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處理照片使其有電影的質感?
11.30 更新:這兩天都沒什麼時間來看大家的評論,看到大家覺得 @韓沖 沖哥的答案抖機靈拍第一有問題,其實完全不是這樣。我覺得電影感這個東西的外延本來就非常大,觸發大家產生「我現在看到的畫面是電影」這樣的感受的方法是很多的。
我從審美和技術的角度來講,而沖哥從我們80末90初這一代觀看電影的主要途徑——字幕組盜版的角度來講:圖片的這兩個特徵均可以觸發「我看到的這張畫面是電影」這樣的感受,所以沖哥的回答並不是毫無營養的抖機靈,而是從我們這代人觀片的集體回憶的角度,來解釋了「電影感」這個詞,可以說充滿了人情味,是很有情懷的答案。這跟相聲演員針砭時弊的段子一樣,僅僅是抖機靈嗎?
從他的答案中可以看出很多我們自己可能都沒有意識到的東西。比如我們這個時代的電影,是深深地烙印上了字幕組和迅雷的電影;他們作為文化自由的先驅者(特指沒有引進的影片),在滿足自己利益的同時,也越過高牆,造福了廣大電影愛好者。而這個特徵之所以可以強大到直接觸發我們「電影感」的程度,我相信大家或多或少都會去思考其中的緣由。這份特殊的「電影感」,是值得我們反思和紀念的。所以說了這麼多,大家還覺得 @韓沖是在抖機靈嗎?================================================================================首先談一下我對電影感的看法吧,我覺得電影感是個很綜合的感受,(長文,可以直接跳到最後一句)
它包括但不限於:1.構圖:這個一言難盡,電影構圖千變萬化,為突齣電影的視覺特點,大概要思考包括畫面劃分,人物處理,背景處理,前景處理,景次,角度,越軸等等。作為攝影師去模仿電影單幀截圖的感覺,需要考慮的僅僅是畫面的劃分,人物,前後景,同時考慮景別大小即可。因為我們的故事沒有整體性,談不上系統的鏡頭語言,僅僅是保證這一張照片能讓人感受到故事,感受到前後的承接即可。 我會結合下面的例子具體來談我的理解。2.色彩:我們大家都知道,日系/東亞電影的色調,和法國/西歐電影是截然不同的。這一點越來越現在導演的創作風格而非其地域特徵上了。然而色彩本質上還是為了電影的表達服務,通過色溫高低,色調冷暖高低長短來烘托出截然不同的氣氛,創造不同的情緒基礎。色彩的表達也是最為個人化的,我們模仿電影,完全可以按照自己的愛好,心情,和對畫面的理解出發,呈現出非常個人化的色彩搭配。但影響色彩的變數卻常常非常可觀:色彩不僅僅和拍攝時間,天氣,季節,空氣質量,拍攝的地理人文環境有關,而且和鏡頭,膠片,或者CCD,CMOS本身的特點,緊密相關。簡而言之,德味即是鏡頭的味道,也是拍攝地點的味道。3.寬容度/動態範圍:我們從很多電影里都能感受到,電影畫面區別於一般攝影照片的一個重要因素就是極端曝光部分的細節保留。側逆光的畫面,依然能夠看清人物的眼眸,背光臉頰的輪廓;路燈的微光下,依然不失街道暗處的細節;整個畫面,從曝光的角度看,盡量去接近人眼。我們知道人眼對光線強度的響應並非線性,而是一個S型,大多數膠片也是。而數碼相機卻基本為直線,CMOS捕捉了一份光,就展現一份亮,因此造成畫面高光很容易溢出。解決這個問題的辦法很簡單,前期使用RAW拍攝+正確的曝光。後期方法在後面教給大家。4.微反差/細節質感:
很多時候電影畫面能夠給人非常真實的感覺,不僅僅是寬容度接近人眼,也因其對我們熟悉的事物表面質感的正確呈現。簡而言之該柔的地方柔,該銳的地方銳。畫面中出現了牆壁,長椅,石板地磚,柏油馬路,樹葉,就應當用USM銳化和高反差保留加銳,增強相關像素的微反差,從而呈現出更加強烈的粗糙/紋路/油亮/顆粒/等質感;而遇到天空,光暈,雲朵等元素時,則應該讓他們柔起來,使用模糊工具或者柔焦插件,配合蒙版,讓該軟化的軟化,使之更接近我們生活中的感受。------------------------------------------------------------------------------------------------------------------------------------------下面介紹一種後期的方法,雖然已經在人人上已經傳了大半年了= =。主要是針對2,3,4三點:3DLuts調色法。
這個方法最早是來自微信公共平台:Oh,4K!微信號:oh4k-oh4k感謝他們的分享
大致的原理就是先把raw按照調整為膠片的Log曲線,再利用「查找顏色」這個圖層載入自動的3DLut,將照片中的每一種顏色都替換成模仿電影膠片或者特殊視覺效果的顏色,是整體色彩的點對點替換。但對於原理我僅僅是這麼猜的有錯請斧正我再改.
