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為晚輩,在前輩面前應注意哪些禮數細節?

無論是生活上還是工作中。

昨天一件小事,發現自己並不是自認為的那樣謙虛、尊重他人的人,至少在禮數上我做的不好,即使我相信我是想要尊重這位前輩的。

或許還有很多細節我都沒有注意到,導致讓人覺得我是個不懂禮貌、心不在焉的人,至少我沒有做到,讓對方感覺到我的內心:」您是前輩,晚生雖與您談笑風生,但我並不狂妄,您得到了應有的尊敬。「


最重要的是,認真學習「傻笑」這個技能,並且隨時秀給長輩看。

——

我做廣告銷售的時候,曾經被上司這樣告誡。

「你們現在雖然賣的是廣告,但是和你們打交道的,卻是行業的精英,或許廣告的原理你學了3天就懂了,但是你們聊天的層面卻會停留在他們的專業領域。」

也就是說,無論如何,一個廣告銷售在專業領域內的知識,很難真正超越一個目標客戶。

當時我問上司怎麼辦,他說「切記不要班門弄斧,我們的任務是拿訂單,不是死講道理,如果你比客戶懂的多,他沒面子,如果你比客戶懂得少,他覺得你沒水平。如果你實在不知道說什麼,你就哈哈大笑,傻笑就可以了。

後來實踐了幾個月,果然是真理,只要你心裡很放鬆,客戶也不願意用很緊逼地方式讓你退場,各留三分,話題才會有聯合的契機。

長輩也是一樣,他在人生的道路上天然比你多走了很多年,你說他要是活得沒你明白他得有多傷心,如果覺得你不開化他得多鄙視你。

你的任務是讓他喜歡,那就不要表現得太精明,要進退有度。

實在不知道說什麼,傻笑就可以了。

——@走嗅


我老爹是特別講究禮節的人,甚至有點古板。比如,他曾經因為我叔叔在喝酒喝high了叫他「老大」而不是「大哥」,在春節飯桌上,當著一大家子面掀桌子……所以我跟家裡也特別禮貌,我同學來我家都問,你們家裡人怎麼也都這麼客氣啊,都不親了。其實親昵還是倍兒親昵,不過禮貌不能含糊。另外,我跟陌生人打交道,都說我太客氣了,讓人不適應。但沒辦法,從小養成的習慣。

所以,這裡我說一點具體的小細節,都是日常生活里的小事,不理論不系統,想到哪兒說道哪兒。覺得我在說廢話的也別笑,因為我發現很多認做不到。

吃飯

  • 吃飯時,筷子不許插在飯碗里。如果需要放筷子,還繼續持吃的時候,平放在飯碗上,筷子和自己身體平行(別筷子尖沖別人);如果不吃了,筷子平放在桌子上,筷子尖沖飯桌中間;

  • 吃飯時不許用筷子尖指人(剛剛說筷子想到的),嗯,我家其實很寬鬆,吃飯說話什麼的都沒問題;

  • 對了,吃飯說話可以(不代表別人家),但說話時不能嘴裡有東西;

  • 挾菜時,筷子尖上不許有米飯粒;

  • 挾菜時,盡量一次挾起來,挾走;——別小看這條,吃火鍋等有湯的菜時很困難的——不許在菜盤裡挑來挑去,挾起來的菜必須放到自己碗里,不許挾起來又放下(我是個不吃肥肉的主,於是吃肉的時候,就看半天——只能看,不能翻——找到沒有肥肉的肉再下筷子)

  • 一個盤子里的菜,不能連續挾超過3次,不許伸胳膊挾遠離自己的菜,如果想吃遠離自己的菜,可以用勺子之類的,一次弄很多在自己的碗里。

說話

  • 進出門要打招呼,就是「媽,我回來了」「我走了,媽媽再見」那類——我發現很多人在家進出門都不打招呼,不理解;

  • 跟長輩說話要用「您」,而不是你;長輩第三人稱說「怹」,這我家到沒講究,不過我爹跟我說過,得知道,但現在沒人這麼講了,也就不用了;

  • 即使是家人,早晨第一句話也是問早或問好,或類似「媽你今天又漂亮了啊」的話,這樣可以讓對方有一天好心情。不要讓家人一起床,就聽見你被窩裡嚷嚷「媽快給我做飯我餓死了……」沒有起床氣也給你叫喚出來了~

