孔子等先哲能在思想史上產生很大影響,可否說是因為當時大眾的文化水平較低,精英思想容易得到傳播和保留?
孔子、老子這些中國古代思想家取得的思想地位,可否歸因於當時的社會整體文化水平較低,精英思想較易得到傳播並保留下來?換個角度,當代是否不會再有能與孔子具有同樣影響力的思想家出現?社會大眾達到一定的文化普及後,大眾文化會不會抑制精英思想?
現在大學生這麼多,精英思想又挨哪兒呢?我覺得,那時候有那麼多精彩的思想流布,是因為思想有自由的空間,沒有一個權力管得過來,也沒有權力想起來要管。分裂造成了進步空間,每種思想又都躍躍欲試,場面十分之好看。以當時人類對世界的了解程度、人類對自身組織形式的開發程度,孔子思想能夠達到這個深度、能夠有這樣的洞察力,很了不起。說他不成體系,應該是他不以寫作若干部成體系的著述為目標,《論語》中的有些話,沒有思想體系是說不出的。文化和知識,是兩個概念。如果談論儒家,更要明確。當時的人,能知道的,也不蠢。景公聽了君臣父子立刻醒悟「雖有粟吾得而食諸?」這樣的核心問題,何等聰明,比現在的領導幹部強多了。比古人多認識個手機,這是時間賦予的優勢,和因為不能翻牆而有些信息不知道而被境外的人嘲笑為蠢的情況差不多,我覺得這種聰明比起做人修養的喪失,不值得。扯遠了。
其實,他們中的一些特聰明的,反倒因為不玩手機,沒有那麼多的無用信息而有大把的時間考慮最根本的問題,考慮得很精彩。孔子老子這種高質量思想能傳下來的,正說明當時的人見識不低。看看現在的暢銷書榜,笑話古人知識低么?
但是,後代以為孔子的思想就是極限,仍然是後代的沒出息,就像覺得現代科學不會超過《易經》。儒家和孔子應該也是兩個有區別的話題。謝 @白景往邀,粗略掃了一眼之前的答案,貌似都在群情激昂地都在討伐題主啊,不正面回答問題打感情牌這叫耍流氓,要不就是扯到後世政治扶持巴拉巴拉,可是人家題主問的是「可否說是因為當時大眾的文化水平較低,精英思想容易得到傳播和保留?」扯後世幹什麼?不懂裝懂這種風氣並不好,放在這個題目里,答題的人既沒有對商周歷史有足夠的知識,更沒有理解到先賢聖人究竟偉大在什麼地方
下面是答題時間,題主問的「孔子等先哲」,人數太多了,這裡我就只以孔子為例說明
「可否說是因為當時大眾的文化水平較低,精英思想容易得到傳播和保留?」——的確可以說孔子時期的大眾文化水平較低,當然這是有原因的。周是封建制政治制度,在建國初期社會分割非常嚴重,貴族與平民幾乎沒有任何產生交集的機會,類似於西方莊園經濟,貴族與平民之間的關係就是莊園主與奴隸,知識材料被貴族一手壟斷,當時也沒有學校這種機構,祖先留下來的學識都是家族內部流傳。不是因為愚民政策,而是覺得平民沒有學習的必要,安心耕好地就行了。如果你想要自學成才呢,不好意思,沒有書,當時文字的用途只有一項,就是祭祀,刻在甲骨禮器上面,事實上,貴族之中能家藏書卷也沒多少,貴族們的教育也只是以口頭傳授
到了春秋時期,這種僵硬的社會結構開始大幅度改變,初中課本上說過,周代的宗法制度是「嫡長子繼承製」,天子及諸侯的君統,或卿大夫的宗統,由嫡長子繼承,其他嫡子或庶子則分封他處,自行開宗或稱小宗。周天子為「天下之大宗」,分封國諸侯對天子為小宗,對本族為大宗,卿大夫亦然。大宗百世不易,小宗五世則遷,因為「小宗五世則遷」,到了春秋時期貴族繁衍數代,大多數貴族血統的庶孽降為平民,原有貴族互相傳授的學術,隨之傳入民間,從而學術大盛,百家爭鳴,民智始開。春秋時期主要的學問家,基本都是被削爵的原貴族,如孔子,孟子,都是如此
