篆刻究竟美在哪裡?

吳昌碩 齊白石等篆刻大師的作品究竟美在哪裡 如何評價一個作品的好壞?


這個問題很大,篆刻美在哪裡?怎樣評判一個作品的好壞?雖然很難回答,但是面對一件藝術總會有這樣的問題會被提出來,有問題則需要解決問題,不去想辦法解決的則永遠是個問題,心有迷茫而不安。

首先想要評價一個事物,必須對這個事物有一個大致的了解,要評價就得先浸透其中與此周旋,周旋久了好壞自知,這是個如人飲水冷暖自知的過程,主要還是得靠自己去努力。藝術的審美需要長時間的培養,不是朝夕之間的事情。所以要懂得篆刻的美要沉下心來潛心學習時間會給你答案的。

因為這個問題很大,所以我們只好分類來講解,大致分為漢印以及漢印風格類,古璽以及古璽風格類,圓朱文,吳昌碩風格類型,齊白石風格類型,我一一來簡單的說幾句。

漢印

漢印是印章史上的一個代表,也是後來的篆刻家取法和念念不忘的源泉。印宗秦漢而實際上多少年來多數學習者把精力投放在了漢印上,如明代大篆刻家汪關,在他的作品中模仿漢印風格的作品不在少數,而且非常古雅,得漢印神髓。

漢印作為入門的典範,刻印者不懂漢印,大約也走不長遠。漢印相對來說規律性的東西多,大方渾厚樸拙天成,同時又方中寓圓剛柔相濟,寓巧於拙,挪讓屈申而巧拙天成,輕重疏密虛實呼應,漢印看起來簡單,實則內涵豐富,耐人尋味,因此師法漢印是一條看似簡單而又不簡單的路徑。

漢印的格式一般是四字平均分配在一個格子當中,因此如果要安排好整方印章相對簡單,但四個字又不能各自為政而言互相搭配。

要判斷一方漢印的好壞從幾個方面入手,第一是看整體的章法是否協調,空間布白是否合理。這是從宏觀上來把握。以平正典雅的漢印為例,其筆畫以橫線和豎線為主,略參有弧度的筆畫。漢印字法空間一般來說以停勻為主,空間布白均勻,點畫排布規則。

比如這方:勮右尉印

這方印上面兩字筆畫多而下面兩字筆畫少,勮字左部分的橫畫排布均勻而又微小的變化,右部力的三個斜線的空間也是均勻的。尉也是這樣的橫畫排布均勻,而寸的三個斜線排列也很均勻。總之空間不會有大的跳躍。不會有疏可走馬而密不容針的情況。

第二從線條的質感入手,漢印的線條不是絕對的光滑,而是有一絲毛澀的感覺,古樸自然。那麼什麼樣的線條是好的線條,我們的評價標準里有一個就是要線條飽滿圓潤,厚是中國美學裡的審美標準,無論書法國畫還是篆刻,厚都是一個普遍的審美要求。

大家可以看看這方印的線條,圓潤渾厚,看了此印線條的感覺或許對於厚的概念會多幾分理解。

怎麼來理解厚這個概念?這得與薄這個相對概念一起來說,線條外輪廓微微往外鼓起而不至於臃腫是厚,鼓起來太多線條就臃腫了,書法篆刻皆如是。線條的外輪廓如果是幾何形狀的方的尖的往往就落入薄的感覺,一般而言太光滑筆直的線條線形內縮就容易刻板單薄而缺少彈性,因此也就沒有生命力。我們看好的漢印的線條多是渾厚的敦實的。

然而,厚與薄的差距其實非常的微妙,難以區分,需有深刻體會才能準確的把握。

漢印里線條單薄的少,但線條臃腫的挺多的,我們來舉個例子。

范聖之印

前三個字都還可以,但到了「印」字尤其是其下半部分左右轉折處就有問題了。橫線的起收都沒有問題,轉折處圓轉過度顯得肉多而無骨,因此顯得很弱。

所以,漢印雖然是我們學習的典範,但得明白漢印也不都是好的,既有精華也有糟粕,要一分為二的看。所以在厚厚的一本印譜里,可以作為經典範本的其實並不多。因此我們常常強調學習範本的選擇。選擇方向不對無異於緣木求魚。

