段表述:想知道大屏幕上的流量的意義是什麼?商業化最大的可能性是什麼?
樂視的高飛告訴我,大屏幕上考察的不再是「流量」,而是和傳統電視一樣的「時長」,商業化的可能性在開機廣告,節目冠名等等。除此之外,會員費是一個重要收入,現在的會員費都是和硬體捆綁銷售。而國外較成功 Netflix 商業化的路徑也是會員費為主。希望看到更多見解。
我好好回答一下吧。雖然我是外行。
從道理上說,內容行業,內容當然是最重要的。但是呢,做好內容恰恰又是整個內容行業最難的事情。何況我們還有廣電總局哦。
現在做內容的人都太聰明了,商業模式、吹牛裝逼、口碑傳播、資本市場、衍生產業鏈都考慮到了,唯獨內容做得不太好。
這也是市場失靈的表現吧。是市場把資源調配到了最容易的部分,而不是最重要的部分。所以,你看,做智能電視的都拿到錢了,做內容的都沒拿到什麼錢。
所以,題主說的當然是美好和理想的狀態了,不過走到那一天,到底需要多久,這是問題的關鍵吧。謝邀。
1. 智能電視與大屏手機之間的區別
- 大屏
- 不用擔心續航
- 無限流量
- 網路快速穩定
- 遙控操作,操作沒有手機方便
- 擺在客廳,多人同時觀看機會多,沒有手機私密
- 觀看時間固定,非碎片時間
2. 根據特性,可能的賺錢方法
1. 視頻內容
- 電視上用來消費視頻內容是最適合的。所以視頻網站的盈利方法都可以用上來。
- 會員制
- 廣告
- 付費點播
- 付費直播
2. 電商
- 交互性視頻導購
因為網路條件好,所以可以嘗試改變下現在手機上的導購形式。電商的秒殺、搶購之類的玩法都可以搬過來。
- 視頻內導購
消費者的購物需求是隨時隨地的,購物場景正在擴大。以前是一定要去商圈,到WEB 的買東西逛淘寶,移動興起之後的團購、優惠劵之類的 O2O,相信視頻內的導購也是一個合理的場景。比如看著變形金剛,想順便拍一個手辦之類。女孩子看偶像劇的時候,順便拍一件女主的衣服。
- 總結一下就是:線上的文字加圖片的形式都可以被顛覆成智能電視上的互動式視頻。
3. 在線教育
- 幼兒教育
看看市場上的幼教盒子就明白了。
- 語言教育
在線的外教之類
4. 直播- 遊戲直播
- 美女秀場
- 反正就是 YY 那一套東西
5. 遊戲
很明白了,不說了
能想到的就這麼多(不考慮政策以及可行性,那是另外一個話題了)。其中很多項,都有人嘗試過,不過後來證明不可行。
利益相關:前電視盒子行業從業者。
媒體的價值永遠在於信息。
電視的提供的價值在於信息的快速傳達。互聯網很高的價值在於信息的極大豐富和個性化定製。視頻內容只是作為初期傳統向互聯網過渡的一個重要橋樑。傳統電視中內容決定於信號,體驗決定於硬體,於是只能在硬體上做文章。傳統電視其實是家電企業的壟斷領域,內容則是電視台天然的獨享金礦。
傳統電視沒有看不到周邊大超市的搶購信息,看不到對門居委會正在進行的麻將大賽,沒有醫生的遠程診斷,沒有留洋家庭教師,沒有虛擬妹子給你撒嬌問安。而這些服務,搭載了互聯網服務後的開放的互聯網電視都可以實現。在這種情況下,內容遠遠超出了電視節目可控制的範圍,體驗也從家電企業解放到了具體的內容服務商上。整個市場獲得一種全新的詮釋和改變。電視生產商只能變為體驗的其中一環而不是獨立一環。於是整個電視行業由銷售主導利潤變成服務主導利潤成為了一個更加大的市場。服務歸根到底是信息價值最大化利用。和手機終端一樣,當不同的人用電視實現了自己不同的需要,並且花在其上時間越來越多時,證明其對用戶的信息價值越大,也就有著越多的信息增值的空間。
商業服務最後的落腳點,最後則是用戶直接變現過轉賣給可以變現的廣告商。
一個最好的服務,則是讓所有人都獲得好處,消費者獲得服務價值,終端獲得廣告費,商家獲得用戶。一個最差的服務,則是消費者只獲得廣告,終端只獲得抱怨,商家只獲得廣告費成本。