在孔子時代中國已經進入鐵器時代,文字書寫工具大為改善,書籍(竹書)的製作成本降低,古代學術,個人經驗,思想言行等等,至此均可以著書立作,也使布教傳道更為便利
孔子是叔梁紇野合庶子,叔梁紇死後被宗母施氏趕出家門,雖然因為兄長殘疾繼承了父親的空頭爵位,但成長與貧民無異,年輕時季氏宴請貴族,孔子也去赴宴,卻被季氏家臣陽虎拒之門外,後來孔子也曾感嘆說「吾少也賤」,所受教育皆得於外租顏襄所助,特殊的身份及年少的經歷讓孔子成為了當時社會貴族階級與平民之間的絕佳橋樑
孔子出身魯國,是周公的封地,也是天下文化的中心,韓宣子使魯時,觀書於太史氏,見《易象》與《春秋》說:「周禮盡在魯矣。吾乃知周公之德與周之所以王也。」孔子授業佈道是在30歲以後,當時周景王去世後諸子奪位,天下大亂,人心不古,孔子自幼受周禮熏陶,自此下決心以周禮仁義的思想來糾正當時紛亂的社會環境,開辦書院,不論貴賤廣收門徒
不論貴賤廣收門徒八個字,自孔子開始身體力行,正因為孔子接受貴族教育思想超脫凡人,三歲喪父飽嘗民間疾苦,社會動蕩上至貴族下至平民皆喪失信仰寡廉鮮恥,孔子才有機會下此決心,題中所說
「精英思想容易得到傳播和保留」,在孔子之前,所謂的精英思想壓根就沒有什麼「傳播和保留」的渠道,正是由於孔子及其門徒周遊列國不懈地諄諄佈道,這些一直壓縮在貴族圈子的思想才得以在民間播下種子,從而開花結果,到戰國時期才有如此多出身民間的精英人物呼風喚雨,「學聖」一名,孔子當之無愧不是,因為他們面對的是同樣的精英階層,而不是向民眾傳道。【所以我也不贊同儒教是宗教的說法】
這個問題還挺有趣的,不邀自來答一次。
關於孔子, @壬午 的答案對相關的背景已經介紹了很多。確實,當時的庶民缺乏成為精英的機會,而孔子相對於當時的一般民眾可以說是精英。孔子在當時對教育的重視確實是相當偉大的,而也正是這種廣收門徒的做法讓他的學說得以流傳下來。因為論語本身正是這些門徒對孔子的話的整理。可以說孔子的成名並非在於他在自己的時代有多麼優秀,而是在於他的思想在後世得以傳播。
作為世道開始崩潰的時代的貴族後裔,他對周禮和當時倫理觀的執著可以從論語的很多地方看到。孔子本人的思想其實並不複雜,主要就是基於周禮的「君君臣臣父父子子」(正名)的社會倫理觀,和可概括為「仁義」「忠恕」的道德觀。孔子的觀點更多的是指導性的,理論體系也並不完全嚴密,這給了後世儒家很大的發揮空間,而且這種發揮從孟子就開始了。
孟子試圖解決孔子的道德觀缺乏根基的問題,開發出一套基於人「本心」的論點,即我們熟知的性善論。然而基於孟子的理論,「禮」變成了人內心產生的東西,這其實和孔子所維護的作為社會倫理規範的周禮是有所矛盾的。荀子的似乎和孟子完全相反的性惡論,主張人需要社會倫理的規範,其實正是基於孟子的這一個矛盾點。相較而言,荀子對禮的態度其實更佳接近孔子。
好了回到正題。
有一個很常見的現象叫做「尊古卑今」。儘管這個現象早在戰國的時候就被莊子提出來過,現在仍然很常見。這導致的一個後果就是很多後世的學說都在儘力地向一個「祖師爺」靠攏。比如佛教傳入中國後受中國自然主義影響而產生的禪宗,一些信徒為了表現思想的正宗性,把禪宗的建立者達摩(面壁九年那個)說成佛的第28代傳人,而且是以禪宗的無言理論用「以心傳心」傳下來的。(這也顯示了古代的思想傳播基本上基於書籍和代代相傳的教學方式。)
古代獲取信息方式的局限和這種尊古卑今的思想使一代又一代的儒生奉孔子為祖師,而把孔子舊時代的思想在新的時代條件下重新演繹。論語留下的發揮空間也給了這些演繹在新時代致用的機會。後世的孔子已經不再是原本的孔子了,而是無數披著孔子外衣的各代儒家弟子。