此外就是印邊的處理問題,其實漢印製作時也許並沒有考慮太多,但作為學習者要去分析,要去借鑒,沒有什麼東西是自然而然得來的,厚積才能薄發。

以此印為例。此方印邊算是比較完整的,四周的邊與印內文字緊密貼合,但殘破只在幾個梗筆和豎筆處,有殘破但是比較自然,在破的地方有的破得多有的破得少,雖然都是破處但彼此不一樣,有區別遂有參差變化之美。

再來看看此印,印邊的殘破很厲害,甚至已經殘破到影響到字本身的結構,印章整體已經偏圓,但整體的效果還不錯,邊的殘破與字的殘破彼此搭配共生,因而雖然破壞了整體格局但不妨礙美的產生,這也是一種機緣巧合。這與漢代用印頻繁使用過程中邊緣磨損嚴重有關,邊緣磨損常會導致四周邊線越來越少,靠近邊框的字筆畫變細甚至完全磨平。因而會出現上圖印章的情況。

漢印的部分就簡單的說這麼幾句,作為漢印欣賞的引導,其實還有更多的漢印研究專著需要學習者去研讀,或者動手臨摹幾方經典作品,有了實踐的基礎,有了對好印的反覆玩味,印章的好壞很容易分別。

更新內容

古璽

古璽一路印章,尺寸相對比較小,漢印以白文為主而古璽以朱文為多,寬邊細文,古璽用字有專門的璽文,其實是春秋戰國時期所用金文經過特殊處理之後的文字。古璽的字法和金文字法一樣靈活多變,帶走一些神秘的氣息,古樸典雅。與小篆大不一樣,小篆以空間線條的勻稱為美,而金文以空間的對比懸殊,結構的不對稱來創造更高層次的美。璽文的寫法和小篆的寫法相比,璽文更加多變,小篆則相對規範單一。

欣賞古璽也需要從章法字法和線條三個方面入手。

章法和字法,因古璽章法字法比較靈活,空間有對比懸殊,所以我們看古璽主要還是看它是不是字與字之間彼此咬合得比較好,不緊又不鬆散是最好的。

一般而言兩字的章法比較簡單,多字的難度就不同了。

這是我臨摹的,從結構上看,四字渾然一體,大大小小的,線條有粗有細,變化多端。這樣的印章看起來比較生動,它的空間排布沒有那麼規律,但不顯得凌亂。結字不對稱,正奇都有,要欣賞這樣的印章,首先得學會欣賞這樣的書法。書法是印章的基礎。

由於書法是印章的基礎,所以要能比較好的懂得印章的美第一件事情便是得懂得書法的美,這是沒得說的。比如說元朱文,小篆的精美別緻包括起承轉合都在印章的每一個字形裡面,沒有對小篆的體會很難深入的體會它的妙處。

古璽的線條以古樸為主,不會很光滑,它的質感和漢印的線條很相似。

古璽還有一路大寫意的,重在刀法和字法上的抒情性。和傳統的古璽不一樣,這是近幾十年來的新發展。

最近刻的小璽,與諸位分享

董勁松(附邊款)

《百戲齋藏京劇劇目印選》(高清原拓) - 知乎專欄 《百戲齋藏京劇劇目印選》(高清原拓)

不忘初心——鈍齋俊峰治印選(2017) - 知乎專欄 不忘初心——鈍齋俊峰治印選(2017)