正式步驟:
0. 先到這裡去下載3Dluts文件:3DLUTs.zip_免費高速下載 這裡是我搜集的一部分,
以及未命名文件夾.zip_免費高速下載 桑拿團的光學專家龍彤博士搜集的一部分;
大家還可以自己去搜羅;
把這些文件下載好之後放進 photoshop/preset/3Dluts
1.進ACR(或者你LR也行),之前有人在ACR里成功載入Log,但我失敗了所以只能用手把寬容度拉到最大:
注意看右邊直方圖,把所有細節都給拉出來並且堆到中間去。像這張,對比度最低,高光和白色最低,黑色和陰影最高。
但是!!不一定非要把照片中 陰影拉到100或者高光-100,而是觀察直方圖來進行。
白平衡一定要准,這一點要求要麼前期相機准了,要麼你自己得把它調準了,因為白平衡是色彩空間的中間那根參考柱,白平衡歪了自然色彩就沒法精確替換了。對 就像這樣:
借用給著名旅行攝影壕,桑拿團創始人雋大鵬的一張街拍人像為例,你會得到這樣一張照片,我稱之為「全動態範圍」。眾所周知leica ME/9/9P的CCD的寬容度是見不得人的,所以能夠調節出來的細節只能有這麼多。
而使用LUTS對每一個像素的色彩進行點對點的替換,不僅僅會改變照片的顏色,也能把足夠多的細節挖掘出來,增大細節的微反差。
2.載入3Dlut, 打開這張照片,點擊「顏色查找」
方框里這個。。。
點開後雙擊這個圖層得到下面這個框,選擇3Dlut文件,並用你下載好的3Dlut查找顏色
然後就隨意選了啊!!那些寫著柯達富士啊 就是各種電影膠片的Lut,載入啊,立即德毒
首推Kodak 2393
3.收尾調整,比如這張我覺得反差還是小了些,可以把高光加一點。曲線拉一拉。
好了一張電影一級調色級別的片子就有了真是簡單粗暴。
是不是很簡單呢!?=======================================================================這個一步到位的方法有很多前提:1.真.德毒的條件必須達成:陽光,空氣,地點,鏡頭(這張是福倫達35 1.4), 成像介質(這張是leica M9的CCD)2.白平衡必須準確:否則色彩替換出錯,整個照片的色彩會一塌糊塗。 於是為了讓一些不具備條件1的照片也能夠德毒,我把這個進階教程分享給大家:Luminosity Mask+3D luts 打造電影感色調,同樣來自桑拿團的攝影壕曹迪CDplayer的進階教程使用明度蒙版和改變顏色查找圖層的混合模式可以更大程度地,可控地用好3DLuts:=============================================================================我們只是很多等號而已(⊙o⊙)============================================下面談一下這幾張照片的拍攝和後期思路:我照著電影的質感後期了一張,不知道像不像。
這麼多大神,在這裡說一個手機的方法…(low
一、照相時要學會選角度,構圖,學會用光二、裁減!