互聯網電視對於廣告界有以下幾個明顯好處:大量精準的用戶數據可以個性化定製的內容及時的廣告效果評估與電商和直銷的無縫連接常規的還是那幾樣:會員業務(續費與套餐),廣告,付費內容點播直播(包括演唱會與體育),內容授權第三方。探索中的有主播(遊戲,美女,教育等)分成,道具服務等。
新產品新概念的出現一定是讓人更懶惰更快捷的解決問題:
互聯網解決了線下的很多問題
移動互聯網解決了隨身的問題所以智能電視很簡單:解決一切人類想在沙發上懶懶地躺著就能解決的問題。個人理解:智能電視的發展已經遠遠超出傳統電視的範疇了,對於居家的用戶來說,要超越電腦的存在,甚至超越手機,成為時常最高的一屏。下面陳述的部分是已經有的,加粗的是目前不普及的,但勢在必行的:按使用數量級排序:1.直連優酷等視頻商、鬥魚等直播商,獲取廣告和收入分成2.付費視頻(版權內容、獨家內容)3.付費直播(海外頻道)4.交水電煤、叫外賣5.電視靜態購物(連接傳統電商)
6.有交互的視頻購物(區別於現在被動收看的電視直銷)7.遊戲內付費8.在線教育9.安卓應用接入10.炒股傭金(與券商合作)社交方面:1.視頻聊天2.網路遊戲電視客戶端3.有交互的在線教育(能一對一視頻交流的)1.各種廣告
2.應用市場
3.遊戲分發分成
4.會員付費
5.商務授權
傳統電視企業,基本上不可能靠內容來賺錢。內容從哪裡來?自己不生產內容,靠買內容嗎,那麼錢從哪裡來?一年的利潤最多幾個億,買內容連個零頭都不夠。傳統企業太重,處於產業鏈末端,對於頭端的內容來說太遠了。唯一比較現實的是和互聯網企業分工合作,各取所長。但互聯網企業會想,現在生產電視還難嗎,為什麼還要和你這個思路無法溝通的老頭企業勉強在一起呢?雖然一直不怎麼喜歡樂視,但也不得不承認,他是目前國內唯一做到了內容全產業鏈覆蓋的企業了。廣電對樂視如此死掐,也正說明了樂視模式的威脅。外資品牌么,和內容完全扯不上關係了,外資玩的是品牌和技術了。
智能電視還不如發展為家庭智能中控平台。現在電視主要還是依靠逼近自然界化的屏幕和集成眾多信號介面,來作為硬體盒子銷售,通過依靠傳統電視視聽節目來帶動二次服務增值,甚至與視頻提供商集成軟體捆綁聯合圈地。
在普通人眼裡,電視就是一個家庭臨時聚會的一個載體,是家庭意見統一、協調和緩和氣氛的一個借口。對於一般非實效性信息或者影視娛樂,現在有很多渠道去獲取。換句話說,沒有多少人真正在意從電視上獲取節目內容來滿足自身對信息的獲取和愉悅感受。 今年相關政策已經切斷電視內容與互聯網自由互通。普通人關心嗎?一點都不關心。關於智能電視的發展,我還是認為 傳統的電視,內容,信號,屏幕將徹底分離。信號來源多樣化,有線電視信號,無線電視信號,WiFi,互聯網,未來的5g通信網路等。內容來源多樣化,電視台,視頻提供商,廣播,個人音視頻台,小區家庭音視頻互動,興趣組的音視頻共享等等,一切聲音和視頻的東西都可以以任何組織形式傳遞到屏幕終端,或許電視帶個氣味感測器,還能播放氣味。屏幕由原來的2d,發展為3d,以後的裸3d(實際已經不是屏幕概念了)。 智能電視和智能家居是未來幾年的新一輪科技廝殺點。電視作為家居環境中有著長時間的習慣積累,發展為控制中心也是順其自然。 所以,智能電視的內容要賺錢,先將其傳統的視聽內容外延放大,這些內容應當包括空氣質量實時數據,冰箱食物變質程度數據,房屋空間利用率數據。也就是它的內容,是包含整個家居環境的各類數據,以及家居環境個體與外界的數據交換,這些數據交換當然包含普通的視聽節目。
這些內容的製作,依賴於: 各類感測器 家居設備的API介面 基礎性的雲計算平台和數據挖掘平台 政策想賺錢,先自己想清楚能給哪些內容。參考樂視TV的模式 會員續費率相當高