【最想像】與古為徒——棲碧山館印藝 - 知乎專欄 【最想像】與古為徒——棲碧山館印藝


「反正刻章就像黑咖啡那麼濃,沒有刻過的人不會懂」


不邀強答。

自己也抱著一顆學習的心態去面對任何事物,見過很多帶有目的性的引導,也見過很多虛心學習的碰撞,最近一直在關注知乎的篆刻領域,發現知乎上絕大部分人還都是明人,明白的人,我也分享一下我的觀點。

首先,

藝術、藝術品的美不美,好不好,對於外行來講,其實首先是應該先問自己,先從自己的角度去理解,這東西好在哪裡,再去結合業內人士的觀點進行總結和過濾,過濾是最重要的,不能一上來就聽別人講,那樣很可能會對個人造成錯誤的導向,聽了過多的回答以免對於不專業的你來講,根本無法過濾其中雜質,造成先入為主的理念,萬一回答你的人不專業呢?造成以訛傳訛的引導那就更不好了。

當然現代審美混亂的年代,所以會導致各種『奇花百放』,看過非常多的藝術點評,比如書法點評常用一些:筆試奔放、用筆老道、筆力雄渾、揮筆爽快這一類的過度形容詞,

下面引用兩個網路上的藝術大師的視頻

原來書法大師是這麼弄的 方圓十米無人敢近身 - 騰訊視頻 https://v.qq.com/x/page/n0325v8xifx.html 書法大師道玄子現場創作錄製 - 騰訊視頻 https://v.qq.com/x/page/v0199rkowr4.html

但是誰又能說他不好?至少上面的形容詞都符合,

最最最重要的,還能賣錢!

————分割線————

好了,言歸正傳,正經回答問題。

篆刻究竟美在哪裡?

這個還真不能回答究竟美在哪裡,它與京劇等都是國粹之一,而它卻不同於京劇,它是一種實用主義的存在,引用另外一位優秀回答者 @徐達 :「反正刻章就像黑咖啡那麼濃,沒有刻過的人不會懂」。

吳昌碩、齊白石的篆刻作品究竟好在哪裡?

那我就來打個比方,就好比一條街都是飯館,唯獨就這兩家的生意就很火爆,分析下來,也許這兩家的菜品口味跟別家的更好吃,

但是各位請注意了,這裡還有一個相當重要的對比條件,就是口碑!

口碑在這裡都是神乎其神的存的對比條件,這裡就不過多的闡述這個因素,以免回答不友善。

吳昌碩的作品好在一生致力於石鼓文的提純去雜,對篆書文字的熟練掌控和應用,

相對齊白石,找到了更能表達自我的表現方式,以天發神讖碑文字入印,簡單粗暴、力求風格明顯,與時人迴異。

相比較,後者一個是以面目勝之,前者則以內蘊勝之。

齊白石富有陽剛之美,剛折屈曲,刀感明顯,

吳昌碩富有中和之美,講究文字的提純應用,強化寫味,弱化刀味。


或許多年以後答案里的人才會意識到十四樓的回答意味著什麼


篆刻美在那裡我也不知道,反正男朋友靠篆刻追到了我。附幾張他刻的章

他開了一個微店,有喜歡的可以去看看,

夝坣qingtang,他是除夕出生的,所以叫了這個店名

【夝坣】http://m.tb.cn/h.zCHr0O 點擊鏈接,再選擇瀏覽器打開;或複製這條信息¥LPvC0QCsg81¥後打開 手淘 [來自超級會員的分享]


方寸之間,氣象萬千。


篆刻可以反應一個人內心的想法,用一種介乎「加密」的形式傳達給了解這一藝術形式的人,欣賞者用一定的技巧「解密」出作者想表達的情感,不同於文章詩歌,這一表達往往是更加隱晦的,受眾也需要自己的姿勢水平,才能發現埋藏在刀痕斑駁下邊的豐富的情感。