可以說雖然孔子在他自己的時代是一個「精英」,但真正給他今天地位的並不是因為他在當時是精英;而伴隨著社會的進步,普通人的思想也在進步,代代也都有新的人才湧現,他的思想更算不上先進。真正讓他帶來巨大影響的其實是思想的傳播,和後世一代又一代的添磚加瓦。
水表電錶氣表均在門外,快遞請讓門衛代收謝謝
題主你的說法是錯誤的,孔子的思想之所以能流傳如此廣泛,是因為國家在幫他宣傳。而不是你說的什麼文化水平較低之類的。
說到孔子之所以能成為聖人,跟董仲舒有很大的關係。漢武帝為了加強中央集權,而儒學適時的提出,君權身授,春秋大一統,天人合一,君臣父子的要求。很好的滿足了國家的政治需要,所以儒學自然就被推廣開來了,孔子自然也就成聖了。
至於當代,只要天 朝不垮台的話,在可預見的未來,像毛澤東思想,鄧小平理論,三個代表重要思想之類巴拉巴拉巴拉的一定在日後會成為被普及的精英思想的。至於這三人,鄧公還算不錯,太祖能搞出十年文化大革命,喊出人有多大膽,地有多大產的口號,大躍進時期方言三年超英趕美,你確定這也能算是思想精英?
所以結論就是,你的思想能不能產生巨大影響,跟你的思想到底有多深奧,有多玄妙基本沒太大關係,就看國家能不能幫你宣傳。要是你的思想天天上新聞聯播,絕逼能產生巨大影響,說到底,一切能夠傳播的思想都是在為政治服務的。因為道理就那麼些,誰出生的早誰先觀察總結么,後人就只有認同發展的份了
學科開創們的偉大在於大刀闊斧,開創性的建立一個新東西,後繼者者的偉大在於精雕細琢,在原來的體系上逐漸填充完善形成完整的體系所以說孔子老子在一個束縛力極小的年代將所有能說的思想全部說完了,後人只能解釋補充,但是他們絕對精英的精英,你看戰國策孫子兵法時你會發現當時的人雖然普遍受教育程度不高,但精英階層還是承接了前面四千年的智慧和經驗的,他們都是非常厲害的
馬哲在我國能大行其道,足以說明儒家大行其道的原因吧
這個問題就跟埋怨古人不會開飛機一樣。
1. 孔子發明了思想
2. 古時信息傳播慢3. 孔子為傳播思想付出了卓絕的努力3. 人民的確見識少,文化低,業餘文化生活不豐富當今信息爆炸的時代,每個人都以光速傳播思想,每個人大腦都被各種信息衝擊。或許就算其中有些人話語權大一些,也迅速被別人掩蓋,思想如何能沉澱?思想的創造者怎麼可能被人記住?一個領域內最偉大的人絕對是跨越時代的。
是他造就了時代,而不是時代造就了他。于思想文化一類不是很懂,這裡只說說自己對題主問題的簡單見解。
不承認有所謂的精英,只是所處的地位環境不同,能力有所差別而已,每個人於歷史于思想都有貢獻,孔子也只是對前人的思想予以總結並添加了自己的一些看法。我自己是很認同儒家思想的所謂仁義禮智信一類的,因為對自己有利,對與自己交往的人有利,對社會和諧有利。儒家思想所以傳播這麼久,說明它其中的一些義理是能讓人受益的,這裡的人不僅僅局限於所謂精英所謂統治階級。所以,認為與整體文化水平無關,只是他思想的某些部分得到了大部分人的認同,或者說有一些思想的弦是人都所共有。
能總結的孔子都做的差不多了,今人所做的也多是結合實際做些改善。這些改善雖不如孔子思想的那般宏大,但於今人所起的影響卻不可小視。可以和孔子有共鳴,而且你還有自己更多更新更好的見解,誰又影響誰誰又超於誰。只要於己於人於社會有益,又何在乎影響大不大。而且說實話,有無影響是後來人評的。五四後,又有多少人反儒。
精英,平民,也都只是滄海一粟,各有各的追求,各有各的對生活對人生的理解,怎敢說誰高於誰誰好於誰,能說哲學家就比清潔工活的更明白高尚有意義於社會貢獻更大嗎。若真有精英,也希望他是道德上的有愛的能理解尊重別人的。
我以為討論的是現代的精英文化走向,怎麼都在說過去,?