裁剪出一個16:9的大小豈不是很黃金的樣子!三、利用VSCO cam 進行處理
vsco cam 一個比較小眾的膠片後期 免費的,挺高端,個人以為比Insta好很多。
裡面有很多種濾鏡,不多介紹,選取一個合適的。大概是這個樣子
四、加字幕(哈哈哈什麼鬼)
這樣就很有效果啦。圖多提示。
首先是要有故事感的畫面。也就是說畫面中最好包含了一件看起來正在發生的事,而不是拍攝對象刻意的擺出最常見的那些造型。我覺得吧,室外選擇包含一兩個人物或者一兩輛行駛的汽車、室內合理精心布光的照片,最容易出效果。
其次就是調色了。目前我接觸過的調色方式最能把數碼照片往「電影感」上靠近的就是3d luts,再調調對比度和可選顏色,再把色階弄「灰」點,基本上就ok。
LR里很多濾鏡也能模擬一點,但是效果總體來說不如lut,而且微調起來很複雜。
目前我調色最順手的照片來自索尼黑卡,拍攝時用S-LOG模式。
S-LOG模式看起來有逆天的寬容度,保存了豐富的明暗區域細節。
比如下面幾組圖,分別是調色前後的:
還有就是焦段和拍攝角度。根據我個人的經驗,廣角很難控制出「電影感」,除非基本保證橫平豎直且沒有太大畸變。
「電影感」這玩意兒很難量化。電影畢竟成千上萬部,看的人也有成千上萬。不同的膠片、不同攝像機、不同後期處理方式和風格、不同題材、不同國家、不同時代、不同觀眾的喜好、不同人對光與色的認知。。。都會造成「電影感」這個概念產生偏差,將來你們是要負責任。。。不好意思穿越了?(ˉ?ˉ?)
上面那一段說了那麼多不同,但是也能總結出很大比例的相同——很多電影鏡頭(特別是給觀眾留下深刻印象的精彩、關鍵情節的截圖)相對於大多數攝影愛好者平時拍的照片,更精緻、更有逼格、更有儀式感(精緻、逼格、儀式感並不等於華麗高級一本正經)。而這些很難具體描述的主觀感受可能體現在人物的髮型化妝衣著、整體光線運用、室內裝潢、建築外形、街景風格配合等方方面面,而這一切又都是為直接或間接表達故事背景、配合情節進行服務的,這就回到本回答最前面說到的那一條:故事感。
以下照片由d800拍攝。為了模仿LOG,在LR里一定程度的把對比度調低、暗部調亮、亮部壓暗,進入PS載入lut。
最後三張是僅用LR調的。
一張照片變得有電影的質感,APP就可以,但是想要學點技能的可以選擇Photoshop處理,原理也很簡單,調色!然後把照片的寬度裁剪成電影的尺寸16:9,上下加上黑邊,再來點電影必備的中英文,就很完美了!
在這裡說好像是很簡單的樣子,我就不賣關子了,直接借鑒一個照片呈現電影質感的例子說明一下步驟吧~
大致思路為:增加對比度,調成反轉片,通道調整色階,銳化,加雜色,降低飽和度。
電影畫質反差強烈,主體突出,色彩渾厚不艷麗,看起來非常舒服。像空氣中染了顏色一樣。
原圖:
效果圖:
步驟:
1.在Photoshop中打開一幅圖片。在通道控制面板上,選藍色通道,拉下圖像菜單使用應用圖像指令,選用反相,混合模式 用正片疊底,不透明度為50%,確認。2.選綠色通道,重複上述操作,只是將不透明度設為20%,確認。
3.選紅色通道,還是使用應用圖像指令,將混合模式設為顏色加深,其它不做設定,確認。
4.用色階指令,改變的藍,綠,紅通道的亮部和暗部的層次。主要讓暗部偏青、藍。中間調偏黃。亮部偏淡黃。
藍---20 0.77 150
綠---27 1.34 232
紅---50 1.27 255
5.可選顏色減弱暗部青色。
6.色彩平衡: 這一步 主要讓暗部偏青、藍。中間調偏紅。亮部偏淡黃。可用自己的方法。
暗部紅加 12
中間調藍加 22
亮紅加 9
7.新建圖層填充色彩:b69999
添加雜色 數量:8 高斯分布
圖層混合為:濾色 15% 會有電影朦朧的顆粒效果。
想要對比強烈的效果就混合為:疊加 50%
8.合併圖層,複製圖層,圖層混合為:柔光 40%。 這一步為提高對比度。
之後銳化,適當降低飽和度,上下加黑邊,加文字。這些不再詳述。
完成!