我喜歡篆刻是因為兩年有一次在燈光下斜著看了下刻完的章面,有一種文字沉澱後的古意盎然的美,然後就入迷了。


一開始不懂,買了本書,漢印技法解析,印學史,漢印分韻合編,所以基本接觸的都是漢印。

當然說不出什麼是好,什麼等分印面,疏者任疏,密者任密,這些不過是作者的總結罷了。

直到有一天,百度篆刻吧有個人貼出很多自刻印,他大概有些繪畫基礎,所以所有的印都是自己創作,刻的雖多,但真的毫無章法。在那一刻,我雖然不知道是篆刻之美,但已經能分出好壞。

大概就是 操千曲而後曉聲吧。


我喜歡篆刻的起因是喜歡石頭和詩文,也喜歡讀印譜。某一刻就突然有一種想把喜歡的詩文刻在石頭上的衝動,於是開始學習篆刻。

手執鐵筆,將一時所感傾注於方寸之間,在這個過程中不斷地提煉和升華所思所悟,日積月累功夫有長進,是一件十分快樂的事情。留心印譜、碑刻、書畫章款,這份熱愛隨著年齡不斷增長。

讀印時,方寸之間寥寥數筆,給我以強烈的美感和想像空間。刻印時,在方寸之間琢磨,變化無窮,總讓我禁不住繼續探索。


首先要明確一個問題:什麼是美?

美 是一種主觀感覺,有很強烈的個人意識摻雜其中,是對客觀事物的主觀反映。當然,如果客觀事物不「美」,那麼主觀反映也不會存在「美」的感受。

其次,看一方印最開始的是一種大感覺,這方印的取法是哪裡、表現手法如何,這種感覺的判定不超一秒,但這短短的一秒的時間,足以決定我們對這方印的感受,美還是不美。

再次,對於篆刻中的美,我認為主要是體現在印章中的規律性的美之中,包括字法的協調、刀法的一致、章法的矛盾統一。落到具體中,最直白的感受就是「規律性」,我們看一方印,眼鏡一眼看到的是什麼?是線條規律性的排布,在這規律性的排布中又絕不雷同、富有變化,這體現出來美。眼鏡再看,可能就是空間的規律性了,方與圓的組合排布、對立統一,這又體現出來美。仔細看去,就是細節的規律性,線端的方圓變化,線間的平仰覆變化,線條搭接的相離、相切、相交,又從這三者間引申出來的平、正、斜的萬千變化,這還是美。

最後,篆刻中的美還與刻印者和欣賞者的審美層次有關,這部分就比較唯心主義了,這部分需要大量的讀印、刻印與分析印章,是知識的不斷積累。

這就是所謂的「方寸之間、氣象萬千」。

以上屬於比較低層次的對篆刻「美」的認知,比較適合不懂篆刻的朋友對篆刻作品的好與壞有一個了解,真正想欣賞篆刻藝術的美,必須從哲學層面進行欣賞,這就比較啰哩啰嗦了,大家聽了會更糊塗,暫且不表。

建議大家在刻印的同時,多讀一些關於美學的理論書籍,能在一定程度上幫助我們提升對篆刻的審美能力。

手機碼的,比較亂,見諒。

最後貼幾方自己刻的,求教。

最後這方是我昨天急就的一方,內容「姜華」,就被我拿來給學生當細節分析的例子了,畫了很多輔助線,就不展開說了

謝謝!

————————————————————————

最近刻的:


幾個鐘頭沉浸在刻石中很安靜,作品成型的過程是自己的世界,成型後是有一份濃郁的成就感


談談自己的一些看法。

對於美這個東西,不同的人看法不一樣,美與審美,就像好看的東西不一定好,好的東西不一定好看,而在於學習篆刻的過程中首先要提升的就是審美,你知道這個東西好在哪裡才能學到東西,舉個例子,就像漢印為什麼能被作為根基一樣的東西來傳承,因為當時制度的嚴謹帶來的是漢印平和中正的風格,大量的漢白印在對白文的處理在平穩得基礎上又多了情態美,使白文避免的呆板枯燥的同時,又作為了平和中正的根基流傳了下來。舉一個反例,為什麼歷代收藏家也好,篆刻家也好,對於九疊篆的大多是不認可,因為九疊篆為了追求印文的複雜彎曲,使字的結構變得過於方正盤曲,印文呆板沒有情態可言,一方印重要的在於你要通過這方印表達什麼,格式統一如同機器雕刻的九疊篆顯然是有捨本逐末的味道。