大概就是這些吧,想到了再補充。

另外,看題目好像是和不熟悉的長輩打交道,可能用不到這些生活上的內容。但你題目,關鍵詞「長輩」、「細節」,我就想起這些很日常的了。如果日常生活懂禮貌了,重要的人際交往也不會失禮,對吧^-^


首先,什麼是"禮數/禮節"。

(我不認為「遞剪刀時把好拿的一端遞給別人」是禮節,這叫素質。

就好像吸煙的時候躲到角落裡一樣,這是做人最起碼的標準)

我至今不解為什麼不能拿筷子指著別人,當我問為什麼的時候,他們總是說「這樣不好,就是不好」。

覺得「這樣不好」的人都是知道這個禮數的。而不知道這個禮數的人往往不會認為這樣不好。因為不知道這個禮數的人根本就不知道這樣做不好。

所以,我覺得禮數是那些 「如果你不講禮數,僅僅只會造成講禮數的人不高興」的東西。

我覺得這就像大多數"術語"一樣,為了製造優越感,人為的製造出來的東西。

你好好想想,禮數有什麼用?

標榜我比你優越(用現在的話說就是裝×)

無非就是,你看「你不講禮數,我懂禮數,我比你優越」罷了。

剛開始的那幫人為了區分自己與別人不一樣,標榜自己的優越,發明了「禮數」這種東西,然後一直傳下來。

為了維護權威 你有見過晚輩說長輩不講禮數的嗎

老子傳給兒子,兒子說丫的我就被這些東西束縛了一輩子,憑什麼你不用講禮數,然後就傳給孫子。於是禮數也有了維護等級制度的作用(你對我尊重點)。這就是為什麼問題是「晚輩如何對長輩講禮數」而不是「平輩之間如何講禮數」。

======

PS:

1,用樓上的例子舉例,

「特別講究禮節的人」因為別人叫錯名字掀桌子?!這種人叫講究禮節?!這種人講究的尊卑有序,講究的是等級森嚴。這種人TMD沒有素質。(PS.本人干過類似的事,但是我知道這就是沒素質)

2,你再看看你身邊多少「講究禮節」的人當別人的面吸煙,逼著別人吸二手煙。你指出他這樣做不好之後,Y的還說你沒禮數!


吃飯別發出biaji biaji的聲音,我就對別人挺知足了。


我是山東人,禮數在我們這裡很嚴格。比如喝酒前必須給長輩敬酒,這是禮數;宴席上男人女人分桌這是禮數;大人說話小孩子不能插嘴這是禮數。我有一個親戚格外看中禮數,只要跟別人相處,回家就要評價一遍對方哪裡的禮數不到位,比如嫌棄人家上了菜沒有謙讓一番直接夾,比如埋怨人家一起聊天的時候大聲的笑,最後的結語是:不懂禮節。我親戚很懂禮節嗎,是的,是一個處處講禮數的人,雖然如此卻不代表她是一個有素質的人,因為我從沒見過一個有素質的人會那麼喜歡在別人背後評價諷刺。

每個地區甚至每個家庭的禮數都是不同的,有的地方敬酒是禮數但是在其他地方勸酒是不禮貌的,有的地方筷子橫放是禮數但在其他地方這樣代表祭祀。既然禮數不是統一的,那就不應該用禮數來要去一個人的言行。看到一個回答說,一個重禮數的人因為弟弟沒有叫他大哥而在熱鬧的春節當著家人的面掀桌子,我希望他不是山東人,太丟人了。在山東,不能當著很多人的面鬧脾氣是最大的禮數,連小孩子都知道,要鬧回家鬧。

所以與其糾結怎樣有禮數,還不如去努力做一個有素質的人。


不請自來

北京地區,我們家算講究很少的了。我再結合下去我兄弟家學到的。

先說餐桌上的事兒:

1.吃飯不能吧唧嘴

2.自己家吃飯要長輩先落座,小輩再坐;上菜長輩先夾菜;去別人家吃飯要知道打下手,吃完了要收拾碗筷;