———————————————我是好看的分割線———————————————
除了上面利用色階調整顏色,降低飽和度之外,還可以使用PS裡面的3D LUT調色預設弄齣電影質感,下面是借鑒的例子,可參考一下。
打開圖片,可以看到圖片裡面的瑕疵問題,整體曝光較暗,顏色對比不是很明顯,灰階內容較多,橙色部分出現了高光溢出,具體效果如下圖。
因為在ACR中我開啟了高光警告,所以溢出部分會以紅色顯示,同樣,暗部也有警告,是以藍色進行顯示,在直方圖中的兩個小三角來控制開關警告。
原理小闡述:
簡單來說,3D LUT調色就相當於我們經常使用的自帶濾鏡功能,有一些濾鏡更改的不僅僅是色相、色調等關於顏色的參數,還有一些3D LUT效果同時也會在曝光、對比度上進行預設上的更改,所以正常調整後的照片參數再疊加3D LUT的參數,那麼慘烈的情況就可想而知了。如果還是不太明白,可以想想當年的非主流風格的片子,好好的一張片子就被毀掉了,原理是一樣的。
所以,我們要做的是對原片的細節進行較多的保留。在ACR中拉對比度、黑色、白色、高光、陰影等等可以調的滑塊,把照片調到超低對比度,也就是整體畫麵灰到飛起,但是這種灰要保證一點就是讓圖片中暗部細節也要顯示出來,高光細節找回並且壓暗,這個是下一步進行3D LUT調色之前要做到的。
高光與白色兩個滑塊拉到了最低,做這麼一步的原因是在於細節找回,這樣做的效果就是像下圖一樣。
圖像中高光警告消失,同時畫面整體色調嚴重偏灰,但是!細節全部展現出來了,不管是高光還是陰影。
點選「打開圖像」,然後進入PS界面進行處理,選擇調整—圖像—查找顏色,選擇一個3D LUT文件,在這裡我選擇的是這個文件。
不同情況有不同的選擇。
PS:關於3D LUT文件名,每一個文件都有一個專屬的特性名稱,比如我選擇的這個,其中「film」就是電影的意思,所以色調就是以電影的青藍色為主調,而且3D LUT的文件都是電影膠片的型號或者效果代號。
因此,如果不太明白自己想要哪種風格的片子,一個可以點開看效果,一個可以看文件名。
好的,回歸正題。套用完成後,我們可以看見,暗部顏色已經具有很漂亮的深綠混合青藍色,調色完成後,我們再進行一些微調,例如更改色相,明度、飽和度等工作。
在這裡跟各位說一個只有PS CC才有的功能,就是隨時可以返回到ACR界面進行調整,使得圖片調整變得更加方便!
然後經過細部微調,好的,之後我們就需要加電影邊框了,選擇工具欄中的「矩形選區」工具。比例固定16:9,拉出選區來,反向Ctrl+shift+I,選擇出上下兩條寬銀幕黑邊,填充黑色即可!
對比一下原片,是不是好了很多~ 如果各位喜歡在照片下面加點字的話,請選擇文字工具,然後排一下版,屬於你自己的「電影質感」照片就完成啦!