再說說對於篆刻風格的看法。我想可以用百花齊放來形容,齊白石的單刀白文印,全是沖刀而成,乾脆利落爽快,印文幹練有力沒有龐雜。吳昌碩的一方明月前身,萬千思緒盡在其中,印文柔軟而秀美,正如思念悠長。再如同鄧石如的古歡,疏可走馬,密不透風,圓朱文的娟秀線條富有變化,有質感,讓人沉浸在那其中,有少數民族當政的花押印,只要是這個東西有了情態,有了生命,那這個就是好東西。吳昌碩從秦漢印的邊框里汲取了很多的東西,原本只能被時光打磨所呈現的,在匠人手裡得到了新生。篆刻這個東西既然能成為藝術,那麼歷史,傳承,這些系統的東西就不會少。最後。附上一張學長的告誡,振聾發聵,不斷的開拓眼界才會不斷有收穫。

鄧石如的作品。左邊第一個是古歡。

吳昌碩的明月前身,先生創作時,月光滿室,思念千里,刻到後來淚流滿面,雙手顫抖不已。情之一字,入石入心。


美在能夠見心見志見風骨,見精見氣見神采。。。用心體會作者創作過程,不放過一點一白的細節,靈犀一通時,便覺其中妙。。。舉例「肖波」為例,取意「海上升明月,天涯共此時」治印送友人


歷史的沉澱之美無法替代


篆刻的美在於刀痕走過,石屑崩剝的感覺,篆刻的字又叫謬篆,在字體的改造編排上非常多樣,尤其是大家名家在字體設計的比例和結構上的美感體現的淋漓盡致,各種風格的多樣性,在現在信息發達,很多東西都趨於同質化的時候,尤其顯得寶貴,百印就是百樣人生。

和寫字一樣,有的時候你會字字小心一筆一畫,有的時候又會揮灑自如暢快淋漓,你的印讓人能感受到你的情緒和態度,臨摹時投入的狀態會有那麼點直通古人的感覺。


篆於心

刻於意


簡單說說我是如何欣賞篆刻作品的,只是一家之言,歡迎多提看法和建議,

先把自己當作不識篆字:

僅看朱白分布的比例、氣韻貫通……

這方印及格了。

配合上面再看:

刀痕顯示出的蒼茫或雋秀或爽利

如果都能協調,併產生特點

可以說這是方好印了。

釋出篆字意義後

再搭配上面兩點,如果形意兩方面讓你覺得圓融貫通,天衣無縫。

就是可以稱的上可以傳世的作品了。

iOS版知乎,寫答案的編輯設計簡直反人類!!!


動人即美。


不邀自來

初中時候因為字寫的挺好看所以被老師要求寫書法作品張貼在報欄內,從那時就對書法有了一點興趣。從此開始練字,到了高中也寫了一些作品,發現自己沒有印章,先不談字寫的如何,一幅完整的作品絕對不能缺少印章,所以我決定自己摸索,自己刻(從此深深入坑)。從未系統學過,只是按照自己的感覺來做。

今年暑假的其中一個作品

皇后之璽

特別喜歡這枚漢代的印象,所以臨摹一方,刻的不好大神勿噴!

然後自製一個小畫框將其裝裱起來,也是一件不錯的裝飾品。

每次完成一件作品,都超有成就感,拋開專業性的不談,光是好看就讓我很開心了!


推薦閱讀:

在小米手環上刻什麼字好?
怎樣在牛皮上刻字?或者有什麼方法寫上而能長久?
印章是石質更重要還是篆刻的字更重要?

TAG:刻字 | 篆刻 | 印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