3.不能剩飯,夾菜不過盤中線,不過桌中線;夾著菜,菜湯落到別的盤子里是大不敬

4.不能用筷子指人,不能用筷子敲碗,嘴裡東西咽下去才能說話

5.有長輩喝酒要主動滿酒滿茶,滿杯酒半杯茶

6.敬酒或者與長輩,領導碰杯杯子要靠下

7.先干為敬

8.飯桌上不許玩手機,不許抖腿

9.添米飯要說加飯,添飯,不能說要飯,重要的是不能問對方「您還要飯嗎?」會很不尊敬

10.吃飯要兩個手都放在桌面上,不能歪著趴著吃,更不能把一隻手夾在兩個腿中間,沒教養;桌上空間小就把碗端起來吃,不能干擾到左右

11.絕對不允許在盤子里翻來翻去,大不敬,吃火鍋的時候要撈東西也要提前說下

12.用筷子筷面朝上,防止筷子里的東西上下翻飛

再說待客之道:

1.登門既是客,尤其是長輩,要泡茶

2.有長輩登門不能閉門不出,打遊戲也好,寫作業也好,最少要露一面打個招呼

3.長輩,不認識的人一律稱您,長輩他變怹

4.長輩在場不許說髒話

5.與長輩在客廳沙發上坐著的時候,不許攤坐,不許蹺二郎腿

做客之道:

1.去長輩家裡不能空手

2.要衣著整潔,未經允許不能抽煙

3.做好可能要換鞋的覺悟

4.叔叔阿姨,爺爺奶奶,稱呼不能不叫,進門不說話的是賊

5.要有眼力勁兒,眼裡要有活,嘴不甜手要勤,做點力所能及的事兒,留好印象,即使對方實在不需要,話也要說到

6.不瞎打聽人家家裡事兒

7.離開的時候要確保都告訴聲,來無影去無蹤的還是賊

在公司等郵件暫時想到這麼多,在前面的回答里看到好多朋友說禮多了活得累,但是要是從小就這麼長大了是感覺不出來的。而且有時候看到現在的同齡人越來越沒禮,感覺有點惆悵。日本和韓國禮節保存得都很好,所以很希望中國各個地方的禮節也能保存下來,不要都活成假香蕉了。我看不講禮節的人也沒有活得多瀟洒。

如果有人說沒有必要講究禮節的話,我還是很反對的。雖然現代社會節奏快,人脈關係複雜,但是在工作生活中,一些權威,甲方客戶,商業大佬,都還是較多的依靠禮節去判斷一個新認識的年輕人的。沒有禮節和沒有家教是直接掛鉤的,而一個沒有家教的人可能來自一個不好的家庭,而通常這類人都在社會和職場中被視為不值得信任的形象。而那些不重視禮節的朋友們,很有可能因為無禮,錯過一些不錯的機會。

還有人說在自己家裡講究太多禮節沒有必要,這我也不能苟同。因為從我自己來說,如果小時候自己在家裡不注意練習,不把禮節養成習慣,出門多是要忘記的。


我這個人沒什麼家教,禮節對於我來說,就是對我尊敬的人保持社交距離,對陌生人釋放善意。

什麼狗屁晚輩/前輩,我學種地,我認為比我種地種得好的才叫前輩。

我學聲樂,真心認為不如我,想向我學習的,這叫晚輩。

我憑什麼因為你年齡、輩分比我大,死得比我早就尊敬你?