古希臘蘇格拉底(前469—前399),柏拉圖(前427—前347),亞里士多德(前384—前322)古印度釋迦牟尼(前565—前486)。——這個不準確,大概時代吧。中國孔子(前551—前479),孟子(前372—前289)對比下也許能聯想到某些問題吧。
毫不客氣的說,現在隨便拎出來一個物理專業的大學本科畢業生,其對物理知識的掌握都比牛頓高到不知道哪裡去了,但是他們只是一個月拿3k塊工資的磚工,而牛頓則是彪炳史冊的人物。為什麼?因為掌握知識的時間不同。孔子、老子、釋迦牟尼、蘇格拉底、柏拉圖、亞里士多德,他們是人類歷史上第一批對宇宙、世界和人類社會的運行規律進行全面的思考並留下了較為系統的成果的思想家。在他們之前,要麼是知識零碎,要麼是集體貢獻,沒有留下具體的名字,而他們是有名有姓。篳路藍縷,開路人總是值得大書特書的。
中國幾千年的歷史,人民真正享有思想自由和言論自由的時代只有兩個,一個是先秦,另一個是民國。第一個百花爭鳴誕生了無數的諸子百家,締造了經典意義上的中華文化;另一個雖短,也稍顯遜色,但是也出了一大批的學術以及文化上的大師。
25年前也有過一次自由的呼喊,差點為我們爭取到第三個自由的時代,可惜失敗了。
我的博士導師的導師,也就是我的祖師爺,當年曾是那場運~dong的早期領袖,那時候很多思想和kou號都是他提的。
可惜那啥爆發了之後,我的師祖流亡海外,終其一生沒能再回來。幾年前老先生在海外仙逝,想來無不讓人扼腕嘆息!這個思考角度完全是亂來。
以孔子為例,完全是因為漢儒的二次開發迎合了統治者需要。舉個例子,墨家在孟子的時代遍布天下,現在還有哪個「國學班」在要求兒童用墨家的行為規範來約束自己?首先孔子及後來的年代是百家爭鳴的年代,而當時孔墨並稱顯學。要知道當時的狀態是各個學派相互攻擊,孔墨成為顯學,再後來秦朝屬於法家,因為燒了書生,所以文人後來都說秦朝是暴政,但其實真正歷史有待探討,我不太了解。漢朝前期是道家,後來漢武帝因為匈奴的原因,要統一思想發動與匈奴的戰爭,於是董仲舒罷黜百家獨尊儒術。再添一句,此處儒家為公羊儒,公羊儒講究一點,復仇。所以漢武帝選中了他,至於和孔子原來的儒家有什麼差別,我不太清楚。相信我,百家爭鳴的年代,絕不是因為人少,而是因為他們真的很有水準,當今中國缺少的就是對傳統文化思想的發掘,不要小視它
費孝通在《鄉土中國》中對送文字下鄉里說鄉下人的愚,不是在於本身智力,學習能力有問題,而是他們相對於現代城市人缺乏在城市生活的經驗(當然後面涉及了文字的社會作用,與這段話無關且不贅敘)。古人相比我們,在智力上想必是不差的,而孔老二等古代先賢的話語正是因為有超越時空的價值才被古今追捧,您說古人智力水平低豈不是繞彎把我們還在讀經典的現代人罵進去了?
推薦閱讀:
※如何評價這篇文章《如果魯迅活著,會怎麼做》?
※日本是否有比較有影響的哲學家或產生獨到的哲學思想?
※哲學得到了什麼確定的結論了嗎?
※除「薛定諤的貓」和「缸中之腦」外,哲學史或思想史上還有哪些著名的思想實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