本人在彩電行業六年多,應該是經歷了從最初網路電視到目前炒的熱門的智能電視的全過程,我的理解如下:1、內容才是用戶消費的核心,無論是廣電提供還是網路提供內容(暫且拋開廣電總局監管政策不論),好內容才會有收費的可能,但硬體作為載體必須有基礎的運營利潤;2、彩電硬體,不管是傳統品牌或者新興互聯網品牌,硬體方面差異不大,簡單理解為組裝廠,主要區別在於自己組裝還是代工,原材料及品質略有差異;3、每年國內4000+多萬台的市場規模,即這麼多數量級的新增智能終端,開機廣告收費、增值客戶端的收視費、智能配件、大屏幕購物或者家居水電費、甚至是智能家居及未來物聯網技術普及後的各類可觸及的空間,都將是龐大的市場。所以,我認為傳統家電企業做硬體賺錢是賣現貨,互聯網的家電品牌是賣期貨,至於誰能玩到最後,而且玩的更好,涉及到各個層面,變數太多
賺錢的第一步是把電視機普及出去,也出現了以小米為首的商家把前期價格壓的非常低,甚至低於成本。等出貨量達到一定規模,其內置的各種電影服務是可以賺錢的,比如10塊錢一個月之類的。第三步,可以適當的植入一些廣告了,如開機時候的畫面、播放影視之前的畫面,都是可以植入的,如果時間並不長,並不會招惹太多麻煩,利益大於弊端。個人觀點。
易觀國際 回復 王燁 :現在來看,廣告模式還是智能電視最容易盈利的方式。目前國家廣電總局在電視盒子方面的政策收緊,沒有牌照的第三方視頻應用內容不允許在智能電視上播放。所以目前智能電視只能以廣告形式為主去盈利;其他盈利模式還有電視商城、應用分發等,但是模式都不夠成熟。在應用商店這一塊,具有互聯網基因的智能電視如樂視電視,他們的應用商店就會相對豐富,所以在這一領域的盈利能力也相對強一些。電視跟其他終端不同,電視應用場景、應用習慣與手機終端不太一樣,電視天生就是要有內容配套。所以要想把智能電視、電視盒子做起來,就必須要有內容。這也是近期小米入股愛奇藝、優酷土豆的主要原因,補充小米體系和樂視體系競爭的短板,相比樂視體系,小米體系欠缺的就是內容。易觀數據顯示,2013年智能電視銷量達2152萬台,實現163.7%增長率。2013年智能電視市場銷量份額排名:創維 17.76%,海信 16.74%,康佳 13.92% ,長虹 12.97% ,TCL 12.37%,夏普 7.40%,三星 6.99%,海爾 5.55%。
其實在使用時,對於已有的資源各大盒子都有,所以這樣去收費基本沒優勢。而對於一些直播或者版權問題無法播放的資源,如果保證質量,用戶是有付費意願的。
目前能看到的就是會員制,廣告,授權第三方。這些都不能把自己養活,做視頻內容一直都在燒錢,現在考慮的不是賺錢,而是圈人。
謝謝邀請!
傳統電視廠商做智能電視,主要有兩種情況,一種是廠商掏錢整合內容提供給消費者,從而給電視增加賣點,通過賣電視硬體來掙錢;另一種是與內容提供商合作,把自己的產品作為消費者收費購買內容的渠道,與內容提供商分成。互聯網企業做智能電視,主要是通過內容收費(點播、會員等)來補貼硬體,也會有一定廣告收入。目前為止,還看不到所謂的智能電視的商業模式。所謂商業模式,其實很簡單,就是如何讓用戶付費。大家想想,為了什麼,大家願意為電視付費?其實想下去你會發現,基本不需要電視。
智能電視不通過內容賺錢,至少目前是這樣。
其他媒體通過內容獲得收益也是十分有限的,盜版看習慣了,交錢看咱不樂意。各廠都在砸錢占坑等爆點,或者在閉門研究能讓電視用戶掏錢的新花樣,大廠帶頭小廠跟風跑就是了。非要硬說點什麼的話,智能電視現在的突破就是打動大媽們。人傻,錢多,好忽悠。續費未必是可持續發展之路,免費+廣告可能會是未來。智能電視更大的目的是為了獲取更多的客廳數或者說是觀眾
推薦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