那不叫尊敬,叫臨終關懷,

說穿了叫可憐。

畢竟不是所有酒放久了都叫陳釀,

有的就是醋。

其實這麼偏激不太好,而且這篇答案里有很多的私憤,向各位看官輸送了不少負能量。但是我還是想表達一下,

在我的世界觀里,人人平等。

男女平等,老少平等,職業平等,善惡平等,人種平等,健康與殘疾平等,成就高低一樣平等。

我深知平等不等於平均,我同樣認可平等基礎上的個體差異。

但我同樣知道,人首先是人,然後才是給他貼的標籤或者是別的什麼。

所以我知道尊敬不等於禮節,我更知道禮節就是疏遠。

就是邀請人親近你的同時,划下一條界線。

說穿了,這就是一種自我保護。

膽子小的人,害怕別人離自己太近,又不想做的太難看,於是粉飾自己的行為,稱之為禮節。

我不認同。

老子就是沒有社交距離,你願意來就來,你想害我我也讓你來,來了我就乾死你。

所以我對自己的情緒從來不迷茫,所以我除了自己也能和別人靈魂相融。

對,我就是有優越感。

我的平等,就是我第一,其他第二。

說重點:禮節是但不僅是尊敬的外在表現,人可以通過禮節釋放或真或假的尊敬,以滿足他人的自尊心。

操你媽的逼吧。

老子沒有假的,只有真的。

與其強調禮節,強調尊敬來保護自己活了幾十歲都發育不良的自尊心,

不如想想別人為什麼不願意尊重你。


勤打招呼,禮多不怪!因為太客氣而導致唯唯諾諾,揪揪摸摸的,長輩肯定不會喜歡;記住和任何人打交道,謙遜和尊重都是必須的;但是一定要自信、不卑不亢,尤其是和權貴人士打交道


別玩手機


個人經驗。

飯局上碰杯的時候,切記杯口要低於長輩的杯口。

有爭執的時候不必爭個明明白白,搶先認錯低個頭,省了不少口舌和麻煩,至於真正誰對誰錯,其實大家心裡都清楚呢。


「禮數「的基礎是實力

你拿著一把槍對著人說「坐下」這是正常的 說「請坐」那對方就會覺得你太有禮貌了

沒槍你對人說「坐下」那就是無禮 脾氣大的可能還會揍你一頓

你如果自己很牛逼 那麼長輩也自然就不會要求你的「禮數」 你如果有求於長輩那往往就是你幹什麼對方都覺得你不順眼


在長輩面前嘛,難免會被教做人。

對於長輩的教導,不管對的錯的好的壞的,一律要面帶微笑的收下,口中還要念念有詞,「嗯哪」「行」「對」「我知道了」「早聽你的就好了」等等等等。

就醬,長輩會很高興啊!自從我學會這個技能,很多不喜歡我的長輩都說我懂事了很多。

但是,我們一定要按長輩說的去做嗎?不一定吧,也許他自己說過就忘了呢,也許他就是想說說你,你只要老實聽著就好了。

關鍵就是,不要反駁!不要反駁!不要反駁!

其實長輩最煩的就是你反駁他,搞的他很沒面子,不能愉快的好為人師。

他說什麼你愉快的聽著就行了,以後該怎麼做還怎麼做。沒人在意的。


我怎麼覺得反而是長輩要寬容,畢竟活了那麼長時間,什麼沒見過,給年輕人一點鼓勵和正能量不行嗎?硬要好為人師。我佩服的是那種活到老學到老的長輩!!!


最基本的應該是最簡單的:見面問好。

個人覺得晚輩和長輩其實並沒有太多所謂的「禮數」,他值得你尊敬,不是長輩你也會尊敬,不值得你尊敬,是長輩你也會覺得倚老賣老;

所以,時刻充滿著對周圍人的尊敬很重要。


不卑不亢,馬屁是不用拍的,這是社會,能力決定一切,去他媽的長輩吧,弱者就是弱者!一把年紀了還做不好事情這就是你們的能力太低!不要找什麼藉口!去死吧!

以上就是為什麼我混到現在都沒混出頭的原因。


只談禮數不談素質都是耍流氓!


我家長輩不光吃飯時吧唧嘴,還一邊咀嚼一邊談笑風生。

前兩天我在家嗑瓜子,一個長輩對別人說:「這麼多年,我是第一次看見他吃東西時嘴裡有響聲。」另一個說:「男子漢吃飯就是應該像豬吼。」


不要禮貌過頭讓人覺得不舒服,適度即可,長輩一般喜歡落落大方有禮有節的,而非拿禮數當標尺丈量著做事的人,有時候自然的開些無傷大雅的小玩笑會更有意思一些,但是不要顯得太隨意。

另外,多聽少說。


對於你很討厭不想相處的前輩,不見就是最好的禮節


四個字:娓娓道來

娓娓是表示對長輩的尊重(不亢),道來是發表自己的觀點(不卑)。


推薦閱讀:

朋友的家人去世了,如何合適地表達哀悼?
中國古代曾長期實行分餐制,為何演變成現在的合餐制?
怎樣做一個紳士?
電子郵件自動回復禮貌嗎?

TAG:生活 | 家庭關係 | 禮儀 | 和長輩相處 |