我總結一下,其實不一樣的照片調色的方式以及參數就會不一樣,所以想要把照片處理的有電影質感,還是要把PS的基本調色知識掌握好,累積經驗,這樣處理照片起來才會更上手一些。
Photoshop基礎入門掌握
- Photoshop CC 零基礎到精通
Photoshop全面技巧掌握
- 方法與技巧的全面PS課程
Photoshop照片優化
- Photoshop照片圖像質量優化教程
Photoshop調色篇
- Photoshop調色篇:冷暖色調氛圍渲染調出潮流范時尚大片
上面是一些對學習PS較好的視頻教程,有需要的可以參考一下,今天就先介紹到這裡了,望交流~
謝絕任何形式的轉載和再演繹。
再來更新一組...201708在印度拍的,最近的想法是,具有電影感的平面照片,並不指單張圖片,而是一系列圖片自有一種電影式的敘事節奏
201703 北朝鮮...因為搜集八十年代拍攝素材..所以去了一趟北朝,色彩寡淡
來更新一組...前陣子在澳洲拍的
相對穩定的構圖,光影效果以及冷暖對比明顯一點的話應該會更接近吧,目前市面上的各種調色軟體插件預設一類的都能達到不錯的效果,要說器材的話手機其實也很不錯,應用更是五花八門,作為一個婚禮攝影師其實更渴望能夠拍齣電影般質感的照片,Raw-Log是個很不錯的方法,其他倒還好,但是強拉色階容易斷層啊,大光圈的時候更是慘不忍睹,根本就沒有所謂的過渡啊 ,真的難為哭了啊 下面是手機拍的
題主要的是這種感覺的照片嗎?
質感是指雕塑、繪畫等藝術品所表現的物體的物質真實感。
那麼題主問的就是
如何把一張普通的照片後期處理的像電影效果的攝影照片
那麼請看:
如何拍出如同電影效果的攝影照片,或者是後期應怎麼調整?
@gon Re 他的回答會幫到你的。電影質感就是膠片質感加上黑邊
用vsco預設試試吧。注意冷暖對比和留灰。然後加裁剪加黑邊電影色的後期思路,發了文章,找一個相對符合主題的問題順便回答一下。hello,大家好,我是陳星星。
又手癢忍不住要跟大家分享我的第四篇調色教程啦,不知道前三篇對你們是否有幫助。
這次我要分享的是在上周五通過鬥魚直播的第一次公開課《達芬奇調色後期思路》的文字版
準確的說,是電影色的後期思路。
關於這類文章,網上有很多教程,但是很多人用完之後卻還是調不出想要的電影色。
這是為什麼呢?今天就如何更有效的了利用3dlut調出好看的電影色調,先來看看我最近調的一些照片。
先來說說我對於達芬奇調色後期的理解
達芬奇調色本身是多應用在電影的後期當中,原理我稍微研究一下了(說的不對的地方,大神勿噴)。
將一張圖最大程度的找回高光,暗部細節,控制顏色飽和度。利用3dlut文件重新對其高光、中間調、暗部進行二次著色處理。
3dlut本質就是大家普遍認識的預設。
在PS中調用3Dlut文件的步驟很簡單,老三步,將raw格式的圖片轉成log文件,進入ps用顏色查找套用3dlut。到這裡就結束了嗎?當然沒有!千萬不要有一鍵後期的錯誤思想,如果後期真的可以這麼省事,修圖師們早就下崗了。
具體的log和3dlut的導入,我這裡就不贅述,給大家準備的資源包中會有詳細的講解。
我這裡說一個問題,假如找不到合適機型的log文件,怎麼辦?!比如,上文的最後兩張圖我是用理光GR拍的,沒有log文件,一樣做。
方法其實很簡單,如果你善於觀察總結你會發現套用log預置文件後,片子會變的很灰很平,像下圖這樣:
好,到這裡,不管是利用log預置文件還是手動轉,已經完成了從raw到log的轉化。下一步,套用3dlut處理。下面的圖跟上圖不一樣,我挑了一張我很喜歡的一張用理光GR拍的圖作為調色詳解圖。同時,配合我那天錄製的視頻,配合講解,可能更容易懂一些。先上對比圖:
來,繼續說思路,很多人問我為什麼套完3dlut之後圖還是很難看?沒關係,我跟你們一樣,套完也很難看,看下圖:
所以,電影色的後期不是到套用3dlut就結束了,套用完的二次調整才是關鍵。
動手之前分析照片的問題,
問題一:不通透。
問題二:整體發青藍,青藍中還夾雜了紅綠黃等等其他雜色。
由於ACR中一步一截圖非常麻煩,我這裡就先給大家看下整體調整思路。
這張圖之所以不通透,是因為暗部、高光都偏向中間調,在基礎調整中用通過壓暗暗部,提高亮部來拉開對比。再通過曲線,找回高光細節(曲線暗部可動可不動)。
解決高光和暗部的問題後,通過HSL和相機校準來解決顏色的問題,看下圖:
這裡說一下相機校準,這裡的三原色並不只是針對圖中的紅綠藍三種顏色。拖動相關色相,你會發現畫面整體的顏色會被改變,尤其是藍原色。原理暫不贅述,調整的思路也是讓畫面的青色更少一些。
最後看下,成片大圖:
(為大家準備的log及大量3dlut文件都在裡面)
有需要的小夥伴私信"達芬奇"我的微博@我是陳星星_
微信:61237841,歡迎交流,我後面也會嘗試再做一些公開課,敬請關注吧。
--------
陳星星的第一篇教程《如何調出相對高級的小清新》
陳星星的第二篇教程《如何為數碼片調出膠片的味道》
陳星星的第三篇教程《夜景人像拍攝思路及後期分享》
1.拍故事場景般的畫面,或者有動作有行為的人物2.要寬幅,推薦2.35:1要黑邊,用黑邊填充到16:93.畫面飽和度不要太高,反差適中4.推薦淺景深,焦點處加強銳化5.選擇加入字幕,可以不加6.色彩選擇一些主要的種類加強飽和,弱化次要種類的色彩飽和7.選擇落日前和日出後的光線拍,要同時拍攝陰影下和陽光下都有場景(帶冷暖對比)放上一些片子車窗兩側光線非常柔和, 人物如有立體感, 銳化焦點處信息.
嘿,怎麼拍出有電影的質感
我不知道但是怎麼p出有電影的質感……不過接我GTA5四連拍啦夭壽!放一張以前做的教程吧用簡單的步驟獲得電影效果
假裝謝邀~
最近準備把自己在電影方面的感悟整理出來。其中之一就是關於電影質感的畫面如何獲取的問題。
因為電腦不在身旁,所以姑且用平板先佔個坑回答一下。
我比較實際些,直接用PS調色模仿,並告訴各位什麼是電影質感,如何獲取電影質感。
先上幾張對比圖與效果圖,所有對比圖均是我從網上download,效果圖是自己一步一步用PS並按照自己對於原片的理解調出來的。有的可能和電影實際色彩有很大出入。
《了不起的蓋茨比》
《爆裂鼓手》
《美國隊長》
《國王的演講》
謝邀。
其實太簡單了噠。
Adobe Lightroom+Vsco Film 2014 1-6 的預設組合,你無需擁有專業的後期功底,你看到網易攝影里有什麼樣的風格,你也能即刻擁有什麼樣的後期基礎。
以前還知道用用美圖秀秀。
現在有了這套組合,連做電影海報底圖都不用太費力氣了。
真的太好用太簡單了噠。
么么噠。
PS:請支持正版吧。把普通的照片做成電影畫面質感,個人認為是一種較徒勞的行為。景深、畫幅比例、飽和度等等,都可以調整得很貼近電影畫面的質感,但是最主要的可能還是照片內容本身是否有情節、有語言。我亂說的,再見。
我來抖個機靈~~~16:9+黑邊+中英字幕+藍色濾鏡完 畢
哈哈哈,根據 @王紹宇 同學說的做了一張,感覺還不錯。
配圖文字應該是 「這個手指好粗」 :D
photo by MX4
大光比,淺景深,低飽和,略欠曝,高寬容度。最後一點最難做到,善用HDR或許可以做到效果接近。
推薦閱讀:
※如何用PS修斑點很多的人像?
※請問這種字體效果怎麼做的?本人崇拜已久,現在想能自己設計出來
※請問一下像這種照片是怎麼處理的?怎麼做出這種朦朧朧有點遊戲CG的效果呢
※用於人物攝影圖片處理的 PS 濾鏡有哪些?
※snapseed中的氛圍效果在LR或PS中怎麼實現?
TAG:AdobePhotoshop | 攝影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